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1900000010

第10章 稳定政局

唐太宗刚执政时,形势十分复杂,问题堆积如山,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策略,稳定了政局,为“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妥善处理了政变后的遗留问题。6月4日以后,东宫、齐府余党纷纷逃亡。对于东宫和齐府的敌对势力,李世民开始是实行高压政策的。建成的五个儿子和元吉的五个儿子,株连被杀,绝其属籍,似亦太过分了。当时,“诸将欲尽诛建成、元吉左右百余人,籍没其家。”唯独尉迟敬德坚决不赞成,争辩说:“罪在二凶,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不扩大打击面,确实是安定政局的重要策略。李世民同意了,“下诏赦天下。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余党与,一无所问。”可是,一些地方并没有认真执行上述规定,“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之党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赏”。针对这种情况,李世民根据谏议大夫王珪的建议,于七月下令重申:“6月4日以前,事连东宫及齐王,十七日前连李瑗者,并不得相告言,违者反坐。”采取这些宽大政策,消除了敌对情绪,争取了多数,稳定了人心。

唐太宗还对东宫府属中杰出人才大胆地加以信任与拔用。建成曾收罗了一批骁勇的武将,这些人出身事主,往往很讲义气。如将领薛万彻,带兵攻玄武门和秦王府,失败后与数十骑逃亡于终南山。唐太宗派人请他回来,“以其忠于所事,不之罪也。”又如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6月4日建成被杀后,他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率兵攻玄武门,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又声称“微以报太子矣!”足以说明此人是建成的“心膂”。6月5日,他前来请罪,李世民斥责说:“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但是,一旦冯立表示悔改,李世民就“慰勉之”,授以左屯卫中郎将。冯立激动地说:“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李世民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东宫党羽的转化。

对于东宫府属中的能臣,李世民同样加以重用,甚至引为知己。例如,召回流放于(崔乃)州的东宫官属王珪、韦挺,授以谏议大夫之职,留做身边的顾问。原太子洗马魏征的例子尤其突出。玄武门之变不久,太子党人士纷纷逃亡,魏征却依然故我。有一天,李世民严厉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关系呢?在场官员个个危惧不已。魏征慷慨自若,从容对答:“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李世民一听,转怒为喜,倍加器重,封他为詹事主簿,后改任谏议大夫,步步高升。贞观六年,在九成宫丹霄楼的赏月夜宴上,唐太宗满怀喜悦的心情说:“魏征往者实我所雠,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抉而用之,何惭古烈?”这是何等的“弃怨用才”的雄豪气度。

为了消除玄武门之变在封建伦理道德方面的不良影响,唐太宗特地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元吉为海陵王,谥曰:“剌”。按照《谥法》,“隐拂不成曰隐。不思忘爱曰剌;暴戾无亲曰剌。”这样做法,既可以申明玄武门之变的正义性,又能表白唐太宗的仁爱之心。所以,以礼改葬那一天,唐太宗在千秋殿西边宜秋门痛哭致哀,并以皇子赵王李福为建成后嗣。

礼葬建成前夕,魏征从山东返回京城,迁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王珪也升为黄门侍郎。他们联名“上表”说:“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龙楼,垂将一纪。前宫结衅宗社,得罪人神,臣等不能死亡,甘从夷戮,负其罪戾,刊录周行,徒竭生涯,将何上报?陛下德光四海,道冠前王,陟冈有感,追怀棠棣,明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思,卜葬二王,远期有日。臣等永惟畴昔,忝曰旧臣,丧君有君,虽展事君之礼;宿草将列,未申送往之哀。瞻望九原,义深凡百,望于葬日,送至墓所。”这是一篇感情真切而富于策略的奏章。首先肯定建成“结衅宗社,得罪人神”,他的被杀是理所当然的。同时颂扬唐太宗“明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恩”,以礼改葬二王。接着,从封建礼仪上陈述了送葬的道理。很清楚,这里丝毫没有煽动东宫旧属的怨恨情绪,反而从道义上弥补了骨肉相残所留下的伤痕。因此,唐太宗乐而答应,命令原东宫、齐府僚属统统前往送葬。通过隆重的礼葬活动,原来十分激烈的秦府与东宫、齐府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消除了。

