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80300000002

第2章 痴情方许说红楼——认识一下周汝昌先生

梁归智

周汝昌先生有一本面向普通读者讲论红学的书要付梓问世,出版社希望有人写一篇小序让读者对周先生的“特点与成就”有所了解。周先生把这一任务交付给我,是谬托知己的意思,我虽然有点诚惶诚恐,也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先生写曹雪芹的传记时,曾以《孟子·万章下》中的一段话语为指归。这段话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那么,我们读周先生讲论红学的著作,作为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对周汝昌先生有所了解的确是大有裨益的。

周先生是1918年生人,也可以说是世纪老人了。他在青年时代本来是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学英语的,后来还在四川的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当过好几年教授英语的老师。可是,他从1947年起,就“一不小心,成了一个红学家”。1953年9月,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红学著作《〈红楼梦〉新证》。这本书近四十万字,对曹雪芹的家世、《红楼梦》的版本、脂砚斋的批语等有关阅读《红楼梦》的背景情况作了深入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成为胡适和俞平伯开创的“新红学”之集大成式的著作。这本书后来又不断充实完善,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再版时,已经成为八十万字的皇皇巨著了。此后50多年的风风雨雨里,周先生不倦不辍地从事红学和其他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研究写作,特别是后来患眼疾双目几近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恒兀兀以穷年,不知老之将至。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二十册以上的学术著作,其中研究《红楼梦》的就有十五六部。

周先生的红学研究,第一个特点是其全面性或曰涵盖性。也就是说,他几乎涉足了红学研究的每一个具体领域,而且都十分深入,不是浅尝辄止或蜻蜓点水的那种“学术”。红学中的各个分支,都印有他的深深足迹。周先生在1981年给拙著《〈石头记〉探佚》写的序言中就提出了红学有根本性的四大分支的论点,即曹学、《石头记》版本研究、脂批研究和探佚学,是对《红楼梦》作思想哲学、审美艺术观照评论之前提和基础。意思是说《红楼梦》思想和艺术层面的辉煌只有建立在那四个分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呈现。因此,周先生首先在那四个分支的建设上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红楼梦新证》的“集大成”意义也在这里。此外如关于《石头记》版本和脂批的《〈石头记〉鉴真》(《〈红楼梦〉真貌》)《〈红楼梦〉真本》,关于大观园原型考察的《恭王府考》《恭王府与〈红楼梦〉》(《〈红楼〉访真——大观园与恭王府》),关于曹雪芹生平的《曹雪芹小传》《曹雪芹新传》《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关于探佚的《〈红楼梦〉的真故事》等,就是对各个分支所作的专题性研究。可以说,每一种书都体现了迄今为止该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

这四个分支的研究奠定了红学的坚实地基,虽然它们本身也是可以单独欣赏流连的美妙风景线,但更本质的意义却是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在上面搭建起思想和艺术(哲学和审美)的“七宝楼台”。周先生写的《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两本大著就是矗立在那四个分支地基上光芒四射的“宝塔尖”。当然在周先生的其他著作中其实早已经有许多关于《红楼梦》思想和艺术的讲论赏会,不过没有这两本书集中和专门罢了。这也说明,四大分支的基础研究和思想及艺术的评断鉴赏其实是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的,我们分开来另立名目不过是如佛家所说“方便法门”而已。

