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9400000007

第7章 奉教士人讨论的问题

根据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日本中国卷”32件中国士人论礼仪问题的文献,来自福建、江西、浙江、陕西的士人天主徒在17世纪晚期配合耶稣会士的调查,对中国各种祭祀礼仪的含义充分发表了意见。从下面这份简表中可见,首先,奉教士人主要讨论祭祖、祀孔礼仪,兼及一些民间祭祀行为,但没有讨论“天”或“上帝”的含义。然而在17世纪前期,士人论天主教的作品却主要围绕术语问题或中国人的宇宙观问题进行。由此看来,在经过明清之际第一代士人天主徒对宇宙观的讨论和礼仪之争的第一阶段之后,由于耶稣会士已就使用“天主”而非“上帝”一词达成共识,在17世纪晚期第二阶段的礼仪之争中便不再以此为问题,而集中在祭祀礼仪方面征询中国士人的意见。

其次,17世纪晚期这批奉教士人解释中国礼仪含义的思路同耶稣会士的一致,即,以考据法确定礼仪在古代文献(主要是《礼记》)中的含义,并以之为礼仪的真实含义。其中暗含的思路是,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习俗是古代的延续,如果古人的祭祀方式不是迷信,则当代中国人的类似做法也不应是迷信。如果真的是迷信,则是因为后来受了佛教、道教等不良宗教文化的影响,而不是本质如此。并且因为历史原因犯的信仰过失,也可以在历史实践中改正。比如在文件39/1中,江西赣州的夏大常承认土神崇拜确是迷信,但强调这不是中国传统,《礼记·祭义篇》出现的“鬼神”,其含义是用鬼神的表样来勉人从善去恶,并非说人死了成神或成鬼。然而后人误解古书真义,杜撰出人死后成鬼神或土神说,并且这种误解相当晚近,《封神传》对于人们相信土神起自周朝一说罪不可推。

第三,区分士人行为与民间行为,引用当代的官方权威文献(如朱熹《家礼》,陈澔《礼记集说》)表明儒士对礼仪的态度与对礼仪含义的理解遵循古代的真正教诲;承认民间的祭祀行为中掺杂迷信行为,但强调儒教一向是反对这些迷信内容的,而且随着蒙昧之地受儒家教化日益开化,该地的迷信行为已呈减弱趋势。如文件40/9a所论浙东地区的迷信也已不复以往,按儒家标准已经不算僭越,40/7b论秦川汉水地区丧礼的草殉习俗是对古代“人殉”制度的改革,已无害于天理。这一思路亦与耶稣会士在适应政策和礼仪政策中崇古抑今的思路一致。在反对迷信这个问题上,奉教士人力图将儒教表现为天主教的同盟,而把反对的矛头指向佛教与道教,甚至文件39/1中夏大常不无埋怨地暗示,天主教传教士不该抓着儒教中的一些迷信表象不放,却忽视了真正该指责批判的敌人——佛教

我们选择几条传教士在向罗马教廷申诉时常涉及的内容来看17世纪末期奉教士人相应的具体论述。

第一,丧礼中的吊祭行为。按照黎玉范的描述,中国人有为死者设灵坛的习俗,灵坛前供香烛鲜花,吊唁者要跪拜灵坛和遗像,这在1645年的传信部决议中被判为该禁止的行为。李九功在《证礼刍议》中辩护说,吊唁是一种针对族戚、师友、邻里故旧的慰问性礼节,与这些人生病而去探视是同类礼节,其文本依据是《礼记》中的“为生者吊,为死者伤”以及《左传》中各国有忧则吊的礼仪惯例。既然是吊唁熟人,为了表达感情自然要借助一些仪式和物品,即上香、跪拜之举,于礼无可非议。至于烧纸钱,显系迷信,古代所未有,儒家所不喜,为末俗所尚,奉教之家当然要革除此举。

第二,祭拜祖先。黎玉范批评中国人在祖庙、家中和墓地对祖先进行偶像崇拜式的祭拜活动,对着先人画像、雕像或牌位,设祭坛和祭品,并跪拜祷告,相信牌位上有先人灵魂,会来享用供品。中国士人对此一一加以辨析。关于牌位,李九功称设木主是为了让后人触目兴思,记忆先人,事死如事生,合乎人之性情。至于见识浅陋者,见“神主”二字便可能会以为有真神栖于其上,所以应加以改进,去“神主”二字,只写先人名号。关于岁时祭享,李九功承认这些外在的仪式近于虚文,但出发点是无可非议的,即报本,使人子借以申明孝思,并不真的相信先人之灵会来享用供品。所以烧纸钱和祷告这类行为不是古代制定祭享礼仪时的本来之意,奉教人士当然也不会做,不过应当改进的是,在摆放酒馔实物完成礼仪性的追思之后,撤馔以送贫戚。李九功体现的思路是,儒家制定的祭拜祖先礼仪旨在表达孝道,合乎人之自然天性,以天主教的标准衡量,也合于天主教人敬天爱身的基本宗旨。

