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06200000004

第4章 军旅英才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艾森豪威尔

初任军官的不凡经历

1915年,艾森豪威尔学业期满,面临着毕业分配。他膝盖骨受过伤,为他选择服役地点带来了一些限制。

经过思考之后,他出人意料地选择菲律宾作为服役地点,全班中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做。其实他之所以选择菲律宾,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动机和理由,他只是喜欢菲律宾那种异国情调和旖旎的风光。

然而,军校并未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命令他去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郊外的休斯敦萨姆堡报到。

艾森豪威尔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抵达休斯敦萨姆堡后,他原先的郁闷一扫而光。他发现,他非常适合在这里当一名陆军军官。

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在这儿服役,简直意味着享福。在休斯敦萨姆堡的日子悠闲而精彩。只要任职军官稍有效率,就可以把一天的任务在半天内干完,剩下的半天则可以自由打发,或去猎获野鸽、追逐野鹿,或是骑着马儿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尽心驰骋。

另外,他可以参加许多社交活动,跳舞、访问、联欢、玩扑克牌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好符合艾森豪威尔活泼好动的性格。

艾森豪威尔一到达休斯敦萨姆堡,他当过橄榄球教练的名声也传了开来。当地的一所军事院校愿意出150美元的薪金聘请他,当该校的橄榄球队教练。艾森豪威尔执教之后,迅速改写了该校球队从未赢过的历史。

1915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暖暖的阳光温柔地照耀着南得克萨斯州。艾森豪威尔穿着笔挺的新军装和乌黑锃亮的皮靴,挎着一支左轮手枪,从单身宿舍出来查岗。

在街对面军官俱乐部的草坪上,有一些妇女懒洋洋地坐在帆布椅上晒太阳。其中有一位军官太太鲁露·哈里斯夫人,看到认真值勤的艾森豪威尔时大声邀请他过去聊天。

艾森豪威尔出于礼貌,越过马路,向帆布椅上的女士彬彬有礼地问候。当他的目光落到一个女孩的身上时,他精神一振,湛蓝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名女孩娇小可爱、清纯活泼,脸上流露出一种愉悦的神情。她身穿一套细心浆过的白亚麻布套裙,头戴一顶黑丝绒的阔沿帽,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不可阻挡的魅力。

哈里斯夫人热情地介绍说:“艾克,这是杜德小姐。不过,我们都喊她玛咪。”

艾森豪威尔伸出他厚实的大手,说“我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非常高兴能够认识你,玛咪小姐。”

就这样,他们认识了。后来玛咪回忆说:“当我看到双肩宽阔的艾克穿着军装,踩着坚实的步伐从单身军官宿舍走出来时,我的第一个印象:他是个彪形大汉。当他同我说话时,我又想,他差不多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男子。”

第二天,玛咪出去钓了一天的鱼。回家后用人告诉她说,有一个姓艾什么的先生,找你找了一下午。他每隔一刻钟就来一次电话。

说话间,电话铃响了。用人拿起电话,对玛咪说:“就是这位艾什么先生打来的。”

玛咪接了电话,她委婉地拒绝艾森豪威尔热情的邀请。后来,玛咪经不住艾森豪威尔软磨硬缠,答应周五和他跳舞。

不久,两人正式恋爱了。艾森豪威尔的光临,给杜德一家带来了欢乐。他喜欢杜德家所有的人,这使玛咪很高兴。

1916年2月,情人节那天,玛咪接受了艾森豪威尔的求婚。艾森豪威尔向杜德先生提出要娶她女儿时,心里仍是七上八下,毕竟,玛咪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能看上他这样一个寒酸的低级军官吗?

艾森豪威尔的担心是多余的。杜德先生早就预料有这一天,他对艾森豪威尔向她女儿的求婚欣然同意,但唯一的条件是要等到11月份玛咪满20岁时才能结婚。

1916年春天,由于欧洲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参加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军队几乎进入战时状态,艾森豪威尔和玛咪决定提前举行婚礼。

1916年7月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与玛丽·吉尼瓦·杜德在杜德家宽敞的住宅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蜜月度了两天之后,新婚夫妇搭乘火车到阿比伦,与艾森豪威尔的家人见面。母亲艾达早早地就起来了,忙忙碌碌地迎接新娘子,这是他们家的第一个媳妇。

艾达把儿子辛辛苦苦拉扯大,看到儿子已经是美国陆军的年轻军官,又娶了如此漂亮而出色的妻子,苍老的眼睛里闪烁出喜悦的泪花。她感到自己多年来对儿子的希望,在儿子身上付出的心血,已经得到了回报。

回到萨姆堡后,艾森豪威尔分到了一套三间的房子。玛咪开始尽心尽力地服侍丈夫。她在他们的屋子里用芸豆和啤酒招待艾森豪威尔的下属和太太,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她弹着租来的钢琴,让他们扯着喉咙唱流行歌曲,自己一边弹琴一边大笑。

渐渐地,他们的公寓成了艾森豪威尔俱乐部,人们都喜欢到他们的小屋子里去快乐一番。

1916年冬,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上发生了军事冲突。就像大多数新毕业的西点军校的学生一样,艾森豪威尔申请参加约翰·潘兴率领的远征军。

他的申请遭到了拒绝。相反,陆军总部把他派到国民警卫队在边境流动的一个团去担任训练工作。不久,又调他去一个新成立的陆军正规部队的一个团,即第五十六步兵团任军需官。有3000名新兵要来到萨姆堡边上的威尔逊军营,上级给了他三天时间做接待准备。

艾森豪威尔懂得在军队里办事的最基本的诀窍,他与军需主任交上朋友,于是领到了更多的帐篷、步枪、军鞋、军服等。并注意改善部队的伙食,经常深入连队听取战士们的意见,结果受到官兵们的欢迎。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艾森豪威尔没被分配到前线,他很着急,热切地想去法国打仗,因为战争对他来说极具吸引力。他认为,他的位置应在前线,而不是在场外观战。

后来,当他得知陆军总部将把他派往佐治亚去训练预备军官生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丧气。他一次次向陆军总部请求去海外服役,然而他的请求都石沉大海。

这一年,艾森豪威尔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玛咪给孩子取名为杜德·德怀特,小名叫艾基。为了小家庭的安定,他暂时放弃了出国打仗的念头。

其实,上级分派给他的任务并不差,年仅27岁的他可以指挥几千人。到1917年6月,他手下已拥有1000名士兵和600名军官。他设法为部队搞来一些机枪和加农炮,教士兵熟练地运用它们,他还想方设法改进训练、提高士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像其他军官一样,艾森豪威尔严格禁止士兵们喝酒,尽管他在西点军校时曾偷偷地喝酒。当他发现城里的一个旅馆老板总是违反命令,私下卖酒给士兵们,他便严厉斥责这位老板,直至老板答应不再卖了。

见到老板点头哈腰的样子,艾森豪威尔放了他一马。不久后,他又听说这位老板卖酒给士兵。艾森豪威尔忍无可忍,下令派卫兵把旅馆团团包围起来,这样不仅挡住了士兵,连平日的顾客都被吓走了。

第二天,旅馆老板在当地议员的陪同下来到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然而固执的艾森豪威尔仍拒绝撤去卫兵。

议员见艾森豪威尔不给面子,威胁说:“我们是有办法的。我们可以到陆军总部去。如果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的话,我就不得不考虑撤换你的问题。”

“哈哈,我最不怕的就是别人的威胁。悉听尊便。”艾森豪威尔反唇相讥,“而且,能把我撤掉,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我正想到海外去。”

议员恼羞成怒,果然上访了陆军总部。陆军总部来了指示,不过结果出乎艾森豪威尔的意料之外,陆军总部部长助理写来一封信,热情洋溢地表扬了艾森豪威尔“为士兵们的利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在这之后,艾森豪威尔参加了组建美军第一批装甲部队的工作。他预见到有远大前途的不只是飞机,而且还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因此工作格外卖力。

艾森豪威尔训练坦克部队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上级的注意。1918年6月17日,他被授予少校军衔,同年10月14日,他晋升为坦克军团中校。为了表彰他的工作,陆军总部奖给艾森豪威尔奖章一枚。

艾森豪威尔不时递上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坚决请求派他到作战部队去。他的请求终于如愿以偿,艾森豪威尔获得上级的批准。

