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19900000018

第18章 天官书论六家要旨

要介绍司马迁的业绩,离不开他父亲司马谈,司马谈不仅是个历史学家,而且熟悉天文学。《史记》这部书,司马谈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司马迁依据父亲的思路,继续发挥,再加上自己在许多方面的独创,才完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

《史记》的某些篇章,乃出自司马谈之手,或者他已写成草稿,对于全书的体例和布局甚至大概的内容,司马谈早就做了规划。因此,在总结司马迁的学术贡献时,不可以忽略其父司马谈的功绩。

今天我们缺乏资料,无法考证司马谈生于哪一年。我们只知道,他本住在位于韩原的家乡,没有一官半职,但地方政府发现他很有学问品行,选中了他,推举他为贤良的士人,有此资格,就可被选为官吏,估计这事发生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有才能的人一有机会就脱颖而出,好事也接踵而来,就在这一年他被中央政府选为官吏,一纸任命下来,他成为了朝廷的太史丞,但这是一个坐冷板凳、没有油水的虚职,只能参与协助编著史书。不过也有一些热门的事落到他身上,正在紧张进行部署的汉武帝的茂陵工程,需要他参与,如勘定陵址,预卜吉凶等事项,少不了有学问的司马谈,这大约是建元三年到建元六年之间的事情。

茂陵虽然没有埃及金字塔那样雄伟,也没有秦始皇陵那样耗费巨资,但也不失为一座著名的古代陵墓。汉武帝当了五十年皇帝,茂陵就修建了五十多年。司马谈为修建茂陵贡献了他的全部心血和才识,获得汉武帝的赏识,因而升了官,由太史丞升为太史令,官名只一字之差,可权力大多了。“丞”代表副职,“令”才是第一把手。从此整个编著史书部门都归他管辖。

有些人升了官就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再下苦功,司马谈不然,他从小就有重振史官家学的大志向,因此当官后仍然勤学不倦。为了精通当时的学问,他拜好几位大学问家为师。当时的长安城内,人才济济,学者云集。有一个星占家唐都,年龄比司马谈小,但司马谈不耻下问,虚心向他求教天文学;另一个道学权威黄子,当时名盛京师,司马谈常常叩门求教,向他学习道学的真谛;另有一名《易》学大师杨何,在汉武帝时名闻遐迩,司马谈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易》学。

先说他向唐都学天文学的收获。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两分支,一支为星占家,观测恒星的隐现,用于占验,根据《周礼》,较早的星占家是保章氏;另一支为历家,推算日月五星的行度,用于制定历法,《周礼》中说,较早的历家是冯相氏。古代天文学与迷信混杂,星占家讲天神感应,历家讲禁忌。但天象观测和历法推算又是实学。《史记·天官书》是上古星占学的总结,《史记·历书》是上古历法推算的总结。这两篇文字把古代天文学知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两篇都是司马谈起草的,说明司马谈在天文学和历法学方面都很有根底。司马谈在这方面的学问源于唐都。唐都是西汉著名的星占家,他对星占与历法两方面的学问都十分精通。《史记·天官书》说:“夫汉之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占岁则魏鲜。”意思是说:汉朝兴起后,从事天文学研究的有三位大师,占星学的大师是唐都,气象预报学的大师是王朔,根据历法预报年岁的丰欠的是魏鲜。这里将唐都和魏鲜加以区别,说明唐都是一位重实测的天文学家。《史记·历书序》云:“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意思是说,汉武帝即位的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朝朝廷聘用方士唐都为官,分在研究天文学的部门。唐都和司马谈是同一年(公元前140年)出仕做官的。唐都的官衔是星占,司马谈的官衔最先是太史丞,后来升为太史令。星占是太卜令的属官,太史令和太卜令等官都隶属太常管辖。因此,唐都和司马谈是同僚。假如唐都后来晋升为太卜令,则与司马谈同品位;假如他始终是太卜令的属官,品位更低于司马谈。直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唐都还活着,这年他与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一起制定太初历,说明他的年龄应该比司马谈小,不然就不会活这么久。因此司马谈学天文学于唐都,是不耻下问。

司马谈向唐都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使他在天文学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司马谈起草、司马迁最后完成的《史记·天官书》这篇天文学的著作,就是司马谈的天文学知识的有力佐证。何谓“天官书”?这里牵涉到两个方面的意义:从一方面来说,天官本是上古时代的官职名称,其任务是观察星象和制定历法。我们在上文已经指出,司马氏的祖先长期担任天官,从唐虞时代开始,历任夏、商等朝,因此在汉代司马氏仍以天官世家为荣。司马父子着笔写天官书,似乎意在弘扬家族的荣誉。从另一方面来说,古人认为天上的列星与人间君臣相对应,也有尊卑等级。《天官书》也就是给天上的恒星排位次。