夏大常在《祭礼炮制》、《礼记祭制撮言》等作品中一方面采用考据法或历史批评法,辨明“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包含四种意思,相应的,祭礼也有广泛含义,有的是求神拜鬼的迷信行为,有的则是文化、安养,所以一定要辨明邪正。而且,《礼记》中的“祭”亦即中国最传统的“祭”,只是为了表达“事死如生”的道理,不指望从祖先或朋友处得到灵魂上的保佑,所以在《礼记》中言奉祭者曰飨,言待宾者亦曰飨。另一方面,夏大常也如李九功,在《祭礼炮制》中强调祭祖礼仪合乎人性,也符合天主教人孝敬父母之诫。

严谟在《李师条问》、《辨祭》、《祭祖考》、《木主考》等作品中对木主含义和祭礼含义的观点与上两位相同,即中国人在祠堂、厅堂为祖宗设立牌位,不是说祖先的灵魂会附在牌位上,而是后人的思念无处寄托,因之借此来凝聚整个家族的情感;“祭”的本义只是表达特定心意的方式。严谟的方法也是引据古典,力图阐释古书的本来含义。比如反对中国礼仪的人称东汉许慎提出“依神”说,这证明竖立牌位是为了让神灵依附其上。严谟在答复耶稣会士李西满(Sim?o Rodrigues)的《李师条问》中认为这是对许慎意思的曲解,许慎有“孝子既葬,心无所依,所以立主以事之”33一语,后人乃“因心依之,依字纽摄,其称曰依神”。这“依神”一词是用字方面的转注假借法,不能拘泥于字面理解,要正确理解它,就要回到许慎的原话,许慎的意思其实是用木主牌位来投射孝子的内心情感,并非认为外来的祖先灵魂会依附于牌位。又如在批评多明我会士万济国(Francesco Varo)的《辨祭》一文中,严谟称“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思,“祭之名义,释为至。凡有所排列表意以至之,皆可称祭。故祭之名,上下通用,不过泛称。”34外国人只知道“祭”的狭义,即祭祀,却不知中国社会的祭礼有更广阔的含义,对于表达敬意的祭礼不应禁止。

第三,祭祀孔子。黎玉范称,中国地方官每年两次去孔庙行庄严祭孔仪式,每月还有两次简单的祭孔仪式,祭供牛羊香烛花酒。中试的人也要去孔庙跪拜孔子。这些行为看起来都是迷信。针对这种观点,李九功在《证礼刍议》中坚持认为,敬孔礼仪的目的是为了报孔子为天下师以济后世之功,使国民重道崇儒,咸喻贵尚文学之意,就与祭祖是为报本同义,并非以为孔子能祸福天下而推奉为主宰以祷求之。证明这一点的理由,其一是敬孔礼仪自汉初以来的历史含义就与崇学重道有关,明嘉靖年间特地简化敬孔礼仪并至今遵行,将尊孔子塑像改为尊木牌,撤销笾豆佾舞,正是因为尊师之礼无需虚文。其二,孔庙必立于学宫之旁,也表明尊孔是与学者和学术有关之事。其三,尊孔礼仪不含迷信的又一表现是,自明初以来,孔庙禁止女子进入以保证清肃,在每月初一、十五和每年春秋二祭之外,禁止以任何牲醴亵物拜祭孔子,显然与各种淫祀庙宇截然不同。丘晟《闽中将乐县丘先生致诸位神父书》则毫不犹豫地断言:“中国之异端最多,惟孔子则不肯信异端”,言下之意,尊孔最与异端无涉。

第四,祭拜生人。黎玉范对祭拜当朝皇帝的行为表示怀疑,称中国许多偶像崇拜的庙宇中有供皇帝牌位的桌子或祭坛,偶像崇拜者习惯一年两三次来此供祭。关于这个问题,所见到的士人辩护文件没有直接答复,不过夏大常写了一系列有关“生祠”的作品,如《赣州堂夏相公圣名玛弟亚回方老爷书》、《生祠缘由册》、《生祠故事》,谈论拜祭生人的含义,也可以算是从侧面回答拜祭在位皇帝的意旨。夏大常从中国古典文献中寻找证据,并追溯大约始于唐代的生祠历史,表明生祠是百姓表达对有功绩者的尊敬之情,初一、十五烧香点烛的行为只是一般的尊敬而非献祭。他解释生祠是应耶稣会士之请,耶稣会士对生祠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有种思路,认为人们不可能对一个活着的人进行灵魂崇拜,而中国人敬拜生人的礼仪同敬拜祖宗的礼仪一样,如果能证明敬拜生人是纯粹的世俗性尊敬行为,就可证明祭祖礼仪不是迷信。耶稣会士这种观点其实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而托钵会士们对生人之祭的含义就有不同意见,夏大常的文章就是帮助耶稣会士巩固生人之祭为世俗性礼仪的观念。

