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700000004

第4章 大学(4)

我们不要小看孔子和他的这些学生,很多人的修证境界是非常高等的。通过今天我们对《大学》的学习,应该能感受到曾子的非比寻常,他不仅是一个得道之人,而且是一位大隐者。现在的很多人有宗教门派之见,他们会说:“佛最高了,儒家所讲的是世间的道理,只是做人做事的规范而已,儒家是很低的!”曾子的《大学》开篇就在讲形而上的道了,他讲得深不深?(众答:深!)我们根本就够不到,《金刚经》里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谓的高低是世人的分别,其实他们都是讲的同一个真理。

曾子是得到了孔子真传的人。有人认为孔子不讲形而上的道,其实孔子在晚年研究《易经》,写下了《易经系辞》,其中大谈形而上的道。孔子在《论语》里所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毋我”就是“无我”,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己见,心里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孔子的内在境界已经达到了自在的境界,所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大自在的境界呀。

《大学》的开篇这样讲解,大家会感觉到难以理解,难以体会。曾子在道体层面开始讲起,先说大学之道,然后再向下扩展,直到最后的平天下,就像一棵树,从根到树梢上的那片树叶,它们都是从一粒种子而来的,但是我们能不能看到树的根?(众答:不能。)我们可以看到一棵参天大树,也可以看到树上的一个鸟窝,但是却不能看到树下面有多少根,不能看到它的根系有多么发达。在土壤以上的是可见的部分,在土壤以下的就是不可见的部分;可见的部分就是外在世界,不可见的部分就是内在世界,称为精微世界,属于心性层面。

《大学》后面有句话:“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我们,都有很多手指在指着我们,就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甚至每一个想法都会被记载,那是非常严格的。《道德经》里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在形而上有一个大能,一直在监视着我们,它绝对精确,不会有任何错误,万事有因必有果,都被囊括在天网之中。我们只能看到那可见的部分,然而那不可见的规律还是存在的。在儒家的思想里,强调要谨言慎行,就是告诫我们,言、行、思都要合乎天道,不然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所做所为都要承担责任,虽然有时自己不知,但却有个知的一直存在,就是说我们骗不了自己的心。心里面有多少鬼点子,都会被这颗心看到,什么也骗不了心。

就像小偷在偷东西的时候,他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偷啊?(众答:知道。)损人利己的时候,知道不知道自己在损人利己啊?(有人答:知道。)那个能知之性一直在知着!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一直在看着你,一直在指着你,一点都不能违反的。只要你违反了,就不合道,这时就会被因果所操纵,被业力所驱赶,苦难就形成了。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举头三尺有神明啊,不要因无知而犯错,别什么事情想干就干,干过了,结果在等着你呢!你不可能逃脱宇宙的制裁,逃脱因果的律法,所做所为都被记录着。这些被记录的信息就是我们的命,它通过运再一次展示在人生的里程中,这就构成了人的命运。

当曾子讲形而上的道的时候,告诉你如何修证到内在的明德,如何获得这个自知之明。当你有自知之明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不会干了。很多人肚子里没有装二两油,却喜欢跑到外面出风头,显示自己多么了不起,很张扬的,因为他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做人应该谦卑,应该虚心,在他的眼里把自己看得很高等,其实心里明白,自己并没有真实的东西,你骗不了自己的心。孙悟空说:“我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还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吗?”最终孙猴子就是飞不出去。心即是佛,你怎么能骗得了佛呢?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和老和尚,小和尚问:“这宇宙的一切是怎么来的?”

老和尚说:“一切都是由心造出来的,一切唯心所造。”

小和尚说:“我听不懂啊,为什么一切都是从心所造呢?那心有多大啊?”

老和尚说:“你见过我们门口的山,那你就造一座山吧。”

然后小和尚就在自己心里造了一座山。

过了几分钟后,老和尚问:“造好了没有啊?”

