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9200000016

第16章 逐渐萌芽的亡清之志(7)

若明祚未绝,乞赐军马无灾,俾各努力出滇救主。若天数已尽,乞赐定国一人早死,无害此军民!

每每读此,袁世凯都热泪盈眶。

然而,在一个目力所及皆是蹒跚学步的鹅的国家,当英雄,代价何其高昂。

灾难降临时,只有跪下来顺服的,没有站起来抗争的;灾难过去后,只有站起来控诉的,没有跪下来忏悔的。

英雄,不死于殉道即死于献祭。

可不当英雄,便不是你袁世凯了。

为天下人复仇,既非出于私愤,也无文人之酸腐。

一切,都正如他儿时立下的那个鸿鹄之志:

愿流芳百世,毋遗臭万年。

徐世昌的《烧饼歌》

袁保恒的死意味着中流砥柱的坍塌。

精神大树倒下后,经济上,袁家也开始面临拮据。

袁保龄继承其兄遗志,回乡赈灾,被朝廷授予三品顶戴,擢为道员。但每月一百两的俸禄仍不足以负担整个家族的开支。

于是,按照“保”字辈的人数,袁家分了家。

袁世凯继承了养父袁保庆的一份遗产——三顷土地和一些积蓄。看似很多,但得养活七八口人,异常艰巨。

生活是一具埋在你家后院的尸体,逃也没用。

而束手就擒显然不是袁世凯的风格,他从项城搬到了陈州。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而大头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要知道,多少人耄耋之年也未必能活明白,未必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裘马轻狂的袁世凯,脱离了长辈的管束,经常“驰骋郊原,日饮数斗”,又因慷慨乐施、打抱不平,寒门士子多依附为生,推其为首领。

对袁世凯而言,“金银散而人心聚”不是权术。散尽家财,结交好友是他内心深处最热切的渴望。那些一边表演大方一边辱骂大头的伪君子不明白的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智商是差不多的,能让一群喜欢内斗精于算计的中国人对你心服口服、爱戴有加,若没有《非常嫌疑犯》里的凯文·史派西的演技,你就实心实意待人以诚吧。

毕竟人情不是一锤子买卖,靠演戏,很快会体力不支的。

两个文社(丽泽山房、勿欺山房)在袁世凯的资助下建立起来,盛名远扬,连陈州知府吴重熹都经常到此诗酒流连,将大头引为至交。

可惜,人生如戏,总在NG。当年秋闱,雄心勃勃的袁世凯再次铩羽而归。

大头怒了。

有范进垫底,落榜两次只是起步价。平心而论,科举其实很公正。袁世凯阅读量大,见多识广,但文字功底不行。

现实感很强的他决不会像洪秀全那样三次不中还去考,生生把自己考成一朵奇葩,最终祸乱天下,害人害己。

当你下定决心转变时,上天都会为你安排一个转折。

于是,在“火烧诗文”这场戏中,大头遇到了对他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徐世昌。

老戏骨徐世昌年长袁世凯四岁,活了八十五年,差点能看见八年抗战取得胜利。信奉道家的徐世昌深谙进取退守的节奏,在乱世中若危若安、凌波微步,其屹立不倒的身姿令时人常怀“冯道转世”之感。

徐世昌对袁世凯影响之深,不下荀彧之于曹操,张良之于刘邦。

初次邂逅,大头留给徐世昌的印象是“状貌伟然,殷勤接语”。袁世凯的豪言在逻辑上自洽,在感情上诚恳,深深地打动了徐世昌。

没有多余的语言,两个青年当场结为生死之交。

徐世昌对“顶层亡清”不置可否,却和盘托出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以曾国藩为“阳”的一端,李鸿章为中点,“阴”的一端虚位以待,可以勾勒出一幅太极图。

咸丰即位之初曾开过一个神仙会,让列位爱卿讨论“用人行政”之道。倭仁大谈“君子小人之辨”,咸丰嫌他迂腐,批了个“名虽甚善,实有难行”。

曾国藩比较实在,提出用人有“转移之道,培养之方,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偏废”,咸丰高兴地批了个“切中情事”。

