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300000007

第7章 不要说影响不良的7句话——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人生榜样

培养孩子的良好美德,父母是最重要的人生楷模。引导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是最容易模仿的学习榜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身作则的父母,会让孩子得到成长的力量;而言行不一的家长,只会使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因此,父母不应对孩子说对其道德培养产生不良影响的话。

周末,妈妈带卢欣萍去游乐园玩,上公共汽车后发现,卢欣萍的身高已经超过了儿童购票线,卢欣萍对妈妈说:“妈妈,该买票了。”妈妈有点不耐烦:“等会儿”。十几分钟后,卢欣萍又一次催促妈妈:“您买票吧,就要到站了。”妈妈说:“人多挤……算了。”卢欣萍说:“给我钱,我去买。”妈妈把食指伸到嘴边,做了一个闲嘴的动作:“嘘,别嚷嚷!”

乘公共汽车要买票,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承担起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的责任。买票不是一件大事,但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修养。

俗话说:“孩子身上有家长的影子”,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家长的一切言论、行动,生活方式,甚至接人待物,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就万事大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学校教育并不是孩子受教育的全部,它代替不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与子女有血缘关系,感情最深,又有一个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客观环境,应该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培养孩子在品德、智能、健康、审美、劳动等方面向积极方向发展。如果不利用这些条件,不注意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不端正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言行,则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特别是对他所敬爱的人,更有一种天然的模仿力。如果家长在思想上没有主动教育孩子的意识,必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上述案例中,我们不能说这种“不买票”的对话不是一种教育,只是它从内容上已发生质的变化,不是去教孩子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而是走到错误的一端,家长被动地“教育”孩子,这种“教育”只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副作用。

某小学二年级曾做过一次“你乘车每次都买票吗”的调查,结果有将近50%的人回答“不是每次都买”,其中又有一半的人是和父母一起乘车时有意逃票的。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是家长日常的言传身教与社会行为规范统一起来,主动地引导孩子向良好的方面发展,帮助教师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使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同步、谐调。

乘车买票不是一件大事,但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它并不“小”,父母在日常生活里的点滴小事中如不注意,便会改变或扭曲孩子已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长久下去,养成孩子贪小便宜、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坏习气。因此说,作为家长,要认识到每一件小事中蕴含的教育意义,主动地给孩子做榜样,只有这样,才会是值得孩子敬佩的好家长。

上小学五年级的吴浩比较贪玩,想让爸爸妈妈为他买辆山地车,于是爸爸许诺,期末考试每门成绩都上80分,就给吴浩买车,为了他盼望已久的山地车,吴浩学习非常努力,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然而当吴浩让爸爸兑现承诺时,爸爸却说:“那是为了鼓励你,随便说说的,山地车等上了中学时再买。”

吴浩爸爸的行为犯了两重错误。一错是用物质刺激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二错是信口开河,言而无信。

小孩子是最讨厌欺骗,最承受不了被欺骗,也是最不应被欺骗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有过随便对孩子许诺而不兑现的事。可能这些家长只是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或纯粹只是为了摆脱孩子一时的纠缠,求个清静,原本就并不打算兑现的。

可孩子却是出于对家长的信任,并没有忘记,如果家长缺乏教育观念,言而无信,说了不算数,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仅如此,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学会撒谎,与人交往没有诚意。如果长期生活于一个滥许诺言又不能兑现的家庭中,孩子诚实的品格也就会丧失。许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大吃一惊,甚至相当恼火。其实,应当从自身找找原因才是。

《礼记·曲礼上》说:“幼子常视勿诳”。“诳”就是骗人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幼小的孩子同父母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跟父母学的。做父母的言行举动都要十分谨慎,不可轻易言而无信,哄骗孩子。因此,每当父母要给孩子许诺时,一定要想想:第一,该不该许;第二,能不能实现;第三,有无教育意义。

周末的一天,天气特别的好,妈妈带吴丽去植物园参观游览,吴丽对一种奇特的热带花卉很是着迷,又是闻又是看,久久不愿离去。

看到女儿这样喜欢,妈妈说:“妈妈给你摘一朵”。吴丽不让,对妈妈说:“那样其他小朋友就看不到了。”

