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22900000003

第3章 初涉皇宫

启蒙

小冯女已被冯昭仪带在身边,但是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如同做梦一般,来得让人不敢相信。那位只有梦里才会出现的,冯女从没见过面的亲姑姑,居然就神话般的出现了。让冯女吃惊的真是太多了,首先是姑姑的美貌,姑姑的优雅,简直让冯女佩服不已。在冯女心里,只有姑姑这样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丰厚的内涵,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女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女。其次是许多年前远嫁北魏的姑姑居然没有死,还活得这么好,而且也没因父亲的事情受到牵连,这真是太完美了。冯女在心里不知想过多少次,我的姑姑还活着吗?我能活着见到她吗?假如我去打听姑姑的下落,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假如姑姑还活着,她不认我怎么办?无数个设想,无数次的自问自答,冯女在没有一个答案让自己心服的情况下,未做出任何事情,只是悄悄地等待着。还有就是她的亲姑姑是当今大魏皇帝的左昭仪,除皇后以外,整个后宫就等于她说了算。这一点是更加值得她惊喜的,也是冯昭仪打心里最愿意让她知道的。因为这是生存问题,保命问题,如果性命难保,其他一切都是枉然。

冯女八岁以前接受的教育,都是家庭式的,传统的孔孟之道,还有一些宗教方面的教育,这些教育使得冯女从骨子里与冯昭仪成为一类人,其性格、语气,甚至走路的动作,都如出一辙,加之血脉之亲,冯昭仪对哥哥留下的这个女儿简直喜欢到了极点。冯昭仪对冯女的教育责无旁贷,也不能耽搁一天。除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以外,她首先告诉冯女,作为冯氏家族的女人,将来要想给整个家族以希望的一天,那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潜心修养自己,有朝一日成为皇后,成为太后。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标而准备,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

冯昭仪给冯女的教育,主要是文化方面的,比如四书五经,比如基础的算术,还有历代皇室斗争的故事,还有就是亲自传授北魏以来的大事,后宫里发生过的一切,在宫廷里的所有规矩和如何做才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掌握自己的命运等等。如果说将来有多少次后宫里的斗争、竞争,冯女之所以能够逢凶化吉,屡屡得胜,不得不承认冯昭仪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专门只给小冯女一人教学的,已经潜心研究过多年,对这些早已如数家珍的老师,是功不可没的。冯女是幸运的。

冯昭仪对冯女的教育是积极有效的,也是私下进行的。她告诉冯女,每当有人来访,就扔下功课,在一边玩耍就好了。她不想让任何人看出来,自己在侄女身上的良苦用心。冯女是谁呀?姑姑所说的一切,也大都是冯女能够想到或者是一点就通的,所以昭仪所授的,冯女都能融会贯通,做得非常到位。唯有一条是可以公开进行的,那就是请了宫廷里的琴师,教授冯女琴艺。每天下午有一个时辰,冯女就在学习演奏古琴,宫里的宫女和太监都能听得到。

冯女的命运里,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常氏。

说起来,常氏的出身很平常。她原先只是北燕国的一个读过几年书的极其普通的女人,她是随着北燕国被灭,作为女奴被强迫带到北魏皇宫的。时间要比冯女入宫早十一二年。当时常氏的怀里还有个正在哺乳的儿子,结果她儿子在被押解的路上不幸身亡,常氏悲恨交加来到平城,在皇宫里做杂役。一次常氏被打,刚好被正在回宫路上的冯昭仪遇到了。昭仪的个性,是看不惯随便对奴隶打打骂骂的,她立刻吩咐随从停下,从车辇上下来,问道:“她是什么人?为何受此责打?”这么一问,方知常氏是北燕国的故乡人,也知道她刚刚死了孩子的情况。冯昭仪叮嘱管事的太监,怪可怜的,以后待她好一些。冯昭仪与常氏的邂逅,改变了常氏的一切。

冯昭仪没有给太武帝拓跋焘生过儿子,可是拓跋焘有几个儿子,都得到了冯昭仪的喜爱和照顾。拓跋焘偏爱其长子拓跋晃。拓跋晃五岁就被立为太子,常常随父皇出席各种国事,在太武帝南下时,也曾委托太子监国。拓跋晃得到父皇的信任,年龄虽小,却成长得很快。中国古时候,婚配和生育都比较早,拓跋晃十三岁就已经生下一个儿子,就是拓跋濬。拓跋濬生下不久,就两眼有神,笑起来特别逗人,加上跟皇爷爷还有几分相像,无疑得到了太武帝的特别喜爱。太武帝最宠爱的左昭仪冯氏,当然把这些都尽收眼底了。她还看到一个问题、一个机会,就是皇孙拓跋濬的生母闾氏因病去世了,拓跋濬年纪尚小,身边急需要一个人。冯昭仪知道在北魏王朝,一个女人去给皇孙做奶妈意味着什么。而且这个皇孙又是皇上那么喜欢的一个。这一点冯昭仪是在第一时间里意识到的。那天,太武帝拓跋焘在冯昭仪处下榻,见冯昭仪愁眉不展,眼圈发红,便问:“昭仪,何事不悦呢?”

