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2900000043

第43章 《楚辞》研究方法论(8)

李炳海。从先楚祖宗谱系到屈原的文学创作——屈原血统与先楚神话传统的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2004,(1)。

李诚。诗骚异同简论[J]。文学评论,1998,(3)。

李诚。诗骚异同再论[J]。文学评论,2001,(6)。

李诚。汉人拟楚辞入选《楚辞》探由[J]。文学遗产,2006,(2)。

李嘉言。《离骚》丛说[J]。河南大学学报,1982,(5)。

李建国。简析屈赋的“美人”形象系列[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3)。

李建国。屈骚意象论[J]。贵州社会科学,1994,(6)。

李金善。《离骚》求女喻意何在[J]。河北大学学报,1993,(4)。

李希运。《远游》作者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5)。

李学勤。《唐勒》、《小言赋》和《易传》[J]。齐鲁学刊,1990,(4)。

李延陵。屈原的生辰与离骚的著作时期[J]。学术月刊,1957,(12)。

李延陵。关于《九歌》的商榷[J]。天津师大学报,1980,(1)。

李云霞。《卜居》、《渔父》的创作艺术[J]。雁北师院学报,1998,(4)。

李志慧。论《九辩》在艺术上的独创性[J]。西北大学学报,1982,(2)。

力之。《招魂》考辨[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1)。

力之。《远游》考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3)。

力之。《〈招魂〉考辨》补说[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4)。

力之。《九辩》考辨——兼说其史料价值及在文学史上之地位[J]。西南师大学报,1998,(6)。

力之。《卜居》《渔父》作者考辨[J]。学术研究,1999,(12)。

力之。《远游》非唐勒所作辨——与赵逵夫先生商榷[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4)。

力之。《惜誓》非唐勒所作辨——与赵逵夫先生商榷[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1,(6)。

廖承良。《离骚》“求女”说[J]。求索,1992,(1)。

廖化津。屈原决不是“传说人物”——驳屈原不见于先秦典籍说[J]。云梦学刊,1991,(2)。

廖化津。《招魂》刍议——与熊任望先生商榷[J]。河北大学学报,1991,(3)。

廖化津。屈原打算投奔西周君的动向——《离骚》九州求女的生活本事[J]。求索,1992,(1)。

廖化津。屈原故乡考——兼评浦江清先生的秭归非屈原故乡说[J]。江汉大学学报,1992,(5)。

廖化津。屈原遭遇考——兼评“两次放逐”说、“自请放逐”说及“未遭放逐”说[J]。湘潭大学学报,1994,(1)。

廖名春。从唐勒赋的出土论宋玉散体赋的真伪[J]。求索,1991,(4)。

林庚。屈原与宋玉[C]。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第427—435。

林河。试论楚辞与南方民族的民歌[J]。文艺研究,1984,(1)。

林建福。论楚辞体的衰微[J]。上海大学学报,1998,(5)。

林明华。《九章》之写作年代及其内在联系[J]。文学遗产,2002,(2)。

林维纯。刘向编集《楚辞》初探[J]。暨南学报,1984,(3)。

林维纯。试论《楚辞章句》“序文”的作者问题[J]。暨南学报,1986,(2)。

林维民。《九歌》爱情主题说献疑[J]。温州师院学报,1992,(4)。

刘大白。宋玉赋辨伪[J]。《小说月报》第17卷号外,1927。

刘岱。《楚辞》考源[J]。浙江学刊,1982,(4)。

刘刚。宋玉作《招魂》说新证[J]。鞍山师院学报,2001,(4)。

刘刚。南京图书馆馆藏《宋玉集》综考[J]。鞍山师院学报,2003,(1)。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J]。鞍山师院学报,2003,(5)。

