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3200000033

第33章 伤寒本证(4)

后解其表。脉沉弱者为中寒证。宜用辛热之药以温之。沉滑者为里热证。宜用苦寒之药以攻之。如病在表而反下。则邪乘虚入里。微为痞气结胸。甚为肠滑洞泄。此皆误下坏证。在里反汗。则表益虚而里益实。轻为衄血斑黄。重为痉厥亡阳。此皆误汗坏证。凡服汗药。如一剂无汗。再与之。复无汗。此营卫乏绝。当养阴辅正而再汗之。三治无汗者死。凡服下药。先燥后溏者已解。如但利清水而无燥粪。痞满如故者未解。再下之。三下不通者液枯肠燥。当镇润之。通者生。不通者死。(六)详辨阴阳。初起时。头疼身痛。发热恶寒。脉来浮紧浮大。即是阳经之表证也。此后烦躁作渴。纯热无寒。便闭溺热。即是阳经传入阳腑之热证也。脉虽沉伏。不可误作阴证治。如初起时。脐腹绞痛。肢厥唇青。脉来沉迟沉微。即是直中阴经之寒证也。虽面赤烦躁。不可误作阳证治。阳证宜汗宜透。宜清宜下。阴证宜温宜补。其大要也。然亦有辨。阳证而其体素虚。不胜下。下之太过。忽然脐腹绞痛。洞泄不止。手足厥逆。此阳证而转为阴证也。急温之。阴证而其体素热。勿过温。温之太过。忽然烦躁大渴。自汗昏谵。二便不通。此阴证而转为阳证也。速清之。(七)凡伤寒得死证。脉尚可治者。

弃证从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八)凡伤寒得死脉。证有可治者。弃脉从证。表急解之。里急攻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总之定其名。分其经。审其证。察其脉。明表里。识阴阳。度虚实。知标本。此八者。为治伤寒之要诀也。

第三节·两感伤寒

(内经与伤寒序例皆谓之两感于寒)【因】身受阴寒之气。口食生冷之物。表里俱伤者为两感。其病多发于夏令夜间。

因人多贪凉。喜食冰水瓜果故耳。

【证】头疼体痛。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少气懒言。手足微冷。虽身热亦不渴。下利清谷。甚则两脚筋吊。舌苔白而嫩滑。甚或灰而淡白。或灰黑腻苔。舌质嫩滑湿润。

【脉】沉而迟。甚则沉微。沉为邪陷。迟为寒凝。微则阳气欲绝。此朱丹溪所谓表里皆寒。难分经络。无热可散。温补自解。不急治。去生甚远是也。

【治】素问谓两感于寒者必死。不治。仲景谓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朱南阳谓宜先救里。以四逆汤。后救表。以桂枝汤。然就余所验。禀有虚实。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可治。法当先温其里。附子理中汤加公丁香(二十支)煨肉果(钱半)。俟里温阳回。则下利止而手足转温。若犹头身俱痛。恶寒筋急者。则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通阳气以解表。表解而胃口不开者。则以香砂二陈汤。温运中阳以健胃。其病自愈。

【秀按】两感伤寒。夏月最多。后贤皆名曰中寒。世俗又谓之吊脚痧。多死于挑痧及香散痧药。目击心伤。俞君参用丹溪南阳两家治法。确是对症良方。然则两感证亦有可治之道。不可遽必其死也。

【廉勘】两感伤寒一症。俞氏求原固确。惟救里救表。其间先后缓急。当消息之。

如下利不止。肢冷筋吊者。则先救里。若下利尚微。足筋不吊。而头身剧痛。发热恶寒者。宜先解表。随证权变可也。

第四节·伏气伤寒

(古人名肾伤寒)【因】朱奉议云。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气于足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月乃发。此病古方谓之肾伤寒。就余所验。多由于其人好色。****伤肾。肾经先虚。故偶感暴寒之气。得以伏匿于其经。古称肾伤寒者以此。但其病有一。二因肾主水。水性寒。伏气从阴化者多。故病多阳虚伏阴。一因两肾之间有命门。其中虽藏****。而却含真火。火性热。伏气从阳化者多。故病多阴中伏阳。

