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91400000017

第17章 公孙丑(下) (2)

尽管有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后来的历史中,国君们能够按照孟子的要求对待贤才。事实上,孟子的一些观点,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然能让人感到就好像“乌托邦”一样。

回到孟子的观点上来,既然对于国君而言,礼贤下士是如此困难,真正的贤才也是如此难遇,那么作为真正的贤才,有一点的清高和傲气应该无妨吧!

和孔子一样,孟子的一生不断地周旋于各诸侯国之间,尽管处处都不被重用,尽管时刻都在争取做人的尊严,但他藐视国君的权威的所言所行,依然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值得后人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孟子对齐宣王表示“不能造朝”是“书呆子”式的迂腐和清高,相反应该肯定他的骨气。

【原文】

陈臻[1 ]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2 ]一百[3 ]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4 ],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5 ],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6 ]也。无处而馈之,是货[7 ]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注释】

[1]陈臻:孟子的学生。

[2]兼金:上等的金子。这种金子的价值是普通金子的两倍,因此被称为“兼金”。

[3]一百:即一百镒。

[4]赆:送给即将要走原路的人的路费或礼物。

[5]戒心:防备之心。据记载,当时有人要害孟子,所以孟子有所戒备。还有一种说

法是,当时正有战乱,因此孟子要有所戒备。

[6]未有处:这里指没有正当的接受馈赠的理由。

[7]货:收买、贿赂。

【译文】

陈臻问孟子道:“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先生一百镒金子,先生没有接受。在宋国的时候,宋公送给先生七十镒金子,先生却接受了,而且在薛的时候,薛侯送的五十镒金子先生也接受了。如果不接受齐王的金子是对的,那么后来接受宋公和薛侯的金子就是错的;后来接受宋公和薛侯的金子是对的,那么以前不接受齐王的金子就是错的。这样看来,先生总有一次做错了吧?” 孟子回答道:“没有做错,都是对的。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走远路,给即将走远路的人送路费是应该的,所以,宋公说:‘送给先生一些路费。’我怎么不接受呢?在薛国的时候,我听说路上可能会有危险,我们需要有武器防身,所以,薛侯说:‘送给先生一些购买防身武器的费用。’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至于齐王嘛,他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干吗送给我金子?没有理由却要送给我金子,这就是用金子收买我。哪里有君子能被金子收买的呢?”

【阐释】

在这一章里,学生陈臻发现,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孟子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于是据此以为,两种做法里必然有一种是对的,有一种是错的,即所谓“二者必居其一”。于是,他得意洋洋地要求孟子“请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很有孟子雄辩的风范。

作为先生,孟子当然不能被学生问倒,于是做出了跳出陈臻“两难推论”的局限的回答。总体来说,陈臻的“两难推论”虽然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局限于形式逻辑之中,缺乏辨证逻辑的灵活性,不能解决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孟子的回答则恰恰相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用孟子自己的话说,这就叫“通权达变”。

据《论语·雍也》篇的记载,当公西华被孔子派去出使齐国时,冉有想为公西华多要一些安家的口粮,而孔子则认为,公西华做了使节,就有的是钱财口粮,所以就没有多给。后来,原思做孔子的总管,他觉得自己的俸禄太高了,孔子却劝他不要推辞。从表面看,孔子的这个行为与孟子的行为没有什么区别,都令人不解。但是,孔子和孟子之所以这样做,还是有自己的一番道理的。

那么道理何在呢?孔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句复杂的文言文用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解释,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理论上看,这可以理解为“既能坚持原则,又能通权达变”。

在儒家思想里,通权达变是很重要的一个主张,不仅孔子和孟子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时要懂得通权达变,而且每个人在立身处世时,也应该懂得通权达变。

再回到文章本身,我们可以看出,究竟是否接受别人赠与的钱财,孟子的基本原则是“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不拿不明不白的钱。如果这个钱赠与的有充足而合理的理由,就是明明白白的,那么该接受就大胆接受,否则,理由不充分不合理,就是不明不白的,就必须推辞掉。到底接受与否,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如果把不该接受的接受下来,那就是不对的,不是君子所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孟子又何止只是“富贵不能淫”的一个人呢!

【原文】

孟子之平陆[1 ],谓其大夫[2 ]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3 ],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4 ]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5 ]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6 ],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释】

[1]平陆:地名,当时是齐国的一个邑。

[2]大夫:这里指平陆宰孔距心。

[3]失伍:掉队、脱离大部队。

[4]子之失伍:你的失职。孟子把失职比喻为士兵掉队等“失伍”行为。

[5]刍:牧草。

[6]为都者:指治理一邑的人。

【译文】

孟子到了平陆,问那里的行政长官孔距心道:“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之内三次擅离职守,你会不会惩罚他呢?”

