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8300000021

第21章 夺门(1)

明至英宗之世,童年践祚,太皇太后最贤,抚帝听政,任用旧臣。初年纯守仁、宣遗范,而不纵宦寺则有胜焉。未几,慈宫崩御,阉竖擅权,毒流缙绅,身陷受辱,赖有弟监国,守御得宜,敌挟帝而无所利,卒奉驾还都修好,不可谓非景帝之功在社稷矣。但以争嗣易储,兄弟启衅,贪功之流,拥英宗复辟,反杀景泰时守御功臣,是谓夺门之案。传子宪宗,皆为阉所惑,政令驳杂,纲纪日替。赖有孝宗,挽以恭俭,使英、宪两朝之失德稍有救济,祖宗之修明吏治亦未遽尽坏。考明事者,以孝宗以前为一段落,不至甚戾祖德。故以英、宪、孝三朝合为夺门一案之时代,以述其政治之变迁焉。

第一节 正统初政

明自太祖、成祖以后,宣宗崩时未满四十,英宗嗣位时仅九岁。赖辅政者皆仁、宣旧臣,尤赖太皇太后贤明,导帝以委任旧人,一遵仁、宣之政,发号施令,蔚然可观。正统初年,在史为明代全盛之日,其实帝有童心,始终蛊惑于阉人王振,特太皇太后在日,帝尚有所畏惮,振亦未敢放恣耳。故即位以来之善政,不但不改前朝,且有为宣宗补过之处。宣德十年正月即位,是月即罢十三布政司镇守中官,其余减税钞复洪武旧额,罢金银朱砂铜铁坑冶,免其课。三月,放教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诏死罪必三覆奏。八月,减光禄寺膳夫四千七百余人。九月,诏四方毋进祥瑞。释陈祚、郭循于狱,复其官。皆宣宗时已略有缺失而一一为之补救者。其以王振掌司礼监,则亦在宣德十年九月,英宗嗣位之后。

王振盖宦官中狡黠最初之一人,《明史·宦官传》但言其为:“蔚州人,少选入内书堂,侍英宗东宫,为局郎。”又云:“帝尝以先生呼之。”考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王振,山西大同人,永乐末,诏许学官考满乏功绩者,审有子嗣,愿自净身,令入宫中训女官辈,时有十余人,后独王振官至太监,世莫知其由教职也。”王振之出身教职,俞曲园《笔记》曾举为异闻。今考《通鉴辑览》及《纲目三编》并《明书》,皆言洪武中设内官监典簿,掌文籍,以通书算小内使为之。又设尚宝监,掌御宝图书,皆仅识字,不明其义。及永乐时,始令听选教官入内教习,然则永乐时使教官入宫充教习,记载甚明,盖皆本《实录》。唯《周咨录》乃明言其净身始入,而王振即其中之一人,是以英宗称以先生,当由宦官宫妾习称有素。宣德元年之内书堂,改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专授小内使书。其后大学士陈山、修撰朱祚俱专是职。选内使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其中,后增至四五百人,翰林官四人教习以为常。则自设内书堂以后,教内侍者为外廷之翰林院官,非复净身之辈。而正统初所教之小内使尚未深通文墨,独有王振为已读书而后为阉者,故得独出其所长,以弄冲主于股掌之上也。

仁、宣旧臣,正统初资望重者五人。《纪事本末》:“太皇太后张氏尝御便殿,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尚书胡濙,被旨入朝,上东立,太皇太后顾上曰:‘此五人先朝所简贻皇帝者,有行必与之计,非五人赞成,不可行也。’上受命。有顷,宣太监王振,振至俯伏,太皇太后颜色顿异,曰:‘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女官遂加刃振颈。英宗跪为之说,诸大臣皆跪。太皇太后曰:‘皇帝年少,岂知此辈祸人家国。我听皇帝暨诸大臣贷振,此后不可令干国事也。’”《纲目三编》系此事于正统二年正月,后人以此时不诛振为惜,而责五臣不能成张后之美。