【证】伏阴者身虽大热。反欲得衣。面赤戴阳。足冷蜷卧。先咽痛。继即下利。甚则肢厥自汗。烦躁不得眠。舌苔虽黑。却浮胖而滋润不枯。伏阳者身虽大寒。反不欲近衣。胸满恶心。头痛脊疼。指末虽冷。而内热烦躁。舌苔绛底浮白。甚或嫩红胖大。

【脉】浮取洪大而数。略按则软而无力。重按即空大而散。此热在皮肤。寒在骨髓。陶节庵所谓阳虚伏阴是也。若六脉沉伏不见。深按至骨。却似牢而有力。此寒在皮肤。热在骨髓。许学士所谓阴中伏阳是也。

【治】伏阴证当大剂温补以救其本。反佐童便凉通以滋其标。先与加味金匮肾气汤。浓煎冷服。俟阳虚证退。继以桂枝橘皮汤。温调营卫以和表。朱南阳但用半夏桂甘汤。固属病深药浅。谓病只二日便瘥。更未免轻视此证。陶氏主用局方五积散。中有麻黄、苍芷。深恐大汗亡阳。香燥劫阴。阴阳两伤。必死不治。伏阳证当遵许氏破阴达阳法。使水升火降。得汗而解。重用破阴丹(阿硫黄、水银各五钱,熔结成砂、加青陈皮、各二钱半各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百粒。冷盐汤下。服后若烦躁狂热。手足躁扰。此伏阳外达也。不必惊慌。须臾神定而睡。汗出热退而病除矣。或用来复丹(阿硫黄、玄精石、牙硝各一两、橘红、青皮、五灵脂各二钱、醒糊丸)。钱半至二钱。热童便下。小便连解青黑色。其热亦退。盖少阴与太阳为表里。破阴丹使伏阳从足太阳经外泄。来复丹使伏阳从足太阳腑下泄。方虽不同。而交通阴阳之功则一。终以育阴养胃法调理收功。

【秀按】肾伤寒一证。予见时医误汗误清。治无不死。许叔微所谓伤寒偏死下虚人是也。俞氏断其证有阳虚伏阴。阴中伏阳两路。分际极清。治法亦食古而化。足补长沙之未备。

【廉勘】俞氏所用两路方药。虽皆是对病真方。然处今之世。医家固不敢遵用。病家亦不肯信服。盖世俗执定伤寒无补法。此种谬见。早经印入脑筋。俗见难除。积习难返。古今同慨。岂独一伏气伤寒为然哉。此笃志好学人。所以有时废书而三叹也。

第五节·阴证伤寒

(内经名中寒。即直中阴经真寒证。)【因】其人胃肾阳虚。内寒先生。外寒后中。如内经曰。阴盛生内寒。因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泄。不泄则溢气去。寒独留。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故中寒。

中寒者。寒邪猝时直中阴经。阴邪横发而暴也。病较伤寒为尤甚。当分三阴经证为首要。

【证】寒中太阴者。初起即怕寒战栗。头不痛。身不热。口不渴。便四肢厥。

上吐下利。脘满腹疼。小便不利。舌苔白滑带灰。甚或灰而滑腻。灰而淡白。寒中少阴者。初起恶寒厥冷。蜷卧不渴。心下胀满。小腹绞疼。下利澄澈清冷。水多粪少。

小便白或淡黄。甚则面赤烦躁。欲坐井中。身有微热。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少饮即脘腹胀满。复不能饮。甚或咽痛气促。或郑声呃逆。舌苔淡白胖嫩。或苔虽灰黑。舌质嫩滑湿润。或由淡白转黑。望之似有芒刺干裂之状。扪之则湿而滑。寒中厥阴者。初起即手足厥冷。上吐涎沫。下利清水有生腥气。心下胀满。汤药入口即吐。手足指甲皆青。恶寒战栗。甚则自汗淋漓。筋惕肉 。面赤戴阳。郁冒昏沉。舌卷囊缩。舌苔青滑。或青紫而滑。或淡紫带青。色黯质滑。

