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500000046

第46章 权令智昏 (6)

我甚至设想,如果张居正不勾结太监冯保推翻高拱,或者张居正后来真敢做皇帝,中国的历史都有可能改写,说不定,能够成为君主立宪的国家。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张居正没有那个胆量篡位夺权的。就是对那些个礼仪制度,他也从来没有改革创新的想法和举措。张居正的破坏制度,是特权思想的产物,是忘乎所以的表现。

那他就有僭越的问题了。而且,不是我说他有问题,而是当时反对张居正的人,会拿这个当把柄的。张居正如此聪明的一个人,为什么要授人以柄呢?

还有一个问题,张居正这样做,把官场的风气,实在是搞坏了。

张居正此次出行南下,按照专家韦先生的话说,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骄奢的气焰和唯我独尊的情绪”。这是非常不好的。领导人骄奢,下面的干部就会谄媚逢迎,有人说两者本来就是孪生兄弟,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此一来,官场的人都知道了,领导人号召节俭,看来也只是说说,哄老百姓的,咱们该花天酒地照样花天酒地吧!推而广之,领导人发出什么号召,提出什么要求,恐怕也就是那么回事了,作秀而已,咱们该咋咋地吧!

如此一来,官场中弥漫着谄媚逢迎之风,正直者无以立足,奸佞者扬眉吐气,那还有什么是非标准啊!

事实也的确如此。各级官员对张居正的逢迎吹捧,不断升级,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干部们在家里行床笫之欢,也要歌颂张居正的丰功伟绩!这样下去,官场是什么氛围,是可以想像的!所以,我说,张居正出行如此排场,花费很大,影响很坏,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张居正本人,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

那张居正为什么要这样呢?张居正没有成为国家最高实权人物之前,一直是很低调的,他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韬光养晦。要说一个深谙韬光养晦之道的人,是不应该忘乎所以的。但是,张居正确实是忘乎所以了。可见,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太厉害了!

七情六欲的人,掌握不受监督、无所不能的权力,如果这个人再对国家有点贡献,那就很容易飘飘然,进而昏昏然,陷入权力的误区,缺乏自知之明,忘乎所以。况且,张居正的个人品质、道德操守又比较差,这方面的表现就越发突出了。

要我说,这首先是制度的问题,其次才是人品的问题。

巴结和不巴结领导的后果竟然立竿见影

现在的官场有个说法,逢年过节,或者领导生病住院,乃至领导家里有什么婚丧嫁娶的事,去看的人领导未必记得住;不去看的人却一定记得住。

还真有这样的事呢!现在,张居正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前面说过,张居正风风光光衣锦还乡,要为死去近一年的父亲下葬。沿途吹吹打打,赫赫煊煊,那个排场、那个劲头,简直就是天子南巡,圣上驾到的阵势。现在,这个国家最高实权人物到家了,要给亡父举行葬礼。这个消息不保密,干部群众都知道。

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干部心里有数,张居正是好奢乐谀的领导人。可以想像,湖广省大大小小的干部,免不得摩肩接踵、争先恐后,纷纷前往张居正在荆州豪华无比的府邸,借祭奠张老封翁的名义,给国家最高实权人物送红包,献殷勤。

有些人的表现,实在令人齿冷!现在想来,我还嫌他替中国的读书人丢脸,还进士出身呢,整个就是哈巴狗、贱奴才,在这里,我就不再细说了。我怕有人看了会感到恶心;也担心有人会向这样的人学习!

顺便说说,在人们的想像中,高级领导干部应该是学问比较大、水平比较高、心胸比较宽广的。至少,堂堂的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是不会在意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或者说,是不会斤斤计较的。可是事实却不尽如此。这里,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先说第一个例子。

怎么回事呢?张居正葬父,湖广省的干部中,“该”来的,还真有一个人,没有来。谁来了,张居正确实未必记得住;可是,谁不来,他也确实牢牢记在心里了。实际上,大家都来了,就他不来,不仅张居正知道,也不仅湖广省的官场中人知道,甚至连首都的人都知道了。这个人是谁呢?巡按御史陈应元。

巡按御史是个级别不高、权力挺大的职务。从性质上说,巡按御史属于监察官,也就是我所谓的“议员”;从编制上说,属于中央的干部,隶属于都察院,奉命巡视、监察地方,位卑而权特重。七品的巡按,让二品的省领导都敬畏三分。所以,在一个地方,巡按御史是非常显赫的人物。

一般说,担任巡按御史的,都是新科进士中的佼佼者,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前途光明,仕途坦荡。但可能正是因为官场历练不足,陈“议员”不仅不善于抓机遇,反而因为自己独善其身的姿态而惹了麻烦。