1918年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28岁生日那天,陆军总部命令他于11月18日起程去法国指挥一支装甲部队,同盟国第一次统一了指挥,由福煦元帅任最高统帅,正在为1919年春季大反攻做准备,届时将由坦克开道,艾森豪威尔乘坐在第一辆坦克上。

他把妻子玛咪和儿子艾基送上去丹佛的火车后,便去纽约为他的部下做好起程的准备,保证工作不发生丝毫差错。

但11月11日德国人签署了停战协定。当消息传来时,他非常沮丧,情绪十分低落。他几乎不相信自己遇上了这种事:他是一个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中失去作战机会的职业军人。

他从未听到过满腔怒火地射出的枪声。他不知将来儿子问起他在战争中做了些什么时,该怎样回答。若有人问他为什么没有参战时,只有老天爷作证。他想象同僚们在班级联谊会上谈论战争经历和战功时,他只得默默地坐着。

当他在本宁堡遇到一位曾去过法国的年轻军官抱怨在那儿得不到晋升时,他怒气冲冲地打断他说:“好了,你到过欧洲,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点就该抵得上晋升了。”

过去,艾森豪威尔整天忙于紧张的备战、训练,如今却忙于复员和收拾摊子的工作了。他心烦地处理着数千名士兵的遣散工作,拆毁科尔特兵营,把坦克部队剩余的一切,包括三辆雷诺坦克,运到佐治亚州的本宁堡。

战争结束后,许多军官的军衔降了下来,这其中也包括艾森豪威尔。1920年,艾森豪威尔恢复了上尉军衔,后又被提升为少校军衔。然而,他把这一军衔保持了足有16年之久。

与此同时,他的兄弟们个个飞黄腾达,阿瑟当上了首屈一指的堪萨斯银行的副总裁;埃德加成为华盛顿的名律师;罗伊在堪萨斯当药剂师;厄尔在宾夕法尼亚当工程师;密尔顿是农业部的一位高级官员。显然,他们挣的钱都比艾森豪威尔多,他们的前途都比艾森豪威尔少校光明。

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军队生活是令他满意的,他不在乎他与兄弟们之间的距离。虽然他在经济方面比不上他的兄弟们,然而他到过的地方却比他们加在一起的还要多,他有着更多的学习机会,有着更多的处事经验,解决过更多的棘手问题。

艾森豪威尔的家庭生活也是非常美满如意的。他和玛咪相亲相爱,愉快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当然,最使他们高兴的还是儿子艾基。

1920年,艾基刚满3岁,健壮、活泼,两颗宝石般湛蓝的眼睛机灵地转来转去,颇有一些艾森豪威尔小时候的灵气。

艾森豪威尔的士兵们对艾基也格外钟爱,把小艾基视为吉祥儿。他们给艾基买了一套坦克服,配上漂亮的外衣和进口帽子,领着他去参加军事演习。小艾基坐在高大的坦克上,迎着扑面而来的风迅速前进时,高兴得狂喊乱叫。

当小艾基看到参加阅兵式的军乐队和军旗整整齐齐经过时,他便像模像样地举起右手,立正敬礼,惹得阅兵队大笑。

艾基给他的家庭,也给战士们带来了欢乐。然而,这一欢乐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正当艾森豪威尔一家准备快快乐乐地过圣诞节时,他们却从幸福的云端,一下子跌到了悲痛的谷底。

圣诞节前的一两个星期,小艾基连日咳嗽,高烧不退,经医生诊断染上了猩红热。

这个消息对艾森豪威尔夫妇来说,简直是晴空霹雳。因为猩红热是当时致命的传染病,对于小孩子来说,被视为恶魔。显然,小艾基的病是女仆传给他的,这个女孩是当地人,曾发过猩红热,但她隐瞒了这一点。

最好的医生都请来了。当他们看了小艾基的病情后,无不悲痛地摇着头。玛咪心都要碎了,她满脸是泪,疯狂地摇着医生的胳膊,苦苦地哀求。

没几天,玛咪病倒了。艾森豪威尔则日夜待在医院里,眉头紧锁,焦虑不已。这短短的几天内,他明显地苍老了,皱纹积聚在他年轻的脸上,久久不散。他想起了17年前,弟弟密尔顿受猩红热煎熬的情形,那是多么可怕的一幅景象啊!

1921年元旦的第二天,小艾基在痛苦中夭折了。艾森豪威尔夫妇一天一夜没有合眼,没有吃任何东西。

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艾森豪威尔家的生活失去了光明。一连几天,每当暮色降临,天空被夕阳染成血红的时刻,艾森豪威尔就带着掩饰不住的疲倦和内心的悲哀,来到儿子的小房间。他没有开灯,怔怔地望着夕阳一点点地坠落下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艾森豪威尔仍是无法摆脱失去儿子给他带来的打击,他甚至无法在工作中逃避痛苦。在这种心绪下,他强烈要求离开米德兵营,离开这个曾给他带来不幸回忆的地方。

受到麦克阿瑟赏识

1922年,在陆军参谋长潘兴的任命下,艾森豪威尔抵达巴拿马,开始他新的军旅生涯,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服役。

巴拿马艰苦的生活条件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他们所住的房子,与其说是公寓,不如说是棚屋更为合适。这座两层棚屋搭建在桩柱上,弃置不用已达10年之久,刚进去时玛咪差点被它散发出来的霉味熏倒。

在玛咪的彻底清理和精心修整下,这座古老的棚屋才慢慢地有了家的样子,有了些温馨的气息。玛咪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当地雇了个用人,但用人许多活都不会干,有许多事情她不得不亲自去做。

新鲜的域外氛围和异国情调,使得艾森豪威尔渐渐地抛却了失去爱子的苦痛,重新开始他紧张刺激的生活。他经常与军官们一起出去骑马、打猎,有时打打扑克、聊聊天。第二个儿子的降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快乐。

1922年夏天,玛咪去丹佛避暑,在艾森豪威尔的陪伴下,他们的儿子约翰·谢尔登·杜德·艾森豪威尔呱呱落地了。

艾森豪威尔这次国外任职的经历,无论职务和任职地点,都再寻常不过了。但不久他就发现,他能在美军中最有学问的将领之一康纳将军的领导之下工作,真是太幸运了。

康纳深信,新的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他对艾森豪威尔预言说,“也许要过15年至20年,也许要过30年”,新的世界大战就会打起来。

他还引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论据,来阐述他的观点。艾森豪威尔大受启发,他想,既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军队服役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而康纳也相信,“艾克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他对艾森豪威尔也是百般关照。

与康纳将军的交往,使艾森豪威尔受到了巨大的教益。根据将军的推荐,他阅读了大量军事著作。随后又围绕所阅读过的材料与康纳将军进行长时间和详尽的交谈。在这个过程中,博学的康纳是艾森豪威尔探索军事艺术的导师。

1925年,艾森豪威尔在康纳的推荐下,回到美国,准备到利文沃思指挥参谋学院进修。不过,艾森豪威尔对此也有顾虑,因为他没有上过步兵学校,而这被认为是进指挥参谋学院的先决条件。而且在这所学院里,竞争十分激烈,学习成绩优良的有希望得到晋升,成绩差的就没有希望。

正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康纳来信鼓励他说:

你自己可能不知道,你远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更有资格到利文沃思去。

而且,你在巴拿马时,曾经每天写一份野战命令,这使你对于起草作战计划和作战命令的一套东西非常熟悉,这样你就绝不该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艾森豪威尔这才把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1925年8月,他满怀信心地到利文沃思指挥参谋学院报到,从而正式成为该指挥参谋学院的一名学员。

进校后的一年中,艾森豪威尔学习十分刻苦。与他一起学习的,有275名各兵种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军官,他与这275名军官面对面地进行竞争,思想上不敢有丝毫怠惰的情绪。

对学员们来说,进指挥参谋学院既是一种奖励、一种鞭策,同时也是一种考验。学院的宗旨是要培养出不仅有头脑,而且能吃苦、经得起考验的军人。

指挥参谋学院最为著名的训练,就是它会不断地对学员施加压力。学员们每天都要学习到半夜,即使是许多身强体壮,在野战部队里待过的小伙子,也难以承受这种强大的压力。许多人面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个别人甚至想自杀。

