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903900000048

第48章 神秘的“吴玉峰”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辛辛苦苦找了两年多,却在一次偶然的网间搜索中突然发现了他,写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他就是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有“曲圣”之称的魏良辅

(号玉峰)!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一句,一方面是诉说了魏良辅“足迹不下楼十年”,“镂心商曲”的故事。一个红极一时的艺人突然在红楼舞榭销声匿迹,可见魏良辅工夫之深。余澹心在《寄畅园闻歌记》中说:“良辅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缕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

另一方面,曹雪芹是想通过这句话来点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在

之前的文章中我曾指出,不管从前是否有人写过《石头记》,但《红楼梦》全书的整体架构是从楚辞中演化出来的(详见拙文——〈红楼梦〉的写作提纲》)。我们知道,《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离不开“红楼昆戏”(详见拙文——《红楼梦》中戏),他自然会对“昆曲之祖”魏玉峰崇拜有加。“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一句明显是曹雪芹的自谦之语,即言《红楼梦》之思想精华为“吴玉峰”所赐,自己借鉴了前辈艺术家、前辈文学家、特别是前辈戏曲家的许多作品,才写成了《红楼梦》!

若非如此,为何书中没有署名“玉峰”的批语?也找不到任何叫吴玉

峰的人?“吴玉峰”其实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指“无玉峰”,即“玉峰”这个人不是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其次就是暗藏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典故,“魏蜀吴”即隐“魏属吴”,说明“吴”字暗射“魏”字。我们知道,曹雪芹是个制谜的高手,红楼梦的文字中,设谜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这时才明白“吴玉峰”原来就是魏玉峰!

与“梅溪”一样,字、号“玉峰”的人也有一箩筐。

1.清代女诗人姜宜,字玉峰。著《玉峰集》。

2.清画家王岑,字玉峰。乾隆四十三年(1778)仿元人太室晴峦图。

3.清吴县人金佐,字玉峰。

4.清官员赵士麟,字麟伯,号玉峰。

赵士麟官品和才能出众,还精于诗赋,《读书堂全集》收录他的诗千余首,赋七八篇。他的书法也名重当时,尤精于行草,行书取法二王,草书有张旭余韵,“神明变化如游龙,别具清刚志健之气”(《赵玉峰集传》),与元江马汝为、昆明虞世缨、赵士英被称为“滇中四杰”。

5.金代文学家赵可,字献之,号玉峰散人。赵可博学多才,卓绝不羁。著有《玉峰散人集》,今佚。诗入《中州集》,词入《中州乐府》。

6.明朝画家夏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善画墨竹。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

7.明代朱希周,字懋忠,号玉峰。朱家祖籍昆山(今属江苏),后迁吴县(今江苏苏州)。朱家乃书香门弟,参加殿试,一举夺魁。据《明史朱希周传》讲,朱希周之所以能中状元,乃是因为明孝宗喜欢他的姓名,才擢为第一甲第一名的。是否真的如此,今也很难说了。死后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此号极符合他一生的言行。

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有研究者专门从姓吴的古人里面去找“吴玉峰”,可谓挖掘良苦、费尽心机、绞尽脑汁。认为“吴玉峰”就是吴乔、吴雯、吴梅村,因他们都与昆山有关。“昆山”的别称就是“玉峰”,这当然不假,但姓吴的昆山人何止千万,如果去找这样的“吴玉峰”,其结果恐怕只能是一头雾水,越找越糊涂。很明显,吴乔、吴雯、吴梅村之类,尚不如上述 7 位“玉峰”来得实成,至少他们还能称为“玉峰”。

所以,在寻找“吴玉峰”之前,必须明确思路:

1.他不是批书者,《红楼梦》中并没有他的批语,哪怕一条。

2.由“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和甲戌本的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可判定,“吴玉峰”的生活年代应在雪芹创作《风月宝鉴》之前。

3.因“吴玉峰”同“东鲁孔梅溪”的并列关系,二者相同,世上本无此

人,首要的意义是对古人的咏叹。“吴”与“东鲁孔”意义相同,对应地方名称,“玉峰”同“梅溪”一样,对应人的字号。所以,真正的“玉峰”不姓吴,只不过是字号为“玉峰”罢了。