其次,采取措施安定山东地区的局势。李世民与李建成为了争夺皇位,各自都推行结纳山东豪杰的方针。建成开始得早,收效也大些。平定刘黑闼第二次起兵时,根据魏征的建议,“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对比一下李世民平定黑闼第一次起兵时的残酷镇压,人们自然对建成有所好感。此后,建成利用自己在河北地区的威望,积极地培植地方势力,建成与元吉被杀的消息传来,在山东豪杰中,试图趁唐廷内讧,兴兵作乱的,大有人在。还有一些分裂势力进行谋叛活动,如贞观元年九月幽州都督王君廓叛乱。再加上太子党羽逃至关东,倘若互相勾结,势必构成严重的隐患。

面对这种情况,唐太宗先派有相当影响的大将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驰镇洛阳”。这显然是估计到关东地区的形势而作出的紧急部署,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叛乱。

随后又及时地选派魏征宣慰山东。魏征本来是山东人,周静帝大象二年生于襄国郡巨鹿县。家境孤贫,通晓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怒涛,把这位属意纵横之士卷了进去。正如魏征在《述怀》诗中所说:“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他在李密的瓦岗军里典掌过书记,十次向李密献计,表现了他的“奇谋深策”。后随李密降唐,“至京师,久不见知,自请安辑山东”;致书徐世(责力)归附。不久被窦建德河北义军所俘虏,被拜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魏征投奔于李建成,很受器重,曾提出“结纳山东豪杰”的方针。可见,魏征和山东、河北地区各种社会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玄武门之变后一个月,即武德九年七月,唐太宗封魏征为谏议大夫,“使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当魏征到达磁州时,恰好遇着州县官把前东宫、齐府官属李志安、李思行“锢送诣京师”。原来,建成与元吉的亲信已经逃往河北了。魏征跟副使商量说:“东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罪,则信义所感,无远不臻”。接着,就自行把思行等释放了。这个措施,不仅是体现了唐太宗的宽大政策,有利于消除逃亡者的疑虑,更重要的是使唐太宗在河北地区树立起“信义”来,以争取山东豪杰的广泛支持。所以,唐太宗知道后,十分高兴,对魏征更加信任。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诏免关东赋税一年。“老幼相欢,或歌且舞。”不久又变卦,重新颁布敕令,说“已役已纳,并遣输纳,明年总为准折。”关东地区百姓们大失所望。这时,正在宣慰山东的魏征立即上书,强调指出:“今陛下初膺大宝,亿兆观德。始发大号,便有二言。生八表之疑心,失四时之大信。纵国家有倒悬之急,犹必不可。况以泰山之安,而辄行此事!为陛下为此计者,于财利小益,于德义大损。臣诚智识浅短,窃为陛下惜之。”魏征的慷慨陈词,显然是要唐太宗注意自己的政策在关东地区的影响,切不可贪图小利,重新惹起山东人对李唐王朝的嫌忌与不信任。由于魏征的积极“宣慰”,妥善处理各处关系问题,山东、河北局势逐渐地平静下来。

李唐皇室出于关陇地主集团,而要实现全国范围的统治,不能不任用山东人士。广大的山东地区既是人才荟萃之地,又是当时财政命脉所在。武德六年初,秦王李世民敏锐地注意到:山东人物之所,河北蚕绵之乡,而天府委输,待以成绩。可见,山东、河北地位是何等的重要。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一直留心物色山东人,用来稳定山东局势,魏征与崔仁师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然而,唐太宗有时囿于地域的偏见,未能公平地对待关中与山东人士。魏征宣慰山东前夕,曾向太宗指出:“不示至公,祸不可解”。也就是说,如果失之“至公”,山东人就会产生怨恨,甚至结群思乱,天下就难以太平。对此,唐太宗是心领神会的,因此立即请魏征“安喻河北”。贞观元年,“太宗尝言及山东、关中人,意有同异”,殿中侍御史张行成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隘。”这话深深地打动了太宗的心弦。张行成是定州义丰人,少师事著名经学家刘炫,后在王世充那里当过度支尚书,与山东各种势力联系广泛。唐太宗说过:“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为什么如此器重,让他预议大政呢?原因就在于张行成的意见反映了山东豪杰的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所拔擢的山东人士,往往不是士族高门,而是普通的微族寒门。例如,魏征是小族之家,境况孤贫;崔仁师似系高门中的破落户;张行成的先世无名望,当为卑微寒族。此外,受唐太宗重用的还有:张亮以农为业,家境寒贱;戴胄出身低微;马周是个寒士,等等。因为这些人大多经历隋末战乱,跟关东普通地主联系密切,熟悉民间的情况,所以,唐太宗利用他们,迅速地稳定了山东、河北地区的政治局势。

