登陆注册
49455300000003

第3章 分

皇甫嵩(?—821),泾州临泾(今甘肃镇原)人,进士出身,历任监察御史、御史大夫、户部侍郎等职,宪宗元和十三年(818)拜任宰相,在相位时,专在取媚宪宗、巩固自身权势上下功夫。

最初,群臣议论要为宪宗上尊号,当然皇甫嵩更是积极参与。不仅如此,他还抢先一步,首倡要为宪宗的尊号中加上“孝德”二字,以取媚宪宗。

当朝宰相崔群,素以清廉正直闻名,他认为,皇上原来的尊号“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中的“圣”字,已包含“孝”的意思,没有必要再加上“孝德”二字,这本是为宪宗上尊号的文斟字酌。但皇甫嵩居心险恶,他不当面与崔群讨论,却在背后对宪宗说:“崔群为陛下上尊号竟惜用‘孝德’二字。”宪宗一听,心里很不高兴,然而宰相崔群并未触动。

宰相崔群深知,同朝宰相皇甫嵩对人为事,阴险毒辣,将来要坏事。有一次宪宗问宰相:“玄宗在位理政时,前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后期天下大乱,是什么原因?”

崔群意味深长地说:“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韩休、张九龄为宰相,天下就治理得好。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则天下大乱。所以用相之得失,实在对国家关系重大。人们都以为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是天下大乱的开始,然而臣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免张九龄宰相,专任李林甫为相,才是天下治乱的分水岭。希望陛下应效法开元之治,以天宝之乱为戒,这是国家无穷的福气!”

崔群这段话的谋略,无疑是启示宪宗,任用宰相要警戒李林甫式的人物。

宰相皇甫嵩何尝没有品到崔群话中的滋味,因此对崔群深恨在心。

元和十四年(819),由于宰相皇甫嵩的过失,边防军的衣食供应多不及时,而且所供应的都是些破旧陈腐的东西,既不能穿用,也不能食用,引起边防军极大愤怒,声言要起来作乱。对这一危险信号,邠宁节度使李光颜特别派人向宪宗禀报,但宪宗并不相信,可见宪宗对皇甫嵩是如何信任了。

但京师朝野对当前的局面十分担心,宰相崔群及时地把京师内外的恐惧不安上奏宪宗,应当说这完全是宰相的职责。但皇甫嵩心中有鬼,唯恐罪及自身,他便使出嫁祸于人的诡计。

皇甫嵩秘密地对宪宗说:“对边防军的供应,都是按原来的制度发放的,现在中外人士之所以恐惧不安,完全是崔群一人煽动的,他为猎取个人名声,竟把这一切怨恨都集中在陛下身上。”

皇甫嵩这一煽动,使宪宗对崔群十分恼火,于是便于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罢免崔群宰相,贬为湖南观察使。崔群被罢相后,朝廷内外无不震惊,对皇甫嵩恨得咬牙切齿。

但是,对皇甫嵩来说,他终于用栽赃嫁祸的卑劣手段,把崔群赶出朝廷。

虚实篇第六耿弇的调敌之计公元29年,汉光武帝令耿弇攻讨张步,步使其大将军费邑驻军历下,费邑派其弟费敢守巨里。耿弇进兵先威胁巨里,使部众多伐树木,扬言用于填塞坑堑修整攻城工具,三日后全军进攻巨里城。暗地里放归俘虏,使其告知耿弇攻期。第二天费邑率领精兵三万人来攻。

耿弇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修攻城器具,就想引诱费邑来呀!”当即拨出三千精兵困守巨里,自领精兵据高地,乘高合围,大战,临阵斩费邑,敌兵溃散。

李牧的诱敌之计公元前3世纪中期,赵国守北部边防的良将李牧,常年驻扎在代、雁门郡一带,防御匈奴的入侵。有一次,他放出大批百姓任意四出放牧,田野中满是百姓,匈奴以小股兵马入侵,李牧假装没有战斗力而败退,任匈奴捉去好几千人。单于得到了这个消息,率领大军,倾巢来犯。李牧设置了许多变化灵活的战阵,用左右包抄的奇兵,一举而杀掉了十几万匈奴骑兵,打败了匈奴,单于仅以身免,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中,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了。

孙膑害敌而撤围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邯郸。齐将田忌想领兵直趋赵都,解邯郸之围。可是军师孙膑却说:“要排解互殴狠斗,万不可卷入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拳来脚往的地方,只消伺隙用拳猛袭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位,待挨揍的双手捧着肚子跪下,那么这场架自然也就解开了。现在魏国出兵进攻赵国邯郸,他的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开赴前线,只剩一些老弱的留守国内。您何不用此空隙,带兵直捣大梁,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他们在外的大军,必然会放下赵国赶回相救。这样做,我们岂不是一举解决了赵国的危急,同时还叫魏国受到窘困的弊害吗?”田忌认为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照着去做。

魏国的部队果然撤去对邯郸的包围,急忙赶回大梁,在桂陵跟齐军发生遭遇战。齐师大破魏国的部队。

狄青掩虚攻城公元1053年,狄青自请进讨侬智高,到宾州时,因粮草没运到,遂按兵不动,令备十日军粮,诸将不解。侬智高侦知狄青正度宴乐,不加防备。当夜,风雨交加,狄青率部众二万,倍道兼行,出昆仑关,于归仁铺与敌相遇。侬智高倾寨抗拒官军,枪矢并发,青先锋孙节战死。将卒畏青令严,不敢后退。狄青银盔铜面,登上高丘,手执白旗,指挥骑兵为左右翼,进攻敌后羸弱士卒,敌众已抵不住,顿时大败。

青乘胜攻塞州,侬智高不及急救,遂纵火焚城,夤夜遁去。

邓艾智取成都公元263年,魏遣钟会、邓艾分路攻蜀。钟会统十余万人,直趋汉中。邓艾督三万余人,自狄道入沓中。蜀将姜维固守剑阁,钟会挥师攻维,屡攻不克,意欲退还。邓艾上言:“从阴平由斜径出剑阁,去成都,用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兵必然还涪,那钟会军就可以顺利地前进了;如果剑阁的守军不还,那守涪的军队自然少了。”兵法上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现在乘敌人的空虚,必定大破敌军。”十月,邓艾率兵就阴平僻道行无人之地七百多里,不顾艰险,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到了危崖峭壁的地方,邓艾用毡裹住身体,先滚下去,将士等不敢落后,如法遵行,及至无毡可裹,各自攀木沿崖,鱼贯而进。接近江由,江由守将马邈开城归降。蜀卫将军诸葛瞻眼见涪城难守,不得已退保绵竹。魏兵与蜀兵战至日暮,瞻和尚书黄崇都被斩。邓艾到成都,蜀主出降。

朱俊攻敌所不守公元184年,后汉将领朱俊进攻黄巾军于宛城,因兵寡不敌众,即围城筑土山以临城内,击鼓攻城西南角,黄巾军守将韩忠率众拥向西南面;朱俊自领精锐部队五千人,趁势攻城东北角,越土山而攻入城内。韩忠率余众退保小城,惶恐畏惧,乞求归降。

周亚夫守敌所必攻公元前154年春,吴楚七国造反,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到了荥阳,留下一部分人马,自己带领着大军退到昌邑。他吩咐将士们坚决遵守“只守不攻”的命令。一天晚上,吴兵奔到周亚夫的壁垒,在东南面骚扰。亚夫派人在西北面防备,果然吴兵从西北面进攻。吴兵攻不进城,大多因饥饿而反叛逃散了。

刘裕使敌不知其所攻公元413年,东晋朱龄石率兵二万自江陵出发,西向伐蜀。临行时,刘裕与朱龄石密商道:“往年刘敬宣进兵黄虎,无功而还,今不宜再循覆辙了。”遂与龄石附耳数语,并取出一锦函,交与龄石,外面写着六字:“至白帝城乃开。”龄石受函西行,诸军虽进,未知意向。至白帝城,取示锦函,曰:“诸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林从中水取广汉,老弱乘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虎。”蜀主谯纵果然防守内水,使其大将谯道福率重兵守涪城,遣其刺史侯辉守彭模,夹水筑城固守。诸将欲先攻击南城,龄石督诸军猛攻北城,攻克后,斩侯辉等。至广汉又攻破谯道福别军,蜀主谯纵自缢,蜀平。

王明使敌不知其所攻公元975年,宋征讨南唐,派王明领战舰直指金陵。南唐派使者召朱令带长江上游兵来援助。朱令从湖口带兵援救京师,号称十五万人,用木材缚成筏,长一百多丈,大的战舰可以装载一千人,顺流而下,准备焚毁采石浮桥,直抵金陵。王明请求增造战船三百艘,以便进攻朱令。宋太祖赵匡胤说:“这不是应急的办法。”于是秘密地派使者让王明在洲浦间多立木杆作帆樯的样子。朱令看见了,怀疑这里有伏兵,就稍稍逗留,而当时江水浅涸,不得航行,到了皖口。宋军集中兵力急攻,朱令势力穷蹙,就放火抗拒,恰好北风很凶,火反过来烧到自己的头上,部下全部溃散。宋军活捉朱令、王晖等。

李密冲虚而难御公元617年,隋将王世充布阵于洛水之北。李密渡洛水布阵与王世充相对,东接月城,西至石窟。密军多为骑兵长枪,世充兵多持戈矛,地形利戈矛,不利骑兵。密军与战而不胜,遂与数千将士弃马登船,南渡洛水,其余兵马东退月城,王世充率师直驰至月城下。李密渡洛水后即策马西趋王世充本营黑石。世充营内见密兵逼近,连举六次烽火告急,王世充即舍月城之围,收兵西退。李密回师与其交战,大败王世充。月城之围不救而自解,西南之敌不战而成功,王世充不复轻出。

虞诩增灶惑敌约在公元120年,东汉朝廷知虞诩有将帅之才,擢为武都太守。

他率兵三千人赴任,途中被羌兵阻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崤谷。诩停军而诈称上书朝廷请发援兵,待援到而前进。羌遂松懈,分兵抄掠旁县,诩乘其兵散之机,日夜进发,兼行百余里。并令士兵各做两灶,以增灶而示援军接迎,羌遂不敢接近。有将问道:“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上说日行不过三十里,以防不虞,而今日行二百里,这是为什么呢?”虞诩说:“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群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形势有所不同。”

马燧欲战而敌不可守公元782年,田悦在魏博称王,反抗唐室。唐德宗诏马征讨他。田悦知马燧缺粮,故坚壁不战。燧命诸军持十日粮,进屯仓口,与田悦夹水列营,命军士就水造桥,建成三座,每日分兵逾桥,前往挑战。悦只坚壁不出,设伏兵万人,将袭击燧军。燧令诸军沿洹水而指向魏州。田悦探得消息,率李纳等军四万多人,渡河攻营。马燧率军与悦军接战,李抱真等军也还斗,拼命杀入,悦众相率败走。李抱真问马燧道:“粮饷不多,遽行深入,究是何因?”燧答道:“我无非为速战起见,试想魏博三镇,连兵不动,意欲坐老我师,可以不战屈人,我若分军击其左右,悦必往救,我反腹背受敌,战必不利,今特进军攻田悦,捣他中坚,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攻其所必救,所以向魏州进军以破敌人。”抱真等说极是。

李广设奇而疑敌公元前128年,匈奴进了上郡,汉朝廷派李广去打匈奴。李广带了一百来个骑兵离开了大营,瞧见在不很远的地方有好几千匈奴骑兵。李广带着这一小队兵马又往前走了二里地。他下命令说:“大家下马,把马鞍子也拿下来,消消停停地休息一会儿。”那些兵士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李广说:“咱们一走,他们准下来,咱们还是安安静静地在草地上躺一会儿吧。”匈奴的大军果然不敢下来。快到半夜了,汉兵还在那儿等着。匈奴料定附近准有汉兵埋伏着,半夜里来了总攻击。山岗上的匈奴大军偷偷地退回去了。