艾森豪威尔却发现,这种气氛令人振奋。他并不像他的同学一样,每天把头脑中的弦绷得快要断了才肯罢休,他认为,清醒的头脑比装满琐碎细节更为重要。

于是,他每天晚21时30分就上床睡觉,不使自己学习得很晚。他拒绝参加学习委员会的活动,因为他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无谓的谈论和辩论上。

在艾森豪威尔的倾力投入下,他的成绩节节上升。通过学习,他学到了充分发挥特长、掌握细节情况而又不被细节束缚住的才能,学到了把想法变为行动的本领,学到了对压力作出积极反应的能力。

1926年,当最后公布毕业名次时,艾森豪威尔以优异成绩位居全班第一名。要知道,他从西点军校毕业时,成绩只是中等而已!在陆军总部和参谋部谈起艾森豪威尔,都认为他是个有才能和有前途的军官。上级的评语,使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艾森豪威尔在指挥参谋学院毕业后,经康纳将军介绍,到法国长期出差。在那里,他着手编写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参加过战斗的那些地方的手册。艾森豪威尔不止一次地到过这次大战进行过重大战役的地方。

回到美国后,艾森豪威尔作了短期休整,他又进入另一所军校麦克奈尔堡陆军大学深造。麦克奈尔堡陆军大学位于华盛顿,是一名军官毕业后进修的最高学府,它的任务是培养高级指挥人才。

实际上,如果说在利文沃思指挥参谋学院学习是一种考验的话,而在麦克奈尔堡陆军大学学习则是一种奖励。在那儿,艾森豪威尔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年,学员们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辛苦的训练,更没有考试及评分。

在那儿,学员们的主要时间都花在听政府官员和军队将领们作关于世界形势的报告,这使得艾森豪威尔眼界大开,并认识了一些重要人物。

1928年6月,艾森豪威尔从陆军大学毕业。当他完成正规教育时,已经38岁了。

1929年11月,艾森豪威尔被派到陆军总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工作,而他的全家也搬进华盛顿宽大的怀俄明公寓。

当时世界风云骤变,太平洋的复杂局势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在欧洲,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国际舞台上政治力量越来越清楚地形成新的对比。

事态的发展促使已经建立的集团和联盟发生了新的变动。有一点是明显的,即如果发生世界性冲突和美国参战的话,那么美国必须解决动员美国的军事经济资源这一复杂问题。

陆军总部这些年间在研究美国军事潜力方面,其中包括一旦战争开始,经济方面的情况如何,做了大量工作。

接着,美国历史上最为糟糕的经济大萧条开始了。所有的人,包括军人,都在集中精力与经济危机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在这种朝不保夕的境况下,没有多少人相信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还会打一场战争。

与经济危机时期的动荡相比,怀俄明公寓里的生活却显得愉快、安详。艾森豪威尔俱乐部重新开张,旧知新友一齐聚会,好不热闹。

艾森豪威尔的儿子约翰在学校里成绩很好,这使他的父母深感放心。每逢星期天,艾森豪威尔便头戴圆顶礼帽,打着领结,身穿条纹裤,带上玛咪和约翰,驱车挨家挨户地向他的上司们作礼节性访问。

1930年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担任参谋长。艾森豪威尔对新上任的参谋长颇具好感,并为新参谋长对自己的“热情”以及“鼓励和指点”感到高兴。

麦克阿瑟依据复杂的国际局势,表示反对政府进一步裁减兵员。他强调,国际形势的发展,“证明了条约是不可靠的,对于和平毫无保障可言”。

同年,美国国会成立了战争政策委员会,研究“一旦发生战争时应遵循的政策”和“如何平均负担费用以及把战争牟利减至最低限度”。建立这个委员会的决议,要求委员会研究并考虑修改宪法。

1930年底,他们提出了一个计划,内容包括对外贸易、征用工厂,以及成立专门的政府高级机构以对工业、人力、征兵和公共关系实行集中领导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1931年春,委员会举行公开听证会。工业家到陆军总部来预先讨论他们的证词。这对艾森豪威尔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经历。

在这之前,艾森豪威尔对美国工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组织情况都不甚了解。现在,他和工业界某些巨头进行日常的工作接触,对了解美国的国情、经济实力、资本家的心态,以及各界人士对战争的态度很有帮助。

艾森豪威尔参加这一工作的另一个好处是,可直接与麦克阿瑟接触。艾森豪威尔与工业家们和谐的合作,对详细情况的掌握,行文风格以及反映上司的态度和意见的能力,给这位参谋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麦克阿瑟请他为自己起草一些演讲稿、信件和报告,并亲自任用艾森豪威尔为参谋长助理。

后来,麦克阿瑟在一份报告的批语中,对这位助理倍加赞扬:

亲爱的艾森豪威尔:

你完成的工作很出色,远比我本人写得精彩,深为感谢。

在艾森豪威尔的考绩报告中,麦克阿瑟高度评价说:

在军队中,在该军官的同辈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胜过艾森豪威尔。他在精力、判断能力及接受任务等方面尤为突出。

而反过来,艾森豪威尔也非常欣赏麦克阿瑟。他在回忆录中把麦克阿瑟描绘成“机智果断、风度翩翩、知识渊博、记忆超群”的“怪人”。

麦克阿瑟从不掩饰自己的政治野心。人人都明白,他期望着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他想当总统的愿望比艾森豪威尔要强烈许多倍,却从来没有当过总统,这对他也许是个莫大的讽刺吧!麦克阿瑟是美国最喜欢搞政治的将军之一,然而他从未在政治上取得成功。

而美国历史上3位不搞政治的将军,华盛顿、格兰特、艾森豪威尔却先后坐上了总统的宝座。

艾森豪威尔认为,他一生中遇到过两个最重要的人,一个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另一个则是乔治·马歇尔。能够结识这两位杰出的将军,并且在他们手下工作,可以说是艾森豪威尔的幸运。

艾森豪威尔在37年的军事生涯中,有11年是直接在这两个人手下工作的,其中在麦克阿瑟手下7年,在马歇尔手下4年。

这两位将军都是有权威的名人,美国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他们的领导方式截然不同。麦克阿瑟喜好夸夸其谈,善于吹捧、奉承人;马歇尔则说话平稳,不轻易赞扬人。

麦克阿瑟常常身穿华丽服饰,胸前挂满各种五彩缤纷的勋章;而马歇尔则衣着保守朴实,从不显山露水。麦克阿瑟很喜欢介入政治争论,有着强烈的党派观念;而马歇尔则为人谦逊,严格地超党派,不愿意介入任何政治争论。

两人对军队首脑与总统关系的看法也大相径庭。麦克阿瑟认为他们的关系应是对抗的;马歇尔则认为他们的关系应是互相支持的。结果,军队和参谋部便分成了麦克阿瑟派和马歇尔派两大派别。

不过,他们两人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两位将军都很喜欢并敬重艾森豪威尔。他们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艾森豪威尔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总是按时完成。

艾森豪威尔能够根据上司的观点来思考问题,他对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事情必须由上司决定把握得很有分寸,无论麦克阿瑟还是马歇尔都对他这种本领赞叹不已。

麦克阿瑟在一份报告中赞扬艾森豪威尔说,“他是军队最好的军官。当下一场战争来临时,他应当立即登上领导岗位”。

不过,艾森豪威尔与麦克阿瑟的私人交往要比与马歇尔亲密得多。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经常互相打趣;而艾森豪威尔同马歇尔则很少这样。

马歇尔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对陆海军的体育比赛谁胜谁败不大关心。而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都毕业于西点军校和陆军参谋学院,又都是体育爱好者,因此他们对西点军校橄榄球队的胜败异常关切,每年秋季他们都热烈讨论陆海军比赛的前景和结果。

艾森豪威尔和玛咪同马歇尔夫妇几乎没有什么社交往来,却经常和麦克阿瑟及其夫人一起参加舞会和宴会。

1932年发生的美国退伍军人请愿事件,是艾森豪威尔在总参谋部期间所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事件之一。

这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战士,为要求改善物质状况,举行了游行进军。他们都是失业的退伍军人,聚集在华盛顿街头的两万多人,想提前领取答应在1945年才支付给他们的参战退役金。请愿事件以流血冲突而告终,这对艾森豪威尔的影响很大。