4.“吴玉峰”同“东鲁孔梅溪”唯一的一个不同点是字数的差异,雪芹

明显是在设谜。若非如此,写“鲁梅溪”“孔梅溪”都可以,何必如“东鲁孔梅溪”这般拗口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吴玉峰”仅三字,恐怕只影射一人,而“东鲁孔梅溪”则多出两字,比较古怪,又有“梅溪”的署名批语,当咏多人,且实有多人(详见拙文——《梅溪先生》)。

以下介绍魏玉峰与《红楼梦》的关系,并试举旁证。

魏良辅(1489 —1566),号玉峰,流寓于江苏太仓。是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关于魏良辅的出生地还存在一些争议,前辈万叶认为应是在南昌陶竹,即现在莲塘一带,县志上有记载。但在同时代,南昌新建县也出了一个魏良辅,很多人往往把两人混淆。新建人魏良辅出生于松湖镇魏姓大家族,字师召,明正德十一年举人,嘉靖三十一年调任山东左布政使,是位有名的理学研究者。

当了省级大官又成为理学家的魏良辅,怎么会放下官位突然研究戏

曲?这也是许多人认为魏良辅非豫章人的原因之一。“因为两人名字相同,时代相近,所以容易造成误解,实际此魏良辅非彼魏良辅。”万叶说。

曹雪芹是否能搞清魏良辅的真正出身地,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一部

小说来讲,这是无关要紧的,但雪芹一定认为他就是号玉峰的昆曲始祖。

他晚年将其心得整理成《南词引正》,又名《曲律》,对昆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传本有:《吴俞萃雅》《词林逸响》《吴骚合编》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等。上述各书皆载有魏玉峰的《曲律》十七或十八条不等。解放后,又发现了明代吴昆麓校正的《南词引正》原本,内容较《曲律》其他刊本略多,也稍有不同,涉及昆山腔和杭州腔等内容,他本没有。

不管是《吴俞萃雅》《吴骚合编》还是校正《南词引正》原本的吴昆麓,都反映出了这样的信息:魏玉峰的一生离不开“吴”,他大半生都在吴地生活,事于吴曲,研究吴腔(昆山腔,即玉峰腔)。“魏玉峰”即是雪芹笔下的

“吴玉峰”。

魏良辅被曹雪芹称为吴玉峰,还与梁辰鱼有关。梁辰鱼将明代传奇

《吴越春秋》改编成《浣纱记》,昆山人,是一位多才多艺、任侠好游的文人(正合曹雪芹脾性)。《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三十)“梁辰鱼”条说:“尤善度曲,得魏良辅之传。转喉发响,声出金石。”清雷琳《渔矶漫钞》记载:“昆山有魏良辅者,始造新律为昆腔,梁伯龙独得其传,著《浣纱记》传奇,盛行于时。”梁辰鱼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最著名(《红楼

梦》中多次提到浣纱的典故,并多次把黛玉比作西施)。昆曲《浣纱记》,以《吴越春秋》为蓝本,叙吴、越争霸之故事,“玉峰”就是梁辰鱼老家昆山的别称。当时浙江诗人查慎行的著作《敬业堂集》中云:“昆山一名玉峰,周围二里许似累石而成。”又有张潮《虞初新志》中云:“圆圆陈姓,玉峰歌妓也。”昆山有山名马鞍山,山上有玲珑石,莹白如玉,因此又名玉峰山,取玉出昆冈之意。由此可见“玉峰”暗影昆山。我们知道,《红楼梦》的许多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设计,都来自“昆曲”和“弋阳腔”(详见拙文——《红楼梦》中戏)。曹雪芹对“昆曲之祖”魏玉峰和《浣纱记》的作者梁辰鱼一定十分崇拜,因此才写了“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一句,曹雪芹明显很谦虚,言明《红楼梦》之精华为前辈所赐。《红楼梦》中没有署名“玉峰”的批语,正说明这位“吴玉峰”其实是曹雪芹的前辈,“题曰《红楼梦》”照应第五回“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和第二十五回“《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书中第五十三回,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上书“星辉辅弼”。雪芹以先皇御笔暗写魏良辅之“辅”,足见在他心目中,“吴玉峰”地位之高。

第五十五回作者又写“议事厅”之匾额,题“辅仁谕德”四字,“仁谕

德”暗射“良”字,“辅仁谕德”即“良辅”也!这时,大家才会相信魏良辅

就是“吴玉峰”这一事实了吧?

