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9200000015

第15章 逐渐萌芽的亡清之志(6)

有清一代,“文正”为文臣最高谥号,只有曾国藩、刘统勋等八人。

“文忠”次之,如李鸿章、林则徐、胡林翼。

“文襄”再次,如左宗棠、张之洞。

剩下的文端(鄂尔泰)、文恪(高士奇)、文恭(翁同龢)、文诚(丁宝桢)等也都根据其生前事功(如谥文端的一般是理学名臣)严格论给。

总之就是俩字:稀缺。没当过翰林就甭想了,除非你有左宗棠那样的如天之功,才可能打破常例,凭借举人的身份捞到一个文襄。

然而,对现实感极强的袁世凯而言,文什么都不过是文过饰非。

他彻底心凉了。

接连失去养父、生父和叔父,再坚强的人也拔凉拔凉了。

赈灾五个月,袁保恒廉洁奉公,自己和随从的餐旅费均从俸禄中支取,未敢动一文赈款。可惜,他的以身作则没能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任何官员的准则。

自古赈灾有多黑,现在的国人都可以想象。而袁世凯在基层看到的,却是一幅远比贪墨赈款更为复杂,更令人绝望的画面。

晚清没有非政府组织,像李提摩太这样漂在中国实心救人顺便传教的牧师还有很多,究竟是不是像愤青所言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不好说,但人都要饿死了,你草菅别人的性命成就自己的“大义”,这不是爱国者是爱国贼。

时任河南学政的瞿鸿禨就上奏朝廷,指责洋人热心赈灾是趁我“民多愁困”,借机收买人心。

迂腐果然不是一天练成的。

清廷接到奏折后,立刻指示受灾各省,如遇洋人进入灾区,必须“婉为开导,设法劝阻”。

河南尤其保守,官民上下一心,不准洋人逗留,更不许涉足赈务。开封市民还自觉张贴告示,声称“宁可食夷肉,不可食夷粟”——义正词严地绑架你爱国。

且慢嘲笑这自上而下脑残加自残的举动,它是有其内在逻辑的。

作为一个部门主管,当他面临团队成员的信任危机时,最好的办法便是塑造一个外部的、迫在眉睫的假想敌——当有危险逼近时,人类总是容易尽释前嫌携手与共。

哈耶克也持同样观点:把“我们”和“他们”对立起来,是将群体步调一致地团结在一起的最佳方案。

善于制造敌人和营造紧张气氛,是每个立志成为杰出独裁者的政客的必修课。

于是,一场惨绝人寰的饥荒却没有激起大规模的民变,传教士的“转移视线”功不可没。

铁打的仓鼠流水的朝

每天都是炼狱般的惨象。

在袁寨长大的袁世凯从未如此真切地耳闻目睹底层的真相。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驱驰于冰天雪地之中,手足冻裂,毫无懈意,参佐袁保恒办理赈务。

而此刻,堂叔已死,料理后事、交接公务的重担全部落到了不满二十岁的袁世凯身上。

出色的表现感动了新任的河南巡抚徐宗瀛,他决定按月发给袁世凯三十两银子作为薪资,却被大头拒绝了。

“先叔办理赈务,自备斧资,未支公帑,今于身后背之,可乎?”袁世凯那双圆圆的大眼中透露出的真诚让徐宗瀛感佩交加。

诗言志。

“不受金钱不受名,大权在手世人软。”大头的诗早就表明了他求的是什么。

世间求官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官场上的人情练达袁世凯早已谙熟。也正因看透,他从不指望下面的官员胥吏能实心放赈,宁可自己劳碌奔波,将钱粮亲手送到可靠的士绅府上。

而士绅,这个向来被视为官民之间缓冲带的阶层也正在沦陷。袁世凯亲眼看到,一个家有良田五百亩的地主想低价抛售土地以换取粮食,找了好几个买主,出价都低得近乎白送。绝望之余,他在全家人吃的饭里放了砒霜。

袁世凯不断问自己:为什么?

