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2900000044

第44章 《楚辞》研究方法论(9)

闻一多。天问释天[J]。清华大学学报,1934,(4)。

闻一多。九章解诂[J]。清华大学学报,1948,(2)。

闻一多。真的屈原[J]。北京大学学报,1979,(5)。

闻一多。论《九章》[J]。社会科学战线,1981,(1)。

吴代芳。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及其它——和曹大中同志商榷[J]。云梦学刊,1985,(3)。

吴广平。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2002,(1)。

吴广平。宋玉著述辨[J]。文献,2003,(3)。

吴广平。宋玉宅考辨[J]。湘潭师院学报,2003,(6)。

吴广平。宋玉故里考辨[J]。江汉论坛,2003,(10)。

吴孟复。屈原晚岁行踪与卒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1985,(3)。

吴明贤。《九歌》为司马相如所作辨误[J]。四川师大学报,1984,(3)。

吴贤哲。《招魂》作者与被招者问题再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92,(6)。

吴郁芳。屈原职业考[J]。江汉论坛,1982,(11)。

吴郁芳。屈原是江陵人,不是秭归人[J]。江汉论坛,1988,(2)。

吴郁芳。屈原不是自杀的[J]。江汉论坛,1990,(10)。

X

夏太生。论楚辞的消亡[J]。东北师大学报,1997,(1)。

萧兵。《天问》的宇宙观念——《天问新解》引论之一[J]。湖南师院学报,1979,(1)。

萧兵。论《九歌》不是原始戏剧——《九歌十论》之八[J]。求是学刊,1979,(4)。

萧兵。论《九歌》篇目和结构——《九歌十论》之五[J]。齐鲁学刊,1980,(3)。

萧兵。论《九歌》的思想和“寄托”——《九歌十论》之十[J]。兰州大学学报,1982,(2)。

萧兵。在广阔的背景上探索——兼谈《楚辞》与中华上古四大集群文化及太平洋文化因子的关系[J]。文艺研究,1985,(6)。

肖兵。对《楚辞》学研究的思考[J]。求索,1986,(1)。

肖兵。《离骚》的三次飞行[J]。四川师大学报,1987,(4)。

谢东贵。《离骚》为屈原绝笔[J]。江汉论坛,1987,(7)。

谢东贵。屈原绝笔研究述评[J]。求索,1991,(6)。

谢元震。从战国楚历推算屈原的生年[J]。东南文化,1990,(4)。

辛稼。论屈赋和楚文化的渊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熊任望。对于《离骚》题意等几个问题的商榷[J]。河北大学学报,1978,(2)。