公园里明令禁止攀折花木,为的是能有一个美丽而整洁的环境,成为公众业余时间、节假日休息散步、品味玩赏的佳处胜景。可上述案例中的这位妈妈则为了讨得女儿的欢心,竟置公共规则于不顾,折枝采花。这会给孩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印象之一:妈妈不好。因为女儿在小画册、课本及其他一些地方都知道了不能随便攀折公共场所的花木这个道理。知道了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而妈妈竟然不讲这个道理,为了讨自己的欢心而去采花。孩子的心地是纯洁的,白就是白,黑就是黑,能做的事可以去做,不能做的事说什么也不能做。出于这个常识,孩子可能会劝阻妈妈,并告诉妈妈自己只是觉得那花好看,并没有要那花的意思。这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在这样的孩子面前,做妈妈的难道不为自己刚才的话脸红吗?

印象之二:妈妈好。孩子说那花真好看,说不定心中就是想得到那花,而又不好意思明说出来。妈妈主动提出给自己采来,岂不正是合了自己的心意?然而,就在孩子从妈妈手中接过那鲜艳欲滴,娇态百妍的花朵,说一声“妈真好!”的时候,孩子心中公与私、好与坏、当与不当的界线便模糊了。

孩子的私欲在妈妈不正确的行为面前急速地膨胀起来。一个简单的逻辑就会在孩子头脑中闪现:凡是我喜爱的,妈妈就会满足我。至于可能与否、道德与否全然不顾。“小皇帝”的性格就这样慢慢养成了,父母和他人都成了孩子的“仆臣”。

印象之三:自己可以不受任何道德规则的约束。公园里不是不让采花吗?妈妈进去采了,给我戴在头上,别在胸前,添几许美丽,多几分欣喜,大摇大摆,不也没有人管吗?下次在别的什么地方看到诸如“禁止攀折花木”一类的牌子,就当没看见一样。只要自己想干什么,就不存在什么规则。

不论是哪一种印象,妈妈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总是弊大于利的;这样的榜样对孩子来说只会把他或她引到不健康的道路上去,而孩子在父母面前的对坏影响的抵抗力又是那样差。

就上述例子中的情境来说,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欣赏孩子喜爱的花,从颜色到形状,从香味到姿态;并且可以去弄清楚这花的品名、属科、习性、产地乃至价值,以加深孩子对它的印象,增加孩子这方面的知识。还可以结合孩子在学校学得的有关知识来进行。如果孩子自己提出要妈妈折花,或自己跑过去折花,则必须予以拒绝和阻止,并抓住这一机会对孩子进行爱护花草、遵守公共规则、讲究文明道德的教育。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父母不可不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父母应当认识到,自己不正当的语言和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公德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一个没有公德意识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是很难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的。父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忽略从小对孩子公德意识的培养和熏陶。因此说,父母爱孩子,不要只看到在眼前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利益,而应看到将来,考虑孩子的一生。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葛小刚的学校组织春游,活动的内容是野炊,葛小刚很兴奋地找到父亲,要他一起去寻找柴火,父亲信誓旦旦地对葛小刚承诺道:“一点小事,爸爸帮你办,放心吧!”葛小刚听了十分高兴,可是到了第二天,父亲却没有交出柴火之类的东西,结果让葛小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原来父亲非常忙,根本没去帮葛小刚弄柴火,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儿子,就违心地答应了。从此葛小刚再也不让父亲帮忙了,而且常常对妈妈说:“我再也不相信爸爸了,真会骗人。”

父亲对葛小刚许下诺言而不履行,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也在同学交往中给儿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诚信”是我们现在说得很热门的话题,而这又是一个在我们生活中随处能得以体现的问题。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能否兑现其承诺便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主要标志。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尤其需要从小事着手,从“随便”中找“大义”。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认真的从生活、工作上表现出自己的“诚信”。

如果承诺某件事,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或不愿去办,就不要答应孩子,承诺时要留有余地。成功的家长不会轻易去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会轻易承诺。而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不给自己留下丝毫的余地,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在许多情况下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从而失去很多同事、朋友的信任。其实,最糟糕的是父母的轻率让孩子有了自己的理解,也许父母的不经意承诺会让孩子也习惯这样去仿效。

