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8100000016

第16章 红帮鼻祖——张尚义及其裁缝世家(1)

陈万丰、钟正扬

一、红帮第一村

宁波,是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发祥地。

20世纪80年代,原中国纺织工业部领导人就有明确论断:宁波,是红帮裁缝的故乡。

2001年10月,第4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期间,中国服装协会、宁波市服装协会、鄞县服装技术协会、宁波服装博物馆等服装界、文化界领导人和有关人士,来到鄞县姜山镇孙张漕村村头一棵大樟树下,树立了一尊碑石,碑面为现代服装上衣前襟左片式样,上书“中国红帮第一村”7个大字。

这块朴素的石碑,揭示了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一个重要史实: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开拓者、中国服装现代化的主力部队,最早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对此,民国《鄞县通志》在舆地、工业、服饰、礼俗等部分中,已有具体而生动的论述:“姜山,村民多以捕墨鱼为业,兼业西帮裁缝,商者亦多,故较富庶。克强乡的应家、孙家、林家、大桥头、下倪、俞家、唐家、蒋家、王家堰等村,居民自农业外,则操呢绒业及制西服者多……故殷富者多。”

“南乡……丰和之西南为永和乡,其地之边界毗连奉化,居民之风气、语音,往往有与奉化近者。平居生业,若横山后、蔡郎桥、孙家庄、周家埭、姜山头与其邻乡之张华山、侯家、陈家团、孙家山等村,大率农服先畴工习西帮裁缝,且有远赴日本而因以起家者。一人唱之万人和之,相率而成风。”

“自海通以还,工人知墨守旧习,不足与人相竞争,于是舍旧谋新,渐趋欧化。若成衣、若土木、若铜铁、若机械、若绘图等,成衣、土木名之曰‘红帮裁缝’、‘红帮作头’。”

“海通以还,商于沪上者日多,奢靡之习由轮舶运输而来,乡风之丕变,私居燕服亦被绮罗,穷乡僻壤,通行舶品。近年,虽小家妇女,亦无不佩带金珠者。往往时式服装,甫流行于沪上,不数日,乡里之人即仿效之,有莫之能御矣。”

这就简明、扼要地把这段历史说清楚了。《通志》中所说的“西帮裁缝”、“操呢绒业及制西服者”、“红帮裁缝”,实际上都是从事现代服装业的新式裁缝——红帮裁缝。他们最初是从宁波地区走出来的。最集中的是奉化江两岸的鄞县和奉化县。

虽然时代相去并不甚远,但由于儒家的重农主义、以农为本而贬抑工商的传统思想的影响,红帮裁缝诞生一个多世纪了,却依然名不见经传,近现代的史学家们(包括早期的服装史研究者),在他们的著述中根本不记述或极少提及红帮人士的历史性贡献,以至于“现代服装史成为中国服装史中最薄弱的无头无绪的环节”。改革开放之后,红帮故乡的人们开始收集、整理宁波的服装史料,终于发现红帮在中国服装史上开创性的历史功勋。为了觅得切实可靠的史料,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走访千家万户,查阅千卷万档,终于获得万千资料(实物、文字),初步整理出了红帮裁缝孕育、诞生、发展的历程。从迄今掌握的资料考察,《鄞县通志》中所说的“一人唱之,万人和之”,这个“一人”就是从孙张漕村走出去成为第一个现代裁缝的张尚义。他随渔船意外流落到日本横滨港,学会了西式裁缝技艺,从事现代服装业,并取得成功。一个几年杳无音讯的人,突然回来了,而且混得不错,他成了新闻人物!他的经历,他的成功,对乡亲们的启示性和现实影响力是极大的。

据孙张漕村的老人传说和当年留下的片纸、文书综合考察,孙张漕村的裁缝孙通江到日本学做西服,在神户创办“益泰呢绒昌西服号”,是紧随张尚义之后的,也是“红帮第一村”的元老。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张漕村《张氏宗谱》记载:族人孙通江“体母氏之志,长而东渡扶桑,经营商业,不数十年,积赀累储,门祚昌大。光绪二十五年(1899),孙君以积劳成疾自东瀛归。”

孙通江回国时,把“益泰昌”交给长子友益经营。不久,孙友益也回国,遂将“益泰昌”交给同乡又是表兄弟的周盛赓经营。周盛赓经营有方,逐步做大做强。孙氏和周氏后人,有很多人承继祖业。孙通能、孙通章、孙惠堂及其子孙曾在上海、重庆从事服装业;孙友益的女儿淑贞也在“益泰昌”工作过,回国后曾在汉口、九江等城市从事现代服装业;孙氏后人孙铭利、孙修生、孙德生、孙荣茂、孙亨瑾、孙亨瑆、孙桂娣、孙锦利、孙林娣等等,曾去俄国、日本和上海等地学习裁缝技艺,曾在日本和国内从事服装业,堪称红帮裁缝世家;周盛赓有十来个子女,都久居日本,其子周铭正后来成为神户服装界名望很高的人物,曾任中日友协三江(浙江、江苏、江西)理事会会长。周氏后人族人周海山、周庆仁、周万里、周根源等,都是从事现代服装业的。显然,周氏也是典型的红帮裁缝世家。

