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3200000037

第37章 伤寒兼证(4)

【治】壮年初次病疟者。审其因而治之。方法已详前列。若小孩体更柔脆。易虚易实。选药制方。尤宜灵活。先分寒热之多少。寒多热少者。先与葱豉荷米煎。加生姜(一分)、细芽茶(二分)、微发其汗以和之。继与平胃散。(制苍术二分、川朴三分、广皮四分、炙草二分、)加草果仁(二分)、炒常山(二分)、以截之。终与冰糖乌梅汤。(冰糖一钱、乌梅肉一分、用水一茶钟、浓煎半钟)。甘酸养胃以善其后。热多寒少者。先与白虎汤。(知母一钱、生石膏钱半、生甘草三分、生粳米三十粒、荷叶包)。加草果仁(二分)、炒常山(三分)、辛凉消痰以截之。继与五汁一枝煎。去紫苏旁枝、生姜汁二味。加冰糖(一钱)。重汤炖温服。轻清甘润以补之。寒热平均者。则以半贝姜茶饮。(姜半夏、川贝、生姜、细芽茶各三分、用阴阳水两茶钟、煎成一钟)。温清并用以和之。次分新久。新疟先截后补。久疟先补后截。其大要也。然必要分阳分阴分。昼发而病在阳分气虚者。肢厥汗多。则以露姜饮。(别直参三分、生姜二分、用阴阳水两钟、煎成一钟、露一宿服)。温补阳气以截之。病在阴分血虚者。夜热神烦。则以首乌鳖甲汤(生首乌、炙鳖甲各一钱、乌梅肉二分、冰糖八分、用雪水滚水两钟、煎成一钟、去渣温服)。清滋阴血以截之。

【荣斋按】胎疟之病,古无此名,其说始于万氏儿科。前明万密斋说:“凡幼小及壮年,初次患疟者,皆为胎疟,当审其因而治之。因于风寒者从风寒治,因于暑湿者从暑湿治,因于痰食者从痰食治。大旨先分寒热之多少;寒多热少者,先与香苏葱豉汤发其表,继与平胃散加草果、常山,除其疟。热多寒少者,先与柴胡白虎汤解其热,继与白虎汤加常山、草果、平其疟。”此万氏治胎疟之方法,俞氏把它掌握起来,运用起来,成为有力的一个武器。

九 疫疟【因】大约有四。一由岚瘴蒸毒。二由****蕴毒。三由尸疰客忤。四由气候不正之时毒。皆能变疟。

【证】瘴毒初起。即身重迷闷。口喑不语。继即谵语狂言。或寒微热甚。或寒甚热微。胸痞腹满。舌苔灰腻满布。或白浓而腻。水毒初起。寒重热轻。胸膈满痛。揉按则漉漉有声。干呕短气。或吐清水。甚则腹痛便泄。肢冷足肿。腰重溺少。舌苔白润。或舌尖边俱黄。中夹一段白色。客忤初起。寒热日作。间有谵语。夜多恶梦时或躁扰。心悸胆怯。多生恐怖。舌苔淡白。间挟淡灰。时毒初起。风毒则头痛怕风。始虽寒热日作。继即热多寒少。咽痛喉肿。或发 腮。或发红痧。或发赤 。舌苔白薄。边尖红燥。秽毒则头重腹痛。胸脘痞满。恶心欲呕。腹痛闷乱。寒热交作。不甚分明。舌苔黄白相兼。或夹灰腻。

【脉】右寸伏。两关弦滑者。此由天气炎热。山气霉蒸。猝中岚瘴之毒也。双弦而缓。甚则弦迟者。此由水气郁遏。阳气受困。内伤阴凝之毒也。乍大乍小。乍数乍疏者。此由素性属阴。胆气不壮。猝被客忤。俗称夜发为鬼疟者是也。两手浮弦而数者。此手太阴与足少阳经同受风毒也。两手弦细而缓者。此手太阴与足太阴经同受秽毒也。

