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700000010

第10章 大学(10)

那么人和动物的区别在哪里呢?人可以开家公司,盖一座大楼,要让一条狗去盖座楼,它就没有这个能力。人能不能创造?(众答:能。)人有这种创造的能力,可以把自己的某种想法变成现实,狗就没有这种创造的能力。这种创造的能力来自人的自由意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偷吃了那个善恶树上的果实,具有了自由意识,被赐予了这个分别意识后,他们才被赶出伊甸园,开始创造这个物质世界。因此,人具有部分操纵的能力,而动物只是被操纵者。

世间所有的人都在这个自由意识的作用下,想吃,想喝,想玩,想乐,一切活动都被意识推出来,从而产生了想法。世间的人都在使用想法,想多挣钱,想让老公回来,想要家庭幸福,这些都是思想的作用啊!为了这个想要,就要做很多的事情。意识在内在推动,也在内在操纵,世人都以为自己在用,其实是在被用,被意识所用,是被动的用。如果你是一个灵修的人,也要使用意识,但是要把被用转成主动的用,意识只是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可以走向内在的境界。经典里讲“只在中间颠倒颠”,心意就是这个中间,以前都是用错了,颠倒过来就用对了。比如拧那个螺丝钉,以前你也天天拧啊,但是却用扳手,用错了;现在你不用扳手了,而用螺丝刀,就用对了。把用错了的,重新用对了,这就是善用心意。这个意识是物质创造最伟大的产物,只有凭借它才能回归生命树,把它用对了,就走上了臣服之路,走向永生;把它用错了,像孙猴子那样,想做齐天大圣,那是做不到的。

大家都听过“心猿意马”,为什么心猿和意马放在一起啊?世人的心胡思乱想,想东想西的,就像猿猴一样。内在有一股力量,让念头不停地流动,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休止地奔跑。它们把你的精气神消耗完,带你走向死亡。如果你想掌控未来,却不了解自己,怎么行呢?要降服心猿,收服意马,拴心猿,锁意马,才能掌控自我,驾驭人生。你想去开一个公司,却不知道自己家里有没有钱,怎么开呢?首先你要知道存折上面有多少钱,能开多大的公司,能用几个人,你再去开嘛。要不然,鼓捣来,鼓捣去,最后一翻存折,没有钱,那不瞎折腾吗?要了解心意,修行全凭心意,完成心意上的功课,就达到意诚的境界。

如果你的小孩习气很重,你改造他,从小就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这个过程就是改造的过程。当改造完成后,小孩就听话了,那是真听话了,并不是假的,这时心就诚了,就被你降伏了。诚意就是降服心意,那是臣服的状态。就像孙猴子,在没有跟随唐僧之前,他服不服啊?(众答:不服。)他要做齐天大圣,但是当唐僧来到他的面前,他也没有服啊,最后用了紧箍咒,他才服的。而这个服也不是真服,更不是臣服。那么你的紧箍咒在哪儿呢?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不太自私,有很高的觉悟,然而今天却做了一件害人的事,晚上就睡不着觉了。有没有啊?(有人答:有。)让你睡不着觉的,就是那个紧箍咒,大乘佛法的紧箍咒,你做了损害别人的事,问心有愧,心中不安啊!非要把它偿还了,你才能心安理得。当你所做的事情都问心无愧,心安理得,那就是紧箍咒被脱下的时刻,在这之前,你就得戴上它,不戴上它,你是没法修的。如果孩子不听话,就得管严一点,不管不行,但是管他,他又会逆反。怎么办呢?要给他戴上紧箍咒,胡萝卜加上大棒子,恩威并施,一会儿给胡萝卜,一会儿给大棒子。最终的目的是让他诚意,把那些不好的东西给改了。

想要做到诚意,却不了解自由意识,你想踏进灵修之门,进不去的。《圣经》里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窄门难进,无为难为。如何才能进入窄门,就要通过心意,心意之体就是知性展示的窗口。你知道灵感好,但是却不知道灵感从何而来,当一个灵感来了,你想再获得一个灵感,它却怎么也不来了。倘若你进入那个门后,灵感会不断地产生,你知道它从哪个门出,从哪个门进,就像自己家的门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回到家门口,钥匙一开就进去了,钥匙一拔关上门了。关上门干什么?休息。开开门干什么?出去干事。这样你才能找到一个来去自如的方法,所谓如来就是如来如去,不来不去,它是内在的一层境界,本无所来,亦无所去,一直在那儿。其实明德还没有达到最高层面的觉悟,但是它离绝对真理已经很近了,因为明德之上还有一个道,那个才是最高层面的觉悟状态。

