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72000000002

第2章 我所认识的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又名谢冰心。福建长乐人,1900年生,1999年卒。是一位完整走过20世纪的“世纪同龄人”,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坛的“老祖母”。我当然也是读着冰心的《寄小读者》成长和走上文学道路的,但是真正认识冰心,并同她有些往来,却是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1984年岁末至1985年初,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我作为大会简报组的工作人员被派去对寓居于中央民族大学家属院里的冰心进行采访。记得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出席作协“四大”的江苏代表、《冰心评传》的作者之一、我的师兄范伯群先生与我同往冰心家里。见到多年想见却一直见不到的冰心,当然很高兴;而冰心见到我这个福建小同乡,也很高兴,她认了我这个小同乡,并表示我随时可以去见她。就这样,我同冰心有了断断续续长达十多年的往来。

记得第一次见到冰心先生的时候,她已85岁高龄。我和范伯群在那简朴的客厅坐定之后,她即告诉我们,这些年她已谢绝一切社会活动,足不出户,连她的母校贝满女中的校庆也不去参加了。只是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乘车到医院看看住院的老伴吴文藻先生。她说,谢绝一切活动,幽居家中,也许可以多活几年。

寒暄之中,她又问及范伯群小女儿紫江的近况。原来,紫江也是她的朋友,是她的小读者之一,曾到北京看望过冰心奶奶。紫江小时候我也见过,不过到了1984年年底,她已长成大姑娘了。老范告诉冰心先生紫江已出国留学了,她才放心。记得临告别时,她还签了一本书让范伯群带回转送他的女儿紫江。

接下来,我对冰心先生进行采访,请她谈谈对作协四大召开的感想与期待。她简要地谈了一些,后来由我整理并刊登在一期“简报”之中。

我还向冰心先生报告说,前些年我同几位文友编成一册《现代散文百篇赏析》,是为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编的,其中收录了现代、当代名家的百篇散文与杂文,每篇之后均有一段一千多字的赏析文字。冰心的三篇散文也在其中,即《笑》《通讯十七》和《每逢佳节》,文后的赏析均是我撰写的。此书由我去请叶圣陶先生题写书签,已于1981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就印了56000册,此后又重印了几次,累计印数过十万册。她听了很高兴,希望我带一册给她看看。可惜我身边已无此书,仅有的一册也被人借走了,故一直没带给她。记得后来见面她还催问过一次,实在对不起她老人家。

自1984、1985年之交初次拜访冰心先生以后,一直想再次拜访,苦于没有机缘,也不想轻易去打扰她的平静生活。但对关于她的各种信息,还是十分留意的。

首先听到的消息是,吴文藻先生逝世了,冰心先生得此噩耗十分淡定,大概是有充分思想准备之故。不过,从此她就要孤身奋斗于世了。回想从20年代在赴美留学的轮船上与吴文藻先生定情,直至相守已逾半个多世纪,现在却孤身一人,这种大悲能从容相对,实在称得上是不凡了。

然后在刊物上读到她老人家的系列散文《关于男人》。第一篇是写她的老伴吴文藻,还有一篇是写国民党名将孙立人,读了颇有兴味,好像还给先生打了电话表示祝贺,并表示喜欢这一组文字。先生以近九秩之高龄仍笔耕不辍,实在令人感佩。

然后又听到她由于赶译一篇重要文章而患小中风的消息。她身体虽然无大碍,但行动不便,只能困守她那书房兼卧室里,继续会客、继续笔耕。但厅里已有女儿吴青、女婿陈恕把守,要见冰心先生,需得到他们同意才能进入冰心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后来还听到一则消息,先生九十寿辰时,中央某些大员携牡丹花致贺,老人笑着对前来贺寿者说:“我不是国色天香,担当不起;我喜欢玫瑰,我喜欢浑身长满刺的玫瑰。”此言一出,让他们好不尴尬啊!

