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11000000013

第13章 学校的变迁

今年,外孙女该上初中了,乡镇没有中学,只能到县城中学上学,不禁让我感慨:家乡的学校黄了,上小学也得到乡镇;乡镇的中学撤了,上中学得到县城。

这勾起我对家乡学校的回忆。

我是1965年开始上学的,那个时候村里很穷,学校没有像样的校舍,就一栋20世纪50年代盖的六间一面青老房子,西头的四间是学校的教室,东头的两间是村部。学校一共有四个班级,教室勉强能容下,教师没有办公室,都在教室里办公。我上学那年,又增加一个班级,学校没有多余的教室,村里就把两间空着的、面积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土坯民房用作我们的教室,在村子西南离学校较远。当时教我们的老师是当地的崔老师,教室离老师家不远,一百多米,学生下课,老师就回家办公。那个年代也没有时钟,看到老师从家里出来,学生一窝蜂似的往教室里跑,知道要上课了。教室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光线非常不好,赶上阴雨天就不能上课。桌子都是用木板钉的,很窄,也没有书桌堂,书包都得放到地上。我们读到四年级了,村里盖了十一间土坯房校舍,两间一个教室,共五个教室,一间做办公室。因村子改名叫东方红大队,学校也随着改名叫东方红小学。我们很高兴地搬进了新校舍。

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我考上了初中,开始到龙安桥公社中学读书。那个年代龙安桥公社中学有高中,我读完初中又考上了高中,1975年毕业回到了家乡。正赶上村里要建初中,缺一名教语文的教师,在全大队的高中毕业生中挑选,我很荣幸被选上了。那年我走上了教师岗位,还担任初中班的班主任。当时的学校还是我上学时的老校舍,校舍只能容纳五个班级,初中六年没有教室,大队决定把学校前边的铁匠炉停了,改为教室。当时桌凳黑板都没有,大队又没钱买,只好把学校后边一排高大的榆树伐了,每个小队派一个木匠做了简易的桌凳和黑板,准备了十几天时间,好不容易能上课了。

进入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返城了,大队把砖墙土盖儿的青年点改成学校,那是当时最好的校舍了,学生也是最多的,全校有七个班级、一百八十多名学生。1981年,我考上依安师范,离开了学校到县城又读了两年书,毕业后被分配到龙安桥中学任教。但我的家没有搬,还是住在东方红大队,大队离龙安桥公社中学八里路,我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

1983年,家乡开始实行大包干,原来的东方红大队又改名叫小河东村了。改革没几年村民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村里虽然不是太富裕,但比起大帮轰那时可强多了。村领导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米少先给孩子吃”,于是拿出一部分钱再加上政府拨款,建起了二十一间两千多平方米的砖瓦校舍。可容纳十个班级、三百多名学生读书,教室宽敞明亮,学生可以安心舒适地上学了。

2000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实行连片种植,这就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力。他们开始到外地打工,有的把家搬走了;有的把自家的房子空着,领着孩子到县城租房子陪读。村里学校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平均每年都减少百分之二十,最少时一个班级只有五名学生。十几年时间,全校五个班级的学生减少到三十几名了,学校没有生源被迫关闭,孩子上小学都得到乡镇小学,上中学就得到县城了。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农村的资源开始合理流动,农村的学生开始到乡镇和县城读书,有的农户把户口也落到城里,连多年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们也都陆续进了城,变成了城里人。

家乡学校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见证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见证了教育的日新月异。正像当年的标语一样:知识改变命运。

(原载《鹤城晚报》2018年10月20日)

同类推荐
  • 心的呐喊

    心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评论作品集,大部分作品发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人才信息报》的评论专栏里,并成为这三家报刊的评论主笔。
  •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可供文学爱好者参考阅读,值得细细品味。
  • 再论木斧

    再论木斧

    本书是一本对四川著名诗人木斧进行评价的评论集和资料汇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收录吴开晋、欧阳文彬等撰写的木斧及作品的系统评论文章;王尔碑、杜谷等二十五位诗人撰写的评论木斧作品的书信体诗作;著名作家巴金、臧克家、绿原等五十五位作家与诗人给木斧的信函。另外最后还选载了木斧对自己文学生涯及作品的评述。本书通过诗人、评论家们对木斧作品的评论以及作家们与木斧之间的日常交往、艺术探讨,全方位地展现了木斧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刻画了一位重要跨世纪诗人伟大的形象,是一本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学评论集。
  • 明诗三百首

    明诗三百首

    《明诗三百首》以鸟瞰式的介绍为主,略重“以诗读史”,没有一味着眼于名篇而落于窠臼。《明诗三百首》选诗三百余首,入选诗人以卒于1644年前者为限。金性尧先生以其深厚学养,秉持严谨之态,对这些诗作进行了言简而意深的注释,读者可从中一识明诗之风貌与精华。
  •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

