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3200000034

第34章 伤寒兼证(1)

伤寒为外感百病之总名。故张仲景医圣着伤寒论。后贤推为通治六气感证之要书。

兹言兼证者。或寒邪兼他邪。或他邪兼寒邪。二邪兼发者也。其证约二十有一。条治于后。

第一节·伤寒兼风

(俗称冷伤风。仲景伤寒论名曰中风)【因】同一感受风寒。寒甚于风者为正伤寒。风重于寒者为冷伤风。冷伤风者。由其人猝伤冷风。或先感于寒。续伤于风。较四时感冒为重。故俗称重伤风。

【证】头痛身热。恶风怕冷。鼻寒声重。咳嗽清涕。痰多白滑而稀。或自汗而咳甚。或无汗而喘息。舌苔白薄而滑。甚或白滑而腻。

【脉】伤寒左手脉当浮紧。今反浮缓。右手浮滑者。此伤寒见风脉。内经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寒客于人。病入舍于肺。乃营卫并伤之候。难经推为五种伤寒之一。

与正伤寒同而不同者。正伤寒多先伤足太阳经。冷伤风多先伤手太阴经也。

【治】自汗而咳者。先调营卫以治咳。桂枝橘皮汤加杏仁(去皮勿研三钱)、前胡(二钱)、无汗而喘者。先疏肺气以定喘。新加三拗汤加减。此后痰稀咳甚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橘红。消痰止咳。痰多咳甚者。越婢加半夏汤。宣肺定喘。嘱病患切禁酸冷油腻等物。

病自除根。失治误治。往往延久不愈。酿成肺病。轻变痰饮痰火。重变肺胀肺痨。目见甚多。务望医家病家两慎之。

【秀按】冷伤风一证。内经首先发明。谓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其次张氏伤寒论。一则谓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一则谓太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皆后世所称之风寒病也。后贤谓有冒伤中之不同。冒风为轻。伤寒为重。中风为最重。故又泥于越人长沙之谓风为中。与虚风猝倒为中风。二病之名目相混。岂知古人伤与中字义无殊。如云风伤卫寒伤营是矣。若以恶风自汗与恶寒无汗两证。辨伤风与伤寒之异。尚未可根据为的据。唯一则但有头痛鼻涕。

而周身不痛。一则头身俱痛。腰与骨节亦疼。一则脉浮缓。一则脉浮紧。证与脉显然各别。至于汗之有无。正伤寒证固无汗。重伤风证亦有无汗者。故桂枝汤本是风寒发汗之剂。不过较麻黄汤为和缓耳。或谓其无汗能发。有汗能止者。骑墙语最足误人。

【廉勘】重伤风一证。证虽极繁。而病患多不注意。病至难治。而医家漫不经心。

皆泥于伤风为小恙故耳。岂知咳嗽一日不除。病根一日不芟。故谚云伤风咳嗽。郎中对头。又云伤风不醒便成痨。前哲如徐灵台。尚着伤风难治论。谓伤风由皮毛以入于肺。肺为娇脏。太寒则风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肺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津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涩则气闭而邪结。并有视为微疾。不避风寒。不慎饮食。经年累月。病机日深。或成血证。或成肺痿。或成哮喘。或成怯弱。比比皆然。观此则伤风之失治误治。古今一例。无怪久呛成痨者之层见叠出也。余治此证。每以危言警告。

叮嘱其戒口避风。自制疏风止嗽汤。(荆芥穗钱半、苏薄荷一钱、光杏仁二钱、广皮红八分、百部钱半、清炙草六分、紫菀二钱、白前钱半。)屡投辄验。既不太热太燥太泄。又不太寒太润太涩。故病者放心肯服。方虽平淡。收效殊多。惟好赌博。贪酒色。矫情执意者。难收全功。医当忠告而善导之。