他瞥见了路边的粮仓,那是政府设在各地的官仓。

自古粮仓系国脉,可眼前这些粮仓,还有几座能承担起救济灾民的重任?倒卖官粮早已司空见惯,硕鼠们为补亏空,在余粮中掺沙子掺石灰;为应付检查,又将粮仓改造成瞒天过海的“夹心仓”。

逐利,成了所有人生命中唯一的主题;逐利,一切无所不用其极。这片土地,似乎早已被上帝遗弃,自生自灭,永无救赎的可能。

于是,全民逐利,全民焦虑,万物扰心,心智俱灭。

以陕西粮道为例。该厅局级每年花在请客送礼上的银子大约五万两,而进项却达六万两,这意味着有一万两可以中饱私囊。

依法收粮肯定不会有这么大笔横财,但中国历来有法制无法治。于是,无法无天的衙役在收粮时总会变着法儿的多收,简称“浮收”。

关于浮收,苏州府常熟县的一块石碑上有详细的记载,花样繁多,令人叫绝。国人的想象力只有在残害同类时才会被发挥到极致。

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有:淋尖、踢斛(hu)、侧拖、虚推……

以“淋尖”“踢斛”为例,当你交粮时,要把粮食倒进官府准备好的斛里。你倒着倒着,最后肯定有一部分超过斛口吧?超过斛口就呈尖锥形了吧?好,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衙役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准斛猛踢一脚!此时超出斛口的谷粒就会震落到地上。当你慌忙去捡时,衙役会大声叫喊:“别捡,那是损耗!”

由于常年干这个,衙役都轻车熟路,效率很高,踢出的部分就成了官吏一笔不菲的合法收入。

想逃税漏税?那是不可能的,这玩意儿从古至今都是富人的专利。针对个把实在穷得叮当响以至交不起粮的“刁民”,有知县想出了魔高一丈的损招:将欠粮作为衙役的工资,拿着白条去收租,充分调动衙役的工作积极性。

真可谓同为专制奴,相煎何太急?

当镜头切回来时,画面中的袁世凯披麻戴孝,跪在袁保恒的灵堂前。

日薄西山,吊唁者都已离去,落暮寒鸦平添了几分秋意。孝服宽大的帽子遮住了袁世凯的双眼,却遮不住他心底的万千疑问。

值吗?

堂叔的遗像满脸沧桑,却永远无法回答袁世凯的问题了。

袁保恒无疑是个好官,但好官的标准又是什么?

结果正义?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问手段。问题是如果没有原则,底线一退再退,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打着正义的旗号谋取私利?多少以改革面目示人的官员最终锒铛入狱?

程序正义?劣币天天驱逐良币的官场从来与该词绝缘。在中国,有时制定程序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为了破坏它,每个人都一边咒骂一边百舸争流地挑战着既定规则。

对袁保恒来说,上报朝廷,下济万民就是好官。可这满人的朝廷当真值得一报?

顺治十二年(1655),清廷讨论如何处置满人所蓄汉奴逃跑的问题,汉官赵开心主张宽仁,顺治当场发飙:“谋国不忠,莫此为甚!”

康熙子承父志,隔三差五地敲打臣工:“子母炮”这种先进武器属于八旗军专用,其他人一概不得铸造。

政治高压使百官噤若寒蝉、浑浑噩噩,宁可阿弥陀佛,绝不冒犯天颜。

一直到曾国藩这代,闭着眼睛混不过去了。身处一线,战争是真刀实枪,割地是真金白银,“圣言”救不了世,李鸿章一句“孔子不会打洋枪”让儒生们无言以对。

外部的压力促使权力从满人转移到汉人,中央下放到地方,但谁都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

满族统治者从不代表汉人利益早已老少皆知,问题是它连普通满人的利益都不代表。因为不准经商的规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被活活饿死的旗人不知凡几。