郭淮料敌之形而守备不分公元234年,蜀相诸葛亮领军出斜谷,魏将司马懿驻守谓南;几天之后,诸葛亮领大军西行,懿统下诸将都认为蜀军要进攻西围,惟独郭淮以为是见形于西,想使魏军分兵应战,其攻击之处必是阳遂。

当夜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为守城有备而未克。

侯景之败公元552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两军会讨侯景。侯景有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匹,列阵西州西隅。僧辩知其部伍严整,也觉踌躇,因向陈霸先问计。霸先道:“我众贼寡,应分贼兵势,休使他聚精蓄锐,向我进攻。”遂即令诸将分道置兵,张皇声势。侯景意欲速战,果争兵守备并进攻,冲入王僧辩营,僧辩少退。僧辩率大军继进,侯景抵挡不住,没奈何退入栅中。僧辩入据石头城。

孙膑计败庞涓公元前353年,魏国伙同赵国去攻打韩国。齐王派田忌为将,并以孙膑为军师,一同前往求韩。孙膑用减灶诱敌,魏将庞涓抛下步兵辎重,只带轻装健儿昼夜兼程,拼命追赶齐军。孙膑计算他的行程,算定他在黄昏日暮时刻,当会赶到马陵。马陵路狭道窄,两旁又多险阻。孙膑命兵士砍些树以塞去路,并选一棵大树,将那大树面路的树干,砍去树皮,在它上面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又令善于射箭的人夹道埋伏,约定:“晚间但见树底下有人点火,就万弩齐发。”

庞涓果然率兵赶到那棵大树底下,看见树身仿佛有字,令点火照看,字还没读完,箭如雨下,魏军大乱,彼此窜逃。庞涓自知难逃,遂拨剑自刎。

吴明彻策之而知得失公元573年,南朝陈大将吴明彻攻北齐,进迫寿阳。齐遣王琳移守寿阳,吴明彻乘夜率兵往攻,破入外郭,王琳等退保内城。齐遣皮景和率众数十万救寿阳,距城三十里,顿兵不进。陈军闻报,都问明彻:“坚城没攻下,大敌临近,元帅将何法对待?”明彻道:“救兵如救火,彼却结营不进,显然是不敢来战,怕他什么!我料这座寿阳城,定然旦夕可下了。”第二日早起,令士兵饱餐一顿,自己也亲擐甲胄,上马誓众,决破此城。当即出马督攻,四面攀援,鼓噪而上。守将王琳等巷战至暮,均力屈被擒。皮景和慌惧退走。

陆逊试攻败蜀军公元221年7月,刘备率领部队几十万人,发动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孙权求和不成,只得准备应战。他为了增强吴军的防御力量,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抗拒蜀军。公元222年正月,刘备率主力从秭归抵犭虎亭,设立了大本营。吴国将领都主张立刻迎战。

陆逊认为刘备居高守险,锐气正盛,应当避开蜀军锋芒,等待机会破敌。陆逊通过大胆的战略退却,占据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和犭虎亭一线后,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阻止蜀军前进。蜀深入吴境五、六百里,从建平(今四川巫山)到彝陵设置了几十个军营。陆逊看到刘备处处设营,兵力分散,部队士气沮丧,反攻条件己经成熟,先派出一部分兵力进行试探性的进攻。通过这次试攻,找到了火攻蜀军的办法。陆逊命令士兵各持一把茅草,乘夜顺风放火,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迅速攻破四十多座蜀军营寨,蜀军土崩瓦解,大部战死和逃散,车船和军用物资也全部丧失。刘备乘夜逃走,靠驿站人员焚烧溃兵丢弃的装具堵塞山道,才摆脱追兵,逃回白帝城(今日四川奉节东)。

李因形制胜公元817年10月,奇袭蔡州成功,李愬率领军队回到文城栅,将领们向他请教道:“开始公(指李愬)败于朗山而不忧虑,胜于吴房而不攻取,冒大风雪而不中止,孤军深人而不畏惧,但终于成功,这都是大家所不能理解的,请问这究意是什么道理?”李愬说:“在朗山失利,贼军轻视我而不作防范。攻取吴房,则贼众逃进蔡州,全力固守,所以得把吴房留下,使贼军分散兵力。风雪阴晦,则烽火接不上,无从知道我军到达。孤军深入,则人人都拼死,战斗力自然就倍增。要看得远的人不会去看近处,考虑大处的人不会计较细微的末节,如果小胜就骄傲,小败就忧虑失措,把自己先扰乱了,怎谈得上立功呢!”大家都心服。

魏元忠避实击虚取胜公元684年9月,徐敬业据徐州起兵。10月,武则天令李孝逸、魏元忠率兵征讨。当时徐敬业屯驻下阿溪,使弟徐敬猷逼淮阴。魏元忠向李孝逸献计,直率轻骑去进攻淮阴。诸将不同意,说:“应先攻敬业,若先攻淮阴,敬业必定赴援,我军两面受敌,如何自全?”元忠说:“避实击虚,是兵家至计。敬业精锐,尽在下阿溪,利在速战,我若一败,大势已去。徐敬猷出自赌徒,不懂用兵战略,兵力薄弱,大军一到即能攻破。徐敬业虽想引兵去援助,恐已来不及,我军得乘胜前进,虽有韩信白起,也恐不能抵挡了。”李孝逸听从了,就进军攻淮阴,徐敬猷兵败脱身遁逃。于是直接进攻徐敬业,敬业兵败逃人江都。

后为其部将所杀。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齐魏桂陵、马陵之战,发生在战国中期,是齐、魏两国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由于齐国军事家孙膑将《孙子兵法》的“示形”、“动敌”、“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等作战原则和手段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因而击败了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使魏国的实力逐渐减弱,最终丧失了霸主地位。

战国初年,魏国在齐、楚、魏、韩、赵、秦、燕七国中首先成为强盛的国家。一方面是由于魏国在韩、赵、魏三家分晋时,分得了今山西西南部的河东地区,这一地区,原本生产较发达,经济基础较好;另一方面是由于魏国在魏文侯时期,任用了李促、吴起、西门豹等人,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魏国在政治上逐步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制度,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封建地主政权。在经济上,魏国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并且兴修水利,鼓励开荒,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军队建设上,建立“武卒”制度,考选勇敢有力的人加以训练,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魏国日益强盛起来。魏惠王时期,魏国将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河南中部的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从而使魏国的国力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齐国在当时也是较大的诸侯国。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后,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国防建设,国力逐渐强盛。在魏国不断向东扩展的形势下,齐国为了同魏国抗衡,便利用魏国与赵、韩之间的矛盾,展开了对魏的斗争。

公元前354年,赵国为了同魏国抗衡,向卫国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占位于赵、魏之间的卫国领土,取得战略上的有利地位。卫国原是魏国的属国,现在赵要将它变为赵国的属国,魏国当然不允许。魏惠王借口保护卫国,命大将庞涓率兵8万围攻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南)。赵都邯郸十分危急,赵王只好遣使向他的东邻盟国齐国求救。

齐国此时正图谋向外发展,因此爽快地答应救赵。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救赵的办法,齐相邹忌主张不去救赵,齐将殷干朋则认为不救赵不仅对赵国失去信用,而且对齐国本身也不利。

他从齐国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先让赵、魏两国相互攻战,使之两败俱伤,然后齐国“承魏之弊”出兵救赵的战略方针。齐威王同意了殷干朋的意见。便只派田忌率领部分兵力与宋、卫一起,南攻魏国的襄陵(今河南难县西)。这样,既可以牵制消耗魏国的实力,又不失信于赵,并可以使赵国依恃有外援而坚决抗魏。齐军主力则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出兵救赵。

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魏军在邯郸城下,相持一年有余,魏、赵双方都拖到了疲敝的地步。齐威王眼见出兵救赵的时机已成熟、即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8万大军援救赵国。

孙膑原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后裔。年轻时他曾和魏国人庞涓一起学习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他自知能力不及孙膑,便不怀好意地将孙膑请到魏国。魏惠王对孙膑的欣赏,加重了他对孙膑的嫉妒。庞涓伪造了罪名,私用刑法割断孙膑的两脚,并在他的脸上刺字涂墨,妄图使他永远不能够出头露面。孙膑忍辱负重在魏多时,直到有一天齐国使者到魏,才得以以犯人身份偷偷地见了使者,并约定将他带回齐国。齐使回国时,暗地使人扮成孙膑留在原处,把真孙膑藏在车子里带回了齐国。不久,孙膑得到齐将军田忌和齐威王的赏识。这次齐军救赵,齐威王是打算派孙膑为主将发兵前往的,但孙膑不想把自己的名字暴露出来,以免引起庞涓的注意,于是孙膑推说自己是受刑身残的人,不宜为将。齐威王遂改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大举伐魏救赵。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邯郸之围。孙膑不赞成他这种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攻击咽喉和空虚之处。批,攻击;亢,咽喉,喻要害;捣,攻击。)、“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他说:“要解开乱成一团的丝线,不能用手硬拉硬扯;而要排解别人打架,自己不能帮助去打。派兵解围的道理也一样,不能以硬碰硬,而应避实击虚,以实击虚,冲其要害,使敌人感到行动困难,有后顾之忧,自然就会解围了。现在魏、赵相攻,已经相持了一年多,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留在自己国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我看你应该统率大军迅速向魏国国都大梁进军。这样一来,魏军必然回兵自救,我们可以一举而解救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于奔命,便于我们打败它。”

(参见《孙子·吴起列传》)。田忌听罢,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孙膑的意见,率领齐军径直向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进发。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齐军长驱直入,使魏惠王大为惊恐,急召大臣们商议,大臣们都认为只有召回在赵国的魏军,才能确保国内的安全。于是,魏惠王派人火速赶往赵国,命令庞涓撤去对邯郸的围攻,回师自救。庞涓得知大梁危急,大惊失色,急忙回救大梁。

田忌得知魏军已从邯郸撤离,认为大功告成,想要班师归国,孙膑却摇摇头,不以为然。田忌不解,孙膑道:“魏军急于回师自救,星夜兼程,必然兵疲马乏。我看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北)是他们必经之地,如果我军在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必可重创魏军。”田忌听了连声称妙。于是,命令部队在桂陵设下埋伏,静静等待魏军的到来。几天后,魏军果然来到桂陵,其将士一个个疲乏不堪,队伍散乱,军容不整。田忌待魏军进入伏击圈后,便命令齐军一齐杀出。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溃不成军。庞涓率残兵败将落荒逃走,齐军大获全胜。田忌和孙膑率齐军胜利回国,庞涓则惨败而归。

魏军虽然败于桂陵之战,但魏国仍具有一定实力,真正使魏遭到严重削弱是十年后发生的马陵之战。

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命大将庞涓率兵攻打韩国。因两年前,魏惠王曾以霸主身份召集诸侯会盟,朝见天子,韩国当时抵制而未与会,魏国此次出兵正是为了惩罚韩国。韩国国君考虑到本国势力弱小,难以与魏国抗衡,便急忙遣使赶往齐国,请求齐国出兵援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救韩对策。齐相邹忌主张不救。田忌认为如不救韩,韩将有被魏吞并的危险,主张尽早救之。孙膑主张救韩,但又不立即出兵。他认为:现在韩、魏两军均未疲惫,如果不考虑到利害得失发兵去救,将陷入政治上听命于韩、军事上代韩受兵的地位,胜利亦无把握。魏国此次出兵,意在灭韩,我们应因势利导,首先向韩表示一定出兵相救,促使韩国竭力抗魏。等到韩国处于危亡之际,再发兵救援,韩国到那时必定感激齐国,这样,齐国既能获得韩国的尊敬,又可减少本国的损失;既可受韩重利,又可得尊名,一举两得。齐威王认为这“受重利而得尊名”的计策很好,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并亲自接待韩国使者,答应出兵帮助。韩国仗恃着齐国的帮助,坚决抵抗。韩、魏先后五次交战、韩国都被打败了。这时,韩国又向齐告急。齐威王在韩、魏双方的实力都已消耗很大的时候,认为可以出兵了。又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攻魏救韩。孙膑又使出救赵的老办法,直向魏都大梁进军。魏惠王得到边界警报,自忖凭借国内有限兵力,无法与齐军匹敌,只好火速派人赶往韩国,送信给庞涓,让他迅即回师自救。庞涓读罢魏玉书信,气得七窍生烟。