    “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萧红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热门推荐
  • 风暴骑士物语

    风暴骑士物语

    我们生而为凡人。没能有雄鹰的敏锐,猎豹的敏捷;棕熊的力量,狮鹫的勇气。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得以存续。这是一本西方奇幻题材的骑士小说,但在这个奇幻的世界里,人也终究是凡人,鲜有例外,他们不可能推开数十吨重的巨大石门,也绝无可能跃起数十米作出华丽的凌空劈斩;不具备随处发现珍藏着魔法神器的宝箱的幸运,亦或是足以让他们脱胎换骨的上古圣物;无论怎么研习技巧,无论怎么锤炼肉体;人类始终无法超越肉体的界限。他们都只是凡人而已。诚然,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这个世界蕴藏着无尽的力量与未知的奇迹;但在圣骑士的发源之地,神圣帝国,他们都这么说——“不敢以凡人之躯面对不朽之物的人们,又如何能取得与之抗衡的不朽的力量?”
  • 穿越之哎妈穿成太监了

    穿越之哎妈穿成太监了

    她本是现代姑娘,工作之余喜欢玩宫庭计游戏,老是幻想可以穿越成为女主,有一天终于穿越了,美梦成真兴奋之余发现有点不对,拿起镜子一看,哎妈,咋穿成太监了,一边照镜子一边哭着说:人家穿越不是穿成帅哥就是美女,然后和男女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结果我两样全穿了,穿成不男不女的了。
  • 原非无我

    原非无我

    《庄子.齐物论》中“非彼无我,非我无所求”如果爱有来生,我愿一无所有,好好爱你。
  • 76号特务实录

    76号特务实录

    抗战初期,顺应全国民众的呼声,军统在上海对日寇官兵、大汉奸及日伪机构进行暴力袭击,使日伪遭受重大损失。汪伪76号特务展开报复行动,破获军统上海站,杀死大批军统特务。不断升级的报复与反报复让上海滩充满了血雨腥风。本书形象地再现了汪伪76号的每一场风云突变,揭开笼罩已久的神秘面纱,真捣恐怖而罪恶的特务组织核心。惊心动魄的策反、暗杀,血雨腥风的剧变、惨案,零距离目击极斯菲尔路76号,刺目刻画历史上的黑色一笔。以理性的眼光、客观的态度、细腻的笔法,深度透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最大的汉奸特务组织。
  • 苏瑶的小山

    苏瑶的小山

    苏瑶,一个小村寨里的可爱小姑娘,有大大的“快乐”,如同树上的百灵鸟一样,美好、阳光,希望……
  • 王者封印

    王者封印

    一个穿越千年而去等待一份爱情的浪子,杨枫。为了实现千年的承诺,封印千年的神,而在漓夕大陆施展温柔绝杀,拥有魔红眼,随时魔化的他,将如何走上王者之路,寻找那千年轮回而等待着的那一份爱情.......王者封印俱乐部,敬请各位加入,群号81592929
  • 谁偷走了我的健康

    谁偷走了我的健康

    本书对保健问题进行介绍,全面阐述了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危害,饮食误区对健康的危害,运动不当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 俏妃逍遥

    俏妃逍遥

    一朝穿越,成了异世的她传言她因一己之私,以权欺人,谋正妻之位;传言她因克夫之命,惨遭退婚,重病缠身。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笑面王爷。梅花林偶遇,“本王娶你为妃!”“王爷,您不知道我克夫么?”“本王命硬!”冷笑,“王爷,您忘了您老是喜欢男人的?”“为了你,本王宁愿喜欢女人!”额。。。。。。好诡异的对白!
  • 我的宝可梦不大对劲

    我的宝可梦不大对劲

    虽然学姐发过来的照片很诱人,但坐在学姐旁边瞪着两个血窟窿的大头娃娃是什么鬼?它怎么头顶着尖牙利齿的大嘴,还对着学姐留口水?学姐,你要被断头了啊喂!一觉睡醒,路诚发现精灵宝可梦入侵了自己的生活,可为什么自己的宝可梦和别人的不大一样?---欢迎来到精灵宝可梦的现实世界,从最底层的训练家,一步步站上世界大赛的舞台! 书友群:694872396
  • 鬼吹灯之盗破天机

    鬼吹灯之盗破天机

    一只诡异的石盒,一把未知的钥匙,一张神秘的羊皮古图。两个亡命的土夫子,一群奇怪的外国人,志在必得的日本人,神秘莫测的长沙人。战火纷飞的年代,什么样的秘密,引得各方寻觅?消失于历史长河的部族,长眠于未知领域的预言者。千年岁月,是否早已注定?天理昭昭,天命难违。千年机遇,梦里寻谁?是否,命中早有定数?只一句,天机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