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2900000161

第161章 汪精卫再次引退 蒋介石独揽大权

【史要】汪精卫再次引退,“国民党改组派”成立;张发奎去职,新“粤、桂战争”;桂军“西征”

入湘;“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独揽大权……

却说,“广州起义”爆发时,复会后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筹备会”已接近尾声。

汪精卫原以为,他通过与蒋介石联手以“恢复党权”之名、终于将由“桂系”把持的“特别委员会”板倒了,自己该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复入主中央了。但谁知,正当他准备打自己的如意算盘时,忽闻报中*共*在“广州起义”,这简直如同当头给他泼了盘冷水。

因为,中*共*发动“广州起义”的主要力量是黄琪翔的“第四军教导团”,这正好给了一直在用“通共、容共”为由、攻击汪精卫的“桂系”与“西山会议派”以把柄。

虽然,张发奎将“广州起义”镇压下去了;但那是亡羊补牢,“广州起义”已将张发奎、黄琪翔长期“容共”的隐情大白于天下了;这无疑是给汪精卫捅了一个大漏洞,他纵有一百张嘴也难以辩白。

有了这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桂系”与“西山会议派”岂会放过他?

果然,正因“特别委员会”被解散而满腹怨艾、无处发泄的“桂系”与“西山会议派”即抓住了这个把柄、大做文章了,又竭力《指控》“汪精卫与张发奎、黄琪翔有‘通共’之嫌”;至少,仨人的“容共”是引发“广州起义”的诱因,故应“严加追究、不可姑息”。

而一直不露面的胡汉民,此时见汪精卫的软肋已被剌中,也才亲自上阵、操刀来击杀了;这一下,确实令汪精卫难以再招架。

尽管汪精卫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却于事无补。

十二月十六日,“国民党监察委员”邓泽如等人提出了《查办汪派集团案》;时任“上海卫戍司令”白崇禧则下《令》对在沪的“汪派”人物实行“监控”,他自己还亲自跑到法租界、扬言“要抓捕汪精卫”,一派咄咄逼人的态势。

而在对付“桂系”板倒“特别委员会”时与汪精卫配合甚是默契的蒋介石,此时却又缄口不语、作壁上观了,任由胡汉民、李宗仁等人对汪精卫发难。

其实,在蒋介石眼中,此时的汪精卫已无可利用的价值了;而若让他入主中央,岂不会成为自己复出后的又一大障碍?所以,蒋介石哪肯让汪精卫如意?更容不得汪精卫再入主中央。

现在,蒋介石见胡汉民与李宗仁联手整汪精卫了,他窃喜还来不及呢,岂会出手相援、帮汪精卫解危?只因,汪精卫刚领衔倡议并通过“请蒋复出”的《议案》,蒋介石这才觉得自己不宜跟着李宗仁与胡汉民起舞;否则,会被认为“以怨报德、落井下石、不近人情”而不利于自己。

因此,蒋介石假情假义地劝告汪精卫:“君子何在乎一时一事之得失,有道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故而,兆铭兄不若暂赴海外,以避锋芒,以待来时。”

汪精卫闻言后,明白蒋介石也在迫自己走人了;看来,想请蒋介石帮助自己、已难指望。

至此,汪精卫已是心灰意冷且悔恨交加,自知实难抵御李宗仁与胡汉民的联手攻击,无奈之下、只好听从了蒋介石的劝告;不得不于十二月十七日离开上海,带上他的老婆陈璧君、经香港后去往法国。

就这样,回国“复职”不到一年的汪精卫复又“引退”,再次离开了中国。

汪精卫被迫“引退”后,其追随者陈公博、顾孟余等人却不甘心;遂于一九二八年五、六月间在其创办的《革命评论》和《前进》等杂志上竭力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欲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集合革命同志、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

尔后,陈公博、顾孟余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一个所谓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世人则称其为“国民党改组派”,简称“改组派”。

“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奉汪精卫为“领袖”,以陈公博为“总负责人”,设“总部”于上海,并在南京、北平、天津、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十多个省市及巴黎、东京、香港等境外各地遍设“支部”,会员多达万余人;从而,继续与蒋介石把持的“南京国民政府”抗衡。

