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46000000007

第7章 美好的书缘

都说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我总不肯相信。如果说读书只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么还有可能。实际上纸质书早就不再单独作为一种知识的载体存在了,特别是对于书痴们来讲,美丽的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更何况因书还衍生出了不少更有趣的玩意儿,比如书签、藏书票、毛边本、签名本。真想不出如果有一天,真的只剩电子书了,怎么制作毛边本?作者签名售书时又签在哪里?签在阅读器上吗?想一想就觉得无趣。

更何况纸质书还能牵出一段又一段美好的书缘。

就以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为例。去年8月,上鼓浪屿玩,在晓风书屋买到一册古剑的《书缘人间——作家题赠本纪事》(山东画报社2010年9月出版),读后非常喜欢。古剑,本名辜健,祖籍泉州,193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十岁落籍厦门,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曾任华侨大学助教,1974年漂泊香港,历任《新报》《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编辑,《良友画报》《文学世纪》主编。因为写作及工作的关系,古剑与许多华文作家颇有交往,“作家人情半张纸”,因而也得到不少作家的签名赠书。作者此书正是以其收藏的大量作家题字赠本为引子,去写这些作家,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书缘”,读来真是让人神往。

虽然我收藏的作家题赠本不多,但一直很感兴趣。在我看来,这样一本专门写作家题赠本的书,必须有作者的题赠,才称得上完整。但如何得到作者的题赠呢?要说现在得到作家的签名也并不困难,有些作家满天飞,到处签名售书。但那多是畅销书作家或著名作家,对于古剑这样既非畅销也不特别著名的作家来说,恐怕还是有点难度。查百度,意外得知古剑几年前曾来过厦门,可惜当时不知——知也无用,那时书还未出。因为古剑曾落籍厦门,与厦门颇有渊源,猜测以后古剑或许仍有机会来厦。朋友中南宋兄与各地作家交往较多,因而特意交代其如古剑来厦,告知一声,帮着索个签名。不料南宋兄出个“歪招”,说你何不写篇文章,放在博客上,或许能引起他的注意,说不定还能联系上。想想颇有道理,于是就写下了下面这篇文章,用的题目仍是《美好的书缘》。

如果嗜书是种病,那么,很明显我的病情加重了。病征之一是,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总是忍不住会多买一本备藏。藏来做什么呢?不知道。只是有这种强烈的冲动。细思,其实也没什么用,两本一模一样的书,总不至于这本翻两天,那本读两页吧。如果说是怕一本翻烂了,找不到新的替代,则在我还从没有这样的经验。我读书是很爱惜书的,不说读完新若未触,至少除了扉页的签名以及内页的批注,不大会留下别的什么痕迹。如果说是怕朋友借去不还,早早备着,这种担心却也大可不必,虽然不是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但概率毕竟极低,因为现在朋友之间也是很少借书的。

想来想去,只能说是一种病。

最近犯病是因为一本古剑的《书缘人间》,书的副标题是“作家题赠本纪事”。在鼓浪屿晓风书店买了,过轮渡时就着黄昏的光看了几篇,很喜欢,回家又认真读了几篇,更喜欢,胸中于是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激动,人都要飘起来了,迫不及待地想上网再订购一本。

我知道又发病了,所以我忍。

忍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终于还是忍不住又买了一本。新书到手,满心的欢喜,但是一模一样的书,我又能拿它如何,只好委屈其暂时束之高阁,继续读先前买的那本。哦,对了,买两本书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有备藏的书在,我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原来的书上乱批乱画了。然而批完,画完,反而感觉还是批画过的更亲切,也更喜欢,因为这本书不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刻上了我的痕迹,沾上了我的汗渍,变成了独特的,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一本书。而那本崭新的新书呢?它与书店里那些还没有卖出去的新书有什么区别呢?因为连在上面盖个章写个名字我都不舍得呢!

