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300000006

第6章 不要对孩子说粗暴的9句话——温和体贴,实现和孩子的良好沟通

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得到知识的熏陶;温和的父母,会让孩子得到心灵的抚慰;而粗暴无礼的父母,只能使孩子在不良的环境中扭曲性格,污染心灵,在痛苦与自卑中浇熄梦想。为了孩子的明天,不要对孩子说粗暴的话,请让粗暴的父母走开。

一天晚上,澎浩和爸爸二人在家里看电视,儿子并没有把心思放在电视上,而是玩弄爸爸平时钟爱的一只小碟子,父亲从一开始就对孩子的行为提出劝阻,但是随着对电视的关注也就不再说了。

突然,儿子没有拿稳碟子,小碟滑落了下来,在地板上摔成了碎片,儿子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爸爸这个时候也愣了一下,但随即本能地就给了孩子一脚,孩子惊慌地一躲,一溜烟地跑出了家去。望着孩子离家的背影,父亲大声说道:“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出去了就别回来!”孩子的眼泪立即下来了。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其实,孩子犯了错有了过失,他自己已完全认识到了,父母不体会孩子的心情,而只是凭自己的怒气发挥出来,从而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认识错误的目的,反而伤了孩子的心。甚至引起反抗情绪。

孩子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在爸爸的怒喝下,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

就这样孩子被迫离家出走了。

父母教育失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情况下,孩子是被父母的话逼出家门的。冲突爆发时,父母与子女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

有关专家指出: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赶出家门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肖强是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一天,他在学校操场上与同学一起踢足球,为了一个点球与同学争吵起来。两人争着争着,对方同学骂了他一句:“你这个乡巴佬,滚回你的老家去吧!”原来肖强家住在农村,今年因爸爸在城里找了一份工作,父母才把他转到县城里来上学的。听到这个同学骂自己乡巴佬,肖强的火气一下子冒了起来,冲上去一拳,把那个同学打倒在地,然后又骑在身上猛打起来。后来在同学的拉扯下才好不容易停手。因此,肖强挨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并把打架情况通知了家长。放学后,爸爸怀着一肚子气,拎着肖强的耳朵进了屋,然后恶狠狠地对肖强说:“以后再在外面与人打架,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有些父母以为这种以暴制暴的恐吓话,能有效地制止孩子在外面闯祸,以为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其实这是替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对象,但说这句话不但没有建立好的榜样,而且让孩子以为打架不是过错,因为连父母都乐于采用,难怪孩子要模仿成人用拳头解决问题了。

听到自己的孩子动手打人,父母必定会非常紧张,非常气愤,认为这种暴力行为是必须要立即制止的。但制止归制止,可不能不问情由就破口大骂。应以平和的态度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以表示明白孩子的感受,然后坚决地说:“但绝对不可以动手打人。”说明反对这种野蛮的行为,再给孩子冷静的空间进行思考,平复激动的情绪。

这场架可能另有内情,所以父母在平息孩子的怒气之后,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引导孩子说出打人的原因,再想出处理的方法。爸爸妈妈不妨用“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动手打人?”等引导孩子说话。

让孩子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根据具体情况,教导孩子应该怎样去处理才是正确的。事后也要与孩子一起检讨,打架是否可以解决问题。

周小勇的爸爸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被老师叫到学校,反映周小勇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有些脏话让老师听了都脸红,老师让周小勇的爸爸将周小勇领回家批评教育。一出校门,爸爸就发起怒来:“你这个×××!再骂人我就要打死你!”

当听到孩子说着粗言秽语,父母的反应一定会很惊讶!“为什么我的孩子说这些话!”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粗话、骂人话正是从父母处学来的。古人云: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想教育孩子不骂人,自己首先要戒除骂人的恶习,然后再冷静下来,告诉孩子说这些粗话的不利影响。因为孩子是需要父母提醒的。孩子可能曾经被人以粗话责骂,虽然不知道其中意思,但见责骂的人生气的态度,便猜想到那是感到愤怒时会说的话吧。于是当自己生气时,不知不觉便说出来了。

当父母听到孩子说粗话时还会担心孩子是否学坏了?先别有这样的假设吧!不如平心静气的询问孩子,了解孩子到底由何处学到这种话,只是无意中听到别人说自己也跟着说?还是从孩子的朋友中学到的,他们也会这样沟通吗?