【荣斋按】重伤风如三、四日后,恶风怕冷的情形已除,剩有发热、头痛或全身疼痛,鼻寒声重,咳嗽痰多者;聂云台先生有重伤风标准汤,可供采用。方为:黄芩二钱、白芍二钱、连翘三钱、象贝三钱、蝉蜕一钱、竹茹三钱、桑白皮三钱、桑叶钱半、枳壳一钱、杏仁三钱、枇杷叶三钱包煎、薄荷八分泡勿煎。重庆市第七民众医院沈仲圭先生认为:“此方总的功效,是发汗解热,镇咳祛痰,用于流行性感冒(即重伤风),确是一个好药方;其中白芍一味,根据近代中医用药法则,似觉突出,不如删去为妥。”沈先生并把重伤风的病原和症状发展,也作了有系统的叙述:“重伤风即流行性感冒,其病源为滤过性病毒,潜伏期一至三日。此病起病急剧,畏寒发热,周身疼痛,背部头部四肢痛得更厉害,体温上升很快(℃─ ℃)上呼吸道炎症,也很快发生,如鼻流清涕,干咳,喉痛,胸骨疼痛,结膜充血,全身衰弱。血象:白血球减少。血液培养,无细菌发现。预后良好,病程约五日热退。“以上所谈,是单纯型流感,另有一种称为“有并发症的单纯型流感”,即继发化脓性支气管炎的流感;那就是俞根初先生所提出的:“延久不愈,轻变痰饮,重变肺胀。”的症候了。

第二节·伤寒兼湿

(一名寒湿)【因】先伤于湿。后伤于寒。或骤伤雾露雨水。或汗出当风。水停其间。多发于夏令初秋。湿由寒热合化而成。故兼湿者本有寒热二证。有寒闭于外。湿郁于内者。亦有湿遏于上。热郁于下者。不得以伤寒兼湿。概目为阴邪也。

【证】兼寒湿者。一身尽痛。关节尤疼。凛凛恶寒。甚则足冷。头重胀痛。如裹如蒙。身重肢懈。胸膈痞满。口淡不渴。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甚或发热。身色如熏黄。神沉嗜睡。舌苔白滑而浓。或白苔带灰而滑。甚或白苔满布。浓如积粉而浮滑。或兼黑点黑纹而粘腻。兼湿热者。四肢倦怠。肌肉烦疼。头胀昏痛。面色黄赤。如熏油腻。口气秽浊。胸满而烦。口燥而渴。渴不能饮。一身无汗。但头汗出。鼻塞背强。

欲得覆被向火。午后寒热。状如疟疾。腹满便溏。溲短黄热。甚或呕吐不纳。身黄如橘皮色。或皮肤隐隐见疹。舌苔底白罩黄。或舌苔黄腻。边白尖红。或白苔渐黄。兼有灰腻。或黄中带黑。浮滑粘腻。

【脉】沉而缓。甚或沉细似伏。模糊不清。此寒闭于外。湿痹于内。足太阳经与足太阴经同病也。若沉而弦。甚或沉数。数滞不调。此胸上有寒。丹田有热。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同病也。

【治】兼寒湿者。先与苏羌达表汤加苍术(一钱)、川朴(二钱)、使其微汗以解表。继与苓术二陈煎。温中化湿以利溺。终与香砂二陈汤、加焦谷芽(三钱)、炒麦芽(二钱)、温运中阳以开胃。兼湿热者。先与藿香正气汤加冬瓜皮子(四两)、丝通草(五钱、二味煎汤代水)。芳淡化湿以双解表里。继与增减黄连泻心汤。苦辛通降以整肃湿热。终与白术和中汤。加黄草川斛(三钱)、长须谷芽(用鲜荷叶一角、剪碎、拌炒香。)温和中气以开胃。二证照此治法。病无不痊。

【荣斋按】伤寒夹湿一症,江浙两省为最繁,通用五苓散加羌防,为对症处方之常法。

若湿竭化燥。热极发痉者。误治居多。择用清燥养营汤。羚角钩藤汤。随证加减以救误。若疹 不得速透者。新加白虎汤加炒牛蒡(三钱)、大青叶(四钱)、鲜西河柳叶(三钱)、辛凉开达以透发之、若夹食滞便闭者。枳实导滞汤。下滞通便以消导之。其间权轻重。度缓急。在临证者随机策应之。