眼见韩国都城郑邑(今河南新郑)指日可下,不料被齐国背后一击,顿使前功尽弃。无奈只得立即把军队从韩国撤回国内。此时,齐军正好越境进入魏国境内。魏惠王痛恨齐国乘机相攻,便动员全国10万兵马,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与齐军决战。田忌和孙膑商量对策,孙膑说:“魏国的军队素来强悍英勇,看不起齐国,我们应因势利导,装着胆怯而逃亡的样子,诱魏军中计。兵法上说,奔走100里去争利,上将就有受挫折的危险;奔走50里去争利,只有一半的军队能够到达。现在我军进入魏地很远了,可用减灶之计。撤军第一天,在宿营地做十万个灶,第二天挖五万个灶,第三天将灶减少到三万个,这样逐日减灶,使魏军认为我们怯战,逃亡士兵很多,他们必会趾高气扬,日夜兼程前来追逐。这样,既消耗了他们的力量,又麻痹了他们的斗志,然后我们再用计来打败他们。”田忌采纳了这个计划。

庞涓率军尾追齐军,一路之上,庞涓仔细观察了齐军安营地方的遗迹,以了解敌情。追了三天,虽然没有追上,庞涓却喜形于色,很有把握地认定齐军怯战,逃亡的士兵已过半数。他当机立断,决定丢下步兵,只统率轻车精骑部队,以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快速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了庞涓追兵的行程,认定晚上必定到达马陵(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马陵道路狭窄,在两山中间,险阻峻隘,便于埋伏军队。孙膑命人将一棵大树的皮剥去,在白色树身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接着,孙膑又让田忌预先部署好伏兵,并派齐军射箭能手1万人带着弩箭,埋伏在道路两旁,并吩咐他们只要看见树下火光一亮,就立即一齐放箭。果然,那天晚上庞涓率兵急匆匆赶到马陵,进入齐军的伏击区内,庞涓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棵大树露出由木,上面写着字,一时却又看不清楚,于是命人点起火把照看,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心里一惊,知道又上当了。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溃散,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便愤恨自刎说:“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猛攻,又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前后共歼灭魏10万余人。

魏国遭此惨败,国势一蹶不振。(参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都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篇》中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和《势篇》中的“形之,敌必从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的作战原则和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将实力强大的魏军屡次击败。在具体组织实施时,齐军善择魏赵、魏韩双方精疲力竭的有利时机攻击大梁,迫使魏军回师救援而被诱入齐军事先预设的战场,使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齐军则因“知战之地、知战之日”

而以逸待劳,一举获胜。从桂陵、马陵之战中,我们看到孙子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先处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等军事理论由孙膑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运用,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与历史的印证。

裴行俭智败突厥当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同他的别帅李庶匐与吐蕃联合,侵逼安西,朝廷上议论的结果,准备发兵讨伐西突厥。吏部侍郎裴行俭说:“吐蕃侵扰,刘审礼全军覆没。现在战事还没停息,怎能再出兵西方!现今波斯王已死。他儿子泥洹师还留在长安做人质,应该派遣使者送他回国,顺路讨伐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可以兵不血刃,而将他们擒获。”唐高宗采纳了裴行俭的意见,让他去册上波斯王,他仍任安抚大食国使者。裴行俭上奏要求任命肃州刺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副职,仍充任检校安西都护。

秋季,7月初一,高宗下诏,声称今年冬天在嵩山有祀事。

当初,裴行俭曾任西州长史,他奉命出使,路过西州时,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他。裴行俭招募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声称天气正热,不适合远行,等待天气凉爽后再西进。

阿史那都支知道这些情况后,便不加防备。裴行俭便从容不迫地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镇胡人酋长,说:“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现在想重温旧时欢乐,谁愿同我一起打猎?”胡人子弟争着要求随行,又招到将近万人,裴行检表面上假装打猎,整编队伍,数日后便迅速西进。到距离阿使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先派遣与他亲近的人去向他问候,以表示出安然无事,并不是讨伐他的假象,接着又派使者通知他赶快召见。阿使那都支原行与李庶匐相约,到秋天时一起抗拒唐朝的使者,突然听说唐军到达,一时想不出对付的办法,只好率领子弟出来迎接,于是裴行俭将他捉住。接着又用他的令箭召集他属下诸部酋长,一起押送到碎叶城。然后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突袭李庶匐。进军途中,俘获阿使那都支从李庶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庶匐的使者。裴行俭放了李庶匐的使者,让他先去通知李庶匐,说阿使那都支已经就擒,李庶匐也投降了。于是押着阿使那都支和李庶匐回到长安,打发波斯王自己返回,留王方翼于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

冬季,10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两部都反叛唐朝,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一起反叛响应,拥兵数十万。唐朝派遣鸿胪卿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等率兵前去讨伐。萧嗣业等开始作战屡战屡胜,因而不注意防备;适逢天下大雪,突厥人夜袭他们军营,萧嗣业狼狈逃走,于是部队大乱,被突厥兵打败,被打死的士兵数不胜数。

花大智、李景嘉率领步兵且战且退,退入单于都护府。萧嗣业免除死罪,流放桂州,花大智、李景嘉都被免官。

突厥人入侵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命令打开城门,放下旗帜。突厥人怀疑有埋伏,感到害怕,乘天黑撤走了。定州人李嘉运与突厥人暗通,事情败露后,唐高宗命令李元轨彻底追究他的同党。李元轨说:“大敌当前,人心不安,如果过多逮捕人,会驱使他们叛变。”所以只杀李嘉运,剩下的余党不再追究,并上书说自己违反命令。唐高宗阅读他的奏表后很高兴,对使者说:“朕也后悔了,假使没有霍王,便失去定州了。”从此,朝廷有大事,唐高宗多秘密征求李元轨的意见。

679年11月初六,唐高宗宴请裴行俭,对他说:“你文武全才,现在授你两个职务。”于是授任他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27日,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18万,与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东军幽州都督李文日柬一起带兵30多万讨伐突厥,他们都受裴行俭调度指挥。

680年,裴行俭在黑山大败突厥兵,活捉了他们的酋长奉职;可汗泥熟匐被部下杀死,拿着他的头来投降。

当初,裴行俭进军到朔州,对他的下属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卒贵在真诚;制服敌人在诡诈。上次萧嗣业运送的军粮被突厥人抢走,士卒受冻挨饿,所以失败。现在突厥人必然再用这个策略,应用计骗他们。”于是伪装运粮车300辆,每辆车中藏着壮士5人,各持大刀、强弩,派老弱残兵数百人跟车,又埋伏精兵在险要处等待伏击。敌人果然来抢粮车,老弱残兵弃车逃散。突厥人把粮车赶到有水草的地方,解鞍放马,准备取车子上的粮食,这时壮士们从车中逃出,袭击他们。敌人受惊逃走的途中,又受到伏兵阻击,几乎全被俘虏和杀死。

从此,唐军的运粮车队过往,突厥人再也不敢靠近。

裴行俭进军到单于府以北,天已快黑了,宿营后,周围的壕沟已经挖好。裴行俭突然命令全军往高岗上转移。诸将都说士卒刚安顿好,不要再动了,裴行俭不答应,催促快转移。当夜,发生暴风雨,原来的营地水深一丈多,众将领又惊异又佩服,问他为什么预先知道这情况,裴行俭笑着说:“今后服从我的命令,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奉职被擒以后,他的余党退守狼山。唐高宗命令户部尚书崔知悌乘驿站马车,到定襄去传达皇帝慰问将士的旨意,并负责对付残余敌人,裴行俭率兵返回。

曹怀舜与裨将窦义昭率前军进攻突厥。有人报告: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在黑沙,身边不到20名骑兵,可以直接去擒拿。曹怀舜等相信了,便将老弱留在瓠芦泊,率领轻装精锐队伍,以加倍速度前进,到达黑沙时,连人影也没看见,人马疲乏,只好领兵返回。

这时薛延陀部落想往西投奔阿史那伏念,途中与曹怀舜军相遇,于是投降了曹军,曹怀舜等率军慢慢往回走,到长城北边,与阿史德温傅相遇,经小规模的交战,双方都撤走;至横水,与阿史那伏念相遇,曹怀舜、窦义昭与李文暕及裨将刘敬同四军组合成方阵,且战且行。经过一天后,阿史那伏念迅速攻击,唐军大乱,曹怀舜等弃军而逃,唐军大败,被打死的人数不胜数。曹怀舜等集中被打散的士卒,收集金帛贿赂阿史那伏念,同他议和,杀牛盟誓。阿史那伏念向北而去,曹怀舜等才得以返回。

681年7月,裴行俭驻军于代州所属经口,多次使用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越来越互相猜疑。阿史那伏念留妻子儿女和辎重在金牙山,用轻骑兵袭击曹怀舜。裴行俭派副将何迦密从通漠道,程务挺从石地道,乘他不防备而夺取金牙山。阿史那伏念与曹怀舜讲和后返回,到达金牙山,失去了妻子儿女和辎重,又有很多士卒得了传染病,便领兵北走细沙。裴行俭又派副总管刘敬同。程务挺等率领单于府兵去追击。阿史那伏念请求捉拿阿史德温傅报效唐朝,又犹豫不决。又觉得道路遥远,唐兵一定追不上。就不加防备。

刘敬同等率军一到,阿史那伏念十分狼狈,不能集合整顿军队,于是捉拿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前去投降裴行俭。侦察的骑兵报告说,尘埃冲天而来,将士都震惊害怕,裴行俭说:“这是阿史那伏念擒住阿史德温傅来投降,不是其他盗贼。但接受投降如同对付敌人,不可以没防备。”于是命令严加防备,只派遣一名使者到前边迎接慰劳他们。过不多久,阿史那伏念果然率领酋长捆着阿史德温傅到军营门前请罪。

于是裴行俭全部平定突厥余党,带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回到京师长安。

10月,壬戌日,裴行俭等进献定襄道的俘虏。乙丑日,唐朝更改年号,丙寅日,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54人在闹市公开处斩。

当初,裴行俭曾答应不杀阿史那伏念,所以他才投降。后来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便上奏说:“阿史那伏念被副将张虔勖程务挺所逼迫,同时又受到回等从沙漠以北向南逼迫,无路可走才投降我们大唐的。”于是高宗将他处决。裴行俭感叹说:“王浑、王浚争功,从古到今都认为是耻辱的事情,恐怕杀了投降的人,今后不会再有人投降了。”从此声称有病,不出家门。

徐达避实击虚朱元璋称帝后,与大将军除达等商议攻取元大都事宜。遂挥师水路并进,向元都进发。明军一路上攻城夺寨,所向披靡。元顺帝闻讯后,被吓得半夜易装出逃。元都即克,太祖命徐达率军西征,直取山西。徐达部下杨王景、张彬等过关斩将,下怀安,越太行,占泽潞,进逼太原。元将扩郭帖木儿遣麾下杨扎儿来攻泽湖。杨璟、张彬挟一路上屡胜之雄风,藐视元军,根本没把杨扎儿放在眼里。自恃只消一鼓便可击败来犯元军,哪知杨扎儿骁勇无比,部下将士又身经百战,战斗中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杨、张二人非但没打败元军,反而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归。

徐达闻讯后亲率大军赶到太原,途中得到消息说,元将扩郭帖木儿已出雁门关,经居庸关向北平杀去,就立即召诸将议论军情。诸将提议马上掉头回师,增援京城。徐达却对诸将说:“北平重地,由孙兴祖都督扼守,定不成问题,扩郭帖木儿率大军攻北平,太原守军必空虚,我军可乘其不备,直捣太原,摧毁他的巢穴,在兵法上这是‘批吭捣虚’之计,可使其进无可战,退无可依,进退失利,一定会被我擒。”

