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65900000067

第67章 陈王大起五路兵

陈王坐着王车在群臣的簇拥下来到城中,进入王宫,登上了楚王的宝座。群臣参拜完毕,陈王就和大家商议灭秦之事。这时王植站出来道:“大王,百姓虽然云集,但未经训练,不能上阵。以前秦国统一六国期间,许多高人都藏匿在了民间,您现在尽快出一道招贤榜,那些人就一定会来应募。大王如果能得到像葛婴那样会带兵的将领,就可以发兵讨伐秦国了。”陈王见王植说的有理,就让他写了一份招贤榜,又抄誊成数十份,然后四处张贴。榜文大意是说:

张楚王陈胜谨以大义布告天下:如今二世残暴无道,赵高专权,祸国殃民,致使王室受戮,生灵涂炭。现在张楚王替天行道,吊民伐罪,大举义兵,发誓灭秦。只因人才不济,致使无法进兵。可是楚王求贤若渴,仰慕渭滨之事,若能求得大贤,楚王必然委以重任,以掌兵佩印,解民倒悬。若有此国士巨擘,看到榜文后,就请前来报到,一展龙虎之才,且勿犹豫。

榜文一出,应聘的人非常多。先是有一位上蔡人,名叫蔡赐,年已五旬,本是房邑郡长,来到陈城后,就对陈王道:“现在葛婴一军孤军深入,请大王多派几路兵马,从东西南北四面出击,山东之地就不为秦国所有。等到秦国顾此失彼之时,大王就不失时机地派出得力大将,西向入关,咸阳就在掌握中啦。”陈王就当即拜蔡赐为上柱国。随后又有一人前来,他就是当代的大学者,被秦始皇封为文通君的孔鲋。陈王听说孔鲋都来了,非常高兴地说:“这可是当代的大儒。”就亲自率领将佐到郊外迎接,然后执着他的手说:“先生是秦国的名人,始皇帝都尊为上宾,不想今日来此,真是幸会幸会!”孔鲋道:“秦国推行暴政,天下之人惶惶不安,多亏有英雄崛起,我当效犬马之劳!”陈王大喜过望,就用豪车把孔鲋载进城里,当天就拜为太师。

陈郡还有一位高才,此人姓周名文,字章。他看到榜文后,也是当天就背着剑来见陈王。上柱国蔡赐听说周文来了,就高兴地对陈王道:“此人曾在春申君黄歇的门下做过客卿,后来又在项燕的军中担任过军职,也是个奇才啊!”陈王于是热情地接待。只见周文风流倜傥,年近不惑,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陈王就和他谈论兵法韬略,周文都能对答如流。陈王感叹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寡人得到了先生,就如同鲁穆王得到了吴起。”于是立即拜为将军。

汝阴人邓宗带着几千更卒前来投军,邓宗武艺精湛,弓马娴熟,也做了将军。还有一位铚县的富豪,名叫宋留的来见陈王。陈王说:“眼下车马、武器、军帐、箭弩都未置办齐全,寡人正为此事犯愁,听说壮士疏财仗义,若能倾囊相助,实为天下之大幸。”宋留就慷慨大方地说:“我正为此事而来。现在知道了大王的志向,情愿拿出全部的钱财,捐于军中,以供大王使用!”陈王高兴极了,就让宋留立即回家准备东西。第二天,宋留果然运来了数十车钱财宝贝。陈王大喜,也封他为将军。然后让军士们拿了这些钱物去购置兵器,赶制军服铠甲。总之,楚地的百姓,几百几千人不等,不管是逃亡的军卒更夫,还是流亡的无家可归者,都接踵而至,踊跃地参加了起义队伍。陈王就忙着收编新兵,还和大家商议选谁做将领,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张耳和陈余见陈王征兵选将,对他俩却是不闻不问,就私下议论道:“大王不听我们的忠告,私自立王,原来是个私心很重的人,这种做法未必会赢得民心。我看他刚愎自用,今后不会成事。”陈余道:“可不是吗。蔡赐因为年老就担任了上柱国,周文因为有点名气就做了将军。还有那个宋留,因为很有钱也担任了将军。我俩以前的名气不比他们中间的哪一个大?却仅得校尉一职,这不是小看人嘛!这几日大王对我俩视而不见,真是有点过分!”张耳就失望道:“不管别的,我有一个办法,能借助大王的力量来成就我们的功名富贵。”陈余问是什么办法。张耳道:“现在他们正在选将领,要四路出击攻取土地呢。听说给河北也要派一支兵马,不过将领是谁还没有定下。那里是我们熟悉的地方,不如明天上朝时,我俩就主动奏请大王,让他派你我率兵前往。”陈余高兴地说:“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可大王要是不让我俩带兵呢?”张耳冷冷道:“他不让我们带兵就退而求其次,做个副将也行。不管怎样,先到了河北再说。”二人商议妥当。

