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11300000003

第3章 甲辑 一九〇年代

1911年(辛亥):《少年》杂志

1912年(壬子):《中华初等尺牍》

1913年(癸丑):《法意》

1914年(甲寅):《中等国文典》

1915年(乙卯):《作文法》

1916年(丙辰):《袁世凯轶事续录》

1917年(丁巳):《共和女界新尺牍》

1918年(戊午):《新修身》

1919年(己未):《短篇小说》

1911年《少年》杂志

1911年,中国历史除旧布新,大开变局,皇朝将去,共和将立。

每逢新旧社会方死方生之际,社会上对青少年的关注程度似显豁于平时。从新闻出版行业看,此前已有爱国学社的《童子世界》、寰球中国学生会的《寰球中国学生报》、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青年》等十余份青少年类报刊,仍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商务印书馆于当年创办《少年》杂志,再开一片新绿,当有“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意思。

主编该刊的孙毓修先生,曾于科举废除前十年考得功名。他有新思想,学过英文,认为“科举已成弩末,神州多故,非开径自行,决不足以问世”。

孙先生认同“教育救国”主张,且知行合一。其所开之“径”,集中于民智。民智之源,端在少年。他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后,即参照欧洲童话编写中国儿童读物。在其陆续主编的百多种童话中,由他自己编写的计七十多种,在儿童文学于中国形成系统的初期有筚路蓝缕之功。《少年》杂志创刊时,其为首任主编,可谓实至名归。自创刊至终刊,《少年》上的文字,不知浸润了多少中国少年的生命。

1948年夏,钱锺书、杨绛夫妇带着女儿圆圆回无锡钱家,为钱锺书祖父做百岁冥寿。在“满地都是书”的一间厢房里,圆圆找到一小柜《少年》杂志。一本杂志能积满一小柜而未散,可见这杂志在钱家是被珍视的。大概钱家的孩子无人不读。

人称“文学圈外文章高手”的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其文字生涯即开端于这本刊物。他早年文学兴趣很浓,读到初中时,一位亲戚为他订阅了《少年》杂志。费孝通从此成为该刊的忠实读者,每期到手,都是从头读到尾,一篇不落。几期下来,这位少年已不满足于仅当读者。他要成为作者。

当时的少年,头脑里有许多从祖辈、父辈那里听来的、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费孝通在记忆中的故事里选出一个,写了出来,向该刊投稿,署名“费北”。

一个新年里,他收到了当年第一期《少年》杂志,照例细读,却不知已有自己的文字登在其中。待读到最后的“少年文艺”专栏,费孝通见自己投寄的《秀才先生的恶作剧》一文已成白纸黑字,遂“突然惊呼起来,一时不知所措”。

费孝通晚年回忆那次经历说:“这种深刻的激动,一生难忘。它成了一股强烈的诱导力,鼓励着我写作又写作。我写给《少年》杂志的稿子,在该刊的地位,从此也逐步地从书末向前移动,直到开卷第一篇。写作就成了我抑止不住的爱好。”“回想我这一代,商务印书馆在当时的文化界实际上起着伯乐的作用。我虽非千里马,但毕生与笔墨结成不解之缘,商务印书馆实为之媒。”

细察费孝通一生,不惟发表文章、出版著述的成就感助成其终身爱好,写作不辍,“开卷第一篇”的荣耀感更为其立言、立功、立德的各时期备下自信。

1912年《中华初等尺牍》

这本小书,是中华书局创立元年的出版物之一。

岁月太久,封面表层纸已脱去,以至不见当年面目。由封面开始的十余处虫蛀,最深者穿透二十四页。

读者开卷第一眼即被告知,“社会交际,通情达愫,端赖尺牍。下列诸书,程度有浅有深,文言白话咸备。或供模范,或资参考,各适其宜”。

所说“诸书”,有《书信构造法》、《白话学生尺牍》、《白话商业尺牍》、《评注中华女子尺牍》、《古今尺牍大观》等,共十七种。《中华初等尺牍》为其中之一。

中华书局成立宣言中说:“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这断语,致该书局把“养成中华共和国国民”作为其四大宗旨之第一,为此在创立之初致力于“适宜之教科书”的编写,而又以中小学教科书为始。

