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2300000017

第17章 柔石夫人——吴素瑛的爱情

◎小乔

引子

9月27日,为纪念柔石诞辰110周年,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并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采风创作活动。活动中,笔者参加了西片的登山健身步道采风,走访了坐落在前童镇东溪村的柔石夫人的故居。

早已没有人居住的故居非常破旧,园子里满是瓦砾杂物。门楣门窗等都不完整,断垣残壁,荒草萋萋。但厅堂内雕梁画栋清晰可见,两层结构的楼房,显示着曾经的富有和温馨。这么说,柔石夫人——吴素瑛就是出生在这个院子、这幢楼房里的了,柔石也曾经作为新女婿在这儿住过三天。这是一个有故事、有回忆的院子。

柔石夫人

吴素瑛,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子的名字,然而,当这个名字和柔石联系在一起,当这个名字前冠以“柔石夫人”这四个字时,便不再普通,并且成为了唯一!

吴素瑛和柔石的初次见面颇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1919年,在宁海黄坛热热闹闹的“十四夜”元宵节灯会上,他们偶遇了,这对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很有情调地四目相对,这一对视,却成就了一段两人都欲罢不能的婚姻。追述一段美好的姻缘,人们往往会说男女双方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碰到了对的人。那么吴素瑛和柔石呢,婚后不久,他们便有了性格上的差异、沟通上的困难,对于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他们都表现得有些无奈。难道说他们是在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地点,不对的见面的缘故吗?吴素瑛曾坦言,如果没有那个元宵之夜,那么,他们两人完全有可能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或许这辈子都不会相互交叉在一起。柔石于1931年1月被捕,至2月7日喋血龙华荒场时还不足30岁。他与吴素瑛十一年的婚姻中,夫妻实际相聚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足两年,但英年早逝的柔石为吴素瑛留下的却是两位渐渐年老的父母、三个幼小的子女和日渐衰落的家境。

1971年,吴素瑛临终时曾言:下辈子再也不想做人了,因为这一辈子活得太苦、太累了!

可是,尽管活得苦、活得累,但吴素瑛从没有后悔过,她始终认为这一切,都是她命中该有的。

吴家有女初长成

清末,封建皇权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当中,中华大地创办新兴学堂热情高涨,更有大批海外传教士对中国士人进行大规模的教义宣讲等。如此自隋唐以来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已岌岌可危。然而,在浙江宁海一个比较封闭的仅百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东溪,拥有着几亩田地的读书人吴桂馥却仍然埋头苦读,一心想要考个功名。一年年的努力赶考,一次次的秀才落第,让吴桂馥倍感失望。然而他却以读书人的身份幸运地娶到了黄坛望族的女儿为妻。1900年冬,该千金小姐为他诞下一名女婴,老童生吴桂馥欣喜若狂,给女儿取名素瑛,从此视为掌上明珠。

素瑛从小聪明、乖巧,深得祖父母、父母的疼爱。在长辈的呵护下尽情地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当时尽管家里有下人,但对于一个封建礼教气氛浓厚的家庭来说,女孩子同样要缠足、学女红、学持家……吴素瑛也不例外,但她没有让父母操心,小足缠了,女红也学了。然而遗憾的是她幸福的童年生活才持续了五年,五岁那年母亲病逝。老童生面对小小的吴素瑛和两个更小的儿子,不知所措,于是只好续弦。从城里嫁过来的继母是个善良的好女人,她以女人特有的细心照顾着吴素瑛和她的两个弟弟,将他们视如己出。但懂事的素瑛从此收敛起活泼的个性,安静而自觉地帮继母照顾弟弟,并学会了烧饭做家务。十三岁时,她已经能独当一面地烧出一桌子的菜肴了。

也就在吴素瑛五岁那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始废除科举。千年古制,一朝废止,吴桂馥一心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成为一枕黄粱。读书几十年,既不会种田地又不会做生意,只能偕妻儿靠祖上传下的几亩田地过日子。偶尔也教女儿、儿子读书写字。当然,老童生主要是教儿子读书,对于家里唯一的女儿,他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要知道“三从四德”就行了。那年,吴素瑛姑父严瑞五在黄坛办了一家私塾,吴素瑛想去念书,虽然老童生不赞同,但他拗不过宝贝女儿的请求,只好让吴素瑛去念了几年书。

略有识字的吴素瑛,出落得清秀可人,举止温文尔雅,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针线等家务活更是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一位性格沉稳、善良、大度、朴实的好姑娘。父母、姑姑、外婆一心想为她找个好婆家,可是不知为什么直到素瑛快20岁了,还没有定下终身。冥冥之中,似乎她正在等一个人,那么等谁呢?