孔距心回答道:“不用等到三次我就要惩罚他了。”

于是,孟子说道:“如果这样要求他的话,那么相比之下,您失职的地方就太多了。在发生饥荒的年月,平陆的百姓生活悲惨,年老体弱的都死在了山沟里,年轻力壮的逃到其他地方的也有将近一千人了。”

孔距心回答道:“这就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了。”

孟子又说道:“假如有个人,替别人放牧牛羊,那么他必须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他应该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眼睁睁看着牛羊饿死呢?”

孔距心恍然大悟,连声说道:“这是我的过错啊。”

后来,孟子见到了齐宣王,对他说道:“我认识五个大王的地方官,在他们当中,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的只有孔距心一个。”

齐宣王不禁感叹道:“这是我的过错啊。”

【阐释】

战国时期,不仅战乱频繁,而且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每当遇到自然灾害,受苦的总是百姓,他们轻者流离失所,重者饿死乡野。而此时的统治者们总是把罪责推到自然灾害头上,并不认为自己该负责任“罪岁”。在这一章里,孟子起初以此问题询问孔距心时,孔距心就是这么说的,还说“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又把罪责间接地推给了齐宣王。

孟子当然不会任由统治者这样相互推诿了,于是,他从百姓的立场出发,以贴切的比喻和严密的推论,使孔距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正如孟子后来对齐宣王说的那样,孔距心还算是个有仁义之心的聪明人,经孟子一指出,就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其实,历史经验表明,百姓是善良而宽容的,因为有时遇到自然灾害时,只要统治阶级稍微做出一点善意的表态,或者只是下达一份类似于“罪己诏”的文件,百姓们也就原谅了他们。

那么,哪怕是假惺惺的逢场作戏也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取得百姓的原谅的人有多少呢?根据孟子说的,是五分之一,很低的一个比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忽略孟子的功劳,如果没有孟子的话,或许连齐宣王和孔距心也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了。

【原文】

孟子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1 ]为辅行[2 ]。王驩朝暮见[3 ],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4 ]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5 ],予何言哉?”

【注释】

[1]盖大夫王驩:盖邑的名叫王驩的大夫。

[2]辅行:辅助同去。

[3]见:请见。

[4]行事:即指出使滕国这件事。

[5]既或治之:既然已经有人处理好了。

【译文】

孟子在齐国做客卿时,代表齐国去滕国吊丧,齐宣王派遣盖邑的大夫王驩作为副使与孟子一同前往。王驩每天的早上和晚上都来见一次孟子,可是,在从滕国回来的路上,孟子却从来不和王驩谈论有关出使滕国的事情。

于是,公孙丑问孟子道:“先生作为齐国的客卿,官位已经不小了;从滕国返回齐国的路途也不算近。可是,为什么先生在回来的路上,不和王驩商议出使滕国的事呢?”

孟子回答道:“既然已经有人处理好了所有事情,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阐释】

这一章主要记述了孟子对小人的态度。

孟子奉命出使,齐宣王的宠臣王驩只是他的副手,而且职位比孟子低,理应事事都请示孟子之后再处理;然而王驩在齐宣王的宠爱下,目无法纪,目中无人,事事都是习惯性地独断专行。

对于孟子来说,处理这种小人的行径似乎有些棘手。一方面,如果跟他理论,禁止他独断专行,就会被别人看成是孟子在和王驩争权。孟子不愿意争权,更不愿意与小人争权,肯定也不愿意让别人在背后这样评价他。另一方面,在常人看来,王驩的行为实在可气,根本就是目中无人,不把孟子当领导,如果不整治一下,面子上实在气不过。

孟子不愧是“亚圣”,处理方式果然与常人不同——或者可以说,孟子在经过权衡以后,“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让这种小人不把他当领导,也不愿与他发生争执,以免降低自己的品行。所以,孟子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姑且由之。但孟子并不是不生气,也不是对王驩没有意见,只是他表达生气和意见的方式又与众不同,就是不再与他谈论公务,不再与他说话。

尽管孟子的态度是严厉的,但言语上却很谨慎。这符合孔子所说的“邦无道,危行言逊”的处事态度。但孟子并非一直都采取这样的态度,有时候,孟子抨击时政的言论也很不逊。那么,孟子的言论什么时候“谦逊”,什么时候“不逊”呢?这有一定的规律和界限,即:当他从政为官时,言论是很谦逊的,当他的身份是没有官职的士人时,就变得言语犀利,得理不让人了。这既有身份和地位的因素,也有社会条件的因素。

【原文】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1 ]。

充虞[2 ]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3 ],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4 ]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5 ],中古[6 ]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7 ],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8 ]化者[9 ]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10 ]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11 ]。”