重点是父母应帮助孩子纠正恶习,而非指责。单是斥责,是没法让孩子学习到正确的做法的。不妨也教孩子其他宣泄愤怒情绪的方法。

孩子为什么骂人、说脏话?世上没有无因的果。孩子的骂人、说脏话是学来的,周围的成人,包括同龄伙伴的骂人、说脏话,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影视中的骂人、说脏话,也是他们的学习对象。他们觉得好玩,就学,并不以为是丑才学,所以大多属于无意识的学习。

对于孩子爱骂人、说脏话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

(1)细心了解,分析孩子骂人、说脏话的由来及其心理动态,然后对症下药,采取不同措施。

(2)不加理睬,使孩子因没有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而自动减少骂人、说脏话行为。千万不可重复孩子的骂人、说脏话,以免反而强化其不良行为。

(3)一旦孩子学会了骂人、说脏话,不要简单地训斥或恐吓,更不能打骂,应对他们进行教育,讲明道理。如果孩子对教育无动于衷,可进行适当的惩罚,以防止形成不良习惯。

邱滔是当之无愧的新新人类,喜欢追求最新奇时尚的东西。平时最喜欢听周杰伦的歌曲,是周杰伦的绝对铁杆“粉丝”。凡事都喜欢模仿心目中的偶像,甚至连周杰伦说话、唱歌时的口齿不清都要效仿。

邱滔的父亲自然很看不惯儿子的这种行为,并且常常当着儿子的面说周杰伦是大舌头,唱歌吐字不清。为了这件事,邱滔经常和老爸冷战。

这天,获悉周杰伦要来家乡开演唱会,邱滔无比兴奋,吵闹着向爸爸要钱买演唱会的门票。可是,演唱会的门票一张要50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是很难承受的,所以,父亲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邱滔不死心,继续对爸爸苦苦哀求:“爸,就让我看一次演唱会吧,就当是提前给我压岁钱了,求求你了。”

爸爸生气地说:“500块!周杰伦也真够黑的!不给,没钱……”

邱滔继续死缠滥打。

爸爸火了,怒吼道:“败家子,你给我滚!”

邱滔也生气了,回了爸爸一句:“滚就滚!”说完就哭着跑了出去。

老爸在身后补上一句:“出去了就永远别回来!”

生活中,当孩子提出一些无理要求的时候,很多父母会断然拒绝,然后再给孩子一顿狠狠的批评。因为生气很多父母可能会一时气急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比如“滚”、“出去就永远别回来”等等,这些话会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更严重的是,有些倔强的孩子,说不定就真的永远不回来了。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威胁或压制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相反只会破坏亲子之间正常、自然的沟通,恶化亲子关系。此时父母需要做的是聆听、理解和宽容,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真实想法,再以此着手进行坦诚的教育和说服,孩子才会主动放弃不合理的要求,接受父母的意见。

教育孩子要靠讲道理,发脾气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但许多父母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有的动辄就对不听话的孩子发火,有的尽管开头也教育几句,但三两句说不通就火冒三丈。这样做的结果,则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什么。

其实,孩子不听话并且喜欢和家长对抗,这往往是一个教育的机会,一个展示父母教育水平和对孩子爱心的机会。一旦父母能够“驯服”孩子,往往能使孩子从此以后面目一新,还会对父母心存感激。

当孩子提出一些恳切的要求,但是却有点难以实现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到的是心平气和地聆听他们的想法,而非立刻加以否定或是回绝。

在生活中,适当地允许孩子发发脾气,抱怨抱怨。这并非助长他们的无礼,而是让孩子释放一下心中的不快。同时家长也要及时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快乐,深入彻底的沟通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对孩子的顶撞要宽容一点,凡事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去分析,对孩子多一份理解。

寒流来了,温度降了好几度,小学二年级的文卓说什么也不穿妈妈准备好的厚棉衣上学。眼看上学的时间已经到了,文卓还是和妈妈僵在那里,妈妈急了:“我数一、二、三,你给我穿上!”就七手八脚地硬把棉衣套到了文卓身上,文卓撅着小嘴不情愿地上学去了。

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话的情况颇为普遍。虽说是一片爱子之心,怕他受寒着凉。但孩子未必明白父母的用心,他可能只会觉得父母忽视自己的感受:你只是懂得命令我做这事做那事,有没有理会我的感受呢?