吴素瑛姑姑家所在的黄坛每到元宵节前夜,即“十四夜”,都要举办灯会,以鸣群锣、放铳花、抬鼓亭和抬阁为主,耍狮、舞龙也穿插其中,这些特色娱乐活动,主要是为了祈求有个丰收的好年景,因此深受老百姓欢迎。那年素瑛也和表姊妹们在黄坛观看灯会。她们一起在彩灯丛中,开心地玩着、走着,品尝着沿路百姓摆放门前的花生、桂圆、红枣。五彩的灯光映照出姑娘们娇柔的身形和美丽的面庞,无形之中吸引了不远处几位书生男儿的眼光。他们便是正在浙一师读师范的柔石和柔石正学高等小学时的老同学严雅惠、胡兆虎等。男孩们利用假期也来黄坛闹“十四夜”。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呢?吴素瑛心里萌动着爱的情怀,她看到柔石眉清目秀、举止温文尔雅,暗暗地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愫,然而女子的矜持和含羞让她不能有丝毫的造次。

柔石回家和父亲说起这一次的相遇。早就希冀柔石早婚的父亲赵子廉听说后非常高兴。他想当然地以为,柔石一定是看上那个姑娘了,于是经多方打听,得知朋友董竹溪先生的父亲董六斋和吴家有交往,于是托请董六斋去吴家做媒,希望两家结为“秦晋之好”。吴素瑛的父母,听说城里这一家既有家境、男孩儿又是一个有才有貌的读书郎来提亲时,甚是欣慰,因有吴素瑛的默许,父母更看好这门亲事。如此,也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桩婚事算定下了。还在读书,满心幻想有美好爱情生活的柔石虽然不想早早结婚,但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一则不想违背父母之命,另一方面自黄坛一见,颇有姿容、娇小玲珑的吴素瑛也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因此,就在第二年,他便迎娶了吴素瑛。过年的时候,柔石还非常开心地作为新女婿去东溪岳父家拜年,拜会了素瑛的叔伯,见到堂叔伯兄弟及素瑛的弟弟们,三天的游山玩水,礼貌、温和、善良的柔石给吴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婚后十年

应该说,婚后的生活,他们一度是甜蜜和幸福的。那时柔石与父母、哥嫂、侄儿一起生活,大家庭由父母当家,生活不愁,日子过得还是丰衣足食的。这其中,柔石是家里一个大闲人,不但没有赚钱,且因为还在读书,因此是家里花大钱的人,哥哥赵平西和父亲经营着“赵源泉”咸货店。家务事则由母亲、嫂子及吴素瑛一起料理,一大家子人倒也其乐融融。

吴素瑛是个实心眼的人,满脑子是嫁夫随夫那种“三从四德”的礼教思想,嫁了一个自己喜欢的青年,吴素英当时内心是满足的。柔石小她两岁,她便像大姐姐一般照顾柔石的生活。本来,吴素瑛在娘家就是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弟(继母又给她生了两个弟弟)要照顾,自然她会显得特别成熟和稳重,加上她固有的性格也有些内向、不善言辞,因此素瑛留给柔石一家人的印象是沉默寡言的。而柔石,从小聪明,蒙父母疼爱,一直读书,不谙世事;又多才多艺,琴棋书画、金刻样样爱好,生性喜欢浪漫。当时不满18岁的柔石还没成年,他对吴素瑛的好感是少年的情窦初开,其实他对恋爱、婚姻这个重要的人生问题是不甚明白的。他以为两个年轻人结婚了,一定会有愉快的合拍的感情生活。因此,婚后那几日小两口倒也恩爱有加,晚饭后,柔石还会陪素瑛在家附近散散步。寒假结束,柔石又去杭州读书,吴素瑛的新婚蜜月也画上了句号。他们的关系就凭往来信件维系,年轻的吴素瑛只有等柔石放假了,才能见到丈夫。