周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那四个分支研究呢?为什么不“就文本谈文本”呢?这就是红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关键所在。原来曹雪芹的原著只传下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另外的人所续写的。这就产生了“两种《红楼梦》”这一学术难题。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都不严格区分原著与续书而泛谈所谓《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造成了《红楼梦》评论的庸俗,红学研究的迟滞。要破除这种历史困窘,要解决这一学术难题,该从何处入手?周先生老马识途,心明眼亮,一针见血地指出唯一的门径就是把那四个分支的基础研究搞深搞透。因此,周先生说那四个分支是红学的重镇,并不是要否定《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研究,而恰恰是要通过那四个分支研究以区分出两种《红楼梦》两种不同的思想和艺术境界。这可以说是周先生全部红学研究之核心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周先生红学研究的第二个特点,即文化性特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区分了“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寻根究底,最后就归结到中华文化本身的特质和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缠。曹雪芹原著《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精粹部分的卓越体现,又是对中华文化负面因素的反思和扬弃。用周先生的话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进入中华文化的“一把总钥匙”。而后四十回续书,则在根本的理念意向和艺术精神方面歪曲篡变了曹雪芹的原著。当然后四十回在鼓舞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及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家族和官场的黑暗方面也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以及审美意度之戛戛独造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是并不过分的。周先生从一开始进入《红楼梦》,就盯紧、抓住这个红学中的“死结”,毫不放松,孜孜矻矻,锲而不舍,从各个层面、角度来研究、论述、分析、讲说,使这个问题逐步得到彻底清理,而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和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先生又说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是“新国学”的原因所在。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解决的艰难性和过程的长期性,周先生因此承受了许多误解,所幸“真理愈辩愈明”,到了21世纪,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红楼梦》的读者开始理解和接受周先生的这种“文化性”红学了。一些人往往从表面上看问题,说周先生是一个“考证派”红学家,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应该说周先生是“文化思想派”红学的代表才更恰如其分。“新红学”的两位开山祖师,胡适主要是在“历史考证”的层面作了开拓,俞平伯则在“文学考证”的层面成绩突出。也就是说,胡适的贡献主要在作者和版本的认定方面开端引绪,俞平伯则对《红楼梦》的艺术性作了相当深入的探索,但他们对《红楼梦》的思想文化性价值或比较隔膜,或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周汝昌则不仅对历史背景和文本艺术的考证及研究作了更深入广泛的拓展,而且特别关注《红楼梦》的思想性,关注“两种《红楼梦》”的精神气质差异,并把这一问题的观照和探讨提升到了文化的层次,从而使《红楼梦》的阅读和研究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清理、扬弃、承续、发展,与当下中国人性灵的陶冶、思想的启沃和精神的寄托发生更直接更深刻的关系。

周先生红学研究的第三个特点,可以说是“文采风流”。正如周先生说曹雪芹是“文采风流第一人”,也可以引申说《红楼梦》是“文采风流第一书”。要把这文采风流第一书和文采风流第一人的本质、要义、精彩阐释出来,评赏估价到位,这个讲说者和评赏人当然也得有一点“文采风流”的素质和特点了,这是不言自明的事。简明扼要地说,周先生的红学著述具有考据、义理、辞章三者咸备的特色,考据是“真”和“史”,义理是“善”和“哲”,辞章是“美”和“文”,也就是具有真、善、美或文、史、哲三者结合而相得益彰的品质。这真是十分难得,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今天的学术界文化界,不说凤毛麟角,也是百不得一。周先生能臻此胜境,当然既有他的天赋资禀,也和他长期的修养历练分不开。周先生是一个十分聪颖的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在诗词和随笔的创作、外文的翻译、书法艺术的操习,乃至音乐吹弹、戏曲表演甚至梅花大鼓词的写作和欣赏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寻常的修养和建树,更不必说他对中国传统文学文化如唐宋诗词、民俗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讲解了。周先生是学者,是诗人,是文章家、书法家,尤其善于作创造性的感悟思索,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合力”,体现在《红楼梦》研究上,就特别能发抉彰显出《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精、气、神,其底蕴内涵、文情艺韵。这其间的“理路”和“张力”也很容易了解,因为《红楼梦》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和“一条主脉”,曹雪芹本来就是一位集诗人、哲人、艺术家和小说家于一身的中华文化的“文曲星”。

万派归源,可以说周先生的红学研究是中华文化精义的一种学术实现。那么这种中华文化的精义又是什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中有一段话这样说:“试看这一切,即我上文所论述的晋贤的‘痴’,晏小山的‘四反’,张宗子的‘七不可解’,以至雪芹的‘作者痴’,宝玉的‘痴狂’‘疯傻’,悉皆相通相贯,而这种类型的人物,即是雪芹所说的‘正邪两赋而来之人’……是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英。他们的头脑与心灵,学识与修养,显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可宝贵的精华部分。迨至清代雍乾之世,产生了曹雪芹,写出了贾宝玉,于是这一条民族文化的大脉络,愈加分明,其造诣亦愈加崇伟。”这种“中华文化上的异彩”就是“正邪两赋”,就是“痴”。而周先生的红学研究,也正好十分有趣地体现了这种“痴”,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锋镝犹加,痴情未已”。有了这种“痴”,才一往情深,才无怨无悔,才生慧心,具慧眼,成慧业,造就出一代红学大师。周先生的这册《红楼小讲》,我只看到了目录,但已经感到是能够引领普通读者进入《红楼梦》真境圣境的宝筏南针,能够让读者对曹雪芹的“痴”所体现的中华文化之精义初尝滋味。我曾经赋赠周先生一组绝句,就录下其中之一作为本文的“点睛”吧:

吟鞭一指傲三秋,重镇红坛大纛周。

小卒过河发妄语:痴情方许说红楼。

2001年10月18日

于大连痴慧斋

同类推荐
  • 小说艺术探胜

    小说艺术探胜

    雷达文学评论集,对驰名全国的佳作和活跃于文坛的许多优秀作家,做了颇有见解的评价和深入的品评与研究。对创作中的艺术问题,给予有益的研究和分析。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淌过诗人的河流

    淌过诗人的河流

    本书精选了作者多年来创作并发表的《一个人是一棵树》《树上的童年》《城里的半坡野菊花》《西湖:神话里的绝代风华》等散文作品六十余篇。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体验,以及他的真情流露与激情飞扬,他的梦幻穿越与知性沉思。哪怕是一棵树,一块碑,一段残垣,一个崖壁上的影子,一只蝴蝶,一支夜歌,都能寄托他的灵魂与人格,承载他的思考与发现,彰显他的才情与智慧。
  • 孟子今读新解

    孟子今读新解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孟子》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孟子》一书的作者,是孟子本人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孟轲)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可见,孟子是《孟子》一书的主要作者,他的弟子万章和公孙丑等人参与了该书的编撰工作。
  •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一个孤独却能孤独至灵魂丰满的禅者,一位让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都感动的宗师。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师父,请做我娘子吧

    师父,请做我娘子吧

    这到底是个什么女人呀?他好像是她的救命恩人吧,她非但不感激,还棍棒绳索拳脚相加伺候他,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噩梦连连,又说要来报恩?天啊地啊,他到底遇到个什么女人?她报恩的方式还很特别:1.娶她,2.拜她为师,3.让青楼女子侍候他……
  • 甩了那个男人

    甩了那个男人

    从所有人都羡慕的人生赢家,转身就成了别人的笑话,背叛和贬低,好像她这个年龄一文不值但是贝安不允许自己真的活成笑话再度步入职场的种种不适应,到职场精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友情和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腐夜

    腐夜

    夜越来越长,白日也多不见阳光,一群有天赋的人誓要在这末世为头顶的这片天寻找出路。
  • 去暗投你

    去暗投你

    【又痞又傲问题少女vs满嘴骚话低调天才校霸】从小跟着奶奶生活的虞颖转校到了锡城五中,在那里遇上了她生命中的光——周煜。有情人啊在最后终会成眷属。周煜:“我说小颖同学,想摸就直接说啊,我又不是不给你,嗯?”少年炙热浓烈的气息很快席卷虞颖全身,虞颖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在变快。1.女主前期人狠话不多,是典型的刺头学生。后期有改变。2.男主成绩好,人脉广,追求者多,但比较低调。3.没有谁很刻意的追求谁,只是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逐渐离不开彼此。-煜见你,我就知道你将是我穷极一生倾其所有也要的如颖随形。-双向奔赴,也只有他们彼此才配得上彼此。
  • 科学造神法

    科学造神法

    神灵是什么?不过是某种力量达到极致,可以掌控天地,可以翻天覆地,可以不死不灭,那如果科学可以让人达到这个程度,那么人凭什么不是神?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漫威开始取技能

    从漫威开始取技能

    “叮叮,恭喜宿主穿越到漫威,并且已经绑定偷天偷地之神偷系统!”“额……你是用来干嘛的?能让我自保么?”“当然可以!只要你帮本系统收集能量!”“怎么收集?”“获得两极反转值就行!”“卧槽,那是个啥,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没啥,就是怒气值和开心值。”(⊙o⊙)…
  • 成为偏执大佬的独一无二

    成为偏执大佬的独一无二

    [现言+玄幻+1V1+马甲众多]身份神秘,血脉高贵的云非初来到了自己不知道的异世,刚刚睁开眼睛,就觉得自己这个身体的原本主人是真的惨。出生被人调换,被云家找回之后,面临联姻,被未婚夫嫌弃,沦为上流二代圈里面最大的那个笑话。可是,云非初可不会像原主一样,默默的被打碎了牙,咽下去。今年的高考很难?云非初拿下接近满分的状元状元头衔。最高奖影后很难当?云非初说不是问题。云家千金这个位子很高贵?云非初表示,不,云家不配。众人嘲笑她口出狂言。却只见云非初带着自己京城顶级豪门掌门人男朋友出席学术交流会,众人哗然,却强词夺理,称其为飞上枝头依旧是乌鸦。直到后来,云非初代表隐世家族出席豪门盛宴时,众人哑口无言,明白云家是真的配不上云非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