【治】瘴毒先与《局方》妙香丸。宣窍导痰、以醒其神。继与藿香正气汤。调冲紫金片。(文蛤四钱。毛茨菇二钱五分、辰砂、腰黄各二钱、红牙大戟、千金霜各一钱八分、苏合香一钱、冰片五分、当门子三分各研细末、再同研极匀、米糊印成小片、晒燥、瓷瓶密藏、每服三分至五分、极重一钱)。避瘴解毒。以除其疟。终用柴平汤合除疟胜金丸。化湿泄热。以芟其根。水毒先与苓术二陈煎。化气利水。以解阴毒。继与柴平汤加炒常山(二钱)、草果仁(八分)、温中涤涎。以截其疟。终与香砂二陈汤。芳淡温化。以和胃气。客忤先与苏合香丸。(苏合香、安息香、广木香各二两、犀角、麝香、梅冰、香附、乳香、沉香、丁香、冬术各一两、共研极匀、蜜丸、作二百丸、以辰砂一两为衣、蜡匮、此从王晋三新定)辛香开发以除邪。继与温胆汤加减。(淡竹茹三钱、姜半夏二钱、炒广皮钱半、辰茯神、青龙齿、左牡蛎、各四钱川桂枝、清炙草各五分、紫金片三分、烊冲)辛通镇摄以壮胆、若时毒由于厉风者。则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牛蒡各三钱、柴胡、前胡各钱半、羌活、独活各一钱、橘红、枳壳、桔梗各二钱、紫金片、生甘草各一钱、研粗末每服七钱、开水泡取清汤、随漱随咽、日二服、夜二服)、辛散风毒以解表。痧尚未尽透者。急与透 解毒汤。(连翘、薄荷、炒牛蒡各二钱、蝉衣一钱、淡豆豉二钱、鲜葱白二枚切、大青叶、鲜桑叶、脑头各四钱、先用野菰根二两、鲜西河柳三钱、煎汤代水)。窜经透络以提 。 痧透净。津气受伤者。则以人参白虎汤。加鲜生地(一两)、鲜石斛(四钱)、鲜茅根(八钱)、大生津液以善后。由于臭秽者。先与藿香正气汤加紫金片。芳香避秽以解毒。毒解秽除。继与香砂二陈汤加炒谷麦芽。温和胃气以善后。

【秀按】俞君审因辨证。对症施治。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治疟一道。殆无遗蕴。至若截疟以常山草果最效。半贝丸(生半夏、生川贝各三钱、研细、姜汁捣匀为丸、每服三厘至五厘、生熟汤送下、)亦验。若三阴老疟。 疟除根丸如神。截止后。仍须服药以调理之。庶免复发增重。

【荣斋按】关于疫疟,俞何原作,俱失重心;由于绍兴在那个年代里,不发生过疫疟,两先生又不肯无中生有,捏造治验,所以说理比较零乱些。现下我把一九三四年江苏省如皋县中医公会巡回诊疗队任务报告,摘录于下,以充实治例。因如皋县及其附近地区,在这一年秋季,曾发生过大流行性的疫疟。根据报告上说:“照保甲调查,各区染疫者多至五、六万人,一甲内,最少有半数以上之住户,患此疫疟,每保中死亡者约计三十人,总共已达五千人以上。”报告者:为实地参加巡回诊疗任务的黄星楼先生。他说:致疫原因 入夏气候太凉,大暑中霪雨不止,华氏寒暑表最高不出九十度以上,虽盛夏朝暮犹着夹衣;迨立秋后,天气忽暖,寒暑表常达百度,夜静又恒降至八十度左右,寒暖不时,病根因兹潜伏;加以近月余来,天干少雨,气候异常亢燥,伏邪乘机暴发,宜乎斯症之猛且烈也。

疫病症状 始则憎寒战栗,继则壮热无汗,或热后微汗,间日轻重,热退不清,头痛脑胀,肢节酸麻,胸膈痞满,饮食减少,面色黄滞,舌苔白腻,间有吐泻;久延失治,则发斑疹,出白 ,或昏热头汗,或谵语发狂,或舌黑便难,或下血吐蛔,甚则面赤足冷,夜热神糊,气喘呃逆,烦躁螈 等现象。

病名考证 前贤论疫,以喻嘉言、张石顽、吴又可、雷少逸诸家为最详,兹择要节录于后:喻氏谓四时不正之气,感之者因而致病,初不名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和不正之气,斯为疫矣!又云温暑热湿之气,交结互蒸,人在其中,无隙可避,焉能幸免?张氏谓疫邪皆由湿热郁蒸而发,人触之者,皆从口鼻流入膜原,而至阳明之经,阳明居太阳之里,少阳之表,为三阳之中道,邪犯膜原,当从和解,兼以逐秽。吴氏谓疟二三发,或七八发后,忽然昼夜发热,烦渴不恶寒,舌苔生刺,心腹痞满,饮食不进,此疫疟也。雷氏谓疫疟之为病,因天时寒热不正,邪气乘虚而袭膜原,欲出表而不能透达,欲陷里而未得空隙,故作寒热往来,或一日二三次,或一次,无定期;寒轻热重,口渴有汗,右脉多胜于左,沿门合境,长幼相似,此疫疟也。证诸各家论说,验之当前症状,斯名疫疟。

