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回想起创建华月茶馆时的点点滴滴,董堂主都心生感慨。有些往事不愿提起,却偏偏又难以忘记。如果不是为了写《盛茗华月》这部现实小说,董堂主或许会选择另外的方式将它们珍藏,留恋过去不如展望未来,冥冥之中必有定数,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吧。
明天便是2月14日啦,这都要到二月中旬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却仍然很严重,“封闭”措施还未解除,茶馆的复工日期一推再推,董堂主也没有办法。出于这样艰难的时刻,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用网上流传的话来说,“我们这里没有火神山,没有雷神山,也没有钟南山,只有抬上山”,还是老实在家呆着吧。等疫情过去了再想工作的事,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相信春暖花开!
在西方情人节的这天,董堂主只能窝家里通过微信与何倩进行远程聊天。聊聊新肺疫情,聊聊各自近况,聊聊生活趣事,聊聊茶馆未来,聊聊心中思念。在这种特殊时期,董堂主才深深地体验到思念的重要,才知道什么叫“一日三秋”,满脑子时常不经意间布满何倩的影子。只要能听到何倩的声音,董堂主就可以幸福开心上一整天。
写小说的事总是断断续续,一个星期才挤出那么一小章文字,心乱如麻的思绪,没有灵感正常得很。眼看村里的小孩在父母监督下每天都要上网课,董堂主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连学校都在做改变,连老师都成了主播,而茶馆却依旧沉寂于无声的流逝中,自己却无能为力,真的太难了!
在家呆得久,开始为每餐吃什么而发愁,从春节前开始,鸡鸭鱼肉这些不断重复吃,吃得都没了胃口。去自家菜地转转,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也只有两三种蔬菜可采摘。董堂主只得望地兴叹,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生活可以恢复如常,起码还能去赶圩,选购一些别的菜吃。
家里的网络不知道是因为网络问题还是路由器,时常没有信号,WIFI连不上,董堂主想用电脑追剧或查找资料都不方便,手机流量已经不够用了。董堂主打开几天前写的茶馆新计划,又看了一遍,觉得计划还是有点想当然,理论性大于实操性,必须重新调整才行。
比如,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是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是合伙人增资还是员工入资,是引进新合伙人还是企业借贷,是拓宽会员还是产品众筹,等等。这些光是想就已经让人头痛不已了,况且还有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绝对不是纸上谈兵的。还有这个整合行业资源,全产业链那么多资源是不是都要整合,具体又该怎么整合,人家为什么要跟你合作,等等,所有的方方面面都必须了解清楚才行,不然就会变成一句空话,看来还是前面写的时候想简单了。凭茶馆目前的知名度和实力,要实现新计划目标,想必是困难重重,只能等疫情过后回南宁了再找王燕梅和李华来重新制定,这事急不来。
董堂主打开音乐播放器,放点歌来听,又找来笔墨,练练书法,调节一下心绪。
对于书法,董堂主是有着很深感情的。从小学开始练习,一直到读大学,在校时还因为书法进了学生会宣传部和书画协会;只是很遗憾,大学毕业后,董堂主因为工作缘故,很少练习了。但是,董堂主依然对书法有着自己的看法。
书法在中国有着很长的历史,与书法有关的故事传奇也是非常多。作为现代人,董堂主甚为佩服前人,能把简单的方块字书写得如此富于艺术性。确切的说,书法兼具了实用和艺术的双重性。可是,随着科技发展,电脑与手机普及,人们无纸化交际和作业变得越来越平常,使得书法这一艺术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淡化,对书法有所了解的人也少了。董堂主还曾据此写过一篇《书法杂谈》发布在博客上,以表达自己对书法的一点感想。
曾几何时,连董堂主都未料到,以前博客那么风靡网络,如今早已被微博取代,辉煌不再。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进则退,没有任何事物能例外,被葬送的往往是固步自封。很多创业故事无不是以轰轰烈烈开始,以惨烈失败收场,董堂主无法预知结局,但希望过程精彩,华月茶馆对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像深爱多年的情人。董堂主要把对华月的这份情感写进《盛茗华月》里,他要告诉读者,创业是一种态度,爱很重要。
练得半个钟头书法,董堂主的手感觉到有点累了,久不练,悬腕提笔还真不习惯。写完倒出来的墨,董堂主也只好作罢,收拾一下,拿笔到家门前的水泵处洗。
董堂主刚洗好毛笔,同村的兄弟董君华就来找他:“堂主,在忙什么呢?”