刘刚。论宋玉的思想[J]。鞍山师院学报,2006,(3)。

刘洪仁。赋体杂文的先导——论屈原的《天问》、《卜居》、《渔父》[J]。社会科学辑刊,2005,(4)。

刘惠卿。《九歌》主题新解[J]。求索,2005,(5)。

刘庆安。《涉江》创作时地考论[J]。云梦学刊,2007,(3)。

刘生良。《离骚》作年探考[J]。安徽师大学报,1988,(2)。

刘士林。离骚“求女”意象勾沉[J]。江汉论坛,1997,(9)。

刘树胜。《九歌》篇目诸说辩析[J]。沧州师专学报,2002,(4)。

刘文英。奇特而深邃的哲理诗——关于屈原的《天问》[J]。文史哲,1978,(5)。

刘文英。意在问中与理在事中——略论《天问》的艺术形式[J]。西北师大学报,1981,(3)。

刘心予。关于《招魂》的作者与乱辞[J]。华南师大学报,1980,(3)。

刘中黎。梅桐生。《离骚》结构之新探[J]。贵州大学学报,2003,(5)。

刘中黎。王莉娟。《离骚》“意象美”探析评述[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3)。

刘竹。《九歌》之“九”新解[J]。云南师大学报,1994,(4)。

鲁洪生、龙文玲。汉武帝和楚辞解读与传播[J]。中国文化研究,2007,(1)。

陆精康。关于屈原的使齐和流放[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12)。

陆侃如。宋玉赋考[J]。努力周报,1922,(7)。

陆侃如。宋玉评传[J]。努力周报,1923,(17)。

陆善采。《离骚》题义新探[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

陆天鹤、陆天华。探《涉江》《哀郢》之作时、作地与作因——兼论《怀沙》和《悲回风》[J]。贵州社会科学,1996,(6)。

陆永品。评“屈原否定论”者的研究方法[J]。河北学刊,1984,(5)。

陆永品。论庄、骚并称的文化现象[J]。河北大学学报,1994,(3)。

吕晴飞。《九歌》艺术美初探[J]。北京社会科学,1986,(2)。

罗福颐。临沂汉简所见古籍概略[J]。古文字研究第十一辑,1985。

罗建新。《橘颂》的诗学结构[J]东方人文学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1)。

罗建新。《楚辞集解》训诂考据的成就[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6)。

罗建新。2007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成果综述[J]云梦学刊,2008(1)。

罗建新。汪瑗“屈原非水死”说平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罗建新。“楚辞”指称的学术史考察[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10)。

罗建新。汪瑗对楚辞文学性的体认[J]广西社会科学,2010(10)。

罗来国。“鸡鸣歌”、“扬歌”与《离骚》之“离”同源初探[J]。中国音乐学,1997,(1)。

罗漫。《离骚》“求女”与怀王丧后——灵均“求小君”新说[J]。社会科学辑刊,1993,(3)。

罗漫。《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兼释“与泰初而为邻”[J]。云梦学刊,1995,(1)。

罗漫。宋玉的文学贡献与历史地位[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4)。

罗漫。战国宇宙本体大讨论与《天问》的产生[J]。江西大学学报,1988(1)。

罗敏中。论屈原的被疏被放被迁,兼说“曰黄昏以为期”[J]。中国文学研究,2000,(2)。

罗敏中。屈原的家世与乡里[J]。云梦学刊,2001,(3)。

罗义群。《九歌》是祈祷胜利的军傩乐歌[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6,(1)。

罗义群。《九歌》的结构与主题[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7,(1)。

罗义群。《招魂》研究观点辨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2)。

M

毛庆。论“屈原否定论”的方法性错误[J]。长江大学学报,1985,(3)。

毛庆。屈原晚年行踪理测[J]。江汉论坛,1992,(6)。

毛庆。由历史看未来——近三百年楚辞研究史的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1998,(4)。

毛庆。《离骚》的层次划分及结构的奥秘[J]。淮阴师院学报,2000,(5)。

毛庆。论《天问》独特的立体结构与抒情方式[J]。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3,(3)。

毛庆。《天问》研究四百年综论[J]。文艺研究,2004,(3)。

毛庆。新世纪:古代文学研究使命和新楚辞学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6,(1)。

梅琼林。《离骚》:男女君臣之喻及其原型追索——兼与赵逵夫等先生商榷[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6)。

梅琼林。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二元性倾向[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1)。