次日早朝,张耳就向陈王进言:“大王动员梁地和楚地的军队,目的是要攻入关中,听说还要往河北派军。臣以前在赵地呆过很长时间,对那里的山川地形非常熟悉,希望大王能派我和陈余率军前去,必定能攻取土地。这样既能壮大楚国,又能阻击秦军南下,对大王您的军队入关也极为有利。”陈王听了张耳的话,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先生是个大才,寡人早晚要和你商议事情呢,你还是不要离开啊!”张耳道:“大王,我们整天享受俸禄,却不给您建功立业,心中不安啦。如果大王认为我俩不堪大用,那就允许我们做个副职,跟随军队到河北去,帮助主将建功立业吧!”陈王还是没有答应,就说:“先生暂且退下,到时我会安排你们前去的。”

退朝后,二人回到住处。陈余道:“大王果然不用我俩,怎么办?”张耳愤声道:“‘竖子不足与谋!’没想到这个戍卒竟然藐视我们到了如此地步!哼!到时候我们坚决请辞!”

几天后,陈王见各路兵马接踵而至,将领们也确定了下来,就清点了一下人数,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万。驻扎的队伍在郊外排成的营寨连成了数十里。陈王大喜过望,就聚集文武商议出征之事。上柱国蔡赐对陈王道:“将帅虽然定了,可是新召的军士还没有打过仗,不知道打仗的规矩。要让他们知道规矩就必须服从将帅的命令,因此将帅很重要。现在大王应该筑坛拜将,用隆重的仪式来替将帅树威,然后就可以出征啦。”陈王就命令士兵在城外筑起了一座将坛。将坛筑好后,就在四周插上了楚王的大旗,还配备了白旄,黄钺,兵符和印绶等物。

有一天早晨,群臣就簇拥陈王来到拜将坛下。陈王看见将坛非常高大,高兴极了,就整理了一下王冠衮服,立即佩剑挺胸地登上了高坛。陈王站在坛上,环顾四周,心潮澎湃,就焚香祭拜天地,然后高声宣读道:

“楚国的将士们:当今的天下,秦国早就失去了民心,二世的残暴已经导致天下百姓蒙受了大不幸!我等同仁志士,今日仰仗大义,发誓要扫除暴政!不灭暴秦,誓不罢休!”话音刚落,全体将士们齐声高呼:“不灭暴秦,誓不罢休!”声音非常洪亮。陈王又接着道:“时至今日,义军已经有十万之众。今天寡人在此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目的就是为了彰显楚国的强大,将军的威风。现在点到名的将领请走上台来,接受任命。”

坛下的将士们一齐高呼:“张楚国万岁!大王万岁!万岁!万岁!万岁!”只见将士们义愤填膺、跃跃欲试。陈王就用手示意安静。将士们看到陈王的手势,就立即安静了下来。陈王就道:“特拜吴广为假王,第一路反秦大将军,总督各路兵马,进攻颍川郡,再夺三川郡,伺机入关。”吴广听到命令,第一个走上了将坛。陈王又道:“特拜周文为第二路反秦大将军,率兵策应葛婴将军,拿下开封、大梁、夺取三川郡,伺机入关。”周文听到召唤也走上了将坛。陈王又道:“特拜武臣为第三路反秦大将军,率兵攻取河北全境,扼制长城军南下,保证西路军入关。特拜邓宗为第四路反秦大将军,率兵攻取九江郡,确保后方安全。特拜宋留为第五路反秦大将军,率兵向西,攻取南阳郡,伺机进入武关。”