吴素瑛安静地生活在柔石的大家庭中,上有公婆、兄嫂,下有小姑、侄儿,关系虽然有些复杂,但懂事的素瑛尚能处理得好,因此,柔石也没多大的后顾之忧,读书空余写写信件,一封给父母、一封给妻子。收到柔石的来信,素瑛总是非常开心,她其实是多么想去杭州和丈夫在一起啊,可是,家里的条件不可能再支付另一人在杭州的费用了,她明白且也体谅家里,尽管非常想念,但还是不敢向公婆提出,她只能暗暗地将自己的愿望埋在心底。

暑假,柔石回家来了,小夫妻久未相见胜似新婚。多情、好浪漫的柔石将自己的感情毫不吝啬地表露出来,白天也忍不住要牵手、拥抱素瑛。无奈吴素瑛接受的教育是封建的、严谨的,她认为白天搂搂抱抱有失风雅,因此不但没有配合柔石,甚至还责备柔石不稳重。这不免让柔石感到失望,素瑛的拒绝让他感觉自己和妻子的关系有点尴尬,沟通出现了困难,他有些痛苦。那年秋天,吴素瑛怀孕,丈夫不在身边,只能独自面对强烈的妊娠反应。漫漫长夜,素瑛没有丈夫呵护,独自经历十月怀胎,那种失落是无以言说的,可是吴素瑛忍受下来了。第二年五月生下一个儿子。父亲开心地写信告诉在杭州的柔石,柔石虽然在回信中没有表露出不高兴的心境,但在当天的日记中却记下了自己收到信后居然没有兴奋和幸福的感觉,甚至有种莫名的痛苦。

在如今看来,这太不正常了。也许,这是柔石对自己婚姻的不满,导致新生婴儿都无法使他开心。这不能不说是吴素瑛感情生活中的悲哀。当然这些日记,吴素瑛是看不到的,她有了孩子,便伴着对丈夫的思念,一心一意在家带儿子,侍奉公婆。

然而,由于柔石这一房没有收入,只有支出,如今多了一个孩子,费用更大,日久,家里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吴素瑛很无奈,写信给丈夫,吐露了一些烦恼,希望柔石能帮帮她。吴素瑛在信中寄希望于从长年不在身边的丈夫处得到一些慰藉,也是人之常情,做妻子的有烦心事不向老公诉说向谁去倾诉呢。然而,柔石却不这样看,他在杭州读书,接触的都是一些觉醒了的青年,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追求自由、赞美男女浪漫的爱情生活,反对封建的旧式婚姻和家庭。他认为家长里短的纠纷都是很没有意思的,何况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父母的人,他认为吴素瑛不应该有这种思想波动,而应该安分守己地做好儿媳妇。因此,对吴素瑛提出的请求,拒绝了。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伊诉说伊的愁情,而且要我扶助……我总对伊说——你是个裹足的小孩子;我虽是能攀援藤树的男童,对你实在无能为力,扶上高枝中!”其实,柔石是借不满自己的婚姻状况而逃避做丈夫的责任。这一点吴素瑛却全然蒙在鼓里。

柔石想要的是那种罗曼蒂克的爱情,那种你唱我和、琴瑟和谐的爱情,而这一切,从来没走出过封闭落后乡村的旧式小脚女子吴素瑛又如何给得了他呢?

在这一方面,比柔石早十年出生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却做得非常不错。胡适的夫人江冬秀也是一位小脚女人,也是识字不多的乡村旧式妇女,和吴素瑛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相比较吴素瑛,江冬秀性格更加强悍、有魄力,很有男子气概。而吴素瑛对丈夫则顺从多了。胡适,这位风度翩翩、仪表不凡的留洋博士,却遵母训,和江冬秀这位“小脚夫人”相安、和谐地共同走过了四十五年整的人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其实,一开始对于这门母亲定下的亲事胡适也是反对的,但当他意识到反对没有用时,便决定改变江冬秀。胡适通过母亲督促江识字,然后又鼓励江练习写字,他看到江冬秀写的字时,便给予热心鼓励,同时又告诉她,不仅要识字、写字,还要懂得字的意思。当胡适读着江写给他的第一封信时,心中特别高兴。虽然见信的内容简单,字迹也歪歪扭扭的,但他还是赋诗一首:“病中得她书,不满八行字。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1917年,胡适已是名声响亮的北京大学的教授了。可是,回到家里他一点都不端教授架子,仍像以前那样耐心地辅导江冬秀读书识字。这一点真的非常难能可贵。