孩子也会因为失去自主权而对父母产生不满,他连穿衣服也要听父母命令,什么也要听爸爸妈妈的!由此产生反抗心态,就算是服从了,心里也不会服气。

孩子真的不觉得冷吗?有时候也许是真的,但也有是因为孩子嫌穿厚衣服使他看起来很臃肿。如果孩子真的不冷,父母便要体谅他的感觉了。毕竟每个人对冷的定义不同。只要提醒孩子留意一下,感到冷的话记住告诉爸妈就是了。

不过,还是会有客观标准。如果手脚都冷得像冰条,怎可以说自己不冷?如果孩子硬说自己不冷,但手脚却冷冰冰的,父母便要以此为凭证,说服孩子,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关心他,孩子也会听从父母的话。

父母更可以与孩子制定气温图表,当气温降至哪个度数时便代表寒冷。那时候便一定要加穿厚衣裳。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大多数仍会听从父母的话的。反而父母要多留意天气的变化,因为孩子未必感到冷,做父母的便要加倍留心了。

于佩很喜欢听音乐,而且最喜欢一些旋律轻快的舞曲,每当听到这些音乐时,她会随着节奏跳起舞来。每当她遇到什么烦恼的事情,只要把音乐放到最大声,然后和着歌曲一起唱歌,所有的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心情会舒畅很多。

这天,于佩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很不舒服,所以,放学后她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一进门就把音响打开了,放进了一张迪斯高的唱片,把音量调到了最大声。刹那间,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在屋子里面回荡着,似乎房顶都快被掀翻了。

在另一房间里的妈妈被高分贝的音乐吵得干不下去事情,上去就把音响关掉:“别这么大声音!你疯了吗?”

有时候,孩子会把家里的音乐声音、电视声音调得很大,或者把家里的冷气开得很大,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舒服就好。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孩子多半只会考虑到自己,而不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关心过度、照顾过度、宠爱过度、迁就过度。这样,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加重了自我意识,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纠正孩子的这种心理定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要耐心、细致。光靠强制和训斥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

其实,孩子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提醒他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又给予他自由选择,他便能渐渐地学会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又同时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所以,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适当地指出孩子有哪些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影响,引导他想象别人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感觉,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此外,父母还要再进一步肯定孩子在他们心中的价值——他是善良的、会顾及别人感受的,让孩子自行判断应该怎么办。

父母还要让孩子在同学和邻里中多结交朋友。现在孩子普遍没有兄弟姐妹,邻里交往也很少,许多孩子终日只是一个人学习、玩耍,这样,孩子的心里自然很少考虑到他人,孤独的环境形成自我中心是必然的。

改变这种情况,家长除了时时陪孩子交谈、娱乐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与同学、邻里发展友谊,要鼓励孩子带同学、朋友来自己家里玩,也要鼓励孩子去别人家玩,让孩子帮邻居家取报、送信,到邻居家借还物品等。家长带孩子出游时,也可带上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孩子就会体验到与朋友应怎样相处,逐步学会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

父母有时候明明是在关心孩子,却多半用责难的语气说出来,可是孩子往往只听到责骂而没有感受到背后的关心。所以当父母要求孩子改掉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不妨采取一些建议的口吻。

平时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自我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为他人着想。

听音乐绝对是孩子的自由,所以做父母的不用太强硬干涉。

但有自由不等于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父母不妨跟孩子讨论音量过高的好处和坏处,好处是音响效果更好、感情容易投入等;坏处是可能会影响别人、对耳朵健康构成危害、听不到电话铃声等等,作为孩子判断的参考。

刘刚的爸爸是建筑工人,妈妈是一家小商店的售货员。他们都属于“被耽搁的一代”,没有读过多少书。为弥补这个遗憾,他们决心倾其全部精力,死活也要让儿子尝尝上大学的滋味乃至弄顶博士帽戴戴。

为此,他们为刘刚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于是,刘刚只要一回家,便被关进为他特设的摆满学习资料的“优雅的囚室”。

一天,刘刚的爸爸到“囚室”检查儿子的学习表现,却发现刘刚根本没有实施爸爸为他制定的学习计划,而是一边看《三毛的故事》,一边在纸上涂画。

刘刚的爸爸震怒了:“怪不得这小子最近的学习成绩滑到了前10名以后,原来是把心思用在画”三根毛“上了。莫非你也想长大后像你老子一样往砖上抹泥呀!”