1991年5月,又一届的“青创会”在北京东郊的二十一世纪饭店举行。会议好似易名为“青年作家代表会”。会议结束时,福建代表团的青年作家找到我,希望我带他们去拜访他们崇仰的老乡冰心先生。这些青年作家有:原在福建漳州市担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现任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福建省作协主席杨少衡;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厦门大学教授林丹娅;原在福建省建阳文化馆工作、在我担任班导师的鲁迅文学院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毕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创作室创作员的王宏甲;原在福建沙县邮电局工作、后调《厦门晚报》当记者、现笔名须一瓜的著名女作家徐平;原在《福建文学》做编辑、现为福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的吕纯晖。此外,还有小说家北村、诗人汤养宗等七人,当时在《文艺报》当编辑的温金海也表示要一起前往。我同冰心家通了电话,大概是吴青接的电话,报告冰心得到同意后,我们九个人分乘两辆出租车前往西直门外魏公村中央民族大学的家属院里拜访冰心老人。

冰心的家在一幢很普通的灰色宿舍楼的二层。我们摁了门铃后,吴青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客厅,告诉我们,由于去年老人突击翻译一篇文章,得了小中风,行动不便,只能靠美国人送的助行器在屋里走走,连她家里的客厅都不怎么出来。因为室内氧气有限,要求我们只谈半个小时。但当我带领七八位小老乡鱼贯走进冰心的卧室兼书房时,端坐在写字台前的老人显得非常高兴,高兴得如同一个小孩子。她告诉我们,可以不理会吴青的时间限制,愿意待多久就待多久。那是五月中旬,一场春雨刚下过,空气显得特别新鲜,冰心房间的窗户打开了,清新的空气可以随时进来,这样就不必担心室内氧气不足了。老人家首先说:“何镇邦,我把书房的电话告诉你,以后你什么时候想来见我,可以直接打这个电话。”说后即在一个纸片上写下她卧室的电话号码交给我。然后照例让我们在她准备好的一个中学生作业本似的笔记本上签名并写下各自的通讯地址,又分别同到来的客人照相后,才让我们坐下聊天。

冰心老人首先招呼说:“女孩子坐到我身边来!我最喜欢女孩子,女士优先嘛!你们看,我的书橱里只有我唯一的一个孙女的照片。”于是,女作家林丹娅、徐平(须一瓜)、吕纯晖便一一走过去围着老人坐下,大家也便无拘无束地聊了起来。

冰心首先同到访的福建文坛晚辈聊起她在福建的故居,即位于三坊七巷之一的杨桥巷十七号。这原是在广州参与起义后因受伤被捕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祖屋。此屋后来被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幼年的谢婉莹在山东烟台的海军学校随父母度过一段童年生活后,曾回到福州,同祖父、老姨太一起在杨桥巷十七号老屋生活过一段时期。聊起杨桥巷十七号的老屋,冰心老人神采飞扬。她说前些年,也就是她七十九岁时曾写过一篇题为《我的故乡》的散文,其中对杨桥巷十七号的老屋有这么一段描写:

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京的四合院。只有一排或一进的屋子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子里,除了住人以外,就是客房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的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正房大厅的柱子上有红纸写着很长的对联……

2012年5月底,我应邀到福州参加“海峡两岸作家论坛”,会议期间,论坛主办方组织两岸与会作家参观三坊七巷时,我还特意仔细参观了杨桥巷十七号的老宅。正如冰心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它的确是一所很讲究并富于文化氛围和历史价值的老宅。

随后她又同来自厦门大学的林丹娅聊起了厦大。冰心老人说,当年厦门大学的校长萨本栋还是她的外甥呢。萨校长还得叫她“小姨”,因此她同厦门大学格外亲。丹娅把厦大近些年发展的概况一一向老人汇报,冰心听后开心地笑起来。

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移到刚闭幕的这届“青创会”上来。当这些来自家乡的青年作家们告诉老人她与巴金先生的祝词特别受到与会青年作家们的欢迎时,她语重心长地说:“我一向主张用心写作。也就是说,没有真情实感时,不要为写作而写作。希望你们心里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没感情时因为人家让你写就写。当然,还有两种情形,一是为他人而写作,人家让你写什么就写什么;一是为赚取稿费而写作。这两种情形都是难以避免的,但总不如用心来写作,写真情实感来得动人,写得真诚。”老人的这一席话,说得在场的每个人都点头称是,表示颇受启发,要铭记心中。以后一定要按照冰心老人的话去做,用心来写作,而不为他人和赚取稿费而写作。