五位大将军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后,都先后登上了将坛,恭敬地站立在陈王的面前。陈王宣读完了名单,又向他们颁发了黄钺和印绶,又各自拜了将旗,最后叮嘱道:“你们已经成了统兵的将帅,肩负着和强秦作战的重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为国效命。请不要以力量的强弱,任务的艰巨而斤斤计较。”众将们齐声道:“我等接受了大王的命令,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陈王点了点头,就给大家把酒饯行。一会儿,发令官就发了一声响亮的出征令,随后金鼓与号角一齐响起,各路兵马就向着不同的方向开赴抗秦的前线。

张耳和陈余等队伍走完了也没有听到召唤,心中大怒,就径直来见陈王道:“大王前几天不是答应让我二人随军到河北去吗?却不知为何不用我们?不过这没关系,您已经正式拜武臣为大将军了,我们就跟随他同去,一定为军队效力!”陈王道:“二位都是高才大德,怎么能去打仗呢?”张耳道:“现在各路兵马都已经开拔前线,不打仗怎么能行?替国家夺取土地是我们的心愿,我们坚决不能这样白白地坐着享受俸禄啊!”说完就坚决请辞。陈王只好道:“那好吧,寡人就封你们为军前校尉,随军听调去吧。”二人就立即拜别,然后慌忙离去。

王植见二人走的匆忙,就对陈王道:“大王,此二人必定是一去不复返啦!”陈王就问王植是怎么知道的。王植回答:“他二人多此劝说大王不要称王,您没有听他们的话。现在他们请辞,又走的如此慌张,怕是另有打算啊!今后若是做出对不起大王的事情,怕是难以制服他们了。现在臣斗胆请求大王:快把他俩追回来,另外安排个职务吧。”陈王大笑道:“你说的不对,寡人看他二人只是夸夸其谈之辈,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不用担心。此二人不足为虑!不足为虑!”王植见陈王如此识人,只好叹息而退。

张耳和陈余离开陈诚后,心情大好道:“我俩此行,就像鸟上青霄,鱼入大海,不再受网之羁绊!哈哈!陈胜竖子不足以图谋大事啊!”于是打马疾驰,追上了武臣他们。等见过面后,就说大王已经将他们封为左右校尉。武臣道:“您二位都是当今的奇才,大王委派你们到我的军中,实在是大材小用。不过得到了你们的帮助,攻取河北就太容易了!”二人也谦虚了一下,又和护军邵骚相见,然后上马北行。

同类推荐
  • 枭宋

    枭宋

    贾似道:“晓晓,赶紧去泉州担任提举市舶,朝廷没钱了!”苏晓:“马上去。”理宗赵昀:“三郎,赶紧娶了圣人的甥女,她看上你了!”苏晓:“我考虑一下。”度宗赵禥:“三哥,赶紧给朕送几个大食美女过来。”苏晓:“官家,真的假的?大食美女太火辣了,不如来几个爪哇和三佛齐的好了。”度宗赵禥:“太黑了,如果方便,三哥给来几个倭岛的也成,我还是喜欢白些的。”苏晓:“这个可以,但只能玩玩不能留种,否则倭人该说他们全是大宋正宗皇族后裔了。”忽必烈:“苏晓你还有完没完,为何总是在海上来进攻我,还有没有节操?”苏晓:“你丫早晚要做我的马夫,你管我在哪进攻!”
  • 御宇内

    御宇内

    一睁眼变成了大夏的皇子,身为历史爱好者的陈渊原本想靠着自己前世穿越成嬴政的经历争霸天下,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似乎不是自己熟知的任何一个朝代,一切,要从零开始
  • 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朱由榔,南明最后一任皇帝,被吴三桂绞杀在缅甸。周仁远,现代宅男一个,无意之中穿越到了明末,成为了朱由榔。为了生存下去,看他怎样为了注定的命运不断挣扎,他能否改写历史?王婉婷,一名现代护士,穿越成为了县令千金,这两人是否会在明朝相遇?两人会走到一起吗?
  • 傩女传奇