冯昭仪说:“臣妾为皇孙濬儿而泣。小小年纪,没了亲娘,谁来照顾?”

拓跋焘:“难得昭仪细心,有合适的人选,你替皇孙尽快地找一个乳母吧。”

冯昭仪:“臣妾其实早为皇孙物色好了一位乳母,只是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拓跋焘:“人品要好,奶水要足,其他的你看着办吧。”

冯昭仪:“为皇孙找乳母,非同小事,臣妾不敢做主,还是让皇上钦定吧。”

拓跋焘:“也好,也好。只是不可再拖了。”

第二天,在冯昭仪的安排下,年纪尚轻、人样尚可的常氏完成了她一生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她给当今皇上最喜欢的皇孙拓跋濬当了乳母。当年冯昭仪这样做,真的是心疼那个可爱的皇孙拓跋濬,但是还有一条更重要,那就是她在拿自己的命运赌博,她在赌这个皇孙将来一定能够成为皇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她就又走对了一步棋。所以,她反复地叮嘱常氏,给皇孙做奶妈是大事,非常了不起的大事,做好了飞黄腾达,做不好恐怕命都保不住。让她切记切记,绝不可有丝毫的差错。从此,常氏过上了一种做梦都没有想过的日子,但是她每时每刻都不敢忘记冯昭仪的叮嘱。从此常氏把冯昭仪视作观音菩萨,她认为前世做了许多善事,今天才会遇到贵人。冯昭仪则跟她说:“咱们都是北燕国的老乡,做这些是应该的,也是你命好,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以后姐妹们相互关照就是了。”不出昭仪所料,常氏待皇孙濬儿视若己出,百般疼爱,不出多久两人的感情就已难舍难分,除上朝面圣,常氏都与皇孙濬儿在一起。一眨眼,他们娘俩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同时,常氏与冯昭仪之间的感情也与日俱增,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拓跋濬没让所有的人失望,他三四岁时就已体现出超凡的能力和气质,常常与其父当朝太子拓跋晃、其祖父当朝皇帝太武帝拓跋焘,在一起像模像样地谈论国家大事,谈论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等,体现出一种以国为家的感觉来,这让太武帝非常满意。冯昭仪把这些都真真地看在眼里,一种莫名的喜悦常常挂在她的脸上。濬儿在宫里时,冯昭仪经常去看望,逗他玩,与他说说话。濬儿也感到这个冯氏皇奶奶非常亲切,见面总愿意让冯昭仪抱着。有时濬儿随皇上外出,她就与常氏在一起,说些只有她们姐俩才说的话题。

拓跋濬四五岁的时候就常常随太武帝上朝,还外出巡查。太武帝遇到一些事情,故意不表态,先问问皇孙该怎么办。拓跋濬也不推辞,少年气盛,每每还能说出个道道来,没少得到皇爷爷的夸赞。一次,他们一起出巡,恰遇边关士兵押解俘虏经过,拓跋濬当即命令士兵把俘虏放了。太武帝心想:一个吃奶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做,即问为何,拓跋濬说,他们是皇爷爷的敌人,被皇爷爷打败了,羞恨交加,若是放了他们,也许他们就不再加恨于皇爷爷,而成了皇爷爷的朋友。拓跋焘一听哈哈大笑,连说好好好,听皇孙的,放了他们。

冯昭仪安插常氏在皇孙拓跋濬身边,原本就是为自己的将来打算的,常氏不负其望,果然成了冯女在后宫立足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

一天早上,冯昭仪安顿冯女,今天有非常重要的两位客人要来,你好好地打扮一下。冯女知道是谁要来,她把平时那身朴素的衣衫换下,穿了一身浅蓝色镶着金边的衣裙,看起来既不显得花哨、艳丽,也有一定的品味,昭仪很满意。太阳从东边的院墙上照过来的时候,昭仪宫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常氏,另一位是吃常氏奶水长大的,与常氏形影不离的拓跋濬。她们几位见过面之后,拓跋濬就说:“难怪常妈妈说有个可人的小姑娘,今天一见果然不凡。”

小冯女说:“小女没见过世面,皇孙见笑了。”

拓跋濬哈哈大笑,说:“噢?没见过世面,这倒没看出来。”转头向冯昭仪说:“昭仪奶奶,我可以单独带着这个小姑娘出去玩吗?你们说你们的话。”

