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2900000036

第36章 、修身养德其俭逼下(3)

诸葛亮日夜操劳国事,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还没有自己的儿子。刘备要求孩子们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诸葛亮,恐怕也有平慰诸葛亮无子之憾的用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受儒家文化熏陶很深的诸葛亮在家庭伦理关系上要想办法解决后代传承问题,以不绝先人之祀。他与在东吴的胞兄诸葛瑾商量,请求把他的次子诸葛乔过继过来,作为自己的儿子。诸葛瑾自然同意,在请示过吴主孙权之后,便把诸葛乔送到了蜀汉,诸葛乔是诸葛瑾的二儿子,所以本字仲慎,仲即第二之意。过继之后,诸葛亮为其改字伯松,伯即老大之意,从这一件事可看出,诸葛亮已把诸葛乔作为自己的嫡长子了。

对于这个过继来的嫡长子,这个诸葛亮家族的唯一的传承者,诸葛亮是视为掌上明珠,爱得不得了。但诸葛亮对诸葛乔的父爱,决不是一味放纵的溺爱,而是通过严格要求和教育表现出来。

诸葛亮要求儿子做人要从修身养德做起,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刻苦学习,为将来干一番事业打好基础,不要虚度年华。他在《诫子书》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个《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德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他的另篇《诫子书》说: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意思是说:摆设酒宴,目的在于合乎礼节和沟通感情,以适应身体和心性的需要为度,尽到礼节便可退出,这就达到和谐的极点了。当主人兴致未尽,客人略有倦意的时候,可以饮酒至醉,但不可到昏迷错乱的程度。这是诸葛亮在具体事情上对子女的关怀。

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诸葛亮死时才8岁,而上述两封《诫子书》所言内容,不像是对儿童讲话,因而怀疑这两封《诫子书》是后人伪造。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嗣子这件事,就不会对上述两封《诫子书》有怀疑。诸葛乔建兴六年(228年)25岁,早已是成年人了。诸葛亮的两封《诫子书》,就是给已经成年的嗣子诸葛乔的。诸葛乔与在东吴的哥哥诸葛恪俱有名于当世,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乔的才气不如其兄诸葛恪,但在品性修养方面则超过了诸葛恪,这应当是诸葛亮教育的结果。

古人认为,爱自己的子女乃是父母的共同心理,但有爱得长远和爱得短近的区别。如战国时候,秦国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援救,但提出一个条件,必须把赵太后的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为人质。新执政的赵太后不肯答应,救援之事陷入僵局。有一个叫触的大臣前去劝说赵太后,但他不像别人那样直接劝说,而是先和她谈些家常。他对赵太后说:

我有个儿子,今年15岁,我想趁我还活着,求您给他找个差事。

赵太后感到很奇怪,问:你们男人也爱小儿子吗?

触说:我们爱子的程度超过女人。

赵太后笑了,说:不见得吧,我看女人爱得更厉害些。

触说:我觉得太后您爱女儿超过了爱儿子。

赵太后说:你错了。我爱女儿不如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触很自然地把谈话引向正题,他说:父母爱子女,都为他们考虑得很长远。想当初您把女儿嫁到燕国为后时,对于她的远嫁他国非常伤心。女儿登上车,还拉着她的脚哭泣。她嫁走以后,您不是不想念她,但您却常祈祷说:’千万别让女儿在燕国失意而回来‘,是不是想让她在燕国久住,子孙相继为王呢?

赵太后点了点头,说:对。

触又问:从现在向上数到三代以前,赵国君主的子孙现在仍有侯爵的人还有吗?

赵太后说:没有。

不但赵国,您听说别国有这种情况吗?

老妇没听说过。

触这才把话题点破:这不是人主之子孙不好,而是他们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名位财富太多的缘故。如今您对待长安君,给他很高的地位,把膏腴之地分封给他,但不让他趁着此时为国立功。一旦您有不测,长安君以什么在赵国立身?所以我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短近,您爱他不如爱女儿那样深远。

赵太后恍然大悟,听从了触的劝告,派长安君为质于齐。

诸葛亮熟读史书,对于这个故事了如指掌。他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为他们计之长远之爱。他不是让儿子在家中享受安乐,而是把他放到为国效命的实践中,锤打锻炼,让他为国立功,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驻进汉中准备北伐。当时,他的过继儿子诸葛乔已经是24岁的壮年汉子,诸葛亮便把他带到汉中前线,让他与诸将子弟一起,在高山深谷之中餐风宿露,为军队传输运粮。他在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

乔(指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作为一国丞相之子,丝毫没有特殊,而是和诸将之子同甘共苦,为国尽力,这不正体现了公忠体国的诸葛亮一片爱子之心么!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诸葛亮为他取名诸葛瞻,字思远,意思是让儿子高瞻远瞩,志存高远。联系前面所引《诫子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同样是对诸葛瞻的希望与要求。诸葛瞻自幼聪慧过人,一般为父者见儿子天资聪慧恐怕要喜不自禁,而诸葛亮却担心儿子因聪慧过人而放弃了后天努力,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流露出这样的忧虑:

瞻(即诸葛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HK〗诸葛亮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东汉末年,孔融在河南尹李膺家中作客,时年十余岁,却表现出超众的智慧,被誉为异童子。而太中大夫陈炜听说后,不以为然地说:人小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陈炜用这个现象套在孔融身上当然不适宜,因为孔融小时聪明,长大后亦出众。但从陈炜的态度看,小时了了大亦未必奇的现象是大有人在的。究其原因,恐怕与自恃聪明而放弃后天努力有关。为了避免儿子恐不为重器,诸葛亮对诸葛瞻要求很严,在北伐曹魏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教育儿子。史载诸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这说明,诸葛瞻在诸葛亮逝世后一直到长大成人,一直保持着才思敏捷、多才多艺的优点。这当然是他勤于学习,不断进行后天努力的结果,而这与诸葛亮对他进行严格要求与训练是有很大关系的。在诸葛亮的严格要求与影响下,诸葛瞻不但勤奋学习,而且也继承了其父诸葛亮忠于国家的优秀品质。据史书记载,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冬,曹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北岸)沿一条与古景谷道大体平行的小路向东越摩天岭,径趋江油。任蜀汉卫将军、平尚书事的诸葛瞻督军至涪(今四川绵阳市)抵抗,因江油守将降魏,瞻退还绵竹(今四川绵阳市西南),阻击艾军。邓艾派人给诸葛瞻送信劝降,并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而诸葛瞻拒不投降,他斩杀来使,与邓艾军大战,战死在沙场,时年37岁。与诸葛瞻同时阵亡的还有他的长子诸葛尚。诸葛瞻的壮举,被晋人干宝誉为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甚至敌国的皇帝也称赞说: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诸葛亮家一门三代忠烈,当与诸葛亮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有密切关系。

诸葛亮不但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严格,对他的亲戚也非常关心爱护。他给外甥写的《诫外甥书》说: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手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谆谆告诫他的外甥,要有高尚远大的志向,要能屈能伸,不为小事烦恼,广泛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有坚强刚毅的意志,要有振奋昂扬的精神。

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自幼才学过人,敏思捷对。孙权对他很器重,欲任他为节度官,典掌军粮。诸葛亮知道后,立即给吴国大臣陆逊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家兄年老,而恪(即诸葛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孙权见到这封信后,便改变了主意,没有让诸葛恪典主粮谷。大凡做长辈的,都愿意晚辈有大出息,被人重用。但诸葛亮深知自己侄子性格粗疏的毛病,认为他担典粮重任,会出差错,不但误了国家,也会害了自己。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诸葛恪的真切爱护。

治家以俭,是诸葛亮治家的又一特色。

诸葛亮身为一国丞相,在家庭生活上却十分俭朴。他给李严的信中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清人张澍对此感慨道:侯之妾乃无副服,其俭德可师矣。诸葛亮家庭生活的节俭,从他给后主的表章中也可反映出来,表章说: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才,以负陛下。

从上述一信一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治家以俭的特点。

如果是一个一般人,治家俭约可能只具有个人和家庭的意义。但诸葛亮不是一般庶民百姓,他的治家俭朴,意义要超出一般人。

同类推荐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唐宋诗人故事

    唐宋诗人故事

    梦回唐宋,与唐宋诗人来场邂逅!内容涉及唐代著名诗人42位,从骆宾王、王勃等;宋代诗人40多位,包括李煜、陆游和文天祥等,特别地,下册则以“可怜命薄是君王”点题写李煜、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点题介绍岳飞等。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瞳大小姐:病态王爷不要脸!

    异瞳大小姐:病态王爷不要脸!

    22世纪的“妖物”被男朋友背叛后,穿越到了一个不被记载的世界里,倾国倾城已经不能概括她的样貌了,冷得比冰块还冰,只有自己熟悉的人才会展现出自己的真是性格。他,样貌丑陋不堪,从战神变成废物,原本健健康康,现在就像随时死掉一样。他还不要脸,在老娘后面不要脸的喊娘子!
  • 缘来我的王子就是你

    缘来我的王子就是你

    你只要站在原地就好……我来一步一步向你靠近……我想呼吸有你的空气……在爱与被爱之间徘徊,爱她,给她带来的是痛苦!放弃他,自己的心快要窒息,不能负荷失去他的重量。感情,需要我们手牵手走下去……
  • 创造诸天体系

    创造诸天体系

    世界不止一个,人们在不同的世界,拥有不同的力量,从世界的诞生到宇宙的毁灭,这部小说算是一部虚拟世界历史小说!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 鲁班吃辣条

    鲁班吃辣条

    我只是一个爱打王者的少年,我已经1岁零240个月了,为什么你们都夸我年轻?是小学生呢?
  • 武问星空

    武问星空

    飘雪城北,冰冬之始。陨帝大陆,陨落谁人?
  • 性格的力量: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性格的力量: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古老话题。性格是命运好歹的先决条件,命运是性格导演的人生结果。相对而言,人们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命运,而非自己的性格。只有在晓得二者存在着如此密切而且非常内在的关系时,才开始对自己的性格格外关注和重视起来,这可能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势力心理使然。
  • 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

    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

    开拓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遵循创新的规律,把握好创新的概念、特征和原理,并在掌握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地投入到创新的实践应用中,对于渴望尽快跨入创新大门并迅速提高创新能力的人来说,将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课程。
  • 首席宠妻成瘾:惹火驱魔师

    首席宠妻成瘾:惹火驱魔师

    “爸比,又有女人来说是我妈咪了。”小男孩儿看着眼前与他妈咪有着七分相识的美女阿姨,无奈的对着房里的人喊。“看到了,这次这个整容还挺像那么回事的,可惜你妈的身高永远不会有超过一米五的那天。”他兴趣阑珊的道。屋内传来一道大吼:“凤懿轩,你找死吗?信不信我让你再体会一遍鬼上身的感觉?”她是阳间最特别的灵魂摆渡者,性格迷糊单纯,为了驱除他身上女鬼,一不小心失了身。他是叱咤商业帝国的王者,腹黑冷酷,集万千宠爱,却独爱她一人。
  • 就这样吧,不再挣扎

    就这样吧,不再挣扎

    都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年轻时不做点出格的事,老了就没什么值得回忆的点。也有人说,年轻人,有无限的可能,犯了错,改了就好,不犯错,学不会本事。可谁知道年轻时走错的路,有可能要用一辈子去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