和孙周2个裁缝世家有承传关系的,还有一些人。邻村的洪友钰,1933年曾去周氏“益泰昌”学习裁缝,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上海钧益西服店、东源西服店做裁剪师,1946年曾去张尚义侄子有福在上海创办的“有义西服店”工作。

从“红帮第一村”和邻近村落走出去的有名的红帮裁缝还有很多:胡平耀、胡平安,早年去日本做洋服,其后代一直在日本冲绳县具志川市开洋服店。其继起者中有孙钦华,1918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梯子胡同开过“孙钦记服装店”,曾为孙中山、宋庆龄做过服装。其子孙光武1925年在京学红帮工艺,1938年到天津,受聘俄国洋行和维汉学院,分别任裁剪师、教师。

两年后返京,在王府井大街二条胡同开蝴蝶女西服店。同村的孙通钿,也在日本学习服装工艺。另一位孙某某,父兄早在横滨中华街开“兴隆洋服号”,曾为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做服装。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万里访问时,曾至该店访问。

还有陈氏裁缝家族:陈陞曙,1917年学了裁缝手艺后,曾北上俄国达哈巴罗夫斯克开办“别德罗夫洋服店”。1922年回国,在哈尔滨秋林洋行服装部学习罗宋派西服。1946年开办侨民会服装店,人称“跨国裁缝”。与他一起工作的有:沈风水、董家跳(斗门桥人);陈谒福,1936年在哈尔滨其姨丈邬显辉开的“春光洋服店”学艺,1946年回宁波,在公园路开过“培华西服店”;陈业生,1942年在哈尔滨南岗开创“陈业生服装店”(后易名“新生利服装店”),曾被评为哈尔滨市商业系统劳模。

陈氏还有另2个裁缝世家:陈清瑞,陈清裕,陈清标兄弟3人,1920年起,在长春闹市区的二马路开创了“三益洋服店”,是长春市第一家西服店。三兄弟对西服业锲而不舍,齐心协力创品牌,敢与日商竞争,抗战后回乡。陈顺来,1910年与同乡到俄国学做西服,先在宁波人开设的洋服店打工。1925年,与同乡董荣全合资在哈尔滨道外开创“义昌西服店”,后自立门户,开办“全记西服店”。其子陈宗瑜北上后,承接父业。1946年哈尔滨解放,陈宗瑜接班当“义昌”经理,并被推选为市缝纫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曾组织同业做了大批军服,支援解放战争。1957年起当选市政协委员、常委,为哈尔滨市服装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氏红帮世家也颇负盛名。李玉堂1906年曾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开办新纪西服店,经10年苦心经营成为名店,曾为末代皇帝溥仪、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美国人)做过西服,颇受赞誉;其子秉德擅长英美派西服,其孙世杰的“新丰行”曾是红极一时的西服名店。李世杰的弟弟世源从事西服业也有近半个世纪。

挂一漏万,红帮第一村及其邻村的红帮前辈和红帮人士是不胜枚举的。

据零星统计(尚无系统的完整统计),1867年在日本横滨的华侨已有660余人,大多以“三把刀”(裁剪刀、大厨刀、剃头刀)为业,多数是浙江、江苏、江西人,浙江人中又以宁波人居多,宁波人中又以裁缝居多。1899年8月成立过商业会所,1900年5月成立过三江同乡会会所。鄞县孔方生等曾被选为会所领导人。到20世纪80年开始进行红帮调研时,“红帮第一村”家庭中有人外出从事现代服装业的,已占总户数的90%。毗邻的奉化县,至20世纪40年代,仅在上海开办的西服店就达130多家。

从上述概略的叙述中人们会注意到,中国红帮第一村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这个村外出闯世界的人起步早、人数多、发迹快,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在中国社会历史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他们的生动实践,启迪、改变了农民固有的“穷家难舍,熟土难离”的传统观念,让人们看到,外边的世界很大很大,从而发心离开“穷家”,走向城市,学习技艺,发家致富,开创事业。从这个意义上看,红帮第一村的重要意义在于:他们在封闭、落后、贫困的农村中点燃了一个火种,为乡亲们照亮了一条新的农村发展之路,使他们产生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生活理想。