昭仪自然同意了。拓跋濬上前拉住冯女的手,就要往外走,却被冯女拒绝了。冯女说:“你们皇家的人就这样吗?也不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就替人家做主了。”

常氏说话了:“濬儿,人家小姑娘害羞,第一次见面,要多加关照才对。”

“放心吧,常妈妈。我会对她好的。”

在拓跋濬的再三坚持下,冯女便随他出去了。

冯女典雅矜持的样子,吸引了拓跋濬。从此,冯女成了拓跋濬的读书、写字、玩耍的小伙伴,他俩吃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但她每天晚饭前必定要回到昭仪宫来住,一是夜里与皇孙在一起,会让人觉得女孩子太随便,有损冯女淑女的形象,再一个冯女没有忘记,还有姑姑安排的许多读书计划,更需要完成。冯女清楚,只有若即若离,既亲切又大方,既文雅又朴实,在拓跋濬的心里才会有分量。平时,拓跋濬有意在冯女面前卖弄一下自己的学识,可冯女总是与他对答如流,但又表现得很是谦虚和低调,也总是以一种请教的口吻说给拓跋濬听,让他觉得很舒服很享受。冯女有空还给拓跋濬吟唱一些小时候家乡流传的歌曲。唱到高兴的时候,她就翩翩起舞,拓跋濬也随着歌声踩着节拍,与她一同舞蹈。在拓跋濬的心里,冯女已经是他的人了,他不会再让冯女离开他半步,更不会让这个多灾多难的女孩再受苦受难了。冯女的内心已经被这个英俊潇洒、志向远大,具有庞大气场的少年所占据,无法自拔。那年,冯女刚刚九岁,而皇孙濬儿也不过十一岁,两颗青春萌动的心在一起激烈地跳动着。

宗爱无道

公元451年和452年,北魏王朝发生了许多让人难以忘记的事情。

太武帝拓跋焘是个志向远大、非常有魄力的皇帝。在他手里,北魏大军所向披靡,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然而他又是一个非常感性、非常固执的人,他特别容易被人所迷惑,做出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来。第一件事,拓跋焘灭佛。原本从拓跋珪起,北魏王朝对佛教特别推崇,皇家出面到处修建佛教寺庙,寺院占地可以得到优待,出家人既可以得到捐税的减免,也可以免除兵役。拓跋焘初当皇帝时,也对佛教很感兴趣,后来大臣崔浩几次跟太武帝讲,佛教泛滥,已使得国库空虚,兵源不足,没人愿意打仗,也没粮草支持打仗,佛教不灭,国家将灭。此崔浩乃酷信道教之人,多年来一直与多数信仰佛教的大臣发生争执,有时甚至会为一些事吵得早朝都难以进行。崔浩渐渐看出几年来在拓跋焘耳边所说的已有了一定的效果,如今太武帝对佛教也颇有微词,经常拿佛教说事,说朝廷给佛教的面子太大了,佛教寺庙花费太多了等。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几次在朝堂上故意与大臣们争吵,大骂佛教不好,将要亡国。并且称太武帝是当今的真君,要想振兴大魏国,必须灭佛兴道。太子拓跋晃见他在朝堂上大放厥词,带头站出来反对。崔浩反而说,太子是大魏国太武帝的太子,为什么替他人说话?请太子三思。拓跋晃见崔浩的势头已经占了上风,太武帝对崔浩的话并不反感,所以也不敢再坚持,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

太武帝真的相信了崔浩的话,他先是下令五十岁以下的沙门全部还俗从军,然后下灭佛诏,上至王公下至庶人,不准私养沙门及同类,违者门诛。公元446年,灭佛行动到了极点。太武帝因镇压盖吴起义,路过长安附近,在一处寺院里发现有私藏武器、大量的赃贿之物,还发现有密室,崔浩一直对佛教有偏见,主张灭佛兴道。他一看时机到了,立刻向拓跋焘进言,说佛教徒要造反,证据确凿,皇上不能再犹豫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太武帝下令全国佛图佛经全部焚烧,沙门不分老小全部活埋。

太武帝做的另一件糊涂事,就是相信了太监宗爱。中国历史上,有一种人不能小看,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是往往能够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这就是太监。这些历史造就的一批阉人,慢慢地形成一种特殊的性格和文化,其特点就是奴性和两面性。太武帝拓跋焘身边有个叫作宗爱的太监。此人年少时因犯罪被阉,后来成了宫里的一名太监。太武帝拓跋焘虽然是个皇帝,可有些事情上与凡人一般,爱听好话,爱听甜言蜜语。宗爱就凭他十分擅长的这一点,很快得到了太武帝的赏识和信任,同时野心勃勃不失时机地给太武帝酿造了一杯又一杯的苦酒。