《中华初等尺牍》“凡例”说,内容适合于初小毕业程度者,所以“文字力求浅显”,“俾儿童易于学步”,“注重寻常日用之事”。为此,分出“家属类”、“亲戚类”和“朋友类”三种。内文装帧全部采用“中华书局信笺”的样式,字体取楷书,如同工笔写出的一页页老式信函,直观而实用。

当年的初小毕业生,家书文字已可达到这样的水平:“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昨奉母舅手谕,敬悉外祖母旧恙日见平复,至为欣慰。惟家中自大人行后,各事不免废弛,万望早日回家,藉资整顿,并乞将归期先行示知为祷。男日来身体甚适,足纾慈念,肃此敬请 金安”。

为便于儿童学习,该书编者在“朋友类”尺牍处模拟来往书札。如:“某某同学兄足下:顷造访不遇,怅甚。兄如有暇,请驾临敝处一叙。因弟昨习算学有难题数则,拟藉此请教也。专此布达,务祈拨冗为盼。顺问 学安 弟某某手启”。

复信如下:“某某同学兄足下:昨承枉顾,适值外出。有失迎迓,至为歉仄。顷奉手书,敬悉一一。弟于算学素乏研究,既蒙不弃,许共讨论,当于下午趋前,畅聆教益也。专复顺问 日安 弟某某敬复”。

那时还是文言,如今的孩子中,能这样运用文言的,恐怕是凤毛麟角了。不仅语言换了时代,传递语言、表情达意的媒介也大为变化。有手机短信、MSN、E-mail、QQ以及博客、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手写书信已成当世稀罕之物。不过,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称呼、规矩、语言修养总还需要。眼看怀旧风起,文言的简洁内敛,包括具体措辞,似乎又受青睐。

写此文时,刚从美国斯坦福拿了硕士学位归来的女儿正给同学发短信,边录入文字边问:“我说到他的爸爸,怎么称呼更好?”

即把《中华初等尺牍》放到她面前,“看看百年前读初小的学生怎么说的。”

1913年《法意》

对严复的翻译成就,人以“严译八大名著”相称。八大名著指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耶芳斯的《名学浅说》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由此,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以及古典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理论被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为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启蒙提供了早期读物。其首倡的“信、达、雅”标准,对中国翻译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梁启超称严复为清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蔡元培也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

《西行漫记》中记述,毛泽东早年为开眼界“读了很多书”,其所列书单上,除了卢梭的著作,其他多是当时风行的严复译本。在后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把严复推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严复是第一批留学英国的中国学者。他本来是去学舰船驾驶和海军军事,曾与刘步蟾、萨镇冰是同学,但时代潮流改变了其志业。当时正广泛传播的达尔文进化论使他深受影响。他看到了船坚炮利背后的思想文化,由此研读欧洲近代思想家的著作,如哥白尼、牛顿、康德、培根、洛克、笛卡儿等,又上溯研读欧洲古代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德谟克里特等,为其以后的广泛译介准备了厚实基础。

《法意》是一部由探讨法律性质进而研究国家政治制度的法学、政治学理论专著。作者孟德斯鸠唾弃“君权神授”观念,认为体现人的理性的法律才是治国的根本。这引起了严复的强烈共鸣,与其家国观念和治国理念高度一致。尤其是《法意》中对中国社会的描述与分析,或许更使得严复意识到自己已站在时代潮头,对唤醒国人负有重任。

例如,《法意》第七卷第六、七两章说到中国“奢侈之弊”,曰:“至今中国,犹传前古皇帝之诏书,文辞粲然,训义深厚。”“考其历史,大抵一朝开创,莫不有初。仁圣恭俭,畏天勤民。而奕世之基以立。至其后嗣乃坠丧耳。”“夫百人作之,以衣一人,欲天下无寒不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无饥不得也;饥寒切于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

严复热烈响应孟德斯鸠的观点,在《法意》按语中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政体道:“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家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乌有所谓长存者乎!”