昆曲博物馆建有魏良辅雕像,魏良辅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

才钻研南曲。他的家乡盛行弋阳腔,而他却厌鄙弋阳,来到了太仓。他结

识了一位南曲专家过云适,常向他请教。魏良辅对戏曲唱腔进行整理,将

南北曲融为一体,既使南曲“收音纯细”,又令北曲“转无北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唱腔,细腻得宛如苏州巧匠用木贼草蘸水研磨红木家具一样,故时人称之为“水磨腔”,又称“昆曲”。同时,魏良辅对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在原来单调的弦索、彭板伴奏中,加入了笛、箫、笙和琵琶等乐器,丰富了音色,使昆曲音乐更加瑰丽多彩,更富感染力。自此,魏良辅名振曲坛,被誉为“立昆之宗”“昆曲鼻祖”,艺坛尊之为“国工”“圣曲”。因此,不管是曹雪芹还是他的父辈、祖辈,都对“魏玉峰”敬爱有加。

其实,黄幡绰、顾阿瑛、顾坚才是真正的“昆曲鼻祖”,而曹雪芹也在《红楼梦》中也记下了他们的身影。第二回有文字:“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我在文章《贾雨村的“正邪两赋”》中,曾分析出黄幡绰是影射凤姐,可见曹雪芹对他的了解和喜爱。

黄幡绰能言善辩,巧舌如簧,演出噱谑诙谐令人捧腹,所以常侍奉君侧(正合王熙凤之才)。魏良辅《南词证引》说:“唯昆山腔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一语道破了昆曲的渊源。“正声”,乃古代宫廷使用的官方语言和用此语言唱的歌调,源自《诗经》的“风”“雅”“颂”。“风”是各地的歌谣,如“郑风”“秦风”“魏风”,就是河南腔、陕西腔、山西腔。“颂”是周王朝用以祭祀的典乐。其中的“雅”,就是“正声”,周王朝的宫廷语言,唱的曲叫正声,也叫雅言、雅乐。黄幡绰长期生活在宫廷,说话、唱曲当然用当时的官方语言——“正声”。当然,插科打诨就不受这限制了。有人不明白昆曲发源于昆山,为什么唱的都是中州音,现在知道乃是黄幡绰所传,也就清楚了。

顾阿瑛(1310 —1369)名瑛,一名仲瑛(正合宝玉神瑛侍者的仙界身

份),字德辉,号金粟道人。其才性高旷,精于音律,擅长吹、拉、弹、唱,轻财结客,以声伎广交四方宾客(正合宝玉个性)。筑“玉山草堂”,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建筑群总称为“玉山佳处”,而这些聚会被称为“玉山雅集”(正合宝玉的出身和名字)。顾阿瑛与倪云林(正邪两赋中喻妙玉,详见拙文——《贾雨村的正邪两赋》)交往深厚,明代刑部尚书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云:“吾昆山顾阿瑛,无锡倪云林,俱以猗卓之资,更挟才藻,风流豪赏,为东南之冠。”

顾阿瑛出生于昆山望族,为南朝学者顾野王的后裔。顾氏世代为官,

祖父顾传闻,字训之,官至卫辉怀孟路总管;曾祖父为宋武翼郎。顾阿瑛经过十多年努力,逐渐成为吴中巨富。清人董潮在《东臬杂录》中称顾阿瑛:“擅陶朱之术”,意即顾阿瑛如陶朱公一样以经商致富。顾阿瑛与倪云林(无锡)、曹梦炎并称为当时江南的三大巨富(正合曹雪芹家之富)。顾阿瑛有“四次辞官”的仕途经历,最后一回甚至不惜削发为僧(正合宝玉个性及出家经历)。