太子拓跋晃是个思维缜密、做事严谨的人,他在太武帝出巡期间都按照父皇的安排,严格履行监国的职责,这让宗爱十分不悦。宗爱生来阴险狡诈,品格卑劣,他一直以为每逢皇帝外出,正是他在京城可以胡作非为的时候,可偏偏受到太子的阻挠,于是他怀恨在心。宗爱在太武帝拓跋焘的面前,常常说太子趁皇上不在京城,便耀武扬威,出言不逊,有损皇上的威严,也有愧皇上的隆恩。虽然皇上很生气,但也不全相信他的话。直到有一天,太子与两亲信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议论国家大事,被宗爱的眼线发现。宗爱立刻又向皇上报告,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崔浩见势又说,灭佛的指令,太子有意推迟执行,导致有不少僧人远逃,将来必是大魏国的后患。结果拓跋焘忍不住了,下令马上将与太子一起饮酒的两位臣子杀死。这两位是太子最好的朋友,他们平时形影不离,是太子的左膀右臂,他们被杀,严重地刺激了太子,吓得当场昏倒。不出两天,太子自己认为大势已去,皇上也不再相信自己了,大喊“父皇保重,莫上小人的当”,口吐鲜血而死。时间是公元451年六月。

太子死后,拓跋焘忽然觉得自己做错了。太子这些年一直都受到自己的器重和培养,他怎么会有异心?太子的性情内向稳重,做事严谨,为人低调,怎么会忽然变得狂妄自大?太子几次监国期间都表现得非常好,怎么就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难道说,是宗爱他……?宗爱所报告的事情,都是他一人所言,自己又没亲眼所见,这个宗爱他要做什么?他已经做了些什么?

太武帝看看站在身边的宗爱,这个自己一向信赖的人。宗爱低着头弯着腰,还如过去一般,恭恭敬敬地在那里站着。太武帝揉了一下发红的眼睛,慢慢地说:“对太子,寡人做得是否太过分了?”宗爱正要说话,太武帝又说:“崔浩的话,寡人是不是听得太多了,他说的那些都是真的吗?”

宗爱答道:“皇上节哀。皇上不要自责。”他看看皇上的反应,接着又说:“崔浩的话可能有些过分,皇上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再说了,皇上并没有治太子的罪,只是杀了他的两个同谋,太子的死是他自己的心胸狭隘想不开。堂堂大魏国的太子这样,以后江山交给他又怎么能行?”

皇上一听,把桌子一拍,一脚把宗爱踢翻,说:“满口胡言!什么同谋?你有证据吗?”他高高举起的右手,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桌上的一个盛酒的器皿跳了起来滚到了地上。

宗爱跪倒在地,额头紧贴在地面,连连说:“奴才死罪!奴才死罪!”不敢起来。这个宗爱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另下决心。他在想:皇上已经后悔了,他永远不会认自己的错,一旦生气必将降罪于我。怎么办?太武帝虽然因太子之死,对宗爱不再那么宠信了,但是他还一时没想到要除掉宗爱,而宗爱的内心却在谋划着一场政变。

此时太武帝说:“传寡人旨意,崔浩陷害太子,罪该万死,灭其三族。”

宗爱口称:“诺!”退下。宗爱在想,皇上已经后悔了,他今天杀了崔浩,下一个就该是我了。想到这里,他的头上立刻有冷冰冰的汗水流下。

太子死后不出半年,太武帝封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为高阳王。这既是对太子的一种告慰,也是向朝廷上下表白,太子之死,丝毫不影响皇上对皇孙的宠爱和信赖。太子死后每每见到皇孙拓跋濬,就如同见到太子一样。他感觉皇孙濬儿比以前更加懂事了,太子的死,皇孙一点儿也没露出对皇爷爷的不满情绪来。太武帝忽然又觉得给濬儿的安排不妥,拓跋濬是要继承自己江山的储君,把他放在边藩不好,一则不在自己身边,他的安全怎么保障?再则一旦离开,不能天天在一起,想他的时候怎么办?于是又把给拓跋濬的高阳王之封取消了,诏说:“封皇孙濬为高阳王,寻以皇孙世嫡,不宜在藩,乃止。”同时给拓跋濬的几个叔叔辈的皇子封了藩王,安抚他们的心。拓跋焘这样做,是要保护拓跋濬,同时进一步培养他,让他将来成为强过皇爷爷的一代国君。