第五,官员拜城隍。这也是黎玉范提到的问题,中国法律规定地方官必须每月两次祭拜城隍,新官上任也同样。中国士人承认这属于淫祀,如严谟在《李师条问》中就声明这点。耶稣会士也从来未对拜城隍礼仪进行辩护,艾儒略(Giulio Aleni)、卢安德(Andrius Rodamina)的《口铎日抄》中就批评拜城隍,耶稣会罗马档案馆Jap Sin I 42/2b耶稣会士所作《摘出问答汇抄》则通过摘录艾儒略书中该条重申了态度。

第六,祭天。黎玉范的诉状中未涉及这个问题,但阎当1693年的禁令中包括不许教堂置放刻有“敬天”字样的牌匾,这引出随后的耶稣会士辩词和中国士人辩词又出现关于祭天含义的讨论。比如北京耶稣会士1700年联名上奏康熙请求批示的那份文件之中文本就有这样一段:“至于郊天之礼典,非祭苍苍有形之天,乃祭天地万物根源主宰,即孔子所云:‘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有时不称上帝而称天者,犹主上不曰主上,而曰陛下、曰朝廷之类,虽名称不同,其实一也。前蒙皇上所赐匾额,御书敬天二字,正是此意。”该文件的拉丁文本也包含这层意思。1702年鲍英齐等人署名的《北京教中公同誓状》承耶稣会士之意,文首一段誓言的第三条称:“中国称天、称上帝,自古经书所载,名称虽殊,与圣教之称天主,意义吻合,毫无殊异。”在文中又进一步说明,中国文字用法活,对天地万物之大主有不同的称呼,但内涵一致。这份《誓状》虽然没有直接解释祭天的含义,但通过对术语含义的解释而暗含着祭天礼仪即敬拜天主之礼的意思。1718年王伯多禄等的《同人公简》是《自登基之日》宪章颁行中国之后的作品,也包含“论天及上帝等字”的内容。

上面几份文件仍是着眼于术语讨论,认为只要论证了“天”为“天主”,则祭天之礼就是祭天主之礼,其实没有像对待祭祖祀孔礼仪那样讨论其含义。触及祭天礼仪含义是否合乎天主教义的文献是杭州士人张星曜的《祀典说》,此文是应殷铎泽之请为助战中国礼仪之争而写,故而写作时间很可能是在阎当训令掀起风波之后。如前文所论,传教士对中国礼仪中的祈求因素十分敏感,于是张星曜将中国祭天礼仪制定之初的本来含义分为“祈”和“报”两层意思,“祈”自然是求福,“报”则与天主教感谢天主恩宠的情形差不多。接着,张星曜又从古代文献如《礼记》、《诗经》中汇集例子,证明古代圣王定礼仪的目的和儒家对祭天礼仪的要求是“重报轻祈”。即使孟春祈谷、仲春祈子、兴师祈胜、仲夏祈雨,这类祈求行为所针对的也是天之主宰,非河流山川等物体,而且这些礼仪是在固定时节里进行,非临时有求而行,所以它们不是简单的功利行为,本质上体现出因敬畏和感激上帝而生的“报本”之思。夏至和冬至这两次最重要的祭祀更是“报本”无疑。

中国奉教士人对祭祀礼仪含义的这些阐释,显然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既不合这些礼仪产生之初的意旨,也不合它们在后世实践中的内涵。但这些阐释体现了儒家无神论派的理想,也体现了奉教士人对待礼仪之争和天主教的态度与立场。

同类推荐
  •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本套书收录秭归县8位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公开发表过。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契丹名族史

    契丹名族史

    我开始研究契丹史是在1964年,当时想报考陈述先生的“东北民族历史地理”的研究生,陈先生指定的专业教材是他所著的《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并送了我一本,我就认真地学习研究了该书。以后参加了考试,成绩大约还可以,陈先生已经决定录取我,但政审不合格,未能去成。陈先生答应收我为门外生,我开始在他指导下从事东北民族史的研究,契丹史当然也包括在内。
  •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修订本)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修订本)

