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50800000011

第11章 2019年2月4日

爷爷、奶奶、阿公、阿婆你们在天上,一定要保佑全家。

按照余一凡老家的风俗,大年三十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所有子孙要去祖坟扫墓,并且只能在下午去,烧纸钱、元宝,现在也有烧纸房子、车子等等的。按照老人的说法,这天去是给逝去的先人送压岁钱,请求先人保佑。

为了这次扫墓,余一凡的父母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准备,买来金纸和银纸,亲自动手折金元宝和银元宝。本来可以不用这么费事的,3块钱也可以买一串,但是老人认为这样做才能表达自己的诚心。余承德经常对子女说,带小孩去逛街不如带小孩去上坟,要教小孩子不忘祖先的恩德。

当大家吃完早餐,余承德就安排了大年三十的日程。中饭早点吃,然后全家开两辆车去老家。余一凡父母的老家在同一个镇,一个叫余家村,一个叫熊家村,两个村子相距10来里路。行程是先到熊家村远房舅舅家开的小店买齐扫墓的东西,先去余家村祭拜余家先祖,再回到熊家村妈妈熊淑桂大堂姐家,和家族的其他人一块祭扫熊家村这边的墓。余家村那边,由于镇政府的开发,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直系的亲戚,熊家村这边还有母亲两个堂姐,现在两个堂姐都成了大家族,所以每次回乡祭祖时,都要先落一下余一凡母亲的堂姐家。

余一凡对于回老家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因为他出生在熊家村,从小跟随外婆在村上长大,到10岁的时候外婆去逝才离开,到现在余一凡还记得外婆去逝的时间是10月23日1点15分。

中午1点,两辆车一前一后向老家进发。余一凡每年回老家扫墓四次,分别在清明、中元节、冬至和年三十。但是每次回老家时,心中满满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离村三里,路过一个军用机场,一条拥军路把这军管理区一分为二,马路右边是机场跑道和油库,左边是营区。这是儿时余一凡常与同村小伙伴一块来玩的地方,记得有一次在立冬后的一个下午,阳光很好,余一凡和小伙伴和往常一样,在机场的机窝边的水泥路上推铁环,一条军犬冲了出来,吓得余一凡和小伙伴飞样的往家跑,那军犬一声不叫,只是追在大家后面,事后听余一凡的外婆说,那天余一凡跑得绒裤都湿透了。儿时余一凡总觉得机场是那么遥远和神奇,值得和小伙伴们一块去探险,余一凡在机窝里的地道中看到过埋在坑道中的枪管、子弹壳,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找到飞机机关炮的弹壳,到余一凡能去玩的时候,机窝已经被废弃好多年了。当年在营区铁丝网外,是一大片花生和红薯地,是周边几个村共有的旱地,也是余一凡和小伙伴常光顾的地方,偷红薯、挖花生是儿时小小的调皮。现在,机窝早已经不见踪影,马路边停满了各地牌照的小车,当年的营房已经被围墙包了起来成为了军事禁区,花生地和红薯地也被大片的坟地代替,坟头插着各色的塑料花,坟前清烟不时升起,远远的传来鞭炮的噼啪声。

马路边从营房一直到熊家村,是一大片的水田,田里这时什么也没有种,只留下一丛丛的收割机收割后留下稻杆,枯黄色的刺刺向着天空。

熊家村,严格意义来说,叫熊家自然村,村子不大,只有一个姓,在余一凡离开时只有77户。

余一凡还记得当年村子的模样,村子是新农村的规划,村子南北方向分为两个部分,东向地势较高称为上边,西向地势要低些称为下边,上边有五排青砖黑瓦平房,那些平房是三进的结构,外墙是青砖,里面是三进的土砖加杉木结构,一进正中是一个客厅,左右是两间正房,再进是一间拖部,拖部两边有两间小侧房,最后是厨房,一般有一个大灶和水缸。在建新农村的时候,人多的家庭有一大套这样的房子,人少的两家共一套。下边也有五排,规格相同。两边中间是一前一后两排高大一些的青砖黑瓦仓库,全村堆积粮食和建大食堂的地方。前面一排仓库正处于全村的正中心,而且带有风雨走廊,门前有一大片晒谷场。听老人们说,在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所村办小学。在余一凡5、6岁的时候,在前排的平房中还有过一个图书室,有非常多的小人书,是余一凡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看小人书是余一凡童年的快乐之一,后一排仓库与第五排平房平行。