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多想也在上面留点属于我独有的痕迹,让它也变成一本独有的书,但是至少截至目前,我还没有想出来要怎么办。所以只好继续委屈它寂寞地躺在书架上。

说起来,我其实是做了一件残忍的事。

回头说这本书,我之所以觉得这本书好,除了因为它是写书,写文人的交往,符合我的口味外,还因为作者古剑的文章写得确实好。如何一个好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不好说的。我曾推荐几本书给几个爱书的朋友,推荐时我热情洋溢,但他们却反应冷淡,读完之后说感觉也没有我说的那么好。我于是知道,读书本就是口味问题,好与坏,除了那些众口一词说好的,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呢?《追忆逝水年华》《百年孤独》这样的名著还多次被退过稿呢!

我觉得古剑的文章好,主要是觉得其语言简洁、节制,有一说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不乱铺陈。有时我辈觉得大有文章可做之处,他也轻轻一笔带过,初觉可惜,回头细品,反觉余韵悠长,让人不能不服。比如他写董桥,文末说“董桥赠书给我,都题上数语,尤可玩赏,录一二供同好欣赏。”果然就录了两则,两则后立马收住,道“不录了,文人意趣尽在其中,多则无味,正如粤语所云:少食多滋味。”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此语或正可印证我所言其语言的节制。

看来古剑追求的就是这种“少食多滋味”。他评聂华苓,看重的主要也是这一点。他评《三生三世》,“剪裁大刀阔斧,删繁就简,跳接留白,显得轻灵鲜活,不求完整,但求突出,落墨不多却人物生动。整部的文字简到不能再简,行文有诗的韵味,没有累赘的交代却处处明白。”他说的是聂华苓,我倒觉得这段话用在他身上也合适。

我是把他这本书当作写作的教材了。

回头再谈这本书的内容,陈子善在序里说得很明白,古剑写这本书可能是受了他写《签名本小考》的影响。以作家题赠本为引子写文人之间的交往,这是个多么好的角度。可惜这样的角度,并非人人可写。陈子善在序文就有区分“签名本”和“题赠本”的不同,题赠本“作者与受赠者之间大都有交往,非师即友”,该书共写到大陆、台湾、香港、海外96位名作家的题赠本,除了古剑,有多少人能做到跟这么多名作家有交往呢?这是让我等一般读书人遗憾的地方,也是让我等羡煞的地方。这自然跟作者编辑的职业有关,因而也让我羡慕起编辑这个职业来,以书结缘、以书续缘,对于读书人来讲,这是何等美好的事。

说是写了96位作家,写出来的却是97个人。这第97个就是作者。按陈子善序里的说法,这本《书缘人间》应是古剑在大陆出的第一本书,难怪以前从未听过这个名字,也从未看过他的书。

黄永玉因“古剑”这个笔名,给古剑画了一个古代剑客,题词“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听来甚为铿锵、慷慨。古剑是个文人,“手起剑落”这种事自然不会去做,但按其说法,心直,倒也不无侠客之气。心直有时难免会伤到人,比如他提到第一次去北京,拜访汪曾祺,临走时汪说我画张画给你,说着起身入房,古剑想也没想就说:“已画过给我了,谢谢。”说完就下楼。汪曾祺“不作声,回身送我下楼,一直送到大路边,看我上了车才回去。”多年后古剑暗自后悔,那句话或者伤了汪的好意。其实不止他后悔,我读到这里,也感觉黯然,为汪的“不作声,回身送我下楼”。

其实文字节制,要的就是收敛自己的感情,尽量做到平淡如水,处理得好,自有韵味,处理不好,或者感觉冷淡,或者会觉得乏味。古剑文字崇尚节制,是后天修炼,还是性格使然?

可惜文章放到博客上,久久未有动静,遂渐渐死了心,不再奢望。不料转眼到了去年6月26日,偶然在微博上结识长安吕浣溪,吕兄与古剑先生常有联系,遂从其处得到古剑先生的电子邮箱地址,当日即冒昧发上一信,表达热爱之意,并顺势向其索要签名。

不料当日即得到先生回信:

遂涛先生:

得你来信并读大文,很意外也很高兴。谢谢你。厦门是我少年生活读书的地方,留下美好的印象。此后漂泊至上海(读大学)、泉州(华大教书)、汕头(下农村)、香港、珠海。厦门好像回去过两次。想写些忆念厦门的小文,终于未写,那里的蚵仔煎、花生汤麦乳常在念中。厦门除了当官的舒婷外认识的很少了。想回去走走也没有熟人了。有,也没联系了。