我猜测,陈“议员”原来很可能也是与张居正关系不错的。不然,张居正怎么会派他到自己家乡当巡按御史呢?是不是陈“议员”到张居正的家乡以后,听到张老爷子的所作所为,实在看不下去,虽然不敢弹劾、揭露,但惹不起,躲得起吧?活着的时候躲着,死了,还躲着,就是不去给你送葬!当然,陈“议员”事前也是打了招呼的,说他因为要和新来的巡按御史办理交接,而且身体有病,所以就不去参加葬礼了。

我同样猜测,陈“议员”毕竟年轻气盛,对张老爷子的为非作歹,可能私下里说过一些什么话,传到张家人的耳朵里了。所以张居正或者他的心腹们,不准备再让陈“议员”继续在最高实权人物的家乡巡视了。就是说,陈“议员”在张居正的心目中,已经不再是可以信任的心腹之人了。

老实说,太深层次、太具体的原因我也没有考证,总之,事实是:陈“议员”没有参加张老爷子的葬礼,交接完工作,就按照惯例,回家养病了。陈“议员”到底是不是有病,是身体有病还是犯了政治病,我也说不好。按照我的理解,可能都有。想想看,张家人在湖广为所欲为,身为巡按御史,不敢查,不憋气吗?岂止如此啊!可能稍微要查办点什么大的案子,不是因为牵涉到张家,就是当事人求张家人出面说话,因此办不下去。年轻气盛的官场新进,郁闷不郁闷啊!他没有“议员”刘台的勇气(后面另述),也可能是吸取了刘台的教训,只能忍气吞声,窝囊不窝囊啊!所以,可能是身体上的病和思想上的病都有的。

不管怎么样,反正陈“议员”缺席了。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报复会如此迅速而激烈。张老爷子的葬礼刚刚落幕,开除陈“议员”公职的命令就发布了。这个时候,张居正还没有回京呢!

开除陈“议员”的事,谁办的呢?张居正的心腹嫡系、门客兼儿女亲家、“议长”助理——都察院佥都御史王先生办的。他也不直接出面,而是让“议长”陈先生具体办的。当然,用的不会是陈“议员”没有参加张居正父亲的葬礼这个理由。具体说,他们所用的借口,就是陈“议员”办理完结交,没有回都察院,而是直接回家,违反纪律。

纪律确实有,但是早就是具文了,惯例都是先回家的。如果诸位不十分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举一个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规定招待只能四菜一汤,而你出席的一次接待是六个菜,违反纪律啦!或者再说一个例子,规定到地方出差,报销的标准是处级干部每天住宿费四十元,可是你却住了三星级宾馆,超出的部分让地方补贴啦!为什么不住四十元的旅馆呢?

就和这两个例子差不多。

平时,这种“违反纪律”谁也不再认为是什么问题了;可是,要想整治谁,就可以把早就不再被执行的文件搬出来套一套,让你有苦难言!严肃院纪国法,谁能说不对呢?

这件事真应了那句话了,谁不来,记得清楚。光记住还不行,记住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记住,不来是有严重后果的!那以后谁还敢不来啊?难怪张居正出行,沿途的逢迎谄媚,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呢!

可是,你也别说,现实就有好处!

张居正还没有回京,不巴结他的陈“议员”就被开除了!而张居正刚回京,沿途巴结张居正最离谱的保定巡抚孟先生,就被提拔了!一下子到了兵部当副部长!这可是一般巡抚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啊!那时候的巡抚和副部长,差着好多台阶呢!

就说这个保定巡抚孟先生,还是亚圣的后代呢!连人格也不顾了,谄媚讨好到了让大家都脸红的程度,正史上说是“谄过甚,众羞称之”!就是这样一个哈巴狗,干部群众还正在议论嘲笑他呢,以为这小子太过了,领导反倒不好办了;没有想到张居正一回京,马上就下了任命!很迅速的!

因张居正南下而引起的这两宗人事调整,迅速而果断!

有人难免会因此发出感慨,不服不行啊!是啊,有权势的人想整谁,实在太容易了!

所以,逢年过节领导发个通知说不准送红包,可能未必有效。除非,受到开除的是孟先生,而受到提拔的是陈“议员”。倘若结果是这样的,那老百姓就真的可以不发牢骚了。很可能,这要等到干部选拔是老百姓说了算的时候吧!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老百姓说了不算,官场上的其他干部说了可能也不算,但是,还是有人要说的。当开除陈“议员”的命令一发布,当时就有人站出来说话了!

风风光光一路春风得意的张居正,一回到北京,就遇到了烦心事了!