在《玉山草堂雅集》中,与“昆山腔”相关的人士还有顾坚,他是元末明初戏曲家,自号“风月散人”,昆山千灯人,太学生,精于南辞,善作古赋。元将扩廊贴木儿听说他善歌,屡招皆不就。他与顾阿瑛与倪云林等友善,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曹雪芹所作《风月宝鉴》一书即源自于此),今均已不存。据魏良辅《南词引正》一书载,顾世居昆山,“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为昆山腔创始人。

由此可见,魏良辅(魏玉峰)是站在黄幡绰、顾阿瑛、顾坚等前人的肩膀才攀上了戏曲高峰,也正因为如此,曹雪芹写出了“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吴玉峰”即是魏良辅的代名词,“题曰《红楼梦》”则是曹雪芹试图通过魏良辅对这些昆曲鼻祖们的继承发扬,表达他自己对戏曲前辈的尊敬之情。

古老的昆曲有着中国戏曲“活化石”之誉,它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中华

戏曲遗产,创造了中国古代最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对京剧、川剧、湘剧、晋剧、赣剧、桂剧、闽剧、越剧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戏曲之母”。《红楼梦》中演出的戏,几乎全部来自于昆曲剧目。

魏玉峰的身边聚集了洞箫张梅谷、笛子谢林泉,歌手张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等一批人,形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艺术沙龙。就连魏良辅的弟子梁溪人、潘荆南等人也带动了流行风潮,“荆南游处必锴以箫管合曲,一时竞相传习,世谓度曲之工始于玉峰,盛于梁溪”,当地还有谚语说,“无锡莫开口,谓能歌者众也”。

袁髯、尤驼、陶九官、周梦谷、滕全拙、陆九畴等歌人也都比魏良辅的资格老,在艺术上也各有造诣,魏良辅都虚心请教。史料中最早提到魏良辅的是李开先的《词谑》“昆山陶九官,太仓魏上泉,而周梦谷、滕全拙、朱南川……皆长于歌而劣于弹,魏良辅兼能医……”可见魏良辅还是位兼职医生(正合曹雪芹的额外技能——郎中)。

明末人宋直方《琐闻录》记载:“野塘,河北人,以罪发苏州大仓卫,素工弦索……昆山魏良辅者,善南曲,为吴中国工(正合吴玉峰)。一日至大仓闻野塘歌,心异之,留听三日夜,大称善,遂与野塘定交。时良辅(年)五十余,有一女亦善歌,诸贵人争求之,不许,至是竟以委野塘。”把女儿许配给罪人,如此厚爱,不难看出张野塘对魏良辅的影响之大,他有如遇到知音。《琐闻录》记载说魏良辅与张野塘定交“时良辅年五十余”,也就是说在魏良辅 50 岁后开始与张野塘并习南曲,解决了原来魏良辅所不满昆曲的种种问题,终于将昆山腔的演唱改革成为“江南名乐”。

沈庞绥《弦索辨论》记载:“南曲则大备于明,初时虽有南曲,只要弦

索官腔。至嘉、隆间,昆山有魏良辅者,乃渐改旧习,始备众乐器,而剧场大成。”又,沈德符《顾曲杂言》说:“自吴人重南曲,皆祖魏良辅,而北词几废。”这几则史料都明确地证明了魏良辅与昆山和吴地的特殊关系。明许宇 1623 年刊行词林逸乡,在卷前有序:“按元魏良辅,昆山州人。先为丝竹之音,巧绝一世,既则定曲腔点板,发古人未有之心思,海內宗之。度曲必称昆腔者,不忘其自始也。相传有曲律,吴人咸诵习焉。”更充分说明了上述关联。可以说,到了曹雪芹生活的时代,魏良辅已经俨然是一位昆山人了,“魏玉峰”与“魏昆山”和“吴玉峰”就更加混为一谈、不可分割了。