1933年,麦克阿瑟让艾森豪威尔担任他的私人助理。艾森豪威尔给麦克阿瑟起草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演讲稿和信件,让他到国会游说,企图打动那些对军队并无好感的议员们。他们明白,他们的军队正在走下坡路,目前的状况已经到了不得不改进的时候了。

艾森豪威尔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一个全世界都在迅速武装自己的时代,美国军队却几乎毫无准备。打第一次世界大战剩下的装备,不仅陈旧不堪,而且在不断地老化和损坏;陆军由于没有钱,无法订购新研制的半自动步枪,部队仍在使用1903年的老式步枪;而装甲武器更为匮乏,军队只剩下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过的坦克在服役。

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恳求、哄骗,甚至恫吓美国总统罗斯福,申请更多的装备,然而罗斯福丝毫不为所动。他说,军队是他决定实行节约的地方。

艾森豪威尔机敏的反应、流畅的文笔,以及敢于直陈自己观点的性格,渐渐受到了新闻媒体的注意。他的智慧与才能,使他能够不偏不倚地、客观公正地对美国军事及海外威胁作出评价,一家报纸瞄上了他。

这家报纸力邀他出任军事编辑,这个工作能够使他继续留在华盛顿,留在玛咪喜欢的怀俄明公寓里,留在熟悉的朋友身边。而且,报纸每年付出两万美元的报酬,这对于一个每年仅有3000美元工资的军官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艾森豪威尔放弃了这一次可能使他的生活变得富足的机会,他决定仍留在军队任职。福克斯·康纳曾对他说过,另一场战争即将爆发,而且规模要比上一场战争要大。

他暗暗下定决心:他不能去报道或评论那场战争,他要亲身经历那场战争!

尽管当时并没有战争爆发的迹象,然而参加战斗的想法一直激荡着他的心扉。在许多场合,他都向麦克阿瑟提出,他要到野战部队服役。

麦克阿瑟怎么能把这么优秀的一个笔杆子放走呢?他对艾森豪威尔的要求不予理睬。

执行命令赴菲律宾

1935年,菲律宾完全独立前夕,曼纽尔·奎松和国民党领导的菲律宾新联邦政府需要一支军队,奎松便邀请麦克阿瑟到马尼拉去当他的军事顾问,麦克阿瑟欣然应允。麦克阿瑟一再坚持要与艾森豪威尔一起到菲律宾,继续出任他的助理。

玛咪对这个决定非常不满,但艾森豪威尔又无法提出拒绝。于是,艾森豪威尔只得到千山万水外的菲律宾服役。考虑到约翰没上完小学,玛咪没同丈夫一起到菲律宾。

1935年9月末,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一起登上西行的火车去旧金山,并从那里搭船去马尼拉。

尽管菲律宾仍非常贫困,艾森豪威尔等人在菲律宾的生活却是相当奢侈及豪华的。艾森豪威尔与麦克阿瑟一起,住在马尼拉的大饭店里。

除军官工资外,每月菲律宾政府还给他近1000美元的额外补助,并负责一切开销的费用。如此的高收入,在生活水平较低的菲律宾,无疑是当地军官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菲律宾,艾森豪威尔积极参加了建立军事学校,组建空军,组织城市居民进行军事训练和制订岛国的国防计划以防发生战争等工作。鉴于太平洋战争日益迫近,他们所进行的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1936年7月1日,艾森豪威尔终于得到了中校军衔,这距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已经过了21年。艾森豪威尔在工作之余还能挤出时间从事自己习惯了的娱乐,打桥牌和玩高尔夫球。

不久,小约翰小学毕业了,玛咪和约翰便乘船到了马尼拉。早在巴拿马时,玛咪就厌恶了热带生活,现在又要去远离美国本土、气候人文迥然不同的一个陌生国度,心里非常地不情愿。

当玛咪和约翰经历了漫长的海上之旅,到达菲律宾港口,走下跳板时,疲劳过度的她竟然昏过去了。

接下来,玛咪住进了艾森豪威尔的豪华套间里。她一到来,就把用人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他们要保持木质地板时时刻刻都像桌面一样闪闪发光;房内每天要插上当日的鲜花;日落时,在挂蚊帐前要喷射驱虫药,以免臭虫和壁虎溜进来。

玛咪仍不喜欢这个炎热而潮湿的国家,过分地怀念美国使她患了幽闭恐惧症。她不愿意睡在蚊帐内,不愿意整天被百叶窗挡住太阳的光线,她只是长时间地躺在床上,几乎没有进行什么娱乐活动。

约翰上的是专门为美国人开设的比晓普—布兰特学校,这所学校坐落在吕宋岛上,离马尼拉有175公里。这儿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加上周围都是金发碧眼的美国儿童,约翰几乎意识不到他是在异国他乡。

1937年,玛咪去吕宋岛看望约翰,由于行车条件恶劣,到达吕宋岛后,她的胃大出血,昏迷不醒,差一点就送了命。

她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出院后过了半年才渐渐康复,那时她的体重下降到了不足100磅。在菲律宾对玛咪来说,绝对是一场可怕的经历。

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的工作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他发现,他很难与菲律宾同僚共事。他这样评价菲律宾人:

他们极少实现他们大量的诺言。他们的智力并不低,但是在我们看来,他们好像过分拘泥于习惯的行政套路。会议期间,他们似乎很了解该怎么办,而且答应马上去办,但事后很可能什么事都不干。

于是,情况往往成了菲律宾军官们根本没有同意过。这样一来,整个事情不得不重新讨论。我们正在学会把这些奇怪的特点考虑进去,但是显然这些特点妨碍着事情的进展。

艾森豪威尔的日子过得不太愉快。他与麦克阿瑟的关系也有些紧张,这是由于他们对菲律宾政府的不同立场,以及性格作风迥然不同造成的。

艾森豪威尔工作踏实细致,而麦克阿瑟则轻浮草率。艾森豪威尔每天认真地与奎松一道工作,而麦克阿瑟却高高在上,脱离菲律宾政府及他的手下。

1938年初,麦克阿瑟突发奇想,想搞一次盛大的游行活动。他认为,如果菲律宾人能够在他们的首都看到正式建成的威武之师,将会振奋起整个民族的精神。

于是,麦克阿瑟开始命令他的助手们着手调集各岛部队,把这些部队集中到靠近马尼拉附近的一个场地,驻扎三四天后,最后打算以大规模通过首都的游行活动作为结束。

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在估算费用后提出:“在我们的预算范围内,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麦克阿瑟对艾森豪威尔的意见不予理睬,他避着艾森豪威尔命令他的手下:“你们只要执行我的命令就行了。”

不久,奎松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把艾森豪威尔叫到办公室询问,艾森豪威尔回答说,这是麦克阿瑟最初的想法,他们已经打消了这个想法。

奎松皱起了眉头说:“我怎么听说麦克阿瑟将军正按部就班地在准备这次活动呢?”

艾森豪威尔非常惊讶:“是吗?有这种事情?他怎么没有告诉我?我得马上与将军谈谈!”

艾森豪威尔马上回到马尼拉旅馆的办公室。当他进入麦克阿瑟的房间时,看见他正在大发雷霆。原来奎松已经打电话给麦克阿瑟,告诉他游行的费用太大,希望取消这次活动。

艾森豪威尔对麦克阿瑟的这种做法也非常气愤,他对麦克阿瑟说:“将军,我不想再被愚弄下去了。我想立即回美国去。”

麦克阿瑟见艾森豪威尔生气了,脸上马上绽出一个灿烂的微笑:“唔!艾克,看到你这种火暴脾气,真有意思!”他把手放在艾森豪威尔肩上,非常亲切地说,“这是误解,让我们忘记它吧!”

然而艾森豪威尔绝不会忘记。后来,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仍满腔怨气地说:“也许没有哪个下级和上级有过这么剧烈的争吵。我一再告诉他,你不把我解职?这到底是为什么?”

艾森豪威尔非常希望被解职,然后全家回到美国去,但麦克阿瑟却死活也不答应,这是因为艾森豪威尔是他和奎松的联络官、优秀的参谋人员、精彩的演说词和报告的起草者,他怎么能轻易把这样一个优秀人才放走呢?