那些信佛的人,每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们念阿弥陀佛的目的,也是为了得到意诚的结果。有的人每天在行愿,专注地奉爱众生,全身心地服务神,也可以达到诚意的状态。做人要用心,做事要专注,意念要纯洁,心态要端正,该做什么,就专注地做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古时候有个名叫秋的棋手,由于他的棋下得好,当地人都称他为弈秋。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他每天尽心尽力教导他们,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艺倾囊相授。但这两个徒弟完全不一样。 一个徒弟生性踏实认真,谦虚好学,非常专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认真思索老师所做的每一步安排,仔细品味老师的每一句话。所以,他极为准确地领悟了老师下棋的精髓,棋艺进步飞快,连老师都为之惊叹。另一个徒弟正好相反。他虽然天天跟在老师身边学习,但老师讲解下棋要领的时候,他的眼睛好像是在盯着棋子,可心思却被空中的大雁占据,恨不得马上搭弓射箭,射下一只。结果,老师讲的他一句也没听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棋艺依旧拙劣不堪,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没有,老师对他极为失望。最后这两个徒弟,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一无所获。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

《大学》里讲:“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世人大多心不在焉,迷失了本心,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当你的真心在的时候,每一个当下都会止在那儿,那叫定其心;而后生其心,过去了,就不执著它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心应对当下事,人生才能无碍。在这个层面上,并不是不生一颗心,而是不生那些乱七八糟的凡心。杨总,你不是想平天下吗?(杨总答:我想做个俗人算了。)正心做到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才是最平凡的人,是一个中道之人,平平淡淡,平平常常,不为所虑,不为所伤。这就是最俗的平常人嘛,俗到不能再俗了,同其光和其尘。然而现在的我们不俗也不行,俗也不安分,高不成,低不就,太烦心了。

今天你去爬山,如果爬到半山腰了,你也不愿上去,也不愿下来,就停在那儿了,没有饭吃呀!半山腰上没有饭馆,上面有,下面也有,你要么就上去,要么就下来,两个结果,你要选哪一个?你要做一个俗人,也行,那就下来;要做一个高人,也行,那你就上去。其实当你真的上去了,最后你还要下来的,高处不胜寒啊!但是那时你再下来,和没有上去之前就不一样啦。因为你已经看到最高处的风景了,不再苛求和攀缘什么了,会用一颗平常心去生活,自然而然地应对每一个当下。这时你会感觉到没有什么是奇怪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如果那只井中的青蛙不再想看到井外的天,它也是一只自在的青蛙,就是因为它想看井外的天,又看不到,才变成了一只烦恼的青蛙。要么它就在井里好好地待着,不要去想天外面是什么,在井中的小天地也可以享受快乐;要么它就设法离开井,走向外面的世界,去体会更多的快乐。

今天我给大家讲这些,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做圣人,而是让你们内心里更加快乐一点,更加逍遥一点。我没有能力让你们成圣成贤,自己也还不是圣人,亦不是贤人,只是想让大家的烦恼少一些,明天比今天更快乐一点,这就是我的发心。如果按你现在的人生轨迹去走,一下就能看到二十年之后,依旧碌碌无为,在庸庸碌碌之中,生命就过去了,这种人生还有什么盼头。如果你的人生越来越喜乐了,生活中的烦恼越来越少了,你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那多好啊!

《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心就是正心,因为有这个正心,才能应无所住。身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变化会在每个当下发生,只有专注在每个当下的自己,才能活出自己。如果我非要执著在前面的那一刹那,就会产生烦恼,因为它已经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有人说“我宁愿不生出来”,他能不生出来吗?(有人答:都已经这么大了。)他已经生出来了,已经这么大了,现在要回到娘胎里,也盛不下他啊!(众笑)他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一直活在痛苦之中,有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不想活了。活在过去,惧怕未来,这样的人活着的意义何在呢?