批判态度虽激烈,但在如何建设新政体的问题上,严复另有冷静心态、理性精神和渐进主张。他认为,鉴于当时中国国力、官德、民智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因此不宜走急进之路,而应行渐进之法,而且欲治国先强民,通过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聚民心。有了这样的经济文化基础,才利于国家逐步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1914年《中等国文典》

买下这本书,起初看重的是民国初年版本,章士钊编纂,用纸极好,装帧上佳,印制精良,将近百年过去,翻看竟如新书。后来知道,该书另有语言专业方面的价值。

有研究者说,章先生最早为汉语引进“词”的概念和术语,即在该书。

此前,中国人留意文法,多是说“字”,如“积字成句,积句成文”,似没有“词”的概念。《中等国文典》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就是“词与句”。

章先生取法“保旧增新”。先由老话讲起,全书首句即“句,集字而成者也”。接着,举《孟子》中“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为例,提出“词”的概念。“孟子”、“齐宣王”、“雪宫”都是名词,“见”是动词,“于”是前置介词。“律字以为词,规词以为句,编句以为文”,把其中的规则、道理讲清楚,就是“文典”,也可以叫“文法”。

该书封三印有“教育部审定批语”,其中说:“吾国向无文法专书,初等作文苦无标准。”估计章士钊也有如此看法,他在该书序文中说到了编纂初衷。那是一段百年往事。

1905年夏,孙中山由欧洲抵达日本,遍访中国留学生(如杨度、黄兴等),寻求同道。当时,章士钊也在东京学习英文。孙中山拜会黄兴,就是在章的住处。孙、黄合议后,于当年8月20日成立同盟会,许多人踊跃加盟,章士钊却拒不参加。据说他为此与马君武发生激烈争辩,闹到马先生居然动了拳脚,而章先生始终倔强不从。章氏后来有回忆文字说:“当同盟会旗鼓大张之时,正鄙人闭户自精之时也。”

所谓“闭户自精”,应是指其一心用功于学业,不近党人。章如此决绝,与其对书生本色的尊重、对“党人无学,妄言革命”的厌恶直接相关。二十岁上,他曾有“废学救国”的主张,为此报考南京陆师学堂,加入蔡元培的爱国学社组织军训。其热心革命,接纳志士,筹划起义,后因暗杀失利而先入牢狱,又流亡海外,深切体会到既废所学又无力救国的悲哀,故放弃之,“渐谢孙、黄,不与交往”,转而走“苦学救国”之路。同时,他从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进步繁荣看出教育事业的重要,所以,“二十四岁初习英文字母而不以为耻,准备将来出国深造”,先接受先进教育,再谋以教育振兴国运。

1906年,湖南省派范源濂带领十二名女生到日本学速成师范,在东京实践女子学校学习。这些女生的使命,是学成后回国发展湖南教育事业。范氏请章氏到该校当国文教员。章氏在进修英文的同时,也教这些学生的国文。他从“英文文法之精严”受到启发,觉得“吾国文者亦当以是法驭也”,于是借鉴英文文法为国文典籍作出诠释。

学生们触类旁通,很有进益,遣词造句都遵循文法规则,没有多长时间,文章大有起色。这使得章先生越发觉得,教人学好国文,不能没有文典。于是,他利用一次因病住院三个月的时间,整理旧稿,编成该书。该书“续例”落款说,“丁未二月编者识于日本东京长兴胃肠病院”。

1915年《作文法》

四卷本,石印,滚筒纸,总计七十六页。薄薄的书页,翻检起来,内容却丰富到让人生出汪洋恣肆的感觉。

其序文上来就说,刘勰的《文心雕龙》论列详尽,但高深有余,不易理解。《昭明文选》选文众多,固然优美,却不通俗。再看西学东渐之后,青年学子不是以东洋为标准,就是以西洋为前提。外语之声琅琅,国文却被冷落。

作者为此忧心,谋求改善,知无力改变大局,就从方法上着手。他觉得,后生不近古文,不是由于古文太深,就是因为“雕龙”、“文选”标准太高,应从通俗层面有具体指导,于是编写这本普通人可用的《作文法》。