【秀按】伤寒兼湿热者多。湿热酿痰者亦甚多。故丹溪翁大阐痰湿法门。谓十人九湿。湿生痰。痰生热。然其所论多外生之湿。少及本身之湿热。仲景书论寒湿风湿者多。论湿热惟黄胆及痞证而已。如茵陈栀子等方与小陷胸泻心诸法。皆为湿热发黄、湿热成痞而设。盖伤寒误遏。使内湿上甚为热。热郁发黄。轻则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

重则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等。或利或下。皆以祛内郁之湿热也。伤寒误下。则变痞满。亦有不经攻下而胸痞者。由其人素多痰湿热。一经外邪触动。即逆上而痞满。故仲景特立小陷胸诸泻心法。正以祛逆上之痰湿热也。罗谦甫云。泻心汤诸方。取治湿热最当。以其辛开苦降也。余谓参、草、枣、究宜慎用。干姜宜易枳实、橘皮。庶免反助湿热为患之流弊。或佐利溺。如滑石通草二苓之类。或佐通便。如清宁丸枳实导滞丸之类。此在临证者权宜耳。

【廉勘】吾绍地居卑湿。天时温暖。人多喜饮茶酒。恣食瓜果。素禀阳旺者。胃湿恒多。素体阴盛者。脾湿亦不少。一逢夏秋之间。日间受暑。夜间贪凉。故人病伤寒兼湿为独多。俞氏区别兼寒湿、兼湿热、两端。分际极清。治法方药。亦属正宗。予每宗其法。初用辛淡芳透以解表。藿香正气汤加减。最为繁用。继则观其体肥而面色白者。

兼顾阳气。治用苦辛淡温法。或佐桂苓。或佐姜术。体瘦而面色苍者。兼顾津液。治宜苦辛淡凉法。或佐芦、茅二根。或佐梨、蔗二汁。惟酒客里湿素盛。不重摄生。阴虚而挟湿热者。最为缠绵难愈。前哲善治湿证者。首推叶天士先生。其除气分之湿。用蔻仁、滑石、杏仁、川朴、姜半夏、栝蒌皮为主。有热加竹叶、连翘、芦根等。全取轻清之品。走气道以除湿。湿伤脾阳。腹膨溺涩。用五苓散加椒目。一从肺治。

用辛淡清化法。一从脾治。用辛淡温通法。此二者。皆为化气利湿之正法。湿热治肺。寒湿治脾。先生独得之新传也。其他脘痞便溏之用苓桂术甘汤。吞酸形寒之用苓姜术桂汤。误攻寒湿成痞、变单腹胀之用真武汤加减。寒湿郁结伤阳、鸠聚为痛之用白通汤加味。酒客三焦皆闭、胸满不饥、二便不通之用半硫丸。酒客脾胃受伤、腹胀肢肿、二便不爽之用小温中丸。虽皆古人成法。而信手拈来。略为加减。恰中病情。足征其服古功深。又有病中啖浓味者。肠胃腻滞虽下。而留湿未解。胃不喜食。****坠痛。舌上白腐。用平胃散去甘草。加人参、炮姜、炒黑生附。阳伤痿弱。阴湿麻痹。虽痔血而用姜附、苓、术。此二条。不因酒毒痔血。认作湿热血热。竟以苦辛温药通阳劫湿。尤觉高超。更有舌白身痛。足跗浮肿。太溪穴水流如注。谓湿邪伏于足少阴经。而用鹿茸、淡附子、草果仁、浙苓、菟丝。以温煦阳气。湿久脾阳消乏。肾真亦败。中年未育子。

用茯苓、菟丝、苍术、韭子、大茴、鹿茸、淡附子、胡芦巴、补骨脂、赤石脂。仿安肾丸法。均非浅识所能步武。此皆寒湿传变之方法也。湿热上升清窍。头胀耳聋。呃忒鼻衄。舌色带白。咽喉欲闭。谓邪阻上窍空虚之所。非苦寒直入胃中可治。而用连翘、牛蒡、银花、马勃、射干、金汁。乃轻扬肺气。清芬达郁法。湿热内陷包络。身热神昏。