在上边第二排的东边有一个大约两亩的水塘,是全村洗衣服的地方。在上边的第四排东边100多米处,一直到整个上边的北面,有一个7字型的池塘,名叫钩子塘,钩子塘真的象钩子一样细,只有6、7米来宽,但是很长,是生产队育种的地方。钩子塘拐弯处,种有一颗百年大樟树,树下有一口水井,在没有手压井之前,是全村的吃水水源。后一排仓库后面,与钩子塘平行种着五颗百年樟树和一颗百年榆树,樟树要5、6个大人才能把树围起来,榆树也要3、4个大人才能围起来,记忆中樟树长得龙蟠虬结,树芯都是空的,余一凡小时候和伙伴曾经在樟树的树洞中发现过蛇蛋,听老人说,那些樟树中住有树神,也有说住的是土地公公,所以当年初一、十五总有人在树下烧香。至于榆树,长得又高又直,在******的时候,榆树叶子曾经救过不少村民的命。在下边的最后一排瓦房30多米之后,是一排牛圈,养着全生产队的水牛,余一凡还记得当年与小伙伴一块在牛圈掏麻雀蛋的样子,牛圈后面是全村的菜地。在整个村子菜地的后面,是一个又大又长的塘,有50多亩,是全村水田耕种的水源地。

在下边的西边,有一前一后两个大晒谷场,是余一凡和小伙伴玩耍的天堂,特别是在双抢那一段,打谷场灯火通明,稻草和谷子堆的一堆一堆的,是玩打仗游戏的战场。晒谷场的西边是一大排的坟地,墓碑全都向西,是当年相传坟场里面有鬼,有蛇,也有野葡萄、覆盆子,所以余一凡和小伙伴一般都不敢进去玩。

至于熊家村的南边,横在村前的是一条直直的马路,一直通到飞机场,现在的名字叫拥军路,定期有人维护,听人说,当时,这是条战备跑道。马路的对面,是一个农科所,面积很大,算来,有整个村子那么大,余一凡的大堂姐的丈夫就是农科所的所长。

下边的第一排从东向西数,第一户就是余一凡的外婆家,旁边就是前排仓库前的晒谷场,在这里满满的都是余一凡童年的回忆。余一凡的外婆去世不久,就余一凡一个人在家,就在这个晒谷场上,生产队最强壮的两头水牛大牯和二牯,曾经在这里进行过一次非常激烈的斗角,吓得余一凡把门一锁,忙爬到树上,看着两头牛在家门前斗来斗去,把外婆家的大门差点挤倒,幸亏隔壁大哥帮的忙,用扁担把牛打了出去。小时候,余一凡觉得,外婆的家门口到村前的马路很远,现在看起来,只有20多米。

30多年过去了,全村也只发展到了84户,没有扩大什么,因为女孩子全嫁到外地,男孩子有的读书考出去了,有的当兵离开了,也有的在外打工,基本上很少再回来。所以现在村里常住的人口,50岁以下的已经很少了。村里平时很冷清,只有过年过节时,外出的亲人回来时才热闹一下。村子的大至还是建新农村时的规划,只是原来平房全部换成了三层小楼,上边和下边之间,也顺着原来一排排的结构,盖成了楼房,连成了一体。原来村子后面的仓库的位置,建设了一座熊姓祠堂,成为祭祀先祖的地方。沿着村前马路,开了一排小店,主的的经营内容就是香烟、油盐和祭祀用品。原来的百年樟树、榆树和牛圈都不见了,西边的晒谷场也长满了杂草,村子对面的农科所也破败了,让余一凡再也找不到儿时的记忆,觉得有点儿遗憾。

车子停在路边远房舅舅开的小店门口,通常买这些祭祀用品,都是余一凡的妈妈熊淑桂出面,余一凡兄弟一般是跟在后面提东西。妈妈熊淑桂在熊家村是最大的一辈,一般年龄很大的人都要叫她姑姑,甚至有些做了爷爷的人,见了妈妈熊淑桂也要叫奶奶。今年熊淑桂选择祭祀用品态度显得非常虔诚,与往年不同,除了基本的祭祀用纸钱、香、花、烟、鞭炮之外,还特意为每一冠坟选择了一叠平安符。选择齐备后,熊淑桂把祭祀的东西用红色塑料袋装好,一部分就留在店里,一部分让余一凡兄弟两搬上了车。