旧臣虽有五人,张辅武人,胡濙亦才不逮三杨,且其时政在内阁,故正统初政,责在三杨。杨士奇尤为国所倚重,《明史》称士奇公正持大体,雅善知人,好推毂寒士,所荐达有初未识面者,而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用士奇荐,居官至一二十年,廉能冠天下,为世名流。然自英宗践祚,王振实早已挟帝用事,非特士奇莫能纠正,即太皇太后亦未尝不牵率其间。自宣德十年,振即掌司礼监,时辅臣方议开经筵,而振乃导上阅武将台,集京营及诸卫武职,试骑射殿最之。有纪广者,尝以卫卒守居庸,得事振,大见亲昵,遂奏广第一,超擢都督佥事。自此招权纳赂,诸大臣自士奇以下,皆依违莫能制。《明史》又言太后尝遣振至阁问事,士奇拟议未下,振辄施可否,士奇愠,三日不出。太后问故,荣以实对,太后怒鞭振,仍令至士奇所谢罪,且曰:‘再尔,必杀无赦。’此当是振始为司礼监时。正统元年三月,太皇太后以士奇等请,始开经筵,为前此数朝未有之重典。《明通鉴》言时振方用事,考功郎中李茂弘谓:“今之月讲,不过虚应故事,粉饰太平,而君臣之情不通,暌隔蒙蔽,此可忧也。”即日抗章致仕去。《纪事本末》言四年十月,福建按察佥事廖谟杖死驿丞,丞故杨溥乡里,佥事又士奇乡里也,溥怨谟论死,士奇欲坐谟因公杀人,争议不决,请裁太后。振曰:“二人皆挟乡故,抵命太重,因公太轻,应对品降调。”太后从之。降谟同知。振言既售,自是渐摭朝事。此不过谓张后之前振亦仍得干国事耳。其实,自元年以来,国事何一不为振所隐预。元年十二月,下兵部尚书王骥狱,则以振初用事,欲令朝臣畏己,会骥议边事,五日未奏,振教帝召骥而责之曰:“卿等欺朕年幼耶?”遂执骥及右侍郎邝埜下狱。寻释之。未几,右都御史陈智劾张辅回奏稽延,并劾科道不举奏,帝释辅不问,杖御史、给事中各二十。自是言官承振风指,屡摭大臣过,自公侯驸马伯及尚书都御史以下,无不被劾,或下狱,或荷校,至谴谪殆无虚岁(大臣下狱荷校,《明史》所载甚多,兹不一一备录)。既而太后复多病,益不及多问外事。五年三月,建北京宫殿。六年九月,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乾清、坤宁二宫成,宴百官。故事:中官不与外廷宴。是日,帝遣使问王先生何为?使至,振方大怒曰:“周公辅成王,我独不可一坐耶?”使复命。帝蹙然,命开东华中门,召振至,百官候拜于门外,振始悦。振之对帝如此,百官可知。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振益无忌惮,遂去宫门所铸太祖禁内臣预政铁牌。三杨中荣于五年先卒,士奇耄,以子稷为言官所纠,坚卧不出,溥年老势孤,继登庸者皆委[萎]靡,于是大权悉归振。《振传》言:“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兴麓川之师,西南骚动。侍讲刘球因雷震上言(八年五月,雷震奉天殿,敕修省求良言),陈得失,语刺振,振下球狱,使指挥马顺支[肢]解之。大理少卿薛瑄、祭酒李时勉素不礼振,振摭他事陷瑄几死,时勉至荷校国子监门。御史李铎遇振不跪,谪戍铁岭卫。驸马都尉石璟詈其家阉,振恶贱己同类,下璟狱。怒霸州知州张需禁饬牧马,校卒逮之,并坐需举主王铎。又械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于长安门。所忤恨辄加罪谪。内侍张环、顾忠、锦衣卫卒王永心不平,以匿名书暴振罪状,事发,磔于市,不覆奏。帝方倾心向振,尝以先生呼之,赐振敕极褒美。振权日益积重,公侯勋戚呼曰‘翁父’。畏祸者争附振免死,赇赂凑集。工部郎中王佑以善谄擢本部侍郎(《纪事本末》:“佑貌美而无须,善伺候振颜色,一日振问曰:‘王侍郎何无须?’对曰:‘老爷所无,儿安敢有?’”),兵部尚书徐晞等多至屈膝,其从子山林至荫都督指挥,私党马顺、郭敬、陈官、唐童等并肆行无忌,久之构衅瓦剌,振遂败。”以下入下节土木之变。

自正统初至十四年王振挟帝至土木被瓦剌也先所掳,其间政事,前七年上有太皇太后,下有三杨,号称平治,而振实已操权于其间;至后七年,则天下明认权在王振,帝虽日益长大,而倚赖振如父师。迨至蒙尘幸返,复辟以后,犹申讨前日诛戮振党之人,刻木为振形,招魂以葬,祀之智化寺,赐祠曰精忠。而振门下曹吉祥复以夺门功,有宠颛政,此亦见英宗之执迷不悟矣。顾明之根本,初不以此而甚被摧败,则以祖宗立法之深厚,于民生二字,虽至暗之君,至凶之阉,不敢漠视,士大夫稍受荼毒,实无关全国元气,以故君掳而国不摇,人民无离叛之意,敌国外患,反为廓清阉焰之一助,其后于明之全盛无损也。此可以知民为邦本之说,理不可移。其时之民,尚信明帝室足庇以安,孔子所谓必不得已,去兵去食,唯信不可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斯言足于明英宗之世得一证明也。恤民之政,在正统七年以前,屡见纪、传者弗论。八年以后,尚仍之不改,《纲目三编》于五年秋七月书:“遣刑部侍郎何文渊等分行天下,修荒政。”据《实录》云:“时太皇太后专以养民为务,每四方水旱,振[赈]济动亿万计,蠲免灾粮或数百万石,闾阎安乐,虽灾不为害。迨王振用事,悉反初政,唯蠲租振[赈]荒,尚仍之不改。”此明见之史文者。盖累朝家法,已成天经地义,官吏可以摧残,唯人民不可扰。且当时国无滥费,蓄积甚厚,凶阉求货,其道甚宽,以后累世权豪阉宦,剥削不尽,迭见以后数篇。至万历之末,始直接逼取民膏,至民实无以聊生,而后内乱外患交迫而至,二百余年巩固之业一朝而覆,民生之所系如是,盖民不信明之尚能庇我,即于覆亡无所惜耳。

