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151900000006

第6章 高于大地的庙脊

高坡上有一座庙,昔年曾叫圣寿寺,唐时种过一棵槐,在时间中死了,又种过一棵槐,活到现在。根也死了,树桩还立着。满身的疤疙瘩烂窟窿,冷眼看着身后的庙。从半块柱础的造像上看,庙很大,大,便代表了身份。庙脊原本有五彩琉璃,被人扒走了,还能看见一小块孔雀蓝凤爪在瓦坡上自在着。其实也无所谓,有些劫难躲不过,只好很惬意享受它。毁灭是诞生?鬼话。我在乡亲的猪圈墙上找了两块琉璃,很好的琉璃,黄昏下迷人眼目。他们说,要那东西有啥用处?我说,端详它风吹日晒的容颜。

长治城里有一座城隍庙,听朋友说,十年前听说一个贼和另一个贼说,你要是把屋脊上那条黑龙弄下来,我给你十万崭豁啦啦新票子。贼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晚带着绳子、梯子、锤子、钳子,飞毛腿一路狂奔到了墙角下。贼屡屡得手惯了,到了墙角下,突然尿紧,本该迎风出一丈,却是顺风滴两鞋,心头一时涌起了淡淡的莫名其妙的伤感。贼靠着墙角点了一根烟抽了两口,站起来搂紧行头走开了。十年后那个不做贼的人打电话告诉朋友,城隍庙拆下来的琉璃在院子里堆着,你去把它们拍下来,知道你喜欢。明代的琉璃,明那个朝廷下野出过好几位大思想家。有一句话就是那个时代传过来的:“做好事的不如不做事的,不做事的不如做坏事的。”这话,一路愤激到现在,人见人爱听。

那些美好的琉璃,在阳城阳陵村的琉璃塔上,我仰着脖子望呀望,一只灰色的鸟在上面立着,我想起一条短信:鸟虽小,玩的是天空,你以为你是天空吗?我回他:我不是天空,因为心里没有小鸟乱飞。夕阳里,徜徉在肃穆静谧的寺院,我不禁会为眼前清澈澄明的琉璃所驻足。佛塔上的琉璃散发出晶莹剔透的光泽和变幻神奇的色彩。琉璃,被人们赋予了蓄纳佛家净土的光明与智慧的功能,它吸纳华彩却又纯净透明,美艳惊世却又来去无踪,化身万象却又亘古宁静。琉璃澄明的特质契合着佛教的“明心见性”的境界,不觉顿悟——净如琉璃,静如琉璃——照见三界之暗,照得五蕴皆空。琉璃是带色的陶。陶最早是用河泥为原料,加了芦苇花絮,制成各种陶坯时晒干,烧制彩绘。陶开始带色,琉璃出场。历代老百姓认为琉璃对于供佛、辟邪和镇宅都有强大的正向能力,但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琉璃是民间可望不可及的重器。非令壮丽无以重威。威,是一个满怀壮志的王朝给自己的定位。高大之上,宏伟壮丽。帝王因佛生威,佛住的宫殿依山借次抬高,直逼天宇。寺庙成为故乡土地上的风物标志,成为乡村文化的组成部分。曾经的寺庙里在晚照下暮鼓声响了,那一声响,空灵澄明,悠远浩渺。“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随之而来的还有夕阳下琉璃的光芒。

手艺是一个人一生承重的支点。农耕时代,自然生存,人通过什么活着?手艺。手艺能把万事万物送到远方,送向未来。

对于过去那个历史,那一些美好,我该用怎样的方式与它们说话。它们以五彩斑斓的色彩对抗着大地,它们让村庄里的人忘记了大地上满目都是的荒凉。我一直认为寺庙是村庄长出的最好建筑,它的出现,始终没有因为生长在贫瘠土地的边远地带而寂寞简单,反而成为乡村百姓很不容易改变的狂热,带有偏执的性质。沁河从它的发源地开始,一路而下,流经了多少村庄?我一时统计不出来,大大小小,哪座村庄里没有寺庙?