因此,父母在生活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当然,这种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不作努力寻找理由,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去实现诺言。就算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马上答应。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父母原来可以轻松地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父母轻易承诺下来,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孩子因为父母现在的承诺而导致将来的失望。所以,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上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能办成,这样一来,父母在孩子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给孩子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那很容易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那么该怎样承诺才会不失分寸呢?在孩子面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和方法。

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儿,可采取弹性的承诺:如果父母对情况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一定的回旋余地。

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承诺:有些事情,当时把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么,在父母承诺中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比如:孩子要求父母给自己加零花钱,父母可以这么说:“要是期末考试,你进了班级前十,老爸就可以多给你一百块。”用“期末考试”一语表示实现承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合情合理。

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承诺:如果父母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那么父母在承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

倪小易是个沉默的孩子,在学校里面不太喜欢与人交流。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多女孩都在暗地里把他称为“酷哥小易”,他在女生里面可是绝对有号召力的。

不过,有些调皮捣蛋的男生却看倪小易不顺眼,说倪小易故意每天这样装着一副冷冷的样子,让女生为他着迷。拿“捣蛋鬼”阿奇的话来说,“小易就是故意装冷傲的样子,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这天,班里面进行大扫除,阿奇和几个男生在一边故意偷懒,被老师抓个正着。老师对几个人批评道:“你们就是这个老样子,劳动的时候从来都是能偷懒就想方设法偷懒。难道你们就不能向小易学习吗?”老师边说边指着正在认真擦窗户的倪小易说,“别人都在卖力地干活,你们却像‘小少爷’?”听罢老师的训斥,阿奇心中很恼火,凭什么要拿自己和这个讨厌的倪小易作比较?

放学时,阿奇在路上遇到回家的倪小易,便故意找茬,和倪小易争执。阿奇凭借自己的大块头给了小易一拳,倪小易没有还手,阿奇一溜烟地跑了。

倪小易回到家,妈妈看到儿子眼角的淤青,焦急地问道:“你的脸怎么啦?和人打架了?”

倪小易答:“没事,刚才被阿奇打了一拳。这样的人,我才懒得理呢!”

妈妈却一副不答应的样子,气愤地说:“他打了你,你怎么不打他?”

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父母诉说一番,有的父母就问:“他打你没有?”

“打了。”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父母把敢不敢与人打架看作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了,而且不断地向孩子灌输这样的观点:“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就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

这种教育方法是很危险的,按照父母的推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偷窃抢劫,你也偷窃抢劫……在这种教育观点下,孩子很容易变成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人,这样的人无疑不会被社会所接受。

父母们应该知道,这样的所谓算账和报复,只会使孩子之间的打斗更进一步升级,而且可能使无意的伤害转变为有意的报复。有些孩子还会错误地认为家长总是偏向自己,即使自己不对,先打了人也无所谓,最后就变本加厉,肆无忌惮起来。这种教育方法显然是把孩子往邪路上引,最终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他。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如果孩子真的挨了打,受了伤,父母最好能保持冷静,倾听孩子的申诉,教导孩子以后尽量避免“用武力解决问题”。同时,也可直接找欺负自己孩子的孩子问清事情真相,教导孩子们应该和睦相处,必要时还可以找对方父母,共同进行教育。

孩子打架,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要引导、要教育,让孩子分清勇敢无畏与蛮横粗暴的区别,而不要纵容孩子报复,更不要袒护。要让孩子讲理,父母首先要明理,否则孩子将成为一个不负责任、强词夺理的人。

因此说,当孩子与人打架时,父母决不能责备孩子怎么不还手,或是叫自己的孩子再去找别人“算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还应该找到打架双方的孩子,尽量劝解两人不要打斗,以免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后果。

耿乐和妈妈去逛超市,耿乐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玻璃瓶子,并希望能买下来,她征求妈妈的意见:“妈妈,这套瓶子好精致呀,可以买下来吗?”

妈妈说道:“嗯,看起来还不错,不过你要轻拿轻放呀,小心摔碎了!”

耿乐高兴极了,过去就给了妈妈一个“香吻”。可是,在耿乐把玻璃瓶子搁在手推车里的时候,瓶子却意外地磕了一下,一个小裂缝立刻就出现了。乐乐惊呼:“哎呀,瓶子撞坏了,怎么办?”

妈妈四下看了一遍,发现没有人注意到她们,便小声地说道:“快把瓶子放回去,快点!”