熊任望。论《招魂》为屈原自招[J]。河北大学学报,1986,(1)。

熊任望。再论《招魂》为屈原自招[J]。河北大学学报,1987,(1)。

熊任望。《卜居》《渔父》真伪辨[J]。职大学报,1994,(2)。

熊任望。《招魂》“屈原自招”说答友难[J]。河北大学学报,2007,(4)。

徐声越。《远游》疑出于汉人之手[J]。华东师大学报,1980,(5)。

徐耀明。《九歌》源流考略[J]。湖北大学学报,1982,(6)。

徐志啸。楚辞与巫风[J]。学术论坛,1985,(10)。

徐志啸。论《天问》《橘颂》之题旨与来源——与三泽玲尔先生商榷[J]。学术季刊,1987,(4)。

徐志啸。汉代楚辞研究述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90,(2)。

徐志啸。九歌:求生长繁殖之歌[J]。文学评论,1990,(3)。

徐志啸。《九歌》应是九篇[J]。云梦学刊,1991,(1)。

徐志啸。近代楚辞研究述评[J]。思想战线,1992,(5)。

徐志啸。中日文化交流背景及日本早期的楚辞研究[J]。北方论丛,2004,(3)。

徐志啸。日本学者的楚辞持疑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4)。

徐志啸。日本现代楚辞研究述评[J]。江海学刊,2005,(1)。

许富宏。从《抽思》《思美人》看《离骚》求女的喻意[J]。云梦学刊,1996,(3)。

许富宏。关于《大招》的作者、创作背景的探索[J]。云梦学刊,1999,(2)。

许富宏。再谈《橘颂》的创作时间——兼与赵逵夫先生商榷[J]。云梦学刊,2000,(6)。

Y

杨成孚。《离骚》“求女”解新论[J]。南开学报,1995,(5)。

杨公骥。漫谈楚的神话、历史、社会性质和屈原的诗篇(上)[J]。东北师大学报,1959,(4)。

杨公骥。《诗经》、《楚辞》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86,(5)。

杨延、多洛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略论屈原对诸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2)。

杨义。《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J]。文学遗产,1997,(6)。

杨义。《天问》:走出神话和反思历史的千古奇文[J]。中国社会科学,1998,(1)。

杨义。《离骚》的诗学机制[J]。文学遗产,1998,(1)。

姚奠中。旧事重提——关于屈原的存在与否和评价[J]。山西大学学报,1984,(4)。

姚小鸥。离别之痛:《离骚》的意旨与篇题[J]。文史哲,2007,(4)。

姚益心。《天问》题旨探微[J]。复旦学报,1988,(4)。

乂田。《九歌》作者新考——兼《九歌》非屈原作品补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1)。

亦云。关于《九歌》各篇的次序问题[J]。学术研究,1981,(3)。

易重廉。《九歌》“九”义释[J]。文史哲,1984,(6)。

殷光熹。屈原思想流派辨[J]。思想战线,1981,(3)。

殷光熹。《大招》的作者及写作年代考辨[J]。贵州文史丛刊,1985,(1)。

殷光熹。两汉时期的楚辞评论[J]。思想战线,1988,(3)。

殷光熹。《招魂》四题[J]。思想战线,1990,(4)。

殷光熹。《天问》结构的独特性[J]。云南大学学报,2003,(2)。

殷光熹。《天问》题名考辨[J]。思想战线,2004,(1)。

殷光熹。《惜往日》“疑点”辨析[J]。职大学报,2006,(3)。

郁龙余。楚辞与文化交流[J]。晋阳学刊,1998,(5)。

喻宗汉。屈原故乡考[J]。江汉论坛,1988,(5)。

袁珂。《九歌》十神说质疑[J]。读书,1988,(7)。

Z

翟振业。《天问》题义新解[J]。学术月刊,1985,(11)。

翟振业。《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师大学报,1994,(1)。

翟振业。试论屈赋的文化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1999,(1)。

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1955,(2)。

张采毅。试谈《离骚》中的“三次求女”[J]。陕西师大学报,1980,(2)。

张崇琛。博大、和谐、深邃、持久——《离骚》象征探微[J]。固原师专学报,1994,(1)。

张宏洪。一元与多元的完美相融——二论《天问》的艺术成就[J]。喀什师院学报,1994,(2)。

张宏洪。《离骚》作年考论[J]。喀什师院学报,1985,(3)。

张家英。《卜居》《渔父》作者商兑[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1989,(4)。

张君。论《招魂》非屈子之作[J]。青海社会科学,1986,(3)。

张俊麟。“惟秦八年、岁在君滩”求因——试析“郭沫若先生用岁星超辰法推算屈原生辰说”之正误[J]。人文杂志,1994,(5)。

张骏。试从汉代隐逸文化看《远游》的作者及时代问题[J]。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5,(4)。

张来芳。现代楚辞研究鸟瞰——《楚辞学史》之五[J]。赣南师院学报,1988,(4)。

张来芳。汉代楚辞学述略——《楚辞学史》之一[J]。南昌大学学报,1989,(2)。

张来芳。回顾·思索·展望——楚辞学工程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1993,(2)。

张利群。汉魏屈赋论争的批评学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9,(2)。

张强、杨颖。《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上)[J]。徐州师大学报,2006,(4)。