有寺庙的村庄,只要走进去,你永不会感受走进城市的那种陌生感。寺庙,有一股强大的底层生活的气流在游动,你会觉得没有寺庙就不会有村庄的繁荣。时间流转,逝者如斯;过往岁月里,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历经冲刷淘洗之后,仍然得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留。寺庙在用它的光亮推动着村庄的发展。可是谁又能知道很多的苦衷和哀怨,不是来自命运的本身,而是来自天灾人祸。神化的痕迹和宗教的幻想,给村庄一个巨大的安慰,也许他们太需要这种来自寺庙的体贴了,他们对虚无缥缈的东西充满感激,寺庙是乡民谋求幸福的天堂。乡民的天堂是华贵的,那种华贵也许只有民间秀才从书本里读到过,抑或是在人寰中梦想过,它的瓦楞应该轮廓分明,光亮夺目,它的屋脊更应该是天庭欢乐。

沁河两岸的寺庙,无论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它们的脊瓦上都会挂着五彩琉璃。雨后初晴,若有阳光,透过水雾还能看到七彩虹霓。沁河流域的琉璃烧造工艺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宋、元,工艺革新和技术改进,走到明清时可说是达到鼎盛。住在近山的地方用石造屋,住在近水的地方用贝壳和着涛声造屋,住在自己心境里的人用宗教造屋。沁河两岸煤矿、坩子土、石英砂、铜、锰、铝土矿和方铅矿等资料极为丰富,充足的原料为琉璃的烧制营造了基础条件,他们用琉璃造屋。琉璃瓦、脊筒、宝顶、脊兽、鸱吻、瓦当、滴水,琉璃影壁、琉璃塔、牌坊、棺罩、香炉、狮座、童枕、熏炉,中堂前几桌上的佛像、狮子、烛台、供盘,家居用的浴盆、鼓凳、缸、佛龛,继秦砖汉瓦之后,琉璃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典型范例又入了厅堂。不过琉璃用器始终没有作为餐具出现,它不像瓷器是高温釉下彩,琉璃是低温烧造,只用于观赏。

村庄里的寺庙,印象中它是走远归乡的人一个无形的客栈,走至庙门前都要愣着看一眼,步子停顿的瞬间心里会默念着保佑平安。还有就是墙上的标语,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规划着一个村庄的未来。屋脊上的琉璃,老树掩映下,端着大海碗坐在庙前广场说古论今的人,说琉璃的烧造是一门好手艺,人们的眼睛就集体往天空望,孩子们淘气,拿着弹弓描着屋顶上的脊兽打过去,年长的人站起来拦住说:“打不得祖宗,小日本见了都得磕头。”寺庙和皇权的崇拜是相辅相成的,你看遍布村庄的寺庙,你就会明白信仰在乡村有着怎样久远的传统。

沁河沿岸最有名的烧造匠人姓乔,在山西众多门派的琉璃匠师中,乔姓也是其中人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支,乔氏琉璃出阳城。阳城乔家烧制琉璃传承关系明确,班辈系列清晰。史料中乔家族谱记载,阳城乔家烧制琉璃从明正统年间开始,一直到清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大庙小庙,乔家几代人烧造了多少琉璃?那些琉璃在屋脊上被照的明亮,而烧造它的匠人,生命死去又诞生着,死生之间延续着他们不外传的手艺。乔家的祖先,唐代由陕西西安龙桥迁至高平县桥沟,经宋、元两代,于明初辗转到达阳城。乔家的先祖是带着手艺来到阳城,为了生计,也为了他所看到的晋东南一代的富裕生活和寺庙建造的广阔前景。一开始他们在县城东关游伴沟安家,后来为了取材方便,再加上后则腰的瓷土质量更好,所以才又迁至后则腰定居。他们不仅烧造琉璃,也烧造黑、绿瓷器。寺庙遍布村庄对于乔家的窑口来说犹如是金子埋在了他的门前。一座寺庙一种规制,丈量下的土地,古时候也是一样的斤斤计较。屋脊上的琉璃因庙规格不一便也不能用模子脱扣。乔家做琉璃从来不用模具,能徒手做大件人物造型,技艺无人能比。据说北京故宫的琉璃狮子和明十三陵的部分琉璃制品,都发现有“阳城琉璃匠乔”字样。新中国成立后,翻修北京故宫时,也发现很多琉璃瓦后面有“山西泽州”字样,也有人说“山西泽州”琉璃不一定是乔家烧造,还有潞州的赵姓琉璃匠人,只是因为乔家琉璃窑名气大,私下里挂了乔家的声名。我倒觉得这样更好,沁河两岸的庙宇,一个乔家怎么能烧造得过来?这样就神龙见尾不见首了。就像“画中有诗的王维”,就像“米氏云山”的米芾,就像《兰亭序》的最后消失,他们果有真迹流传至今的话,那会减少我们多少向往和想象的兴味!