耿乐犹豫了,说道:“这样,行吗?”

妈妈回答道:“没事,反正没人看见!快点!”

耿乐把瓶子放回了货架上面,就这样,母女俩若无其事地走了。

自私,贪小便宜,这是许多人都会有的毛病。但是,这种毛病千万不要传染给孩子。许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私、贪小便宜、无责任心这些不良的意识和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将造成什么样的消极影响,他们不仅自己这样做,甚至还怂恿孩子也这样去做,他们认为这样孩子才不会吃亏,其实这是害了孩子。

自私、贪小便宜,这是许多人都会有的毛病,但是,这种毛病千万不要传染给孩子。许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私、贪小便宜,无责任心这些不良的意识和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将造成什么样的消极影响,他们不仅自己这样做,甚至还怂恿孩子也这样去做,他们认为这样孩子才不会吃亏,其实这是害了孩子。

案例里面的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她们认为讨点便宜或逃避点责任是做人的技巧,孩子学会了以后不吃亏。因此,即使孩子坚持承担责任,他们也会加以阻挠惑训斥孩子傻。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也接受并习惯了这样的观点和做法,那问题可就不是讨点小便宜的事了。那将严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父母,明明知道孩子有缺点,但怕丢面子,认为“揭孩子的短就是打自己的脸”,所以对孩子总是抱以纵容的态度。其实,父母们不要把正当的自尊心和保护虚假面子混淆起来。当别人指出孩子的缺点和毛病时,父母应该正视这些缺点,及时地教育孩子。

正视孩子的优缺点是每个父母应有的正确态度。父母要充分认识利用社会力量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对其抱有信赖和合作的态度,而且要主动征求和真诚欢迎别人对孩子的批评意见。例如案例里面的母亲在发现孩子无意打碎瓶子的时候,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和超市的管理人员说明情况,然后把瓶子买回去。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且不要以“别人没有看见”为由,为孩子掩盖。

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从小培养诚实的好习惯,还可以使孩子懂得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敢地去担当,去负起责任来。

孩子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不要无原则地维护,纵容孩子的顽劣,否则孩子将会失去自我定位的能力,让错误扩大。

当孩子做了错事,要求父母帮其掩盖或是隐瞒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开解,要教育他们正视自己的错误,要为自己犯的错误去尽力补救,不要当逃兵,不要逃避自己的错误。要让孩子知道,既然做错事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教育对待错误的问题上,父母应该起好的带头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终生之师,只有当父母在孩子面前作出良好的表率时,孩子才能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遇到错误或困难时,才能正确地对待和解决它。

一位10岁的男孩,存款就有两万多元,这些钱却来自零花钱。

这位孩子的父母开了一家私营服装厂。四年前的一天下午,孩子拿着自己的第一次考试卷回家报喜:语文、数学得了双百分。父母高兴之余,也不含糊,每人给了孩子一千元。孩子有点不敢接,爸爸说:“拿着吧,给你钱就是让你花的!”孩子才伸手把钱拿过来。

受了奖励的孩子以后几天很听话,一连几天受老师表扬,回家便向母亲报喜。什么老师表扬我遵守纪律啦,老师表扬我作业做得好啦,今天老师出了一道题同学们都做不出来,我一上去就做出来了……孩子每报一次喜,其母便给他至少十元钱,如果其父在场,也不甘示弱。

从此,习惯成自然,孩子几乎每天从母亲那里拿钱。其父得知后,一回家也便设法补上。发展到后来,孩子没有钱便不做家庭作业,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每况愈下。

幸运的是孩子的爷爷简朴惯了,给孩子开了一张存折,时常哄着孩子去存钱。三年下来,除去零花,孩子还存了23000多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老百姓的腰包渐渐地鼓了起来。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许多父母一味地满足子女物质上的奢侈愿望,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给孩子的零花钱毫无节制。这样造成了孩子的大手大脚,甚至做出超出道德范围的坏事。

由于孩子在生理、心理上还不成熟,不具备成熟的经济意识,不具备挣钱的能力,不知道钱是劳动得来的,只知道钱能购物,能带来很多直接的好处和利益,强烈的消费欲望驱使他们任意挥霍浪费,穷奢极侈不懂珍惜。在日益膨胀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开始不择手段获得金钱。