作者分列二十五章,章下有节。每章首节为总论,末节为结论。

由每章题目看,始以“储材”、“读文”、“析文”、“凝题”、“澄思”、“吐词”、“聚神”为准备阶段,续以“写景”、“状物”、“运气”、“点趣”、“布脉”、“成形”而初成局面,再以“炼虚”、“用字”、“严章”、“论笔”、“问难”、“典故”、“修饰”等手段作悉心推敲,最后从“仿古”、“存体”、“静动”、“从宜”、“生情”等角度使文章进入较高境界。

因其所分章节较细,目录竟占去七个页码。

如此用心地编写这本《作文法》,缘于该书作者对文字功用有极高视点。他认为“今天下之灭人国家者,必先灭其语言文字,使无国家观念,使无种族思想,故迄于亡而无怨”。他还列举史实说:“昔辽金元清称兵华夏,然而终不能久居中原者,何也?无他,文字未废之故也。俄灭波兰,英吞印度,至今犹附属而不能独立者,何也?无他,文字已废之故也。”

作者对中国文字抱有温情与自豪感,表示“我中国文字历以篆隶以迄于今,其文字之优美、组织之完备,直超欧美而上之,西洋学者称为世界之美文”,由此提出“我国学子当如何尊之宝之耶”的大问题。

该书编写于民国二年,“全盘西化”的口号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但作为一种思潮,“戊戌变法”时期已露苗头。“国学不废,中华难兴”的观点最迟在作者编写该书时已有人提出。对这类言论,该书作者深感痛惜,着意对抗。在《作文法》第一章“储材”中,专设“明经”、“攻史”、“读子”、“诵集”四节,把通晓经史子集作为写好文章最基础的事情做。同时,在“储材总论”中指明,“读书不多,则材料少而典故乏。文无佐证,便无生动……其文如清水,淡而无味”,在“储材结论”中勉励,“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古人之笔,尽为我用,古人之意,尽为我取”,“即情即气,即神即理,亦莫不皆然”。

当然这还只是储材阶段,是为锦绣文章打基础,后面还有二十四章工夫要下。仅是“生情”一章,就有“生喜”、“生怒”、“生哀”、“生恨”、“生羞”等项需要在心,需要计较,以利经营文章气象。最终,作者提出一个标准,值得记取,即“文章如佛像之庄严,而无跳梁之为患”。如此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916年《袁世凯轶事续录》

见到这本书,最先想到的是此前会有一本《袁世凯轶事录》,只是迄今无缘得见。如果真的有,作者大概会是同一人。这本“续录”,版权页上署名为“编辑者野史氏”,这个名字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趼人的一个笔名相同。

《袁世凯轶事续录》一书所收第一幅照片,是“小站练兵时之袁世凯”。袁站在高处,位于图片中央,一身戎装,回望镜头。其身旁有人手执帅旗,有人似在望远。这一场面,无疑是袁世凯当年小站督练新建陆军的一个瞬间。

百多年后,为做袁家往事的口述实录,曾随一位袁家后贤走到小站练兵之地。眼看满地荒草,石轮横躺,一派沉寂,遥想当年车辚辚马萧萧,有时空错位之感。在清军编练现代化拉开序幕的地点,金戈铁马气息连一丝也没有了。如今看见这幅照片,似又稍稍能回过神来。史迹虽已杳然,毕竟上演过“气吞万里如虎”的活剧。

自从知道袁世凯这个名字,听到的,读到的,基本上是个历史的丑角形象。毕竟历史上有段时间,意识形态是扭曲变形的,发展到“文化大革命”,甚至是癫狂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指望对历史人物有客观评价。后来有个说法,“把颠倒了的历史颠倒回来”,意思是恢复历史原貌。

读读这本“续录”,可知当时对袁世凯并不一味作负面描写。虽首页即说其“少时……在金陵,日与无赖少年游,酗酒纵博,意气自豪”,像个小恶霸,次页又说他在课堂上与塾师为难,其文字也庸劣肤浅,但老师写下“一两三点不成雨”一句而苦无下句时,袁世凯立出“东南西面皆有风”一句,令“师为之惊叹不已”。