过度反应令人窃笑

话说张居正回乡葬父后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就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条让他很是恼火的消息。

中央户部的副司长——员外郎王用汲,在报纸上看到湖广巡按御史陈先生被开除公职、斥之为民的消息,拍案而起,上了一道参折,弹劾都察院的陈“议长”。因为出面纠弹陈“议员”的,是陈“议长”,所以王副司长指名参劾的,只能是陈“议长”。

顺便交代两句。

说到报纸,那个时代的报纸,叫邸报。邸报和现代意义上的报纸还不是一回事。首先,邸报不是新闻媒体,主办者是政府,不是自由办报者;最主要的是,读者对象不同。邸报只供各级政权机关内部阅读。

但是邸报登载的内容倒是很丰富的。弹劾高级干部的,包括指责皇帝的,除了所谓“留中”的——也就是权当没有那么回事,对被弹劾者和弹劾者都不处理的之外,都要见报的。所以,张居正可以从报纸上看到王副司长弹劾陈“议长”的消息。

至于说到弹劾,那个时代这样的事情非常多,几乎天天发生。

言官,也就是监察官,我称之为“议员”的,是专门干这个的。他们级别不高,多是七品,但是他们可以弹劾任何人,包括可以直接批评作为最高领导人的皇帝。如果这些人长期不弹劾人,那他们还要被问责呢!但是,弹劾人并不是他们的专利,任何一定级别的干部,都可以上疏纠弹别的干部。高官可以纠弹小官,小官也可以纠弹大官。我们俗称参他一本。

反正相互参劾的事情,很常见的。

还有一点也要说说,那个时候弹劾人,可不仅仅是因为怀疑其有贪污腐败行为,弹劾者对被弹劾者的政策措施、言行举止、用人行政……方方面面都可以提意见。

张居正当国,对“议员”清洗打压非常厉害,敢弹劾张居正的“议员”几乎没有了。其他的干部,也多是敢怒不敢言了。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当年严嵩当国,弹劾他的“议员”就很多;一向对“议员”很宽容很尊重的徐阶当国,受到的弹劾也不少;操守人品能力政绩胆识几乎无懈可击的高拱当国,更是吃尽了“议员”们的苦头。

要我看,这套“议员”制度,是有其可取之处的,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对这套制度也别评价太高。其实,很多情况下,“议员”们也好、其他干部也罢,义正辞严的弹劾背后,往往是派系之争、利益之争。出于正义、公理和良知的也有,杀伤力有限;恰恰是甘为权门鹰爪的弹劾,则立即就会掀起轩然大波。毕竟,这套制度是在人治、专制的总背景下运作的,把它想像得太美好是幼稚可笑的。

好了,继续我们的正题。

张居正回到北京,当天晚上翻阅邸报的时候,他还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只知道一个副司长弹劾陈“议长”,那就是给他张居正找不自在,所以大为不悦。

在一般国人的心目中,国家领导人站得高,看得远,思想境界也远远高于普通人。不特如此,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难免会得罪人,有些议论甚至攻击,应该很正常。就像现代法治国家的民选总统,媒体差不多以批评、攻击乃至丑化他为己任,他也无可奈何,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了。况且,国家领导人为国操劳,日理万机,哪里有工夫对批评他的人和事,都要很正规地回应呢?

当然,威权统治、人治国家不同,领导人的“威信”至关重要,容不得随意攻击丑化的。但那也要看什么样的事情了。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领导不高兴了,一般自然有属下出面处理,领导人本人未必非要亲自出面,如临大敌吧?简单说,如果过度反应,会让人笑话的!

或许有人会说,堂堂的国家领导人,难道连这一点也把握不住吗?还别说,有的时候,在权力的长期腐蚀下,在吹吹拍拍的氛围里,领导人的智力下降到幼儿甚至痴呆儿的程度,也有可能的!现在,张居正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同类推荐
  • 身残志坚降伏虎——孙膑