刘父越想越气,上前一把夺过儿子手里的《三毛的故事》,撕了个四分五裂:“你赶快给我看课本、写作业去,今后再不准看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不然让我看见一本撕一本!”

想画画的刘刚再不敢随便乱画,一头扎进了摆满课本和作业的“囚室”去暗暗流泪了。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希望孩子努力读书做好功课,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像刘刚的父母这样把目光仅盯在分数和升学上,而忽视孩子的兴趣和整体素质的培养,甚至以专制的手段,强行把自己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德·加德纳近年来用新方法检测发现:人的大脑存在着多种互不相关的智力领域,不能只用一种尺度来衡量聪明与否。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有7种智慧:语言、数理逻辑、空间关系理解能力、音乐、身体动觉、人际交往智慧和自知之明。每个人的7种智慧发展并不平稳,其中有高有低。

加德纳教授的新发现给了人们很重要的启示:每人各有各的智力潜能,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也各有千秋。这有待于家长认真地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孩子的智慧领域,激励孩子多方面的求知兴趣,从优育人,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广泛兴趣当作“不务正业”而扼杀了孩子的智力和天赋。

不少教育观念陈旧的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强行要求孩子实现自己为孩子设定的某种目标,而不尊重孩子的求知兴趣和正当要求,很少或根本不与孩子交流感情和思想。他们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有意无意地驱赶孩子走自己的理想道路,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不但自己操心受累,劳心受罪,反而把孩子培养成了虚根脆杆的“豆芽菜”。

古人云:“天下之大,千品万类,六行八道,率各有所长,岂能千人一技乎?”就是说,任何人不一定非局限在一品一技上蛮干。做家长的,要从育才策略上动脑筋,要培养孩子丰厚的知识基础和广阔的智力范围,这样才能发展他们最大优势的智慧,让智慧之树繁茂不衰。

韦伟的经历是痛苦的,已经上大学的他回忆起初中时的那一幕,依然心有余悸,那是高一下学期的事情。有一次,他在家做数学作业,有一道题一时想不出来,脑袋里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已有半学期了。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情不自禁地用手玩弄自己的阴茎。他自己也很清楚,每次做作业的时间都特别长。爸爸妈妈都感到他进步多了,能经常一两个小时做作业,也不出声。只是成绩不但没有升,反而下降。这就使他们老是在想:现在的学生真不容易,竞争太激烈、学习太苦了。

不过,这一次儿子露了馅。正当他极度兴奋时,爸爸推门进来,那扇门平时儿子都是小心插好的,今天不知怎么搞的,忘了插。爸爸看到这一幕,手中的牛奶杯摔在地上,儿子惊呆了,迅速站起来,拉好衣裤,不知该如何解释。爸爸气愤地走过来,忽然,看到作业本上还放着一张半裸的美女卡片,上去就给儿子一巴掌。闻讯而来的妈妈不知何事,对爸爸叫起来:“你疯了!儿子这么大了,你还打他!他干什么事情啦?”

“你去问他,我们以为他在好好学习,他这个不要脸的狗东西!”说完,气得走了出去。

妈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劲儿地问儿子:“你干什么事啦?你爸从来没这么生气过,你倒是说话呀!”

儿子低着头,咬着嘴唇,什么也不说。

从此以后,他在父母面前小心翼翼,甚至不敢正面看他们,在班上,也不敢与女生说话,女教师上课,他都不敢抬头。在他的心中,罪恶感、耻辱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同时,他并没有停止自慰,因此,每次偷偷完成后,就有内疚与自责的痛苦,这使得他的青春期一片阴暗。

人进入青春期,性意识就开始萌芽了。偶然的自慰是缓解性压力的一个途径,但无知的家长们则不这么认为,他们一旦发现孩子的自慰行为,往往大加斥责,甚至羞辱。这种方法的结果,是使孩子罪恶感增加、心理自卑感加强、甚至造成精神崩溃。因此父母应当多了解一些生理卫生和青春期心理知识,并在孩子发生自慰行为时,对孩子讲清楚自慰的利弊,而且让他知道青春期由于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激素便会促使男孩子出现梦遗现象。