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就是好文章。你的这篇就是情真。随笔就是要自然。

我的这本小书反应不错,在刊物、报纸、网上看到四五篇谈它的文章,都说喜欢。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只是游戏,却契合了一些爱书人的了口味,得其欣赏,纯属巧合。一个作者的书有人喜欢,有不认识的评说,总是高兴的。

你的书可快递寄来,我去邮局不便。

祝好

辜健

2012年6月26日

读后大喜,当即快递将书寄上。几日后即收到古剑先生题签后寄回的书。没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契机,迅速实现我的梦想,心中十分的欢喜。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写文累了,站起巡视书架时,我总会忍不住抽出先生题签过的那本《书缘人间》,打开扉页,是先生钢笔竖写遒劲的字体:

今我如金农所云:闭户读书忘岁月,人如流水少知音。忽遂涛兄从家乡寄书来索签名,一本小书得数不相识的知音评述,乐何如之。谢谢知音人!

古剑

2012年6月29日于珠海

签名下是“古剑”篆体阳文印,题签右上角还钤了一白兔肖形章,应是指其生肖为兔(1939年为己卯年),没想到古剑先生还有这样的童心。

因书而结缘,真是一件再美妙不过的事。

同类推荐
  • 苍老的屋脊:精英与百姓的审美

    苍老的屋脊:精英与百姓的审美

    《苍老的屋脊:精英与百姓的审美》作者分三部分探讨有关中国当代三种主要文学题材的现状,分别是小说探索、散文杂述和报告文学考察。其中小说探索部分以长篇小说,战争小说和军旅小说为例进行讨论;散文杂述部分则是以将当代的散文按照内容进行类型研究;报告文学考察部分是分析现状,以及讨论协作技巧。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郭力家诗选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郭力家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我们的梦想在飞翔

    我们的梦想在飞翔

    本书是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后,首批民间自发组织编写的关于青年人追寻梦想的书籍。本书作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著名律师曹星老师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展示了新世纪年轻人追梦、圆梦的历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道剑客

    三道剑客

    十二悟了五年的道,终于明白了,其实自己只是需要一个媳妇,所以十二就下山去娶媳妇了。(这是一本关于宿命论的小说)
  • 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

    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

    作者独辟新意,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解读。解读过程中,作者通晓红学大家的意见,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且能联系《红》之外别的文学文本进行比照解读,解读出世道人心的幽微之处。作者的文风潇洒泼辣又清新。读者读了本书,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虚诞录

    虚诞录

    这个世界有些不同,百族之敌魔族占有最小的土地却拥有最强的实力;兽族拥有最大土地实力却在日渐衰减;人族的实力正在上升但内乱不止;妖族作为新兴贵族实力强劲然而种群稀少,无法繁衍;还有海族在周边环伺,亡我之心不死;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楚祈却要头痛如何向自己的小女朋友解释为何会有一个女子将自己压在身下,还被她爹发现了,逼上门来要婚。她真的是在教我绘画阵法基本纹路的,绝未说谎,怎么就没人信。我那时的腰真不好。
  • 你是我沐沐星光

    你是我沐沐星光

    苏橙?木沐旭日和风,你是我所念的沐沐微雨韩寒&寒星辰万千星辰,你是我的唯一
  • 末世除妖者

    末世除妖者

    回炉深造,另开新书,过年之前必须得到一个证明,所以只能再次说抱歉了,我不会放弃的,不会放弃写过的每一本小说……
  • 与机械共舞

    与机械共舞

    2085年,全世界的机械智慧已经达到了巅峰。它们不甘成为人类的工具,于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眼仙君

    神眼仙君

    修仙道,开神眼,夺造化,成大道。神眼仙君,震慑万古。这一切,都从盛金台上神眼开始,当方海一把抓住它的时候。
  • 争锋大帝

    争锋大帝

    绝世天才意外陨落,原来竟是一场阴谋,真相大白之日,便是大开杀戒之时!谢云寒得上古大帝传承,强势崛起,诛邪魔,斩妖兽,纵横四海,威震三界,成就无上帝业,谱写惊世传说。神怀绝世功法,手握神兵利器,邂逅绝代佳人,结交生死兄弟。证大道,得长生,拔剑指苍穹,问天下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