十几分钟车程,一行人就来到了余家村,一共八冠坟,每一冠坟前都有了祭扫的痕迹,那是余一凡的叔伯兄弟来过,他们一般上午来,余一凡家都是按老家这边的风俗下午过来祭扫。妈妈熊淑桂简单的做了一下分工,余一凡拉着妻子和女儿,特意选择了给爷爷奶奶挂纸。余一凡的爷爷奶奶是合葬墓,两块墓碑,只有一个坟堆。

挂纸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过程。首行,余一凡把墓碑前的空地清理了一下,拨除了碑前的杂草,再找了几根枯枝架在空地的中间,余一凡记得过去与爷爷一齐扫墓时,爷爷教自己“火要空心。”架空后,纸钱才能容易烧透,按照老人的说法,烧透了的纸钱才是完整的,否则就是破钱了;同时要注意火不能离墓碑太近,因为烧纸钱的高温容易把青石的墓碑烧爆;架上枯枝后,余一凡倒上爸爸妈妈亲自折的金元宝和银元宝,余一凡特意让妻子来点燃火,并且叮嘱妻子要说着爷爷奶奶接钱去用,叶文昀拿了几张草纸钱,点着后慢慢的放在在火堆上,然后把一叠叠的冥币拆开,一小点一小点的加在火堆上,余一凡来到女儿身边,仔细的教女儿如何向太爷爷、太奶奶挂纸,为了让女儿对这个仪式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余一凡向女儿表演了很小的时候就向姨父学过一个技巧,把拳头压一叠草纸钱上,用力水平旋转,慢慢的,就可以把草纸钱磨成莲花状,余一凡把磨好的纸钱交给女儿,让她把纸钱放入火堆中,叶永表觉得爸爸的技巧非常有趣,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纸钱磨开后放入火堆中,火一下子雄雄的烧起来了,很旺、很旺,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

“爷爷、奶奶你们在天上,要保佑文昀渡过这一劫,保佑全家清清吉吉,平平安安。”余一凡虔诚的在心中默默的祈祷。

祈祷完后,余一凡分出三小叠纸钱,分别用石头压在爷爷奶奶的墓碑上,最后在坟顶最高处也压了一叠,再把妈妈买的花插在坟顶的周边,去年的冬至,余一凡的爸爸余承德就在坟的顶部移栽了不少野菊花,今年开得格外好。

见带来的祭品烧得差不多了,余一凡点燃了6根香,用手扇灭了明火,叫妻子并排站到自己身边,分给她三根,两个人并排对着爷爷奶奶的墓碑,把香举过头顶三鞠躬,余一凡的香插在爷爷的碑前,叶文昀的插在奶奶的碑前。

这时其他的坟前,已经开始放鞭炮了,这表示其他的坟已经祭扫完毕,余一凡让妻子把女儿带离了墓区后,也分别在爷爷奶奶碑前各点燃了串鞭炮,在噼啪的鞭炮声中,余一凡回到了车上。

很快,余一凡一行人回到了熊家村妈妈熊淑桂的大堂姐家熊淑兰,严格来说妈妈熊淑桂的大堂姐住在自己的小儿子家,这是一栋外表贴有花岗岩,内部西式装修的四层楼房。熊淑兰有5个子女,四世同堂,大厅里坐满了人,都站了起来,有叫阿婆、阿公的,有叫爷爷、奶奶的,有叫叔叔、婶婶的、也有太公、太婆的好不热闹。熊淑桂让余一凡兄弟把带来的礼物交给了姐姐熊淑兰,让哥俩向姨娘一家拜年。

熊淑兰一家已经做好了去扫墓的准备,寒暄了一几句后,便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一共七、八辆车。第一站去的是大姨父的墓地,大姨父不是葬在熊家村,是离熊家村5里多路的瓜山村,车队满满的把墓地围来起来,金、银元宝、冥钞、纸衣、纸烟等祭品堆了高高的一个小山,每一个拿着纸钱点燃,都要大声说爸爸、爷爷或太公接钱去用,没有悲伤,所有人都笑着谈论着大姨父在世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应了那句老话,生前恩德留得长远,才能让子孙记住先人。