无节制地给孩子零花钱不是爱孩子,奖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这种不劳而获的零花钱,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会养成孩子懒惰的习惯,随之而来的是形成任性、骄傲、自私、偏激和脆弱的性格特征,成人都难,甭论成才了,最终只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甚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人会说,既然给孩子零花钱,会产生这么严重的不良后果,那就干脆取消得了,事实上许多父母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认为孩子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是纯消费阶层,理财只是家庭和大人的事情,孩子还不能也不应该涉足,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余的都是长大以后的事情。持这种观点的父母也很多,而且根深蒂固,有时孩子得到钱却得不到花钱的自由,家长过分担心孩子滥花钱,对孩子用钱横加干涉,比如孩子节日、生日得到亲友馈赠的钱,往往被家长“代为保管”,让孩子产生被抢劫的感觉。这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旦有钱,就乱花一气,有时甚至诱发他们的偷窃行为,偷拿父母甚至别人的钱,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当今商品经济社会,孩子从两三岁起,已经参与经济活动,他们自己去商店购买食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孩子作为社会的一员,自幼必须接受理财教育,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懂经济,不会理财,将来在社会上生存都很困难,到那时还得再补这一课。因此,我们主张在家庭经济情况许可的情况下,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让孩子学会理财。由于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按照平等的原则,孩子也应该有零花钱,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所以我们说给孩子零花钱不是爱孩子,也不是奖励孩子,更不是孩子做家务的报酬,零用钱应被视为一种理财工具,以及孩子所能分享的家庭财富。

附录:

父母应该说的话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果有什么不良的行为,则必然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人父母者,一定要以身作则,因为良好的熏陶才能塑造孩子优秀的品质;作为家长,一定要谨慎言行,因为正确的楷模才会引导孩子规矩的言行。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孩子品行端正,父母首先要从端正自己的品行开始。

这件事爸爸做错了,爸爸向你道歉,请你原谅。

教育孩子,要把犯错误看成是寻求别人帮助的好机会。这样,孩子就会有勇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哪怕是错误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犯错误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坏人,敢于对错误负责,才能真正把犯错误当成自己学习的机会。父母们应该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但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即使爸爸做错了,也是应该道歉的。

这件事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去尝试好吗?

让孩子接触从不知晓的事物,不仅可以增加体验或知识,而且借此机会还可培养孩子的持久力或忍耐力,养成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

有不少父母在叫孩子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时,都会因不安而将手续全部告诉孩子。像这样的做法,虽然想要让孩子有新的体验,但把过程说得太详细,新的体验就变成不是新的体验了。

真遗憾,约定的事不能破坏,希望你以后要遵守诺言。

教育孩子信守诺言是父母的一项任务,在教育孩子之前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教出信守诺言的孩子。父母的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你自己就不能采取欺骗吓唬的手段;如果事先与孩子定好了制度,父母就更要认真对待。

就像爸爸上班不应旷工一样,你上学也不应旷课。

生活中,当发现孩子无故旷课的时候,父母切忌情绪冲动,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孩子进行教训。家长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直接询问孩子逃学的理由。切不可没等孩子解释就动手打骂起来。这很有可能将孩子原本不多的求学热情扫荡得一无所存,也易使孩子因怕被打骂而撒谎。正确的做法应是来个“冷处理”。先平息自己心中的怒气,然后再了解孩子逃学的原因。弄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教育好孩子。在这方面,父母最佳的做法就是以自身的做法直接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典型。如用自己不能旷工让孩子明白他也不能旷课等等。

孩子,妈妈从不动手打人,你应该向她学习。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要以诚相待,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这也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切莫因孩子在交往中的问题引起家长们之间的不和睦,造成不良的影响。

父母要教育孩子懂得,做事要公正,不要强词夺理,当然自己有理也不要随便妥协,不讲原则。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动手打人,尽可能用讲道理的方式化解矛盾。

同类推荐
  • 下奶书

    下奶书

    《下奶书》由作者亲手执笔,写下了关于母乳喂养的各个细节。全方位系统地对母乳及母乳喂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以及介绍,并针对如何下奶,从饮食、日常生活、锻炼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是一本围绕下奶非常详尽且简单的指导书。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

    本书分中国篇和外国篇两部分。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以及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
  • 美国总统家训