小和尚说:“造好了。”

接着老和尚又说了:“那你现在在心里造一棵小草。”

过了几分钟,老和尚问:“造好了没有啊?”

小和尚说:“造好了。”

然后老和尚又说:“你现在想一想我们的寺门。”

小和尚说:“想好了。”

老和尚又说:“你想一想遥远的天边。”

小和尚说:“想好了。”

老和尚就问他:“你造一座山的时间和造一棵小草的时间哪个长啊?”

小和尚说:“一样的。”

“你想寺门所用的时间和你想天边所用的时间哪个长啊?”

小和尚说:“也是一样的。”

老和尚说:“你的心在哪儿啊?”

小和尚若有所思,对心有深层的感受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只是一颗心而已,这宇宙的一切造化都从道体而来,由心而造化。知止而后有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给你们打一个比方,现在你们看到法慈坐在这里,我问你们:“法慈在哪里?”(众答:就在那儿坐着。)并不是这样的,当你看到法慈在那儿坐着的时候,其实我坐在你们的心里,你的心里也有一个我啊!有没有啊?(众答:有。)你心里的那个我是什么?其实你看到的这个我,并不是我,因为当你看到我,这个信息要传递到你的眼睛,再进入到你的头脑里,形成判断,其中有时间的间隔。然而当你得出结论时,我却一直在变化之中,已经变成另外的影像了,因为我身上的细胞没有间歇地代谢,没有刹那停止过,如果从能量的视角上去看,身体只是一个能量场,能量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你的头脑所抓取的是定相,所以当你看到我的时候,已经不是原本的那个我了。而你的心里却有一个我,我在你的心里,那你说心在哪儿啊?如果心在你的心里,怎么心里还会有我呢?其实心在一切地方,这就是性遍存万有的道理。

这里讲到性的部分了。你要去感知它,只有了解了心,最终才能找到心;只有认知了性,最终才能见到性。如果你打自己的手,手会感觉到痛,是不是?(众答:是!)别人打他自己的手,你的手就不会痛,是不是?(众答:是!)无论你打自己的哪个地方,都有这种觉受,说明心在身体的任何地方,但是这颗心并不是真如之心,因为它还不能感受到别人。《中庸》里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就是说,我们不但能感受自己,还要能感受别人。有时对于自己的亲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痛,感同身受,这也是心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和刚才的却是不同的。在心一文化“生命的真相”课程里,我告诉过你们,如果爸妈在遥远的家乡发生事情了,有时我们心里会有某种感受,然后打电话回家,就真的有事情发生了。有没有这种情况呢?(众答:有!)这种状态下你和爸妈的心是不是在一起啊?(众答:是。)这说明你的心是无限扩展的,它并不只在你的心里,它还在一切地方,现在你还没有突破内在的那个屏障,所以感受不到心的本来面目。

曾子在讲明明德的时候,就在讲这个层面的道理,非常深刻。为了加深对道体的认识,再来谈一谈,知止而后有定,进一步感知心性。在心一文化“生命的真相”课程里,我提到过六世达赖,他写了一首诗:“动时修止静修观,沥沥情人挂眼前,若能移心向佛道,今生成佛有何难。”在这首诗里提到了一个“止”,六世达赖喇嘛是一位大成就者,不过他也是一个情种,是一个多情的人。佛菩萨都是多情之人,对众生都有情。如果他们没有情,就不会来慈悲众生,力担天命了。六世达赖写这首诗的时候,把如何修止为我们讲清楚了,什么叫“动时修止静修观”呢?有的人会认为,走动的时候,要修止;打坐的时候,要修观。真的是这样的吗?(有人答:是在做事的时候止。)这就是没有契入心性的回答,你能流露出来的东西,只能在这个层面上。动时修止,刚才我已经说了,那个车子在开的时候,要想刹车,要不要先知啊?(众答:要。)刹车是不是止啊?(众答:是。)当我们的心在动的时候,得止呀,知动即止,听明白没有?(众答:明白了。)知动即止,前面有个知性,在动的时候,这个知性,在不在啊?(众答:在。)这个知性在了,动的时候要止,什么动?(众答:心动!)心动则止,心不动则观,那心不动时,观什么啊?观自在,不动的时候,它就在了,本来面目就开始彰显出来了。