太武帝渐渐地感到宗爱并不那么可爱,有时甚至很阴险。但是他并没有想到,宗爱之坏何止这些。公元452年春,英武一世的太武帝拓跋焘被宗爱所害,死在自己的寝宫里。

皇上暴崩,引起许多大臣的怀疑,平日里早对宗爱小人得势为非作歹恨之入骨的大臣们大都认为,皇上之死,一定与宗爱有关。但是迫于宗爱的淫威,人们暂时还没有对付他的证据和办法。国不可一日无君,太武帝在世时早已明确表白过,将来要皇孙拓跋濬来继承皇位,然而面对这个问题,有三位重臣意见不一致。有两位考虑到拓跋濬才十三岁,不是宗爱的对手,如若拓跋濬继位,势必让宗爱把持朝廷,到时必是国之不幸。另一位则坚持按先帝的安排来办,让拓跋濬继位。一时僵持不下,所以暂时决定对皇上之死秘不发丧。宗爱知道拓跋焘已死,这些老臣们一定在商议谁来继位的事,此时他并不闲着,他也在考虑如何能够左右他们,让事情的结果最终按照自己的安排来。

老臣们考虑到太武帝的儿子里,三皇子东平王拓跋翰年龄适中,能力最强,且能征善战,在皇孙拓跋濬之外,最佳人选应该是他。这是朝廷上下明理人都能够看出来的,所以他们立即把拓跋翰暗中藏了起来,担心被宗爱所害。宗爱的确非常明白,老臣们无非是在拓跋翰与拓跋濬之间考虑问题,而这两个都是宗爱所不愿意的,宗爱密谋害死太子,拓跋濬上来一定对自己不利,而拓跋翰上来更是英武难挡。怎么办?小人自有小人的办法,他看中了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另一个皇子拓跋余。拓跋余做梦也没想过当皇帝,他只是一个不学无术、贪图享乐的纨绔皇子。在老臣们还犹豫不决的时候,宗爱就开始下手了。他把拓跋余秘密地召进宫来,然后以皇后的名义,宣兰延、薛提、和匹三位重臣进宫议事。可怜三位重臣自以为做事小心谨慎,对付宗爱绰绰有余,然而他们想不到中了宗爱的奸计,当他们忙赶来要与皇后商议大事时,却让宗爱早已埋伏下的杀手,进一个杀一个,全部杀死。被藏匿起来的皇子拓跋翰也很快被宗爱的人找到杀死。第二天上朝,宗爱即矫皇后诏书,把拓跋余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

这段时间里,冯昭仪在做什么?

太武帝拓跋焘之死,对冯昭仪来讲,如天塌地陷,她怎么也想不到,身体硬朗、说话声如雷、做事行如风的太武帝会忽然因病而亡。悲痛之余,她在暗自思考。许多情况表明,正如大臣们所怀疑的,拓跋焘必然是被那奸臣宗爱所害。冯昭仪是个大喜大怒都不会乱了方寸的人,她很快想明白了,眼下是危机四伏,如若宗爱害死了太武帝,必是为了篡夺大魏的江山。那么,太武帝死了,拓跋翰也死了,宗爱要害死的人,下一个恐怕就是皇孙拓跋濬了。所以她立刻安排拓跋濬和常氏、冯女,转移到宫外面她个人的一个秘密住处。她反复叮嘱冯女,眼下重要的是保住性命,最好不要露面,尤其是提醒拓跋濬不要惊慌,不要害怕,不要绝望,不要懈怠,要做好准备,等待机会。

昭仪还在想,如果宗爱要杀她,怎么办?她分析暂时宗爱的目标还不是她,因为她的上面还有皇后,皇后眼下是被控制起来了。宗爱几次都是矫皇后的诏,来行事的。再加上冯昭仪平时做事非常低调,从不随皇上招摇,更不过问政事,不可能惹得别人的忌恨。所以昭仪自认为暂时是安全的。她吩咐宫里的人尽量少出门,闭门度日。有人打听,只说昭仪悲痛伤身,卧床养病呢。

冯女与常氏、拓跋濬在深夜里,一起住到了昭仪的一处外宅的。这个院子在城东比较偏僻的一个角落,周围有两家店铺,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鲜卑平民的住宅。门口有几棵大树,茂密的枝叶遮挡住院子的半个院门,使得这处院子更显得平平常常,不显山不露水。这处院子是昭仪悄悄买下,准备自己在出现特殊情况时避难用的,结果今日给皇孙派上了用场。日常除一两个平民打扮的下人出来买菜购物,就不再有人出出进进。常氏这几天显得有些紧张,吃饭睡觉都不踏实,她在为濬儿担心,更在为自己担心。自从和濬儿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了,她一直以为将来的生活随着濬儿的发达,不会再出现风风雨雨了,谁曾想风云突变,大家的命运一下子变得无法判断。拓跋濬少年气盛,时不时地会桌子一拍,大骂几句,来回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冯女了解拓跋濬的性情,也很清楚眼下的情况,跟当年父亲被传,全家人被杀那天的气氛差不多。那时的冯女岁数太小,她只有害怕,只有紧紧地抱住母亲,用自己的脸贴着母亲的脸,以求得一时的安全。而今天的冯女,虽然年龄并不大,可是已经历过血雨腥风的考验,而且亲姑冯氏昭仪对她的教诲已经在她的身上和心里发挥了作用。冯女稳稳地坐在一旁,说:“皇孙息怒,气坏了身子最不值得。”拓跋濬停下脚步,看着冯女,心想这种情况下,能不急吗?