魏良辅的《南词引正》,现存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吴昆麓和曹含斋的叙录本。吴昆麓是常州人,曹含斋名大章,金坛人,都是昆曲的清唱名家,是魏氏唱法传播到南京的积极推动者。由于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东边的贡院是科举考试之地,士商云集,歌台舞榭也就应运而生。吴、曹两人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到南京乡试中举,曾同游秦淮,与歌儿舞女为伍。吴昆麓一定不会是“吴玉峰”,但是他对魏玉峰《南词引正》的叙录,则一定是魏良辅被曹雪芹称为“吴玉峰”的原因之一。

当时的秦淮歌妓,以竞唱昆曲新声为时尚。潘之恒在《亘史外纪》卷

二十《艳部金陵》中记载:“趋狭斜者竞新曲,以昆山魏良辅调相高”。到了隆庆四年(1570),曹含斋、吴昆麓和梁辰鱼等名士便在秦淮河畔举行了“莲台仙会”,邀集金陵著名的十四位歌女比赛唱曲。曹含斋为此写了《莲台仙会品》,潘之恒写了《莲台仙会叙》,“一时声动白下(南京的别称),为都人士称赏”。可见,曹雪芹家族之所以能喜欢上“吴玉峰”缔造的昆曲,是受到了当时大环境的影响。

昆曲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杭州腔并称为南戏五大声腔。南京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荟萃人文。明清以来,经“吴玉峰”(魏良辅)的改革和推动,昆曲盛行于南京,不仅出现了“兴化部”“华林部”“李渔家班”“曹寅家班”等名扬全国的专业昆班,而且清音小部和文人唱曲之风亦绵延不绝。“曹寅家班”演的昆曲剧目,正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艺术源泉。

潘之恒在《鸾啸小品神合》中评论了金陵的男演员彭大、小徐等二十

人的技艺,又在《亘史初艳》中赞扬了秦淮女伶王赛玉、罗桂林等九人,述说:“蒋六工传奇二十余部”,能演百出以上折子戏,随叫随演,“无难色,无拒辞”。自 1581 年金陵富春堂刻印郑若庸《玉簪记》后,广庆堂又刻印了汤显祖的《南柯梦》,继志斋刻印了《紫钗记》,文林阁刻印了《牡丹亭》。这些剧本为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料和素材。所谓“秦淮八艳”,个个都是昆曲名伶。自马湘兰到陈圆圆,钮锈《圆圆传》称她:“年

十八,隶籍梨园,每一登场,花明云艳,独出冠时,观者断魂。”《十美词记》记她“演《西厢》扮贴旦红娘脚色,体态轻靡,说白便巧”。顾媚的居所题为“眉楼”,她是“女小生”的脚色,曾与装旦的董小宛合作演出《西楼记》(正合黛玉)。1657 年秋,顾媚随夫君龚鼎孳在金陵,寓居市隐园中林堂,邀集秦淮旧人李大娘、李十娘及宾客百数,“命老梨园郭长春等演剧,酒客丁继之、张燕筑及二王郎,串《王母瑶池宴》”(《板桥杂记》)。李香君住在

媚香楼(合《红楼梦》中的天香楼),十三岁就开始跟苏昆生学唱昆曲,对于汤显祖的《牡丹亭》等四梦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其善唱《琵琶记》(见侯方域《李姬传》)。“秦淮八艳”对于曹雪芹创作金陵十二钗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金陵十二钗人物形象的塑造,隐含了“秦淮八艳”的众多生命元素,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予以揭示。