历史是时间烧造出来的,留存下来的匠人们的传奇往往都有点神奇故事在边上烘云托月。我现在站在阳城阳陵村的圣寿寺,就有乔家的传说在里面。圣寿寺的别院紧挨着的偏房里住着一位老人,秋天,老人从地里摘回来南瓜,窗户上,廊檐下,一个挨一个的南瓜摆放出一种姿态,任日头和月光轮番擦拭它们脱离泥土的胎毛。窗户上安装了玻璃,对于屋子已经全无了秘密。老人说,我住着的后墙是庙墙,你看,墙已经凹进来了。我看到他用两根木头支着,两根木头上挂着几个塑料油瓶子。墙到了几根木头也快难以支撑的地步了。屋子里一股潮味,我仔细看着墙上一张奖状,是小学二年级年终考试的嘉奖。我能感觉得我身后一只肺在粗重的呼吸。守着美好的东西,那美好却不能如一床素花被子更能叫他们得到温暖,这是他们平凡而真实的人生。很奇怪的是,在他靠另一面的墙前的桌子上,我看到他供奉了一个牌位,那上面写了:“供奉佛塔烧造匠人乔氏宗亲之灵位”。老人说,现在人不讲迷信了,可头疼脑热给佛塔上炷香比输液管用。我孙孙得奖状我是给琉璃塔烧过香的。灵验的事在于人们对宗教的宽容,可宗教什么时候宽容过人们的需求呢?从窗户上就能看到琉璃塔,它是那么美好,那些色彩在晚照下绚丽多彩。我说,真好!老人说,敬归敬,说归说,好啥?还不如立个烟筒叫人也知道这里是个厂房。我说,你因何敬奉着乔家的牌位,难道你是乔家的后人?他回答,我的先祖是乔家的徒弟。据说乔家的后人并没有从事琉璃制作,这样一个破败的小户人家,居然年节还想到了他先祖的师傅,这也许就是手艺人的根部在民间吧,由普通人侍奉着并祭奠着曾经的“孝义”的延续。

塔和村庄一起存在,人们敬奉它,它带不来一穗谷子。可原来建它的人是有“信”在里面的呀。佛塔上整块的琉璃样式不一,虽都是佛教故事,可它的底部写着某某村某某人家所出资烧造的姓氏。那一疙瘩银子集资送到琉璃匠人乔家窑前时,他们便双手接住,然后用心再把那家人的福气印一样盖在了塔身,佛在看得见的地方俯视,繁华世界,金钱、财富和权力耗费了多少的视线和精力,又由此衍释出多少难以预想的结局。

沁河的琉璃烧造有两种技法,都叫琉璃却技法不同。一种就叫琉璃,一种叫珐花。我一直不明白琉璃和珐花的区别,烧造琉璃的师傅告诉我,珐花有松香黄釉、孔雀蓝釉、孔雀绿釉、茄皮紫、葡萄紫。珐花肇始的年代,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从釉的质地上看它和琉璃是有区别的。明代的珐花用途比较多,陪葬品占了绝大多数,用在寺庙上的一般都是人物和小兽,大的器物、鸱吻和龙脊则用琉璃。清雍正年以后,珐花就用得少了。珐花按照产地可分为五种:一是蒲州一带烧造;二是潞安泽州一带烧造;三是平阳霍州一带烧造;四是山西其他地方烧造;五为江西九江烧造。“最大气的东西在你们晋东南。”这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写小说《神鞭》和《三寸金莲》的冯骥才说的。书上说:珐华,是陶瓷装饰技法。低温色釉陶瓷器制品,亦称珐华、珐花。始于元而盛于明。珐花釉以牙硝作助溶剂,制作时,使用特别的带管泥浆袋,在器胎表面勾勒出凸线的纹饰轮廓,再按设计需要用色釉填出底子和花纹,入窑烧成。珐花器主要产于山西晋东南地区,以陶胎为主,器形有花瓶、香炉、动物等。珐华器物别开生面,虽器物小却比琉璃要更华贵美好。珐花不但制作很难,欣赏也很难,有专门学问在里面。现在这种手艺已经失传了,有人似乎想再造它的辉煌,却是连那配料都研制不出来了。

