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700000017

第17章 大学(17)

“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有人把这个“从”解释为顺从,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古代,一个字有时会有很多种示意。你试想一想,当女人没有出嫁之前,作为一个小女孩,谁来照顾她啊!在座的各位,很多人都有女儿,在女儿出生后,父母会抛弃她们吗?(众答:不会。)把女儿扔了,让社会照顾,父亲怎么舍得呢。那么在女孩成人之前,父母需要承担抚养的职责,这就是“未嫁从父”的内涵,这是身为人父的责任。有时候女儿所说的话是对的,父母也会听取的;有时候女儿所做的事是对的,父母也会允许的。女儿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而并不是绝对的顺从,女儿也有她的人格权利。

父母承担了养育女儿的责任,随着时光的流逝,女儿慢慢长大成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出嫁了,嫁给一个男人,组成一个家庭,这时就要“既嫁从夫”。这并不是说女人从此就失去了自由,没有了人格,成了男人的附属品,而是女人要承担这个家庭的职分,和男人共同经营家庭。当今社会,男人要到社会上打拼,挣钱养家糊口,对妻子承担责任。作为男人,不能指望女人去挣钱来养家,自己吃闲饭。“既嫁从夫”就是丈夫承担照顾女人的职责,这是做丈夫的责任。男人既然娶了女人,必须把对女人的这份责任承担下来,共同经营好家庭。男人在外面做事业,挣得了物质,以养活这个家庭;女人把家庭打理好,相夫教子。夫妻相敬如宾,分工合作,构建和谐的家庭。当今社会的现象,男人到外面做事了,女人也到外面工作了,男人下班回家,没有饭吃,冷冷清清的,感觉没有家的味道。如果一个男人能挣足够的金钱,女人能把家里搞得非常温馨,男人回来了,有吃的,有喝的,那多好啊。那个时代,圣人所倡导的是:男人要有君子的风范,女人要有淑德的品质,君子怎么会轻视女人呢?君子对女性是尊重的,圣人对待众生是平等的,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将来丈夫死了,女人要怎么办呢?当然由儿子赡养她,这个叫“夫死从子”啊。作为儿子,要把母亲的晚年生活承担下来,当母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儿子不照顾,谁来照顾他呢?“夫死从子”就是儿子承担赡养母亲的职责,这是当儿子的责任。现在的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里,每个月花点护理费,这就是儿女的孝心吗?老人真的需要这样的待遇吗?当母亲老了,儿女嫌她麻烦了,送到养老院里,说得好听点,让母亲颐养天年;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把她当成麻烦,扔出去了。虽然养老院的条件很不错,但是谁都想住在自己家里,和子孙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作为儿子,在道德上,你要赡养老人;在社会责任上,你也要赡养老人。现在人认为,送到养老院就是赡养了,老人寒不寒心啊?儿子本应该孝敬母亲,并非让母亲一切听从他的。古人讲究孝道,为人子女,好好地孝敬老人,让老人颐养天年,这是子女必须承担的责任。

前一段时间,心一文化(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去了一个养老院。养老院里有很多老人,有的人坐着轮椅,有的人拄着拐杖,有的人面色发青,大多数都在病态当中,看不到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老人。院长说:“即使老人有病了,也要哄着他们,让他们开开心心地等着死亡的到来。”这几句话,让我很惊讶,老人只是在等死,真是可悲啊!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子女不愿意管他们,给养老院一点钱,保证老人有吃有喝,认为这就是尽孝了。父母含辛茹苦几十年,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最后换来的就是这个结果吗?能不寒心吗?如果我们今天疼爱子女,最后也是这样的结果,我们会是什么感受呢?父母养育我们,几十年尽心尽责,承担所有的责任,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赡养父母,让老人心中无怨,安度晚年,这才是孝顺之子啊。

上面谈到了“三从”,还有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古代对女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内外兼修,做一个有涵养的女性。作为现代女性,想让自己成为魅力女人,就要提升心性,涵养情操。当今社会上,有很多针对女性的课程,都离不开“四德”的范畴。