有关专家指出:青春期以后,男女都可能发生自慰,但是男性比较普遍。那些从来不敢触摸自己性器官的男孩大多受到严厉的约束,认为性器官很“脏”或很“神圣”,不能随意接触。其实,这反而对他们的健康不利。

造成自慰的生理原因与梦遗类似,主要是生殖器官发育,性激素浓度上升,使男孩子本能地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而生殖器官在不断发育中也容易引起男孩子的注意,特别是阴茎很容易在受到刺激后充血勃起,这一发现会令男孩感到好奇。

在传统社会里,自慰是一种很丢脸的行为,属于社会禁忌,人们平时都不能谈论它。传统观念认为自慰会造成人的精力衰竭、气短体虚。过去的医书上也写着:自慰会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以及婚后性功能障碍等等。一些父母正是基于这种传统观念而对孩子的自慰行为大加斥责的。

但是,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青少年最初的性体验往往来自于自身的自慰行为,自慰被认为是性行为的初始方式。自慰对于性冲动异常强烈的青少年来说,它能使性冲动得以顺利地宣泄。自慰还是青少年自我发现和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只要不是过于沉湎于自慰产生的快感中,不过于频繁自慰,自慰是不会损害青少年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因此说,父母发现孩子的自慰行为,不要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怒骂斥责。

刘阳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每次放学都直接往网吧赶。为了有钱上网,他连早餐都不吃了。每天心里面都惦念着自己的游戏积分,自然没有心思学习了,原来还算不错的成绩一落千丈,这可急坏了父母。

爸爸起初还不知道刘阳学习下降的原因,后来询问了刘阳的朋友才知道都是网络游戏惹的祸。爸爸立刻三令五申,要求刘阳不要再进网吧玩游戏,并且让他写下了保证书。

这天刘阳提早放学,心想,去偷偷玩10分钟游戏应该不会被老爸发觉的。可是,他一玩上电脑,整个心思都扑在了游戏上面,根本忘记了时间,等到回家的时候已是夜幕降临。爸爸很快就知道了刘阳又去网吧玩游戏的事情,愤怒可想而知。当刘阳刚进家门,父亲抄起鸡毛掸子就向刘阳打去。刘阳疼得直哭。

爸爸用鸡毛掸子指着孩子的额头说“以后还敢去网吧吗?还敢玩游戏吗?看你还敢不敢,我打死你!”边说边打。

刘阳哭着说:“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爸爸这才把鸡毛掸子放下。

很多家长都认为“大棒”政策对孩子有用,于是,孩子一犯错就揍孩子一顿,然后警告“你还敢不敢”。

“你还敢不敢”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你再敢这样干,我会揍死你!这是无视孩子的自尊,把家长的威慑力凌驾于孩子的独立人格之上的错误做法。长时间这样滥用家长权利,强迫孩子服从,不但不会有什么效果,反倒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孩子甚至会想:我就是要去试试,让你看看我敢不敢?

依靠暴力实施家庭教育往往得不到好的教育结果,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温情的、讲道理的、宽容的教育。所以,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不要简单地打骂,而应该告诉孩子自己之所以不允许他做这件事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孩子才会主动进行改正。

比如,故事里面的爸爸可以和刘阳做一个约定:偶尔玩一下游戏是可以的,但不能影响学习。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危害,这些远比一句“你敢不敢”更有说服力。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道理,而不是让他们因为怕挨打、挨骂而不再犯错误。这样,孩子的坏毛病才能真正根除。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尽量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和他们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而不要随便责骂和责罚。

尊重孩子,不要以父母权威来恐吓孩子。对孩子进行恐吓和斥责不如培养孩子鉴别对错的能力,让他们主动避免错误的发生。

在及时发现孩子犯错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改正错误,自我约束的计划,并进行监督。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爱好,分散孩子对不良嗜好的注意力。

附录:

父母应该说的话

粗暴的话语,只会伤害孩子的心灵;粗暴的行为,只能熄灭孩子的希望。

孩子的成长需要温柔和体贴,温柔的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孩子的成长需要宽容理解,和蔼的父母才能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作为父母,收敛粗暴,抛弃粗暴,才会为孩子创造温馨快乐的金色童年。

父母常用下面这些话去鼓励孩子,孩子的脸上一定会露出笑颜。

你可以按自己思路去想问题,不用先做决定,再想想看?