这一年,艾森豪威尔仍没放弃成为空军的夙愿,他掌握了复杂的飞行业务,飞满了规定的300小时,在48岁时取得了飞机驾驶证。

军事演习显露才华

接下来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以他独特的眼光及敏锐的洞察力,已预感到一场规模空前的风暴即将到来。

果然,1939年,希特勒悍然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接着,英法对德宣战。同年12月,艾森豪威尔下定决心要回到美国。

麦克阿瑟与奎松总统都苦口婆心地劝他留下来,然而艾森豪威尔去意已定。见挽留不住,奎松使出了最后一招。

他交给艾森豪威尔一张空白的工作合同,真诚地说:“我们将把旧的合同撕掉。看,这是一张你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合同,我已经签了字,只有一项我没有填,你的薪金。你可以自己填进去。”

艾森豪威尔的眼睛湿润了。在菲律宾的日子里,与奎松的合作还是相当愉快的,在许多事情上,奎松给了他大力的支持。

然而,艾森豪威尔仍拒绝了他:“总统先生,谢谢你的好意。不过,钱再多也不能使我改变主意,我已把我整个一生献给了我的职业。如果我担心的事果真发生了,我要留在美国。”

12月12日,在马拉卡尼扬宫举行的欢送宴会上,奎松授予即将离开菲律宾的艾森豪威尔以“菲律宾卓越功绩星”勋章,以表彰他“非凡的才能,超群的专业造诣,广阔的见识,热忱以及具有吸引力的领导”。

授勋后,奎松发表演说。他恋恋不舍地说:“每当我向艾森豪威尔征求意见时,我总能得到回答。他的回答很可能是我不愿意听的,可能使我不高兴的,但他永远是坦率的、真诚的。”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全家结束了在菲律宾四年的生活,终于在1940年2月回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

玛咪无疑是最高兴的,她在菲律宾受尽了病痛的折磨,回到家乡以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好转。在她的主持下,艾森豪威尔俱乐部重又开张。一些旧朋新友纷纷前来拜访,一时间艾森豪威尔家灯火通明,欢歌笑语接连不断。

不久,艾森豪威尔的儿子约翰听他的意见后,选择去西点军校就读。几天后,埃德加叔叔来电话,向约翰提出,如果他愿意学习法律,并在毕业后在他开设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他将供约翰上大学,并答应付给约翰起码两倍于一个军官的工资。

约翰考虑了这个建议,并对埃德加叔叔的好意表示了感谢。但是他没有接受,他已下定决心,西点是他的唯一选择。

当时,欧洲大战的规模愈来愈大,美国国内正处于作出最重大的军事和政治决定的前夕。国内各种势力对战争的态度意见纷纭,和平主义、孤立主义情绪十分活跃。

而艾森豪威尔敏感地意识到,美国不可避免地将参与这场战争,国家需要立即训练后备军。不久,艾森豪威尔被委派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十五步兵团担任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着手训练国民警卫队,使之达到正规军的要求。

在菲律宾的热带气候中,艾森豪威尔曾一度消瘦,而回到美国,他马上又健壮起来。许多人认为,看上去他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

的确,部队工作和野外生活,令他心情愉快,使他恢复了旺盛的精力。艾森豪威尔更如鱼得水,将他活泼好动、吃苦耐劳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艾森豪威尔要求属下,要像他自己一样,不停地工作、工作、再工作。渐渐地,他与士兵们打成一片。对于他的热情,他的坚强个性,士兵们都很钦佩,甚至崇拜。

艾森豪威尔从不摆官架子,从不依势压人。他时常出入士兵宿舍、食堂,了解士兵们的吃住情况,一有问题立即解决,从不拖延。艾森豪威尔最喜爱欢快的行军进行曲《啤酒桶波尔卡》,不久,这首曲子便成为全团行军时唯一的进行曲。

当时,他工作非常繁忙,但业余时仍频繁地外出探险和打猎。在他的记忆中,那一段快乐的时光是在“枝丫交错的灌木丛、幽静深险的洞穴以及野兔出没的小山”中度过的。

1940年9月,驻本宁堡的第二装甲旅旅长巴顿写信告诉艾森豪威尔说,他很快要成立两个装甲师,这在美军历史上是第一次。巴顿说希望他指挥其中的一个装甲师。他不知道艾森豪威尔是否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艾森豪威尔立即回信说:“这太好了。我想,在你的师中指挥一个师,这或许是奢望,因为我差不多还有3年时间,才能得到上校军衔。但是我想,我能很好地指挥一个团。”

巴顿回信说:“我要请你或者担任参谋长,这是我所希望的,或者当师长。你可以告诉我,你想担任哪一种职务,因为不管怎样,我们在一起会成功的。”

艾森豪威尔开始关切自己的前途。他知道在全军中,他享有“卓越参谋军官”的声誉。许多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告诉他,这位或那位将军,曾寻求他担任师的甚至军的参谋长。想到他可能两次像1918年失去参加战斗的机会,他就痛苦得几乎不能忍受。

10月底,他向在华盛顿的马克·克拉克透露,他的志向是在巴顿领导下指挥一个装甲师,而不要抽调他去做参谋工作。

1940年11月1日,巴顿写信劝艾森豪威尔快点申请调动。他写了申请调动书,但是他几乎没有抱什么希望。他想,由于他的军衔太低,他肯定会遭到拒绝。他写信给朋友抱怨说:“对军衔这类事情这样苛求,使我非常吃惊,至少可以说有点好笑。”

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实际上很清楚艾森豪威尔的名声,对他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了解。

1941年初,一纸调令,使艾森豪威尔成为第九军军长凯尼恩·乔伊斯将军的参谋长。同年3月,他晋升为上校。

尽管是临时任命,这却是他所有晋升中最令他开心的一次。由于成为上校,他最大的志愿得到满足。玛咪和约翰专门为这次晋升开了一次庆祝会。

3个月后,沃尔特·克鲁格中将写信给马歇尔将军,说他需要一名“高瞻远瞩、思想进步、积极主动、足智多谋、深刻了解整个部队情形”的参谋长。马歇尔马上回了信:“最佳人选是艾森豪威尔。”两天后,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

1941年7月1日,正值艾森豪威尔夫妇结婚25周年纪念日,他们一家到达第三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休斯敦萨姆堡。因为艾森豪威尔现在是上校,这使他有资格拥有一幢萨姆堡漂亮的旧式砖房。

房子四周有着遮阴的走廊,还有一个绿草茵茵的大草坪。不过,玛咪却一直气呼呼的,因为本来他们可以好好庆祝一下结婚纪念日的,可是搬家却使他们的计划泡了汤。

艾森豪威尔作为上校,他们可以有一名勤务兵和一名副官。于是,玛咪在当地布告栏上贴出一张布告,征求一名“活泼、能干”的勤务兵。

几天后,年轻可爱的一等兵迈克尔前来应征。迈克尔后来说,他看到艾森豪威尔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觉得他是一名“极其正直”的军官,并“常常能准确地知道他对你的看法”。在他眼里,玛咪则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女士”。

接着,艾森豪威尔挑选了欧内斯特·李中尉作为他的副官。李聪明伶俐,善于谈吐,乐观愉快,具有副手的优秀条件。

艾森豪威尔喜欢他陪伴,逐渐依靠他来处理繁杂的办公室事务。李与迈克尔一起,成为艾森豪威尔家庭的成员,努力而出色地工作,得到艾森豪威尔的奖赏。

1941年8月至9月间,艾森豪威尔负责指挥路易斯安那的军事演习。这是美军进入战争之前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由克鲁格的第三集团军进攻本·利尔将军的第二集团军。

马歇尔坚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演习,因为他想找出训练中的不足和装备上的缺陷,又因为他需要去发现军官中有才能的人。

艾森豪威尔渴望得到这次考验。这是自1918年以来,美国投入“战场”最大的一支部队,比南北战争时规模最大的格兰特军队大两倍。

艾森豪威尔为了筹划这次军事演习几乎几天没睡觉。他发现排、连领导不称职,这使他很伤脑筋。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从一个单位跑到另一个单位,这里作指示,那里下命令。当可能时,用表扬来鼓励年轻的中尉和上尉,当需要时,也进行批评。

他对他们“愚蠢地不顾空袭的危险”,忽视必要的伪装的倾向,蹩脚的交通管理能力,感到恼怒。每天清晨,他把主要负责的军官们召集在一起,进行讲评。他清楚地知道,实际的作战会更艰苦。

在军事演习期间,参谋长的帐篷成了“高谈阔论的场所”,每一个人都到这里来发表见解或发牢骚。艾森豪威尔总是欢迎他们这样做。他把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为他的领导艺术的主要部分。

