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8300000020

第20章 靖难(7)

仁、宣之用阉,合各书证之,亦应为《明史》补一大特笔。盖阉人出镇,读《明史》者皆知为各边之监军,创自永乐,至嘉靖朝而尽撤,直至天启间魏忠贤而始渐复。盖明之不用宦官,以建文、嘉靖两朝为最有诚意,太祖则知防之,且立法以严制之,自余皆为阉所蔽者也。殊不知仁、宣两朝之设镇守,乃更设及各布政使司,是不独军事有监,民事亦有监也。《明史》不清叙其事,唯《职官志·宦官职掌》后有云:“永乐八年,敕王安等监都督谭青等军,马靖巡视甘肃。此监军巡视之始。及洪熙元年,以郑和领下番官军守备南京,遂相沿不改,敕王安镇守甘肃,而各省镇皆设镇守矣。”据此则省与镇在仁宗皆设镇守。《明通鉴》:“宣德十年二月庚寅(宣宗崩于十年正月三日乙亥。二月庚寅,英宗已立),罢十三布政使镇守中官,唯南京守备,诸边镇守,及徐州、临清收粮,淮、浙巡盐者如故。”据此十三布政使皆有镇守,宣宗崩后乃罢。终明之世,幸未复设。而在仁、宣时,腹地镇守中官亦未尽公然为恶,无大节目可纪。既罢不复设,《明史》遂略之,仅散见其文。《职官志》言其设,《明通鉴》言其罢,合之知仁、宣两朝尚有一全国军民之政皆受监于阉之事。假使宣宗崩后不罢,不知王振、刘瑾等用事遍天下成何景象。英宗初政成于太皇太后,任用三杨,此为明代一大关键。太皇太后即仁宗张后。后之贤有造于三朝,既崩而后王振肆恶,此不可不纪之又一事也(《明通鉴》此节本《纲目三编》,《三编》则本之《实录》。此最可信,亦最要之纪录,《本纪》不载,失之)。

仁、宣朝事之美,史不胜书,尤多见于《仁宗张后传》《杨士奇传》。君明臣良,谏行言听,读之令人神往。此不备录。顾纵容内监,则如上所述矣,设内书堂,教宦官得为秉笔,事在宣德元年七月。每日奏御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秉笔内官遵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批行,遂与外庭交结往来矣。太祖定制:“内侍干与[预]政治者斩。”既奏御文书必经秉笔之手,则无政不与矣。宣宗英明,尚有亲批数本,后来嗣主之怠荒,即人主不与政,唯有秉笔太监与政矣。历代阉祸,岂非皆自宣宗造之?当即位初,诏求直言,有湖广参政黄泽上书言十事,其言远嬖佞,即反复以宦官典兵干政为戒,帝嘉叹而不能用,旋即设内书堂,可知嘉叹之为好名浮慕。宣德六年十二月,诛中官袁琦,逮其党十余人皆弃市,先自经之马俊亦僇[戮]尸枭示,命都察院榜琦等罪示天下。然明年正月,即赐司礼太监金瑛、范洪免死诏,词极褒美。既罪琦等,以此示赏罚之公,而于中官之宠任者如故,免死诏乃与元勋之铁券相同,又开隆重刑余之特例。明一代之于宦官,真有固结不解之缘,安能为成祖以来解也?

至纳谏之美,《明史》于仁、宣纪不胜纪,然其心以为忌而勉强容纳者,且不必论。仁宗之于李时勉,宣宗之于陈祚,则拒谏之烈亦奇。《李时勉传》:“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趾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宣宗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此仁宗之本色发露时也。《陈祚传》:“出按江西,时天下承平,帝颇事游猎玩好,祚驰疏劝勤圣学,其略曰:‘帝王之学,先明理,明理在读书。陛下虽有圣德,而经筵未甚兴举,讲学未有程度,圣贤精微,古今治乱,岂能周知洞晰?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圣贤格言,无不毕载。愿于听政之暇,命儒臣讲说,非有大故,无得间断,使知古今若何而治,政事若何而得,必能开广聪明,增加德业,而邪佞以奇巧荡圣心者自见疏远,天下人民受福无穷矣。’帝见疏大怒曰:‘竖儒谓朕未读《大学》耶?薄朕至此,不可不诛。’学士陈循顿首曰:‘俗士处远,不知上无书不读也。’帝意稍解,下祚狱,逮其家人十余口,隔别禁系者五年,其父竟瘐死。其时刑部主事郭循谏拓西内皇城修离宫,逮入面诘之,循抗辩不屈,亦下狱。英宗立,祚与循皆得释复官。”此宣宗之本色发露时也。仁宗闻直言而扑折其人胁骨,临死尚以为大恨;宣宗因《大学衍义》之书名,疑为藐其未读《大学》,至逮其家属隔别系狱,终其世不释,至瘐死其父,虽极暴之君不是过矣。然两朝之致太平则非虚语,唯尽心民事之效耳。民为邦本,使民得所,即为极治。虽有暗昧之嗣君,万恶之阉宦,穷荒极谬,犹数百年而后亡。读史者以此为龟鉴,无得罪于百姓,即为国之根本已得,其余主德之出入,皆非损及国脉之故也。

