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8100000016

第16章 随笔(7)

10、

前几年读五祖,后来读南怀瑾,似懂非懂,但还是有收获。读书就是这样,不要强求弄懂弄通,有时候一本书里有一句话对自己有价值,就是非常不错的收获。

11、

坐而论道,起身为事。大道存心,小事亲为。

12、

茶意生活,浓淡人生。

“茶”者,“人”立于“草木”之间,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与自然草木为伍,在天地之间茶意行走。

13、

关于戒烟,或者诸戒——

心若想,便戒了,是为功德。

心若不想,便照常抽,亦为功德。

手随心动,皆为自然。违心,则伤心伤身更甚。

14、

所谓洋人批评中国的话,姑且不论其真实与否、观点正确与否。这种言论我们能看到,本身就说明这个国家在乱石中摸索前行,是一种进步。

15、

其实我们最应该为自己骄傲的,不是很多人评价的所谓才华横溢,也不是看问题和世相的所谓深刻。

而是为自己拥有一颗宁静、不为浮尘所动的心,这会让我们活得实在、自在、有存在感。

16、

菜要多吃,烈酒少喝。

话要多说,牢骚少发。

书要多读,儒虫少做。

文要多写,观点少抄。

17、

有的人提倡在人脉交往中要独善其身。我想,把“独善其身”改成“先善其身”,是否更好一些?有时候,善其身,也是需要从圈子里的人脉上吸取营养的。

18、

人脉是分圈层的。核心圈、熟识圈、认识圈等。每个圈层的人脉,其彼此的距离和需要度、依赖度、自立度,是不一样的。

19、

人脉圈是多层次的,有精神上的志同道合的人脉圈,也有事业、工作上的人脉圈,还有亲戚、朋友、同学等之间的人脉圈,同时也有利益上的人脉圈。每一种人脉圈都有其存在的路径、方式和价值,并有周期更迭和成员进出,但基本都是相对稳定并在总体上不断扩大。

20、

人脉除了亲情、宗族、同学、乡党等与生俱来的圈子,社会上的人脉,不仅仅有“志同道合”、“惺惺相惜”这种非常完美的、精神化的圈子,也应该承认且不排斥“利益共享”这种圈子的存在(当然,这种利益时多元的,不仅仅只有物质和金钱的共享)。否则,很可能陷入狭隘的精神洁癖。

21、

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做法,我非常赞同!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凡事唯古,只谈精神而没有物质的自然介入,则很容易陷入我曾经说过的“精神洁癖”。

22、

很多观点和思维,若是在即兴的情况下被“逼”出来的,这种话语和话语所反映的当事人的思想层次,很有价值。

23、

坐而论道,琴棋书画笔墨砚;

起身躬行,柴米油盐酱醋茶。

横批:出世入世

24、

悟道前,你是挑水砍柴;悟道后,你仍是砍柴挑水。

但你,已经不是从前的你。

25、

对有些事情,我们应该保持敏锐。但对很多事情,我更愿意自己是个迟钝的人,懒得去看、去问、去想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多数时候,我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26、

我做事情常常是一阵一阵的,会在某段时间集中做好一两件事情,然后选择暂时性忘记,再去做其他事情。那么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你真的做了很多事情,而且每个事情都做得还不错。

27、

我不喜欢被别人和外界所左右或者“绑架”。当然,也很少有人能够干扰到我。心静,坚守,做你自己,你就一直就是你自己。

28、

经常情绪波动起伏、容易被外界干扰的人,其实不是别人干扰了你,而是自己干扰了自己。

29、

有时候偶然会想到一些好词句或者哲思,或者和人聊天的时候会无意冒出几个好思路、好句子。我就把它们摘录下来汇总,多了,就是一个好集子。不是坐着苦思冥想,而是有所积累,临了临了就会自动冒出一些好东西,然后积累、汇集,就成了大部头的好东西。

不要刻意去恒心而为,最好是偶得自成。

30、

不喜欢想很久才得出的那些东西。一个东西需要冥思苦想,那可能就不是你内心原本的东西,而很可能是经过“包装”的——虽然这种包装也许是纯属无意的,连你自己都意识不到。

31、

玩=王+元。

王,就是有权。元,就是有钱。有权、有钱的人,才能出去玩,也才能玩好。老祖宗们造字,真牛!