妇德,就是女人要有品德,要有涵养,端庄淑惠。虽然有的女人家里物质丰厚,但她和别人相处时,女性品德不够,心性涵养不到位,别人都不喜欢她,所以女性修养,妇德为要。

妇容,女人要注重修饰外在,容貌端好,穿着得体,再配合内在的淑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妇言,女人要学会说话,语言优美,和言悦耳,借助良好的沟通,增进彼此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妇功,女人要承担家庭的责任,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辅助丈夫开创事业,做一个贤内助。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从前皇帝的金銮殿上,都悬挂着“正大光明”的牌匾。为什么在“大光明”前面放一个“正”啊?我们内在都有灵光,灵本身就是光,此为自性之光,当灵光乍现之时,光明就升起来了。如何才能升起这个自性之光呢?要先正心。只要心正了,自性之光就出来了,内在就会产生大光明,自然就光彩照人。心正才能有光,有光才能有彩,有彩才能照人。身正不怕影子斜,心正万邪不能侵。《黄帝内经》里说:一切病从哪来?从邪风入体。之所以有邪风,是因为心邪了。如果心正了,正气常存,百邪不侵;唯有正心,万病皆退。一切疾病都从自私心生发出来,灭一切私心,自然就远离一切疾病。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当愤怒、恐惧、好乐、忧患这四种情绪作用于我们的身体时,心里也会受其影响,而不得正心。《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是情绪,愤怒、恐惧、好乐、忧患也是情绪,它们都属于七情。这几种情绪对人的影响非常大,既影响我们的心理,也影响我们的身体。当我们愤怒的时候,面部的表情会随之而变,身体感觉不舒服,心理被扭曲,愤怒的力量同时作用于身心,不但使心意不得其正,而且身体也不得其正。

当你没有愤怒的时候,心态会很平和,怡然宁静,面容也是祥和的。为什么愤怒来了,这种状态就扭曲了呢?就像一个平静的水面,拿一块石头扔到水里,水面就荡起涟漪,不再平静了。平静的水面如同正心的状态,而动荡的水面如同心意被情绪作用时的状态。愤怒到来之时,身心就会被左右,受到作用,受到摧残。愤怒过后,身体难不难受啊?(众答:难受。)发火过后,开不开心?(众答:不开心。)

愤怒、恐惧、好乐、忧患,都属于后天的习气,只有通过修行,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才能慢慢转化这些情绪,身心才能达到平和,而归于正心,最后才能有光明,才有光彩照人。每个人都有情绪,但是情绪化的程度有大有小,一个内在祥和的人,情绪对他的作用就会很小,这样的人很有人气,容易得到人和。有些人内心脆弱,胆子很小,莫名恐惧,一惊一乍的,神神叨叨的,天天说“鬼!见鬼了!”谁会喜欢这样的人呢?有些人喜欢炫耀,招摇过市,吹嘘自傲,对于这样的人,亦要敬而远之。有些人天天忧思,日日伤感,抑郁难耐,我们也会远离。

这几种人都在传递着负面能量,散播着负面信息,每天活在消极之中,死气沉沉,不积极,不阳光,不向上,不是活泼泼的,不是生机盎然的,他们无法营造积极的环境。生机盎然的境界里,有一种平和,有一种活力,能长养万物。如果我们想得正心,要把愤怒、恐惧、好乐、忧患去除掉,虽然不容易做到,但是只要立志去做,走上修行之路,习气自然会慢慢地淡化。以前你脾气很大,性格很暴躁,后来发现习气慢慢地变了,这就是修证。涵养就是慢慢地修证。谁能一下子变成圣人呢?罗马非一日建成。每个人都是带着习性来到这个世界,通过后天的修行,陶冶自己的情操,修证自己的人生,慢慢地具备圣人的品质。当愤怒、恐惧、好乐、忧患这四种情绪去除后,人是平和的、喜乐的,会很淡定,会很惬意。

中医里讲“怒伤肝”。一个容易愤怒的人,他的肝脏受损就会比较严重。你一激他,他就会发怒,如果你是他的上司,他不敢当面对你发怒,却在心里发呢。这种心里的怒气的破坏力也非常大,造成肝气郁结,最终发展成肝病或肝癌。“恐伤肾”,一个很胆小的人,他的肾脏不会太好,他越胆小、越恐慌,越损伤他的肾,肾不好,精气就不会充盈,整天没精打采,跟没睡醒似的。“喜伤心”,太过喜乐的人,他的心脏会受到损伤,今天买了张彩票,中了五百万,哈!哈!哈!哈!笑过去了,死了。还有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范进中举》的故事,物极必反,喜太过了,心脏承受不了,就骤停了。 “忧伤肺”,一个人很忧虑,则会损伤肺脏。“思伤脾”,一个人经常思虑,想得睡不着觉,就损伤自己的脾脏。情绪对身体会产生影响,损伤脏腑,损伤身心。因此,修身非常重要,去除情绪,陶冶情操,身心的损伤才能慢慢修复,内在才能平静,才能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如果我们的心不在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果活着的人,把心丢了,其实已经死了,是行尸走肉。让我们找回那颗丢失的心,做真正的自己吧!比如说,一个男人深爱着一个女人,后来女人跟男人分手了,男人得了相思病,满脑子全是这个女人,他的心跟着女人走了,丢了自己的魂。他吃饭,饭不香;他睡觉,睡不着;他看东西,视而不见;有人和他讲话,他听而不闻,这是心不在的缘故。当心不在了,干什么都没有劲头,每天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上进心,身心都不得其正。