当然了,江冬秀因为是胡适母亲选中的,婆母就是她坚实的后盾,江冬秀的“腰杆”自然可以在老公前挺得直直的,而胡适又是一个特别孝顺的孝子,加上聪明的江冬秀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胡适,饮食上又将老公的胃牢牢掌握,因此他们一生相随……

柔石和吴素瑛,按理说他们两人婚前曾见过面,算是有一点点感情基础的,相比胡适的婚姻可以说先进了一步,而且,柔石也曾亲自教素瑛读书,推荐妻子看一些名著……可是,素瑛不够活泼有点倔的性格,让她在柔石眼里不可爱。柔石追求完美的浪漫爱情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妻子是温婉可人、优雅娴静的。然而,一位长年见不到丈夫的面,又身处关系复杂的家庭环境中的小媳妇,自己又没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你教她如何能做到优雅、淡定?

就爱情而言,女人往往比男人爱得真挚、专一。尽管柔石对吴素瑛不是很满意,但吴素瑛是喜欢柔石的。正如张爱玲所言: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吴素瑛在“十四夜”灯会中和柔石见着了,她是赶上了,于是她便一根筋地爱上了柔石。她喜欢柔石的温柔善良,崇拜柔石的才学,对柔石从事的革命工作总是默默地支持。在柔石面前她绝不会像江冬秀那样蛮横不讲理,这就导致了她总是把自己的愿望扼杀在萌芽状态,将自己的情感牢牢地埋在心底,因而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而柔石最终也感叹“有一部分纯粹的爱,但缺少人生元素上的材料”。如此,吴素瑛终究没有办法得到柔石全心全意的爱。

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使吴素瑛渐渐地对柔石也失望了,柔石为了追求理想人生、为了寻求进入文学殿堂的光明大道,他不惜终年漂泊在外。即便是浙一师毕业后,虽然在家赋闲了几天,也天天读书写文章,不思赚钱。任何时代其实都是一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收入,必定没有地位。吴素瑛很苦闷。后来,柔石去杭州做家教、去慈溪普迪小学教书,终因不喜欢而没有坚持。之后又去北京做旁听生,真是苦了自己也苦了家里人。

这其中,吴素瑛也为自己和柔石不太和谐的夫妻关系努力过。自大儿子夭折后,吴素瑛伤心难过,非常失落。她感觉自己和“读书人”的丈夫确有差距,因此,离开婆家又到黄坛姑父的私塾去念书,希望自己在学识上能与丈夫比肩,聊起话题也有共同语言。可惜的是旧时代的妇女,如果没有经济实力强大的丈夫的支持,没有公婆的应允,想自己抗争命运真的是很难。吴素瑛想继续读书的想法不了了之。

其实吴素瑛绝不是一个小气的女人,相反还是一个比较大度的旧时代妇女。1924年1月柔石回家,之前做妻子的曾听说柔石在杭州有“风花雪月”之事,因此心头有些不快,小两口有对话,那是柔石写在日记中的:

吴:你的心之痛苦,何必要我明白,自然有人明白你!

柔:素瑛啊,你的这些话从何说起呢?

吴:从西湖边手搀手走路说起!这些话传到我的耳朵里,会谎吗?我是不明白的人,我是只能晓得一年六筐谷,三十元钱就够了的人!你真结婚得太早。

柔:是谁告诉你的?……天在头上,地在脚下……素瑛,我的民情,完全被你抛在冷水里!

吴:你不用赌咒解释,也不用问,我问你,同未出嫁的姑娘通信是应该的么?

柔:也并不不应该?……好的,不应该罢!