不过,已大权在握了的蒋介石并没太多顾忌;汪精卫走后,蒋介石又又以“容共、通共”的罪名,下《令》免去了张发奎、黄琪翔、李福林等人的本兼各职。

张发奎原以为自己倾全力将中*共*的“广州起义”镇压下去了,那许多流淌的血、应能洗涮自己曾经“容共”的错咎;但想不到,仍被扣上“容共、通共”罪名。

张发奎甚是想不通,本欲抵制、不认账;但转而想,“南京特委会”已解散,现在下《令》免自己的职的却是“国民政府”,而自己已声明过“只反‘特委会’,并不反对‘党中央’”;所以,欲想抵制却是少了理由而难成;再说,黄琪翔的“容共”事实已大白于天下、不允抵辩;自己是他的“上司”,难辞其咎;看来,这次只得自认倒霉了,谁叫自己捅了这么一个大窟窿。

张发奎如此想后,也就致《电》南京表示“愿接受处罚”;然后,离穗避居到香港去了。只是,他的这个态是向已“复职”了的蒋介石表的,其中隐含着“自己仍对‘桂系’心存怨怼”。

黄琪翔见事已至此、更是无话可说,因为所谓的“容共、通共”皆缘于自己,已无辩白之必要;因此,即步张发奎后尘、也离开了广州,远渡重洋去往德国了。

不过,张发奎与黄琪翔在离穗前,对“第四军”进行了改编;让原“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缪培南接《任》“第四军军长”、薛岳《任》“副军长”。

改编后的“第四军”辖有五个师,由吴奇伟《任》“第十二师师长”、李汉魂《任》“第二十五师师长”、许志锐《任》“第二十六师师长”、邓龙光《任》“教导一师师长”、黄镇球《任》“教导二师师长”;欲将“第四军”交予缪培南等人后继续盘踞于广东,以为将来之根本。

众将受命后,俩人这才与大家惜别。

张发奎、黄琪翔决定离粤,李福林知道自己也已是留不成了;只是,李福林不明不白地也被扣上了个“容共、通共”的罪名,心中深感委屈;他只是对黄琪翔埋怨几句“都是你的缘故”,却别无良策、甚是无奈;最后,自责了一番“谁叫自己与张发奎、黄琪翔跟得太紧?”也紧随张发奎之后、避走香港了,其“第五军军长”之职则交由“副军长”邓彦华代理。

汪精卫、张发奎、黄琪翔等人都被赶走了,李宗仁、李济琛虽是如报了仇似的心中舒畅了许多;然而,俩人并不愿就此罢休,而更欲趁机将广东夺回。

于是,一九二八年一月,驻于梧州的黄绍竑率部入粤,沿西江而下、向广州挺进;李济琛则也《令》驻于东江的陈济棠率部“西进”,以配合黄绍竑行动,务必要将广州夺回。

而已回国了的陈铭枢也率部由闽南入粤,前来协助李济琛攻取广州了。

“新任第四军军长”缪培南见“桂系”仍不依不饶并派兵来犯,不得不横下心与之抗争了;何况,此时的“第四军”毕竟还有五个师共约四万人,岂肯示弱?

因此,缪培南激励将士道:“‘张总指控’与‘黄军长’虽然离开了广州,但‘铁军’的军威仍然存在;现在,‘桂军’又来进犯了,我军将士当同心协力、抗拒敌人,绝不可让‘铁军’的军旗倒下。”

然后,缪培南准备率部迎战。

且因,黄绍竑由梧州东进,陈铭枢、陈济棠从东江西向,广州受两面夹击;缪培南觉得若是两面迎战、必会分散兵力、恐于己不利。

于是,他与薛岳商议后,打算“暂时放弃粤西,将肇庆的防线退缩到三水”;同时,集中兵力先对付东面的陈铭枢与陈济棠;待将陈铭枢与陈济棠击溃后,再回过头来对付西面的黄绍竑。

于是,缪培南将驻守肇庆的吴奇伟与黄镇球部撤回;让邓彦华的“第五军”仍留守广州,并将三水的防护也交予他;然后,缪培南与薛岳率“第四军”赴东江、去迎战陈铭枢与陈济棠了。

于是,一场新的“粤、桂战争”又拉开了战幕。

缪培南撤西江之防后,倒是便宜了黄绍竑;因没有受到阻截,黄绍竑率“桂军”轻易地进入粤西并占据了肇庆;然后,即又沿西江而下、直扑广州。

留驻广州的邓彦华见李福林已因“张、黄事变”受牵累去职,自己则不愿再在新的“粤、桂战争”中替“第四军”陪葬。为保自身,邓彦华则与黄绍竑作了交易;邓彦华为“桂军”放行,黄绍竑则不攻打广州、而去追击已赴东江了的缪培南。