“动时修止静修观”,六世达赖所讲的这句话,多么高深啊!你们说他有没有修为啊?(众答:有!)一句话就把止和观给讲完了。很多人认为,在做事的时候,我们要修这个止,回到家里打打坐,就是修这个观,实际上止、观时时都要修,是不间断的过程。“沥沥情人挂眼前”,如果心里有一个情人,一想情人,她就来了;有时不想情人,她也会来呀,那个情人的影像就在心里了,是不是?(众答:是。)影像是很清楚的,这个很容易做到。但是让你在头脑里造作其他的影像,比如说观想那个佛像,你能想得清楚吗?你把那个佛像在心中展示出来,你做得到吗?(众答:难。)你只是有个模糊的影像而已,而你喜欢那个情人,整个影像就出来了,有时候还是活泼泼的。如果把对情人的心移向修行之路,去修止观,这一辈子成佛没有什么困难。只是世人把心用到小情小爱上了,最后都成了凡夫。凡夫和圣人、天堂和地狱就在一念之间,你一念止了,一念观了,你就成圣成贤了;你一念无明了,一念罪恶了,你就成俗成凡了。

知过后,才能止的,如果你内在的灵觉没有被启迪的话,这个可知的性是出不来的。当知性不彰显的时候,你想止,也止不了,很多的修行人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打打坐,念念经,就是修行了,但是他们却不知有一个可知之性。这个可知之性是修行上的关键所在。当这个可知之性出来了,并且灵灵明明地展示着,这才是灵性的复苏,我们称之为二次诞生。如果我们想要生到这个世间,需要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一个躯体,然后灵魂进入这个身体,再从子宫里诞生出来,称为第一次的诞生,而我们的身体是第一次诞生的产物,展示出生命的现象。那么我们第二次诞生是指内在灵性的复苏,灵性的觉醒。在这个灵性没有复苏之前,世人忙忙碌碌,有几个是明白人啊,他的灵性还没有被启迪,他的可知之性还没有生出来呢,这时怎么修行啊!虽然它在,但是你却不知,只有被启迪过后,它才会灵灵明明地展示出来。而所有被启迪的人,都完成了第二次的诞生,这一次所孕诞出来的就叫慧命。有没有听说过啊?(众答:有。)

我们有一个躯体的生命和灵性的慧命。躯体从父母来,慧命从启迪来。《圣经》里说:“若不从水和圣灵诞生,没有人可以进神的国。”这个就叫重生,亦叫新生。它从圣灵的孕诞而来,是智慧的生命体。圣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虽然能知之性一直存在,但是你却找不到,也使用不了,因为它必须通过这种孕诞的途径,才能诞生出来,彰显在当下。就像一面镜子被尘土遮盖几十年过后,还有没有光泽啊?(众答:没有。)但是光泽还存不存在啊?(答:存在。)光泽虽然存在,但是却被积年累月的灰尘给遮蔽了。当把镜子擦干净后,那个光泽就出来了,又能照见一切了。我们的内心和这个镜子是一样的,因为内心的尘土遮盖,从而迷失了自己,心镜黯然无光。当我们被启迪后,就会知道,即便是在尘土里,镜子依然还是有光泽的,这个就是原本的知性,后来被擦亮了,光泽就出来了,可以照见心中的一切。这个能照的状态,就是知性的彰显。这时,慧命就被重新开启了。