计议已定,徐达亲率大军疾速进逼太原城,此时扩郭帖木儿已行至保安,闻讯后回军救援太原。

徐达、常遇春得知元朝援兵已到,正在帐中商议破敌之计,忽然接到扩郭帖本儿的部将豁鼻马派人送来的密信,表示愿作内应。徐达看后暗暗高兴,亲自写了复信让来使带回去,并如此这般地叮嘱了一番。随即发令调兵,按计乘夜去劫敌营,当夜,天气阴暗,薄云四布,三更鼓响时,徐达部将郭英已率精骑数百人悄悄地摸到敌营附近,一声炮响,郭英军卒即四面纵火,一时火光冲天。常遇春也率大军从正面向敌营杀来。敌营中也有一队人马向外开来,两军相遇并不厮杀,仅传了一声暗号,引着明军扑向大营。郭英有投诚元将引路。很快杀到扩郭帖木儿主营。此时扩郭帖木儿正燃烛夜读。忽听炮声鼓声人马声响成一片,着实受了一惊,仓皇不知所措,慌忙光着一只脚骑了一匹未备鞍的劣马逃跑了,手下只有18名亲兵随他而去。营中士兵见主帅已逃,更是四下散去,只顾仓皇逃命。明军大获全胜,俘虏4万多人,缴获4万多匹战马。扩郭枯木儿即败,不久,太原也被明军攻占了。

徐达在西征中,采用“批吭捣虚”之计,围攻太原,迫使扩郭帖木儿大军停止进攻北平,退兵回援。徐达又使投降元将作内应,出奇兵突袭元营,杀得扩郭帖木儿大败,明军取得了胜利。

皇太极的“围锦打援”策略皇太极即位以后,在10余年间,曾三次骚扰关里,但是都没有敢占据城池,作长久的停留。原因在于关外的锦州、宁远及山海关等要地仍然掌握在明军手里,牵制着清军入侵关内的军事行动。皇太极决心要扫除这些障碍。

1941年,皇太极派出精锐部队围困了锦州。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闻讯,便亲率吴三桂等8个总兵,13万人马驰援。鉴于清军的凶悍,洪承畴采取了稳攻稳救、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他把粮草留在宁远、杏山及塔山外的笔架岗一带,只率了6万兵马贸然前行,抵达锦州城外后没有立即与清军开战。

皇太极听说洪承畴增援锦州后,也马上亲率援军从盛京(今沈阳)南下赶来,陈兵于松山、杏山之间。根据明军部署的态势及战法,皇太极认为,如果照原计划攻打锦州,自己就会受到锦州守军和援军的两面攻击,不仅达不到全歼敌人的目的,而且容易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局面。可是如果改为先打明朝援军的话,情况要好得多,一则被围困在锦州城内的明守军难于增援,不会造成两面受敌之势;二则明援军的部署有许多弱点可以利用,取胜的把握比较大。他决定采取“围锦打援”的作战方针,除了留下少数部队牵制锦州城里的明军外,把其余部队都集中起来,打击洪承畴带来的明援军。

明朝的援军人数虽多,但部署得很分散。洪承畴把步兵部署在杏山和松山城外的乳峰山,骑兵则环松山三面围驻。笔架山则为粮草大本营,但守备部队不多。皇太极计划首先派精兵攻打笔架山,切断明军粮道,动摇敌人军心,同时在沟通明军各部的通道预先设了伏兵,企图断绝明军归路,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

等一切准备停当后,皇太极派阿济格率军直扑笔架山而来。由于防守薄弱,驻扎在塔山保卫粮饷的明军抵挡不住敌人的攻势,纷纷涣散,笔架山屯积的大批粮草物资全都落入清军之手。笔架山的陷落,给洪承畴打击很大,引起了明援军军心的动摇。为了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洪承畴命令驻守在乳峰山的明军撤到松山,保持兵力的相对集中。皇太极料到明军粮道被切断,必然难以长期坚守,于是在乳峰山和松山之间设下伏兵。等到夜晚,驻守在乳峰山的明军果然匆匆地向松山撤退,不想走到半路遇到埋伏的清军攻击。黑暗之中,明军措不及防,阵脚大乱,急忙向海边退缩,恰值海水涨潮,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明军在这一仗中,只有吴三桂、王朴等少数人突围出去,可以说遭到歼灭性的打击。接着,皇太极又在松山和杏山之间的高桥设伏,截杀了从容山撤退的明军。吴三桂和王朴仅以身免,逃回宁远。至此,皇太极“围锦打援”的作战计划取得决定性的成功。

这一战役,清军坚决执行了皇太极“围锦打援”的作战方针,采取灵活机动、猛打猛冲的战术,打了几个漂亮的伏击战,给予明军以沉重的打击。此役清军歼灭明军53000余人,获马7400余匹,甲胄9300余件及大批粮草。洪承畴只剩下1万多残兵败将,被围困在松山城内,他曾组织5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到1642年3月,松山城粮尽投绝,被清军用里应外合之计攻破。洪承畴当了清军俘虏。至此,明朝在关外,除了宁远一个孤城外,全部都落到满清政权的手中。

在松锦战役中,皇太极不仅制定了“围锦打援”的正确作战方针,而且把切断明军粮道作为实施作战方案的突破口,抓住了带全局性的问题。明军屯粮地笔架山不仅防守薄弱,而且粮道一断就会打乱洪承畴的整个战略部署。可见,皇太极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作出正确的决定始终掌握着整个战役的主动权。

魏舒徒步作战胜戎狄我国古代用战车作战,据史书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中原各国从车战转向步战,是从晋荀吴伐戎狄后开始的。

春秋时期,大原(今山西太原及附近一带)是戎狄人集居的地区,他们经常侵扰晋国的北部地区。晋平公十七年,荀吴奉晋侯之命,率千乘战车,浩浩荡荡讨伐戎狄。可部队一开进戎狄境地,就吃尽了苦头:那里沟壑纵横交错,道路崎岖,众多的战车和士兵拥挤在窄窄的山道上,拥拥挤挤,稍不留神,战车就会翻进山沟。戎狄士兵不时乘机冲出来袭击,他们地形熟悉,凶猛强悍,越沟跨涧,如履平地,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之间,就跑得无影无踪,晋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眼见队伍日渐混乱,人心惶惶,荀吴忧心如焚。

大将魏舒建议说:“这鬼地方,40名士兵跟一辆战车反而绊手绊脚,不如每车只用10名,定能取胜。”

荀吴应允,并交由魏舒去办理。魏舒带着新组建的战车同戎狄人交战,果然胜了。

正当晋军高兴之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戎狄人战败后,退守山林,兵车干脆进不去,无法追击。

魏舒又建议说:“将军,我们也丢弃兵车,重新更制编伍,跟戎狄人一样,徒步作战算了!”

荀吴觉得有道理,于是,魏舒就开始着手改编部队。没想到他自己的车兵却闹起事来,他们不愿意和步兵同列,魏舒当场杀了那个闹事者,余者肃然听命。

魏舒把车兵和步兵聚结在一起,五人一伍,作为战斗的最小组织。又把伍编成能互相配合应援的军阵:作战之时,前面布二伍,后面布五伍,右面一伍,左面三伍,形成后强前弱中间空的方阵。他还挑选出十伍机警的士兵组成突击队,互相支援。

魏舒带着这支新编组的队伍向深山密林中进发。躲在林中的戎狄人见晋兵一反常态、无车无马,部队零星分散,不由得哈哈大笑,他们也没布阵就大大乎乎地冲过来,两军相接,晋兵假装败退,戎狄兵满不在乎地追过来。一声鼓响,晋军从三面掩杀过来,把他们分割包围,戎狄顿时乱作一团,慌忙转身逃命。不料,归路早被布置在阵前的士兵切断,待往左右溃逃时,晋军的左右诸伍截住厮杀,死者无数,所剩的戎狄部族只好投降。接着晋军又用相同的阵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诸葛亮巧摆空城计诸葛亮错用马谡守街亭,不久即为魏将张合领兵攻占。诸葛亮顿足长叹,急命关兴、张苞各领兵3000去武功山小路,作疑兵防止魏军继续进攻;命张翼领兵修整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令大军暗地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再令马岱、姜维去山谷中埋伏,准备为大军断后。

诸葛亮安排已毕,便自领5000兵到西城县搬运粮草,准备撤退。就在这时,哨兵前来报告,说:“司马懿领15万大军,向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在侧,所领的5000士兵已有半数搬运粮草先走了,只有2500人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皆面如土色,心想这次算完了,2500人如何能抵挡敌人的15万大军呢?

诸葛亮登城远望,只见魏兵果然分为两路,向西城县浩荡而来,所过之处,尘土蔽日。诸葛亮立即传令:“赶快把所有的旗子藏起来,所有士兵守在城中别动,不可随便行走及高声喧哗,否则格杀勿论。”

立即打开四门,每一门安排20个士兵。扮作百姓的模样打扫街道。

如魏兵到了,切不可随便乱动,我自有妙计退敌。说罢,诸葛亮披上鹤氅,戴上头巾,带着两名童子走到城楼之前,凭栏而坐,弹起琴来。

再说,司马懿的前锋部队来到城前,见了诸葛亮如此安排,不敢进前,急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信,便命令大军原地待命,自己亲自飞马来看。果然看到诸葛亮焚香弹琴,笑容可掬。左边有一童子手持宝剑,右边又有一童子手持麈尾。城门内外有20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扫地,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司马懿看罢大疑,急命前军作后军,后军作前军,赶快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手边真的没兵,所以故作此态吧?”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小心,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必有埋伏。我若进兵,便中了他的计了。”

于是,两路魏兵全部退走了。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大笑而起。众官此时尚在惊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今统15万精兵到此,见到了丞相您,他便退兵而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诸葛亮说:“司马懿一生谨慎,不敢冒险。见我如此安排,必然怀疑我设有埋伏,所以才撤退了。我也不愿冒此大险,只是事不得已,只好冒险一次。”众官一听,心里恍然大悟,齐声说:“丞相的用兵,果然是神鬼莫测。如果是我们,早就弃城逃跑了。”诸葛亮笑着说:“我也不是不想逃跑。只是我军只有2500人,如果弃城逃跑,肯定逃不了多远便会被司马懿抓住了。所以,只好用空城计冒险吓走他。”

各位读者应知,诸葛亮的空城计虽然奇妙,却决不是用兵的正招。倘若他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对手如果也不是用兵谨慎的司马懿,只怕西城县早已化作齑粉了。还是他本人说得好,用空城计实在冒险,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已。所以,虽是妙计,却不可随便用之。

司马懿讨伐辽东春季,正月,明帝从长安召回司马懿,命他率4万人讨伐辽东。

参与谋划的大臣有的认为4万兵员太多,军费难供。明帝说:“四千里远征讨伐,虽说要用奇兵,但也应当依靠实力,不应太计较军费。”

明帝对司马懿说:“公孙渊对您将用什么计策?”司马懿回答说:“公孙渊弃城逃走,是上策;据守辽东抗拒大军,是中策;如死守襄平,必被活捉。”明帝说:“那三者中他将采用哪一种?”回答说:“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审时度势,客观衡量敌我双方的力量,才会预先有所舍弃。”

这不是公孙渊的能力能及的,他会认为我军是孤军远征,不能支持很长时间,一定是先在辽水抗击,然后退守襄平。明帝说:“往返需要多长时间?”回答说:“进军一百天,进攻一百天,返回一百天,六十天为休息日,这样,一年就足够了。”公孙渊听到司马懿讨伐辽东的消息后,再次派遣使节向东吴称臣并要求救援。东吴打算杀掉来使。羊说:“不可,这是发泄匹夫一时怒气,而破坏称霸的大计,不如趁势厚待他,然后秘密派遣奇兵要公孙渊归附。如果魏讨伐公孙渊不能取胜,而我军远赴救难,便有恩于远方夷族,赴义的形象将传之万里。”