今天青天对我说:“我今天有点怕怕的,以前不这样。”我问:“为什么你会怕怕的?一个小孩从没有撞过墙,当他撞过后,还撞吗?”青天答:“不撞了。”“这时你告诉他,那个墙能撞过去,他相不相信?”“不相信。”“小时候,从来没有体验过之前,父母告诉你,可以撞过去,你相不相信?”“相信。”“但是撞过了,好痛啊。过了一会儿,再让你去撞,你还撞不撞?”“不撞了。”“当你试着去撞,走到快接近墙面的时候,心里就产生恐惧了,很有意思的,第一次撞的时候你没事,第二次撞的时候你的心里就有害怕了,你已经有住了,这叫有所住而生其心。”人生中就是住的东西太多了,烦恼才那么多,就像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受伤了,被情伤过后,她发誓永远不再谈恋爱,一谈到情感,神经就会紧张起来,好似芒刺在背一样。这时一个好男孩走到她身边,想要追她。男孩告诉她,他会用双手给她幸福,她不相信,拒之门外了。她有一个最好的姐妹,看到这么好的男人,你不要,我要啊,就和这个男孩恋爱了,最后结婚组成了家庭,老婆孩子其乐融融的,而她还形单影只,她会后悔啦。每次她看到那对夫妻开开心心的时候,就好像生活在地狱里。当时你不敢选择,男孩走到你面前,送给你了,你都不要,被人家要了,你心里还会嫉妒。这就是人的心理,就是没有正心的状态。

世人的心被各种各样的力量所作用,已经被扭曲了,七情六欲的影响很大,让你做不到正心。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它们全是好东西,只是你不会用,心不正,才被它们伤了。当你心正的时候,就会用它们了,圣人在生活中也有七情的,但是他们用的很正,合乎中道。六欲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个色并非单指色欲,看到一件衣服,看到一件首饰,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看到一个帅气的男孩,这些都是色,色所对应的是眼睛。声是通过耳朵听的,你喜欢一首歌,听过后,那首歌在脑袋里还会不断地唱,是不是沾染了?(众答:是的。)睡觉的时候,睡不着觉,脑子里还在唱这首歌呢!香是鼻子嗅觉的功用,味是舌头的功用,触是身体的感受,法是心意的作用。

要想正其心,你必须懂得中庸之道。怎么才能正呢?(有人答:不被七情六欲所左右。)不被七情六欲所左右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啊?(有人答:是不是食而不知其味。)不是的,那是没用心,你刻意执著于一边,那不是中道。比方说,有的人眼就是乱看,这是一个面,刻意不去看就是另外一个面,执著哪一面都非中道。世间的人执著于物欲的满足,有的人被物质折磨得惨了,走上了修行之路,然后他们刻意舍去所有的欲望,不执在这边,就著在那边,如果你不要欲,没有能量,你怎么去修呢?人要保持中道,回归中道,把道用得正正好好,恰如其分,如果你乱用,那就不行了。你别认为盘个腿,坐在那个地方,就叫静了,别人走路就叫不静了,你盘腿坐着好像是没动,但在一呼一吸之间你都在动,体内细胞的代谢也在动,你的心也在乱动,看起来好像是静的,实际上你还是动的。不要去执著这个东西,而是你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

如果你认为慈眉善目才是佛菩萨的相,或是圣人的相,就学着他们的样子,对谁都是这样。你那只是学了个相,却学不到他们内在的品质,学不到他们的智慧。该教育别人的时候,你需要教育别人,如果你的小孩拿了把刀,可能要伤着自己,或者伤着别人,你要让孩子把刀放下,孩子若不听话,你要严厉一点,这时你还慈眉善目,就不行了,这叫没有智慧,就是不得其正。你若是真的爱孩子,有时候要严厉一点,有时候要慈祥一点,你把这两个摆到正确的位置,该用什么的时候就用什么,这就叫正心,这就叫中庸之道。此时你知道当下的这个因缘,应该用哪一个方法才能应对。该喜的时候喜,该悲的时候悲,该乐的时候乐,该惧的时候惧,那就完美了。如果圣人上了战场,前面枪林弹雨,将士们都撤了,圣人还要向前冲吗?圣人有这么傻吗?他也是跑呀,如果圣人执意要往前冲,肯定不是智者,而是傻子。智慧并不是单一的样式,不是世人头脑中的想象,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有觉,当你的心到位了,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妥善,每件事的处理都是那么合乎内涵,大家会想:“你怎么做得这么好,这么协调,这么妥帖、合度啊。”这时你绝对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从你的身上,将散发出强大的吸引力。

可能你以前也读过《大学》,这几个字随便就读过去了,你真的知道这里面蕴含了什么吗?比如一些搞培训的人说:你要做一个有魅力的女人,怎么做啊?你将来要做个有钱人,怎么做啊?他告诉你要挂个梦想板,天天对着梦想板说“我是最棒的”,钱就来了吗?魄力就有了吗?谁做到了?其实那些做到的人,也不是靠这些得到的。培训师总结了一套理论,世人就认为是了,趋之若鹜。禅宗里有的大德高僧,当他到了那个境界,手里拿着一个碗,“啪”掉在地上了,就开悟了。你回到家里,也拿着碗,啪,啪,啪,把碗都摔完了,你能开悟吗?(众笑)你认为这样就能开呀,不过你学了别人成功的经验,以为自己就能成功了,没有可能的。你看到圣人在打坐,你也学他的样子,在那个地方坐着,你的坐和圣人的坐本质上就不一样。无论圣人是坐着,还是行着,都在一种定中,心定;而你在坐着,也是乱坐。