    傩女传奇

    情感,风情,巫傩,传奇。为花心正名。在私情与大义纠葛,各族文化碰撞,风情与巫傩共展氛围中,叙述钦差密探阿隆哥化名杨河顺赴苗山细作,与苗王独生女吴荷女相爱。为爱,也为国为家,两人竭力为和平周旋,却不能阻止战争车轮,一颗心被撕成几瓣。最后,大势已去,为阻止残余苗民以死明志,荷女不惜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真心,谱写绝唱:“不是意外,绣球飘落烽火台,只是爱得太深,但愿两颗心拧成一股绳,拉住战车。彩虹下,铁蹄踏过,一颗心碎成莲花,每一片花瓣,就是一个牵挂。如问意外,分明是两面走线只为锦,水车不死情不休,却无人倾听我心依旧,风筝飞得再远,线头还在原点。掏出肝胆,看似心花,却都是一生至爱,连爷莲子恋婿,还有连绵武陵这埋在心底的根。”也留下千古感悟:“出路无碍进退易”,“隔阂消除两心通”
  • 为君

    为君

    大乾王朝历经三代皇帝的努力发展,本该到了一个王朝的巅峰,却因为夺嫡之战而几乎覆灭,只能说,造化。。。。晏珏作为庶出的三皇子,本来也该像其他庶出的皇子一样憎恨厌恶比他小上七岁,却因为中宫嫡子身份而成为太子的晏昀。毕竟,哪个皇子不想登上那唯一的宝座?就连弑君杀父的大皇子晏枔都这么认为,放心的在逼宫当夜让太子前往晏珏的寝宫,因为他并不觉得太子还能逃出生天。结果,太子在晏珏的帮助下逃出了皇宫,两人伺机而动,报国恨家仇。。。
热门推荐
  • 剩妻的美好时空

    剩妻的美好时空

    重生又为剩妻,为什么被剩下的总是她?爹不疼夫不爱,再不改变,穷途末路!随身空间住美男,助她步步登天,从剩妻变女神,人见人爱。奋斗路上多妖孽,姐没平底锅,照样见一个降一个,见一双收一双。各种帅哥,各种极品帅哥,各种帅得没天理的哥哥弟弟,求围观求收养求包养!她做的买卖,是女人都羡慕。***此文架空历史,古代背景,异能时空,有虐有轻松。
  • 快穿之如果一切从来

    快穿之如果一切从来

    锦余是一尾锦鲤,被冥王坑入轮回道。她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一只号称“白虎”的猫要帮她帮人改命。这些人大都结局不好,于是一切从头开始,锦余帮助那些人去寻找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也许人生就是在你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中,让你找到那个让你幸运的人。
  • 吾便是这第一人

    吾便是这第一人

    一切均由异世界的两位尊者下棋开始,到底是命运主宰,还是主宰命运。且看底层小生是如何拯救两个世界
  • 黑森町奇谭

    黑森町奇谭

    暗潮涌动的日本小镇,诡异多彩的妖怪世界,如烟花般绮丽的平成怪谈物语……
  • 从一场雪开始的奇妙冒险

    从一场雪开始的奇妙冒险

    此时已遇伯乐,预知详情请加群872382002
  • 苦命儿

    苦命儿

    她,真的是预言中的“天煞孤星”吗?生于农历七月十四,“鬼节”,难道就注定她一生的命运坎坷?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她真的无从选择自己的命运吗?偏偏长得倾国倾城,偏偏受伤的总是她难道就这样倒霉一辈子,幸福,你到底在哪里?扬子咏丁天赐:从小就孤苦零丁,在跌跌碰碰中长大。乐俊:了不起呢,小小年纪就已是小偷帮里的领头人物,还认定她是他的。韦唯:他是影视界的新晋,多少少女心中梦昧以求的白马王子,随风:接近她,
  • 有你宠我就够啦

    有你宠我就够啦

    那一年,他三岁。“长大以后你要嫁给我哦!”“那你只能爱我一个人!”后来,他们长大了。“还记得当年抢你童吻的人吗?”“怎么可能忘记你啊!”
  • 呆萌丫头:扑倒腹黑校草

    呆萌丫头:扑倒腹黑校草

    几年后,苏芯萌和S市首富沐霖逸在校园门口见面,然后毫无预兆的被订了婚。回家后,苏芯萌天天被恶魔使唤,两人一点一点擦出了火花。
  • 诸天归梦

    诸天归梦

    明白,我都明白,我很想你,可是我不敢回去,我怕你再次做傻事,你个小笨蛋,只要我在,你就不会聪明。我会回去找你,让你变回那个小笨蛋,你累的太久了,你该变回那个只会躲在我身后的小笨蛋了。
  • 晚风集(卷五)

    晚风集(卷五)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