张强、杨颖。《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下)[J]。徐州师大学报,2006,(5)。

张强。“楚辞”的初义和能指[J]。东南大学学报,2001,(3)。

张庆利。《招魂》研究述评(上)[J]。绥化师专学报,1987,(2)。

张庆利。《招魂》研究述评(下)[J]。绥化师专学报,1987,(3)。

张庆利。关于近年屈原爱国主义思想问题的争鸣[J]。绥化学院学报,1988,(4)。

张庆钊。论楚辞生成的文化背景[J]。贵州文史丛刊,1993,(5)。

张汝舟。再谈屈原的生卒[J]。文史哲,1957,(5)。

张世春。屈原生于江陵考辨[J]。暨南学报,1991,(3)。

张树国。《悲回风》为《九章》“大尾”说新证及作者问题[J]。淮阴师院学报,2004,(2)。

张树国、梁爱东。《远游》结构的内在矛盾、作者及文学影响[J]。淮阴师院学报,2006,(2)。

张啸虎。论宋玉[J]。江汉论坛,1980,(4)。

张兴武。《楚辞·招魂》作者考辨[J]。青海师大学报,1992,(4)。

张叶芦。《涉江》非屈原作说辨惑——兼谈对有关屈赋真伪之争的拙见[J]。浙江师院学报,1983,(3)。

张叶芦。《远游》为屈原作补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2)。

张叶芦。论《九章》篇次[J]。温州师院学报,1991,(2)。

张元勋。关于屈原放逐的辨正[J]。齐鲁学刊,1984,(6)。

张正明。屈原爱国思想试析[J]。江汉论坛,1986,(3)。

张中一。《九歌》是叙述楚国反击秦军胜利的祭祀歌[J]。贵州文史丛刊,1994,(2)。

张中一。试论《离骚》的写作地点与年代[J]。云梦学刊,1985,(3)。

张中一。考订《九歌》应是楚天神、地祉、人鬼之祭歌[J]。贵州社会科学,1988,(12)。

张中一。屈原故乡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2)。

张中一。《招魂》乃屈原自招新证[J]。贵州文史丛刊,1995,(1)。

张中一。论《远游》不是屈原的作品——与罗漫《〈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一文商榷[J]。井冈山师院学报,1996,(2)。

章培恒。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81,(10)。

章培恒。从《诗经》、《楚辞》看我国南北文学的差别[J]。中国文化,1989,(1)。

章培恒。关于《大招》的写作时代和背景[J]。复旦学报,2006,(2)。

赵辉。屈原与黄老——屈原思想体系新探[J]。湖北师院学报,1988,(4)。

赵逵夫。囊括杂体功在诠别——屈赋形式上的继承问题新探[J]。贵州社会科学,1986,(10)。

赵逵夫。《离骚》的创作时地考[J]。江西社会科学,1986,(4)。

赵逵夫。屈赋对古诗风格、情调的继承与创造[J]。江西社会科学,1988,(4)。

赵逵夫。论屈原在完成歌诗向诵诗的转变方面所作的贡献[J]。西北师大学报,1989,(1)。

赵逵夫。屈原未放汉北说质疑与被放汉北新证[J]。中国文学研究,1990,(3)。

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J]。荆州师院学报,1994,(4)。

赵逵夫。唐勒《论义御》与楚辞向汉赋的转变——兼论《远游》的作者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1994,(5)。

赵逵夫。屈原的早期任职与《大招》之作[J]。云梦学刊,1995,(1)。

赵逵夫。唐勒《论义御》校补[J]。西北师大学报,1995,(1)。

赵逵夫。屈原在江南的行踪与《涉江》《怀沙》的作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4)。

赵逵夫。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根源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1995,(4)。