司马谈父子编写的这篇《天官书》很通俗,只要具备起码的天文知识就能读懂,其中记录了我国上古星象家(天官)的宝贵观测成果,是我国上古三千年天文学的十分重要的总结性文字。《天官书》包含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天象记录,描述了恒星、行星、太阳、月亮、日食、月食,以及太阳系其他天体流星、彗星等天文现象,也描述了这些天体的变化和形态。除了描述天体外,《天官书》还记录了极光、黄道光、风、云、雷、电等地球物理现象。

《天官书》记载的恒星不少,总数有五百五十八颗,并且一一予以命名。北半球中纬度可见的星空,在《天官书》中分为五宫,按中宫、东宫、南宫、西宫和北宫先后排列,这是我国特有的星空划分法与恒星命名体系,与西方的星座划分法截然不同,后人称之为五宫星官体系。所以称“五宫星官”,是出于上面已提到的原因:天上的列星也有尊卑等级。五宫星官体系经过《天官书》的肯定,成了不变的格局,后来我国的天文学家的观测都以此为依据。宋朝时,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恒星数目已达1440颗,但他们仍然依循《天官书》的格局进行记载,这种体系格局一直沿袭到明、清两朝。

今天我们只要翻阅《天官书》,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星象学家已经认识了不少天文现象,如月食现象的周期规律,还有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天官书》还记下了当时观测到的恒星的颜色、亮度和亮度变化,也记录了观察到的灾变恒星,对当时的异常天象也作了描述。

再说司马谈向黄子学习道学的成绩。黄子为景帝时的博士,是司马谈的前辈。司马谈学习道学,时在建元年间。这时黄子已是高龄的老人。文帝和景帝时崇尚黄老之学,黄子作为道学权威有很高的地位,可是也有儒家代表人物试图挑战道学的权威。由于窦太皇太后的打压,几次儒道斗争都以儒学失败而告终,儒学一时难以抬头。但景帝时已开始尊儒,尤其是汉武帝,一登位就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因此,黄子在道学走下坡、自己感到失落的晚景之时,得到司马谈这样稀世高才的学生,他的高兴程度,可以想见。他将自己所有的学问,都尽心地教给司马谈,而司马谈的道学修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成了西汉时期第一流的道学家。他的思想深邃的道学著作《论六家要指》至今保存在《史记》中。

《论六家要指》是司马谈道学思想的准确反映。司马迁编定《史记》时,将父亲的这篇著作包含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谈在这篇影响深远的名作中,对春秋战国以来的学术思想,用一套系统加以井然有序地概括,同时挑出有代表性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学说,作简单扼要地总评。这六家中,他最推崇道家,而对儒家则批驳最多。他认为这些学说存在的通病是不能灵活运用。只有道家“依据阴阳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吸收儒墨两家的长处,提取名法两家的精要”,而且“随同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道家有两大优点,一是最具有综合性,二是最富于弹性。他盛赞道家既主张“无为”(不必有作为),又说“无不为”(无所不为),其理论简单而可以实行。批评儒家“学说太博而难以找到要领,用力虽勤而收效很少”,因为“儒家以《诗》《书》《易》《礼》《春秋》《乐》此《六经》为法式,而《六经》除经文本身外,加上以后的传、记、说、解等著作不下千万种,像这样多的典籍,使得后世学者,祖孙父子世守一经,仍不能通晓其大义,穷尽一个人毕生的岁月,也不能将六经中的典制礼仪了解详尽”。

这篇文章将道家捧得很高,而把儒学却贬低到谷底。对习惯了儒学统治天下的后世士人来说,读这样的文字是很不习惯的。作者的倾向为何如此偏颇?要解释这一点,应该从分析该文的写作背景入手。这篇名文究竟写于何年,已无法查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该文写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不然的话,文章如此贬低儒家,和皇帝的政策唱对台戏,岂不会引起“圣怒”?但也不会写得更早,一定写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作者出仕作官以后,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出笼,和当时掌权的窦太皇太后很有关系,窦太皇太后何许人也?她是文帝的皇后,景帝之母亲,武帝的祖母,景帝统治期间,她以皇太后名分干政,武帝登上皇位后,她又以太皇太后的名分干政,政权实际上把持在她手里,年少的武帝是个傀儡皇帝。群臣都根据窦太皇太后的眼色行事。窦太皇太后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她是汉朝初期提倡黄老之治的代表人物,黄老思想的笃信者。女人当政,不想有更多作为,只要维持稳定就行,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道家最迎合她的需要。她压制儒家、捧高道家的政治态度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那是景帝还在位时的事,有一天,朝廷议事毕,还留点时间说说闲话。于是《诗》学博士辕固生对历史发表议论说:“当年商汤王、周武王诛灭残暴无道的夏桀王、商纣王,自己做天子,是得到大众拥护、合乎民心的正义行动。”辕固生是当时儒家的代表,他的这种看法源自孟子的民本思想。