就这样,邓彦华背弃了缪培南,让“桂军”又毫无阻拦地过了三水等要地;黄绍竑倒是也信诺地没有攻打广州,而《命》其所部绕过广州、全速向东江推进去追击“第四军”。

而此时,“第四军”已进至东江;先头部队许志锐的“第二十六师”已在龙川附近将黄质胜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击溃,并与黄镇球的“教导二师”会合,乘胜追击至东江右岸。

与此同时,缪培南率吴奇伟的“第十二师”与李汉魂的“第二十五师”在鹤市与陈铭枢相持,薛岳则率邓龙光的“教导一师”在五华与陈济棠对峙。

如此,原皆为“粤军”、而今却成了敌对的双方在粤东开战了,且都使出了十二分的力、谁也不肯示弱。

不久,黄绍竑率“桂军”也赶到粤东,并向五华推进、欲与陈济棠部会合。缪培南这才明白邓彦华已背弃了自己,虽是气恼却是无奈。

为阻截“桂军”,缪培南《命》许志锐与黄镇球部“停止追击”,而去攻占五华的要隘潭下墟。

然而,当许志锐与黄镇球率部进至五华时,“桂军”黄旭初部已与“粤军”陈章甫部会合,并占据了潭下墟。

许志锐怒不可遏,即向“‘桂军’右翼”的马鞍山阵地发起攻击。

然因,马鞍山山高约五百米易守难攻,许志锐率其“第十二师”从凌晨起整整攻了一天终是难克;至晚上六时,许志锐忽然中弹重伤、不治而身亡了;如此,失了主帅后的“第十二师”顿时乱了阵脚而大溃。

同时,攻打潭下墟东南面锡坪高地的“教导二师师长”黄镇球也身负重伤,所部同样败下阵来。

如此一来,战场形势对缪培南的“第四军”大不利了。缪培南见已无胜望,且因被邓彦华背弃后、广州也已难回,只得带着“第四军”辗转于粤北、不知所归。

此时,蒋介石见“第四军”已落败但尚保有一定实力;于是,故作姿态地趁机将走投无路的“第四军”接往江西。

就这样,缪培南投于了蒋介石的麾下,“第四军”遂被蒋介石所用;所以,这场李济琛与张发奎之间的争斗,到头来却是又让蒋介石捡了便宜。

而薛岳因对蒋介石有怨怼而不愿归顺,遂独自去往香港寓居了。

至此,新的“粤、桂战争”终于结束,广州复归李济琛所有了;只是,李济琛回到广州后不久,也辞去了“第四军军长”之职,由陈济棠接任;此是题外话,顺提不赘述。

李济琛收复广州后,李宗仁心中也甚是高兴;因为,李济琛是“桂系”的盟友,他能重新控制广东,也可算是“桂系”的一个胜利;于是,因“特委会”被解散而大有失落感的李宗仁终于得到了一些补偿。

如此看来,在这场国民党内的纷争中,“桂系”是有得有失;李宗仁自觉得还划得来,心里舒坦了许多。

而此时,“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已结束,蒋介石虽已“复职”却尚未到任,心情舒坦了的李宗仁则催促蒋介石“早日赴宁就任”。

蒋介石也有此念,遂决定“择日赴宁”。

然因,此时的南京城是由“桂系”与何应钦派兵镇守。虽说,何应钦是“黄埔嫡系”应算是蒋介石的人;但因当时,“桂系”向蒋介石“逼宫”时,何应钦却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致使蒋介石狼狈“下野”,此事令蒋介石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后来,众人都纷纷要求“蒋介石‘复职’”,何应钦却又迟迟没有表态;这一切都使蒋介石深感寒心,觉得这个曾经被他十分器重的“黄埔弟子”不再能太信任了。

而今,蒋介石即将赴宁,当然不能将自己的安危、交予“桂系”与已不甚放心了的何应钦;于是,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尚可信任的“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祖为“南京卫戍司令”,《令》其即“由津浦路驻地移防南京”。

贺耀祖受《命》后即“率部入宁”,从“桂系”与何应钦手中将南京的防护接管了;如此,蒋介石这才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九日放心地赴宁。

蒋介石抵达南京后,即发表了《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然后,正式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职。

何应钦见蒋介石“复职”了,不由得忧心忡忡;因为,他也知道,在蒋介石“下野”这件事上,自己必是得罪了他。而蒋介石是睚眦必报,岂肯善罢甘休?

果然,蒋介石“复职”后不久,即下《令》将“驻军徐州、时任‘北伐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的一切职务全撤了”,并气愤地道:“当时,只要他说一句话,我何至于‘下野’!?”