如果双方交战难解难分,辽东前方、后方分隔,那么我们就在它边郡县,驱逐劫掠而归,也足以表达上天的惩罚,雪往日之恨了。吴主说:“好!”于是大规模地集结部队,并对公孙渊的来使说:“请回去等候音信,我一定按信上的要求去做,和公孙渊情如兄弟,一定休戚与共!”又说:“司马懿所向无敌,我深为老弟担忧。”明帝问护军将军蒋济道:“孙权会救援辽东吗?”蒋济说:“孙权知道我们戒备森严,他无利可图,援军深人力所不及,不深人又徒劳无功;既使是儿子、兄弟处于危境,孙权也不会救援,何况是异域他国之人,加上以前还被公孙渊羞辱过。如今宣扬出兵救辽,不过是欺骗辽东来使,使我们产生疑惧,一旦我们不能攻克,希望公孙渊会向他臣服。可是沓渚县离公孙渊所在地很远,如果大军受阻,与对方相持不下,战斗不能速决,那么孙权的临时决策,或者轻兵突袭,就不好预料了。”

238年6月,司马懿大军到达辽东,公孙渊命大将军卑衍、杨祚带领步、骑兵数万人驻扎在辽隧,围城挖掘了20余里长的壕沟。魏军将领们想要入城,司马懿说:“敌人所以坚守壁垒不肯决战,是打算拖死我军,现在进攻,正中其计。而且敌人主力在此,他们的老巢必定空虚,我军直攻襄平,必定能够攻下。”于是,打出许多旗帜,假装向南方出动,卑衍等率全部精锐部队随之向南。司马懿率军暗中渡过辽河,向北直扑襄平。卑衍等大为惊恐,率军连夜撤回。魏各路大军进抵首山,公孙渊再让卑衍等迎战。司马懿进击,大败卑衍,率军包围襄平。秋季,7月,连降大雨,辽河暴涨,运粮船队从辽河口直达城下。大雨一个多月不停,平地水深数尺,魏三军恐惧,打算迁营,司马懿下令军中:“有敢说迁营者斩!”督管令史张静违犯禁令,被斩,军心才安定下来。敌人依仗水势,砍柴放牧依然如故,将领们想要俘获他们,司马懿都不准。司马懿连说:“从前攻打上庸,八支部队同时进发,昼夜不停,所以能用16天时间攻克坚固之城,斩杀孟达。这次远征,反而安逸缓慢,我暗暗疑惑。”司马懿说:“孟达兵少但存粮可支一年,我军四倍于盖达,但粮食不能支持一个月。以一个月图谋一年,怎么可以不急速?以四个兵士攻击一个敌人,即使丧失一半也能够攻克,都应当去做,所以不顾死伤地强攻,是与粮食竞争啊!如今敌众我寡,敌饥我饱,何况雨水如此之大,功力无法施展,虽然应当速战速决,又有什么办法呢?自打从京师出发,不担心敌人进攻,只害怕敌人逃跑。如今敌人粮食就要耗尽,可是我们的包围尚未完成,抢掠他们的马匹,抄袭他们的樵夫,这是故意逼迫他们逃走。用兵是诡诈之道,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敌人凭仗人多雨大,虽然饥饿,还不肯束手投降,应当显示出我们无能以稳住他们。如因贪小利惊跑他们,不是好计策。”朝中听说大军遇雨,一致打算退兵,明帝说:“司马懿有能力临危控制变故,捉住公孙渊指日可待。雨止,司马懿马上合拢包围圈,堆土山,挖地道,用桅干、橹车、钩梯、冲车,日夜攻城,箭与雷石密下如雨。公孙渊窘迫危急,粮食耗尽,以致人与人互相残食,死亡极多,部将杨祚等投降,8月,公孙渊派遣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向司马懿请求解围退兵,公孙渊君臣定当自缚面降。”司马懿命斩来使,用檄文通知公孙渊说:“楚国和郑国地位相等,可是郑伯还光着脊背牵着羊出城迎降。我是天子的上公,而王建等想要我解围后退,难道合乎礼节吗?这两个老家伙,传话不明,已被我杀掉。”

如果还想请降,就另派年轻有决断的人前来。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去请求指定定日期,派送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上大的要诀有五条,能战则战,不能战就坚守,不能坚守就逃走。其余两条,就只有投降和死路了。公孙渊不肯自缚面降,就是想死,不必送人质!”壬午日,襄平城败溃,公孙渊与其子公孙修带数百骑突围向东南逃走,魏大军追击,在梁水边杀了公孙渊父子。司马懿攻入襄平城。诛杀城中公卿以下官民7000余人,积尸封土,筑成京观,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全部平定。公孙渊要反叛时,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苦相劝,公孙渊把他们都杀了。司马懿于是在堆上加高纶直等人的坟墓,让他们的子弟显扬,释放了还在囚禁着的公孙渊的叔父公孙恭。中原人想返回老家的,也听其自便。然后司马懿班师回朝。

王守仁的“围魏救赵”计1519年7月,朱宸濠率6万大军出鄱阳湖,蔽江东下。行前,留宜春郡王拱等守卫南昌。军至安庆城下,军卒即投书城中招降,被安庆守将杨锐、张文锦等拒绝。朱宸濠指挥大军日夜攻城,安庆形势危急。

这时,王守仁在吉安已征集邻近各府州兵8万人,闻知安庆告急,即率军出发,军至丰城时,王守仁召集众将会商军事。会上,推官王晖对大家说:“听说宁王攻打安庆,连日不能下,谅他必兵疲气沮,若此刻率大军前往救援,与安庆守兵,前后夹攻,必能胜敌。宁王一败,南昌可不战而下了。”听了王晖的分析,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这时,王守仁分析道:“王君但知其一,未知其二。试想我军欲救安庆,必须越过南昌,困难情形且不必说,就是到了安庆与朱宸濠相持江上,势均力敌,胜负也未可知,况且安庆城内守军经过连日激战,一定也疲惫不堪,不足为我援应,到时候,如果南昌之敌再出我军背后,绝我饷道,南康、九江的敌人又合力谋我,使我腹背受敌,这不是自蹈危地么?依我的意见,不如直接攻打南昌。”王晖听了王守仁的主张又说道:“宁王经过了十几日的策划,方才出兵,他自恃南昌为根据地,必定留守严密,我军如进攻,未必能一时攻克,到那时,安庆被围日久,孤城易陷,而南昌又不能得,骑虎难下,奈何?”王守仁不慌不忙地进一步阐述道:“你太看重反贼了。宁王迟迟不发兵的原因,是因为中了我的计,徘徊不决,后来知道是为我所给,挟忿而出,精锐多已随行,南昌守军一定甚为单弱,而我军新集,气势正锐,不难攻破南昌。宁王闻南昌危急,必定不肯坐失巢穴,势必还兵自救,安庆之围自可解撤。而等他回到南昌,我已把该城夺下,这样一来,敌人士气会非常低落,我军再趁势攻击,必可大获全胜。”听王守仁深入细致的分析,王晖和众将官心悦诚服,一致同意出兵南昌。正当大军出发之际,又有侦骑来报:宁王临行之时,曾在南昌城南,预置伏兵,作为城援。王守仁得报即派一将官率骑兵5000名,夜出发,从问道游行格袭敌伏兵。

王守仁率大军来到南昌城下,即刻攻城。果然不出他所料,南昌守兵势孤单弱,渐渐不支,这时,城南伏兵欲前相救,不料又被王守仁派来的5000骑兵冲得落花流水,四散溃逃。王守仁又令将士将安抚百姓的檄谕用箭射人城中,城中居民纷纷闭户潜居不助守兵守城。

经过多时激战,王守仁军终于攻破城门,突人城内,攻克了宁王的老巢南昌。

朱宸濠日夜督军进攻安庆,由于守军的顽强抵抗,没有丝毫进展。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又听得南昌被攻破,心中大惊,急令撤兵还救南昌。李士实赶忙进谏道:“南昌守兵势力单薄,一定不是王守仁的敌手,我军现在还救,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我们不如一不作二不休,即刻起兵径取南京。”朱宸濠闻言沉吟了半晌,方说道:“南昌是我根本重地,金银钱谷,积储颇丰,我们如果失去了这项储备,何处再得取军用?我想无论如何,一定要夺回南昌,顾全根本,然后再图别策吧。”李士实见朱宸濠主意已定,只好作罢,默默退出。

朱宸濠率军登舟,溯江而上,直抵阮子江口,他先遣精兵2万,还救南昌,自己统领大军随后接应。王守仁闻讯后,派军在江上把敌先锋船队引进埋伏圈,然后出奇兵大败敌军。朱宸濠见不能取胜,即与刘养正等人商议,尽发南康、九江之兵,与王守仁决一死战。王守仁探得朱宸濠增兵,亦调整了兵力部署。双方再战,朱宸濠军又败。

朱宸濠连吃了两个败仗,甚为恼怒,他收拢各部舟船。在江面上,联结成一个方阵,以作固守。王守仁见状,决定用火攻。他派部将余恩、邢珣、徐涟、戴德孺四人,率部埋伏敌阵前后,又派人携带引火工具,潜入敌舟阵中放火。朱宸濠军连败二阵,土气低落,将士们都无心再战,防守渐渐松懈。王守仁乘机潜入放起火来。接连几日无战事,朱宸濠与众妃妾在舟中玩耍,借此消除烦恼,忽听得卫士报告,阵中起火,不禁大惊失色,急忙推开舱门了望,只见前后左右船中,已是火势炎炎。这时,已临入秋,江上风势不小,火随风势,四面延烧,已无法抢救了。又听得四面杀声震天,原来王守仁的四支伏兵见火起,即乘势发起攻击。朱宸濠的军卒见大势已去,纷纷弃舟跳水而逃。朱宸濠见此情景,吓得几乎昏倒在甲板上,他在侍卫的搀扶下,走进船舱,与妃妾相对痛哭。此时,外面杀声已近,王守仁军从四面登上朱宸濠的坐船,将其父子二人及亲随左右俘获,王守仁军大获全胜,平定了朱宸濠叛乱。

王守仁在安庆被围的危急时刻,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率军急攻南昌,不仅迫使朱宸濠撤兵还救,解除了安庆之围,而且攻占了敌人的根据地,使朱宸濠军士气衰落,连战连败,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厉兵固守伺机而动土木堡之役,明廷丧师五十万,英宗皇帝被俘。

英宗朱祁镇成为握在强敌手中的奇货,瓦剌太师也先得到这个巨大的筹码,言战言和,都握有先机。他一方面派使,用诱和手段带着英宗的圣旨向明廷大索金币。一方面准备挟持英宗叩关南下,重温元朝占领中国的旧梦。

国家皇帝被俘,在明廷引起巨大震动,朝野惶恐。皇太子朱见深时方两岁,皇太后孙氏、皇后钱氏如临大难日夜啼哭。受命镇守京城的郕(chéng成)王朱祁钰,惊慌之余,又盟生了乘机篡位的野心。朝臣们国难当头,痛哭流涕,汹然群起要求惩办一手造成土木之变的宦官头子王振及其党羽。这一连串事件终于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闹朝堂的事件,拳打脚踢把王振党徒锦衣卫指挥马顺及两名宦官殴击至死。然后群臣群起请愿,逼迫郕王将王振抄家灭族。

皇太后孙氏、皇后钱氏搜罗宫中财宝,载以八骏名马,送往瓦剌军营,企图赎还英宗,两国讲和。也先留下珍宝,仍扣住英宗不放。

郕王朱祁钰召集朝臣商议对策,侍讲(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徐有贞等提出星象有变,应该迁都南京,以躲避瓦剌兵锋。有的提出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也先的勒索要求,订屈辱之盟以迎接英宗还朝。

兵部侍郎(兵部掌国家军事,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于谦力排众议,权衡利害得失,当众指出瓦剌求索无厌,挟持天子,刮尽国中也不会满足其要求,和议不可取。并尖锐地指斥徐有贞等人:“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明史·于廉传》)于谦用北宋灭亡,宋高宗南迁的历史教训,讲明宋室屈辱,一味言和,南迁后全部丧失北方领土造成兵连祸结的事实,说服了郕王和主要大臣,树立了抗击瓦剌的决心。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州市)。他的这一主张,为徐有贞等人所不满,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家在南方的贵族始终想把国都迁回南京,一有风吹草动便有迁都之议。更主要的是,坚决抗战,从表面上就阻止了英宗还朝,太后、皇后和身陷瓦剌的英宗,都对于谦耿耿于怀。