朝廷上的黄子听了,出言反驳说:“你说的不对,犯上作乱就是罪恶,不管出于何种借口。拿人的穿戴来作比喻:帽子虽然破旧不堪,可还是戴在头上的高等物品,总不能拿帽子当鞋子穿。鞋子虽然崭新美观,可终究还是穿在脚上的低等货色,不能将鞋子当帽子戴,否则这人是疯子。国家组织也一样,桀王、纣王的行为无论怎样昏庸无道,他们仍旧是居高位的君王,商汤和周武的品行无论怎样圣洁,他们仍是居低位的臣下。君王的道德丧失,行为不轨,做臣子的只能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讽谏,使他去邪归正,怎能颠倒上下的位置,夺取其王位而代之呢?所以商汤和周武二人,不管他们说的怎样振振有词,条条是道,仍然是篡位弑君、以暴易暴的恶行,这种行为称作革命也好,称作救世也好,都是大逆不道的坏事。”黄子是道学权威,依靠窦太皇太后的庇护,说起话来,就摆出教训的面孔。

辕固生被激,就一针见血地说:“可按照您的逻辑,凡是存善去恶的革命行动都是错的,那么,咱们高祖皇帝斩白蛇起义,解救天下百姓于倒悬,推翻秦朝暴政,与秦民约法三章,也都是错的了?”

坐在皇位上的汉景帝见事情扯到自己的祖先身上去了,怕事情不好收场,便连忙出面制止继续辩论,含含糊糊地说了几句,做为结语,但不判定谁是谁非。

但垂帘听政的窦太后听了辕固生的话,大为不满,面对着他责问道:“你一向诋毁道学,可《老子》这部经典,你仔细读过吗?”

辕固生知道汉景帝是偏向他的,便十分轻蔑地说:“《老子》一书,鼓吹‘无为’,使人不敢振作,有作为的君子是不细读的,只配发给奴仆们去读。”

窦太后听后,勃然大怒,说道:“大胆狂徒!你们儒家的书,好人看都不看,只配发给罪徒们去读。来人,将这口出狂言,污蔑黄老的辕固生牵到喂养野兽的圈里去,让他和一只野猪搏斗。若能斗得过野猪,就算他有本事。”

与野猪搏斗,可不是玩的,说不定会丧命。汉景帝怕他出差池,就暗暗命令内臣递给辕固生一把锋利的尖刀,辕固生本是书生,这时事急,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一进圈去,就将野猪刺死了,命虽保住,但官职丢了。

从这一事件可知,当时的朝廷上,儒道两家,势同水火,互不相让,各有各的后台,但因道家的后台更硬,故以黄子为代表的道家占优势。司马谈写这篇文章,也许有靠拢太皇太后的意图,但主要是因为黄子是他的老师,两人十分融洽,他自然要站在老师这一边,为道家鼓吹,贬低儒家。

司马谈虽是黄子的学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道学修养实在胜过老师,成了西汉第一流的道学家,他也深感儒家即将取代道家成为首要学派的趋势,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他这篇文章也是为道家即将失势唱挽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年方十六岁。第二年,汉武帝就有所作为,他亲自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应诏对策,提出罢黜刑名(法家和名家),崇尚儒术,兴办太学,命令各郡和各封国每年向中央输送士人等主张,汉武帝听了,十分满意,立即实行(司马谈就是依据这项政策被选送到中央当官的)。于是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初露端倪,汉武帝要以这种新方针作武器向窦太皇太后夺权,夺权斗争是要流血的,武帝诛杀灌夫和窦婴就是一个信号,说明他要铲除窦太皇太后的势力。司马谈作为一个笃信力行的道学家,偏好清静无为、节用寡欲,他看出,汉武帝推行的是一种多欲的政治,为了实现人主心中的各种抱负和野心,国家将开设许多劳民伤财的兴建项目和不断地向外开拓疆土、再加上宫廷的铺张浪费、大张旗鼓的出巡、远征和探险,以及引起叛乱和平乱,百姓身上的负担将大大加重;清静无为的政治局面和全国的宁静生活从此结束,一种倒海翻江式的折腾行将开始。司马谈心中颇为担忧,道家说:“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即使当时是盛世,也是经不起太大的破坏性耗费的,滥用民力将带来恶果。因此,司马谈写了这篇文章,想要给当时那种时代的热情泼点冷水,使人们能略微清醒,同时给当政者及时提出警告。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一字不改、全文引用司马谈的这篇文章,说明他对父亲的评论六家的观点是比较赞同的。但他对父亲的思想并非一味承袭,事实上,司马迁的学术见解,论水平比他父亲要高,他对各种学派的评价比他父亲更客观,他在整理各家思想写成《史记》巨著的过程中,已经融会贯通百家学说以自成一家之言,他在《史记》中,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百家的思想,一一作了论述和评价,时光流逝了两千年,可他的评述依然很有价值,不失为一个中肯的楷模式的评论。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执掌天下