你必须要了解这一点,不然的话,你不知道在做什么?不知道在修什么?你的内在知性必须被启迪,你需要二次诞生。虽然二次诞生并不容易获得,这需要机缘,古代的大德们为此舍身舍命,所以我们要心诚,诚心所求,必有所感。你们想一想,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在子宫里结合,能不能生出婴儿呢?(有人答:不一定。)他说对了,如果没有精子和卵子在子宫里相结合的前提,一定没有婴儿诞生出来的。当我们踏上修行之路,一定要被启迪的。如果没有前面的种子,就必然没有后面的结果。这时你需要走到善知识面前,让他去调教你,就像胎教一样。这些道理都在世间呢。世间法即是佛法,佛法不离世间法。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

形而上的道都可以用形而下的物来展示。你所看到的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彰显道法,关键是你必须睁开那只眼睛。当你睁开那只眼睛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二郎神有这只眼睛,他逮孙猴子的时候,就用这个呀,这叫第三只眼。每一个人都有这第三只眼。在上古圣人治世的年代,这只眼睛是不被封闭的,它不但可以看到外在世界,还可以看到心性的内在世界,当那只眼睛被开启过后,你就有智慧了。修行人经常说“玄关一窍”,就是在说这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明师指路是最便捷的道,因为他能点开你玄关一窍,让你开慧。其实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也在做这个事情,你们认为这个玄关一窍是明师给你开的吗?不是的,它是靠明师心灵的能量帮你打开的。就像电风扇在旋转的时候,怎么能关了呢?电风扇自己能关吗?它不能关,能关的是操纵电风扇的那一位。这个就是你外在的明师,也是你内在的明师。

在法脉的传承过程中,都有各自的传承体系。儒家从孔子、曾子、子思到孟子这样传承法脉,禅宗从达摩、慧可、曾璨、道信、弘忍到慧能这样传承法脉。为什么他们要这样传承呢?为什么圣人不让所有人都开悟呢?那是因为你来到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这个等级,你本身就是被捆绑的,在不同的星球上,我们的智慧被开启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人类社会也是划分阶层和群体的,人类有三六九等啊。当你在高等星球的时候,你就是圣贤的品质状态,但是现在你在地球上,人和人层次不齐,品质差别很大,虽然圣人来了,也不是把所有人都开启了。如果把众生都开启了,那世间的事谁去做呢?所以佛度有缘人,和圣人有因缘的人是要被开启的,他们可以回归家园。

物质宇宙的造化是需要生物的,如果没有生物,地球将一片死寂。如果没有屎壳郎推粪球,那么大地上的粪便如何处理呢?如果没有花鸟虫鱼兽,没有这一切生物,那宇宙怎么多姿多彩啊?那这个花花世界怎么呈现啊?只是有些人明白了,不要在这个地方造了,但是不明的人还要在这个地方继续造,他什么时候明了了,就不造了,就完事了。所有的祖师大德、开悟的圣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把和他有因缘的那些人带回佛土,带回神的天国,带回大同世界。耶稣说:“我来到这个世间,是来赶我的羊的,收回我的庄稼,而不是收割所有的庄稼。”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推荐
  • 强体健身(下)

    强体健身(下)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名山名水藏神奇。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大量的优秀故事有待发掘。本书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本书选取20多个中国山水新奇故事,带给你最有益的启示,使你每天都都有进步。它激发你头脑中的探索求知欲望。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 边读边悟易经

    边读边悟易经

    《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同时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并不遥远。因为它还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锤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品读《易经》,体悟《易经》,也完全可以用之来谋划和指导我们的事业和生活。
  •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本书讲述了甘肃民间民俗美术不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浓郁的各民族文化情调和特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 盂县古建筑考释

    盂县古建筑考释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热门推荐
  • 诸天夏王

    诸天夏王

    天为盖,地为炉,金阳与皎月为炉眼,可看世间百态。天地为熔炉,燃料为人心,蒸腾万物,烧的是什么?熔的是什么?存的又是什么?烧的是良知,熔的大善,存的是根劣。是谁在透过炉眼,冷目看待煎熬万生。是谁在峥嵘亿万生灵。是谁在操控一切。诸天神魔,擎天巨兽,永存神兽,尊吾为主。吾,封号。...夏王!
  • 桐床翊梦