第二站回到熊家村,按辈份从大到小一冠一冠坟的祭拜,三冠坟都是合葬,先是余一凡的太外公和太外婆,熊淑兰和熊淑桂把金银元宝倒在坟前,招呼所有的上一代外甥和下一代外甥一块过来点火,共同祭扫,只有熊淑兰这一辈几个人,见过太阿公、太阿婆,其他人只是听说,所以祭扫很快就结束了。

第二冠是余一凡的阿公阿婆,关于余一凡的阿公阿婆的坟,还有一个小小的传奇故事。余一凡的阿公是1976年去逝的,听余一凡的父亲说,在1979年村子西面打谷场重新规划,用推土机进行平整,村委规定打谷场周边的坟地,推土机推到哪,哪家的坟就要迁走,所以很多人都准备了汽油,推到自己家,就用汽油烧了棺木迁坟,余承德也准备了汽油。推土机推其他的地方都没有问题,但是推到余一凡的阿公的坟前,要不轮子掉进洞里,要不无故熄火,要不轮子打滑等等,前后出了6、7次问题,就是推不到余一凡阿公的坟,开推土机的师傅认为这家人有土地公保佑,不能动土,所以就不推了,因此坟被保留下来,后来余一凡的阿婆也合葬在这个地方。

“一诚,你把阿公阿婆的坟前清理一下,准备烧发纸。一凡,你在墓碑和坟顶压一下纸线。再把大家带来的花插到坟上。”妈妈熊淑桂安排道。

余一诚,忙用带来的铁锹在坟前清出了一块空地,把杂草、树叶、树枝清到一边,再把大家带来的金元宝、银元宝和各种祭品倒成了一个小山堆,点着了纸钱。所有来的人,都轮流到坟前烧一些冥钱,安照风俗说了一声“阿公、阿婆接钱去用。”或是“太阿公、太阿婆接钱去用。”等等。

余一凡在烧了些冥钱后,忙按照妈妈的安排,压了纸钱到墓碑和坟顶,再把大家带来的花,一枝一枝的插在坟上,在一片枯黄的杂草中间,一下子出现了,一小片花海,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粉色的、也有黄色的,风一吹,花枝颤动,非常热闹。

“一凡小时候,和阿婆最亲。记得我妈妈刚去世的时候,一诚已经和爸爸先回城里了,平时只有我和一凡在村上。我只要打了,或者是骂了他,一凡就会用手电筒去照挂在客厅中阿婆的画像。还有一次,我都不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就是假装要打他一下,一凡就一口气跑到了阿婆坟上,叫都叫不回来,弄得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打过他。”熊淑桂见余一凡虔诚的插着大伙带来的花,装饰着阿公阿婆的坟,笑着回忆起了当年的趣事。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见你要打我,我就往外跑,一下就跑到阿婆坟上了。”余一凡每每听妈妈讲起这件事,眼里都会泛起泪光。

“阿公、阿婆,你们是喜欢我的。你们的外孙媳妇有难,你们在天上,要保佑文昀渡过这一劫,保佑全家清清吉吉,平平安安。”余一凡在心中默默的祈祷。

“我们这一代全是女孩子。一诚,是家里第一个男丁,那可是阿公的宝,全家阿公只带你一个去上街吃馆子,我们都没有份的。每次都骑着阿公的脖子去,再骑着回来。阿公逗一诚说下馆子叫舔盘子,所以每次一诚嘴巴馋了,就会拉着阿公说,阿公阿公我们去添盘子吧!阿公就会说,好哟好哟。”在大伙的笑声中,妈妈熊淑桂又说了一段余一诚小时候的故事。

“记得老屋前面有一口塘的,小时候我常到塘边上去玩,有一回,我去塘边上玩,被大阿公看见了,他细声细气叫我到他身边来,我一到他旁边,就被大阿公用旱烟,在头上打了个包,那旱烟杆有两尺多长,那杆头有小孩拳头那么大,真疼呀!我现在都记得,但是现在想起来,是怕我玩水淹死了,细声细气叫我,是怕我吓到,掉到水里去了。”熊淑兰的三儿子赵飞也谈起了记忆中的余一凡的外公。