吴:我一切可以随你!我决不阻止你心上的计划,我也没有能力阻止你!我更要告诉你,假如你有心爱的,你可以同她重新结婚,你的父母如不承认,我帮你设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吴素瑛很有肚量的,她甚至说如果柔石真的不要自己,即使父母不同意,她会去做说客,这种气度是非常难得的,同时也看出了吴素瑛对丈夫的感情是又爱又恨。

年轻的柔石长得眉清目秀,才华横溢,感情世界又特别丰富敏感,对新潮女性有好感是正常的。但他又天性敦厚、心地善良。或许,柔石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负责任。他开始努力来改善和妻子的关系,不但教素瑛读书,而且还提笔写了两封情意绵绵的信,让吴素瑛好好读读。这两封信,可以说是支撑了吴素瑛一辈子的精神支柱,吴素瑛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信是这样写的:

“我爱!你现在一定奇怪我了!我许久没有写信给你了,你会疑我病了么?其实,我现在健的非常,我能走很长的路,昨日环着西湖绕了一周,怕有五十进而路,我两腿还一些不觉疲倦是什么,我真健啊!不过身体虽则强壮,我的精神却病了!病的是什么?恐怕你也会猜得到的,是懒怠病!我一月来,没看完一本书,没写过上一千字,问我做些什么呢!除去吃饭、睡觉、游戏以外,恐怕不能有别的回答了!我写这封信,实在超脱我近来的生活常例以外,你当然感谢我!”

“亲爱的人:我此刻快乐极了!因为我现在坐在花前的绿草上,旁边有黄莺的叫声,太阳挂在西山上,我真似云中的仙人啊!我除出了你以外,没有别的思念,没有别的要求。你,亲爱的人,你会飞么?你不觉天长路远么?我以为宇宙中除了爱情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存在了!爱情!这个秘密而奇怪的名词。太欺负我们了!‘没有爱情的世界,于我们有何用处啊!’现实的人间,于我不知怎样,不过我想,失掉了爱情的人生,于我们有何意义啊!一想到此,立刻就悲伤……”

这两封信写得是情真意切的,可谓是真正的情书。正因为有了这两封信,吴素瑛对柔石的感情又有了坚定的信心,即便是在上海,冯铿热烈追求柔石,吴都不是很相信。她抱着小儿子去上海探望柔石,看到柔石陪自己玩、为自己采购物品,为了自己忙前忙后,心里非常感动。什么风言风语,什么漫漫长夜独守空房皆抛到脑后。她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宁海的家里,对柔石在上海为革命理想奔走号呼,不再有二话。

孤苦一生

吴素瑛是一个很简单的女人,她也奢望过上那种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但柔石心高气傲,他的理想、他所从事的革命工作让吴素瑛不敢对丈夫有过高的要求。她只能默默地支持和关心柔石。她始终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是一个善良、正直、热情的人。1928年春,柔石任宁海县教育局长,吴素瑛着实为他骄傲过一阵子。平时只要能帮得上丈夫,她总是努力去做好。比如1927年10月,柔石为了帮助被国民党缉捕的时任宁海中学教导主任、共产党员邬逸民,他让邬逸民藏在家里并吩咐妻子素瑛好好照顾,吴素瑛没有二话,尽心尽责,宁可饿着自己也要让邬逸民吃饱、穿暖,最后帮邬安然脱险,离开宁海。新中国成立后,邬逸民曾去看望吴素瑛,开玩笑说,吴的蛋炒饭实在好吃,并说自己起码在吴素瑛家里吃过两百多次饭。如此,也可看出吴素瑛是一个非常大方、好客的妇女,更可以看出丈夫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她是非常看重柔石的。

柔石牺牲后,开始吴素瑛并不知晓,大家都不清楚柔石到底在哪里。父母日夜盼着儿子归来共享天伦之乐,母亲甚至哭瞎了双眼;三个孩子盼望在上海的爸爸能回家,能带来上海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小妹妹盼哥哥回家来讲一些新鲜的事物听听;而作为妻子的吴素瑛更是盼夫回家,盼得心痛。然而,作为革命志士的柔石,已决然地抛头颅,洒热血,亲人哪里还能见到他啊。