野史氏对袁的文字相当留意,收有其“祭李文忠文”。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病逝,袁世凯接任。野史氏说:“项城亲为人祭之。文字殊不雅驯,然项城不肯请他人捉刀,以为非如此不足表敬爱之忱也。”

袁的祭文为四言,说到李的事功,曰:“手平匪乱,朽拉枯摧。邻邦握手,敦睦无猜。我公之政,游刃恢恢。我公之德,山岳巍巍。出将入相,振外耀中。湘乡并驾,他人难同。天佑我朝,生此巨公。中兴伟业,青史奇功……”

袁世凯当然知道,若找人代笔,会有更好的文字流传后世。但他宁肯“殊不雅驯”,也由自己书写。在代笔成风的官场顶层,已算是诚实无欺、值得称道了。

见过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的一幅题词,说的正是袁世凯。“中华民国初建,四方鼎沸,众派纷争,具有统一能力者,中外皆推项城。以其地位、经验与才量,可称为适当人物也。”也见过继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的一幅题词,赞袁世凯“进退成规矩,从容若龙虎,其气象足以安民,其精神足以立武”。

这一类史料,目前可以越来越多地见到了。一个历史人物,有从更多角度和侧面记录、描述其生平、事功的文字,对如实了解、客观评价他,总是有益。

1917年《共和女界新尺牍》

“女界”这个词,现在不大见得到了,连《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都未收。清末民初那段时间,中国媒体上常说这个话题。1903年,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女界钟》,倡导男女平等,主张婚姻自由,敦促妇女教育,呼吁妇女参政,产生了震动性的社会影响。《女界共和新尺牍》这样的书,应该就是响应妇女教育的人士之作。

“新尺牍”编者为“萧山孔宪彭”,孔氏宗亲网上介绍他参与编纂过《孔氏宗谱》,孔夫子旧书网上有其多部著述,如《中华民国最新字典》、《共和新尺牍》、《共和新论说启蒙》、《初学论说必读》等,看来是民国初年比较活跃的一位作者。

书中设有多种收信人角色。亲族之间,诸如叔侄、姐妹、亲家、夫妻、母女、姑嫂、表亲等。亲族之外,如朋友、同学、师长及陌生人等。另有公文类的推荐书、筹款书、婚礼祝贺书、劝娼从良书、劝僧还俗书,等等,都照顾到称谓、格式、敬语、谦辞、落款等。如今读这类文言书信,觉得老气横秋,在当时已属“新尺牍”了。

初读其文字,以为是作者模拟编写。读到“女士参政同盟会代表”贺章太炎、汤国黎结婚书,又觉得像是对成品的选编实录。如是,则该书不仅有模本的使用参考之用,更有史料价值。

例如,署名“汉英”的一位女士写给其伯母、叔母的信,说到自己的生活,其郁闷、快慰、心愿当中,都可窥见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与需求。

其郁闷处,是她“幼年惟知入校读书,他非所长”。结婚后,丈夫家的女孩都擅长纺织,“乙乙之声通宵达旦”,她在校所学无从参与。

其快慰处,是她发愿组织一个女子学艺会,“以我之文字易彼之手工”,得大家赞成。遂“上午讲诵,下午纺织,颇有成效”。

至于其心愿,是她发现改良纺织的阻力极大,“且纱昂布贱,获利甚薄。意欲撇去旧法,而别开新面”。她想起伯母、叔母平时所织之布,“有各种花样,灵巧雅致,鲜艳夺目,拟请尊驾传授”。由此,一个女性的家居家事、所忧所乐、所思所行,很自然地接通了学校教育、家庭副业、纺织改良、社会变革、新旧交替等题目,大有意味可品,且是女性有志向、有能力走向社会并推动社会变革的明证。

“汉英”可以代表的这类进步女性,很可能都读过《女界钟》一书,至少受到过该书的影响。这本被柳亚子称为“女界黑暗狱之光线,女界革命军之前驱,女界爆裂丸之引电”的激进革命之书,据说是中国近代鼓吹女权的第一本,对此后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有责”更成为流传广泛的一时名句。