通过这场军事演习,艾森豪威尔的声誉提高了。克鲁格的第三集团军按照艾森豪威尔制订的计划,包抄了利尔的第二集团军,迫使其撤退。

1941年9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准将,虽然这是临时任命,一时间祝贺信件和卡片像雪花一样纷沓而至。

这次晋升,使得艾森豪威尔举手向国旗致敬的照片在全国流传开来。美国人民以及新闻界开始发现,艾森豪威尔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最上镜的人物之一。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早晨,玛咪劝艾森豪威尔不要去加班了。艾森豪威尔没有听,到办公室去处理完日常文件。大概中午时分,他对副官李说:“我太累了,我想回家睡一会儿。不管谁来的电话,都不要接。我想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会儿。”

不到一个小时,艾森豪威尔床头的电话就响了。熟睡中的艾森豪威尔恼怒地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副官惊慌失措的声音:“先生,珍珠港被轰炸了。”

艾森豪威尔当时在心里叫了一声:机会终于来了。

早在1941年7月,日本开始向东南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印度支那,其中包括在金兰湾的重要港口,它距新加坡不到1000公里。华盛顿认为,这是日本向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发动进攻的序幕。

在美国实行禁运之后,英国人和荷兰人也紧接着拒绝向日本出售石油。然而,罗斯福并不想勒死日本,为了缓和双方关系,美日仍在继续谈判。

10月23日,日本内阁首相东条英机召开军政要员联络会议,集中讨论了有关日本与美国谈判的问题和同美国开战的前景。为了缓和同美国的关系,东乡外相主张最好从中国部分撤军,但却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

会议相持不下,东条英机随即提出三种方案让大家裁决。一是即使蒙受巨大的困苦,或者用木户的话说就是“卧薪尝胆”,也要避战;二是立即决定开战;三是在继续谈判的同时,做好必要时开战的准备。

日本陆军总参谋部坚持认为,与美国谈判已进入死胡同。于是,杉山主张应在12月初开战,不过仍要继续同美国谈判,玩弄外交骗局,以便给日本带来军事上的好处。

而开战的首要前提是,成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为了确保这次偷袭成功,日军大本营采取了大量的欺骗和伪装措施,并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

1941年11月6日,山本五十六就根据东条英机的指示发布联合舰队绝密的作战命令。11月10日,特遣舰队司令南云中将发布了他的实施山本五十六计划的第一号命令。

12月7日清晨,珍珠港风和日丽。当天,美国太平洋舰队泊港舰只共86艘,其中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艇5艘。瓦胡岛上机场共停放飞机387架。舰上的水兵有的刚刚起床,有的在用早餐或在甲板上散步。

7时30分,一个水兵发现有20架飞机向珍珠港飞来,他认为可能是进行演习的飞机而没有在意。稍后,有人看见一架飞机从北低空飞过福特岛,并听到一声爆炸,人们仍认为是一次什么事故。

直到日机对美军机场和舰只实施集中突击时,珍珠港的美军才如梦初醒,看清了飞机的标志,发出了警报。福特岛美军司令部广播:“飞机袭击珍珠港,不是演习!”

日军经过约2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共炸沉炸伤美军各种舰艇40余艘,其中炸沉战列舰5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炸伤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辅助舰5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毙伤美军4500人。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200余人。

但是,日军这次突然袭击并未完全达到预定的目的。突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当天不在港内。其次,日军飞机忽视了对修船厂和油库的破坏,这些设施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尔后的恢复和作战活动都起了很大作用。

担任日舰主攻任务的南云司令,在两次攻击得手之后,已是大喜过望,他拒绝了实施第三波轰炸的建议,匆忙收兵溜回日本。

12月8日上午,罗斯福总统身披蓝色海军斗篷,乘车来到国会大厦,要求向日本宣战。

罗斯福总统最后要求国会宣布:

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参议院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一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成为马歇尔的智囊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5天内,整个美国军队,或者说,整个美国,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桌子上,骤然多了许多需要处理的、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文件。

第六天,艾森豪威尔接到陆军总部参谋长秘书沃特·史密斯上校的电话,让他到华盛顿陆军总部听命令。

当天下午,他乘了一架飞机离开圣安东尼奥去华盛顿。由于天气恶劣,飞机被迫在达拉斯降落。然后艾森豪威尔转乘火车,经过堪萨斯城,转向东行,火车行驶在他30年前从阿比伦到西点军校去的同一条铁路线上。

一路上,他尽力为与马歇尔会面而做准备。

艾森豪威尔风尘仆仆地抵达华盛顿。一出车站,他立即叫了辆出租车,迅速奔赴位于宪法大街的陆军总部。

见面后,马歇尔专门致辞表示欢迎,这使艾森豪威尔有些受宠若惊。

简短寒暄后,大家在会议桌前坐了下来,马歇尔迅速切入正题。他简要地介绍了太平洋的形势,把美国、日本、菲律宾各方的兵力规模列举了一下。

接着,马歇尔隔着桌子向前探身,两眼盯着艾森豪威尔问道:“艾森豪威尔先生,我们下一步行动的总方针应该是什么?”

艾森豪威尔吃了一惊。他没想到马歇尔将军会这么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个问题。他知道的情况并不比新闻界多多少,而且他又没有带参谋人员来帮助他事前做必要的准备。

艾森豪威尔犹豫片刻,请求道:“马歇尔将军,请你给我几个小时时间考虑。”

“好吧。”马歇尔回答道。马歇尔并非完全了解艾森豪威尔,他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有关他的一些事迹,因而,他想亲自看看艾森豪威尔在战争的压力下如何行动。此时此刻,他必须立即知道哪一位军官能够帮助他。

艾森豪威尔受领了任务,来到参谋部作战处的一张大桌子前,坐了下来。他取了一张黄色薄纸,塞入打字机,用一个指头轻轻打出几个字:需要采取的步骤。

随后,他便靠在椅背上苦苦思索。显然,菲律宾是保不住了,目前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军队撤至澳大利亚,在那儿建立起一个反攻基地。

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军队的荣誉就要蒙受损失。要知道,美国在远东的威望对那些政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怎么办呢?”艾森豪威尔从未经历过这么大的压力。

半个小时后,他冷静下来,他的设想是,在澳大利亚建立基地,可以从那里设法增援菲律宾。于是,缓缓地打出一行字:速度是最重要的。

他主张立即将飞机、飞行员、弹药和其他装备从西海岸和夏威夷运到澳大利亚去。

他还建议,必须努力确保通过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群岛和夏威夷的这条空中生命线。

黄昏时分,艾森豪威尔拿着打印好的“答卷”回到马歇尔的办公室。马歇尔正等候着他。

马歇尔接过稿子,仔细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冰冷的脸上有了笑意。他不由得读出了声:

“尽管及时增援菲律宾以抗击日本的侵略是不可能的,然而,美国仍必须尽一切可能,去支援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因为中国、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的人民将注视着我们。他们可以原谅失败,但他们不会原谅放弃。”

“他们可以原谅失败,但他们不会原谅放弃。”马歇尔重复着这句话,微微地点着头,“有道理!有道理!”

艾森豪威尔插话说:“在这方面,我们要万无一失。我们必须冒很大的风险,需要花多少钱就得花多少。”

马歇尔温和地注视着艾森豪威尔,点点头:“我同意你的意见。尽你所能去拯救他们吧!好,从现在开始,由你来负责作战处菲律宾和远东科的工作!”