而指望根本没有国家概念的亲贵们代表国家利益就更不现实了。

总而言之,是“三个不代表”。

摊上这样的国策,百姓之苦,苦不堪言。

袁世凯发现,中国农民的生活似乎已经凝固了上千年,农具是世代相传的犁耙,衣服是家纺的土布。住宅则一律由泥土筑成,铺上一层高粱秆抹上泥浆就算是屋顶。

而当你采访那个满脸憨直的农民,问他的人生理想时,他会告诉你:像皇帝一样每天都有大饼吃,吃饱了就休息……

不是顺民便是暴民,就是没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公民。千人一面的生活规律、思维方式固化在每一个基因的碱基对当中,不愿妥协、拒绝双赢让历史只有成王败寇一种轨迹,政治文明制度建设则裹足不前。

当张献忠得知李自成称帝时,立刻在四川大开杀戒,其行为逻辑是:我做不成皇帝,你也甭想做得安稳。于是,一个个充满了小聪明的中国人组成了一个奇缺大智慧的民族。

闷雷轰鸣,震得袁世凯微微扬起了头。

脸色依旧阴沉。

外面传来“下雨了”的人声,兴奋中透着惊诧。

秋风秋雨愁煞人,此刻带来的却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悦。袁世凯缓缓起身,踱至门前。

大雨溅起的泥水阻挡不住人们的热情。戏水的儿童,跪谢上苍的老人,喜极而泣的妇女……

而同时,他们又是失去亲人的孤儿、鳏寡和遗孀。

遥远的时空,隐隐传来陶渊明的歌声:“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死去的人们啊,早早安息吧,因为亲人的悲痛也不会持续太久。活在中国,是一种修行。佛曰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再深沉的苦难也只能化为前行的动力,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草民或许不懂那些高深莫测的道理,但心中一定都装着一个书名:《活着》。

而从全知视角看,那些怀揣着自私与虚伪,在荒漠中自相残杀的人们又是何等的可悲可怜!

雨水模糊了袁世凯的双眼,眼前出现一幅幅亦真亦幻的画面:

一个知县,把锁链戴在手腕和脚踝上,步履艰难地穿过县城,去城郊的龙王庙求雨。庞大的人群默然无声地跟在他后面,每个人的头上都戴着柳条帽;

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妇乘坐渡船,犹豫着要不要把怀里的婴儿扔进河里。最终还是母爱占了上风,她神色悲苦地将婴儿紧紧搂住;

几天后,又是这个女人,在一个妇女买卖市场。买主都是从灾情较轻的地方来的男人,对“商品”的唯一要求是不能带孩子。女人被一个光棍相中,喂完最后一次奶,难舍难分地搁下了孩子……

饿殍千里。

惨象,使袁世凯目不忍视。狂风暴雨中,已分不清哪一滴是雨哪一滴是泪。

亡了清廷,给人民一个交代

脚下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即使强大到让整个世界都颤抖的蒙元,也未曾撼动其文化根基。然而,这一切的代价是它的苦难从未中断。

一个国家,最为深重的苦难莫过于易子相食,但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人伦悲剧却屡见不鲜到让国人可以视生死如儿戏。

紧闭的双眼终于屏蔽了幻觉,袁世凯的耳边又荡漾起幻听。

在这片法度凌夷道德沦丧理想崩溃真爱无踪的大地上,祈祷已是惘然。每个人,每条生灵,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丛林法则的指引下,汲汲于争得宿命之外和生存之上的些许幸福。

反抗、呐喊、讽刺、诅咒都已徒劳,罪恶的体制造就了罪恶的虚无。它像黑洞一般,如泥淖一样,你越是挣扎越是沦陷。它吞噬的何止是对正义和良知的信心,简直就是你的灵魂——如果还有的话。

你曾经如此坚信光明,正如你现在如此笃信黑暗。

千古一夜。

黑暗的时代是漫长的,当我们极目远眺,会因为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黑夜而沮丧绝望,失去方向。走出隧道、沐浴光明的征途,似乎只能用岁月,用无数老年、青年、少年的生命去一点一点地填充。

堆砌的过程中,大人无德、中人无耻、小人无赖。各种荒诞不经的剧目每天都在上演,每个人既是灾难的制造者,又是痛苦的承受者。岸,在哪里?