琉璃匠人是佛遗留在人间的手眼,佛有千手千眼。从圣寿寺出来,我取着老人送我的一个足有两尺长的南瓜,像抱着一个半大的新生儿,我回过头再看圣寿寺的琉璃塔,遥远处它似乎比走进更叫人心悸。美,源于人类千百年以来的感性经验,我的视觉是在丰富生动的客观视觉世界中进化过来的,我们祖先习惯于、也就使我们习惯于这种丰富生动。美,体现在一个尺度上,远观和近赏,两种不同的感觉,我沉醉与这种距离中,且近且远都叫我心动。

沁河两岸的那一片辉煌我无法表达。《战国策》所说:“楚王遣车百乘,献骇鸡之犀,夜光之璧”。夜光璧,星月下烂漫,那可是琉璃的银片在闪亮?《魏书》其《西域传·大月氏》中记载:“世祖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无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其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这说明从公元四世纪开始已把琉璃制品,当做功能和艺术的统一体应用在了建筑上。当琉璃从皇宫走到民间,被充分利用到了寺庙的建筑上时,琉璃,那个曾经在赵飞燕手里“青琉璃为扇”的宝贝因“贱民”的喜欢而变得“贱”了。如《魏书》所说:“由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了。不过再捡拾起琉璃,我们要感谢隋,隋在历史书上,仅仅维持了二十六年,一个男人的长成,娶妻、生子的年龄,当它使湮灭数十年的琉璃技术得到恢复时,唐终结了隋朝。手艺在迅疾的时间中流逝并被重新捡拾,是“贱民”开拓了它们的前程。《隋书·何稠传》载:“中国久绝琉璃之作,匠人无人敢展意,稠以绿磁为之,与真无异。”何稠是把琉璃技术从“久绝”境地恢复起来的人。他只是一个手艺人,如乔家和别的什么家琉璃窑口,他们都是用手艺来丰沛岁月的“贱民”,他们只想给那些守着流水和丰收的人修筑一座看得见的天堂。这世间有天堂吗?天堂,是我们在从容与喜悦中拥有我们所得,而我们又必定具备是心感幸福的人。这些美好都在民间。民间,以虔诚之心对待生活,他们始终相信,寺庙里供奉的是自己的前世今生,所有,一定都是由卑微的生灵修来。

让寺庙从寂静的暗夜中苏醒,是唐代。除了寺庙建筑构件之外,唐还诞生了一朵琉璃奇葩“唐三彩”。我在沁河岸边的琉璃作坊听一位姓谢的师傅讲,唐代烧造不同色彩的琉璃釉,需要使用不同的氧化物,如浅黄色为铁和锑,深黄色为铁,绿色为铜,蓝色为铜或钴,紫色为锰。他和我说了一句叫我吃惊的话:唐三彩的烧造,道士起了一定的化学作用。他是一个叫我吃惊的手艺人。那么宋代呢?秦观的《春日》里写到“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屋脊上那琉璃,天水滋润,那美好,延伸到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就有了“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美好只有普及到民间,才可能进入鼎沸盛世。

我再去见那个姓谢的匠人,已是夏天。他生性对劳作存有一种喜好和沉迷,院子里的那些佛、那些俑、那些陶台的龙、凤,我同时看到了墙角那切割开的明代屋脊正中的“胡人献宝”,它的眉眼都模糊了,它的脸部和手脚是茄皮紫,神韵还在。众多的琉璃中它吸引了我。匠人在他的炉前,脖子上搭着一块毛巾,汗流得睁不开眼,他拽下毛巾来抹一把。我说:“你叫我买走你那一块吧?”他看着我伸出舌头抿舔着嘴角的汗水。“你要它做甚?”我说:“因为喜欢,所以要。”他说:“那是我用来做样本的。”我说:“嗨,这么模糊的眉眼早就印在了你心里。”他一定很想听到一个女人这样对他夸奖。他扭头看着那块“胡人献宝”,说“简单放几个钱拿走吧。”