处方撮要疫邪初发,宜藿香正气散;兼湿热者,宜甘露消毒丹;神昏闷乱者,宜清芬辟疫汤;湿重郁闷者,宜开郁通络饮;兼湿温者,宜三仁汤;先寒后热者,宜小柴胡汤;寒热便秘者,宜大柴胡汤;热多寒少者,宜白虎加桂枝汤;瘟疫瘴疟,宜解毒万病丹;夹痰者宜常山饮,夹食者宜清脾饮。此数方,不过略举其例。他如兼温热者,仍须以温热门中诸法治之。

【廉勘】前哲皆谓疟不离乎少阳。故治疟皆遵仲景法。多用小柴胡汤加减。执死法以治活病。学识如张景岳徐灵台魏玉横诸公。尚犯此弊。何论其他。岂知叶天士先生早经申明。谓疟之为病。因暑挟痰食而发者居多。初起必胸膈不宽。呕吐不食。岂非食物停滞而为痰乎。即久疟不已而成疟母。亦多因顽痰与瘀血互结为患。大方疟证。须分十二经。与咳证相等。幼稚患疟。多因脾胃受病。乃幼科多以小柴胡去参。或加香薷,葛根之属。适犯张凤逵《治暑全书》曰。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致变屡矣。后贤学博如张千里。亦谓江浙人病多挟湿。轻投柴葛提剂。瞑眩可必。获效犹赊。叶氏忌用。实阅历之言。徐氏妄评。乃拘泥之说。刘河间所以有古法不可盲从之激论也。医学渊博如王孟英。亦谓疟疾本是感证。不过轻于伤寒耳。近世南方正伤寒少。温热暑湿之病多。

疟亦正疟少。时疟多。温热暑湿。既不可以麻桂正伤寒法治之。时疟岂可以小柴胡正疟法治之哉。必当辨其为风温。为湿温。为暑热。为伏邪。仍以时感法清其源耳。执是三说以观之。柴胡治疟之流弊。信而有征。故予治疟。多遵叶法。凡夏秋之间。先辨暑与湿。暑疟多燥。其治在肺。桂枝白虎汤为主。湿疟多寒。其治在脾。藿香正气散加减。

暑湿并重。治在脾胃。桂苓甘露饮加减。若兼痰多者。加半夏、川贝。食滞者。加枳实、青皮。屡投辄验。间有不验者。则用除疟胜金丸以截之。或用金鸡纳霜丸以劫之。亦多默收敏效。久疟则明辨气血阴阳。阳虚气馁者。四兽饮为主。阴虚血热者。青蒿鳖甲汤加桑叶、首乌、乌梅。疟母则用活血通络汤送鳖甲煎丸。外贴鳖苋膏。信任持久者。

亦收成绩。其余诸疟。及伤寒转疟。悉遵氏成法。奏功亦速。

【荣斋按】关于疟疾用柴胡的标准,根据何廉臣先生看法,同意叶天士、张凤逵、张千里、王孟英诸家,认为:“正疟可用,暑湿疟不可用。”莫枚士在《研经言说》:“伤寒邪从表入,其里无根,以柴胡提之则出,夏秋之病,新凉在外,而蕴暑在中,其里有根,若以柴胡提之,则外邪虽解,而内热即升,往往有耳聋目赤,谵语神昏,汗漏体枯,延成不治者。”他从实际问题里,肯定了柴胡的可用与不可用,是比较有根据。然而日人汤本求真,却另有一说,他认为:“仲景之书用柴胡皆有胸胁苦满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如响;不仅疟疾如是,其他病亦然。无胸胁苦满症者,用之则无效。”是则柴胡之能治疟疾,在胸胁苦满而不在寒热。陆渊雷先生流行病须知里,更作了详细的分析。他说:“用柴胡之证候,在古医书曰“胸胁苦满”。此“满”字须读作“闷”,意即胸口自觉气闷也。然通常之胸闷,由于胃病,其闷之重心在当心口,此非柴胡所主,宜黄连黄芩之类;胸胁苦满之闷,重心乃在两旁肋骨之内,似胀似痛,又似窒塞,甚者,以指头沿肋骨圈下向上挖按,则坚硬而痛,若是者,为柴胡之的证。”又按:廉臣先生此条勘语。系概括本节的九个疟型而言,不是单指疫疟。

第五节·伤寒兼疫

(一名时行伤寒。通称寒疫。)【因】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感而为病。长幼率皆相似。互相传染。其所以传染者。由寒气中或挟厉风。或挟秽湿。病虽与伤寒相类。而因则同中有异。