赵逵夫。屈原被放汉北云梦任掌梦之职考[J]。北京社会科学,1996,(1)赵逵夫。《天问》的作时、主题与创作动机[J]。西北师大学报,2000,(1)。

赵逵夫。楚辞研究前景的展望[J]。甘肃社会科学,2006,(1)。

赵沛霖。近年来屈原生平研究述评[J]。渤海大学学报,1984,(4)。

赵沛霖。《离骚》求女的寓意及其观念基础[J]。河北学刊,1991,(1)。

赵沛霖。《九章》伪作说的缘起与发展[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1)。

赵沛霖。屈原爱国精神研究与历史理论的发展——屈原研究述评之一[J]。广州师院学报,1994,(3)。

赵沛霖。本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浅说[J]。中州学刊,2000,(3)。

赵沛霖。近年楚辞研究新课题发展趋势[J]。贵州社会科学,2000,(5)。

赵新华。论北方中原文化对楚辞之形成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

郑丹平。《天问》——屈原的拟史诗[J]。思想战线,1991,(3)。

郑继家。《九歌》为祭歌说献疑[J]。盐城师院学报,1985,(3)。

郑良树。论《宋玉集》[J]。文献,1995,(4)。

郑文。读《〈屈原列传〉新探》兼论《离骚》创作的时间[J]。西北师大学报,1962,(4)。

郑文。驳《〈九歌〉作于汉代诸证》[J]。西北师大学报,1963,(3)。

郑在瀛。巫官屈原九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2)。

周秉高。《招魂》写作时地新探[J]。职大学报,1994,(2)。

周秉高。《九辩》层次及其他[J]。职大学报,2000,(1)。

周秉高。楚辞历数考[J]。职大学报,2007,(3)。

周东晖。屈原辞赋悬日月——屈原作《离骚》的否定之否定[J]。四川师大学报,1984,(3)。

周复刚。论楚辞称名与结集内涵之嬗变[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3)。

周禾。《招魂》:屈原魂归楚国论[J]。华中师大学报,1997,(6)。

周建忠。《离骚》题义解说类览及反思[J]。文史哲,1990,(6)。

周建忠。当代楚辞学漫议[J]。中州学刊,1992,(3)。

周建忠。《离骚》研究五题综述[J]。衡阳师院学报,1993,(4)。

周建忠。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J]。职大学报,1996,(1)。

周建忠。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连载二)[J]。职大学报,1997,(1)。

周建忠。关于楚辞研究的对象审视与历史回顾——楚辞研究一百年[J]。贵州社会科学,1997,(5)。

周建忠。20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楚辞研究一百年》之二[J]。中州学刊,1997,(5)。

周建忠。论二十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抗日战争时期的楚辞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1999,(2)。

周建忠。楚辞研究热点透视[J]。云梦学刊,2000,(3)。

周建忠。《哀郢》作意研究史略[J]。中州学刊,2001,(1)。

周建忠。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J]。云梦学刊,2001,(6)。

周建忠。《离骚》“求女”研究平议[J]。东南文化,2001,(11)。

周建忠。《离骚》层次结构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05,(1)。

周建忠。屈原仕履考[J]。文学评论,2005,(2)。

周建忠。《楚辞》层次结构研究——以《离骚》为例[J]。云梦学刊,2005,(2)。

周建忠。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研究的关系与出路[J]。文学评论,2006,(5)。

周建忠。屈原“流放江南”考[J]。文学遗产,2007,(4)。

周健。九歌九篇无《国殇》、《礼魂》[J]。湘潭大学学报,1982,(1)。

周苇风。《楚辞》编纂体例探微[J]。文学遗产,2006,(5)。

周苇风。楚辞辩体[J]。云梦学刊,2007,(2)。

周文康。“《九歌》承王命作于怀王十七年说”质疑——与孙常叙先生商榷[J]。扬州大学学报,1983,(3)。

周小龙。《渔父》三题[J]。江海学刊,1996,(6)。

周致中。离骚篇名臆解[J]。上海师院学报,1981,(4)。

朱碧莲。“离骚”是“告别蒲骚”吗?[J]。苏州大学学报,1986,(1)。

朱碧莲。唐勒残简作者考[J]。中州学刊,1992,(1)。

朱炳祥。论考据学的复兴——21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展望[J]。理论月刊,1998,(9)。