梅琼林。20世纪中日“屈原否定论”及其批判[J]。人文杂志,2001,(1)。

梅桐生。试论宋玉《九辩》的情感与心态[J]。贵州大学学报,1999,(3)。

孟修祥。论宋玉《九辩》的悲秋模式[J]。中州学刊,1991,(1)。

莫道才。《汨罗民间招魂词》的程序内容及其对《招魂》、《大招》研究的启示[J]。民族艺术,1997,(2)。

莫道才。《大招》为战国时期楚地民间招魂词之原始记录说[J]。云梦学刊,2001,(5)。

莫砺锋。朱熹《楚辞》学略说[J]。求索,1983,(3)。

N

聂恩彦。《天问》题意浅释——《天问》研究之一[J]。山西师大学报,1978,(3)。

聂恩彦。《天问》的主题和结构——《天问》研究之三[J]。山西师大学报,1979,(1)。

聂恩彦。《天问》的天道观——《天问》研究之四[J]。山西师大学报,1979,(2)。

牛龙菲。“离骚”新解[J]。江汉论坛,1985,(5)。

钮国平。《离骚》题意小议[J]。甘肃师大学报,1981,(3)。

P

潘啸龙。关于屈原放逐问题的商榷[J]。安徽师大学报,1980,(3)。

潘啸龙。王夫之、郭沫若的《哀郢》之说不能成立[J]。江淮论坛,1981,(1)。

潘啸龙。《离骚》作于顷襄八、九年考[J]。复旦学报,1982,(1)。

潘啸龙。论屈原思想及其发展[J]。安徽师大学报,1982,(3)。

潘啸龙。关于屈原自沉的原因及其年代[J]。江汉论坛,1982,(5)。

潘啸龙。《离骚》“求女”辨[J]。学术论坛,1982,(6)。

潘啸龙。论《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及其精神特色[J]。中州学刊,1984,(1)。

潘啸龙。《远游》应是汉人伪托屈原之作——《远游真伪辩》质疑[J]。青海社会科学,1984,(5)。

潘啸龙。摄提·孟陬和屈原生年之再探讨[J]。中州学刊,1985,(4)。

潘啸龙。《九歌》六论[J]。安徽师大学报,1986,(4)。

潘啸龙。论《离骚》的“男女君臣之喻”[J]。安徽师大学报,1987,(3)。

潘啸龙。从《秦楚月名对照表》看屈原的生辰用历[J]。江汉论坛,1988,(2)。

潘啸龙。驳蒋骥“屈原迁于陵阳”说[J]。中州学刊,1988,(3)。

潘啸龙。《天问》的渊源与艺术[J]。中国社会科学,1988,(6)。

潘啸龙。从汉人的记述看屈原的沉江真相[J]。安徽师大学报,1989,(3)。

潘啸龙。楚文化和屈原[J]。文学评论,1989,(4)。

潘啸龙。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J]。文学评论,1990,(4)。

潘啸龙。论屈辞之狂放和奇艳[J]。文艺研究,1992,(2)。

潘啸龙。《招魂》研究商榷[J]。文学评论,1994,(4)。

潘啸龙。论“岁星纪年”及屈原生年之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1997,(3)。

潘啸龙。评楚辞研究中的图腾说[J]。安徽师大学报,2001,(1)。

潘啸龙。关于《招魂》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学遗产,2003,(3)。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大学报,2004,(3)。