如果一个人有心,心在焉,就会蒸蒸日上,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准备,等待着有一天的爆发。大家都看过火山喷发的景象,熔岩从地下猛地喷发出来,那个力量多么强大啊!你知道它在下面孕育了多少年吗?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这是我们比喻正能量的爆发。前段时间日本的大地震,九级大地震,那个地震的能量在地下孕育了多久啊?最后爆发出来,威力极其强大,摧毁一切。愤怒、忧患、恐惧、好乐,这四种情绪,在人的体内被积压和储存着,当有一天爆发的时候,后果会非常严重。这是一种负能量的爆发。有的女人平常很温顺,没有什么脾气,因为老公有外遇,晚上睡觉时,把老公杀了,报纸上经常有类似的报道。大家都知道,农村的老黄牛很温顺,如果牛急了,发起脾气来,威力比马还要大呢。一个内向的人,很沉闷,不爱说话,你惹他,他不搭理你,那是你还没有把他惹恼,他还可以承受。一旦这个范围被突破,真正爆发了,性情就开始扭曲了,变成另外一个人,最后做出不寻常的举动。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又穷又笨的人,可是他的运气很好。一次下雨的时候,围墙被雨冲倒了,他居然从倒了的墙里挖出了一坛金子,因此他一夜暴富。可是他依然很笨,他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于是就向一位禅师诉苦,禅师告诉他说:“你有钱,别人有智慧,为什么不用你的钱去买别人的智慧呢?”

于是这个愚人就来到了城里,见到一个僧人,就问道:“你能把你的智慧卖给我吗?”僧人答道:“我的智慧很贵,一句话一千两银子。”

那个愚人说:“只要能买到智慧,多少钱我都愿意出!”

于是那个僧人对他说道:“遇到困难不要着急处理,向前走三步,然后再向后退三步,往返三次,你就能得到智慧了。”

“智慧”这么简单吗?那人听了将信将疑,生怕僧人骗他的钱。僧人看出他的心思,于是对他说:“你先回去吧,如果觉得我的智慧不值这些钱,那你就不要来了;如果觉得值,就回来给我送钱吧。”

当夜回家,昏暗中他发现妻子居然和另外一个人睡在炕上,顿时怒从心头生,拿起菜刀准备将那个人杀掉。突然想到白天买来的智慧,于是前进三步,后退三步,走了三次。正走着呢,那个与妻子同眠者惊醒过来,问道:“儿啊,深更半夜的,你在干什么呢?”

愚人听出是自己的母亲,心里暗惊:“若不是白天我买来的智慧,今天就错杀母亲了!”

第二天,他早早地就给那个僧人送银子去了。

在愤怒到来的当下,尝试着放下它,前进三步,后退三步,往返三次,情绪就减轻了很多,这何尝不是智慧呢?这样去做,就会避免悲剧的发生。之所以你处理不好家庭的关系,是因为你身上的习气太多了。身边的朋友,知道你脾气大,性格不好,都会离你远些,敬而远之。孔子讲:“敬鬼神而远之。”大家都敬你,却远之,是把你当成神呢?还是把你当成鬼呢?如果大家把你当成神,就不敬你远之了,肯定天天围着你转。其实大家把你当成了鬼,因为你身上有鬼,才敬你远之。如果所有人都离你很远,看着你快要被车撞了,也没有人提醒你。为什么会这样?你应该好好反省了。

一切的发生好像都是偶然,其实都是必然。一切的发生都有其道理,在不知不觉中,一切都被安排好了。如果我们用心感知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就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规律,蕴含着内在的启示。万事万物都被一种大的力量安排着,“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空话,先哲是智慧的,他们懂得这些道理,知足常乐。当我们苛求某种结果,苦苦地等待,结果却不会出现;当我们毫无准备,那个期待的结果却意想不到地来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然而,人总是拼命地追求,苛求想要的结果,当求而不得时,就会产生痛苦。如果我们放下对结果的执著,只是专注在过程的体验当中,把握住每一个当下,我们的生命就会在每一个刹那绽放光彩,就不会失去上天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只要我们带着觉知进入当下的生活,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一切都被巧妙地安排着,我们就在这种接受中,得到了喜乐;在这种臣服的状态里,体验着富足。