“忙个窿。”董堂主用毛笔向着董君华画了几下,“刚练完字,出来洗笔。”
“没事我们去村外的鱼塘摸螺呗。”
“摸螺?现在?”董堂主惊讶地望着董君华。
董君华应得很干脆:“是啊,摸点螺回来做鸭脚煲,搞点下酒菜。”
董堂主心想,反正在家没事做也无聊,去摸螺也好,就答应了董君华:“那好,你等我一下,我去换双拖鞋。”
董堂主回屋放好毛笔,换好拖鞋,提了个塑料桶就出门。在门口遇上小侄子,他也嚷嚷着要去,董堂主只好让他拿着桶跟着一起,三人兴高采烈地往村口外的鱼塘走。
鱼塘离村口不远,走十分钟即可到达。鱼塘有好几亩那么大,以前主要是用来做蓄水灌溉用的。董堂主小时候经常同村里的伙伴一起来这里游泳,还有摸螺抓鱼,特别是在周末和夏天。那时候鱼塘里各种鱼类及动物特别多,甚至还有蚂蝗,记得有一次,董堂主他们在鱼塘里摸螺,有一个小伙伴的“鸡鸡”竟然被蚂蝗给叮上,吓得他赶紧跑到岸边处理,把大伙都逗乐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被拿这事来取笑。想起童年趣事,董堂主不由感慨,以前农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充满无数乐趣,可以无忧无虑地亲近自然,不像现在的小孩,家里人看得紧,不能像董堂主他们以前那样自由玩耍。
来到鱼塘边,董堂主站在岸边环视了一下,除了以前两边的菜地依旧还在外,鱼塘已经被隔成了两个。听董君华讲,鱼塘现在已经被村里人承包来养鱼了,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抓鱼,下去摸摸螺没问题。董堂主明白董君华的意思,对鱼塘里养的鱼他也没兴趣,这段时间都吃腻了,还是摸螺比较有意思。
董堂主走到水边用手试了试水,尽管今天阳光好,但是水温依然有点凉。董堂主知道鱼塘水深,不敢让小侄子下水,就让他呆在岸上看,董堂主和董君华两人自个下去。
董君华率先卷起裤脚下去,在水里摸了两下,捞起几个石螺,朝董堂主喊道:“堂主,快来,这边水比较浅,不用脱裤子就可以摸了。”
董堂主只好朝董君华摸螺的地方走去,把裤脚往大腿上卷,提着塑料桶也跟着下到鱼塘里。光着脚丫踩在软绵的塘泥,董堂主倍感亲切,刚下水的时候,水凉凉的,还哆嗦了一下,但很快就适应了。
董堂主跟在董君华后侧,把塑料桶放在水面上浮着,双手伸进水底慢慢摸螺。摸螺全凭感觉,手沿着水底泥面来回瞎摸,碰触到物体很容易就能分别是螺还是其它。鱼塘里螺还是挺多的,加上天气好,很容易摸,两人没才摸十来分钟便得有一大碗那么多。董堂主看着桶里的螺一点点增多,满心欢喜,这份快乐的感觉是一种收获的喜悦。
“堂主,你看这是什么?”董君华忽然喊道。
董堂主抬起头朝董君华望去,只见董君华手里举着一个巴掌大的河蚌。
“是河蚌!好久没吃过了,摸多几个回煮粥喝。”董堂主开心地说道。
董君华把河蚌放到了桶里,董堂主接过来,又亲自拿起河蚌瞧了瞧,点点头,自言自语道:“嗯,不错,还蛮大的。”
董堂主把蚌放回桶里,继续摸螺,不一会儿,他也摸到了一个河蚌,只是没有董君华刚才摸到的大而已,董堂主已经很开心了。
大约半个小时后,两人见已经得了不少,足够搓一餐,便打算回去。董堂主把桶交给侄子先拿着,自己和董君华在岸边洗干净脚上的泥,穿好鞋才一起返回村里。
回到董堂主家的水泵前,董君华把螺分成了两份,他和董堂主一人一半,还把几个河蚌都留给董堂主。董堂主冲洗一遍脚后,叫侄子从屋里拿来一个塑料盆,把螺和蚌清洗一遍后都倒进盆里用清水养着。刚从鱼塘里摸回来的螺和蚌还含有很多泥,不能马上弄,还得养上三天,等它们把泥吐干净了才能做来吃,不然肉里泥多,吃不下。为了让螺吐泥吐得快,董堂主还特地找来一把生满锈的旧菜刀和辣椒放进养螺的盆里,这是小时候老人教的法子,到底是不是很管用,其实董堂主也不清楚,总之都要等待。
三天后,董堂主用铁钳把螺去尾,手都钳累,好不容易才把螺处理好。河蚌也开壳,清洗干净蚌肉,切成小块,放姜、酒、盐进行腌制备用。
董堂主要用蚌肉来煮粥,螺拿来做鸭脚煲。说实在的,董堂主更喜欢生炒石螺,嗦起来更带劲,考虑到小孩子喜欢吃鸭脚鸭头,董堂主还是决定拿来做鸭脚煲。蚌肉粥容易煮,倒是鸭脚煲比较麻烦些,要备的配料也多,有酸笋、姜、蒜、辣椒、紫苏及多种香料等。
做鸭脚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董堂主的做法与柳州做法不太一样,主要是结合老家这边的口味作相应的处理。尤其是鸭脚,董堂主选用的是去皮鸭脚,也不经油炸过,而是做另外处理。董堂主先是将螺、鸭头鸭脚分别放姜和白酒用清水煮一轮,然后洗干净锅,把鸭头鸭脚放蒜、蚝油和生抽做好,再开始炒螺。
炒螺前先热锅,把酸笋炒干一点,接着倒入花生油,然后放蒜和少许白糖,把酸笋的味道炒出来,再加入香料、姜、辣椒爆出香味后放进石螺炒。爆炒分把钟后放紫苏继续炒,再加入蚝油、生抽、盐和辣椒油调味,炒入味了,最后加入高汤和鸭头鸭脚一起炖煮。煮十分钟,撒点生粉,慢慢收汁后便可以出锅装盘,一份香辣爽口的鸭脚煲便做了。
为了这口螺,董堂主决定开两听啤酒来喝,嗦着螺,啃着鸭脚,喝着小酒,想必这是****疫情期间最惬意的事了。
二月底,董堂主终于听到等待已久的好消息,广西境内道路解封了,车辆可以自由通行,复工有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