艾森豪威尔心里一热,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份建议竟使马歇尔将军如此看重自己。他不由得仔细打量起这位识才爱才的将军来。

马歇尔素以“冷淡而严厉”著称,令人难以接近。他迫使每一个人对他保持距离,甚至总统也不例外。

据说,罗斯福总统第一次接见他时,亲热地喊他“乔治”,并试图去拍他的肩膀。然而马歇尔灵活地一闪,躲开了。他想让总统知道,他的名字是“马歇尔将军”。

果然,总统以后再也没有称他“乔治”了。

马歇尔几乎没有什么亲密无间的朋友。当他休息时,他便独自一人去看电影,或者在花园中散步。他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轻易不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

例如,很少有人能够不受艾森豪威尔那极富感染力的笑容的影响,马歇尔却是个例外。

全军的军官都称艾森豪威尔为“艾克”,马歇尔却一本正经地称呼他“艾森豪威尔”。

在他们相处的岁月中,马歇尔一直称他“艾森豪威尔”,但有一次说漏了嘴,叫了声“艾克”,把艾森豪威尔吓了一跳。

而马歇尔也马上改口,在第二句话中竟连用了5次“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又是一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非凡的敬业精神的人。他不能容忍别人工作中的差错,但是对那些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却非常信赖。

艾森豪威尔发现,马歇尔无论是作为将军,还是导师,都是理想的上司。他对马歇尔有着“无限钦佩和尊敬”,进而对他有着“很深的感情”。

繁忙的工作开始了。不过,艾森豪威尔最希望去的地方是战场,而不是办公室。他不停地抱怨说:

天啊!我多么不愿意按照别人所吩咐或迫使的那样去进行工作!

在这里,官员们总是在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要么便惊天动地大拍桌子,却没有几个实干家。

他们轻率地预先宣布结果,而且虚张声势。倒霉的总是实际工作的人。

在以后的两个月中,艾森豪威尔的首要责任是向菲律宾增援,这使他处于困难的境地。由于美国缺乏战争准备,没有多少东西可以送出去。

由于日本的疯狂进攻和严密封锁,救援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艾森豪威尔的首批行动是,从旧金山向布里斯班进行两次运输,命令两架泛美大型客机载着军人飞往澳大利亚,命令15架重型轰炸机从夏威夷转场到布里斯班。

为了使一批急用的军事物资运往前线,他不惜用1000万美元的现金在澳大利亚雇用私人船主,来突破封锁线,从澳大利亚驶往菲律宾,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在整整一个冬天,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艾森豪威尔他们把增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澳大利亚基地,和通向这个基地的一些用作踏脚石的岛屿。

至1942年的2月21日,美国在海外的官兵总数超过了245万人,其中大部分集结在太平洋。这时,在太平洋的总兵力为112万人,但不包括驻守在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的29万官兵。

在加勒比海的驻防部队为79万人。在欧洲战区,当时只有3785名官兵,但有两个师正在途中。

1942年3月9日深夜,艾森豪威尔正在拟订一个作战计划。副官走近他,弯下身来低声向他耳语了些什么,艾森豪威尔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

家中传来了惊雷般的消息:父亲病危。

父亲戴维是艾森豪威尔一生中,除了母亲之外,最热爱、最尊敬的人。父亲对他的成长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艾森豪威尔结婚后,总不忘抽空回家去探望一下父母双亲,有时工作人员路过他家时,他也顺便捎一些东西孝敬父母。父亲年岁已大,近年来疾病缠身,艾森豪威尔对自己不能在父亲的病榻前尽儿女之孝,内心感到非常愧疚。

相反,父亲理解儿子的工作,他劝儿子少回家,多为国家干点儿事情。这样艾森豪威尔心里稍稍感觉好受一点。

父亲这一次的病情非同寻常,是母亲连夜打来的电话,副官接的,说“中风,恐怕不行了”。

艾森豪威尔心里咯噔一下子,心想,那个可怕的时刻终于到了。他沉默半晌,走出灯火辉煌办公室,冲进茫茫夜色中。

艾森豪威尔抬头看到了幽蓝色的天空,眼泪刷地流了出来。他想起了小时候与父亲一起数星星的那些夏夜,与父亲一起打球的那些午后,甚至与父亲大声争吵的那些场面。

这一切,回忆起来,竟是那么如梦如幻如真。那时,父亲还是个年轻力壮的英俊小伙子,而现在……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仅仅有时间把这一件事情记在日记中。那天晚上,他在7时30分还是停止了工作。他说:“我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下去。”

他关起门来,开始缅怀他的父亲,并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悼词。艾森豪威尔第一次有了筋疲力尽的感觉。由于形势紧迫,他不能回家奔丧,心里既痛苦又矛盾。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急迫地想参加正在进行的战斗。

没几天,由于工作压力以及极度的焦虑,艾森豪威尔竟然冲着马歇尔将军大发了一次脾气。那天,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讨论军官晋升的问题。

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说:“上次战争中,许多在战场上进行战斗的军官没有得到提升,而在后方的参谋军官却被提拔。这次,我想补偿一下。以你的情况为例,我知道有的将军推荐你当师长,有的将军让你当军长,这都很好。但是,你就是要留在这里,担负你的职责。”

艾森豪威尔觉得有些上火,说道:“将军,您知道,我想到前方去。”

“不行!”马歇尔斩钉截铁地说,“尽管这对你似乎是一种牺牲,但是必须这样。”

艾森豪威尔脸涨得通红,他觉得这样太不公平了。

他大声回敬道:“将军,我对你所说的很感兴趣,但是我希望你知道,对我来说,我根本不在乎你的晋升计划。我到战场去,只是要尽力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你愿意我在这里待多久,我就待多久。我才不在乎我被拴在办公桌上有多久!随你的便吧!”

他把椅子狠狠地往后一推,椅子倒了,厚厚的椅背摔在地板上,发出很大的声响。他没有顾及这些,昂起头,大步流星地向门口走去。

在走近门口的时候,他可以看到马歇尔那副瞠目结舌的表情。艾森豪威尔气呼呼地离开办公室,回到自己的房间,他的怒火又熊熊燃烧起来。

他走近自己的书桌,狠狠地在日记上飞快地写了起来,以发泄他的怒气。一想到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而自己却在华盛顿消磨时间,作战机会眼睁睁地从他面前溜走了,这太令人气愤了,太不公平了!

第二天早晨,艾森豪威尔醒来,眼睛红肿。他读了自己写的日记,摇摇头,把它撕成碎片。

他摊开本子,重新写道:

生气成不了事,甚至使人不能冷静思考。

昨天我干了什么?我发了一小时的火!多年来我发誓做到绝不放纵自己,但昨天我没有做到。

一周后,马歇尔推荐艾森豪威尔临时晋升为少将。在写给总统的推荐信中,马歇尔写道:

艾森豪威尔先生实际上不是一位参谋军官,而是我的作战军官,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官。

艾森豪威尔读了这些,又惊讶又高兴。

数十年后,他经常在想:“是否我的这次发火,反而使马歇尔对我更感兴趣?”

此后,马歇尔一直提拔艾森豪威尔,不断地加重他的责任。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总是异常繁忙。军官们和文件流水般涌入,命令和计划流水般发出。

艾森豪威尔沉着、坚定的作风,给军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军的人都知道,马歇尔越来越重用艾森豪威尔了。

1942年3月间,日军又增派两个步兵师团和两个炮兵团对麦克阿瑟展开新的进攻。

美国人为了保全面子,免得麦克阿瑟将军当了日军的俘虏,艾森豪威尔以总参谋部的名义起草了一项命令,经罗斯福总统批准发到菲律宾前线,命令麦克阿瑟把军队交给温赖特中将指挥,让他自己到澳大利亚去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

1942年4月9日,在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菲律宾吕宋部队司令爱德华·金少将率部投降,76万名美军和菲律宾军当了日军的俘虏。

科雷吉多尔要塞守至5月6日。到了7日深夜,美远东军司令温赖特将军通过马尼拉电台命令菲律宾所有的美、菲军队无条件投降,拒绝投降者以逃兵论处。

尽管如此,棉兰老岛的3.6万名军人,只有7000人向日军投降,其余2.9万人拒绝服从命令,带着武器上山打游击去了。至此,日军侵占了菲律宾所有重要的城镇和港口,菲律宾进入艰苦的抗战阶段。

面对美军在菲律宾的悲惨处境,艾森豪威尔痛苦不已。在这支美国驻军中,他个人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他也对他曾经帮助建立的菲律宾部队的失败负责。

1942年初,欧洲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圣诞节过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及其随行人员与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军政要员,举行了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决定建立一个联合指挥体制,即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总部设在华盛顿。“确定希特勒是主要敌人”。

为了便于联合作战,统一对敌,会议还决定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军司令部,由英国韦维尔将军任总司令。

“阿卡迪亚”会议持续了两周,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宣言》。艾森豪威尔参加了“阿卡迪亚”会议,他和英国总参谋部的将军们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他对世界战局情况的介绍和分析,给罗斯福和丘吉尔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会后,马歇尔让艾森豪威尔起草发动第一次进攻的计划。艾森豪威尔在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向法国海岸进行直接攻击的建议。