朱华英。传统屈骚批评方法的现代转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朱季海。《远游》略说——兼评廖胡二家中失[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97,(5)。

竹治贞夫[日]。关于《楚辞释文》的作者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1993,(1)。

2.学位论文

(1)硕士学位论文

陈虹。《九章》研究[D]。浙江师大,2006。

陈亮。《九歌》“二湘”研究[D]。南京师大,2006。

陈玉洁。《九歌》性质、神祇及“代拟”艺术研究[D]。安徽师大,2003。

高勇。屈原作品中“人神恋爱”主题的解读[D]。西北大学,2003。

胡棋智。《离骚》研究[D]。贵州大学,2006。

梁奇。《山海经》中神人形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9。

刘庆安。《九章》时地研究[D]。南京师大,2007。

刘孝红。《远游》的作者问题、文化背景和文本研究[D]。广西师大,2007。

刘志宏。《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D]。首都师大,2003。

罗建新。汪瑗《楚辞集解》研究[D]。安徽师大,2004。

潘莉。《九歌》研究二题[D]。贵州大学,2006。

任强。屈原《九章》研究[D]。安徽师大,2005。

孙宗晓。九歌初论[D]。浙江师大,2003。

王长红。《天问》研究通论[D]。山东大学,2006。

王伟琴。宋玉作品考辨[D]。郑州大学,2006。

王媛。《远游》的内容、形式与抒情模式研究[D]。首都师大,2004。

(2)博士学位论文

罗建新。《楚辞》意象之构成考论[D]。上海大学,2010。

史建桥。《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

同类推荐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这本《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囊括了俄罗斯最富盛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几乎一生的诗歌精品。整本诗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卷是女诗人前期(1904-1925)的作品;第二卷是阿赫玛托娃中期(1927-1949)的诗歌;第三卷总结了诗人后期(1950-1966)的写作;第四卷是长诗《安魂曲》,这首抒情长诗是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一个巅峰。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 清晴可喜

    清晴可喜

    这本书展现的,是一个当代作家眼中,现实生活与传统美学的交汇,侧重于从古典诗词文学着眼,阐发传统文学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作者博览群书,对很多文学家、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这种独到的见解则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另一种美。
  • 茶余

    茶余

    《茶余》里的东西,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是单纯地来自身边的美好事物。书里的文大概分三种,故事、诗和随笔,可以说是对作者过去生活经历另一种方式的描述和总结,但也并不完全符合作者的经历,说是作者内心衍生出的文字才更贴切。
热门推荐
  • 火影忍者之鸣人传说

    火影忍者之鸣人传说

    对不起,神奇宝贝之无忧弃坑,本人换了个QQ所以对不起
  • 天使在猎人

    天使在猎人

    她是随意差遣小丑魔术师西索的第一牛人!她是唯一一个让玛奇流露出真性情的少女!她是欺压用刑高手飞坦却没被报复的幸存者!她是导致库洛洛额上逆十字架诞生的煽动者!她是面瘫伊尔谜小时候唯一在意的初恋情人!她是第一个不用糖果就萌倒奇讶的人!而这一切都要从剧情开始的二十年前开始讲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丰臣秀吉(四)

    丰臣秀吉(四)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首席霸爱:合法追妻365夜

    首席霸爱:合法追妻365夜

    他是天煜集团的总裁,俊美多金却冷若冰霜。她是N集团董事长的独生女,活泼刁钻又毒舌。原本亳无交集又性格迥异的两人,却偏偏纠缠不清,只因他突然绑架了她。她以为自己爱的是别人,以为他只是把她当成前妻的替身。于是她对自己的“心上人”各种追逐,他则在一旁各种破坏。她问:“你这样累不累啊?”他很认真地回答:“跟你在一起,我永远不累。”她:“……”(Q群:320166735欢迎大家加入!入群申请信息注明书名即可。)
  • 遇见本命上一秒