二、红帮第一人

在近几年出版、发表的一些著述中,出现了称张尚义为“红帮祖师爷”、“红帮鼻祖”的说法,实际上,时代相去并不很远,张尚义也就是红帮的“老爸”——父辈或父兄辈吧。他的同村人、同乡人和隔江相望的奉化裁缝出现时间,都和他从红帮第一村走出去的时间相距很近,同村同乡的孙氏、周氏、陈氏以及奉化江口镇王溆浦村的王氏、江氏等等,都可以说是同时代人;张尚义的儿孙辈,已经生活在红帮形成期中间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早于张尚义从事西服业的中国裁缝了,因之可以称之为“红帮第一人”。

且看张尚义是怎样率先走出红帮第一村,成为红帮第一村的第一人的。

据民国20年(1931)重修的《东张张氏宗谱》记载:张尚义祖籍河南,先祖张次宗于唐末迁居鄞县。也是避北方之乱而逃亡江南的。他家居住的孙张漕村是一个孙姓和张姓杂居的小村,只有90来户人家。两姓祖祖辈辈均以务农为生。由于“人稠地狭”,加上原本土质不好,常受卤潮侵蚀,水利失修,常有倒灌成涝之虞。因之仅靠农耕,已经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张尚义又学了本帮裁缝手艺,农闲时为人缝衣赚钱补贴家用。但穷乡僻壤之间,要做新衣服的人并不多,迫不得已,他又到渔船上帮厨。不幸的是,在一次出海打鱼时遇上了海难,他们的船随着大风大浪漂流到了日本横滨港附近,他被日本人救护上岸,成了难民。

同类推荐
  • 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包括病菌的克星科赫、星系天文学之父哈勃、巴斯德与病菌作战、研究昆虫的法布尔、千年绝症的掘墓人瓦克斯曼、生物化学界的奇女霍奇金夫人以及从笨孩子到著名数学家等内容。
  •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马云、王石、冯仑、潘石屹强烈推荐!讲透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所在。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风雨张居正

    风雨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他主政10余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匿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重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消除边患,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水事亦颇有成效。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 吴梅村传

    吴梅村传

    吴伟业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其诗才在清初堪称第一流。本书作者为国内研究吴伟业的第一专家,文笔流畅,叙述细腻。全书将配插一定数量的图版,以求图文相生。
热门推荐
  • 总裁我退出

    总裁我退出

    结婚三年,她爱他,但他不爱她,无所谓咯我只要付出就好,可是你真的好狠,连一个笑都不愿给我既然如此我也不好意思在去讨好你了,南俊喆,我要离开了,你满意了?
  • 梦之行

    梦之行

    一个普通的平凡少女,因为意外得到一本魔法之书。神秘的魔法精灵,暗地里的魔王,一个努力学习魔法的少女。宁静的小镇不再宁静了!加油啊,魔法少女莉雅,快点跑起来吧!再不跑起来的话,就会死掉的啊!
  • 伤——璃淌

    伤——璃淌

    五年前,因为好友的坠楼,使她的人生变的一片黑暗一直以来,她都生活在永远的自责里,将自己深深的封闭起来。五年后,为了两人共同的理想,她慢慢的走出了幼年的阴霾却因遇上他坠入了一个更大的深渊里。他优秀的让人无法妒忌,却冷酷的让人窒息,他的眼里闪烁永远都是冷酷和不削。他的骄傲让他戏谑人生,他的冷酷让他对待所有人都只剩下残忍。其实他是孤独的,只有冷酷才能包裹住他脆弱的内心,才能让他不再受到伤害。等待她与他的究竟会是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世风云笑

    乱世风云笑

    休说苍天不由人,我命由我不由天。笑看风云征战事,任我轻狂,乱世风云笑,捷报频传!===========================================================拜求各位兄弟哥们的收藏和推荐,谢谢!您的轻轻一点,举手之劳,但带给我的将是无限的创作动力!报之以李投之以桃!呵呵。
  • 妖宗崛起

    妖宗崛起

    我有一太上长老,化身太阳,照耀万象!我有一看门长老,化身天狗,可吞圆月!我有一传法长老,化身蜃龙,入梦传法!我有一亲传弟子,化身鲲鹏,一锅不了......上古有东皇太一、天帝帝俊建立天庭,为众妖流传了遥不可及的辉煌传说!今有我为众妖创立一个永恒的宗门,让众妖显耀万界!
  • 山川之外

    山川之外

    踏遍山河,修仙只是为了去看看这山后面的世界!
  • 没有生命可以重来

    没有生命可以重来

    本书是小小说集。本书主要以乡土小小说为主,试图通过细腻而厚重的笔触来描绘出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个故乡,构建一种乡村精神的图腾。
  • The Kingdom of Love and Other Poems

    The Kingdom of Love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