冯女接着又说:“宗爱邪恶,作恶多端,眼下对付他的,是昭仪,是陆丽将军,皇孙的责任就是保住自己,保住自己就是保住了大魏江山。切不可忘了昭仪的话,安下心来,等待时机。”濬儿长叹一口气,坐下了。冯女把一杯茶端了过来。

转折

拓跋余是北魏王朝任期最短的皇帝,短到历史上没有给他留下帝号,只称他为安南王。拓跋余一当上皇帝,就封宗爱为冯翊王、大司马、大将军和太师,都督诸军事,军政大权宗爱独揽一身。

拓跋焘之死,吓傻了皇后赫连氏。宗爱这些日子都做了些什么,赫连氏是能够猜到的,有些甚至是她亲眼看到的。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拓跋焘被害死,但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她无力回天,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平日里皇上宠爱冯昭仪,冷落了她,可冯昭仪待她非常尊重,每日里必来看望,与她消遣聊天,对冯昭仪她恨不起来。皇帝一死,冯昭仪不再来看望她,赫连氏感到非常害怕,这种害怕让她心里没底,宗爱就此罢手,还是要赶尽杀绝?她被利用完之后,下场究竟如何?这些她都无法知道。这天,宗爱大摇大摆地来到皇后赫连氏的宫殿,既不跪礼,也不鞠躬,直接坐下,用尖尖的嗓音说:“皇后,太武帝已不在了,皇后您的安全就全靠我宗爱了,知道吗?”

皇后战战兢兢地说:“有劳了。”

宗爱说:“保护先帝的皇后,是我的职责所在。只是有许多事情,皇后要给我些方便才好,不然我就真的无法做得周全了。”

“你要我怎样?”

“皇后,臣不会为难皇后,你只要发个懿旨,将那几位平时喜欢与臣作对的大臣请过来议事,其他的事就不劳皇后费心了。”

赫连氏面对宗爱,没有其他的选择。她明白宗爱想要干什么,她更明白宗爱这么干,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但是她只能按照宗爱的意思做,否则自己的性命难保。

大臣兰延、和匹、薛提,被皇后宣进宫来,他们几位平日里在朝堂上是耿耿忠臣,敢于直言,维护国体,对宗爱所为是恨之入骨。皇后宣见他们,正是他们与皇后报告实情、报答皇恩的时机。但是他们对宗爱的奸诈估计得不够,加上打心里就瞧不起这个阉人,所以当他们几个来到皇后宫里时,立刻就被埋伏好的刀斧手杀得血肉模糊。

拓跋余重用宗爱,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投其所好,既是报恩于他,同时也是害了他,因为这样做就直接把宗爱推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上。宗爱矫诏,滥杀无辜,清理异己,满朝文武提起他,没有一个不恨得咬牙切齿。拓跋余了解宗爱,以前与宗爱私下交往不少,对宗爱的为人知道得比较多。他怕宗爱,也恨宗爱,更希望宗爱早早死去,他目睹了宗爱的阴险狡诈和残酷冷漠。宗爱把拓跋余推上来,并非为了拓跋余,而是为了自己独霸皇权当“太上皇”,这一点拓跋余明白。拓跋余当皇帝也许没本事,当小人不比宗爱差多少,所以宗爱的所作所为,都在拓跋余的预想之中。同样一个道理,宗爱也很了解拓跋余,拓跋余虽然给了他最多最大的权力,但一定不是出于真心,一定是想先稳住他,然后再暗中行事。况且他已经发现这个新皇帝在秘密地发展自己的眼线。对此,宗爱感到不安,更感到后悔,这步棋算是走错了。宗爱暗下决心,既然是走错了,趁自己位高权重,干脆错上加错,重新洗牌也不迟。一天晚上,宗爱秘密安排杀手在拓跋余出宫去郊外东庙祭拜时,把他杀了。宗爱的核心圈子里有个人叫刘尼,刘尼的父亲在道武帝拓跋珪时期做过将军,刘尼本人也是一身的本事,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却跟错了人。宗爱做过许多坏事,刘尼都看得一清二楚。现在刘尼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也不能再助纣为虐了,觉得再这样下去,他会跟宗爱一样成为千人恨万人骂的罪人。但是他虽然良心发现,却知道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他一直在想怎么做才能为自己赎罪。必须等待一个机会,才能反戈一击,将功赎罪。此时宗爱连杀了两个皇帝,他不能再等了,机会来了,他要去找一个人,他知道此人一定能够力挽狂澜。