第二节 土木之变

《明史·瓦剌传》:“瓦剌,蒙古部落,在鞑靼西。元亡,其强臣猛可帖木儿据之,死,众分为三:其渠曰马哈木,曰太平,曰把秃孛罗。永乐六年,遣使来朝,贡马请封。明年夏,封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后马哈木死,子脱欢请袭爵。十六年,封为顺宁王。宣德九年,脱欢袭杀阿鲁台。正统初,脱欢内杀其贤义、安乐两王,尽有其众,欲自称可汗,众不可,乃立元后脱脱不花,以先所并阿鲁台之众归之,自为丞相。四年,脱欢死,子也先嗣,称太师淮王。于是北部皆服属也先,脱脱不花具空名,不复相制。每入贡,主臣并使,朝廷亦两敕答之。”此瓦剌也先已往之略历。

《纲目三编》:“正统十四年七月,卫拉特(瓦剌,清代改译为卫拉特,今尚称卫拉特旗)分道入寇。自正统初以来,卫拉特遣使入贡,王振以藻饰太平为名,赏赉金帛无算,凡所请乞,亦无不予。已而额森(也先清代改译作额森)以二千人贡马,号三千。振怒其诈,令礼部计口给饩,虚报者皆不与,而所请又仅得五之二。额森恚怒,遂诱挟诸部分道大举入寇(此据《实录》所叙,较《瓦剌传》于王振召衅,原委较明)。托克托布哈(即脱脱不花)以乌梁海(即兀良哈)寇辽东,阿拉知院寇宣府,围赤城,别将寇甘肃,额森自拥众从大同入,至猫儿庄,参将吴浩迎战败死,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都督同知石亨与额森战于阳和口,为监军太监郭敬所挠,瑛、冕战殁,亨单骑奔还,敬伏草中得免(《瓦剌传》:“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军尽覆。”)诸边守将俱逃匿”(郭敬为王振私人,见上节引《王振传》)。此为瓦剌入寇已闻之败报。又云:“边报日数十至,王振劝帝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不听。吏部尚书王直率百官力谏,亦不纳。遂下诏令郕王居守(郕王名祁钰,帝弟,帝陷虏,遂即位,是为景泰帝),车驾即发京师,振及英国公张辅、诸公侯伯尚书侍郎以下官军私属五十余万人从行,仓卒[促]就道(《纪事本末》:“命下二日即行。”)。军中常夜惊,过居庸关,群臣请驻跸,不允。至宣府,风雨大至,边报益急,群臣交章请留,振虓怒。成国公朱勇(朱能子)等白事,皆膝行听命,尚书王佐、邝埜忤振意,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振私人也,告振曰:‘象纬示儆,再前恐危乘舆。’振曰:‘倘有此,亦命也。’学士曹鼐曰:‘臣子不足惜,主上系社稷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至阳和(宋瑛、朱冕败殁处),见伏尸满野,众益危惧。八月戊申朔,帝至大同,王振尚欲北行,郭敬密止之(敬在阳和败时,匿草中幸免,故能言其状),始班师。振初议从紫荆关道由蔚州,邀帝幸其家,既恐蹂其乡禾,复改道宣府。”

《纪事本末》:“振班师,大同总兵郭登告学士曹鼐等,车驾入,宜从紫荆关,庶保无虞。王振不听。振,蔚州人(蔚州,明属大同府,故振亦称大同人。清改属宣化府),因欲邀驾幸其第,既又恐损其禾稼,行四十里,复转而东。”此所叙起人误会,似谓振之不从紫荆关,因欲邀驾至蔚州,既又恐损禾稼,复转而东,又拟转由紫荆关矣。案:紫荆关在易州,由大同东南行,经蔚州入紫荆关,即至顺天府界。若由此路,安得为也先所邀?《明史·瓦剌传》亦同《三编》,唯云改道宣府,军士纡[迂]回奔走,壬戌(八月十五),始次土木(《英宗纪》:庚戌师还,是为八月初三。丁巳次宣府,是为初十。庚申,瓦剌兵大至,吴克忠兄弟战殁,朱勇等救之,遇伏,全军尽覆,是为十三日。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帝北狩。较《瓦剌传》详确)。足明当日师行日期,为虏所及,全由王振之罪,若由紫荆关,旬日已至京师矣。