“简单”二字是一种境界。沁河两岸烧造的琉璃正是以简单大气横行民间。万有的缘法都是偶然凑泊的。我得到它,我便得到了我的情有独钟。那个姓谢的匠人,借用佛家的一句话说“因缘现身”。走沁河一路走下来,在晋城我又认识了一个喜欢收藏珐花和琉璃的朋友,他告诉我鉴别琉璃和珐花,你别管它的珐色,你只管用骨关节敲,年代久远的敲出的是“缸音”,那些浅近的出不来那音,有点儿闷骚。我在他的地下室看他的藏品,边走边敲它们的台骨,果然有音乐的质地。屋脊上,曾是有神的灵魂走动的地方,我得敬奉它,我一一拜过去,拜那一份留在世间的手艺。

我一直认为,寺庙是一个有着完整管理体制的地方,一个人可以没有任何好处献身寺庙,一个人却绝不可以没有好处献身权力。在这里,佛家思想脱颖而出,敬畏,以至礼教治国成为了封建统治威恩并加的又一大法宝。看那照壁、牌楼、楼阁、香亭、寺塔、神像、供器、花坛以及镶贴在墙上的花砖等,形态各异,不胜其韵。沁河两岸的琉璃饰件图案主要以火焰纹、龙凤纹、如意纹、连花纹、海水江崖纹、宝珠纹和绫锦纹等传统吉祥图案为主。此外,明代的脊兽也在元代的基础上得以完善,看上去有几分凶悍。再看那垂兽顺序排着的龙、凤、狮、麒麟、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等,神态生动到一声喝令都能活蹦乱跳起来。明代整修和新建的寺庙较多,沁河两岸的寺庙大多在明万历年间,那些琉璃也都出自明万历年间。烧造琉璃大体要经过选料、成型、素烧、施釉、釉烧等几个阶段。琉璃的原料大都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以往因缺少有效的原料检测技术和设备,制陶匠人在原料选择上总结出了一套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土办法,有经验的匠师通过“看”、“捏”、“舔”、“划”、“咬”等方式判断泥料的成分和性能。琉璃釉料的配置在这一行业中是最难掌握也最具隐蔽性的技艺,尤其是像“孔雀蓝”这类釉料的配方,匠人视其为“绝技”,民间有“传媳不传女”之说。我明白了,一件琉璃的制作,除劳动之外还有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尤其重要的是它包含了那些个匠人的生活挣扎形式。

对于我们的乡人,我至今没有在感情上走近过他们,乡村太贫穷太偏僻。我固执地认为苦难是由懒惰衍变来的,是容易传染的。然而对于寺庙,完全是有别于乡村的另一个世界,我是如此喜欢。小时候上初中的学校在沁水县十里镇下泊寺,一座两进院的庙宇。室内雕梁画柱,室外的屋脊上却全部是灰脊。那时候不懂也不明白,直到去年冬天我回去仔细寻找,竟然发现下泊寺的庙后山崖下扔着许多琉璃碎块,有一块中间正脊上的琉璃,隐约还能看清上面一行小字,明德化年的字样,可惜庙已荒废。陪同的乡亲说,听老人们讲,老早时,打远处就能看见一瓦坡的明光闪亮。那一定是琉璃的光芒。那么什么时候琉璃开始大势已去?一定脱不开寒碜粗陋,脱不开无知无念,脱不开战乱和凋敝。如果借助我们的想象,时间能够获得空间的可视性的话,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花落水流,手艺被大自然这种无情的淘汰法则消失得已经面目全非。

几日前有人捎话叫我去看两块塔上的佛讲经故事,说是孔雀蓝。我看见时,怎么看都觉得圪搅得心慌。他一定要我仔细看。我觉得“仔细看”应该是一个动词,果然发现那“蓝”像贼的眼睛。消失的东西果然就消失了么?这样的做假悲凉得竟如此真实。那一晚我喝了半斤酒,“喝酒”也是个动词。我想用那半斤酒把自己放倒,我就着两条小黄鱼,我的脸前头竖着那个“胡人献宝”图,我喝醉了,“胡人”陪我醉,醉得一塌糊涂,只为曾经的手艺,消失得比风还快,虔敬不在,我们拿什么来坚守?