刘尼深夜敲开了陆丽的家门。

陆丽是太武帝最信得过的一位将军,多次战役中建功立业,朝廷里很有威信,而且此人足智多谋,沉着冷静,是一位能成大事的将军。陆丽多次随太武帝外出,对伴驾的皇孙拓跋濬也是非常喜欢,还有几分敬重。陆丽此时对宗爱早已恨得牙根发痒。他与几个性情相投的大臣密议,如何才能铲除宗爱。同时他也觉得皇孙拓跋濬最有危险,可是手下人却不知道拓跋濬的下落,于是他秘密拜见了一次冯昭仪。他知道冯昭仪平时最关照皇孙拓跋濬,拓跋濬的事儿,昭仪一定知道。冯昭仪把濬儿藏起来之后,一直盼着能与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商量此事。陆丽来见,让昭仪喜出望外。知道情况后,陆丽松了口气。他秘密派人暗中保护皇孙,告诉昭仪安下心来,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刘尼见着陆丽,把早已憋着要说的话全都告诉了他,而且说宗爱等人现在全在东庙,估计夜里不会再转移。陆丽判断,刘尼所说不会有假。他召集几个重臣,仔细分析了眼下的形势,认为当下必须釜底抽薪,立即让皇孙拓跋濬秘密登基,这是最最重要的。刻不容缓,陆丽安排殿中尚书源贺与尚书长孙谒侯去控制禁军,把守各个城门,防止宗爱忽然回到城里进宫来。他和刘尼立即到了拓跋濬藏匿的地方,来不及与常氏、冯女细说,只吩咐他们情况危急,不可泄露半点消息,就把睡梦中的拓跋濬叫醒与陆丽同乘一匹马,悄然进宫。而刘尼则与源贺、长孙谒侯带人悄然潜入东庙。刚刚杀死了拓跋余的宗爱,认为已大功告成,没出现任何意外,只等着下一步去做皇帝了。他忽然觉得身心疲惫,于是在长老给自己让出的房间内倒头便睡,不一会儿竟打起鼾来。进入后半夜,随行人员都已进入梦乡,卫兵也都在打瞌睡。源贺、长孙谒侯的人几下杀死了卫兵,把宗爱等人入住的房间死死地包围了。此时,刘尼忽然大声喊道:“各位醒醒,都听好了,宗爱奸臣,刺杀皇帝拓跋余,大逆不道,现在宗爱已被控制起来。皇孙拓跋濬已经登基,皇上有诏,凡放下武器的,还可以回宫,与以往一样为朝廷效力,继续为宗爱卖力的,就地正法。”从睡梦中惊醒的所有将士们一听,宗爱被控制,拓跋濬已登基,无一例外地全部放下了手里的刀枪,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不再跟随宗爱做那些对不起祖宗的事了。而宗爱一听,知道大事不好,想夺门而逃,早已不可能,很快被杀死于东庙。

濬儿三更半夜被陆丽将军接走后,那处院子里的几个房间就都亮起了灯。大家都睡不着了,觉得今天夜里一定会出大事,能出什么事呢?常氏一着急就会咳嗽,冯女为常氏轻轻地敲打着背部,还让下人倒了热水来给常氏喝。同时她吩咐下人吹灭所有的灯,继续睡觉,保持安静,不要在院子里走动。她坐在常氏旁边,静悄悄握着常氏的手。她也想打个盹,可两只眼睛怎么也闭不上,只好透过窗棂看着天上的星星。忽然有一颗流星从天上划过,冯女的心跳加快了。

拓跋濬被陆丽接走,他们共乘一匹马向皇宫飞奔。在路上他紧紧靠在陆丽宽阔的胸怀里,陆丽一边骑马,一边对拓跋濬说:“情况紧急,成功在此一举。只能委屈你了,请恕罪。”拓跋濬在陆丽的怀里一点儿也不感到委屈,倒有一种少有的安全感,他说:“我知道,将军之行为是为了大魏江山,如此情形,我的命已不属于自己,全仰仗将军了。”仅十三岁的拓跋濬,虽然他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但是他立刻意识到,此时此刻非同任何时候,这是决定他一生政治生涯的时候,也是决定大魏江山命运的时候,一种从未有过的庄重感、使命感,让他很快进入角色,他将与这个紧贴在身后的将军一起办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挽救大魏江山于危难之中。