    美国总统家训

    本书从大名鼎鼎的“美国之父”华盛顿到如今高调出任的黑人总统奥巴马,通过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介绍,集中反映了美国家教的全貌。
  • 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本书是专为家长怎样同孩子处好关系精心撰写的。内容包括:家长如何了解孩子、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怎样做才是爱孩子、怎样为孩子做榜样等。内容通俗易懂,情境分析深入细致。阅读由才永发编著的《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可以帮助家长应对不良情绪,冷静处理问题,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新编孕产妇生活宜与忌

    新编孕产妇生活宜与忌

    本书介绍了孕前、孕期饮食、孕期衣着起居、孕期出行、孕妇美容与孕期心理、孕期胎教和安胎、孕期工作、孕期防病、孕期用药、临产、产后饮食等等涉及孕产妇生活方方面面的宜与忌知识,内容非常实用。
热门推荐
  • 穿到公元当团宠

    穿到公元当团宠

    进来看文吧,简介我不会写啊高甜1v1,女主不圣母!
  • 上古奇迹

    上古奇迹

    远古流传着一段神话:上古神帝亚托西斯有一秘宝”圣魂珠“,得到此珠者则继承他的力量和意识,而他则被世人所称”幻神“...时光流逝,一名学生无意间获得此珠可却没想到带来的却是一系列灾难....
  • 万古战尊

    万古战尊

    人道无情,修炼之道更狰狞!我的终究是我的,别人的还是我的!东洲古域,从太古时代至今,诞生无数通天彻地的人妖强者,撕裂天地,更有无上先天生灵,天生神体,移山填海,无所不能。宗门林立,世家无数,众生修行,万法通天,妖孽横行,万古战尊!世人欺我,我必杀之,世人辱我,我必还之,世人骗我,我必灭之!东洲大乾王朝太子凌尘,战功赫赫,文武全才,却被辱弑父杀兄,是为天理难容!
  • 腹黑魔皇:特工娘亲天才萌宝

    腹黑魔皇:特工娘亲天才萌宝

    她,24世纪的特工,被男友亲自推下高242层的大厦,穿越的时候还多了个小萌宝!他,魔界最高贵的统治者魔皇帝无尘,本来是不近女色,当他遇见她,变成了个腹黑魔皇,他们两之间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男女主身心干净】
  • 重生民企教父

    重生民企教父

    重生归来,夏兴被迫陷入民企江湖纷争之中,历经风雨后被世人称为一代民企“教父”。【书友群:649534041】
  • 全员皆恶人

    全员皆恶人

    他是在千万年的时间中,汲取无数生命的营养,力量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拥有智慧的灵体,斗转星移,天由黑转白,树由繁茂转枯黄,人由红颜转枯骨。世间没有任何人知道小灵体的存在,他的眼眸中倒影着一座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宅院,凄惨痛苦的哭喊声与这带着热与血的场景交相辉映,绘制出了一副人间惨剧。被压在一块烧毁的木板下,一位小女孩被这压得动弹不得,眼看着烈火已经蔓延全身,她感觉眼前似乎产生了幻影,对着空地大喊,“求求你救救我!”转过身,那黑色的身影转过身来,忽然一嘀血泪滴流在地。占有欲强的白切黑女主vs活不多爱哭小天使男主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朋友讨厌你,你的亲人憎恶你,你的仇人却与他们是同伴,这时,你会不会质疑这个世界是否的真实?
  • 期克力士

    期克力士

    唐贤和凌婧偶得持地菩萨符,跻身持地菩萨众
  •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干巴嗲!爱哭的小鬼..more

    干巴嗲!爱哭的小鬼..more

    ※神官说我在人界过得不好,又当妈又当爹,很辛苦,该享福的时候了。※所以把我从人界召到灵界,我可是非常珍惜我的生命,怎能就这么快就死翘翘。※“不行,我要自救!我还要回去照顾我可爱的弟弟妹妹。拜拜~~”※逃离灵殿,被好心人收留两天多,再次逃跑时,就被执法官捉住,带回灵殿,神官给我颁个暂时居民身份证,就这样留在灵界。※那就努力加油完成任务工作。※可是,俊伊哥怎么也来了,还成为敌人。
  • 花开无泪

    花开无泪

    她,犹如一朵花,美丽地凋零。再次盛开,她不再柔弱,她要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