《女界钟》的三篇序言,作者都是女性。她们的序文是大写的“女界新尺牍”,写给了全体姐妹,写给了全社会,写出了黑暗中的缕缕光明。正是有这样的优秀女性,书中才有如此的赞颂:“善女子,汝之眼慧眼也,汝之腕敏腕也,汝之情热情也,汝之心肠悲悯之心肠也……汝之身天赋人权、完全高尚、神圣不可侵犯之身也……吾国民望之久矣!禽名精卫,终填海其有时;虹号美人,看冲天而一起。”

1918年《新修身》

辛亥革命前,我国初等小学堂就设有修身、读经讲经等功课。进入民国元年,废止了读经讲经,修身课得保留,但换了课本。是年6月,商务印书馆编纂出版了标明“共和国教科书”的《新修身》(全八册)。封面用汉字标注“教育部审定”、“国民学校,春季始业”,版权页用英文标注供初等小学使用。

手边这本书,是其初版第六册在1918年3月的印本。版权页上显示,六年间,该册已印到了第三百六十版。年平均要印六十次,意味着每周印行一次都还不够。

该册编纂者“武进沈颐、杭县戴克敦”、校订者“长乐高凤谦”,都是当时很有成就的出版大家。沈颐、戴克敦曾与陆费逵、陈寅、沈继方集资创办中华书局,该书局在创设之初,便是以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印起家。高凤谦曾任浙江大学堂总教习,晚年以表字“梦旦”行世。1903年冬,高应张元济之邀,到了商务印书馆,除了1909年一度出任复旦公学校长外,与商务同舟共济三十余年。他有出国考察的经历,眼界开阔,认为教育的根本在小学,主张编出一套有足够分量的教材,推行现代教育,取代四书五经,以彻底改变“文人入仕、八股为尊”的观念和旧路。

名家汇聚,心意拳拳,于是孩子们读到了新时代的《新修身》。以第六册为例,由初小三年级学生春季使用的这个课本,共分十八课,分别以“技能、苦学、自治、责己、不妄取、择友、友谊、睦邻、隐恶、宽容、忠勤、仁勇、公益、合群、仁慈、爱国(一)、爱国(二)、爱同胞”为课程名称。

“第一课 技能”课文曰:“欲谋生计,必有职业。欲图职业,必有技能。家拥巨资,而水火盗贼或出不虞。向人假贷,而有无多少一听人便。惟有技能,可以随时择业,故无冻馁之忧。”在本册课文中,修身课不是空讲大道理,而是先从最基本的生存立身能力说起,应该是更合乎常理常情的,也更适合儿童的心理接受特点。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识字渐多,始能阅读,也开始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心灵如一张白纸,吸收能力极强。既如此,画上什么,怎么去画,实在太过重要,此时在品行方面的熏陶将留下终生的心灵底色。由个人立身之需出发,及早明白更好地立身需要哪些基本品质与素养,决定着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成长起一代什么样的人。那时的名流大家肯为孩子编教材,写故事,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想到这些,看重这些。

在他们笔下,每课课文不出百字,内容古今中外,文字浅显易懂,且多讲故事,少说道理,润物无声,自然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为讲求效果,《新修身》的编者还为这门课的老师准备有配套的“教授法”,说明该课“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适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并提示教师“可以随宜活用,所设发问语式亦均斟酌得宜”。那时的小学教师,能享受到高梦旦这等人物的直接服务,实在有福。

1919年《短篇小说》

当年美国《展望》杂志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他去看当选理由,读到自己照片下面的一段颂词,不禁失笑。原来,当选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

胡适说,这样一项荣誉,没有任何人可以担当得起,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曾经替任何国家“发明”过一种语言。但是胡适承认,他是一个被迫走上对中国语文进行激进改革的人,主张用活的通俗语言去代替(半死的)文言作为教学工具和文学媒介,并身体力行,为此做出具体尝试。

1919年出版的胡适译《短篇小说》第一集,或可作为其尝试汉语改革的一个标本。

该书共收十一篇小说和一篇论文。其中,用文言翻译的小说有三篇,其余是白话。论文的语言也是白话。这个比例,说明胡适当时已明显倾向于白话写作。

他在该书“译者自序”中说,这些小说“不是一时译的,所以有几篇是用文言译的,现在也来不及改译了”。如果来得及,看来胡适是希望把他译的短篇小说全部用白话文字提供给读者。