他们进宫直奔大殿。

命运的安排,让冯氏搭上了皇家的马车。

既然搭上了,她就别无选择地要走下去。不管前面等待她的是狂风暴雨,还是风平浪静,她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别睡着了,就是睡着了,也得睁着眼睛。既然搭上了,她就不能被半路上抛下来,就要死死地抓住能够给予她安全的绳索,让自己真正地属于这驾马车,与马车的安危并在一起。既然搭上了,她就要弄清楚这驾马车的构造,弄清楚马车在往哪里跑,弄清楚马车究竟跑在什么样的路上,弄清楚马车控制在什么样人的手里,甚至于在自己弄清楚之后,能否把马车的缰绳抓在自己的手里。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是出于无奈,都是为了生存。

生存,让她的内心变得强大了,让她的胸怀变得宽阔了,让她的思想变得深沉了。

同类推荐
  • 清史·人物传记迭编

    清史·人物传记迭编

    本书主要介绍了清朝时期的一些优秀人物,包括他们的家世,主要事迹,对当时朝代的影响等等,希望可以对后人有一些教育意义。
  • 毛人凤大传

    毛人凤大传

    《毛人凤大传》:毛人风与戴笠是同窗好友,但其内心却野心勃发,善于忍辱负重,工于心计,蜗居崇德,做过八年县史。他如一条蛰伏在丛林中的毒蛇,一旦猎物出现,就会一窜而出……“军统魔头”戴笠的一封邀请信,让他这条“龙”归火海。从此,他甘愿充当蛾笠的马前卒、哈巴狗!把戴笠“谁杀人手段高绝,就是好同志”奉为至理名者,双手沾满鲜血。
  • 福特汽车王国

    福特汽车王国

    本书分五章,分别从福特诞生、继续前行、迎战对手、现代企业、前进之路等方面对福特公司进行了全面介绍,总结了福特汽车公司发展壮大的历程和经验。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家

    《图说世界名人: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家)》讲述了,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其工业研究实验室大量生产发明物的发明家。他拥有2000余项发明,其中包括对世界影响极大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钨丝灯泡等。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造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地球世界的一万种死法

    地球世界的一万种死法

    林奇穿越到了村后一棵神树创造的微型世界,缩小了几百倍变成了厘米高的小人,在被蜈蚣追杀的时候,被木精灵部落收留,然后开始了一场奇幻的旅程………
  • 源晶武纪

    源晶武纪

    公元9640年,人类不断在繁衍进化中。终于走出了自己所在的银河系,探索这个无边无际的大宇宙。而后与宇宙中更多种族相遇,与之接触之后开始了解现宇宙中。最效率,能源最多甚至可直接作用在生物上。让生物变得更加强大甚至获得超越自身能力规则之外的力量。这种能源名源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石刻仙

    九石刻仙

    在无尽的大千世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有九石协定乾坤,万界初定,九石破空而去。后被九石天帝所得,得证长生。九石天帝失踪后,九石重现,在大千世界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最终玄天至尊集齐九石,并成功斩道成仙。至此,“九石合,长生现”就成了修行界共识。然而,玄天至尊消失后的无尽岁月,九石再未齐聚,直到数十万年前祸乱苍生的幽冥邪尊身陨,九石从此销声匿迹,再无踪迹。废柴少年叶枫心怀飞天之梦,一朝天赋归来,从此寻九石,诛强敌,登上步步争仙路。万年神教,千年帝国?当心,惹到我,可就没了。一段热血的崛起之路由此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湾情

    海湾情

    本作品是书写远离家乡,在都市漂泊奋斗,探究两性婚姻的作品!
  • 守线者

    守线者

    当你失忆的时候失落异乡,你该如何生存下去?“不,不是我如何生存下去,而是他们如何活下去!”韦鹏血染双瞳,“所有后退者都得死!”这是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失忆人追寻记忆的故事,也是他坚守信仰的故事。当他找回记忆,一切都会进入倒数,迎接审判!白骨花开之日,天崩地裂之时。
  • 七种要素决定人生成败

    七种要素决定人生成败

    一部简约实用的人生哲理手册,一份生动鲜明的人生成功指南。符江先生以多年的青年励志教育思考及数十年的人生体验,从数百场人生励志演讲中精心取材,潜心归纳、提炼出了决定人生成败的7大要素。以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谈话方式,系统而精练地解答了“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为什么成功的总是他,而失败的总是我?”“我怎样才能迈向成功,怎样才能规避失败?”等一系列青年人常有的困惑。航海最需要导航,成功最需要智慧。这是竞争时代每个追求成功的人必做的功课,是每一位企业员工、部队官兵、青年学生、机关职员、谋生创业者必做的功课。
  • 万界国漫之超神学院

    万界国漫之超神学院

    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屌丝青年穿越到超神学院世界里,结果发现自己系统似乎坏了。主角单能力,响雷果实能力,不是旱鸭子。雷电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