第七节 明代讲学之始

中国太古无征,自周以来,教在六经,传授六经者为孔氏。秦火以后,掇拾废坠,卒用儒术,原本六经,以为国本。其后,传经派别,有考据、义理两宗,考据近乎科学,义理类乎宗教。世之治也,两派相辅而行;及其衰也,两派互相非毁。考据家病义理为空疏,义理家薄考据为玩物丧志。明、清两朝士大夫大抵尊重儒学,尤尊宋儒之义理,至清中叶始偏重汉学。明则始终未有此变,故气节操守,终明之世不衰,政教分合之故,读史者不可忽也。

元时卑视汉人、南人,汉人、南人之为学,自为风气,亦不乐与蒙古、色目为伍。南方为宋故都,儒学特盛,元一代学者承其流风,至入明犹有范祖干、谢应芳、汪克宽、梁寅、赵汸、陈谟诸儒,皆为心性之学,而措之躬行。《明史·儒林传》具载事实。当太祖时,儒者用世,若刘基、宋濂等皆粹然儒者,学以孔、孟为归。太祖尤乐闻儒术之言。《明史》列传二十三陈遇等《传》、二十四陶安等《传》、二十五刘三吾等《传》,其人纯驳不同,要其所陈皆不越孔门规范。太祖建国金陵,宫殿落成,不用前代画壁等美观之法,令遍书《大学衍义》以供出入省览。范祖干被召,即持《大学》以进。太祖问治道何先?对曰:“不出是书。”太祖令剖陈其义,祖干谓帝王之道,自修身齐家以至治国平天下,必上下四旁,均齐方正,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后可以言治。太祖曰:“圣人之道所以为万世法。吾自起兵以来,号令赏罚,一有不平,何以服众?夫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悉是道也。”深加礼貌。当是时,太祖以不学之人,而天资独高,能追上理,一以孔氏之遗书身体力行,为天下先,可云政教合一之日。迨成祖则好尚已不如是归一,犹知选用儒臣,辅导太子太孙,纯谨之风,在士林未甚漓丧。仁宗享国日浅。宣宗自命文字甚高,然不解吾儒笃实之学,陈祚以《大学衍义》劝令儒臣讲说,无得间断。帝大怒,谓:“竖儒薄朕未读《大学》。”囚系祚合家,终其世不赦,致其父瘐死狱中。试较太祖时之壁上遍书,愿时时省览之意,令人叹不学者独尊正学,杂学者竟以务习圣学为藐己。政与教不得不分,正学既不为君心所悦服,而上自公卿,下至士庶,犹知受教于纯儒,使孔、孟之道未坠于地,则不能不推讲学之功矣。明帝王之不知正学,自宣宗始,而讲学之风,亦始宣德时。明儒绍宋儒之学,史家皆言自月川先生曹正夫始。正夫,名端,以举人中会试乙科,为霍州学正,卒于宣德九年。其后即有薛文清公瑄,其名绩已多在英宗之世。今于宣宗以前,述月川学派,以明理学在明代之所自始。

《儒林·曹端传》:“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着足处,两砖皆穿。尝曰:‘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焉。性即理也,理之别名曰太极、曰至诚、曰至善、曰大德、曰大中,名不同而道则一。’”(《儒传·曹端》又言端作《川月交映图》拟太极,学者称月川先生)

按宋儒言太极,朱、陆间已有违言,明儒言太极者甚多,往往为人讪笑。据月川之说,以性理为太极,即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也;静存之说,即所谓静中观喜怒哀乐也。人之性情不得其正,皆缘喜怒哀乐发不中节。儒者之心理学,乃从喜怒哀乐未发时先下功夫。人未有喜怒哀乐之先,性本得中,长保此中,不使一遇可喜、可怒、可哀、可乐而与之俱偏,然后可以应事接物。我有应完之性分,凡事凡物,不足移我性中之定理。此是儒家真本领,言之太涉玄妙,反招讪笑,则亦儒者托体太高,致入神秘之域,使人不可解说耳。《川月交映图》拟太极,即是静中所涵喜怒哀乐未发之景象。

《史窃·道学曹端传》:“知府郭晟造焉,问政,端曰:‘其公廉乎!古人有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手受教。”本传亦传此事,而语较简。其语极有味,故取其详者。上官问政,得其答语,拜手受教,讲学之风成。士大夫能折节向道,此教与政分而人知受教,所以维世道人心而不遽敝也。