【脉】寒中太阴。沉濡而迟。甚或沉濡而微。寒中少阴。脉沉而微。甚则沉微欲绝。寒中厥阴。脉细欲绝。甚则脉绝。脉还出者生。不出者死。脉渐渐缓出者生。暴出者死。此皆阴盛没阳之危候。陶氏所谓不拘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

重按全无。便是阴证。凭脉下药。最为切当是也。

【治】太阴证。轻则胃苓汤为主。重则神香圣术煎为主。极重则附子理中汤为主。呕甚兼呃。加姜半夏(四钱)、上沉香(八分)、真柿蒂(三十枚)。腹胀痛甚。

加真川朴(钱半)、明乳香(八分)、泻多不止。加煨肉果(一钱)、灶心土(五方包煎。)少阴证。轻则真武汤为主。重则附姜白通汤为主。稍缓则附姜归桂汤。再缓则附姜归桂参甘汤。若阳回身温。吐利已除者。此汤加炙绵 、炒冬术(各一钱)、酒炒白芍(钱半)、北五味(十二粒)、温和平补以收功。厥阴证。轻则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八分)、生姜汁(一匙分冲)、重则通脉四逆汤加吴茱萸(盐水炒一钱)、紫桂(一钱、研冲)、极重则回阳急救汤主之。外治灸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丹田、(脐下二寸)、关元(脐下三寸)三穴。用大艾六七壮、灸至肢温脉出为度。

【秀按】直中太阴。手足微冷。呕吐不渴。自利腹满。脉来沉缓。少阴则手足厥冷。脉必沉微。厥阴则肢冷脉细。甚则脉绝。青唇舌卷。筋吊囊缩。然皆面色青黯。即有虚阳上泛。面虽赤色。亦不红活光彩。必多娇嫩带白。舌色或青或紫。或白苔满布而滑。手足自冷。爪甲或青或紫。血色自不红活。皮肤决无大热。甚则冰冷透手。此皆阴证之的据也。治法虽以附、姜、破阴回阳为必要。而附子究为大毒之品。急救虽不得不用。过服则每有留毒。往往见面红目赤。躁扰烦渴不已。若解药稍迟。血从耳目口鼻出者必死。解药急用犀角五黄汤。(犀角一钱、川连三钱、芩、柏、山栀各二钱、鲜生地、麦冬各三钱、生甘草二钱、先用生绿豆一两、水三碗、煎至绿豆皮开、取清汤代水煎药、约至八分两碗、冲生莱菔汁半盏、时时冷冻饮料。)以解附毒最良。

【廉勘】阴证伤寒者。即直中太阴、少阴、厥阴之寒证也。故一名直中三阴真寒证。省曰中寒。近世通称为冷痧急证。见其足蜷筋吊者。即名吊脚痧。见其眶 瘪者。即名陷瘪 痧。见其吐泻腹痛者。即名霍乱痧。或名吐泻痧。见形取名。以便通俗。而于病源病理。并不切实推求。就余所验。其病多发于夏秋之间。每在亢旱酷热之时。猝然大雨狂风。凡山中阴毒之 水。住家阴沟之污水。均被狂雨之大水。冲入江河。诸凡淘米洗菜。煮饭煽茶。饮之食之者。无一不沾染其毒。中其毒者猝然暴发。病势稍缓者。轻则但为寒疟。为冷泻。重则为阴霍乱。尚有三阴症状可辨。势急者。