这下,倒是令蒋介石身边的王伯群、李仲公等人都愕然了。

王伯群是何应钦的“大舅子”,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他赶紧替何应钦讲情,请求蒋介石“看在何应钦是‘黄埔弟子’的情面上,宽谅了他”。

其实,蒋介石将何应钦“撤职”乃是气恼时的泄愤之言,并不是真要将他抛弃。

蒋介石发泄完后、气渐消,这才也觉到了有点不妥;因为,多年来,何应钦对他蒋介石还算是忠心耿耿的,且立过不少功。

虽然,自己的“下野”有其没尽到部下的应“尽力‘护驾’”之责,但毕竟也是时势使然、情有可原。何应钦即使有过,也得罚其所当;如此,将其重责、似是太过;且功过相较,功大于过,岂可因此而将其以往的功劳一笔勾销?

而何应钦是“黄埔弟子”,若是对他处置不当,或会使其他“黄埔弟子”感到寒心,那样恐怕反而会对自己不利,这却不是蒋介石所希望的。

再说,蒋介石虽是东山再起了,但面前还有许多政敌要对付;今后的政治生涯中也必然还会有许多险阻与坎坷,这一切都得有人来为他出力卖命、保驾护航。

而蒋介石知道,何应钦是个“干才”,“黄埔弟子”中能优于他者实是难觅;看来,自己要夺取天下,确是少不了他。

所以,当王伯群替何应钦“求情”时,蒋介石也想“收回‘成命’,不再追究”了;但转而又思,话已出口、《令》已下达,岂可轻易更改?因为,自己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若是朝令夕改的把《军令》当儿戏,将士们会怎么想?今后还如何号《令》三军?因此,已经出口了的《决定》绝不可改口,何应钦的“‘北伐’第一路军总指挥”等职也就被撤定了。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正准备再举“北伐”,以兑现对冯玉祥许下的“承诺”;于是,蒋介石灵机一动,则另行《任命》何应钦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如此,也算是给王伯群等人卖了人情,且又能让何应钦复为自己所用,而名义上是给予补过的机会;对其如此处置,自觉得甚是得当。

然而,何应钦被“撤职”后总是感到委屈。

虽然,蒋介石接着就《任命》其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了,但被撤的是实权,新授的却是虚衔,仍有“遭贬”之意;因此,何应钦“托病”不就、顾自去往莫干山闲居了。

如此,蒋介石的算盘打错了,且甚令他尴尬。

因为,何应钦的“‘托病’不就”无异于是“违《令》不遵”,没把他蒋介石放在眼里,这岂不是在扫他蒋介石的威信?若是人皆效仿,如何是好?这可是绝不能容许的。

别说,蒋介石知道何应钦是胸有怨怼的故意推托不出;即使真是有病,也要把他抬到南京来,以示他蒋介石的一言九鼎、无人可违拗。

于是,蒋介石让王伯群给何应钦捎话,言:“我蒋中正没有你何应钦,照样能干得下去;而你若离开我,看能存得了几天?”

此话绵里藏针、言外有音,何应钦闻后着实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王伯群知道蒋介石是“说得出、做得出”的人,遂对何应钦晓以利害、竭力劝说,要他委曲求全、别像小孩子似的怄气、撂挑子、度一时之快。

何应钦听了王伯群的一番劝道后、有所省悟,这才同至南京就任新职了。从此后,何应钦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且时时处处、谨言慎行、唯恐再得罪了蒋介石。

而蒋介石毕竟是在用人之机,他见何应钦已是慑服,也就既往不咎仍打算将其重用。尔后,何应钦复又成了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为蒋介石夺取天下、出谋划策、尽其所能了。

蒋介石再举“北伐”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得办,那就是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以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权力基础。

而此时,胡汉民等人却又提出了“追随过汪精卫的人不得出席四中全会”;对此,蒋介石却难以认同。

因为,若依了胡汉民之言,谭延闽等人势必要被排挤在外。虽说,谭延闽曾离开南昌、背弃蒋介石后去武汉、投靠过汪精卫;但是,蒋介石却并没对他计较、却自有盘算,仍想用他。

原来,蒋介石想通过“二届四中全会”将国民党的“党、政、军”都控在自己手中;但若是所有要职都由自己一人占了,恐会遭人指责;因此,蒋介石打算亲自兼任“党、军”要职,而将“国民政府主席”的位子让于谭延闽。

因为,蒋介石觉得,谭延闽这人没棱没角,既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且又易于掌控、摆布;蒋介石有此盘算,也就对于胡汉民等人所议没予理会。

胡汉民见蒋介石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认为是在有意袒护;既然如此,自己也就难以再与蒋介石合作了。

于是,一月二十五日,胡汉民带上宝贝“女儿”胡木兰,与“秘书”刘芦隐、傅秉常及孙科和伍朝枢“夫妇”等人,怄气地离开上海、前往欧洲去考察了。

如此,倒是让蒋介石更可放手而为了,也就没予阻留、而任由他们离去。

胡汉民走后,“桂系”显得势单了;李宗仁自知难以阻止“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也就不想在此事上与蒋介石再闹别扭。

何况,“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必须在南京召开,本来就是“桂系”提议并竭力坚持的;而今,会址已如“桂系”所愿定在南京了,李宗仁等人还岂能再异议?