    身残志坚降伏虎——孙膑

    本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捿,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著有《孙膑兵法》一书,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本书以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为经线,以民国上海影艺圈女明星的生活为纬线,重述中国早期影艺圈的传奇故事,描绘了张织云、胡蝶、周璇、徐来、阮玲玉等倾城红颜的倾城往事。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著名历史作家张宏杰、吕峥,起点历史大神月关倾情推荐!天涯、起点现象级神作,短时间内聚拢粉丝数百万!从隐士、谋士、军师到权臣、枭雄的进击之路,且看终极牛人司马懿如何开启司马家族千秋大业!沉默、隐忍、谋划,夹缝中求生存,成就乱世三国的真正胜利者!司马懿及其司马家族建立西晋皇朝的风云史,全景演绎司马家族的荣耀崛起之路。出身望族的司马懿,从东汉小吏起步,屈节出身寒族的曹氏政权四十余年,蛰伏隐忍,藏起“鹰视狼顾”之相,辅佐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静待曹操时代的过去,伺机而动,终成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为司马氏化家为国的蜕变铺平了道路。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为代表的司马氏政治集团,横空出世,谋划千里,终结了群雄逐鹿的汉末三国,成为最大的赢家。本书主要讲述了汉末三国至西晋司马懿及其家族的夺权上位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加入丰富的历史细节,对谯郡曹氏、河内司马氏、谯郡夏侯氏、颍川陈氏、琅邪王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等世家大族的命运和政治生态进行了全景的展示。权臣与皇族、世家与寒门、奸佞与贤良、谋略与抉择、血与泪……在那个风雷激荡的乱世,人创造了历史,时间改变了人心。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血梦残梦

    守护甜心之血梦残梦

    "当年你用这双眼睛赶我走的,用这双手杀我亲人,又用这张嘴巴辱没我灵魂。我回来了,我来报仇了!让你看着我怎么夺走你的一切!″梦逆袭
  • 邪君宠妻之女人你很猖狂

    邪君宠妻之女人你很猖狂

    心似海,情似花,一片痴心可曾错付了谁?红颜泪,该怨谁?是谁,在耳畔浅吟低唱;是谁,海誓山盟。滔滔汹涌,心仿佛回到了那一年,你我手捧花瓣相依相偎,漫步在这条幽幽古道上,而如今年华不在,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有情一生终不悔,有情处处皆风景,美在瞬间。她是至高无上的天才炼丹师,却在一夜之间穿越成人人唾弃的废材小姐,这叫她如何不愤怒?神兽在此,唯我女皇!他是冷漠残酷的帝王,对谁的生死都至之不理,可偏偏对她温柔似水,对她宠溺至极。“喂!你这无赖还不快从我的床上下来!”他眉头一挑,转身欺压:爱妻,这似乎是本王的房间吧?
  • 诸神共主

    诸神共主

    在万古之前,诸神之星是各个生命星辰向往的地方,聚神宗是无数势力朝拜的圣地。万古之后,诸神之星灵气枯竭,修行之风可谓坠入谷底,整个诸神大陆之上,到底有无仙神,无人可知,无从听闻,只能成为传说……聚神宗从万古之前的圣地存活至今,虽不至于灭绝,但却也只能沦为一个三流或者不入流的小宗派。聚神宗太上长老在临死之前将叶巴赐忽悠到门派内做少掌门,得诸神之火传承均衡天功,他能否再现昔日之盛况?万古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仙神何在?诸神共主论道位:97264885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5:两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5:两个人的生活

    这是《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系列书中的第五本。这本书的主题是“两个人的生活”,以两个人的日常相处为切入点,作者提倡“只要去做,生活就会改变”,从彼此爱护、相互包容及保有独立性等方面,以积极的态度,鼓励读者,从相知相恋相处中的小事开始,去做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生活的质量就改变了,相处的融洽度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
  • 大明之帝国时代

    大明之帝国时代

    林伟为了“天下苍生”披甲上阵,逆天改命,为大明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使中华民族不受外族欺压。此文架空,并不是历史上的朝代
  • 东方兵圣——孙武

    东方兵圣——孙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九府游仙

    九府游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天降异能之谁与争锋

    天降异能之谁与争锋

    野兽若是不强,则会成为人们的食物。人若是不强,则会被强者左右命运,而他(韩星)来自于修真界强者,竟然穿越到了地球,而早适应了丛林法则的他,又是怎样经历他的人生呢?
  • 囚仙笼

    囚仙笼

    这是神都恐惧的蛮荒,这是仙也不敢踏足的禁地。这里是诸天最后的牢笼,囚尔与此,能活下来是仙神的恩赐。
  • 寂寞是一种痛

    寂寞是一种痛

    我们认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草坪上,那是我10岁的时候。今天是我跟他第一次见面,这也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对我来说永生难忘。那天,大家都在为我的生日忙碌着,他们在草坪上摆放着一条长长的桌子桌子上放着好多的食物,铁门架上挂着好多气球是粉色的,制造了浪漫的气息,一切好象都是为我们的相遇而准备的。中午客人都来了,在人群里的他显得很特别,他穿着小西装,领结更给他增添了几分帅气。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开心的玩着。草坪的旁边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的中央是水池,水池里养着自由自在的金鱼,它们在水草间自由的起舞,尾巴在飘逸,“好美啊!”来自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