再次,审慎地调整最高决策集团。唐高祖时先后有十二位宰相,几乎都是皇亲元勋或者是贵族、士族。其中最受重用的,首推裴寂。裴寂是蒲州桑泉人,与李渊友谊颇深,参与起兵密谋,拥有“佐命之勋”,故在武德之朝崇贵无比。可是,李世民却和他历来有矛盾。在皇位的激烈争夺中,裴寂公开袒护李建成。因此,唐太宗曾当面斥责他说:“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

唐太宗处理裴寂问题是很讲究策略的。从形式上看,裴寂还是受到尊重的,贞观元年,食封一千五百户,比所有的功臣都多,居位第一,实际上被剥夺了预议政事的实权。贞观三年,发生沙门法雅案件。据侦查,裴寂和那个心怀“怨望”的法雅有牵连,就被免官,削食邑之半,放归本乡。“寂表乞住京师,久而不去。太宗大怒。长安令王文楷坐不发遣令,笞三十。”不久,有人扬言“裴公有天分”。裴寂惶惧,竟然唆使他人杀人灭口。唐太宗知道后,愤怒地宣布裴寂的四大罪状:第一条,“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第二条,“负气愤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所谋”。第三条,“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第四条,“阴行杀戮以灭口”。最后说:“我杀之非无辞矣。议者多言流配,朕其从众乎。”于是贬流于静州。

武德时宰相中也有支持李世民的,如陈叔达、萧瑀和宇文士及等。这三位分别出身于陈朝皇族、梁朝皇族及北周宗室,思想上比较守旧,缺乏进取精神。唐太宗即位后,就逐渐地把他们从宰相的职位上调换下来,另作妥善的安置。武德九年七月,罢免出身于隋朝宗室的中书令杨恭仁,由宇文士及接替。同时任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十月,萧瑀和封德彝发生矛盾,愤愤不平。接着又跟陈叔达在殿廷上争吵,声色俱厉。“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贞观元年六月,封德彝去世,又以太子少师萧瑀为左仆射。九月,中书令宇文士及罢为殿中监。十二月,“左仆射萧瑀坐事免。”总之,萧瑀等重臣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很难胜任宰相的职务了。“与宰臣参议朝政,瑀多辞辩,每有评议,玄龄等不能抗,然心知其是,不用其言,瑀弥怏怏。玄龄、魏征、温彦博尝有微过,瑀劾之,而罪竟不问,因此自失。”

唐太宗虽然罢免了陈叔达、萧瑀等相职,但仍旧把他们当作德高望重的名臣,以礼待之。例如,时常慰劳叔达,重温旧谊。“后坐闺庭不理,为宪司所劾,朝廷惜其名臣,不欲彰其罪,听以散秩归第。”宇文士及“疾笃,太宗亲问,抚之流涕”,死后陪葬昭陵。至于萧瑀,唐太宗称赞他“守道耿介”,后来图形于凌烟阁,拜为太子太保。总之,这些处置,有利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一致。

唐太宗整顿决策集团的关键,在于把秦王府旧属和亲信包括从东宫争取过来的杰出人才,提拔到最重要的岗位上,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治理国事。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刚立为皇太子,就以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洗马。这样就组成了以太子李世民为首的决策机构。除宇文士及外,无忌和士廉是亲戚,其他都是秦府武将或者“十八学士”;而且大多在玄武门事变中做出过贡献。