《明通鉴》叙端事,有樵者拾金钗,以还其主。人以为异。樵曰:“第不欲愧曹先生耳。”有高文质者,往观剧,中道而返,曰:“此行岂可使曹先生知也!”此则教化被于途人,非真以身教不能得之。

同类推荐
  • 我成了海岛王

    我成了海岛王

    王隽所在的船出事了,他发现自己成了唯一的幸存者,而且,船马上要沉。不得已,他跳海逃生,朝前方的海岸游去。他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还处在新石器时代的海岛上。孑然一身,想在这个蛮荒的世界里活下来不容易。靠得是下海前从士兵身上取来的一支手枪和十六发子弹、一把匕首。艰难求生的过程之中,王隽渐渐积聚了自己的力量,开始发展经济,征战四方,成了海岛王。而某一天当他穿过海峡登陆北岸的时候,发现这里却是另一番天地……
  • 血赤壁

    血赤壁

    这本书因为开的太赶了,所以有段时间断更了。小天打算重开一本,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去看小天的新书,小天不会再让大家失望了。
  • 知否之我是齐衡

    知否之我是齐衡

    齐衡:“明兰我愿倾尽所有,换你一世幸福。”
  • 曹子

    曹子

    在黑暗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
  • 皇朝大忽悠

    皇朝大忽悠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理科生叶寒,意外穿越到皇朝。别人穿越都是皇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结果自己是个孤儿从小跟着一个师父在山上。只能一步一步忽悠攒下基业娶个老婆
热门推荐
  • 梁女仙姝

    梁女仙姝

    现代女军医穿越,没赶上安稳日子,病醒面对一屋的心酸、拮据。一场战乱,校尉父亲一朝战死,双生哥哥奔逃中失散,孱弱娘亲携两女一子屈居山村,母亲久病缠身,姐姐靠秀技挣银糊口,幼弟蹒跚。此局何解?以她十岁小小人儿,上山采药、摘果、挖菜,替人看病、自制果脯、种豆养苗,铜板、碎银统统都到钱匣子来。翩翩公子山间遇险,得遇救治,为报恩情,“我做长工抵小神医药资。”“不必麻烦,玉佩已够付药费。”“药费已付,请公子离开。”“小弟缺开蒙先生,我虽未应试,然自小家学,这方圆百里,无人出吾右!”“小弟聪颖,开蒙后得拜大儒,公子自该返家,免得长辈挂念。”“家父病危,临终遗愿,见子成家,携媳得返。”“罢了,娘亲病除,慈父归家,小弟得教,长姐出嫁,自与你走一趟南诏又待如何。”“什么,南诏王储?我想回家。”“小王视汝如珠如宝,遣尽王宫女仕以待红颜!”
  • 全息之花样成盒

    全息之花样成盒

    方沫兮,女,22岁,混吃等死的一颗新星,由于实在找不到工作,在家蜗居了几个月。一天,睡醒后发现手机上推送的一个有奖活动,“和平精英全息网游大赛”,第一名奖金400万,一人一百万,被金钱砸昏了脑瓜的方沫兮,头脑一热,直接报了名。然而,对于不懂游戏的她来说,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修罗剑神

    修罗剑神

    修习无上功法,淬炼一身灵脉,方家旁系子弟的崛起,成就一代修罗血名!
  • 苍龙守护神

    苍龙守护神

    在沉默中灭亡,意外重生得到上古龙魂的附身,阴差阳错残酷的现实磨砺出一个铁血枭雄,王者归位神话延续。他黑色的头发古铜色的肌肤,棱角分明的脸膛灿烂的笑容,一个阳光的华夏少年;他身外盘缠着一条暴虐的苍龙,出手狠辣无情,不是好勇斗狠;只为守护身边的女神,守护心中的梦……
  • 家族飞升传

    家族飞升传

    开山辟土育灵脉,药草灵花永不衰,青鼎玉泉炼金丹,家族兴衰我辈担,剑起苍澜破天际,修仙悟道觅长生。(丹药,奇遇,热血)一介资质不错的韩家凡人韩孟海,不入宗门,以一己之力,在荆棘苦难中,发展家族,砥砺前行,悟道成仙,霞举飞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淳

    倾淳

    一些在乒乓球台上不断的迷失和找到出路的追梦孩子,教练和家长倾尽了心血和金钱,让这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青春禁忌之野小子

    青春禁忌之野小子

    我终是离不开你,就像你离不开我,她成了他的新娘,他成了她的新郎。十年,十年之后又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 万有引力并不存在

    万有引力并不存在

    《相对论》在刚出版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能看懂,现在又有几人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