整个1942年2月,艾森豪威尔都在为这一计划而绞尽脑汁。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听取各兵种的战况汇报,与手下军官一起分析、研究、论证,终于于3月下旬拿出了一份代号为“围捕”的具体计划。

围捕计划要求有一支5800架作战飞机组成的空军部队,以及一支总数达48个步兵师和装甲师的陆军部队,其中半数是英国的。

计划内容是,1943年4月1日,对塞纳河口东北、勒阿弗尔和布仑之间的一段法国海岸发起猛攻。

与此同时,在海岸沿线发动突然袭击及空袭,以达到骚扰德国人的目的。如果必要,在1942年9月进行决死作战的“大锤”行动,以便解除俄国的压力。但总的来说,重点仍放在1943年横流海峡进攻的“围捕”计划上。

马歇尔把艾森豪威尔的计划递交给罗斯福,总统批准了这个计划。接着,英国也同意了这个计划。

为了便于贯彻实施这一计划,1942年5月23日,艾森豪威尔前去英国实地考察。当天,艾森豪威尔乘专机飞抵蒙特利尔,然后前往拉布拉多半岛的鹅湾。

这时天气突然转坏,刮起了罕见的暴风,艾森豪威尔被迫在纽芬兰过夜。在那儿,他度过了半年来的第一个休息日。

1942年5月27日,艾森豪威尔抵达鹅湾。

同类推荐
  • 老板不说,也要去做的38件事:以最快的速度成为老板最赏识的人

    老板不说,也要去做的38件事:以最快的速度成为老板最赏识的人

    《老板不说,也要去做的38件事:以最快的速度成为老板最赏识的人》立足职场,分析作为一个职场中人在工作中哪些事情应该主动完成、哪些错误不能犯、哪些话不能随便说、哪些事千万不能做,作者还总结了与同事和领导和谐相处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位职场处事高手,上演一部现实版的杜拉拉升职记。
  • 负向思考力:通往胜利的消极路线

    负向思考力:通往胜利的消极路线

    美国篮球界的传奇教练鲍勃·奈特在长达四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历程,鲍勃·奈特意识到胜利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信心与乐观,而是需要人们对现实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以及为胜利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了解事物不利的一面,并随时准备应对那些可能会变糟的情况。这样的取胜哲学也让他对当下泛滥的盲目乐观主义深恶痛绝。作为向盲目乐观主义宣战的檄文,本书语言犀利幽默,论理一针见血,用四十余年的实战经历和深刻的思想,一一击破盲目乐观主义的虚幻泡沫。
  • 情商高,就是会好好说话

    情商高,就是会好好说话

    说话是一门艺术,你的说话水平决定了你人生的层次。这是一本帮助你提高情商、实现口才进阶的精准沟通指南。本书总结了作者十余年实用说话技巧,撷取古今中外数百位成功人士的真实案例进行详细解读,深入解剖语言的力量,系统化地提供了高情商说话策略。本书为每一个想要拥有好口才的人指明了方向,让你快速掌握说话技巧,避免尬聊,在任何场合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实现说话水平的进阶和人生层次的提高。
  • 人性的弱点(畅销全译版)

    人性的弱点(畅销全译版)

    亲身践行30项卡耐基训练原则,帮你迅速在生活和竞争的职场中,创造双赢的人际互动。助你成为有效的沟通者、具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以及受人喜欢的高效领导者。
  •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本书对危机中败落的美国四大国际金融巨头的成功历史和它们落败的原因,以及美国政府救助与袖手旁观的理由、救助的方法和公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投资这些公司造成巨亏的原因、投资者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进行了解读。本书既是企业经营与管理及金融投资领域的一份难得的读物,亦是经营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及MBA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案。
热门推荐
  • 五个月十三天的爱情

    五个月十三天的爱情

    一个活了十六年,哪怕面对家人也不知道爱是什么的女生,爱上了一个教会她爱,却抽身离开的人,五个月十三天的付出,以不爱结束……
  • 莺与燕

    莺与燕

    盗啼的微故事集,其中会有小诗及散文,赏析。更新不定哪个卷哈哈哈反正最后会是一本正常的书我就随意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柱间

    柱间

    人类文明第三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残存年代,由于第三世界经济爆炸式增长,人类社会经济趋近崩溃,在第六次全世界通货膨胀后前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不甘国力衰败,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持续了近50年,人类社会经济全面倒退,但是科技实力却大幅度上升,为了提前结束拉锯战,前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在研究克隆技术时出现了意外导致新物种和新病毒的出现,人类社会面临灭亡极大的威胁,几家庞大的企业包括军事,科技,医疗,农业联合创立企业,勉强守护住人类的火种,经历近500年的繁衍,人类社会即将复兴。
  • 本宫就爱恃宠而骄

    本宫就爱恃宠而骄

    穿越成越国公主,木浅歌一睁眼就已经踏上了和亲之路。往前,是那位对她怀疑满满,动辄就想要弄死她的敌国皇帝夜谨。往后,是紧紧逼迫,不断威胁催促她窃取情报的越国。为了保住小命,木浅歌咬了咬牙,打定主意闯进御书房寻求合作,从此,一跃成为后宫“宠后”。夜谨:“户部尚书最近很不安分,皇后懂吗?”木浅歌:“明白!”户部尚书冲撞皇后娘娘,罚禁足三月。夜谨:“太后想要重新参与朝政,朕很是不悦,皇后懂吗?”木浅歌:“得嘞!”太后被皇后当众顶撞,气的差点中风。只不过,眼见着夜谨一步一步将所有权力彻底收回手中,就在木浅歌以为她也终于可以离开之时。夜谨:“现在朝政稳定,朕也是时候该开枝散叶了,皇后……懂吗?”木浅歌:“……”懂你大爷!
  • 剑武至尊之无上之境

    剑武至尊之无上之境

    一剑定永恒,一武逆乾坤!三千大界面,诸天万族鼎力。双绝至尊问鼎巅峰之路,仙?神?甚至主宰?也未能逃脱命运的掌控,定有更强的存在……
  • 末日死士

    末日死士

    丧尸横行无忌,人类挣扎在死亡的边缘。扭曲的飞刀,带着死亡的气息,穿梭在敌我之间;极限的智慧,带着洒脱和冷静,让敌人尸横遍野;灵敏的绝杀,带着飘逸和灵动,飞溅着凝固的血;爆发的火力,带着撕裂的咆哮,粉碎阻挡的脚步。活着,人类的决心;拼搏,死士的信念;跟着虚无中闪烁的刀光,去追寻那生死一线间活着的希望.......欢迎大家评论讨论群群号:219694002
  • 伏龙风云

    伏龙风云

    【玄幻王朝争霸战争系列小说】看看这个世界的水,到底有多深。三王时代过后,作为胜利方的人类,迎来对大陆主导权,可表面平静的人类社会下,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而这个秘密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从而慢慢被挖出......玄幻战争系列小说,铁血,侠义,剧情,人性,争霸,尔虞我诈,这是一个你值得感受的世界
  • 丢掉那少年

    丢掉那少年

    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后呢……在这个故事里,有着三个性格迥异,却有着同样执念的女性:叶蓁蓁、苏青青和陈一湛。她们是很要好的高中同学。叶蓁蓁与周密在高中相恋,历经一番波折后结婚,成了很多人羡慕的一对儿。但是,18岁的叶蓁蓁怎么也不会想到,32岁的自己还要经历离婚、跟父母渐渐疏远、失去高中的好朋友,回归单身。苏青青自认自己是最爱周密的那个,也深信自己对周密来说是特别的,但是,嫁给周密的人却不是她。陈一湛按部就班,结婚生子,但是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直到她遭遇车祸。叶蓁蓁曾一脸期待地问周密:“如果人跟人的脚踝之间连着一根线,那我们俩之间的是什么?”周密想了想,说:“镣铐吧”。即使坚固如镣铐,最终也还是断了。
  • 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

    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

    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五小姨齐祖昆在“文革”期间不明不白的离奇死亡,她的死成为整个家族讳莫如深的禁区。作为70后出生学医的“我”,对五小姨的死充满了疑惑与好奇,在长达多年的走访与调查后,“我”一层层揭开了五小姨死亡的谜团,结果谜底却令家人们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