同类推荐
  •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是周冲第一部随笔集。此书以两性关系、世事、人性、电影、书籍等为话题,或嘻笑怒骂,或悲悯关怀,或尖锐剖析,直面这个世界的荒诞、痼疾与沉疴。她的文字幽默、华美、深刻、灵气逼人,才华如花亦如刀,同时兼具深度、高度,和温度,所著作品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一如众多名家所评价的,这本书的阅读快感、美学享受和思想撞击,都远远超出预期,让人手不释卷。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当艺术表现成为一种生命内在需要的时候,精神便与纵情无羁的行动混合,使艺术传达成为义无返顾的冒险。王易罡的作品是他淋漓尽致地表达生命体验和袒露个人意志的深刻印迹。
  • 人们的梦

    人们的梦

    内容主要包括:依恋的情绪、献给雪姣、老惠、今晚这月亮、烟灰、阳光、集体宿舍、书的位置、人们的梦、小院、儿子、太阳偏西乖等。
  • 叶芝诗集(增订本)

    叶芝诗集(增订本)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被托·斯·艾略特推崇为“二十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如叶芝所自称和众所公认的,他发起的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创造了一种新(现代)的民族文学——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文学。叶芝的诗风几经变法,熔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象征主义、现实主义于一炉,在艺术上达到了他所谓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性质的结合”。诚如一位论者所说,他“在现代作家中最具现代感,而无须是现代主义者”。1923年,“由于他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获诺贝尔文学奖。本诗集由译者多年间打磨出版的各个叶芝诗集译本结集增订而来,除之前出版过的374首译诗又修改一遍外,还新译了叶芝生前未发表过的早期诗作38首,加上选自评论小册子《在锅炉上》中的3首诗,共得译诗415首,是现有收录篇什最多的汉译叶芝诗集。
热门推荐
  • 帝国一武人

    帝国一武人

    一个闲鱼在穿越到星系时代努力不闲鱼的故事,欢乐吐嘈的故事!
  • 八卦无极拳

    八卦无极拳

    不可说,有趣的小说,搞笑为主,剧情简单,爽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古剑行

    古剑行

    一个没有完结的故事,一本没有来路的古书,且看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如何在纷乱的世界中成长?如何面对那生死离别的感情?如何握住命运的答案...
  • 看脸时代:丑女要翻身

    看脸时代:丑女要翻身

    斐珠是一个从小就受尽别人欺负的丑女,她又肥又丑,所有同学都把欺负她当做乐趣。偶然间,她满身伤痕,带着最后一丝可笑的希冀走进一家典当铺,遇到了那个神秘的男生,从此,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一觉醒来,在她的床上出现两个自己。一个美若天仙,一个又肥又丑。一个万人追捧,一个受尽冷眼。她白天是完美无缺的万人迷,晚上是丑陋肥胖的丑八怪。但她深知,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她的人生,究竟会如何继续下去?
  • 暗夜狂女很腹黑

    暗夜狂女很腹黑

    那一年,她8岁,被陷害杀死自己的爷爷。所谓的二叔二姨亲手把她推下悬崖......只因她有一双红眸,意为灾星;只因她有着继承集团的权利。奇怪的玉坠竟救了她,这玉坠到底是什么来头?凑巧被黑帮爷爷救了在谷底的她,被当亲孙女对待,只因她当初给黑帮爷爷的一颗糖,如今回来复仇,哼,等着吧,我一定让你们血债血偿。这玉坠又能带给她怎样的惊喜呢?
  • 岁月染寒莫相离

    岁月染寒莫相离

    即使不是自愿的爱情,但是爱情就是这样,来得很奇妙……莫名其妙的婚姻,没想到真爱降临。年龄不是问题——只是要记得,珍惜身边人,那才是唯一。且看,单纯少女与腹黑却内心柔软的总裁大人的真爱之旅!
  • 神宠之旅

    神宠之旅

    在遥远的星系中有这这样一个星球,万物有灵,人类和自然精灵们互相共存着,人们可以与精灵们签订契约,这些被签订的精灵被人们称作宠物,但是直到有一天,天降陨石砸到了一片森林里故事由此发生了……感谢大前辈们的书给的启发【神宠进化】【宠魅】
  • 24摄氏度下的微风

    24摄氏度下的微风

    一阵微风吹来,她身上的发香缓缓随风带向远方,在这不干不燥的日子里,还是以前爱发呆的她,她也希望微风能吹走悲伤,日子还在继续,24摄氏度下的微风也还在……
  • 神佛纪实录

    神佛纪实录

    见天地,见内心,战神佛,斩妖魔,一切从心而生,由缘而起,你我相遇,即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