而自从“特别委员会”被解散后,李宗仁对于政治已开始淡漠;觉得“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以‘抓枪杆子、拓展地盘’为要”;所以,开不开“二届四中全会”对他来说似乎已无关紧要。

而眼下,李宗仁所关注的是“如何将湖南这块地盘也收入自己囊中”。

因为,此时的“桂系”虽已据有“粤、桂、鄂、皖”四省,但中间却还夹着个湖南;若是能将湖南也攫到手,那就可以将“五省”连成一大片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在这乱世时代,谁的兵多、地盘大,谁的腰板就硬,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所以,当蒋介石谋求更多政治资本的时候,李宗仁却在“打湖南的主意”了。

唐生智“败北”并流亡海外后,李宗仁以为“取得湖南,已不在话下”;所以,倒是没有急于再“西征”,而是希望“退入湖南的‘湘军’能主动缴械”,以免自己再动干戈。

于是,李宗仁派遣时任“军事委员会参谋厅厅长”张华辅赴湘,欲将“退驻湖南的‘湘军’劝降收编”。

然而,唐生智的部将李品仙、何键、刘兴等人率“湘军”退入湖南后,誓要“与‘南京国民政府’抗衡到底,不愿被收编”,致使李宗仁的愿望落空。

李宗仁见劝降不成且误了许多时日,遂与程潜、白崇禧商议,决定“再举兵‘西征’”了;并约定,“一俟底定湖南,则由程潜出《任》‘湖南省主席’”。

自从被赵恒惕驱逐出湖南后,程潜常思能回“湘”主政;如此约定、正中其下怀,程潜也就乐于此举了。

于是,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三日,“桂系”以“‘唐军’残部不愿受编,图谋叛乱”为由,复又派遣“西征军”向湖南进军了。

“西征军”由“第三军”、“第六军”、“第七军”、“第九军”、“第十三军”、“第十九军”、“第四十四军”等组成,白崇禧《任》“总指挥”。

鉴于“湘军”退入湖南后,李品仙的“第八军”驻守平江,刘兴的“第三十六军”驻守岳州,何键的“第三十五军”驻守醴陵。

因此,白崇禧决定“自己亲率‘第十三军’,与夏威的‘第七军’、胡宗铎的‘第十九军’,经鄂东南的崇阳、通城入湘,先攻取湘东北的平江;而由程潜率其本部‘第六军’与叶开鑫的‘第四十四军’,沿武长线而进,经鄂东南的咸宁、蒲圻入湘,先袭占湘北的临湘、岳阳;另由朱培德率其本部‘第三军’从赣西北的铜鼓进攻湘东北的浏阳,金汉鼎的‘第九军’从赣西的萍乡攻打湘东的醴陵;然后,数路‘西征军’会师长沙。”

不日,白崇禧已率部顺利地攻占了湘东北的平江,李品仙不敌败退株州;程潜的“第六军”也已突破“湘、鄂”边境的羊楼洞要冲,锋芒迫近岳阳。

但谁知,就在“西征军”节节胜利之时,与程潜有隙的叶开鑫却暗中与刘兴勾结,率其“第四十四军”在麻城倒戈了;于是,叶开鑫从侧背向程潜的“第六军”发起攻击,驻守岳阳的刘兴则也趁机反攻。

程潜猝不及防、腹背受敌、损失不小,被迫撤退;并致《电》白崇禧,请其“也回防蒲圻、通城”,以遏制已反攻入鄂的刘兴。

然因,此时白崇禧所率的“第七军”与“第十九军”已入湘,不宜回师。

于是,白崇禧《命》程潜与驻于武汉的“第十八军军长”陶钧抵住刘兴与叶开鑫的进攻;而《命》已入湘了的夏威率“第七军”、胡宗铎率“第十九军”向汨罗江北岸挺进,欲“截断叶开鑫与刘兴的退路”。