同类推荐
  • 点评红色阅读(红色文丛)

    点评红色阅读(红色文丛)

    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易经实用指南:民俗禁忌大全

    易经实用指南:民俗禁忌大全

    《易经实用指南:民俗禁忌大全》是我国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与理论的书。
  • 大师与传统

    大师与传统

    本书是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特性、传统、信仰、人物、经典、智慧、国学内涵等面相,以及二十世纪学术大师的流风余韵,多层次地展开探讨。虽为单篇所辑,但题旨集中。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王阳明等往圣昔贤,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钱锺书、陈梦家、张荫麟等现代巨擘,书中或专论或引论,体悟存乎一心。二十一世纪人类会好么?作者亦有独特展望。
  • 民居民俗

    民居民俗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末路雇佣兵

    末路雇佣兵

    一个退役的特种兵重新拿起武器,走上了雇佣兵这条不归路。在他身上,又会有怎样的故事?他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江海寄浮生

    江海寄浮生

    杜浮生自原野蹒跚入世,一场灭门惨案,隐隐有妖魔卷土重来之势,她的另一重身份也不得不重现世间,千年追忆,故人之殇,面对重重阴谋,她的身边也终于有了一个顾南淮!至此,勇往直前。(别信文案,专业挂羊头卖狗肉哈哈)霸气超会撩女主杜浮生x睿智温柔男主顾南淮
  • 洛克菲勒书信集

    洛克菲勒书信集

    1887年11月17日,13岁的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开始写信给他纽约家中的父亲——48岁的老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开始了父子俩开始了长达50年的通信史。这些书信第一次在国内出版,非常珍贵,从中可以一窥老洛克菲勒对待经营和财富的态度。
  • 绝色水浒

    绝色水浒

    宋徽宗时,奸雄高俅趁势而起,官拜殿师府太尉,党羽遍布曹野,顺其者生,逆其者亡。残害忠良,无恶不做,甚至密谋弑君篡位,心机毒辣,但他仍按兵不动,就为了找到武林中失传已久的《九天玄女经》。据传说《九天玄女经》分为上、下两卷,为后晋夏侯麟所著。上卷不仅记载了一套绝顶武功修练心法,更透露了一批惊人宝藏所在地;下卷则巨细靡遗的详述了整个中原地区的山川天险与战略要地,谁能得到此经,夺取天下便易如反掌。但要得到此经,需先找到胸口有豹头刺青的林冲与虎头刺青的武松,方能知其下落。而此时,不满高俅暴政的武林好汉纷纷聚义于梁山泊,于是以宋江为首的江湖好汉,便成了高俅的心腹大患,必除之而后快!…‥
  • 快穿之我要保护小狼狗

    快穿之我要保护小狼狗

    【治愈小甜文,甜到掉牙】云可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次车祸她被他所救,他却变成了植物人。一个系统找上了她,说可以把他救回来,只需要她穿越世界,找到救命恩人实现他的愿望,他的神识回来,就可以恢复正常了,云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拯救救命恩人的道路。可是到了每个世界,为什么她的救命恩人都这么傲娇和腹黑,把她吃干抹净,她只是来帮他实现愿望的啊!!!云可不知道,在霍涛这个大灰狼眼里,你这个小白兔,哪里跑的掉。
  • 秋千冥

    秋千冥

    在上学期间我们都在干什么,身边的人都在干什么,这些事情都是毫无意义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焱

    寻焱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尝试了。”“一百年,剩余的资源留给我们的时间。”“破釜沉舟。”“开始吧,向全世界发布这个生存游戏。”“让每一个仍然沉溺在幻想的人们逐渐意识。““投入全世界的力量寻找生存下去的契机。”“虚拟链接高维世界。”“计划代号——寻焱!“专属qq群:452558613
  • 妖馆奇谈

    妖馆奇谈

    一座妖馆,一块龟谷;一个口袋,一柄拂尘;一副围棋,一支竹笛;一群生灵,一只妖狐。
  • 名楼梦

    名楼梦

    一觉醒来,穿越成青楼名妓……被老鸨当成摇钱树,舒成忧感觉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