潘啸龙。《楚辞》的体例和《招魂》的对象[J]。安徽师大学报,2005,(4)。

潘啸龙、陈玉洁。《九歌》性质研究辨析[J]。长江学术,2006,(4)。

潘啸龙。评《招魂》为“屈原自招”说[J]。云梦学刊,2006,(5)。

彭德。宋玉生平考[J]。东南文化,1992,(6)。

Q

钱玉趾。屈原生年探讨[J]。文史杂志,2000,(3)。

钱玉趾。《招魂》疑义新辨[J]。云梦学刊,2002,(4)。

钱玉趾。《哀郢》的写作时间及内容新解[J]。云梦学刊,2003,(2)。

钱玉趾。《离骚》诗题新解[J]。云梦学刊,2004,(2)。

邱少华。《九歌》章数释疑[J]。首都师大学报,1983,(1)。

曲宗瑜。从出土文物看《离骚》《哀郢》产生的时代[J]。辽宁师大学报,1987,(5)。

R

阮先。屈原故里秭归说质疑[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4)。

芮宁生。《离骚》求女失败意象辨析[J]。中国文学研究,2002,(4)。

S

三泽玲尔[日]。屈原问题考辨[J]。重庆师大学报,1983,(4)。

石川三佐男[日]。日本学者所见之《楚辞学文库》[J]。中州学刊,2005,(6)。

尚永亮。论《哀郢》的创作和屈原的放逐年代[J]。陕西师大学报,1980,(4)。

沈伯俊。《离骚》当作于楚怀王中期[J]。贵州社会科学,1983,(2)。

束有春。论屈原作品中东西部文化板块及成因[J]。陕西师大学报,1989,(1)。

宋健。论张佩纶的“庄子吊屈原说[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4)。

苏杭云。楚辞在艺术形式上的地方特色[J]。思想战线,1980,(6)。

睢宽。谈《卜居》《渔父》的创作权问题——与马茂元先生商榷[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6,(4)。

孙次舟。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兼答屈原崇拜者[J]。中央日报·中央副刊,1944,(9)。

孙晶。《远游》的哲学意蕴及其艺术显现[J]。东北师大学报,2001,(2)。

孙克强。庄屈风格渊源比较片论[J]。河南大学学报,1993,(2)。

孙元璋。《楚辞·远游》发微[J]。文史哲,1985,(6)。

孙作云。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处置屈原问题[J]。历史教学,1954,(1)。

孙作云。论《国殇》及《九歌》的写作年代[J]。河南大学学报,1956,(1)。

孙作云。“大招”的作者及其写作年代[J]。文史哲,1957,(9)。

孙作云。屈原的放逐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1961,(6)。

孙作云。从《离骚》的写作年代说到《离骚》、《惜诵》、《抽思》、《九辩》的相互关系[J]。文史哲,1962,(4)。

孙作云。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编年[J]。学术研究辑刊,1979,(1)。

孙作云。秦《诅楚文》释要——兼论《九歌》的写作年代[J]。河南大学学报,1982,(1)。

T

谭德兴。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J]。衡阳师院学报,2004,(5)。

谭家健。唐勒赋残简考释及其他[J]。文学遗产,1990,(2)谭戒甫。屈原“哀郢”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1957,(2)。

汤炳正。《楚辞》编纂者及其成书年代的探索[J]。江汉论坛,1963,(10)。

汤炳正。关于《九章》后四篇真伪的几个问题——《屈赋新探》之三[J]。四川师大学报,1977,(4)。

汤炳正。历史文物的新出土与屈原生年月日的再探讨——《屈赋新探》之五[J]。四川师大学报,1978,(4)。

汤炳正。从包山楚简看《离骚》的艺术构思与意象表现[J]。文学遗产,1994,(2)。

汤漳平。试论《九歌》的性质及成因[J]。中州学刊,1982,(5)。

汤漳平。楚辞研究二千年[J]。许昌师专学报,1989,(4)。

汤漳平。《古文苑》中宋玉作品真伪辨[J]。江海学刊,1989,(6)。

汤漳平。论唐勒赋残简[J]。文物,1990,(5)。

汤漳平。宋玉作品真伪辩[J]。文学评论,1991,(5)。

唐兰。《天问》“阻穷西征”新解[J]。禹贡,1937,(1,3)。

W

王德华。《卜居》《渔父》:屈原精神困境的揭示和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固持[J]。中国文学研究,2002,(3)。

王德华。屈骚精神与儒家理想人格冲突融合的历史考察[J]。文学评论,2006,(2)。

王德华。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与修复[J]。学术月刊,2006,(2)。

王峰。亦屈亦宋论《招魂》[J]。江汉论坛,1998,(11)。

王海远。近当代日本楚辞研究之鸟瞰[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5,(1)。

王宏理。《楚辞》成书之思考[J]。杭州大学学报,1996,(1)。

王辉斌。中国究竟有没有屈原——近百年来“屈原否定论”与反“否定”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1999,(3)。