果然,刘兴见白崇禧欲“断其后路”,顿时慌神了、赶紧后撤。然而,刘兴刚撤回岳阳,汨罗江防线却已被夏威与胡宗铎突破。

刘兴自知岳阳已是难守,遂退守长沙去了;叶开鑫见刘兴败退,则也随同退入湖南逃往宁乡。

夏威与胡宗铎夺取岳阳后,即又掉头乘胜追击、直扑长沙。

程潜见叶开鑫与刘兴败退,即《命》其部将“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李明灏与“第六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轸复又向湖南进军了。

而此时,驻守醴陵的何键也抵不住朱培德与金汉鼎的夹攻,溃往茶陵、衡阳、宝庆等地。

然而,何键退至衡阳后,却又遭到了正在湘南的“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阻截。

如此一来,“湘军”处于了四面楚歌之中;何键、刘兴、李品仙等人见大势已去,只得《通电》“乞和”,表示“愿意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收编”。

于是,一月二十五日,“桂军”进驻长沙、并将“湘军”收编。

叶琪的“第十八军”因与陶钧所部的番号重复,遂被改编为了“第十二军”;李品仙仍留《任》“第八军军长”,何键也留《任》“第三十五军军长”;而“第三十六军军长”刘兴被“要求离开部队”,其职由“第三十六军第一师师长”廖磊接任。

至此,“西征”湖南的战争结束,李宗仁终于将“粤、桂、湘、鄂、皖”连成一片了。

只是,因有约在先,李宗仁“取得湖南后却只得将其交予程潜,让程潜出《任》‘湖南省主席’”,这却又成了李宗仁的一个心病;从而,李宗仁与程潜之间有了一个症结。

“西征”湖南的战争结束后不久,“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终于一九二八年二月二日在南京开幕了。

因为,原“中执委”与“中监委”的六十名正式与候补委员中,中*共*党员李大钊与“国民党左派”路友于已都被张作霖杀害;其他中*共*党员谭平山、于树德、吴玉章、杨匏安、恽代英、毛*泽*东、夏曦、韩麟符、屈武、邓颖超、许苏魂、高语罕、江浩及“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徐谦等人,都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被开除了。

因此,这次与会代表仅有三十一人,勉强过了半数。

会议是在蒋介石一手操纵了进行的,顺利通过了《整理各地党务案》、《中央党部改组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

然后,据此对“中央政治会议”、“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及“国民政府”进行了改组。

改组后,“中央政治会议”以蒋介石、谭延闽、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等十二人为“常委”,蒋介石《任》“主席”。

而“中央执行委员会”中不再设“主席”,只设由蒋介石、戴季陶、丁惟汾、于右任、谭延闿等五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训练部”,由蒋介石兼《任》“组织部长”、戴季陶《任》“宣传部长”、丁惟汾《任》“训练部长”。

由七十三人组成的“军事委员会”中,则由蒋介石、谭延闿、李宗仁、于右任、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李济深、何应钦、朱培德、程潜、杨树庄等十二人为“常委”;而且,“军委会”又恢复了“主席制”,并规定“‘军委会主席’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任”,这无疑是为蒋介石量身定做的;于是,蒋介石名正言顺地复又坐上了“军委会主席”的宝座。

只是,“国民政府常委会”是由谭延闽、蔡元培、张静江、李烈钧、于右任等五人组成,并按蒋介石的意图、让谭延闽出《任》“国民政府主席”。

不过,“外交部长”黄郛、“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王伯群、“劳工部长”马超俊等却均是蒋介石的人;因此,谭延闽不过是个傀儡,“国民政府”的实权仍落在蒋介石手中。

经如此改组后,汪精卫与胡汉民的影子都不见了,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李济深、朱培德、程潜等军界要人也都只在“军委会常委会”中各占了一席。

自此,蒋介石已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独揽了。

不过,蒋介石为避免被人指责是“独裁”,除将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上海列为由蒋介石直接统辖的“中央区”外,又特意在广州、武汉、开封、太原等地设立了四个“政治分会”。

分别由李济琛《任》“广州政治分会主席”,统辖广东、广西;李宗仁《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统辖湖北、湖南、安徽;冯玉祥《任》“开封政治分会主席”,统辖河南、陕西、甘肃;阎锡山《任》“太原政治分会主席”,统辖山西、绥远、察哈尔。

并规定,各地“政治分会”有权处理辖区内“党、政、军”一应事务。如此,大家都分得了一匙羹,也就皆大欢喜、无异议了。

同时,蒋介石还信誓旦旦地道:“当加倍努力、以促进‘北伐’之完成,此实为今日不可稍缓之工作。”