    三国之执掌天下

    王靖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三国,成为了王允的义子。曹操:子杰贤弟,你说过不会打我的。袁绍:王子杰,你个卑鄙小人。刘备:王靖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他从一开始就是装的。
  • 战国时代武家之殇

    战国时代武家之殇

    一个普通的明朝青年,在父亲临终之前才知道自己是穿越者的后代,他带上致胜的书籍和一把来自未来的左轮手枪,杨帆东去,他能否在纷乱的日本战国时代异军突起、一统四岛,从而改变历史呢?一切尽在其中……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纵横驰骋之异世召唤

    纵横驰骋之异世召唤

    乱世出英雄,一个18岁青年本是地球上的中国历史专业研究生,意外穿越到了异世,这里完全相当于中国的古代的东汉末年,没有电器,没有热武器。但是超级召唤系统给了青年安慰。本书属于爽文。
  • 游兵天下

    游兵天下

    龙战,长白山猎户之子,自幼被神秘老者收为弟子。生于山野,崛起于都市,成名于军界,混迹于天下!恐怖势力的终结者!混乱局势中的主宰者!军中,他为卒,热血忠肠,只为国!兵中,他为王,身先士卒,兵中王者!佣兵界,他为王!谁与我敌!草根出身,混迹天下。一路精彩,少不了你们的陪伴······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赤子威龙

    赤子威龙

    “抓住他!一定要杀了他......啊!”狐鹰、约瑟夫、山岛宫一、大肚石神......等等,所有与之交过手的曾经不可一世的异能人物,无一不是咬牙切齿,满腔愤恨,都欲吃其肉,喝其血而后快!可一提起他的名字却又无一不是浑身上下脑袋痛,唏嘘不己......他是谁,又作了什么?何以如此遭人忌恨?
  • 诸天我从科幻一路横推

    诸天我从科幻一路横推

    这是一个掌握时间权柄的火影大筒木族人,从科幻开始一路横推到玄幻的故事!漫威世界他是全能的上帝。流浪地球,他将人类变成宇宙种族,修行查克拉,签订通灵兽契约,召唤万界!超人钢铁之躯,他是天生的‘统治者’仁慈公正,却在氪星毁灭之时,栽种下神树,吞噬了整个氪星!迪迦奥特曼中,他接近大古成为朋友,却又将大古残忍解剖,只为研究出光之须佐能乎!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 空格爱情

    空格爱情

    在成长中学习如何爱,在爱中不断成长,达到各自心中的完美,是靠不断磨合,再磨合。赵晴沫和秦域阔,因QQ相识,通过结婚相知,不断地磨合,不断的改变,环境在变化,人心在雕刻,且看他们如何成为各自的最完美。
  • 王子的甜美小新娘

    王子的甜美小新娘

    受过诅咒的吸血鬼公主,来到了人界,遇见了他,爱上了他,可上天偏偏捉弄他们,在他们之间建起了一片看不见的星辰海,你是否可以踏破星辰来看我……
  • 院长的学院

    院长的学院

    厌倦了在现代教育里上学...突发奇想有一天自己可以开间颇为异想天开学院过上幸福美满的校园生活当一回大腹便便的校领导后来狗血般的出现了所谓的机遇位面交易市场墨泡傻笑道"呵呵...哈哈...嘎嘎...!"老天待我不薄吖!
  • 纪元时间

    纪元时间

    穿越到宇宙大爆炸前,观看一颗星球如何发展成人类文明大爆炸的过程
  • 神刻师

    神刻师

    雕刻师用手中的刻刀唤醒沉睡的石头。神纹师用刻在人身上的图案激发人类的潜能。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 风云再起之都市王者

    风云再起之都市王者

    主角龙飞..在都市混的风云再起,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太平间喊一嗓子谁敢站出来,别问我主角为什么这么吊....
  • 报告邪尊夫人翻天了

    报告邪尊夫人翻天了

    寒氏家族的大小姐,一朝被背叛身亡穿到临武大陆风云国寒氏家族被受宠爱的大小姐昔日废柴盤倪归来面对家人的呵护,朋友的信任,以及所爱之人的宠爱寒如霸气喊道:家人爱我一分,我便爱家人十分!人若敬我一分,我便还人十分!昔日废柴变天才,临武大陆又将翻起怎样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