胡适说过,他极想提倡短篇小说。当时国内短篇小说大概尚未脱离初学阶段,很多文人不大懂短篇小说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写,似乎不够长篇的小说就是短篇小说,而且有个基本模式。诸如“某生,某处人,幼负异才……一日,游某园,遇一女郎,睨之,天人也……”,被胡适斥为“烂调小说”。

胡适遗憾自己不能创作,无力做出示范,于是介绍外国名家的名著,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梅吕哀》、契诃夫的《一件美术品》、高尔基的《他的情人》,等等,另外加上论文来作解说。

这番用心,来自胡适所感知的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文学体裁变化。他已经看出,“最近世界文学的趋势,都是由长趋短,由繁多趋简要……世界的生活竞争一天忙似一天,时间越宝贵了,文学也不能不讲究‘经济’。若不经济,只配给那些吃了饭没事做的老爷太太们看,不配给那些在社会上做事的人看了。”这段话,写在该书中唯一的论文里。

从文学自身看,世界进入现代阶段,老的语言工具已经不能充分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需要寻找新的语言工具。胡适为寻找新的语言工具作出尝试,注意到短篇小说。

1920年3月,胡适出版《尝试集》,表示自己“求师二十年,今得‘尝试’两个字”,并感谢社会上对他的宽容大度,承认他的白话诗“是一种开风气的尝试”。读者以买其书作为投票,《尝试集》出版两年间销售万部,应该是不错的成绩。

胡适没有为此头脑发热。1922年,《尝试集》出“增订四版”,他写自序说,回头看自己的白话诗,觉得像是一个缠过脚的妇人,再怎么放开束缚,也恢复不了天足的模样。所以,从1920年年底开始,胡适把五六年间写出的诗作集中起来,重新挑选,名曰“删诗”。他说:“我自己删了一遍,把删剩的本子,送给任叔永、陈莎菲,请他们再删一遍。后来又送给‘鲁迅’先生删一遍。那时周作人先生病在医院里,他也替我删一遍。后来俞平伯来北京,我又请他删一遍。”如此删法,实在是我国现代出版史上一段佳话。

同类推荐
  •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记述了一个美丽年轻的母亲在5?12大地震之后,从成都奔向汶川找女儿和亲人的真实经历。在通往汶川的路上,作者和沿途加入的各类寻亲的人们历经了强烈的余震和各种生死考验,虽然最终没能进入汶川,但是他们却在映秀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遭受地震灾难的家乡父老尽自己的所能,献出自己的爱。在离开映秀的前夜,一轮上悬的明月升起来了!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拥抱与决裂

    拥抱与决裂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描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张国焘如何由一名马列主义者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中披露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更是令人深思。如毛泽东的妻弟在毛尔盖被击毙,成为党内严酷斗争的牺牲品;廖承志靠一杆铁笔和一杆画笔保住自己脑袋没有“搬家”;为实现会师,毛泽东下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赌注。
  • 红楼梦之谜

    红楼梦之谜

    林黛玉和薛宝钗分得出优劣吗?贾宝玉为何要送林黛玉旧手帕?焦大的年龄为何算不清楚?《红楼梦》里葬了几次花?曹雪芹家族因何败落?大观园有原型地址吗?[金陵十二钗]的含义如何王熙凤对[木石姻缘]持何态度?
  • 鸿飞集

    鸿飞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第1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和裴步高同时走进大学校门。在那个高雅圣洁又朴实无华,学风浓郁而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的校园里,共同度过了平常而特殊的五个年头。
热门推荐
  • 旖梦

    旖梦

    本文是我第一篇的武侠言情小说,人物简明,故事曲折。分别以几位主角的视角去讲诉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篇都互相关联。无论是女子还是男子,都有不俗的情怀和超高的颜值。
  • 彩彩吃菜菜