大家自然而然地谈起她的作品来。当大家表示喜欢她早年写的《寄小读者》和后来续写的《再寄小读者》时,她幽默地说:“当年的小读者现在都太老了!”大家不禁笑了起来。我又告诉她,除了《寄小读者》外,收在《冰心散文集》(北新书局1932年版)、《樱花赞》(百花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等散文集中的佳作,广大读者也都很喜欢,诸如《笑》《一只木屐》《小橘灯》《每逢佳节》等篇什,我在中学教语文时,都选出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后来又收入我同几位文友一起编选、赏析的《现代散文百篇赏析》之中。而近来,我更喜欢她近年来陆续发表的两个系列散文《关于女人》和《关于男人》,尤其喜欢《关于男人》中第一篇写她的老伴吴文藻教授和最近的一篇写孙立人将军的。于是,话题又转到回忆她的老伴吴文藻和挚友孙立人的话题上去了。她的老伴吴文藻是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新中国成立后就任教于中央民族学院,他们从20年代相识并结合以来,相伴数十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作为《关于男人》的第一篇,实际上是对吴先生的回忆与哀悼。而孙立人将军呢,虽为国民党阵营中的名将,但由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西点军校,并非出身于黄埔,非蒋之嫡系,并不受蒋之重用,到台湾后还遭蒋氏父子迫害软禁于台中。孙立人系冰心、吴文藻之挚友,故冰心先生撰文怀念他。

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在冰心先生的书房里一聊就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大大超过吴青为我们设定的时间。为了让老人休息,我们便决定告辞。这时,老人一再嘱咐我们到她的客厅里看看当年梁启超送她的一副手书的对联。我们遵嘱到客厅稍事停留,看到这副对联,上书:“世事沧桑心事定 胸中海岳梦中飞。”我们反复观看揣摩这副深含人生哲理的对联,突然发现,这正是冰心的心境写照,也是她的人生座右铭。唯其如此,她才从留学多年的美国威斯利学院把它带回国,并几经周折颠沛,一直把它带在身边,现在又把它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授给来自故里的文学晚辈!

当年(1991年)秋日,也就是11月初吧,我又带了几位正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的青年作家去拜访冰心老人。因为5月中旬与来京参加“青创会”的福建青年作家到冰心老人家拜访文坛“老祖母”之行深受教育,又看到老人精神矍铄,于是我又打电话提出申请,自然又得到她老人家的允许,并受到她热情的接待。5月的拜访是在一场春雨之后空气清新的上午,窗户可以打开通风;而11月初的这次拜访,秋风渐起,又是在午后,门窗紧闭,氧气不多,故不敢多待,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就告辞了。

照例是签名、照相,然后进行无拘无束的聊天。我们的谈话从老人的作品《寄小读者》到《小橘灯》,从《一只木屐》到《每逢佳节》,主要是谈论冰心先生的散文作品和读后的感受。冰心先生首先谈了当年写《小橘灯》的情景。抗战时期,他们一家居于陪都重庆,生活贫寒,同院住着一位女孩子,大概同她的小女儿吴青一样大,经常同他们一家来往,《小橘灯》就是以这个女孩为原型写成的,充满爱心,也有点伤感。接着,她又同我们谈起了《一只木屐》的写作情况。1949年,她曾任教于东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亲身经历了日本人民战后贫苦的生活情景,她说日本人民战后同样备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她同日本人民的心是相通的。1951年她和全家离开日本回国。文章中写的那只小木屐,正是她小女儿吴青随同她回国登上轮船时扔到海上以表达对日本人民怀念之情的……至于我一再提到的表现冰心新的文风的《每逢佳节》,则是她20世纪50年代从事文化外交的一些经历和心态的记录,从中更可以读到她的爱国之情和宽广的胸怀。我在为此文写的一段赏析文字中指出:“冰心的这篇抒情散文既能‘曼其声’,又能‘长其袖’。因此,既能令人感到热情洋溢,及于言表又令人觉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还必须指出,由于扫尽她早期散文中那种忧愁的情思,以炽热的爱国热情代替温柔的母爱,文风也为之一变,清新秀丽中又显得奔放浑厚。”我把这一看法告诉她,她表示首肯。同冰心老人的一席谈话,自然让崇拜和热爱冰心奶奶的青年作家们听得入耳入心,也让我们看到冰心那颗博爱的美丽的心!