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培养,首先应当了解孩子,建立起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提出要求,甚至命令。与孩子就一件事情做一番就事论事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对这件事的真实感受与想法,提出我们认为正确的建议,同时又可以避免简单要求所引起的反感。

这计划是你自己定的,我相信你一定能按时完成。

“我相信你一定能按时完成。”这样做要比每天逼着孩子做作业有效得多。当孩子有时玩得忘了做作业,你提醒他时,不要说“我早就知道你的计划没用”之类的话。而是用婉转的口气说:“你前几天都完成得很好,我相信你今天也一定会按计划完成的,是吗?”出于自尊心,孩子一般都会抓紧把耽误的作业补上。

孩子,妈妈工作了一天很劳累,给妈妈把拖鞋拿来。

在生活中,做父亲的要教孩子尊重并爱护妈妈。孩子懂得了爱自己的父母,才能学会爱别人。

有位教育专家说:父母应当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孩子正是从爱母亲开始扩大到爱老师、爱科学、爱他人、爱祖国的,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做人的态度。从充满爱和尊重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他们对家人温和亲爱,对外人也谦让有礼。

瞧,你把她弄哭了,你认为她会怎么想?

在孩子欺负别人时,父母应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不善良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并应让孩子采取弥补措施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父母提醒孩子注意自己造成的伤害,鼓励他做出弥补,能增强孩子体贴和帮助别人。很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一旦做出对别人不善良的行为,做出的行动虽然无法收回的,但是,还是可以通过赔不是来减轻对别人的伤害的。

真是长大了,学会耐心等待了。

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学会了等待,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孩子渐渐长大时,你应让他们明白“做一件事以前需要完成另一件事”这样一种规律。从小让他们适应这样的“条件”要求,当他们在学校学习时,便会自觉要求自己做完作业后再出去玩,懂得克制自己的冲动,也就培养了孩子的意志。

强强拿走你的玩具你就打他,想一想,这样做对吗?

父母应教孩子学会用沟通来处理伙伴间的矛盾。而不是动辄实施暴力。

孩子的负面情绪往往来源于不适当的行为,这就需要你对孩子不适当的行为设立规范。譬如,孩子以不适当的方式表达负面的情绪,殴打一位玩伴。你在了解这不端行为后面代表的情绪并帮他描述感觉后,就可以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是不适当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然后,你可以指导孩子思考一些较适当的方法来处理负面的情绪。

你觉得很伤心是吗?告诉妈妈今天发生了什么?

父母应以同情心去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帮孩子确定解决问题的目的。首先,你得帮孩子找出原因,你可以运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你也可以提供一些假设性的想法来帮助孩子找出原因。然后,孩子很可能会达到这样的领悟:“现在我知道自己感觉糟透了的原因,而且我知道引起这些感觉的问题在哪里。”孩子找到了原因,解决问题便很容易了。

同类推荐
  • 不完整的天空:来自中国单亲家庭的成长报告

    不完整的天空:来自中国单亲家庭的成长报告

    本书向你分析了单亲孩子的成长个案,直视了单亲家庭生存状况,传授了单亲家庭和谐教子的技巧。
  • 孕产妇健康生活指南

    孕产妇健康生活指南

    从优生学和生物学最新观念来讲,“座上喜”不利于优生。因为新婚蜜月期间,夫妻为筹备婚礼疲劳不堪,新婚佳期少不了陪酒吸烟,酒中乙醇、烟中尼古丁等都可间接或直接使发育中的精子和卵子受损害。加之蜜月期间性生活频繁,精子和卵子质量下降。这种受毒害而质量又不高的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容易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等后果。因此,新婚夫妇不宜在蜜月期间怀孕。
  • 关注孩子到18岁

    关注孩子到18岁

    本书从0岁写到18岁,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特征发育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使父母顺利地为孩子奠定一生的能力和品质,让孩子展翅高飞。
  •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6岁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6岁