并通过了《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这令长期受“奉系”威胁的冯玉祥感到了慰藉。蒋介石还趁机与冯玉祥换了帖子、以结同心,冯玉祥也就更全力支持蒋介石了。

蒋介石将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李济琛等人摆平后,则又大放厥词、强调要“共同一致、反对共产党”。

其实,在蒋介石心目中,“反共、清党”才是头等大事;而今,自己大权独揽了,更可以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

于是,陈果夫与蔡元培提出了一个《制止共产党阴谋案》并顺利通过;如此,蒋介石可以堂而皇之地“反共、清党”了。

同时,又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国民党政府”的名义下达了针对苏联的《绝俄令》:“各省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领事,一律撤消承认。所有各省之苏俄经营的商业机关一并勒令停止营业。”

从此,由孙中山创建的“国民政府”与苏联的良好关系、彻底被断绝了。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结束后,蒋介石立即就依据《制止共产党阴谋案》,在其直管的“组织部”内设置了一个“党务调查科”。

蒋介石将这个专门用以对付共产党及国民党内“异己分子”的工具交予了他的“心腹”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负责,以能切实贯彻自己的意图。

因为,陈氏“兄弟”俩姓名的英文开头字母皆是C,世人遂称其为“C·C系”。

陈氏“兄弟”俩的“党务调查科”成立后,各级党部则停止活动,代之以的是另行设立了各级“党务指导委员会”;从而,对全体国民党员进行重新登记、考查、训练。

就这样,蒋介石依靠陈氏“兄弟”通过“整理党务”,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全都清洗掉,实现了“清党”目的。

同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陈氏“兄弟”俩还将许多亲信,如上海的潘公展、陶百川、陆京士、吴开先,浙江的许绍棣、罗霞天、方青儒、叶溯中,北平的庞镜塘,湖北的艾毓英、杨锦昱,南京的方治,河北的陈访先,河南的王星舟,江西的王冠英,安徽的张德流,江西的李中襄,青海的燕化棠,甘肃的田昆山等人,塞进各“省、市党部”

陈氏“兄弟”此作,是希图“通过给国民党换血后、将其推上‘法西斯’化的道路,为蒋介石实施‘独裁’统治奠定基础”。

同类推荐
  • 歧路风云

    歧路风云

    一次穿越,易铭到了中世纪的明末清初的年代,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在那里,他成为了一支失利的起义军的首领。于是,在他的领导下,义军于穷乡僻壤、待化之地的小地方崛起,东征西讨、逐鹿中原,最后实现了定鼎天下的伟业。但这绝不是他的真正目的,当他的所爱变成一场幻梦,他一手创建的恢弘事业成为一种障碍。为此,他不惜一次次冒险求索,当劫波渡尽,真相大白,却发现世事人生,歧路多歧,让人肝肠寸断、不知何为......。
  • 北宋的无限旅程

    北宋的无限旅程

    穿越到了大宋末年真是一场悲剧!幸好他还拥有一个可以穿越其他世界的戒指……没有钱怎么办?到别的世界去抢!没有得力的手下怎么办?到别的世界去招揽!没有精良的装备怎么办……在无数个世界奋斗努力,都是为了能在这个即将悲剧的世界生存下去,拯救万千华夏同胞的命运!
  • 三国之系统大乱斗

    三国之系统大乱斗

    这不是一般的系统流,而是100个系统,在这个三国乱世里面争霸,而主角又将如何完成一统霸业,请进此书,一睹而快(作者是新人望诸位见谅)
  •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石家庄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石家庄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石家庄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大唐国医

    大唐国医

    这是一篇关于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大唐王朝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医疗改革的小说。
热门推荐
  • 帝少霸宠野蛮小娇妻

    帝少霸宠野蛮小娇妻

    他是暗夜黑帝、商界霸主、政界翘楚,他嗜血残暴,不近人情,不知情为何物。直到有一天,遇见了她,捧在掌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求她交付一颗真心。但--当她把一片真心交付真心时,他却不屑一顾,把她的尊严随意践踏。她伤痕累累地离开时,他却疯了似得找她,他说:“这辈子,你风若雪生是我南宫爵的人,死,我也会把你拉回来。”风起,叶落。他是否又能紧握她的手承诺她一世长安。
  • 浮生三世皆是你