“是啰!我们那时候都怕大阿公的,因为大阿公很严肃,不太笑,而且是个麻眼睛,就是眼睛珠子是麻的,被他看了一眼都害怕。”熊淑兰接道。

“我妈会做衣服,会剪花样,我因为妈手艺好,村上有人家想做衣服,都要买了布,到我家来,所以经常有人到我家来坐,但是见到我爸爸从窑上下班回来,都会吓得从后门溜出去,我爸爸是窑上烧砖烧瓦坐把的,在村上威性还是很高的。”熊淑桂谈起父亲时总是很自豪,因为余一凡的阿公做砖做瓦,在整个公社来说都是最好的。

“可惜,阿婆剪花样的手艺没有传下来,要到现在,可以称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了,小时候阿婆剪花样给我们玩,剪什么像什么,剪个十二生肖,一下子就好。”余一诚曾经学过一段美术,画画、写毛笔字都不错,所以对于阿婆的剪纸没有传下来很遗憾。

“是,是,当时村上的红白喜事,都要请大阿婆剪花样,放在被子上的,放在衣服上的,放在桶里的,放在斋饭上的,放在不用的地方有不用的花样,一套一套的,好漂亮,大阿婆的手真是很巧的。”熊淑兰似乎在回忆当年操办红白喜事时,放花样的情景。

余一凡来到烧纸钱的火堆边,拿了一叠冥币,慢慢的轮开,就着火苗点着,再轻轻的放入火堆中,静静看着火苗的舞动,火光映在余一凡的脸上,让他觉得有些温暖,风轻轻的吹过,带来了丝丝青草和泥土的清香,耳边能听到冥钱燃烧时火苗窜起的呼呼声。

大家都围着坟前的火堆,谈论着阿公阿婆的往事,等着所有的纸钱和祭品的烧完,一阵阵的风吹过,宣起一层层的纸灰,顺风漂散。

“非常圆满,全部都烧透了,一诚点香,打爆竹吧!”熊淑桂对余一诚说道。

第三冠坟是余一凡的叔阿公和叔阿婆,也就是熊淑兰的爸爸妈妈。

“文,你清一下碑前的空地,把大家带来的元宝,折掉红塑料袋堆在一块,再点火,要记得说阿公阿婆接钱去用。”熊淑兰安排大儿子赵文主持整个祭扫。

“好!阿公、阿婆这我来点火。”赵文应到,赵文和阿公感情非常好,赵文盖房子、女儿取名字都是阿公做的主。

“阿公最喜欢抽烟和打牌的,赵文,把这几条烟放到火堆上,我还特意准备了几副牌。”熊淑兰的二儿子赵钢笑着说道。

“爸爸这一辈子划得来,55岁从生产队队长的位子退休后,到83岁去逝,每天都是到茶铺,喝茶打牌,听他说,到后来一桌子打牌的加起来都320岁,小的70多,大的90来岁,哪天哪个没来,大家都不问,如果后面来了,就非常高兴。”熊淑兰笑着回忆自己的父亲。

“也不能这样说,爸爸退休后,我们几个早都出嫁了,外孙都有了。又没有什么事,不喝茶打牌做什么,赵文盖房不是爸爸作的主吗?”熊淑兰的妹妹熊淑花觉得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有点儿不妥。

“话要讲回来,阿公是喜欢我们的。我做房子的时候,阿公对我说,你只管到大队去批地基,钱阿公想办法,就是阿公帮借到了钱状的胆。”赵文很认同小姨说的话。

“有几个人能做到阿公这么乐观,到最后阿公都已经不会吃了,我们和他开玩笑说,阿公阿公吃不吃红烧肉,阿公说吃是想吃,只是瘦的吃不动,要肥一点的。”赵文的妻子顺着丈夫的意思说道。

“是呀!人呀,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必难为自己,要学会为自己找乐子。”熊淑桂接这个话时似乎话里有话,半是对大家说,半是对叶文昀说。

“阿公就是会自己为自己找乐子的人,他从茶铺回来,打三轮摩托的时候,他是哪个先叫阿公,就让谁送,所以每天他一从茶铺出来,开摩托的都围着他叫阿公。”因为余一凡的叔阿公平时就住在赵文的家里,所以他比较了解叔阿公的趣事。