多少年过去了,我和我的学生们还经常回忆起当年到冰心家做客的情景。一位来自内蒙古海拉尔的青年作家,多年后还在一篇长文中回忆起这次到冰心家做客的动人经历,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冰心老人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自打1991年秋带领几位学生到冰心家拜访她之后,我又一连好几年没去拜访,这自然还是怕去打扰她。老人已年逾九旬,又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那么多重要的人物要见,那么多重要的文章要写,我怎么忍心老是去打扰她呢!

但是,大概到1994年的春节前夕,老诗人牛汉带了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青年朋友来鲁迅文学院的办公室见我,言及当年的“六一”要在郑州举办国际童话节,要我帮他做些筹备工作,其中包括带领他去拜访冰心,请她老人家担任国际童话节的顾问,并为之题词。记得我打电话到冰心家联系时,得知老人前不久因病住进北京医院。我们准备了一个玫瑰花篮赶往北京医院。在医院的病房里,看到冰心的女婿陈恕先生侍奉在侧,而冰心老人则安卧于病榻之上。看到我带人来到,老人坐起来同我握手;我握着她的手,感到绵软如棉,顿觉一阵心酸。手肿如棉状即是心衰的一种表现。但是当我看见病榻之旁的床头桌上放着老人手书的“我已九十五岁”的字迹,并听到她答应担任国际童话节的总顾问,又奋力坐起来为国际童话节题词时,我又为她坚韧的生命力和助人为乐的热情而感到释然。老人对我们送去的由许多玫瑰花制成的花篮特别表示感谢,她再一次告诉我,她喜欢带刺的玫瑰。

自从在北京医院见到病中的冰心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她。当然,几年中,我一直挂念着她,有时也打电话打听她的病情。直到1999年2月底,我正在济南探亲时,才得知她病逝的噩耗。此时,她已99岁高龄。赶回北京后,虽然赶不上为她送行,但在3月初,我写了一篇三千字的文章,题为《遥望远去的冰心》,交山东济南的《齐鲁晚报》发表,算是对冰心的悼念。

1999年3月下旬,我由北京南下,经镇江、上海、福州回到闽南,为逝世20周年的母亲扫墓。3月30日,我由沪飞榕,当班机降落在长乐国际机场时,时任冰心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冰心研究会秘书长的王炳根先生驾车来机场接我。炳根是我多年的朋友,为冰心文学馆的筹建,为冰心研究会的会务耗费心血,近年来在冰心研究上也颇多建树,硕果累累。他接到我之后,提议在进榕城之前先到冰心文学馆参观一下,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

3月30日这一天,正是冰心先生离我们远行一月之际。我们驱车来到位于福州的卫星城长乐市郊新辟的“爱心公园”,发现占地数十亩的冰心文学馆就建在这别有一番情趣的小公园的边角上。“爱心公园”的匾额乃冰心先生生前手书,而“冰心文学馆”与“冰心研究会”两块牌匾乃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冰心的挚友赵朴初先生之手。小公园里,有水池、树木和草地,还有一些亭阁和拱桥,游人虽然不多,却均怡然自乐。而冰心文学馆呢,则由展览厅、办公楼和招待所三部分组成,系一组庭院式的建筑,颇为别致。

冰心文学馆的筹建大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我在北京听到来自家乡的消息说,为了表达对冰心这位与世纪同龄、成就卓越的文学家的尊敬,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省文联把筹建冰心文学馆的事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正在筹款、选址。据说文学馆原拟建在福州城里,但后来冰心祖籍的长乐市人民政府希望把馆舍建在长乐市,并无偿划拨一片土地供建馆之用,同时规划建设一处“爱心公园”。这一消息自然让我们在京的闽籍文友十分感奋。