袁世凯伸出手去,举过头顶。雨,打在掌心,像是和天一起共鸣。

“大野龙方蛰(蛰伏),中原鹿正肥。”(作于十三岁)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作于十四岁)

如果你觉得反意森然,那是因为不了解大头。

多少先知早就看出,寄希望于一个由异族统治,上层故步自封中层百般渔利下层愚昧无知,根本无法达成任何共识的君主专制国平稳过渡到民主共和国,何异于痴人说梦?

即使清廷出于维稳压力,做一些零敲碎打的改良,那些新颁的法令也只会沦为官员盘剥民众的新式武器,从而陷入到“立法越峻,索贿越多”的怪圈之中。

内忧外患下,最坏的结果是爆发革命。从汤武革命开始,中国就不缺革命,缺的是建设。

托尔斯泰评价血流成河的法国大革命时说:“它宣告了无可置疑的真理,但真理一旦被诉诸暴力,便都成了谎言。”

自由的口号成了杀人的理由,专制的暴政变为革命的暴政。

怎样才能在避免革命的前提下一剑封喉地杀死清廷,缔造共和?

顶层亡清。

当这四个字在袁世凯脑海中闪现时,一道闪电划破了黑云笼罩的天空。

他微微颤抖,胸口起伏,直至放声大笑!

袁世凯,先知看到的,你看到了。先知做不到的,你替他们先行。你说过,要是你手上有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我知道你不想立言只愿立功,你的志向是“万里江山眼底横”。

然而,这毕竟是一台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且黑暗的政治机器。“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作于十二岁),怎么办?

黑洞吸纳一切,将万物碾成齑(ji)粉。我却要与黑洞同黑,融为一体。在遵循其运作逻辑,从内部窥测到全貌,纤毫毕现后瞄准破绽,一击毙命!

这是肢解清廷的不二法门,用大头后来的话说,类似于拔树:

专用猛力,拔不出树根;过分去扭,树根又会折断。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把树根的泥土松动后,不必用大力气便可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树,还是两百多年的老树,拔起来不容易。闹革命,都是些年轻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闹君主立宪的懂得拔树却没有力气,我今天忽进忽退,就是在摇撼大树,等到泥土松动,自然会被拔出来。

雨停了,云开见日。

阳光把袁世凯的脸庞映得绯红,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无黑暗的时刻,而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无卑下的情操,而是永不被卑下所屈服。

转身时,目光又和堂叔相遇。

四目相对中,静谧被隐隐传来的吟唱声打破: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取大泽与长江,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求官建功,拯救天下”。这是袁家陈陈相因的祖训,而直到袁世凯的出现,才被赋予了新义。

“以杀止杀,而杀杀人者,杀即止矣。”(作于十六岁)

杀人者,满清也。

死者的名单,罄竹难书!

孙承宗、史可法、张煌言、刘宗周、倪元璐、施邦曜、陈子龙、夏完淳、黄道周、李定国……

在明末所有名将里,只有李定国的军队敢和八旗铁骑打野战;只有李定国击破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只有李定国能一条道走到黑,在崇祯吊死煤山二十年后还同满清缠斗。

南明“监国”无数,朱由崧朱由榔朱由榛,都是浮云,只要李定国还有一口气在,大明就一息尚存。

可惜,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战至山穷水尽的李定国最终死在了中缅边境,临死前仍不甘心,焚表告天:

同类推荐
  • 指南录

    指南录

    一段虚构的历史。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 回汉之权倾天下

    回汉之权倾天下

    现代男子因为各方面的不如意再加上被女朋友甩掉,在大街上走路时因为走神被一辆汽车撞飞,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居然成为了汉武帝的儿子,从那以后他就发誓绝对不会让自己在如上一世那样活着,自己今生只为自己而活,只为让所有的人臣服,只为权倾天下!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其实就是一本欺负人的历史,欺负后金,欺负东林党,欺负崇祯……种种地,开学堂,办报社……
  • 圣朝诡道