    本书分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上篇为民族文化理论篇。该篇由7章23节构成。该篇主要从理论视角论述了中国民族理论是怎样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发展、完善的;同时也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是怎样产生、发展、演进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情况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立、发展是本篇的核心部分。下篇为民族文化现象篇。由8章28节构成。该篇从民族文化现象角度阐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民族节庆、传统体育、传统医学等文化现象。本篇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是灿烂多彩的,历史悠久的。
  • 中国人本色

    中国人本色

    晚清中国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至今有哪些改变?在本书中,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从司法制度到衣食住行,从光绪、慈禧到京郊的老和尚。何天爵是个幽默的绅士,更是“中国通”,对中国人的算计,中庸乃至中国商人的种种伎俩都做了精辟的分析。这是一位美国外交官在华十多年的亲历感受,这是一本迄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晚清社会观察,这是一面能让我们看到过去和现在的镜子,这更是一个能让中国读者发出会心微笑的文本。
热门推荐
  • 又见格桑花

    又见格桑花

    十年前,父母双双死于车祸,她继承了父亲的公司。婚后七年,心碎离异。不料,又成了毒枭们的绑架目标。他奉命前来,贴身保护。身陷魔窟,她如何斗智脱身?边境丛林,他又如何擒获毒枭......
  • 带着打印机闯宇宙

    带着打印机闯宇宙

    打印机出手,江河湖海我有。风小年只想打印一个超级5A景区,收点门票费看个春色满园啥的,一不小心踏上打怪兽的道路。食铁兽、青牛、飞驴、会跳舞的鱼……各显神吼。突突突!打印机失去魔力……风小年为了除去病菌,更好的活下去,去了水族的学院接受仙女星系文明教育。……风小年头顶星座光环:熊能能,咱去隔壁星系的老王家借点寒冰。食铁兽:主人,那里不适合我,你可以带人止我鸟前去。人止我鸟:请叫我帝企鹅。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对于爱情,人人尝到的滋味不尽相同,然而讲出来,欢喜是众人皆同,无外乎皆在欢喜;悲伤却是泪落如雨,却又哽咽难言。这其中的喜怒哀乐一时也说不清,本书便把它们集结成册,那悲欢离合的结局早已端端正正摆在末尾,让人一眼看尽,而其中的爱情,无论喜剧收场,悲剧伤情,总会有那么一些,能与你有一丝丝共鸣……
  • 孩子学口才的第一本书

    孩子学口才的第一本书

    邵守义是中国第一位演讲教授,他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的确,口才与人才的关系密不可分,好的口才能够促进一个人更上一层楼。尤其对于孩子,拥有一个好口才,他们才能在学校里备受瞩目;拥有一个好口才,他们才能受到众人的喜欢;拥有一个好口才,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无往不利。然而,有多少父母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口才之上?家长们更在乎的是他的学习成绩,是他的智商、财商,唯独冷落了口才……甚至,很多父母还会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观点:会说话就有口才,孩子的好口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需要培养。尤其当他们走上社会以后,接触的人多了,口才自然就好了。
  • 关于在我的世界间反复横跳这档事

    关于在我的世界间反复横跳这档事

    我叫史蒂夫。我也不知道秘技反复横跳是咋回事,但是我就是莫名其妙的会了。这种玩儿一样的技能也可以穿越世界?好吧,各个世界的大冒险开始了!首先在我的世界(minecraft)的各种世界里闯荡吧!其实这是一本无限流啦!预计100万字以上!加油!
  • 我的血煞天魂眼

    我的血煞天魂眼

    我爸爸是盗墓贼,所以我一出生就遭了天谴,我的左眼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血红色!然后我六岁跟着一个古怪的老头拜师学艺,直到我上了一所奇怪的高中,认识这样几个人……我们都是被命运操纵着的孩子,我们一起弑鬼,捉妖,降魔,灭魂……无数的婴煞、凶楼、罗刹、恶魂、阴极鬼煞,鬼仙、僵尸、魑魅魍魉山精海怪……等等等等,无穷无尽的鬼怪,直到,一个千年僵尸“犼魔”带着狰狞的笑,直立在了我们的面前……
  • 一纸诸天

    一纸诸天

    是祸是幸,天说不算!是罪是恶,人说不算!是正是邪,吾之选择!我是苏沐秋!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万物解析系统

    万物解析系统

    从解析万物到宇宙无敌。2020年,灵气复苏,万物进化。当别人还在辛苦修炼的时候,王奕只需要解析万物就能晋级。当别人正在辛苦修炼武技的时候,王奕只需要手拿武技解析一下,分分钟掌握。.......解析天地万物,无敌宇宙人生。我是宿主王奕,我为自己代言。
  • 仙书下凡

    仙书下凡

    我自由了,生在下界,却让天界不得安宁,让你们也尝尝坐立难安的滋味吧!回去?鬼才听你们的话自投罗网,我就是要捣毁你们的信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