渐渐地,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共产党几无藏身之地,而作为共产党员的家属,日子更是艰难,物质无法满足日常开支,精神上更是处处遭人白眼。年仅三十出头的吴素瑛,本该是一位风韵犹存的少妇,一位还可以在丈夫面前撒娇的小女人。然而,吴素瑛却因为柔石牺牲的影响,而开始了她艰难的人生。她的儿子赵帝江在写回忆母亲的文章中说:“在我稍懂世事时,母亲还是一个30多岁的人,但在我印象中却只烙下一个老妇人的印记。个子瘦小,脸色灰暗,眼窝深陷。额上布满皱纹,头发稀疏苍白……”

由于老百姓认识上的不足,他们认为吴素瑛的丈夫是被“枪毙”的,因此处处瞧不起她,那时吴素瑛常常做噩梦,梦见丈夫戴着手铐脚镣,步履蹒跚。有多少个夜晚,吴素瑛被自己的哭声惊醒,那时候家里常常充满悲哀抑郁的气氛。吴素瑛有时回娘家什么的都不敢走大路,低着头专门挑田间泥泞小路走,她是害怕看见人们异样的、鄙视的目光啊。

尽管这样,有些难堪的事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有一次,不满八岁的儿子赵帝江和邻居小朋友吵了起来,没想到这个孩子的父亲也出来欺侮帝江,而且还连带着骂小帝江的爸爸。人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寒六月”,吴素瑛听了又难受又生气,瘦小、柔弱的吴素瑛大胆地站出来回击说:“小孩子争吵总是有的,你为什么咒骂他的父亲?”从吴素瑛勇敢捍卫丈夫的名声可以看出吴素瑛对柔石的爱是多么的深沉。

那时,柔石一家早已从父母、大哥他们的大家庭中分家出来了。柔石,一个读书人,不管在与不在当然都不会种田地的,何况如今生死未卜,吴素瑛更是不指望他了。为了孩子们,家里没男人,吴素瑛只好事事亲力亲为。她穿起旧衣衫、挽起袖子去地里翻土、下种、施肥、浇水、除草等,她在烈日下晒谷子打豆子,寒冬里刨番薯丝,割菜……她养猪、养鸡,她把好的细粮、小菜留给孩子吃,自己吃粗粮、吃剩饭。

当时家里也有几亩水田,而女人再怎么能干,下田种水稻总是男人的事。当时帮工们特别喜欢帮吴素瑛干活。为什么呢?因为吴素瑛客气,她正直、硬气,她从来也没有瞧不起穷苦帮工的眼神。她总是烧出好饭好菜招待帮工,宁可自己饿着也要让帮工们吃饱喝足。因此,那些打短工的穷苦百姓一听说去吴素瑛家干活,都非常乐意。

吴素瑛就这样,一个人苦苦地支撑着,为了孩子们,她心无旁骛、静如止水,她把对柔石的爱都倾注到了三个孩子身上。她要让孩子们都上学读书,宁可卖家具、借钱也要让孩子读书识字。那年,大儿子从正学高小毕业,准备去宁海中学读中学时,却因受柔石牵连而不能入学读书。为此她费尽周折想尽办法,终于让儿子进入宁海中学。平时她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像父亲柔石那样有骨气,要“宁死刀锋、不死刀背”。这在当时,吴素瑛堪称是一个不糊涂的旧时代女性。她吃尽千难万苦,终于把三个子女都培养成了人民教师,而自己也熬白了一头青丝。

新中国成立后,吴素瑛终于得到了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整整二十多年啊,吴素瑛盼穿双眼,总算盼来了政府给予丈夫的高度赞誉和公正评价,盼来了政府对自己的尊重。年过半百的她还被光荣地推选为县人大代表。吴素瑛终于可以抬起头、挺起胸,扬眉吐气地过正常人的生活了。可是她却依然勤劳、俭朴、低调,依然善良、热情、大度。唯一不一样的是,当她教育下一代时,再也不需要藏藏掩掩地、悄悄要求孩子们像柔石那样有骨气了。她可以大声地和孩子们说:你们做人一定要像烈士一样,要以国家为重,要有强烈的正义感!