    圣朝诡道

    瘦马驰古道,寒露浸旧城。塞北悬银盆,西风落花红。沙场葬金甲,庙堂陈玉龙。君臣难互全,青史恁言名。大罗的信仰是诗、酒、剑,大罗的豪情是纵马驰疆和边塞征战。这是一个铁血与柔情并重、武将携文臣共举的朝代,最不缺乏潇洒俊逸的剑客和风流倜傥的诗人。龙城美酒与淮扬烟花让天下士子趋之如骛,边疆战事及江湖恩怨则让游侠浪子激愤感怀。这里有歌有梦,如诗如幻,终成后人心中久久向往的“黄金时代”。而他的出身是一团迷雾,无人知他从何而来,亦无人知他缘何存在。背负血海深仇的他,一朝走出战乱不断的边陲小城,欲于大罗帝国大展拳脚,逐渐活成后人心中的不朽传说。
  • 辅佐为王大有企图

    辅佐为王大有企图

    停止更新停止更新停止更新停止更新停止更新停止更新
热门推荐
  • 魔帝宠妻:全能大小姐

    魔帝宠妻:全能大小姐

    (江雪粉丝群:385444026。有兴趣的话,可以过来玩!)她是二十一世纪顶尖武师魂穿异界,成为夜家废材大小姐,身怀全职业修炼系统,驭兽炼丹布阵炼器,信手沾来。人畜无害的呆萌天使面孔,腹黑的性子,一颦一笑间,亦可倾城国。他是修罗神域五帝之首,玩世不恭、嗜血冰山、强势霸道的魔帝大人,绝美英俊的脸庞,挺拔如松的身姿。偶然之下,他错把她当做是儿时心仪之人,对其百般呵宠,却不料被她只手拒之门外!大小姐怒啪石桌:“你自个说说,除了滚床单,吃五碗饭外,你还有什么用!”魔帝大人嘟了嘟朱唇:“哼,本座还会卖萌!”大小姐:“…”
  • 黎民王者

    黎民王者

    智者少年返回都市,身怀绝技的他回归校园、社会历练人生。可他的出现却让尘世不平、动荡不安。恩怨情仇无可奈何,他最终还是成为了只手遮天的人。
  • 神兵天下之天下公敌

    神兵天下之天下公敌

    财富,名声,势力,拥有企鹅帝国一切的男人游戏王-小马·D华腾,他在游戏发布会上的一句话让人们趋之若鹜奔向新的游戏时代——神兵天下。“想要我的企鹅币吗?想要的话可以全部都给你,去寻找吧,我把财富全放在那里!”于是,所有的玩家都奔向“神兵天下”追求梦想,这是属于神兵天下的伟大游戏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辣妈不好惹

    极品辣妈不好惹

    五年前,一场飞来横祸,扭转了她的整个人生,不过那又如何?五年后带萌宝回归,捣了婚礼翻了天,新潮辣妈不好惹!
  • 大佬掉马了

    大佬掉马了

    薄深从来没想过那个处处掣肘他的大佬就是自己的夫人。“深爷,我们的货不知道被哪个大佬劫了。”靠在窗边正在看书的男人抬头淡淡的看了手下一眼,“和夫人说一声,可能夫人还不知道是自家人。”本文甜宠,1v1,且看大佬女主如何脱马甲
  • 夜如茫星

    夜如茫星

    叶星星,对,本篇小说的女主,一个有着怪癖的女子高中生。这是她仅有的几个朋友才知道的秘密,她,不能与男生接触……
  • 重生之我叫liudaP

    重生之我叫liudaP

    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给爷死
  • 娇运连连

    娇运连连

    天玄大陆,人,神,妖,魔,鬼,精等各种族之间战火不断,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柳翔羽以一把古剑横空出世,阻止了天玄大陆的纷争,后来他放下杀戮,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 玩转三十六计

    玩转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人们耳熟能详!但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并非人人皆知。本书总结三十六计要点,以极具代表性的事例对每个要点进行演示说明,教你如何娴熟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策略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灵活应对各种局面,成为生活中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