抗战的主张,却与郕王阻碍英宗还朝,乘机篡位的野心暗合。围拢在郕王周围,想趁机建拥立大功的朝臣和宦官,因此也赞成抗战。

这是于谦的抗战之议能够顺利通过的重要原因。太监金英、兴安在大庭广众中把首倡南迁之议的徐有贞呵斥撵出,以致徐有贞怀恨,后来同石亨一起共同谗毁害死于谦。

于谦受命为兵部尚书,规划抗战事宜。不久郕王匆匆宣布即位。

他顾虑于谦反对,于谦表示:“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明史·于谦传》)郕王才安心登上皇帝御座。

景帝(郕王)的继位,对瓦剌一边讲和一边入侵的谋略是个沉重打击,使其握在手中的英宗顿时失去奇货可居的价值,所以于谦表示了从国家利益着想不为私计的现实态度。

于谦采用缮兵固圉(yǚ宇,马厩,边境)之策,请求景帝降旨严命北部关隘防止瓦剌利用英宗叫关长驱入侵,调兵增强了北京城守,对于通州粮仓作了妥善处置。

在瓦剌大举入侵的情况下,地处京东的通州官仓藏有数百万石粮食。有人提出就地焚毁,以免资敌。这批粮食近在京郊,在紧急状况下又难以全部搬运。于谦想出群力搬运的办法,给朝中所有官员和兵士预支半年粮饷,自己到通州领取。同时号召有车之家,每运粮二十石给银一两,这样不仅运空了通州的存粮,也使京城和民间在战争来临后有了足够的储备。既未使之资敌,也未白白毁损。这一措施,对于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瓦剌太师也先利用英宗,以议和护送英宗回国为名,想骗诱入关。由于宣府(今河北省宣化市)、大同总兵官事先奉有严命,不许迎接英宗和瓦剌兵入关,也先的计谋没有得逞。在居庸关受到顽强抵制,守将表示:“只知为国守城,其他事不敢闻命。”但在紫荆关(今河北省易县西),由于英宗被迫叫关,守将孙泽、朝青贪功迎驾,被瓦剌乘机占领,长驱东进。

正统十四年十月戊午(公元1449年10月27日)瓦剌大军直逼京师,于谦提督京营军马,下令九门戒严,严密防守。

“初,也先有轻中国心,及犯京师,见中国兵强,城池固,始大沮。”

(《明史·瓦剌》)也先见于谦防守极严,有备无患,通州粮仓事先搬空,得不到粮草供应。便仍用诱和之计,叛降的宦官喜宁也唆使也先派使进北京“邀大臣迎驾,索金帛以万万计。”(《明史·于谦传》)于谦力反和议,坚持“和不足恃”,万一讲和而瓦剌肆无厌之求,从之则大刮国内自己坐敝,不从之则生变,仍然不能靠和议解决兵争,归还英宗。并指挥京营人马不断挫败瓦剌的进攻,在德胜门外一战,空舍藏兵,事先将火炮、强弩埋伏在房上,派将士诈败诱敌。也先之弟孛罗及勇将卯那孩率万骑追击,炮火突发,两人都被当场打死,瓦剌兵伤亡惨重。明军乘胜全线出击,瓦剌军大败。于谦派兵沿路追歼堵截,也先仅率残部逃至居庸关外。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洗刷了明廷土木堡之败的国耻。论功行赏,景帝仅给于谦加衔少保(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而因犯罪被于谦保释出狱参加战斗的原大同守将石亨却进封侯爵。

也先在大败之后,心灰意冷,感到被俘握在手里的英宗不仅毫无用处,而且变成累赘,决意息兵讲和,屡次派使者要求无条件送还英宗。

景帝不愿让英宗回国,不想讲和,在于谦等人的谏诤下,才很不高兴地派大臣商辂等到居庸关迎接英宗。

于谦以缮兵固圉之策打败瓦剌,取得优势,表明了没有坚实的实力,就没有成功的外交。英宗被瓦剌厚礼送回,也即得力于此,可是英宗却认为于谦的抗虞是有意阻碍其归国,在后来发动复辟政变时,竟首先杀害了于谦。

造谣激变春秋前期,宋国是一个大国。周平王五十一年八月庚辰日(公元前720年9月1日)宋穆公死时,感念自己兄长的恩德,把君位传给侄儿与夷,这便是殇公。穆公的儿子冯未能继位。宋殇公怕公子冯怨恨,常想加害。因公子冯在郑国,所以宋殇公以各种借口攻伐郑国。

宋殇公即位十年,对郑用兵就有三次,而且败多胜少。当时主管军事的大司马孔父嘉,曾多次加以谏阻,但宋殇公不听。

宋国的太宰华督与公子冯有交情,见宋殇公连连攻伐郑国,心中非常不满意,但又不敢谏阻。孔父嘉是总管兵马的官员,位置又在华督之上,华督自然也很恨他,总想要杀了他以独揽大权。但华督见孔父嘉深受宋殇公的倚重,又掌握兵权,故时时想杀,又始终不敢动手。

在最后一次伐郑的过程中,孔父嘉率大军于归途中伐戴,大败而归,几乎全军覆没。国人议论纷纷,到处是怨恨的情绪。都说:“宋君不关心百姓,轻师好战,害得我国人口大减,到处都是寡妇孤儿。”其实朝中官员也知道历次用兵都是宋殇公决定,孔父嘉并不主张连年征战,所以国人尚未怨恨他。华督看到这种情况,就派几个心腹之人到国都各种公共场所和街道胡同去散布说:“每次出兵打仗,全是孔司马的主意。”“谗言三至,慈母不亲”,何况到处都传说是孔司马一人竭力主张作战,人们又怎能不信,于是就把怨恨的情绪逐渐转到孔父嘉身上。华督暗暗高兴。他为激变篡政迈出第一步。

华督又听说孔父嘉续娶的妻子魏氏美艳绝伦,有倾城倾国之貌,又恨不能亲睹芳容。事有凑巧,这位魏氏回娘家串门,随父母出郊扫墓。这一天风和日丽,景色优美。魏氏情不自禁地揭开车帘观赏春光。华督当时也正在郊外游春,猛然看见这位光彩照人的姝丽,不觉像被勾了魂一样两眼紧盯不舍,好半天一下眼睛都没眨。魏氏见状,忙放下车帘而去。华督问下人,才知这位就是孔父嘉的继室魏氏,心中一惊:“世间果然有如此尤物,名不虚传,名不虚传!”他昼思夜想,竟有些魂不守舍了。从此华督时刻在想:“如果得到这样一位美人,足够下半辈子受用了。只有杀掉孔父嘉才可得到她。”于是华督更下定决心要杀孔父嘉。

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春天,孔父嘉按照常规操练兵马,检阅军队,号令严明,军威甚整。

华督时任太宰之职,又派心腹人在军队中扬言说:“司马又将要起兵伐郑了,昨天已去与太宰商量,所以现在才检阅军队。”军中人心惶惶,社会上更是议论纷纷。于是军人中有些气不过的就成群结伙地到太宰华督府上去诉苦乞情,求他进见国君,不要再出兵打仗了。

华督故意把门关上,只留一个门缝。让看门人在门缝中只用好言安抚。华督越不出来见众军士,众人求见的心情越迫切,人越聚越多。

华督让人在墙上观察情况等待时机。不一会,门口聚集了几百军士,大多都带着武器,吵吵嚷嚷,要求见太宰,四周的军士还在往这里聚。

将近黄昏,人们看不见太宰,就呐喊起来。华督见状,知道军心已变,时机已经成熟,立即裹甲佩剑而出,带领卫兵,传令开门,要求军士们安静下来,听太宰训话。华督站在门前,先用一些慈悲的话稳住众心。接着又无可奈何地说:“孔司马主张用兵,使众人遭殃。主君偏信他的话,不听从我的劝谏。三天之内,又要大举伐郑,宋国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这样的灾祸。”众军士一听,个个气得咬牙切齿,声声喊叫:“杀了孔司马!”华督假意劝解说:“你们不可造次,若孔司马听说了,奏知主公的话,性命可就难保了。”众军士听了,更加气愤,嚷道:“我们父子亲戚,连年征战,死亡过半。如今又要出战,郑国强大,怎能战胜。左右也是死,不如杀了此贼,为民除害,死而无怨!”华督听了,又试探着说:“‘投鼠忌器’。司马虽恶,却是主公宠幸之臣,此事决不可行!”众人喊声更大:“若得太宰做主,便是那无道昏君,我们也不怕他!”一边说,一边拉住华督的袍袖不放。齐声说:“愿随太宰杀害民贼!”又帮助舆人驾上车,簇拥着华督向孔父嘉宅第而来。

华督的几名心腹卫士紧紧贴身保卫,众军士一路呼喊来到孔父嘉的住处,把宅院紧紧包围起来。华督吩咐众军士:“众人不要大声喧哗,等我敲门,待开门后大家见机行事。”当时天色刚黑,孔父嘉正在内室喝酒,听到紧急叩门声,不一会有人传报:“华太宰亲自到门,有机密事相商。”孔父嘉忙整理衣冠出迎。刚打开大门,军士们像潮水一样涌进,并狂喊着。孔父嘉毫无准备,华督早已登堂大呼:“害民贼在此,何不动手?”孔父嘉刚要开口说话,嘴才张开一半,脑袋就被砍掉了。众人乘势乱抢财物器皿,孔府中乱成一团。华督亲自带领心腹,直接进入内室,把年轻美貌的魏氏一搂,抱到外面放进车中,放下车帘,忽匆匆乐滋滋往回赶。到家进院之后,打开车帘要再抱出魏氏时,只见魏氏已经气绝身亡。原来魏氏被抢,一看华督便认出是那天在郊外遇到的人。魏氏马上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上车后,暗中解下束带,自系脖颈而死。华督一见,连连叹息,好不懊悔,吩咐人用车拉到郊外秘密埋葬,不准宣扬出去。这样,华督用嫁祸于人,制造谣言,煽动军士叛乱而杀了忠臣孔父嘉。

军争篇第七赵奢因人以怯弱之利得其所争公元前276年,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派赵奢率兵救阏与。大军距离邯郸三十里,赵奢下令暂不进军,只把垒堑筑得非常坚固。又停留了二十八天,没有往前推进,并且更积极地增筑防御工事。秦国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热诚地款待,饭后又送他离去。那奸细把所见报告了秦国的将军,秦将大喜过望,说:“离都城三十里就驻兵不前,反而忙于修筑防御工事,看情形,阏与不再归赵国所有啦!”赵奢一送走了秦国奸细,立刻命令部下士卒整束甲胄武器,人人穿着轻便的服装尾随着往阏与去。经过两日一夜的急行军,到达了目的地。他派了一批弓箭好手在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秦军得到了情报,也全副武装地倾巢而来。赵奢派出一万人先行占领北山,秦兵随后也拥到了,两军争夺这必争的山头。秦军由于晚了一步而无法上山,赵奢指挥兵士,展开猛烈的攻击,大破秦军,秦军溃散而去。

曹操争利而败公元208年,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的人马远来疲弊,为了追刘豫州,轻骑一天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弩之末,穿不透鲁国的白绢’。兵法是禁忌这样作的,说‘必然使前军将领被挫败’。现在您如果能命令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调作战,双方齐心合力,打败曹军是必然的。”孙权非常高兴,当即派周瑜等率水军三万人,随诸葛亮去与刘备会合,并力抵抗曹操。结果,曹操败于赤壁,带领军队回邺。

曹操釜底抽薪败袁绍公元200年,袁绍率军进临官渡,曹操粮少,欲还许昌。恰好荀攸来见,他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这是危急之日。现袁绍有辎重万辆,在故市、乌巢,驻守军队戒备不严;如出其不意,以轻兵袭击它,烧其积聚,不出三日,袁绍自败。”曹操即选精锐部队,夜里从间道出发,每人抱一束薪,既至其前,布围然后放火,袁绍营中惊乱,尽焚其粮谷装备等。绍自军破后,发病而死。