    遇见本命上一秒

    【为你疯,为你狂,为你哐哐撞大墙!】【1V1高甜】一觉醒来,睡懵了的秦九歌发现自己空降热搜,原因竟是追星小号曝光。于是举国震惊。#国民妹妹李二丫居然是国民初恋季临渊的头号迷妹!?#——某日,领完最佳新人女演员奖的秦九歌,被唇角微勾的季男神,堵在了颁奖典礼后台休息室一角。“你,你不要乱来!我,我李二丫是会跆拳道的!”可惜,花拳绣腿,不堪一击。季男神未曾使力,她已成俘虏。 注视着被桎梏在自己怀里香香软软的女孩纸,季临渊目光灼灼。他低头轻笑,嗓音低沉醉人,像是引人溺毙的一坛美酒。“想跑?晚了。”“秦九歌,你不觉得自己……还欠我一句谢谢么?”——后来。“季临渊!我要攻略你!”于是季男神回头,像听到什么好玩的事情般挑眉戏谑道。“攻略我?我是绝不会沦陷的。”她神情笃定,“我一定会成功!”季男神星眸璀璨,眼角眉梢俱是春情潋滟。他淡定道。“哦?这么自信?”“那我就,拭目以待咯?” 最终。 记者:“二丫,你为什么会选择和季影帝结婚?” 秦九歌:“因为……他满足了我对另一半的,所有幻想。” 此生。 唯你一人,执手白头。
  • 易水欢

    易水欢

    盘古开天地,人们对生命的延续有了欲望,渴望长生不老。天下人都知道唯有达到一定的仙阶生命便可得到一定的延续,可是这长生不死从古至今无一先例。修仙路漫漫,岂是说修就修?言易于一个小村庄而生,风起时,有青梅所伴,风落时,有亡灵苦诉。人间之苦千千万,殊知情字之苦……竭尽心力大喊:如果我不再是个凡夫俗子,我就不会总是抓住尘埃……可天地间,逆旅万物必不可为之,这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
  • 爱妃已经三天没打我了

    爱妃已经三天没打我了

    “你爱不爱我?”俊美的男子望着她,嗓音邪魅温柔。她嗤笑,“滚,爱狗也不会爱你。”后来,他果然见到她牵着条狗在他眼前温柔嬉笑,却对他不理不睬。清冷的嗓音倏地森寒肃杀:“将本座的刀拿来!”属下:主子您这是想不开还是要杀狗啊?前世,她是身负万千光华的神女,也是爹不疼娘不爱,被白莲花姐妹坑害,被未婚夫抛弃,人见人欺的小可怜。重生归来,她只想痛快打渣渣!只是那个龟毛未婚夫为什么变了?每天走哪跟哪,打都打不走!(重生之后她被男主死缠烂打,宠宠宠的故事。)
  • 活着的谎言

    活着的谎言

    圣魔大陆的霸主魔族的皇子,因为政变而流落在外。一个意外的契机,他认识了他的人生的转折之人——他的老师。然而,他的老师是人类,人类却又与魔族水火不容。就在他以为会被老师灭杀之时,他得到了他老师对于他的请求......“请带领人类,打败魔族!”他的人生就此起航......
  • 不周传

    不周传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地第一缕出现的五色光芒化作五种生灵,从此世间出现五种不同的统治,分为人、魔、鬼、仙、佛五种流派。周山被创灵尊者打碎,从中走出妖猴悟空,从此世间不周。周,取周全之意,不周,从此世间再无圆满之事。我等生来自由身,为何有人高高在上。我要让这皇权不在压制吾身、我要这愚民思想不在蛊惑人心、我要这天地间顶层人物不在奴役世人。我等需要记住思想,而不是记住某人;我们不需要再用虔诚的心态去敬仰高高在上的生灵。我等需要的是一个思想、代表我们的思想。万物需要的是一种力量,属于自身的力量。既然残破的世间注定了日后的腐朽,我们为何不重新开辟出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