王健强。“屈原故里江陵”辨[J]。广东社会科学,1990,(3)。

王开元。西域古代文化——昆仑神话对屈原之影响[J]。河池学院学报,2004,(5)。

王倩予。《天问》解题衍义[J]。社会科学研究,1999,(3)。

王文龙。《离骚》“求女”试解[J]。盐城师院学报,1985,(4)。

王锡荣。试论屈原思想——兼与郭沫若同志商讨[J]。吉林大学学报,1962,(2)。

王锡荣。屈原被疏后的经历问题新考[J]。吉林大学学报,1983,(2)。

王锡荣。《离骚》“求女”喻指发微——兼与“求君“说商榷[J]。吉林大学学报,1995,(1)。

王锡三、姚宝元。《离骚》作于顷襄王后期论[J]。天津师大学报,1980,(6)。

王锡三。试论屈原骚赋与楚地声乐之关系[J]。天津师大学报,1992,(3)。

王延海。清代屈原研究散论[J]。辽宁大学学报,1994,(5)。

王以宪。《离骚》题义为“琴操”[J]。江西师大学报,1991,(1)。

王莹。宋代楚辞研究概述[J]。大连大学学报,1995,(1)。

王媛。《远游》作者研究状况综述[J]。徐州师大学报,2004,(2)。

王志忠。屈赋与中原文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4)。

温洪隆。《离骚》的结构及其它[J]。华中师大学报,1984,(5)。

温洪隆。重评“屈原——箭垛人物”论[J]。华中师大学报,1985,(5)。

同类推荐
  • 粽香在舌尖舞蹈

    粽香在舌尖舞蹈

    乡村是永远的家园,行走乡村总能让人亲切平和。乡村生活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童年岁月、儿时游戏、农家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还原昨天的面貌,即使曾经的苦难也存有温馨。乡村离都市越来越远,顺着作者的目光,我们走回过去,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诗意和醇厚。而文化是观照一个区域的坐标,无论是林语堂、周碧初或者是三平寺、灵通山,人和景的融合,物和事的渗透,在作者的笔下,遥远地平和走来。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散发岁月的芬芳,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 田野的深度

    田野的深度

    经历了十余年的户外游逛后,很难笼统地热爱一片葱茏了。曾经这样表达作为江西人的骄傲:江西的每一条地平线都是绿色的。无论冬夏,无论去哪个方向,公路两侧的田野都是绿汪汪的一片。江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63%以上,和多年排名全国第一的福建不相上下。大概从2002年开始,我增加了田野漫步的频率,由一个月一次,到半个月一次,最近两年,几乎达到了一周一次,只要有时间,就往城外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跑。时间多就待三四天,时间少,住一两夜或当天赶回。
  • 少女与永生

    少女与永生

    《少女与永生》是作家草白的随笔集,包括《写作者》《少女》《幻想家》《失踪者》《浪子》等14篇,以“我”身边亲人、朋友的命运变化为描写对象,共同组成“我”的少年记忆和家族记忆,书中有因被误解而跳井自杀的玩伴小莫,有人生轨迹不断变化的老师,有身为体力劳动者却不断想“发家致富”的小舅,有突然失踪的表叔,有命运多舛却仍努力生活的堂姐,还有出售经文的九十一岁的祖母、“浪荡子”哥哥。草白的书写真挚而动人,书中警句频出,对于成长期的女孩,进入社会不算太久的年轻女性,深具启发性。
  •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我的离休生活》首先搜集整理了1978年以前编写的顺口溜、快板诗等诗文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1979年后,根据新的形势和个人经历,亲见亲闻,随干随记。1994年离休后,通过走访调查,以文会友,外出参观旅游等方式进行编写。
  • 铭人铭言:读人心得

    铭人铭言:读人心得

    本书为黄宝铭的诗歌散文集,共分三册,其中《读人心得》则是其散文随笔集。通过解读历史人物,得出发人深省的哲理。
热门推荐
  • 文大人你家媳妇要休夫

    文大人你家媳妇要休夫

    她嫁人了,变成了一个鳏夫的媳妇儿,和两个包子的娘。即将及笄,那个要给她一个孩子的男人突然杳无音信。十八岁,因功进宫,见到了传说中的威武将军。四目相对,分外眼熟。她恭喜他功成名就,他却说他要做娶她的农夫。“本妇没兴趣嫁给同一张脸。”云霜冷哼,说得很是决绝。“那,为夫便毁了这张脸。”他举刀毁脸,却被她挡住。都说寡妇难再嫁,偏偏这大将军最好这口。天下人都当她云霜是踩了XX运,唯有她和那混蛋心里清楚,所谓再嫁,不过是重新嫁给同一个男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早安