四肢不暖。用犀角、元参、连翘心、石菖蒲、银花、赤豆皮、煎送至宝丹。乃清热通窍。芳香辟秽法。湿热挟秽。分布营卫。充斥三焦。头胀身痛。神识昏闭。渴不多饮。小水不通。舌苔白腻。用生苡仁、茯苓皮、大腹皮、通草、猪苓、淡竹叶、广郁金汁、石菖蒲汁、煎送牛黄丸。乃淡渗宣窍。芳香通神法。湿热阻中。气滞脘痛。大便不爽。用豆豉、枳实、川连、姜汁、苓半。热轻则去黄连。加广郁金、橘红、苡仁、杏仁。此湿伤气痹治法。热甚则用川连、生晒术、川朴、橘皮、淡生姜渣、酒煨大黄。水法丸服。

此治气阻不爽。治腑宜通法。若湿热甚而舌白目黄。口渴溺赤。用桂枝木、浙苓皮、猪苓、泽泻、寒水石、生白术、绵茵陈。此从桂苓甘露饮加减。以宣通三焦。此皆湿热传变之方法也。至其用药。总以苦辛温治寒湿。苦辛寒治湿热。概以淡渗佐之。甘酸腻浊。在所不用。湿证备此诸法。大致楚楚矣。

【荣斋按】伤寒今释作者陆渊雷先生,对于“湿”之病理,分析得极清楚,他说:“湿之为病,可分二类:曰外湿,曰内湿。外湿者,空气中水蒸汽饱和,汗液不得蒸发,因不得适当排泄也。健康人之排汗量,平均一昼夜有二磅因之多,劳力之人及夏日,犹不至此;然皮肤上不常见汗滴者,以其一出汗腺,即蒸发成汽,飞散于空气之中故也。黄梅时节,或潮湿之地,空中水蒸汽常有饱和状态,则汗液之已出汗腺者,不得蒸发,未出汗腺者,阻于腺口,未蒸发之汗,不能复出,则为外湿之病。内湿者,因炎症所起之炎性渗出物也。炎症初期,患部之毛细血管扩张,呈充血状;血液之流动成份,及固形成份,常渗出于管外,渗出管外之流动成份,名曰炎性渗出物。其停潴于体腔内者,即为饮;浸润于组织中者,即为湿;甚者则为水肿。炎症多发于有粘膜之器官,其时粘膜表面,由毛细血管渗出浆液,而粘液之分泌,亦同时增加;此种病变,发于胃,则为痰饮;发于子宫,则为带下;发于咽头气管支,则为喉痒咳嗽;发于大肠,则为下利;发于十二指肠,则为黄胆;此皆所谓内湿也。”这篇文本,以科学方法,解释汗液阻于蒸发而生的疾患,叫做外湿;炎性渗出物所生的疾患,叫做内湿。明白了当,把湿的病因和病理,原盘托出,对于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

第三节·伤寒兼痧

(俗称冷痧。势急者又名急痧。势缓者则名慢痧)。

【因】日间触闻臭秽。夜间露宿贪凉。其大要也。夏秋最多。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或湿热郁遏于经隧。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皆能气胀成痧。故通称痧气。又称痧胀。或称痧秽。

【证】头胀晕痛。发热恶寒。胸闷气逆。腹痛胀满。轻现红点。重现青筋。甚有上下不通。吐泻不得。四肢厥逆。

绞肠剧痛。或挟臭毒。或挟食滞。面色青黯而指甲亦青。舌苔灰白而滑者。冷痧夹食也。面色紫浊而指甲亦紫。舌红苔白而糙者。热痧夹食也。甚或猝然腹痛昏倒。面色黑胀。不呼不叫。舌苔灰腻者。此为痧闭。证最危急。亦有一发即洞泄肢冷。腹胀无脉。舌苔白腻者。此为痧泻。证亦凶险。