同年七月,以高士廉为侍中,宇文士及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这就为李世民正式即位作了组织上的必要准备。贞观元年,封德彝死后,由长孙无忌补为右仆射。贞观二年正月,无忌自动辞职。杜如晦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李靖检校中书令。同年二十月,又把原东宫旧属王珪提拔到相位上来,守侍中。贞观三年二月,以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李靖为兵部尚书,魏征守秘书监,参预朝政。经过几年的调整,至此,唐太宗完成了最高决策集团的重建工作。左仆射房玄龄明达政事,右仆射杜如晦引拔士类。“至于合阁规模,皆二人所定……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房、杜为相,共掌朝政,为实现“贞观之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类推荐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本书讲述的是电影《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父亲王云阶及母亲的故事,1948年,根据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流浪记》而改编成的电影上演后引起了极大轰动,在影片中饰演三毛的王龙基红遍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天才童星”。王龙基的父亲王云阶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他为40多部电影配写的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王龙基除了外形极像漫画中的三毛外,更重要的是他幼年时的贫困生活赐予了他和三毛相似的经历和一样的倔强性格。他的表演充分地展示了三毛身上的那种善良、机智、坚毅、乐观、幽默、勇敢、天真无邪和嫉恶如仇等可贵品质。
  • 特斯拉自传

    特斯拉自传

    本书是尼古拉·特斯拉唯一一部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书中,他亲述了其1000多项伟大发明的过程与心路,客观而深刻地展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并揭开了爱迪生将其视为最大劲敌背后的真相。全书以其少年生活为开头,又以其对世界和平的期望而收尾,体现了一位发明家、科学家的历史责任感:他的一切努力和发明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维护世界和平。
  • 康熙:君临天下六十年

    康熙:君临天下六十年

    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基础,开启了康乾盛世。康熙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仍是当时世界的强国,并开启了康乾盛世。本书以康熙的一生经历为脉络,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康熙,力图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康熙,为读者朋友们呈现一个复杂、多元的康熙皇帝。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热门推荐
  • 末世龙猫

    末世龙猫

    末世降临,丧尸,怪物成为了星球食物链顶端。而龙小九是敌人眼中的机械战争堡垒!是进化者眼中的军火商幕后的大BOSS!是幸存者的一道曙光!还有他不是人!“兄弟买炮吗?杀丧尸怪物必备神器,只要三十颗晶体!买不起?这还有穿甲枪原价998,现在十颗带回家”一只肥球生物殷勤的推销着短爪中的产品。所有可沟通智慧生物。都是我的打工仔。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你是我永不迟到的爱

    你是我永不迟到的爱

    一睁眼,曾经的影后变成了导演系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成为柳思彤的安思思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很快找到此生的目标,报仇以及奔事业,只是身边多出来的这个男人,让她很头疼,柳思彤告诉这位影帝,自己的人生目标中不包括爱情,他们也只能是合作关系,某影帝狂点头,合作可以啊,一辈子的那种,领证合法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巅峰最强练体

    巅峰最强练体

    他是一名武学强者!却遭到兄弟的背叛,失去了所有,被重伤的王凯失去记忆,遇到高人,从新夺回一切。
  • 道破九天

    道破九天

    少年楚天从鸣凤郡而出,得人皇指点,吞噬漫天星魂,开体内小世界,成就不灭金身,一路向前,演绎出一段段令人神往的传奇。不尊天,不拜地,天地之中,我主沉浮!天书三卷,一部《天经》奠定了九天仙界的辉煌,一部《地义》成就了九幽魔界的不朽,唯独人界,在被仙魔两界争夺了万年之后,才在那一代代觉醒的修士手中,诞生出了一部《人典》。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黎明春天

    黎明春天

    活着,就要好好的活下去,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只要还活着。
  • 双生子之潇潇暮雨

    双生子之潇潇暮雨

    双生子,性格相像,又截然不同,相隔两个时空,总有一天时空的大门会打开,而“你是我,我便是你,你在,我亦在。”
  • 长生之锦衣行

    长生之锦衣行

    元末政暴,四方豪杰揭竿而起,江湖势力动荡不安。后明教强势出击,明教教主一人力压江湖,推翻元政。但,随着元朝远遁大漠,与此同时消失的还有一块地图及令牌。那是一块记载后唐石敬瑭所藏财富的地图。相传,那块地图不仅记载着石敬瑭所搜刮的财富,还有神秘的《推背图》原稿。龙非龙,明非明。推背而歌江湖行。秦王府,天策令。功玄造化几长生。随着天策令的出现,沉寂了数十年的江湖再次掀起一阵血雨腥风。问乱世草莽,几人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