当带着这种觉知进入生活中,我们的内在就会非常灵敏,就会随时有一种警觉。这种觉悟是行者的品质,如果一个修行人没有这种警觉的品质,没有找到自己内在的灵气,就不能观察到自己的念头,不能观察到自己的情绪,就会在一种迷惑的状态里生活,表现为对生活的不适应,反应就会非常慢。孔子说“敏而好学”,当我们的知觉不灵敏,就会错失机缘,抓不住那个机会,这就是失去觉悟呀。我们每天念念佛,持持咒,但是当不念佛,不持咒的时候,就再也找不到知觉了,生活中我们要么表现出散乱,要么表现出昏沉。这种心意的散乱就使自己六神无主,失去做主的身份,被“假我”做主,被业力操纵,悲惨的人生就此开始了。

我们要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觉性,当这个觉性从内在生发出来,我们就要按着这种觉性去践行,做到雷厉风行。这种品质是需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抓住当下的第一念,按着第一念去履行人生,这第一念符合生活的内涵。有时我们就是抓不住这第一念,总是抓到了心意的部分,这第一念从真我而来。倘若我们没有抓住它,就会落入假象的作用里。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持住自己的情绪,稍一粗心,稍一大意,就会说错话,办错事,酿成苦果,危及自己,损害他人的利益。

同类推荐
  • 基督教神圣谱: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

    基督教神圣谱: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

    《基督教神圣谱: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旨在从名、实、相的立视角度,全面介绍这一重要群体,以期解决介研西方文化中人物译名混乱、生平事迹难查、艺术表现费解三大难题。本书收290条目,以中、英、法、西、德、意、俄七种语言的异名互相参照,统一中文译名。每条目对人物记其传略,对事件指其出典,对象征作出说明,以提供异名之下的实质性信息。本书选印有关西方艺术精品544件,既辅助文字以形象,又得文字作阐述。
  • 衣上酒痕诗中字

    衣上酒痕诗中字

    中国人建立世界,是从一开端而生万物,层层更迭,每一步都是锦上添花。这个锦缎天下从没有经历过裂帛之痛,每一个字都可追溯到伊始,仓颉造字的初端。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大篆到小篆、隶书的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字靠着一个稳固的模件体系继承和发展,并得以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无穷焉。而从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形体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又体现着中国人标准化生产之外的艺术创造力。
  • 老北京的百姓与传说

    老北京的百姓与传说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春节

    春节

    春节,俗称新年,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悠久、内涵最为丰富、庆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赤县神州的亿万子孙,从呀呀学语,就巴望过年,到耄耋高龄,仍难忘贺岁。一年复一年,谁曾不过年?说起新年的掌故和风俗,人人都能津津有味地来上一段。剥一句旧时的名言:中华儿女,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都可以凭春节的风俗和记忆,给自己找到同胞。
  • 成语故事·第一辑

    成语故事·第一辑

    该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具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采取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套图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套图书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失落古境

    失落古境

    盗墓是一个江湖,是一个局。(失落的远古大荒文明和神谕之镜何时才能重见天日?失落的神物到底会在哪座陵墓之中?)
  • 灵舞诸天

    灵舞诸天

    天地浩渺,万物有灵,强大的灵魂死而不散,潜藏于人的灵魂内,是为灵种。通过觉醒灵种,从而获得强大力量的人类,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呼,灵师。灵师分为蕴灵境,融灵境,真灵境…….
  • 我是传奇之末世危机

    我是传奇之末世危机

    2060年,生化病毒肆虐天下,我身为一个异能者,带领一小队人在末世中争着求生,但是,真相的没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大阴谋。
  • 一本常黯

    一本常黯

    遍地阴谋,殄灭数十国,究竟是什么驱使?局中局,不过是盘上棋。绝世英才,身渡三千幻,最终将何去何从?人上人,也难逃命里丝。一梦空花,一命如谶,一本常闇。谁与共?崩天裂地!还我乾坤!
  • 格林童话·上

    格林童话·上

    德国人格林兄弟,雅科布和威廉。他们两兄弟在1829年的春天离开他们居住了很久的佳瑟尔,搬到了格丁登。
  • 琴心剑影录

    琴心剑影录

    四大名琴,号钟,绿绮,焦尾,绕梁,同为世间奇珍,音色各有千秋,却均为一时天籁。且四琴中更是蕴藏惊天秘密。欧阳孜涵,一人,一剑,行走江湖,只为寻母。虽无心功名,却意外卷入宋辽之争。面对民族大义,亲情爱情,天险绝境,他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与剑和琴相关的传奇。
  • 我是野人

    我是野人

    现实生活中,我受到离婚的打击,内心万念俱灰,于是想到把半生的积蓄花完,去浪迹天涯,游遍世界。有一天,我走在草原上游览山川河流,忽然看到一棵古老的苍天大树,大树根部有一个黑漆麻乌的树洞,走到近前,竟然有一股力量把我吸了进去。等我醒来时,却是另一个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梭时空

    穿梭时空

    末世中偶然获得时空穿梭器,从此穿越一发不可收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