余一凡轻轻的拍了拍叶文昀的肩膀,看着妻子的眼睛。

“听到没有,我们要学会为自己找乐子。我们之前学会了工作,学会了带孩子,学会了孝敬父母,就是一直忽视了自己,现在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余一凡认真的对妻子说。

叶文昀点了点头,看着熊熊的火光有点出神。余一凡见妻子的神情不是很好,有点后悔带叶文昀来扫墓,便很自然的握住了妻子的手,并排站在那儿。

由于人多,整个扫墓很顺利。

熊淑兰想留熊淑桂一家吃年夜饭,但是熊淑桂拒绝了,说家里已经准备好了。

同类推荐
  • 浪漫爱情幸福1号街

    浪漫爱情幸福1号街

    人生苦短,等不到的人,就别等了时光了了创作者,优质创作者你是不是总幻想着这一天,那个人会突然给你发来消息,消息上只有六个字:我们在一起吧。你总想着他会这样,总是一遍又一遍的算着日子,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可他没有任何动静,你的心也慢慢崩溃了。然而,人的自主意识都是偏袒好的一方,你总是想着,万一呢?万一你的陪伴打破了他的城墙,万一你的陪伴融化了他的心,万一有一天他也能看到你的温柔体贴,万一有一天他真的发来了这6个字,如果自己没收到怎么办?所以,你一直都在等待,手机里面的他永远是置顶的,消息铃声永远是他最独特的,不管是在手机里还是现实生活中,他都是你的“特别可是,你想要的一直都没有发生,你们之间的对话框,永远都是你在主动,而他从未找过你一次。别傻了,现在的网络都已经5G了,你的消息发出去,他一秒钟就能收到,不回复你,是他觉得没有必要回复你。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你所发出去的感情,他其实早就明白了,只是他装作不明白,装作迟钝的样子,他只是不想告诉你,他对你没有任何感情。若他真的在乎你
  • 深记

    深记

    写简介不好玩→_→会剧透的。。。我是学生党每天最多两三章吧
  • 坎坷的人生历程

    坎坷的人生历程

    我的择?人生就像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为兄弟可以不惜生命,为爱情我付出的是真心,对亲人我是真诚以待全力以赴;在爱情的路上我历经沧桑。然而这样的我又将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伤痛?我又将如何去选?
  • 花开平凡岁月

    花开平凡岁月

    秦伟东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困惑,困惑的时候,他就已经往往会想起过去,从他有记忆的时候开始想。想那些在自己生命里形形色色的人,还有许许多多他经历过的事。
  • 繁华沙漠之验证

    繁华沙漠之验证

    世界越繁华,人越容易迷失,每个人都在验证。没有坚不可摧的爱情,再坚固也敌不过无处不在的诱惑——看小人物郑彦如何验证
热门推荐
  • 毛泽东与西游记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封神演义

    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文王官人

    文王官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松诗集

    东松诗集

    记录东松生活所遇见人与事,物与景的畅快抒情
  • 骨头王

    骨头王

    一個銀行存款只有666元吊絲的穿越故事。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 无尽浩瀚

    无尽浩瀚

    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次意外的被砸,从此命运得到改写。且看他如何通过层层努力,冲向宇外,闯荡未知大陆、血洒域外星河。
  • 繁华落尽剩下一颗受伤的心

    繁华落尽剩下一颗受伤的心

    哪天你遇见我了,别说我是个爱笑的女生,因为我不是真真的快乐;哪天你遇见我了,别说你是真的心疼我,因为我已经不相信爱情了。两个人在一起终究是两颗心,两颗心跳动着不一的旋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丹武风暴

    丹武风暴

    一个本是天才,却沦为采药小童,一位丹道大师被看作混吃等死的炼药疯子。大争之世,武道昌盛,被世人视为神经和傻帽的一老一少,却稀里糊涂的把整个天下搅了个底朝天。“弹指间天崩地裂,挥手间日月无光,笑谈间一统苍茫,吾乃……”“别臭屁了,啃块儿番薯,洗洗睡吧!”采药小童瞥了眼自称圣皇的家伙,递了块儿番薯过去。“谢谢…”完事儿…“还有吗?”
  • 那个曾经,那个梦

    那个曾经,那个梦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忘不了,解不开,哭不尽的人。
  • 拐个徒弟回来

    拐个徒弟回来

    渡劫的白灵儿来到人界“喂,你当我徒弟好不好?”白灵儿对言煜说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