与冰心文学馆筹建同时进行的是关于《冰心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此项工作由海峡文艺出版社负责。据我所知,《冰心文集》共有七卷本、八卷本和九卷本三种版本。七卷本出版发行时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过盛大的出版座谈会,我也有幸应邀参加。《冰心文集》的编辑、出版、发行,也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同时也是对冰心这位与世纪同龄的文学家最好的纪念。

冰心先生的乡情始终是浓得化不开的。她虽然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不长,但始终关心着家乡的一切。在晚年闭门谢客之际,只要是听到来自福建或在京的同乡去看望拜访她,都一律开绿灯,表示欢迎。上文已提及,1991年5月,几位来自福建的青年作家来京参加中国作协召开的全国青年作家代表会之后,在我的带领下去拜访这位文坛的老前辈,表达一点家乡人民对冰心老人的感念。其时冰心由于刚赶译一篇急件而轻度中风不久,行动不便,一般是不接待来访客人的,但这次却例外地接待了来自故乡的几位青年作家,并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对故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深情,这使我们沐浴着温暖的乡情。实际上,从80年代中期起,我这个福建同乡就得到老人“什么时候想来看我就什么时候来”的“特别通行证”,感受到乡情的温暖。1999年3月底我在福州逗留期间,到海峡文艺出版社做客,见到新增订出版的《冰心文集》九卷本,其中增收了不少冰心先生的书信和短文。有篇短文是先生1986年6月7日为长乐横岭乡(谢父祖居之地)谢氏宗谱写的序文。此序只有寥寥数百言,却表达了先生浓浓的乡情。她在此“序”中指出,“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诚哉斯言!冰心先生是始终把爱乡与爱祖国联系在一起的。她的一片依依乡情,正表现出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拳拳之心。

我一边回味着冰心先生的依依乡情,一边在王炳根先生的引导下徜徉于冰心文学馆的展厅,仔细端详展厅里的每一件展品。这个展厅,从反映冰心成长过程的图片到她的著作的各种版本及其译文的陈列,再到她童年故居、青少年时代北京旧居以及80年代以后在中央民族学院寓所的陈设状况的展示,兼及有关冰心研究成果的陈列,可以说相当完备周详,给人留下深刻生动的印象。因为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参观很有意义的冰心文学馆,自然唤起我浓浓的乡情,也唤起我对冰心老人的思念。因此,当参观完展厅之后,冰心文学馆的工作人员要我题字留念时,我即毫不犹豫地挥毫在展开的宣纸上写下“乡情依依,风范长存”八个大字,这也许正是我心底涌出的对冰心先生的纪念。

2012年9月7日至8日

同类推荐
  • 吹牛的极致:幽默卷

    吹牛的极致:幽默卷

    作家将雅洁、幽默、生动、豪放、鲜活诸元素熔于一炉而毫无困难,最令人倾心的是他的悲悯之心跃然纸上,令人低回已。本书为原野文库丛书的一种,入选篇章是关于幽默题材风格的散文,读者可在文中读到作者智慧的文字启迪人生、享受美感。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本书为契诃夫戏剧全集中的一卷,收录《林妖》、《没有父亲的人》两部多幕剧,是契诃夫戏剧创作早期的代表作品。《没有父亲的人》据考证创作于契诃夫大学时代,较不为人知。剧本描写外省贵族庄园的没落,描绘了以主人公普拉东诺夫为代表的一群无事可做,在忧郁烦闷中打发日子的知识分子形象,是日后契诃夫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世纪末“多余人”角色的前身。《林妖》叙述以一个脾气怪异、自私的教授为中心的家族故事,并成功塑造了“林妖”这一思想独特却不被众人理解的医生形象,被视为“优美的戏剧化的中篇小说”。研究界公认《林妖》是《万尼亚舅舅》的前身,是完整呈现契诃夫戏剧创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鲁迅散文中学生读本

    鲁迅散文中学生读本

    本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人物描写神情毕肖。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风俗人情描写绚丽多姿。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 长沟流月去无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本书在诗歌的解读上,并不注重逐字逐句的解释,而是在介绍完作者、作品的基本情况后,用散文化的笔法描绘出诗歌的内容,同时还注意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尽可能地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热门推荐
  • 我自南来