声称“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的曾国藩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理性的思考。然而曾几何时,曾国藩也是个血气方刚、黑白两分的热血青年,敢上疏骂皇帝“徒尚文饰”。直到在军营里待上几年,才真正明白喇叭是铜锅是铁。调兵拨饷、察吏选将全靠应酬,不问情势,有圣旨也没用,基本属于“苟无人情,百求罔应”。

且中国人缺乏精确性,“一串钱”的概念永远不是你预想的“一百文”。在陕西是八十三文,在直隶是三十三文,从无一定之规。

清亡之后,古城北京开始现代化的改造,需要建设用的工程蓝本和施工程序,时任交通总长的朱启钤只找到一本《大清会典》。

这是记述清朝典章制度最权威的书,其中建筑规范的工程做法部分只有薄薄的几十页,所有数字都被改成“若干”二字。

为什么官府不记载这些技艺?朱启钤说:“执笔写文件的人,一看术语艰深,比例数字都繁复,写到文件上怕上司诘问起来自己说不清,干脆都删汰了。”越这样,当官的越不懂,实权便落在书吏手中,想写多少写多少,隐相欺瞒。

不务实,可乎?

实事求是让曾国藩出类拔萃,但到底还是难以超越其所处的时代。于是,传世的文字百万言,却终归跳不出程朱理学忠君孝父的窠臼,意在扶清也就不难理解了。

李鸿章则不然。他继承了老师现实的态度,却摒弃了过时的教条,乃能轻装上阵,辗转腾挪。

在一次由淮军和戈登的“常胜军”组成的联军攻打苏州时,李鸿章为减少伤亡,策反了同太平军守将慕王谭绍光不和的八个将领。在戈登的担保下,他允诺只要取了谭绍光的首级,开门献城,则必为八人论功请赏。

可惜,当清军诱降成功,兵不血刃地拿下苏州时,八个降将和所有太平军却被斩杀殆尽,气得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戈登提着洋枪要找李鸿章算账。

庚子国变,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奉命北上收拾残局签订条约,临行前在香港秘密会见了港督卜力。

李鸿章单刀直入:“英国希望谁做皇帝?”(彼时慈禧已位居八国联军开列的战犯名单之首)

卜力:“如果光绪皇帝对这件事(拳乱)没有责任的话,英国不反对由他出来继续维持统治。”

李鸿章追问:“我听到一个说法,说要是义和团把北京的各国公使都杀了,列强就将出面干预,宣布立一个新的皇帝。若果然如此,你们会选择谁?”

停顿了一下,李鸿章盯着卜力的眼睛,意味深长道:“也许是个汉人?”

一代人办一代事,亡清的重任还落不到裱糊匠身上。太极图另一端人选的轮廓,徐世昌已隐隐约约地看到了。

迷路不是没有方向,而因方向太多

事物总是从一个极端发展变化到另一个极端,至阴即阳,至阳即阴,譬如昼夜交替,循环往复。因此也可以说,曾国藩就是袁世凯,袁世凯就是曾国藩,看似相反,实质无二。

大头还记得第一次见曾国藩时,老头儿长相拙朴如农夫,身边一只青藤箱子,长袍上沾着油渍,完全不似一品大员的模样。

而这正符合袁世凯对他的想象。

权术崇拜早已融入国人的生活,阴谋论成为衡量世相百态的唯一矩尺。人们口耳相传着关于曾国藩的神话,在书商的推波助澜下,距离真相越来越远。

这是一个女生恨不得毕业就嫁入豪门、男生巴不得有内幕消息一夜暴富的投机时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注定学不了曾国藩。

曾氏之学类似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做长线。曾国藩一辈子都在强调勤与恒(身勤则强,逸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忘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说无论什么事,要想做成样子,必须有两点,一是规模,一是精熟。而这两样,都从勤与恒中来。

当然你会说,这有啥稀奇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就天天听类似的碎碎念。

的确,老曾给的“成功秘笈”知易行难。他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甚至连“不讥笑人,不晚起”这么迂直的话都抛出来,就是告诉你在中国这坛大酱缸里要想排除干扰矢志不渝,何其之难!