    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赞其为:最有用的实操手册!多家幼教机构称其为:最好的“家-园”共建手册!300万粉丝一致评其为:一语道尽父母心声!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育儿路上有太多左右为难!
  • 培养最棒男孩全书

    培养最棒男孩全书

    本书涵盖了男孩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人格、能力等13个方面,详细地为家长介绍了教育男孩的120个细节问题。
热门推荐
  • 曦光的城

    曦光的城

    “言言,这张效果图要特别送给你。”“恩?号称一笔万金的纪大建筑师还有这等闲工夫?良心掉进圣水里了?”“抬举抬举,不过一时想不开,猪油蒙了心。”“事先声明,我可没能耐给你变出块宅基地。不如图纸送给我,拿去倒手卖?”“顾小姐多虑,不才之作早已竣工。”“在哪里?”“你心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魔宠翻天:甜心,吃一口

    恶魔宠翻天:甜心,吃一口

    洛城“从今天开始,你就要自己一个人生活,如果这一年内你回到了皇宫,那么你就要答应我和帝……
  • 我居然是个小说人物

    我居然是个小说人物

    (这是一个小白作者写了一个逗比主角带着一个沙雕系统的坑比故事。剧情随时会崩坏!作者有99%的可能会拖更!)呵呵,我高小峰居然穿越到了一个废物作者写的小说里,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惨的穿越者了吧......
  • 这年头修真都有促销了

    这年头修真都有促销了

    人族傲立当世,俯瞰星空,坐看各大道族化生幻灭,我自巍然不动。然而人族在星空之中分布实在是太过广泛,也就有了区域差异,也就有了强弱之分。强者主宰星空,号令四方,莫敢不从。弱者沦为他族食粮,朝不保夕。一颗蔚蓝色星球上的人族在猝不及防之下再次卷入了一场高等级文明的战争之中,难道又要就此沦为炮灰?或许连炮灰也都算不上吧。蝼蚁尚有贪生之念,何况人呼?求生之路就此展开。
  • 枭宋

    枭宋

    贾似道:“晓晓,赶紧去泉州担任提举市舶,朝廷没钱了!”苏晓:“马上去。”理宗赵昀:“三郎,赶紧娶了圣人的甥女,她看上你了!”苏晓:“我考虑一下。”度宗赵禥:“三哥,赶紧给朕送几个大食美女过来。”苏晓:“官家,真的假的?大食美女太火辣了,不如来几个爪哇和三佛齐的好了。”度宗赵禥:“太黑了,如果方便,三哥给来几个倭岛的也成,我还是喜欢白些的。”苏晓:“这个可以,但只能玩玩不能留种,否则倭人该说他们全是大宋正宗皇族后裔了。”忽必烈:“苏晓你还有完没完,为何总是在海上来进攻我,还有没有节操?”苏晓:“你丫早晚要做我的马夫,你管我在哪进攻!”
  • 战栗与本案无关,但与任何女人有关

    战栗与本案无关,但与任何女人有关

    世间男女之事,大多逃不过爱与性二字。本书正是对爱和欲望的“海飞式”解读。夏天的少年闯入单身女人的房间,却意外卷进谋杀案件;“守寡”和“美丽”总是被人认为是出轨的证据,在井边,她要那些夜晚来敲门的男人帮她洗衣;氤氲的江南,吱呀的木楼,她最终死在美人靠上;为了给弟弟看病,她被迫做了小姐,回乡时……
  • 凤仪天下王妃好倾城

    凤仪天下王妃好倾城

    一笑倾城,再笑倾人心,缘分,亲情,爱情,你会选哪一个,让我来告诉你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城等等我

    江城等等我

    一眼误终身,只愿余生都是你,江医生余生请多指教。
  • 本宫来自现代

    本宫来自现代

    她眼前紫枫的身上,黑色的头发也随风轻荡起来,粉色的花瓣飘落在他的白皙的胸口上,就连那双跟别人不一样的深紫眼眸也越发的勾人心魄。“真性感!”说完后,雪菲就感觉自己鼻子一热,赶紧低头捏住鼻子,心里苦恼,自己怎么就犯花痴了呢,为了及时的挽回自己的脸面,雪菲及时道:“抱歉,上火了!”说完更是恨自己了,要不是眼前有俩人,她肯定会狠狠的抽自己两巴掌,让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