如果说,柔石烈士甘为革命舍身忘己,是伟大的!那么作为他的夫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她所作出的牺牲,她留给后人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

同类推荐
  • 真爱,37℃

    真爱,37℃

    他们都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启迪》等畅销期刊上,他们在中学生中有亿万“粉丝”……他们的作品频频被选用为全国高考、各省市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他们的美文最适合作为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中学生知道这个秘密,四处搜寻他们的美文;家长也知道这个秘密,纷纷购买有他们作品的报刊;语文老师更知道这个秘密,想方设法收集他们的文章,供学生考前阅读……他们就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读者签约美文作家丛书》的作者。《真爱37℃》为丛书的其中一册。《真爱37℃》收录了《读者》签约作家李丹崖的经典作品。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许多人,信步去看一场花事,渡船去赏一湖春水,从一座城到一个镇。一路风尘,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他们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可匆忙之间又忘了来路,不知归程。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
  • 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

    本书是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的原著,影片主角原型CIA负责人门德兹的真实讲述。电影的导演本阿弗莱克称赞它是“一个伟大的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的勇气与责任,以及在绝境中看到希望的坚定信心。1979年11月4日,六位美国外交官设法逃出了激进分子围攻的美国大使馆。其余人员遭到扣押,长达444天。六位逃亡者在加拿大使馆留宿了两个多月,直到中央情报局展开冒险营救行动。
  • 竹外桃花

    竹外桃花

    赵立功所著《竹外桃花》为中国当代随笔,长长短短的篇幅,连缀成一段生命的过往。
热门推荐
  • 《环保知识篇》(上)

    《环保知识篇》(上)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住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湖泊、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痍。人口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障碍。
  • 重生之丧尸如潮

    重生之丧尸如潮

    在末世中强者为尊,弱肉强食,重活一世的林译要将这个观念贯彻到底。
  • 我真不想当国王

    我真不想当国王

    这个王位有毒?穿越成为王子,竟然还要继承王位?不可能的,不存在的!六个王子相互较劲,都想把对方送上王位的故事。我把你们当兄弟,你们竟然想让我当国王!
  • 纯粹时光里的美好

    纯粹时光里的美好

    我们好像都很羡慕别人生活里的故事,却忘记了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落笔成书,轻启记忆碎片从岁月里走来寻找最初的那个自己。或许也会有那么些人羡慕故事里的你,会有些人在你的故事里看到了当年曾经历过的自己...
  • 神庭纪

    神庭纪

    世间本无神,信的人多了就有了神。凡间的修行之人或者兽、物死后受人敬奉香火,受天地感召成神,香火越盛,该神实力越强大,不死不老,行走天地间。张文定意外来到这个世界,也意外的成了神。
  • 盗法自然

    盗法自然

    手摘日月星辰,我自欺天窃命。盗法自然,万物皆可盗。且看断肠人如何玩转武林,欺天窃命。
  • 蓦然回首,爱可还在

    蓦然回首,爱可还在

    他,怀着仇恨,一步步接近她,海誓山盟,甜言蜜语,终是得到了她的生死相依,她为他甜,为他苦,为他学会了相夫教子,也让他夺回了原本属于他家的一切。之后,他不再掩饰他的仇恨,厌恶她,带着他真正心爱的女人出双入对,在她为他生下女儿三天的时候,亲手割断她的左手,只为她不肯离婚,而他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死去而不能给其名分。
  • 血族殿下抱一抱

    血族殿下抱一抱

    十年前她追他追到他生无可恋,十年后他反过来对她又亲又抱。她居然说不认识他!还在短短几天内送了他两巴掌!他兰斯洛特·罗伦卡,会撩妹会法术会飞。整所学校都是他家开的,除了做饭硬伤像炸厨房以外堪称完美,对自己的吻技也是很有自信的,为什么她就那么难追?她司徒纯伶牙俐齿机智聪明,还会辨识吸血鬼,遇他就成全民公敌被各种攻击,被他多次英雄救美之后,心跳加速魂牵梦绕,怎么就栽他手上了呢!“完了,现在全校都以为我们有什么了!”“正好,我们什么时候生个小吸血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被风吹起的长袍

    被风吹起的长袍

    那些年一起经历过的,白昭然,我都记得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