同类推荐
  • 断狱

    断狱

    奇智破诡案,巧思昭狱冤。现代法医穿越南宋末年,上流纸醉金迷,底层民不聊生俗世动荡不安,凶案诡事不断,人命贱如草芥,命运似剑如刀且来领教领教!
  • 复刃

    复刃

    一个人,背负着全家族的复仇使命。他是为复仇而生的。在平时,他可以是平易近人的公子哥,但当复仇来临之事,他就又变成搅动天下乱世的谋士。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三国志烽火狼烟

    三国志烽火狼烟

    公元184年,汉王朝名存实亡,黄巾动荡群雄割据,来自2000年后的我犹如一只历史的蝴蝶,轻轻煽动了翅膀...
  • 三国之霸王盖世

    三国之霸王盖世

    魂穿千年,霸王只手盖九州……重生在乱世,唯一能做的就是活下去……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原初

    原初

    穿越之后三年被杀,死前才知道自己落得如此下场全部是因为上代穿越者的烂摊子。在现代安排的后手之下重生,但是却不知自己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别人的绊脚石。
  • 做最好的副手

    做最好的副手

    做最好的副手讲述在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内部领导班子中,副手既是一个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其权力不是很大,但却是组织的骨干,发挥着承上启下、分工负责的关键作用。而且,在领导学中,也非常讲究副手的辅助之道,即如何配合一把手更好地把工作做到位,凡精于此道的副手总能站得恰到好处,赢得一把手的赞誉,否则,就可能丢掉自己的位置。做最好的副手一书对副手该如何认知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如何配合好一把手的工作,如何处理与同级副手的关系,如何处理和统御下属的诀窍及方法等作了详尽细致的介绍,这为所有的副手们解析了将来的发展之路,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
  • 血族枕

    血族枕

    我是吸血鬼卡瑞蒙。在古老的圣殿上,目送着虚弱的安诺将葬送在日光之下。那才是我转化她的第二天。夜晚是个令人着迷又敬畏的时刻,我虔诚的祈祷,这一切都不会成为我的错误。
  • 岑溪大陆

    岑溪大陆

    ?男主幼时被赌鬼父亲抛弃,母子二人以经营一小客栈而为生,因赌坊的为难,他人的冷眼,周遭的冷嘲热讽,使男主深刻读懂了现在身处的环境,直到他隐忍到了14岁。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名沐辰的少年是如何获灵兽,唤法器,夺灵种,娶悍妻,一路成长锋芒肆意!
  • 这个宅男有点强

    这个宅男有点强

    梦想着成天吃饭睡觉打游戏的宅男林逍,有一天突然收到了来自父亲的包裹,其中竟然是一本神秘的石书!从此,他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为了获得石书的力量,从深山老林里走出的修真者、获得了邪恶超能力的都市狂魔、预谋着世界改革的野心家、拥有毁灭世界之力的美丽少女……各路强者纷纷来到华夏,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之战。一场场勾心斗角的最后,究竟会鹿死谁手?这是一个宅男仗剑笑傲天下,怀中抱妹大杀四方,谈笑间拯救世界的奇妙冒险故事。
  • 干活啦!巫妖大人

    干活啦!巫妖大人

    这是一个(自认为)正直(其实是逗比)的巫妖带着系统一起维护世界和平的故事,恩,你就当真的听。我绝对不会祸害世界的,绝对不会!(反正我是不信)其实咱也是个好人......呃......好巫妖?算了,不纠结了,总之都是系统害的(系统:怪我咯),我一定会战胜这该死的系统,做一个爱读书、爱看报、爱和平、爱妹子的四好青年!(我绝对不会告诉你最后一个才是重点)PS:作者为高三在校生,时间紧凑,故只能每周一更,大假期时酌情加更,请大家见谅。
  • 终焉救赎

    终焉救赎

    当人为规则代替了自然法则成为主流,当一切众生失去了天性和原始的自由,当文明外衣下黑暗横生时,这个世界会走向毁灭还是走向……
  • 极夜光明:倾世六小姐

    极夜光明:倾世六小姐

    那是梦,还是境?牧家无用六小姐因那场虚幻觉醒,书写倾世逆袭史。光明与黑暗,傲视苍穹!欺人太甚?灭杀!强大如天?谋你!偶遇方又安,相爱相杀,伫立世界之巅!那虚幻是梦境,还是因果注定?天下为局,世事为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