诸葛亮隆中对策公元207年,刘备到隆中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对刘备说:“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您不可同他相对抗。孙权据有江东,已经历三代,地势险要,人民拥护。还有不少有德有才的人为他效力,对于这一方,您也只能结为同盟,互相援助,而不可图谋夺取。”

马援熟悉地形而取胜公元32年,汉光武帝率军西征隗(wěi伟)嚣(xiāo消),至漆县,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人险阻。马援夜至,说隗嚣将帅有土崩瓦解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在光武帝前堆积米类作山谷形,指画山林、险阻形势,开导众军所从道径,分析进退曲折,昭然可晓。光武帝说:

“虏在吾目中矣。”第二日拂晓,遂进军至第一(第一城),嚣军溃散。

廉范使诈破匈奴约于公元58年,廉范又升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太守。

适逢匈奴大举侵人边关,每天都有警报传来。根据旧例,敌人入侵超过五千人,就要向相邻的州郡发文。属吏要发出檄文求救,廉范不许,亲自率领士卒抵御敌人。敌人兵势强威而廉范的部队抵敌不住。

正当天色将晚的时候,廉范命令军士各人交叉缚住两根火炬,三头点火,营中好像群星罗列。敌人远远看到火炬很多,认为汉朝救兵到了,大吃一惊,等待天一亮就将退兵。廉范就命令将士们饱餐一顿,清晨杀奔敌营,杀了几百个敌人,敌人自相践踏,死去的有一千多人。从此,匈奴不敢再进犯云中。

越军惑敌取胜公元前478年3月,越王攻打吴国,吴王在笠泽抵御,夹着一条河摆开阵势。越王设立左右两翼,让他们一夜里或左或右,击鼓呐喊而前进;吴军分兵抵御。越王带领三军偷渡,对准吴国的中军击鼓进攻,大破吴军。

吴起治军公元前408年,魏伐秦,筑洛阴、合阳,占河西地。魏文侯认为吴起善于用兵,为将廉直公平,又能尽得士卒的欢心,于是就任命他为西河战区的最高长官,让他负起抗拒秦国和韩国的任务。有一次,吴起率军与秦兵作战,两军尚未交战,有一不胜其勇的人,前去敌营斩获两个人头回来,吴起下令将他斩首,军执法官谏止,说:“这是勇士,不可斩首。”吴起说:“勇士倒是勇士,但不是依命令而杀敌人。”遂即斩首,以示军中将士。

唐太宗避锐败敌公元621年5月,唐太宗在洛阳城四周布下长围困住了王世充。

这时窦建德带十多万兵马前来救援,已进抵酸枣。唐太宗留下李元吉,让他继续围困王世充,自己率领步骑三千五百人,急行军赴到武牢。窦建德听到消息,就在汜水东岸摆好阵势,王世充的部将率一部分兵马也在南边结阵以待。进军阵势连接起来有好几里长,鼓噪与喊杀声闹得惊天动地,唐军将领们不免紧张起来。唐太宗为了侦察敌情,带了几名亲信骑兵登上高丘,向远处了望一下,下来后对将领们说:“敌人原来起自山东,从未经临大战役,如今行军,当经过险要地区竟大叫大闹,是不讲纪律,阵势敢摆到虎牢城下,是轻视我军。我们暂按兵不动,待敌人气衰,兵士饥饿疲劳,就得自行退却,我们乘势出兵追击,必定所向无敌。”窦建德的军阵从辰时摆到午时,兵士又饥又疲倦,都坐卧不定,又抢着喝水,窦建德这时迟疑了一会儿准备收兵退出战场。唐太宗对部将说:“该打了!”就亲自率领轻骑出营,奋力追赴,大军跟后面迅速行动。窦建德要回军重新摆阵迎战,还没来得及摆好行列,唐太宗一马当先,所向披靡,遂即命令全军投人战斗,尘埃四起。唐太宗率领勇将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等竖起了旗幡,冲入敌阵,一直杀到阵后,把旗幡都张开,敌兵看到了就军心大乱,彻底崩溃。窦建德在阵上被活捉了。

耿纯以治待乱,以静待哗公元24年,赤眉军夜攻耿纯营寨,箭似雨般射入营内,营内士兵死伤很多。耿纯约束部队坚守不动。选拔两千人组成敢死队,均手持有力弓弩,各携三只箭,中口街枚(类似筷子)而潜行,绕至赤眉队伍后方,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赤眉军惊逃,全军追击,遂大破敌人。

宇文泰以近击远公元537年,东魏高欢伐西魏字文泰,从蒲津渡河。“宇文泰亦弛诣渭南,欲进兵击高欢。诸将以寡不敌众,请俟欢西进,再观形势。泰正色道:今乘他越山渡河远来,兜头迎击,彼衰我锐,何患不胜!”遂下令就渭水架浮桥,即日渡渭,直抵沙苑。又徙至渭曲,背水列营。

高欢军至,望见西魏营内,偃旗息鼓,便麾兵直进,无复行列。俄闻西黎营内鼓声骤震,芦苇丛里伏兵齐起,欢军立即大乱。

曹操察敌情而击之公元204年,曹操围邺,袁尚率军来救。曹军诸将都认为“此归师,人自为战,不如避之”。曹操说:“袁尚正正堂堂地从大道来,当避开他;若循西山来,那他就肯定被我所擒了。”袁尚果然循西山而来,扎营在澄水旁。夜派兵进攻曹军围堑,曹军击败它之后,遂围其营。

袁尚乘夜暗逃走,其军大溃。

段韶智败尉迟迥公元564年,北周命尉迟迥为先锋,进趋洛阳。北齐令段韶督精兵从晋阳启行,济河南下,适连日阴雾,周军无从探悉。韶竟与诸将上登邙坂,窥察周军形势,进至太阳和谷,与周军相遇,韶与诸军会师,整甲以待。周军前队统是步卒,遂踊跃上山,来战齐兵。段韶且战且退,引至深谷。周军锐气已衰,齐军下马奋击。周军瓦解,或坠崖,或投河,伤毙甚众。

夏侯中计公元203年,刘表遣刘备率军北侵。曹操派李典随夏侯忄享拒敌。

相拒数日,刘备却忽然烧自己驻地而去,夏侯忄享率诸军欲进行追击。

李典说:“贼无故退军,疑必设伏兵。况且南道狭窄,草木已深,不可追击。”夏侯忄享不听,令李典留守,自与于禁追击,果然陷入伏兵包围中,交战不利,幸赖李典前往救援,才得退归。

唐太宗伺机而击公元620年,唐太宗率军奔往河东,征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从军远征。太宗登玉壁城了望,回顾道宗说:“贼恃其众,要我交战,你说怎么办?”道宗答道:“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争。令众深壁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致竭,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太宗说:“汝意见暗与我合。”后来,刘武周因粮草用尽,遂乘夜遁走,唐太宗麾军追击,刘武周逃亡突厥。

丁斐抛砖引玉公元211年,曹操率军西征,与马超等夹关驻军。操暗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占据河西设营。操率军自潼关北渡河,未得渡过去,马超率军突然赶到,想急于登船交战;曹操校尉丁斐放出牛马以诱引超军,超军遂乱,兵士们抢夺牛马,曹操趁其混乱时机得以渡河,循河而南进。

曹仁网开一面而降敌公元206年正月,曹操亲自率军西征叛将高干。高干退守壶关,曹仁跟随着曹操去围攻壶关。曹操命令说:“攻下城后,把城中的人全都活埋!”可是一连几个月也没能攻下来。

曹仁对曹操说:“围城必须告诉城中人逃生的门路以及通往这条生路的方法。如今您告诉他们的唯有一条死路,势必会使人人死守。况且壶关城墙坚固,粮草充足,硬攻的话会损伤我们的士兵,相持的话要拖延许多日子;现在我们在坚固的城下驻扎军队,去攻打决心拼死一战的敌人,这不是好办法啊!”曹操采纳了曹仁的意见,果然城中的守军投降了。于是曹操记下曹仁的前后功绩,封他为都亭侯。

赵充国勿追穷寇公元前61年,汉宣帝派赵充国征讨先零羌。羌望见汉朝大军,弃辎重,欲渡湟水;道路险恶狭窄,充国统军徐行驱赴敌人。有的将领说:“逐利行迟。”充国说:“穷寇不可追。”敌人果奔赴湟水,溺死的有数万人,充国麾军进攻,大败羌人。

朱元璋诈胜陈友谅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前后,朱元璋以应天(今江苏南京)为中心,建立了江南根据地。他决定先平定其西面的陈友谅和东面的张士诚两大集团,然后北上灭元,统一全国。平定东西两大集团,该先对谁用兵?朱元璋问计于谋士刘基(刘伯温),刘基分析说:

“陈友谅据江州(今江西九江),无日不想谋我,应竭全力先除陈氏;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朱元璋采纳刘基意见,对张士诚采取守势,积极整军备船,作西破陈友谅的准备。

陈友谅确把朱元璋视为心腹之患,不待朱元璋进攻,尽发所有兵力顺流而下攻打朱元璋。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军攻占太平(今安徽当涂),夺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在夺取太平后,陈友谅杀死了农民军领袖徐寿辉;并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仓促自立为帝,国号汉。并造使约张士诚夹攻朱元璋。当时,陈友谅的水军十倍于朱元璋。他不等张士诚的回音,就率领“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巨舰,进逼应天。

朱元璋闻报,急忙召集谋士和将领商议对策。诸将知道陈友谅兵多势众,又善水战,都有些紧张。有的提出立即出兵迎战;有的主张弃城守钟山(今南京东郊紫金山);有的谋士认为只有投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朱元璋凝神谛听,注视着部下的神色。当他发现刘基始终沉思不语,知他定有主意,遂暂停议论,请刘基入内室商谈。

朱元璋问道:“大敌逼境,先生有何高见?”刘基说:“主张投降和逃走的,可斩首号令;为安定军心,可以开仓倾库;敌人骄纵,应该诱敌深入,然后伏兵截取。”这建议甚合朱元璋心意,两人复出与部下共议。

刘基对大家说:“投降逃跑之说,都是懦夫之见,不宜再议。我军应以逸待劳,设伏待敌,胜利是有把握的。”说降说走的部将均低头不语。

众人散后,朱元璋沉思着:“如何能尽快诱陈友谅纵兵深入?”他来回踱步思考了一阵,命人召来元朝降将、陈友谅的老友康茂才。康茂才奉命来到。朱元璋说:“你与陈友谅有过交情,想请你立即写一封诈降书给他,约他赶快分兵进攻应天,你作内应,如何?”康茂才说:

“陈友谅毫无信义,杀害我同乡好友徐寿辉,我正欲为此报仇。茂才愿遵尊命,万死不辞。我家有一名老仆,熟识陈友谅,让他去送信,陈友谅必信无疑。”康茂才回府后,立即写了诈降书,交给老仆,并再三嘱咐,要沉着冷静,千万不得露出破绽。老仆领命出发。陈友谅接到康茂才的信,见信上写道:“建议分兵三路攻打应天,茂才所部据守应天城外江东桥,愿作内应,诓开城门,可直捣帅府,擒住朱某……”陈友谅虽然欣喜,但还是反复盘问老仆。老仆按茂才嘱咐回答,情真意切。陈友谅对老仆说:“请速回告茂才,我即分兵三路攻取应天,到时以‘老康’为暗号。”老仆人临走,陈友谅又问:“茂才守卫的江东桥,是木桥还是石桥?”老仆答道:“是木桥。”老仆告别后,陈友谅封的太尉张定边对陈友谅说:“主公,康茂才是否诈降?”陈友谅摇头说:“我军势如破竹,谅他不敢!”