当看到京浙会的小姐都开奔驰上班时,你还能继续淡定地埋头做好手上的工作吗?

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灵心一动、当下了悟的真理,甚至在艺术上,也如费里尼所说,“为了逾越常规,才需要严格的秩序”。

曾国藩坚信这一点,所以忍耐到底,徐图自强,不为人言所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怀才不遇时,以“耐冷”为要;贫困交加时,以“耐苦”为要;应酬繁多时,以“耐劳”为要;遇到同辈以声气得利、晚辈以干请得荣时,以“耐闲”为要。

至于“术”的层面,曾国藩虽也归纳总结,但从来就不是他研究的重点。

因此,老曾的文章,读来质朴实在,有种你正急匆匆赶路,一好心的老农在旁边吆喝“小伙子,留神前面有坑”的亲切感。

世事如棋岂能尽知?但求步步为营、苦心耕耘而已。

晚年的曾国藩半是无奈半开玩笑地对弟子郭嵩焘说,等他死后,墓碑上就刻六个字:不信书,信运气。

诚如斯言。

徐世昌认定袁世凯可交,也是看重他那股闯劲和韧性。这一点在年轻时尤为重要,曾国藩就经常劝勉家中子弟:“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此时不试为之,此后必将不肯为矣。”

在谈到“刚柔”问题时,徐世昌认为,太刚则折,太柔则废;至刚无刚,至柔不柔。刚柔并济是理想状态,但能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又有几人?

袁世凯则深信“至柔可以克万物”。

徐世昌却告诉他,曾国藩不会这么说。

很好理解,湖南人霸蛮。

曾国藩认为柔弱本身无法制胜,必须包含雄奇之力。比如你不能看到瀑布雄伟就说水的力量很大,水本身是至柔至弱的,之所以能产生力量是因为有势能。

心念及此,徐世昌心里咯噔了一下:也许这正是二者的差别!一个强阳弱阴,阳体阴用(保清的曾国藩);一个强阴弱阳,阴体阳用(亡清的袁世凯)。

如果说“寓深雄于静穆之中”的曾国藩在人生的尽头栽到了天津教案上,那么,“负阴以抱阳”的袁世凯会怎样?

徐世昌还看不透。

他唯一能看透的是一个趋势:从兵为国有到兵为将有。

为什么《走向共和》里的袁世凯总喜欢说“知我者,菊人兄也”?

因为知袁者,徐世昌也。

大头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一封永定河河道周馥(1837—1921)写给李鸿章的推荐信。被举荐人是袁世凯。

周馥和袁保龄曾同为李鸿章帐下幕僚,私交甚好。袁保龄见侄子在家乡花光了积蓄,又没考上举人,有心帮他一把,但自己写荐书有请托之嫌,便让周馥出面。

李鸿章时任直隶总督,炙手可热势绝伦。这封信的分量有多重,不难想见。

徐世昌的看法同袁世凯如出一辙:李鸿章帐下进士如云,你要不是个举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可大头只是个秀才,还是买的。所以,平台虽好,齐大非偶。

袁世凯的想法是投奔时任浙江提督的吴长庆,叙述一番后,徐世昌然其说。

乱世即将到来,千言万语都浓缩在四个字中:兵为将有。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南下途中,经过上海。

古来成大事者必有三项过人之处: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第一条自不待言,而后面两条,大头更擅长使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钱收买不了的人十个里有一个就不错了,因此,武力消灭是迫不得已的下策。

上海滩遍地都是黄金,可袁世凯没找着钱却找到了真爱——晚清果然不是一个平庸无奇的小时代。

十里洋场的繁华还来不及欣赏,盘缠便即将告罄。袁世凯宅在旅店心急如焚,崩溃得直用他那颗大脑袋撞墙。

一个冬日的午后,寂寞的大头在闲逛时禁不住诱惑,钻进了一家妓院。

穿过嘈杂的人群,从天井向二楼一处僻静的角落望去,一个身着白色旗袍的女子侧倚着栏杆,正静静地练笛。慵懒的阳光将空气里的尘埃打得颗粒毕见,沐浴着光辉,女孩清秀的脸庞显得格外动人。