    浮生三世皆是你

    “你如何肯原谅我?”那女子拔开青扇挡眼道“此生妄想”一晃数十载,这日,三界兼挂白灯,从此再无鬼王。听闻此人死前曾说“本王之过,无悔亦无惧。只是她想要来世”出殡那日,一女子背着一把镀金红伞驰白马而来,拦下送葬队伍跪在棺前,送葬队伍认出此人后纷纷退下。女子取下腰间禁步,归还肩上红伞“还你,从此两清”两清二字说了太多次,这一次是真的了吧又过三年,璐瑶抱着那人遗孤揭开香炉,炉中点着那人生前最喜之物“殿下…”远处吹起一阵凉风携来一股檀香,迟来的深情虽不及久伴但他还是来了
  • 重生之吞苍穹

    重生之吞苍穹

    一个少年,一把刀,一部逆天功法,看他如何称霸这个世界。
  • 大唐寻情记

    大唐寻情记

    现代女性三宗罪:不够骨感、虚报体重,妄图穿越。几个身材丰满的妞儿,小凤、小猫、素素、珠儿和小鱼是从小到大的死党,因为感情挫折和醉酒,她们集体穿越到了唐朝武德年间。在那个以丰满为美的年代,她们从普通人一跃而为美人的级别,兴奋之余,才发现生存问题应该摆在第一位。看不懂古文字,听不懂古汉语,唯一和现代的联系只有一部信号时有时无的手机。好不容易打算开个铺子安心立命,却又因突发事件给砸了。好在她们救下了差点遇刺的李建成,于是在唐代开了第一间饭馆,并因经营有道,很快便发了财。穿越时莫名其妙地与大家分散开的小鱼,却在阴差阳错之下被迫冒充长孙无垢,成了李世民的正室王妃。她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骗子的身份被拆穿了,又怕对李世民产生感情,更怕找不到同时穿越的姐妹。小鱼爱上了李世民,而小凤爱上了李建成,谁都知道兄弟两个最后是什么结局,姐妹间要维护珍贵的友情,可又都不想自己的爱人消失在历史舞台上,要怎么解决这一切呢?难道要改变历史吗?
  • 必爱童颜女

    必爱童颜女

    芳龄二十八不是错,但是遇到逼婚就有点那个……妹妹和闺蜜相继踏入婚礼殿堂,依旧单身的柯琪砂成为了父母“担心”的对象。为了躲避父母的逼婚,她接受挑战,接下这个改造“王子”的艰巨任务。从来都一帆风顺的她,居然在回到校园之后,被一群孩子排挤、陷害,还被恶搞!没关系,没关系,她可是柯琪砂,不就是一个叛逆的少爷嘛,她搞得定!这个女人好奇怪!遇到“神经病”表现异常淡定,大言不惭要和他单挑,却被一只狗弄得大乱阵脚。跟丑女挂不上边却偏偏要挤入丑女行列,不喜欢多管闲事还老爱替人出头,整天就拿一些条条列列的规矩来限定他的人生自由。行,她要管他可以,但条件是她得管他一辈子!
  • 呆萌小甜心:竹马,你别跑

    呆萌小甜心:竹马,你别跑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哥哥”某个可爱的小女孩霸道的说到。“呵呵,不可能。“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
  • 修真世界大乱入

    修真世界大乱入

    在一个原味的修真世界里,魔法文明的突然降临打乱了这个世界的秩序。而原本只出现于曾经蓝星上的古代神话人物,也是意外出现在了这个已经逐渐混乱的世界!且看意外穿越到这个混乱纪元,并获得了恶魔传承的主角,会如何混迹这个比起曾经,更加危险重重的“混乱世界!”新建的书友qun,有什么问题可以来这里讨论交流~~八1三肆七7二08
  • 犬娱

    犬娱

    扑街作者卢洋遭遇车祸重生,不幸变成了一条狗。本以为到了新世界可以凭借前世的经验,带领自家铲屎官走上人生巅峰,完成自己的使命。却不料引发了蝴蝶效应,世界线收束,魔兽世界,漫威等属于前世的一个个超级IP开始复苏。卢洋:“很好,那今世就用我的原创,跟你们战个痛快!”
  • 精灵宝可梦满天星

    精灵宝可梦满天星

    故事的主人公天星,带着自己最信任的宝可梦穿山鼠,行走在宝可梦世界的路上,等待着与新精灵的邂逅,期盼着与新伙伴的相遇,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精灵训练大师!
  • 官入玄机

    官入玄机

    史上最具恶名的大官终于被判了死刑。不曾想死后穿越到了异世。官员,恐怕是穿越众中最废材的职业了……要在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中生存,何其艰难。唯一的依仗,便是那张舌灿莲花的嘴,那颗七窍玲珑的心。玄幻,不止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