    爱:早安

    八年前,他说出了喜欢,她却哈哈大笑“这是你的错觉,而且我有了喜欢的人。”八年后,再相遇,他小有所成,她却贱卖着自己的青春,周转在各色男人身边。曾经患难与共,以为会不离不弃。待离开,转身看到自己影子才知道,你才是我的阳光。
  • 未来灾难

    未来灾难

    2012世界末日的传说一直让人耿耿于怀,担忧不已。一个民间的研究组织最后认为2012是会到来的,他们在一个集会中最后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宣布不再进行研究和社团集会活动。之后其中的一个成员蒋小波更是对此事不愿提起,直到2012年发生了意料之中但是又无法预见的灾难。洪水,地震,杀戮,死亡,等等所有一切让人避而不及的灾难降临地球,在灾难中情该如何?钱该如何?人性又该如何?
  • 穿到总裁文里后

    穿到总裁文里后

    当生在东北的陆倾倾穿到总裁文里…沈晔:“女人,你这是在欲擒故纵?”陆倾倾:“你搁那儿瞎寻思啥呢?”*沈晔:“女人,你很厉害。”陆倾倾:“没你厉害,成天呜呜渣渣的,就你会叭叭?”*沈晔:“谢谢你。”陆倾倾:“我能搁家整一顿烧烤了不?”……开始陆倾倾以为每天在家呆着偶尔怼怼白莲就完事,结果有一天她听到了总裁的心声:“我啥时候才能完成任务啊?”“口区,这语气我都忍不住想打死我自己。”“白莲给爷爬!快爬!”陆倾倾:“……”生活变得有趣起来了呢。(反套路现言)
  • 魔冥戒

    魔冥戒

    一念众生起,一念众生沉,魔冥握在手,天下为我有……
  • 快穿之花式系统玩法

    快穿之花式系统玩法

    颜呓颜语颜茉是快穿世界新人崇拜的三姐妹,快穿世界职员本就要求高,然而她们三个却在原世界死后都进入了,在短短七百年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成绩从而成了快穿世界的模范…三人因为总得业绩优秀可随意进出古国看她们的爸妈,古国是快穿世界建立的所有职员只能选两个亲人进入,古国里亲人寿命和你可以去古国看亲人的时间都取决于你业绩,这也是这里人所努力的…三人因为成绩突出自由进出和长生是特权这天【快穿世界系统又出了新花样了,除了以往女配逆袭系统,反派复仇系统等又有了守护者系统,养成系统,拾忆系统等,各位职员请踊跃尝试】三个人收到了系统总部的回归邀请,看在总部的恩情加上自身一点点的好奇上,三个人又开始了系统营业之旅……
  • 匹夫之路

    匹夫之路

    人比野兽更危险。十字街头的小摊贩,山村支教的女老师,派出所的实习女警,叱咤风云的黑老大。一个看似平静的夜晚,四个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人,相继被驱赶到一起,成为别人的目标。谁是猎物,谁是猎人?面对汹涌而至的无情绞杀,是引颈就戮,还是绝地反扑?曾斗怕了的陈东,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 浅笑前行

    浅笑前行

    安浅是一个崇尚不婚主义的母胎solo,可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27岁这年,身边的人开始给她安排各种相亲。周行之:“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相处看看。”安浅:“我看没必要,实话跟你说了吧,我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今天过来只是为了应付长辈而已。”在周行之眼里,婚姻只是到了一定年纪必经的历程,至于与谁完成这个历程,他觉得安浅刚好适合。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清冷总裁把一个不婚主义的高岭之花一步步的拐入了婚姻的殿堂。
  • 呐!我亲爱的哥哥

    呐!我亲爱的哥哥

    我们,真的要形同陌路吗?我们明明是最亲的人啊!明明除了彼此,在这世界上也没有可在信任的人了啊!我们,真的要形同陌路吗?在那最后的战场上,婷嫚向此生最爱自己的哥哥举起了他送的剑。铭赫因舍不得向婷嫚开枪而被她所刺穿。因为爱。因为亲情。可是也无法束缚任性的婷嫚了。但是,她并没有失去理智,她没有使用绑在大腿上的枪,而是用剑刺伤了他,因为这样他还有生还的可能。许多年后,婷嫚站在铭赫为自己修建的墓碑上,冷漠的与珞英展开了当年事实真相的对话。还在期待吗?第一章就是原文哦。更详细的版本在作品相关(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