32、

平常人等,白天努力工作,下班好好生活。扯完野棉花,且住笔,转身,柴米油盐,我的碎碎生活。

33、

我真的老了,无法弄懂现在的教育,很费力才能勉强理解现在的孩子。算了,老了就老了吧。我不老,孩子怎么长大?

34、

我很困惑(或许也是我迟钝于这世俗):友善的人情和挚爱的亲情,就一定要用礼金多寡来作为唯一衡量的尺度?我宁愿彼此之间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而更重要的是把一颗颗友爱、关怀、感动的心带来,让欢声笑语充满每一个角落、洒满每一个这样的喜庆时刻。

我希冀自己待人、他人待我,彼此都是如此这般单纯、友善、轻松,而不要有了太多MONEY的压力和顾虑。真正对我好的人,我一定能懂。你懂吗?

35、

历史的真相被一层层拨开。有的让人思索,有的让人唏嘘,有的却鲜血淋漓。也或许,这样的历史,本来就不是完全的真相,或者只是真相的一部分。被人为书写的历史,可能本来就是如此。我们需要的只是过滤,还有加入自己主观意识的判断。

我,我们,此时此刻,读历史的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渺小的、或许被忽略的历史的一部分。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36、

那些一边享受着体制带来的种种特权、福利和好处,又天天大骂体制的种种弊端、恨不得将其拆解得支离破碎再踏上一脚的人,算不得有勇气、有自信的人。

37、

人,不单纯是指自然属性、生理属性上的人,更多的是是从精神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等层面来说的。中国泱泱大国、人口众多,从来不缺乏人,也不缺乏人才,但非常缺乏有独立人格和自我精神、创造意识的“大写”的人,缺乏“站立”起来的人。当然,我说的是缺乏,不是说没有,这个缺乏是相对于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的相对比例非常低这个角度而言的。

38、

先适应环境,再跳出环境,最后反过来影响环境——一种良性的反作用力。我想,我们自己面对很多自身的问题,面对我们持不同意见甚至非常排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环境,都应该如此。

39、

有人说近近几十年来,很多传统的理念基本被破坏、所剩无几了。我是个乐观派,还是对当下及未来充满某种善意的期待。我感觉现在也有一部分有识之士,无论是学院派、庙堂派,还是广大的民间,还是有一些人在试图进行“断肢再接”。虽然很难,但我愿意相信慢慢会好起来。

40、

我个人更喜欢务实的人,那些默默做好自己、同时悄悄影响周围的环境趋向良性向上,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才是社会的正能量、正方向。

41、

空降兵的引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而且任何新员工(空降兵)在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成为非空降兵、成为普通的“老”员工。空降兵的不适应性,或者说企业环境对空降兵的某种不惑和排斥,都是正常的。除了老板和老员工需要正确和包容空降兵以外,一个优秀的、有素养的空降兵,自身也应有技巧地主动融合和适应新企业的环境,尽快把自己变成一个企业的老员工、普通员工,而不是其相反——认为很多人在排斥自己而耿耿于怀,甚至自我贴上标签而封闭自己。

42、

空降兵到新的环境,先尽快适应,包括必要的妥协,以便先保护自己快速存活。在大家逐步认同自己的过程中,慢慢释放自己作为一个空降兵的优势,最后再动大手术来推行自己的新理念。切忌以为自己手握尚方宝剑,一到新的公司就否定原来的一切,四处树敌,最后很容易落到自己四面楚歌、落荒而逃的地步。这种策略不是圆滑,是一种生存策略、发展智慧,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新东家对“你”的期望。

43、

有人说上面的空降兵生存和发展之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是故觉得没有必要。是的,做起来的确很难,但至少要先自己有这种意识。如果你以空降兵身份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连这种意识都没有,那就根本不会去做了。其结果可想而知!