同类推荐
  • 成长的时代

    成长的时代

    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错过了再做就难了向往诗与远方
  • 戛然而止的列车

    戛然而止的列车

    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一辆困于两段隧道间高架桥上的列车,一群被囚的乘客,无法确定的开车时间,漫长无望的等待,密闭空间里人心开始动荡,生活表皮被揭开,日子内里的故事纷至沓来,包括故事背后的人世真相,温暖与寒冷、卑劣与高贵、真诚与虚伪。特殊的空间里,既有不断加浓的焦虑和恐惧,也有一步步走向清醒与理性者,人物被迫使着重新审视生活,触碰生命里原本有意无意隐蔽的东西。表面强大勇敢的尹志城内心深处藏着暗色,多年懦弱与犹豫之后终于选择面对,但被困于车上,离最后的了结仅一步之遥;许文铮开始回检与江梓游离现实之外的爱情,两人的缘份断于爱情新的可能性产生之时;黄楷与陈佳佳的新生活被拦腰截断,两人彼此间的温暖从未有过的柔软厚实,抵达了从未到过的深刻;在欲望里沉浮半辈子的王金涛重新定义价值,在恐惧中强迫安静,原本确定的一切失掉了平衡;陈丽娜与林铭英这两个纠缠多年女人,最终面对彼此,也面对自我,一桩有预谋的凶杀案止于迟到的清醒,真正的忧伤开始;一辈子为别人而活的吴香决定为自己活一次,然而没办法选择了;即将走至生命尽头的林顺富经历了另一场恐惧,希望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在面前,他也许是唯一一个被这次意外成全的人……
  • 泪痣缘

    泪痣缘

    有人说:眼角有痣的女孩儿,今生注定多泪,哭的是今世的爱,痛的是来生的情。而我,就是一个眼角有痣的女孩儿。
  • 青松黎黎

    青松黎黎

    农村女孩张黎黎的成长之路,艰难困苦之后的柳暗花明
  • 千鹤回

    千鹤回

    乌云随着一场暴风雨而离去,阴暗的世界渐渐消失,天边中出现了一丝红晕,这是一场暴风雨过后的黎明……
热门推荐
  • 一滴酒也能成仙

    一滴酒也能成仙

    大道三干,小道四万七干,难不成一滴酒就没有出路吗?天道有缺,万物之灵,谁能限制的了我。
  • 芳心暗许意难投

    芳心暗许意难投

    那时的遇见,谁能想到迎面走来的就是命中注定的人呢...
  • 星灵顶座

    星灵顶座

    音乐的殿堂里,和声虫、电音符倾听着澎湃与激昂,熠熠电光点燃了万家灯火;夏天的小巷里,瑶瑶蒲树“漱漱”得晃动着身躯,给纳凉的人们带来丝丝清凉。这是一个人与星灵共存的世界。有人说,他们是星辰的恩赐;有人说,他们是世界的精灵;也有人说,他们是招来毁灭的魔王。时光荏苒,星灵依旧。这是由一位少年谱写的星灵传说……
  • 颜仙

    颜仙

    800年前,16岁的少将军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仙力,拥有不死之身,姻缘石却意外碎了,从此孤苦一生,再无良人。800年后,他化为颜仙,帮人改头换面,但每个改变容颜的人,都需要付出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做为代价。颜仙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如醇香烈酒,值得回味。那么他最终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吗?你想改变容颜么?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 推理腹黑搭档组

    推理腹黑搭档组

    一个女特种兵退役来到刑警队,一次次的破案,一次次的交锋,有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模仿」
  • 花都顽主

    花都顽主

    他是手机游戏的策划却因h游戏几乎被赶出了公司,他是神秘组织的永远第二,又被买来的老婆卷入政坛的暗杀事件。丈母娘的神奇鞭酒被他错误食用,荒唐导致大财团的百合女总监“意外”怀孕。天啊!我还没有和她发生过关系!他抢了她的女友,她又看中了他的女友,她算计他,他干脆泡她,让她明白男人的好只有他身边的女人才知道。他戏耍官二,调戏富二,怒K黑二代。
  • 拾歌

    拾歌

    她是北昭太尉府的妖怪小姐,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数年前她误打误撞救下他一命,日日的精心照看下,少男少女也有了心事。数年后得知他的身份,了解到他的身不由己,他们经常私下见面。却不曾想,所有的接近都只是一场阴谋的策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同一个杯子的玻璃渣

    同一个杯子的玻璃渣

    不要去讨论谁是主角最开始出场的是陈奕羊洛小西最后出场的是陈芷恩但是后面部分又侧重写了陈芷恩真正好的作品不需要说什么你看懂了我写完了我写完了你看懂了诋毁的话三思而后言夸奖的话斟酌而后发洛小西跟陈奕羊一开始是美好的形象但是到后面为什么又有点不一样了我的主题是:不同的圈子别硬融免费的东西最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