老仆回到应天,康茂才当即向朱元璋详细禀报。朱元璋笑笑说:

“陈友谅入我计中了。”为了防止康茂才的诈降变成真降,朱元璋命都将李善长当夜又将江东木桥改造成石桥。第二天,陈友谅调集水陆两军,亲率战船数百艘顺江而下。前哨进抵大胜港,遇朱元璋部将杨来率部阻击,无法上岸。陈友谅见新河航道狭窄,船队难以灵活进退,遂下令从大江直扑江东桥,以便与康茂才里应外合,船抵江东桥,见是一座石桥,陈友谅不禁怀疑,急令部属高喊“老康”,可是喊了多时,无人答应。陈友谅心知中计,急命兄弟陈友仁领水军冲向龙湾。

几百艘战船在龙湾水面聚集,陈友谅下令派一万精兵弃船登陆,修筑工事,打算水陆并进,强攻应天。

朱元璋率众将在卢龙山(今南京市内狮子山)顶指挥作战,此时正值酷暑,他见将士们汗流浃背,遂命人撤去自己用的黄罗伞,与部属一样晒于烈日之下。众将士见了无不感动。这时,卢龙山顶突然挥动黄旗,擂响战鼓,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军自左、大将徐达率军从右,冲向陈友谅修筑工事的一万精兵。这些人尚未列阵,就被冲得大乱。陈友谅见情况危急,大呼“三军休得恐慌,后退者斩!”然而这一万精兵已死伤不少,失去指挥,纷纷向江边败逃,争先登船。陈友谅慌忙下令起碇开船,岂料此时正逢退潮时刻,百来艘战船全部搁浅。常遇春军与徐达军乘胜登船追杀,陈友谅军或投水逃命,或被杀被俘,溃不成军。陈友谅和太尉张定边眼见败局巳定,难以挽回,急忙逃离指挥大船,跳进小舟逃跑。这一仗,朱元璋军共歼灭五万多人,俘虏二万余,得大战船百余艘,小船数百只。

朱元璋登上缴获的指挥船,见到陈友谅失落的文件,中有康茂才的诈降书,不禁大笑道:“陈友谅,真是个呆鸟!”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张士诚始终守境观望,不敢出兵。朱元璋遂接着出兵追击陈友谅,夺回安庆、太平,又进取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为以后彻底消灭陈友谅军奠定了基础。

此战是“兵以诈立”的极好佐证。

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是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四川部分地区)少数民族领袖。

刘备死后,孟获趁机造反。诸葛亮为巩固大后方,分兵三路讨伐孟获,一举将孟获活捉。孟获不服,道:“我是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住的,如果是硬拼硬打,你们不是我的对手。”诸葛亮笑道:“好,那就放你回去,我们再打一仗。”

诸葛亮放走孟获,众将有些不解。诸葛亮说:“此次远征,并非争地夺城,而是为了使南中地区各民族百姓甘心服从我们蜀汉,以后不再叛乱。”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众将叹服。

孟获离开蜀营,收拾残兵败将渡过沪水,将所有船筏都靠南岸,又命令大、小酋长率本部人马修筑土城,企图借沪水天险和土城死守。诸葛亮从当地人那里了解到沪水下游150里处的沙口水浅,可以扎筏渡过去,于是派大将马岱率3000人马在土人带领下夜半渡水,奇袭孟获,再次把孟获活捉。孟获仍旧不服,诸葛亮再次将孟获释放。

诸葛亮一连六次活捉孟获,又一连六次释放孟获。孟获屡战屡败,本部兵马均无斗志,孟获便向马戈国主请来三万藤甲军。藤甲军身穿藤甲,刀枪不入,弩箭射在藤甲上也不能穿透。蜀兵接连吃了败仗。但是,藤甲军的藤甲有一个致命弱点,藤甲是用油反复浸泡过的———怕火。诸葛亮发现了藤甲军的致命弱点,将藤甲军引入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截断藤甲军的归路,在山谷中放起火来,藤甲军被烧得焦头烂额,全军覆没,孟获再一次被活活捉住。

诸葛亮传下命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兵马,再决一胜负。孟获满面惭愧,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我虽然不是读书之人,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这样不懂羞耻呢?”说完,跪倒在地,脱掉一只衣袖,露出胳膊,向诸葛亮请罪道:“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敢反叛了:”诸葛亮问:“你真心愿意臣服吗?”孟获回答:“我们世世代代要铭记丞相的再生之恩,怎么敢不服。”诸葛亮于是传令摆下酒宴,宴请孟获及各路酋长,仍旧让孟获任南中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头领。

从此后,孟获对蜀汉忠心耿耿,南中地区成了蜀汉征伐曹魏的可靠后方。

诸葛亮真可谓是运用“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夺心”典范。

蜀、魏争夺汉中之战赤壁之战后,占据黄河流域的曹操与占据荆州、益州的刘备,占据江南的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5年,曹操消灭了西北的马超、韩遂势力后,亲率大军进军汉中的张鲁,占据了汉中。汉中地处益州之北,曹操进军汉中,使刘备感到自己在四川的统治受到影响,而且,由于汉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刘备也不甘心它落于曹操手中,于是曹操、刘备争夺汉中之战发生了。在汉中之争开始时,刘备在争夺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由于刘备知“迂直之计”,善于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成功地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从而争得了这场战争的制胜权,最终占据了汉中,迫使曹军退出川北,取得了这场争夺战的胜利,也巩固了自己在四川的统治。

公元215年,曹操率大军进攻汉中的张鲁。

张鲁是东汉时期“五斗米教”的道教传教人,被东汉统治者封为镇民中郎将后,领汉宁太守,成为封建统治者。张鲁得知曹操进攻汉中,自思以汉中一隅之地,不足与曹操对抗,想投降曹操,但他的弟弟张卫不同意。张卫在曹军到达平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时,率领一万多人据关坚守,平阳关最终还是被曹操攻破,张鲁及巴中地区的蠩人首领均投降了曹操。因此,曹操基本上控制了汉中及巴中地区。

刘备对于曹操之势力进入汉中,而且深入巴中地区十分担心。

他派部将黄权出兵击败了曹军在巴中地区的势力,控制了这一地区。

同类推荐
  • 老板第一防线:防止核心员工流失的策略

    老板第一防线:防止核心员工流失的策略

    留住自己的核心员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较量的开始,对此,预防和规避核心员工流失的第一道防线就尤为重要,一旦第一道防线失守,后果就不堪设想。北京华夏圣文管理咨询公司对中国1500家企业的核心员工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更让中国企业担忧。调查报告指出,核心员工的流失不仅带走关乎企业的商业机密、核心技术、合作客户,更为严重的是核心员工除了自己另谋他就,还往往会带走其他的核心力量。留住核心员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较高的薪酬、福利,还需要用精神激励来巩固。精神激励主要表现为创建一种参与、平等、沟通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公司内部融洽、友好的人际关系。
  • 道德经管理日志

    道德经管理日志

    身处快节奏、高压力下生活的现代人都在慨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企业家获取事业与生活的双成功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早在2500年前的老子就为我们修筑了一条真理之路,他让我们在古老的智慧清泉中得到优渥的心灵疗养。他教会我们如何铺设一条属于自己胜似闲庭信步的人生达途。
  • 筛出黄金人才

    筛出黄金人才

    本书专为企业打造专业有效的人才管理解决方案。以一家在区域市场中颇有名气的本土快速消费品公司YM集团为主体,以作者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为原型,以亟需解决的一线员工流失率高、校园招聘效能如何改善、管理人员能力如何发展、空降高管猎聘如何落地、社会招聘成功率低、测评中心构建如何落地这六大问题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YM集团应对每一类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本书以小说的展现形式,讲述了测评工具在人员选拔、任用与发展中的应用,原汁原味地呈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可作为指导人才测评工作实战的工具书。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中高层管理者,无论是HR还是非HR,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 餐饮运营与管理

    餐饮运营与管理

    本书主要论述了餐饮管理的理论基础、餐饮经营计划、餐饮经营策略,以及餐饮运营中的预算与菜肴价格、菜单设计、餐饮原材料供应链、厨房布局与餐饮制品生产、中餐生产原理、西餐生产原理、餐饮服务与餐饮成本等各方面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案例,阐明了餐饮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本书论述简明扼要,结构合理,理论体系完整,图文并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本书出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及自学考试相关专业教材外,也可作为高等教育旅游类专业教材,还可作为餐饮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用书。
  • 微营销引爆大利润

    微营销引爆大利润

    本书通过无私分享最实用、最易懂的微营销方法和窍门,讲解如何利用微营销进行宣传推广,如何打造圈子、社群进而形成粉丝效应,实现从“企业追着客户跑”到“客户追着企业跑”的营销革命!
热门推荐
  • 快穿:妖孽男神,别乱来!

    快穿:妖孽男神,别乱来!

    为了让新任冥王顺利继位,她不得不前往三千位面收集他分散的心魔。系统:“只要和心魔共度一生,任务就算完成。”于是,当天晚上,某人就把心魔关进了小黑屋。系统:“……”想要和心魔共度一生,就要让心魔喜欢上你!于是,某人第二天就把心魔绑到了悬崖边:“死或喜欢我,自己选一个!”心.冥王.魔:“三千位面,我只喜欢你!”系统:“…………”这都是些什么鬼操作!!
  • 裴少请放手

    裴少请放手

    段锦溪为了裴泽失去了一切,她把一切都还给了他,然后突然消失在那天的倾盆暴雨里,裴泽疯了般的寻找她他以为她会永远跟在他身边,以为她是他的附属品,等她消失不见的那一刻,他似乎发现自己做错了三年后,她回到了s城,带着自己建立的品牌跟滔天财富“裴总,你看看合同,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我们一定要这样吗?”“裴总,商人一向利益为先,这个道理还是你教给我的”段锦溪笑了笑起身“有的东西是注定回不去的”
  • 有妖多做怪

    有妖多做怪

    灵气复苏?撕裂天幕,直面朝阳!万载文明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古老的血脉觉醒,诡异奇门的术法,恐怖无双的神打,动用自然伟力的魔法……妖魔乱舞,鬼怪横行,修行者行走世间……这是一个秩序井然的时代。苏默坐在天台,捧着一杯热茶,看着远处又一次升起的蘑菇云摇了摇头。“又是两个傻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魔神者

    斗魔神者

    神族少族长神舞因自身修为境界太过强大,为天界各族所不容,被天界各族强者联合设计诛杀却并没有神魂俱灭,反而以另外一个身份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剑技与魔法的世界,名为斗魔大陆。斗魔大陆上的人崇尚比斗魔法,这里没有武魂,没有斗气,却有繁衍到巅峰的剑技与魔法。当神舞来到斗魔大陆,能否在这片剑技与魔法的世界再铸神族的辉煌?他能否成为这个世界的斗魔神者?
  • 埋神葬仙

    埋神葬仙

    至圣至灵的神明啊,苍生对你们顶礼膜拜,子孙对你们虔诚祭奉,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可是,你们——众生膜拜的神明啊,却编织着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话,欺骗着天下,欺骗着众生……既然,你们喜欢用谎言愚弄苍生。那就让反抗揭开真相!让杀戮抹去黑暗!让鲜血洗涤污浊!让我们用不可一世的狂妄逆天抗争!
  • 人生提醒:人生篇

    人生提醒:人生篇

    人在生活中,要学会用阳光般心态面对生活。所谓阳光心态,就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宽容的、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因为,它会让你开心,它会催你前进,它会让你忘掉劳累和忧虑。
  • 我家师弟很普通

    我家师弟很普通

    重生在有人族、魔族、精灵族的魔幻乱世,赵平安成了一名小小的兵家弟子,没有系统,没有奇遇,他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努力活下去,尽可能活得久一点,怎么着也得体会体会中年生活、老年生活!因此,他一直扮演着一个低调安静的普通男子的角色,杀人必易容,损人必化名,凡事谋而后动,从不轻易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修兵法习武道,演八阵炼奇毒,藏底牌,掩身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按照赵平安的人生规划,自己会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弟子,一位普普通通的军人,普普通通的度过这一生……
  • 落尽繁华为你

    落尽繁华为你

    夜落澜很信任沈陌双,可是沈陌双却一次次抛弃夜落澜,这是一部虐中带甜的小说,希望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 仙炁传

    仙炁传

    他被人称为废柴,一代废柴的他,误捨黑石,成为一代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