【注释】

[1]嬴:地名,当时齐国的一个邑,故址在今山东省莱芜境内。

[2]充虞:孟子的学生。

[3]严:急忙。

[4]以:同“已”,太过。

[5]棺椁无度:棺和椁没有尺寸规定。古代棺材分为两层,内层叫“棺”,外层叫“椁”。

[6]中古:指周公治礼以后的时代。

[7]不得:指不合法度。

[8]比:为了。

[9]化者:死者。

[10]恔:满足、满意。

[11]俭其亲:在对待父母的事情上显得寒酸。

【译文】

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邑。

同类推荐
  •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迄今为止,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即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观点强调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巨大意义,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则予以否定,认为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本书作者提出,马克思唯一关心的是人类解放,他的哲学思想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认为历史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改变人,这种辩证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深层机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解放。这种大唯物史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 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本书所谓文字明了简洁,灵气十足,这些经典故事具有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独特魅力,每个故事犹如一股股清泉悄然渗入读者的父母,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心智敞亮。
热门推荐
  • 我是科肌浪人

    我是科肌浪人

    走出象牙塔的第一天,林渊失业了。穷困潦倒的林渊睡过网吧、地铁站,趟过滚刀肉般的层层剥削。就在林渊感觉天塌下来了一样的生无可恋时,天空真的塌下来了???用野蛮强横的力量生硬的撕裂了你的世界观后,她却告诉你这力量是诅咒,是不幸的起源,赶紧滚回那个平凡的世界回去后躺平待磨?绝不,堵上单身二十年的手速,我要抓住这次机会存在既是真理,当命运之外的存在出现时,真理被更改,法则变化,那神秘迷雾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幻想现世,这是一首贯穿维度的史诗
  • 管理操控术

    管理操控术

    《管理操控术》是由陈墨编著。内容提要如下:自我管理,掌控自我才能掌控他人;团队管理,操控他人才能引领成功;企业管理,辨明方向才能走向卓越!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多元化的技术。若想带领好一个团队以及运营好一个企业,都需要正确把握人性,正确运用人性,了解并掌握关于管理与操控的艺术,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
  • 文学名家

    文学名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刹神白起

    刹神白起

    他手拿一柄魔刀,一柄魔剑,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破开虚空,掌管三界
  • 绯狐公子

    绯狐公子

    【妖狐控+三生虐恋+第一人称+复仇】他是众神眼里的仙界翘楚,也是青丘仙国未来的储君,身份高贵,前途无量。却没人知道,在那尊贵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无奈与仇恨。为了替哥哥报仇,他怀着一颗变强的心不断努力,一点点强大起来,而正当他准备实施复仇的计划时,却猝不及防的遇见了她——儿时的救命恩人。那些被消去的记忆纷至沓来:“…我们十年后再见面吧,十年后的谷雨。”“十年?”“好吧,十年之后你一定要来啊!我会在这里等你的,你一定,一定不要忘记啊……”“嗯,不见不散。”然而,十年后,他没有来,而她,死在仙魔大战中。一千多年后,他又重新遇上她,爱上她,可谁知他们是彼此的劫。“你真的以为我会爱上一个人间女子?”他强装残忍,即使心里,血流如注。那一天,她着一身华美如血的嫁衣,新郎,却不是他。那一天,他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心里想的,只是她。后来,他终于大仇得报,可她,却魂飞魄散。所谓情劫,遇上了,就再也无处躲藏。“绯狐,你这一生,可曾为自己活过?”“说起来,我还从未听过你对我说一句‘我喜欢你’呢…。”“公子,来世遇见我,不许再…再放手了哦…”
  • 男尊女贵之回家

    男尊女贵之回家

    21世纪著名商业CEO的顾訫穿越到架空王朝,还好是男尊女贵的社会,至少不用卑躬屈膝的遵守三纲五常,且看骄傲冷清的女主如何才能在这个时代立足、不用寄人篱下、不会成为宅院里被圈养起来的生育工具?如何才能找到回家的路?身边一直陪伴的人是否真的可以接受,是坚持以前的原则还是为了真心爱我的人做出改变?
  • 校园男神,丫头,不太乖

    校园男神,丫头,不太乖

    不就是拍个照吗,还把自己搭进去了。田蜜蜜怎么都不会想到,这照片的主人公居然是自己明不见久的未婚夫。不仅把她宠上天,而且还长得帅。早上是贴心闹钟,晚上是人工暖炉,尤其是这腹肌,胸肌。可是为啥一到晚上就化身饿狼,她这腰是真心受不起呀!
  • 宇宙中的召唤师

    宇宙中的召唤师

    一个合格的召唤师,应该拿着精良的武器去欺负小弟打不过的敌人,世界观有点大坑只能后期填了
  • 遗失你的温柔

    遗失你的温柔

    或许,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你平淡生活的一抹色彩,两个人毫无交集,因为一纸婚约,把两个人连在了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