肝肾脾胃亦皆沾染其毒菌。治当先救脾胃。至若附子。固治阴毒之寒证。但生附子市肆多不备。只备淡附子。仅有温燥寒湿之功。实无破阴回阳之力。其性能远不如姜桂椒萸。而其为大热大毒。世皆熟悉其性。成则归功于他药。败则归咎于附子。故予治此证。弃而不用。别筹新法。兹将历验者约略陈之。初起先解其阴毒。以止吐利腹痛。用鲜生姜四两。原粒胡椒十粒。紫金片一钱。共捣取汁。冷冻饮料一二盏。即将其渣和入黑白芥子各一钱。鲜葱白十枚。共捣成饼。先用麝香五厘。 桂末一分。填入脐中。将饼罨在胸腹脐间上下。以小熨斗盛炭火烫运之。以行其气血。干则和姜葱汁烧酒松节油等再熨。熨至手足温和。吐利均止者生。另用烧糟捣艾叶包擦两手足湾。以肢温筋宽为度。若吐泻脱元。六脉沉微似伏。甚则脉绝者。急用姜汁磨广木香一小匙。调当门子五厘。和入别直参三钱重汤炖温服之。脉至者生。不出者死。惟脉绝则两手全无。须重按至骨间全无者。方是绝脉。若沉按忽隐忽现。则为脉陷下而已。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暗黑虫皇

    暗黑虫皇

    被好兄弟背叛而身死道消的王越,重生回到了末世来临之前。获得了控制虫族的能力的他,在末世一步步崛起!
  • 光之森高校杂役部

    光之森高校杂役部

    转校生的日常故事,稍微有些怠惰但绝对不会没事做的高中留学生们。(副标题:『圣武同学忙不过来』)
  • 世非生灭

    世非生灭

    这个世界的世事、是非,在想象的高空下,如同现实那般的世事,是非纷呈。人们在覆灭的天地间,或生或死。时空横渡的一切秘密,或起或灭。
  • 锦绣长乐

    锦绣长乐

    上辈子,洛家嫡女落得那样下场。洛时暮死前说过:“就算死,我也要拉着世界陪葬!”今朝重生,能否改写命运?凭着娘亲留下的凤血手镯,这辈子可否会是锦绣仙缘?另一版本:青楼男花魁,卖萌撒娇求收留?宗派小师妹,节操丢掉无下线?洛时暮满头黑线:“我是来毁灭世界的,不是来陪你们逗比的!”(可能有些苏。作者第一次写文请多多包涵,有什么不足望指出。)ps:本文无cp。这是一个重生打算毁灭世界的少女碰到一群逗比,然后在复仇路上越走越远的故事。
  • 两位公主复仇记

    两位公主复仇记

    男主和女主小时候就认识也很喜欢对方经常在一起玩,但是后来女主的母亲收养了一个比女主大的女生她叫凌诺,她一见到男主就喜欢上了,【她不知道他喜欢女主】
  • 未来现实录

    未来现实录

    神话里盘古孕育了天地,混沌孕育了盘古,但是什么孕育了混沌从混沌生灵一步步蜕变成孕育混沌的存在,他都经历了什么???
  • 异常女校的异常男生

    异常女校的异常男生

    被迫在女子学院读书的男生该如何隐藏身份?他该怎么过好三年的青春?
  • 送给我的小太阳

    送给我的小太阳

    那一天,你转学过来,一年后的那一天,我转学离开。如果我不走,小太阳会找到他的向日葵吗?
  • 萤火若惊秋

    萤火若惊秋

    一个结婚前夕逃婚的大龄剩女,追寻爱情、追寻自我;一个不温不火不丧的网络作家,努力写作、努力生活;在远离家乡的城市中,他们互助而又互怼,遇到前任、遇到知己、遇到朋友,遭遇磨难、遭遇危机、遭遇陷害,他们若“萤火”一般,不断燃烧,只不过为了惊艳属于自己的“清秋”。
  • 凛夜寒

    凛夜寒

    一片存在异能者的大陆。一个异能量操纵的世界。风无影,一个16岁的少年,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他背负着巨大的仇恨启程,以复仇为己任,一步步迈入修罗殿的大门,结识了新的同伴,并与他们在无数次艰苦磨练中,磨砺锋芒,修炼自己,最终成为大陆的屏障,修罗殿十二近卫。终有一日,世间的邪恶原形毕露,传说中的幽鬼八宗的真相逐渐浮于水面,一个接一个强大到无法想象的敌人,不断为他们的成长和他们对世间的守护带来阻碍。而十二个少年,终将突破迷雾,挣脱枷锁,化为世间的一道光明,刺破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