乍见之下,袁世凯站住了,像被电流击穿全身。一个三百六十度的摇镜头全景式地展现了他内心莫名的惊喜,好似纳兰容若猛然间又见初恋情人时的“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大头心道:“如果世间真有曹子建笔下‘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之人,那一定是指眼前的这个女子。”

她叫沈玉英,苏州人。为了她,袁世凯床头金尽,两人坠入爱河。

人言婊子无情,但沈玉英是真爱袁世凯。

大头年轻时身材尚未发福,除了头大一些,整体上属于一表人才。再加上能说会道,天生把妹达人,沈玉英被哄得死心塌地,拿出私房钱给大头当盘缠,劝他早离上海,另谋出路。

爱情不是张嘴奥迪伸手迪奥,而是昙花一现的梦幻泡影。真正走到最后的,是情义。沈玉英让杜十娘不再是传奇,更羞煞了一帮拜金比拜佛还虔诚的上海女人。离别前,玉英备酒送行,含泪对大头说:“你走以后,我就出钱赎身,搬出青楼。切记努力功名,不要相负。”

大头指天誓日,挥泪而别。

由于中法关系日益紧张,沿海戒严,庆军六个营已移防至山东登州。袁世凯一路向北,在途中结识了阮忠枢。

阮才子后来成为袁世凯三大笔杆子之首,另外两人夏寿田、张一麐虽亦受倚重,但终不敌阮忠枢和大头几十年的交情。

阮忠枢作文,常常挥毫而就,所拟文稿“最当袁意”。袁世凯的奏章书信,大多出自其手笔,甚至连朝廷的御旨,也时由阮来起草。

而同时,阮忠枢又是一个喜欢打麻将抽鸦片的旧式文人,剪了辫子可以直接去演《书剑情侠柳三变》。大头有重要公文需要他拟写时经常找不到人,派家仆去寻,不在烟馆就在妓院。

找到了人也不耽误事,用腰带把自己捆在椅背上,写好文章继续寻欢作乐。

1881年5月,袁世凯来到山东登州,正式投入吴长庆营中。

事实上,庆军虽说归淮军管,但因不是嫡系部队,不受待见,吴长庆和李鸿章基本貌合神离。

庆军的前身是吴父在老家办的团练,发展到五百人后被淮军收编。

然而,团练不是团购,下个单就不管售后。一帮人都是乡里乡亲走到一起的,管你是李鸿章还是李鸿藻,人家只认吴长庆。

更何况,你直隶总督是从一品,我浙江提督也是从一品,听你调度那是服从安排识大体。

作为武官,吴长庆深感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连秀才都不是),只好缺啥补啥,在带兵之余手不释卷,网罗文士,被时人称为“儒将”。

进士出身的李鸿章听说后差点没笑掉大牙,需要找茬时便指责吴长庆“罗致文人以通声气”。

此时,吴长庆见故人之子来投,非常高兴,欣然收留,并刻意培养,严加指点。

吴长庆受够了李鸿章的鸟气,不想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的他为袁世凯请了最好的老师:深得吴器重的幕僚张謇。

南通人张謇(1853—1926)余生还将和袁世凯过招无数,第一回合大头留给他的印象是:态度谦恭,文章狗屁不通。

虽然眼下张謇只是个秀才,但众所周知他后来高中了状元。做人要厚道,你不能拿一个状元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大头的文章。

就在袁世凯因办事干练被提拔为营务处帮办(总管庆军各营的司令部,帮办排在总办和会办之后)时,山东之东,再一次波涛汹涌。

同类推荐
  • 小城霸业

    小城霸业

    英雄不问出处,亦不问去路,若有雄心,小城也可成就霸业。金钱、权力乃人生重要坐标,不放手张扬追求,岂不是苟活于世。赚取金钱、掌控权力是本书主旋律。放飞青春梦想,挥洒热血丹心,驰骋自由天地,与您共建金钱帝国、成就权力霸业……
  • 战国之逆天女帝