同类推荐
  • 香宋词

    香宋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Discourse of Coin and Coinage

    A Discourse of Coin and Coin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莲邦诗选

    莲邦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齿门

    齿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超级少爷

    超级少爷

    龙轩,一个孤儿,由于天资聪颖,俩岁那年被一个隐世高人收养,学医练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十二岁那年,师傅由于不久于人世,强行逼迫龙轩下山闯荡。下山后的叶凡飘洋过海,来到遥远的欧洲,利用六年的时间,一手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神话腾龙集团,还有一个神秘的组织功黑甲,成名就后,龙轩有点身心俱疲,毅然回国准备过一段平凡的生活,回国后,龙轩真的能如愿吗?面对不断的艳遇,权利的诱惑,世俗的偏见,龙轩该如何面对?是选择平凡的生活还是傲啸都市?是隐居山林还是登上巅峰?所有的一切都等待着龙轩去抉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龙轩耳!
  • 跨越时光的爱恋

    跨越时光的爱恋

    谁在那独自哭泣,谁在那孤独等待
  • 恋爱这件小事

    恋爱这件小事

    读书时,丁檬是成绩优异的学习委员,乔以辰是拉低均分的问题儿童,每逢考试,丁檬总会把乔以辰骂成狗。结婚后,丁檬是刚入行的新人小歌手,乔以辰是金招牌的音乐制作人,每逢录音,丁檬总会被乔以辰骂成狗。时光荏苒,白云苍狗穿透了年华的透白羽翼,在留下的岁月里,捉住了那种温暖又美妙的颜色,你知道的,就算身份互换,就算岁月变迁,但从校服到婚纱,我始终陪在你身边。一如往昔。
  • 山樵画苑

    山樵画苑

    耽美,两个年轻人因为山水画而结缘,因为生性的洒脱而彼此欣赏,因为人生能得一知己足矣而相知相恋。PS:《山樵画苑》原是一本同人文,只是作者更希望这是一本独立于同人外的故事,故将其中的同人部分修改掉了。因太爱此文心境,又苦于忘记别处账号,故搬来云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生未灭

    苍生未灭

    苍生未灭,吾道不孤,天地有数,吾道无疆!
  • 谜失世界

    谜失世界

    一本灵异小说?不是!一本科幻小说,也错了,这不过是一个95年入伍小兵故事,神秘的地底世界,莫名其妙的砸佛人,还有那传说中的‘神龙飞天’……此刻我记忆在迅速消失,所以决定记下来,能有多少是多少吧……这里有个q群458968745,我等着你!
  • 邪王宠妻:傲视苍穹

    邪王宠妻:傲视苍穹

    她,世界第一女杀手兼世界第一神偷,杀人于无形觉不手下留情,偷盗本领更是出神入化。一次穿越成为风清国第一废物,却发现她和她的名字相同,这时巧合还是.......他,风清国的王爷,但身份却十分的神秘,神出鬼没,没人知道他在哪里,又会出现在哪里,还曾传言他乃是九重天上的神君。一次偶然,两人相遇,是一起携手天下,还是刀剑相对?
  • 从斗破开始无敌诸天

    从斗破开始无敌诸天

    这是一部从斗破苍穹开始无敌诸天的小说。吞噬是没有极限的,就让夏晨,吞尽一切吧!PS:第一个世界是《斗破苍穹》,接着就是《斗罗大陆》、《狐妖小红娘》、《超兽武装》、《中国惊奇先生》……
  • 职业仙人

    职业仙人

    第一章恐怖事件雨中的灵台市,静谧安详,丝毫没有被近日来南仙国内不断发生的恐怖事件影响的痕迹。当然普通的市民对这些事情多半当作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虽是有点担心,但总会觉得离自己有些遥远。灵台北面就是大名鼎鼎有方寸山,不过自从神话时代结束以后,这座曾经常常会有神仙出没的仙山,除了那景色与传说之外,便再无让人称道的地方了。可即便是如此,这里仍然吸引着大批的市民在这里盖起了一幢幢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