    彩彩吃菜菜

    一个人类小女孩和一个年龄超过五百岁的恶魔之间所产生的爱情故事
  • 重生九零俏时光

    重生九零俏时光

    大院的奇葩一枝花重生回到九零年,夏槐花仰天长啸:老娘要翻身!从此,大院的老苏家再也没了安宁日子,继而牵连到隔壁老凌家!为啥?因为隔壁老凌家的花盆里,缺了一棵奇葩花!凌肃:爱在心头口难开,半夜翻墙来卖乖!夏槐花:院墙当成猪圈爬,半夜投食为了啥?靠,难不成有毒!?(本文甜宠不虐)
  • 绝世炼丹师

    绝世炼丹师

    陈潇自幼无父无母,在师门丹门长大,他是一名炼丹师,主要是以炼丹为主,攻击武器也是丹药。炼丹师,有很十二个等级:分别是最低级的一级炼丹师,最高级的是十二级炼丹师。每一个炼丹师的真气修为,功法修炼不一样,炼制的丹药也不一样。分别有金木水火土五个属性的丹药,但是在这古往今来,在这片大路上的炼丹师们最多只能有两个属性的丹药修炼。像丹皇一样的顶级炼丹师也最多只有两个属性的丹药修炼,但是主角能不能兼通五种属性的丹药炼制呢?
  • 星空万里我只属于你

    星空万里我只属于你

    女配逆袭系统,炮灰逆袭系统,女主系统,各种各样的,五花各门将原本平静的各大世界接得天翻地覆,哪怕神界搞出了拯救世界的系统,也是一个因果转回。所以凤红情与天签署了一份合约。聪明的凤红情直接从源头处理。但没想到第一个世界遇了血脉相连的蓝凤凰。为了省事。快速的交代后事,快速离去前往征服星辰大海,万里星河
  • 天真论

    天真论

    她是落难的公主,天生的尤物,惹无数女人疯狂嫉妒;他是他的皇家骑士,王朝绝美的男子,爱慕者不尽,但他只钟情于让他心动的她;他是桀骜不驯的大将军,阴暗腹黑,军事的独裁者,最爱让人膜拜于他的足下;他是浪迹天涯的亲王,浪漫而神秘;他是未来的国王,为保王位和亲,但却甘愿为她上了断头台;………………
  • 大人今晚诏狱见

    大人今晚诏狱见

    锦衣卫北镇抚司萧煜(萧钦差)、六扇门密探何筱柒(何密探)“萧大人,那个……你的诏狱好温暖,我可以去玩玩吗?”
  • 一万年再久只争朝夕

    一万年再久只争朝夕

    想到达修真巅峰需要多久?想要住到最厌恶自己的男人心里,需要多久?一万年?不,一万年太久,我淼淼只争朝夕。
  • 忙着学习有事托梦

    忙着学习有事托梦

    君木粥无法无天了17年的女魔头过着安逸又舒坦的小日子突然发现自己在家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连夜打包买了站票滚回了国自家的亲亲老妈却说要让她体验一下人间疾苦,于是乎混世魔王变成了苦逼的高三狗他们说回国后的君木粥变了,变的沉迷学习不可自拔难道这天真的变了?!众人表示不信擦亮了眼睛等着狐狸尾巴露出来的那一天,【场景一】君木粥左手握着方向盘,右手抱着瓶伏特加,猛的灌了一口,油门踩到底直接撞向男朋友家抄这家伙把出/柜的男朋友暴揍一顿,然后掏出手机打了911报警。君木粥:“911吗?我要自首。对了,顺便再交叫一辆救护车,麻烦快点,谢谢!”911:“……”【场景二】小姐妹:逛街约吗?L家上了新款君木粥:在搞学习,没空小姐妹:迈阿密去吗?你最喜欢的歌手驻唱君木粥:在搞学习,没空……【女主性格比较疯狂!不是傻白甜!】【本文没有定向男主,不喜勿跳!!!】
  • 肉块

    肉块

    浩瀚之外的深渊一次次冲击着这颗星球,夹在美军之下的韩国将面临屈辱或挣扎的选择。一个个外星生物的降临屠戮着他们所享受所生存的空间,其残忍程度不亚于美国的霸权欺压。主人公们最终是如何打败外星侵略与美国殖民,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