【证】初起头疼身痛。憎寒壮热。无汗不渴。胸痞恶心。或气逆作呕。或肢懈腹痛。舌苔白薄。甚或淡灰薄腻。若传里后。亦有口渴便闭。耳聋神昏者。舌苔由白而黄。

由黄而黑。

【脉】左略紧。右弦缓。

【治】春分后挟厉风而发。头疼形寒独甚者。苏羌达表汤。加鲜葱曰(三钱)、淡香豉(四钱)、辛温发表。秋分前挟秽湿而发。身痛肢懈独甚者。藿香正气汤加葱豉。

辛淡芳透。均加紫金片以解毒。如有变证。可仿正伤寒传变例治之。

【秀按】时行寒疫。俞君区别挟厉风挟秽湿两因。按时求原。对症立方。确有见地。若其人素体阳虚。外寒直中阴经。陡然吐利腹痛。肢冷筋吊者。则为时行中寒。应仿阴症伤寒例治之。以予所验。寒疫多发于四五六七四个月。若天时晴少雨多。湿令大行。每多伤寒兼湿之证。藿香正气汤。加葱豉紫金片。汗利兼行。避秽解毒。确是对病真方。若寒挟厉风。邪气独盛于表。而里无伏热者。则活人败毒散。每用三四钱。葱豉汤泡服。亦奏肤功。即圣散子治寒疫。其功亦着。

【廉勘】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感此非时之寒为寒疫。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感此非时之暖为温疫。此皆四时之常疫也。通称时疫。近世寒疫少。温疫多。医者尤宜注意。前哲吴坤安曰。治时疫。当分天时寒暄燥湿。病者虚实劳逸。因症制宜。不可执泥。如久旱天时多燥。温疫流行。宜清火解毒。忌用燥剂。久雨天时多湿。民多寒疫。或兼吐泻。宜燥湿散寒。忌用润剂。此治时疫之正法也。

第六节·风温伤寒

(一名风温兼寒。俗称风寒包火。)【因】伏气温病。感冷风搏引而发。或天时温暖。感风寒郁而暴发。一为伏气。一为新感。病因不同。病势亦轻重迥异。

同类推荐
  • 情史

    情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厨禁脔

    天厨禁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婴童百问

    婴童百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从忍者开始的动漫行

    从忍者开始的动漫行

    一个徜徉在动漫世界的伪宅男,按照自己的路不断变强,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只追求自己问心无愧,不在乎世事多艰!(新书新人求收藏和推荐)
  • 我叫阳光

    我叫阳光

    一个失去记忆的少女,忘记自己是一个吸血鬼,内心依赖着一个美丽的男吸血鬼,却喜欢着另一个自称是自己曾经的爱人的吸血鬼,引起两个吸血鬼的争夺.引起人类和吸血鬼之间的战争.在经历过很多事后终于成熟,并阻止了吸血鬼和人类的最后一战.
  • 鹿觅仙途

    鹿觅仙途

    白鹿觅仙缘,扣剑问长生,谁说女子不如男?******无穿越无重生无男主,慢热凡人女主修仙文感谢阅读,鞠躬拜谢书友群:810511018
  • 殿下爱吃醋

    殿下爱吃醋

    她是隐世桃源村的一个孤女,虽然身世凄惨,但是宁静的生活让她天真烂漫。他是杀伐果断一国之君,一次追杀,让他误入桃源村,遇到了不喑世事的她。从此,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就这样纠缠了一辈子。
  • 钢与虫

    钢与虫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地底下,十几名科研人员紧张地摆弄着机器,时不时观望着不远处的飞船,希望能够打开眼前这似乎早就坠毁的飞船...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周围护卫的蒙面士兵似乎也感到了疲惫,正当他们准备结束今天的任务时,突然飞船周围激起一阵尘土,一束束光线透过尘土照亮了整个洞穴,一股恶臭也随之涌出。科研人员和士兵捂住口鼻,眯着眼睛惊讶地望着尘土之后的飞船,“战斗准备”......
  • 西游也疯狂

    西游也疯狂

    卷一:五百年坎坷之路,平庸亦能成神。————卷二:平淡无奇定心猿,五人终能相遇。————卷三:历经艰辛西游路,阴谋方能隐现。————······新人新书,只有用心去写。剧情还未完全展开,请大家拭目以待。你们的每一个收藏和推荐,都是我最大的动力。
  •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快穿盗墓世界

    快穿盗墓世界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喜欢看小说,晚上睡觉之后就会出现另一个世界,白天准时准点的清醒在房间里,关于那里的记忆在清醒的那一刻,就像被人按下了抹除记忆的按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捡到了一块玉佩说起……
  • 汉家大侄子

    汉家大侄子

    公元前209年十月,刘邦与他的伙伴们还在芒砀山为盗。项羽还跟随在他叔父身边,名声不显。一名异世界的穿越者为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准备了三年。三年不翅,以长羽翼。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刘信,作为汉家开国皇帝刘邦的大侄子,将一改历史上被封羹颉侯的耻辱命运,在新兴汉帝国的版图上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封土。
  • 巫师术师

    巫师术师

    巫师,从一出生便拥有强大的魔法,而术师却要后天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