    战国之逆天女帝

    “我不是被人围杀至死了吗??我竟然穿越了!前世落得被人下围杀至死的悲催下场,这一世我要逆天而上,做一统天下的无上女帝!”且看一个现代女杀手如何重生在战国当女帝!
  • 寻找河神库八

    寻找河神库八

    故事描写一位来自古代的鬼魂穿越时空,来到现代所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 新崇祯纪实

    新崇祯纪实

    1628年,明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出现危机,偏偏老天爷也来凑热闹——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看苦逼的武强如何化身崇祯闯出一条生路。本书不是快爽文,看了可能还有些郁闷。
  • 舌战晚清

    舌战晚清

    徐庆穿越到了晚清,没带金没带银,没带枪没带炮,只是带了一条好舌头!什么?你看不起他的舌头?他的舌头战绩辉煌啊!欧洲的女王公主被他“哄”得投怀送抱,反清义军被他“吹”得迅速膨胀,洪秀全被他“教唆”得去见上帝,满清被他“游说”得倒台,俄国西伯利亚被他“骂”丢,美国被他“挑拨”分裂,德国法国被他“忽悠”互相放血,英国被他“吃”得天天看落日,整个欧洲被他“喷”得臣服。从此,全世界都流传着一句名言:“宁可相信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也别相信徐庆那张破嘴!”
热门推荐
  • 武神雄起

    武神雄起

    这里是属于武神的世界,叶家少年横空出世,踏破万古,杀尽仇敌,异界大陆,谁与争锋?
  • 口才制胜:开口就能打动人,句句说到心里去

    口才制胜:开口就能打动人,句句说到心里去

    本书本着怎样才是会说话的目的,引用大量的生动事例,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站在客观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口才制胜的规则,便于读者提升说话能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园之超级老师

    校园之超级老师

    一部能让仙界无数强者抢破脑袋的书籍他拿给学生当课外书看。一件能让仙界甚至是神界所争夺的武器,他对学生说:“学生们,今天发福利了。这些东西你们随便挑,回家当玩具玩!”一瓶能让人间无数大佬疯狂的弹药他给学生随便吃,他对学生们说:“学生们,今天我带你们统一人间,百年后还要统一仙界,万年后还要统一神界!”他是一个传奇,他能为自己的女人放弃整个世界,他也能为自己的女人灭掉整个世界!他也能为了自己的学生与整个世界为敌!注:此书类型选错,应该是玄幻一类的,望各位大大不要建议。
  • 随地捡张超武卡

    随地捡张超武卡

    靠一副卡牌站到高武巅峰是什么概念,这种人,我们一般用两个字来形容他:卡怪。“铁砍刀卡,250点,考虑一下。”关飞看着所剩无几的点数,微微叹气。......战斗高爆,随地捡卡。+300点+1000点+2000点......”绝世神功,才1000000点,爱了爱了。”关飞轻松地打了个响指,区区百万不在话下。功法,神兵,灵丹妙药...只要敢打,应有尽有。关飞宛若卡牌大师一般,右手一抹,身前呈弧形的一排金卡耀眼夺目。“就凭我这一手百万级超武卡,你能秒我?今天你能秒我,我当场把卡!都!给!吃!掉!”
  • 淡淡的檀香

    淡淡的檀香

    叶檀原本是一个沉浸在自己诗词歌赋世界里的女生,本来心止如水却在寻找好友徐静的过程中却意外找到自己的身世和倾心所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冲出死人岛

    冲出死人岛

    我随着旅行团为了放松,去到孤岛旅行。本想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而紧绷的身体,但是一切并不是向我所计划的那样发展....
  • 云爱云伤

    云爱云伤

    我,对爱一直相信的我;我,对情一直坚守的我;我,被爱伤害至深的我;我,为情傻到现在的我……
  • 双面老公溺宠妻

    双面老公溺宠妻

    这是讲诉一个男人在屌丝与男神之间来回切换的故事。也是夫妻同心,一起赚金的甜蜜故事。舒子馨怎么也不肯相信那个俊美如神,气质如王的男神墨睿成,会是自己结婚五年的那个整天邋遢,好吃懒做,赖床撒泼的老公宋清珏。骗了我整整五年,说!你到底藏了多少私房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