    我自南来

    太平盛世了几百年的大唐也终于开始走下坡路,今时,昏君持政,奸臣当道,而周围的草原兄弟和同脉异心的月影国也在虎视眈眈,就在这种所谓的乱世时,在那边陲南部,有一个少年,正背负着一把木剑,到那人世间最繁华的大唐都城——太京城!
  • 星法纵横

    星法纵横

    万年以前,星耀大陆,一代星神步落云飘渺不知所终,其录有无上星法的《星典》也一并不知去向!整个天下,人人都在寻找这部星典,可寻觅万载,却毫无所获!万年以后,一位孤苦少年意外获得一件神秘宝物,自此,他开始了孤独而又辉煌的成神之路!星武者,纳宇宙星辰之力,于体内蕴成星魂战卫,凭此战敌,人莫敢抗!而我们的少年,他的星魂战卫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恶魔重生:豪门女军阀

    恶魔重生:豪门女军阀

    人都道她是即墨家怯弱而又上不了台面的落难大小姐,殊不知她只是暂时丧失记忆的大恶魔。当未婚夫被即墨家美丽而又高贵的伪善养女夺走,当那场原本应该属于她的豪华婚礼变成她的葬礼,那些曾经丧失的记忆犹如雨后春笋般连绵不绝的冒了出来。于是自认被一群愚蠢的人类给践踏多年的某恶魔怒了,玉手一挥回到过去,看她将会谱写出一段怎样的人生?某恶魔:“人类,本尊可以满足你所有愿望,只要你献上你的灵魂……”某恶魔:“人类,本尊可以给你两个选择,臣服或者是死亡?”某恶魔:“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某恶魔:“逆天,尚有例外?逆晤,绝无生机!”
  • Touch重生棒球英豪

    Touch重生棒球英豪

    上杉达也重生,重生后的达也会怎么样,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 巫洞

    巫洞

    给我一个支点,我翘不起整个地球!给我一个系统,我瞧不起整个世界!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巫洞,短小精悍的简介到此结束!
  • 少帅嫁到:美人世子撩不停

    少帅嫁到:美人世子撩不停

    千娇万宠活泼可爱的华灵郡主,七岁因故丧母,而后随父远赴北境,十一年后再回京都,摇身一变,成为屡战奇功的京都少帅,全身罩着一层清冷不容亲近的冰寒性子,京都盛传,她是大顺边境的嗜血魔修罗。“异香嗜血吃白骨,焚尸屠城魔修罗,”后来传言,嗜血魔修罗张的獠牙青面,满脸胡子,身长九尺。显然,传言不可信。她还是未来太子妃,不过她一回京都,就无奈的做了月老,把婚事搅慌了……“朱红染白绢,深墙锁冷色,府在梅深处,梅在府中开”说的是御王府,京都严寒盛景,父王移种满府梅树,待红梅傲雪时,许娘亲携手白头一双人。啼笑皆非,梅花飞舞下,才知娘亲喜欢的是芳菲四月桃花,梅花是娘亲那双生的姐姐,皇后姨娘喜欢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人间说故事

    我在人间说故事

    人生,是什么呢?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多少代的传承,形形色色多少人的故事,人们用热血和智慧诠释着人生的含义,可谁又能说清楚,道明白——人生意义或者人生故事……
  • 太古封

    太古封

    公告:因为《太古封仙》转移起点签约,所以以后这本小说就在起点发布更新了,书名照旧。还请兄弟姐妹们大驾光临!给予点击收藏!小志拜谢!新地址:http://www.*****.com/?Book/1003371879.aspx有一个读者群:301293642欢迎兄弟姐妹加入。
  • 天元五歌

    天元五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冒险者的无尽都市之旅

    冒险者的无尽都市之旅

    我是方流,一名大魔法师,我要向你展示,怎样才能在异世界上某些最极端都市,最危险的奇异之地求生。我要面对最惊心动魄的挑战,在那种地方,如果没有足够可以依靠的队友,你甚至连一天都坚持不了。这次我冒险团侦测员花夜,来到了异世界最长的列车,在搭乘列车历险完天空之城后,我们重新搭上了列车,可惜,列车刚刚行驶过荒漠,我们便遇上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沙漠狂盗七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