    桐床翊梦

    是爱情还是生活?是暧昧还是友情?我曾以为,我心中早已有答案,可是现实和假设的差别太大,在这繁华迷人眼的城市当中,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吗?孤独飘零的心,支离破碎的生活,原来是我太天真,我们早已..........
  • 萌宝驾到我的娘亲是神医

    萌宝驾到我的娘亲是神医

    她穿越而来,上辈子穷怕了,一不留神穿越异世,要到了一身出神入化的医术,视财如命,莫名奇妙的嫁了人,从此身后多了一只萌萌的小包子!最可气的是好不容易过上了发配别庄的悠闲生活,又被从边塞归来的便宜夫君召回。我去,不能忍。将军:夫人,听说你医术超群?她嗤之以鼻:跟你有关系?
  • 流年清浅

    流年清浅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如同清酒般的日子,清浅之后,回味无穷,有快乐、痛苦、无奈......这些都是我们日后所回味的,淡品,清洌却带些辛辣。
  • 正气凌神

    正气凌神

    古之侠义者,为国为民。今我之侠义,为天为地!一次意外,让原本平凡的他,激活了传说中的禁忌血脉。缺点变优点,庸才变天才。领悟力直上云霄,胸中更暗藏正气,自此成为妖孽一般的存在。热血澎湃的对决,无数天才的碰撞。生命只要修炼到极致,谁都可以呼风唤雨,毁天灭地!浩瀚星空,永恒的殿堂。无尽深渊,不死的传说。“我心中有正气,它可驱鬼、可降妖、可除魔、亦可凌神!”——江凡。……新人第一次写玄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精彩。修炼等级:精境、气境、神境。新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3╰)╮书友群:336084089
  • 总裁猎爱N+1

    总裁猎爱N+1

    她拖着满目疮痍的身躯,在痛苦的边缘挣扎,很久才恍然明白,他们之间不过只是一环接一环的……连环计!五年时间,小猫撩开锋利的爪牙,再相遇,早已物是人非。靓丽妖艳的她,身旁总被无数优秀男人左右萦绕,落进他眼底,却每一次让他嫉妒得发狂。终于,他放下豪言壮语,誓要将前妻再一次绑回家。耳鬓厮磨,掺杂着步步为营。爱情,缠绵不休……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 我家小店通神庭

    我家小店通神庭

    意外穿越的陈寻成为能去往神庭的杂货店主,然而白雾弥漫,无边无际的神庭没了神灵,只有一卷天枢图,一根倒塌半截的玉柱。荒凉的神庭,还成了众多天魔觊觎的美食……
  • 缘起青青

    缘起青青

    袁浩对蓝雪月最纯真的爱慕,蓝雪月和丛燕的姐妹情深,丛燕和张勇的互怼日常,构成了一个个啼笑皆非,匪夷所思的故事。属于你我的最美时光,请珍惜!
  • 春闺思之将覆皇权

    春闺思之将覆皇权

    她是太守府的掌上明珠,他是权倾朝野的年少将军她才貌双绝,清秀佳人,他心狠手辣,却对她情有独钟奈何一次落水,竟让姜绮怀失去记忆。那他又该如何?··············································姜绮怀坐在桌前给自己倒了杯水,小口啜饮起来:“你是何时喜欢上我的?”她不紧不慢地说道。“你强吻我的那次。”江琝淮手撑着脸,勾了勾唇,似是想看她出糗的模样。“噗。”姜绮怀一口气把水吐了出来,狠狠道:“江琝淮!我何时……”她话还未说完,便见江琝淮将她一把抱住……“你不记得,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