44、

很多人读书(广义上的“书”)虽然是没有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但它事实上的确可以带来很多衍生的、自然的好处。

45、

莫言说:很庆幸我读书较少,保护了我的想象力。莫言说得有道理,也没有道理。他说的读书少,应该实际是指在学校的读书(或者叫学校教育)少,而不是读书少、学习知识少。否则,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不可能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否则,对于一般人来说,尤其专业知识和领域来说,那是不太可能取得很好成绩的。我们不能把少数个案的成功进行放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尽管传统教育模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发展,但也创造了绝大部分人的发展平台。

46、

说实话,莫言获奖,我们为他高兴,也为中国的文学高兴。但至少我周围的很多人,并没有因此把他奉为文学神明,也没有因为中国人获得一个诺奖就认为中国的文学春天真的到了。

47、

老人家驾鹤西去,或许是在天堂里享福呢。生命归于尘埃,而精神永存。君且转身,直面生活,微笑而安静前行。

48、

关于城市文明、生活文明,我个人以为在当下做好小事可能是更重要的,小事大于大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所谓大事,距离我们比较遥远,而把日常文明的小事情做好,是必须而且可能的。对于很多普通市民来说,坚持把一些小事做好,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积小文明为大文明,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的非刻意行为和思维。大事成于小事,大事有赖于小事,所以我个人觉得在目前这种状况下,每个人做好日常文明的小事,可能比做好所谓大事更加重要。

49、

“我做”大于“他做”。我们对各种乱象总是牢骚满腹,甚至切齿痛恨,但又习惯寄希望于他人身上,要求周围的人做好,而轮到自己时却往往不自觉地做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事情,甚至还浑然不觉,或者洋洋自得。这种宽于律己、严以待人的惯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很多顽疾难以根治的根源。

为什么不呢,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而不是眼睛只盯着别人。很多时候我们管不了别人,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好自己。我想,如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先做好自己、先让自己尽量成为一个有序、有德,那么我们的所见所闻所遇,就会比现在要好得多!

靠管理还是靠自觉?这是个老命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应该说的确都有道理,但放到当下、结合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个人觉得目前还是主要靠管理,持之以恒的管理。我们所颁布的规则、我们所做的宣传,已经不少了,但一直收效甚微。为什么?很大程度上就是寄希望于大家的自觉,而缺乏刚性的管理措施,特别是一以贯之的管理。于是乎,规则、条例、通知等,颁布了一部又一部,大多数都是宣布而了事、在那放着,却鲜有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很多人习惯这种现象以后也根本不在乎那些所谓的约束规则。如此恶性循环,文明远遁,乱象时生。究其原因,有关管理和执法部门的惰性和不作为,恐怕难辞其咎。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管理重于自觉。

51、

圈子决定命运,有一定道理,所以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去名校读书,也有很多成人努力到EMBA、商学院、总裁班去“学习”。我想,这不完全是为了成绩,也是为了孩子或者为了自身有一个好圈子。当然,更主要的,是靠自己的实力和魅力,这样才能够吸引人和你交往,形成不同的圈子。圈子都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去刻意营造的,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2、

很多孩子或者他们成年后出交通事故,很大程度上都和父母平时的教育和言行影响有关。当然,非自己原因的天灾人祸除外。

每次我看到带着自己的小孩在滚滚车流中乱穿的大人,心里就想骂他们:“你考虑了你孩子的安全了吗?!”

53、我开车一般速度都不快,常常被孩子“鄙视”,后来他看到路上很多交通事故,就开始赞同他老爹的想法了。我对他说:“早出门5分钟、10分钟,很多问题就解决了,不要那么赶时间。从容、再从容一点。”

54、

我曾经和孩子交流过这样一个问题:要是高考快迟到了,你会横穿滚滚车流、闯红灯吗?

我的建议是:已经快迟到了,怎么赶都很可能迟到,这是实在没办法的事情,那就索性慢一点,迟到就迟到吧。因为高考可以明年再考,而生命只有一次。当然,不是说故意在高考时迟到,这个事情要尽量避免。

生活中出现其他类似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实在没办法去避免迟到,那同样按照上面的原则来办。

55、

知识多寡,和读书多少有很大关系;但智慧这玩意,和财富、权势、读书等貌似没有太直接的关联。

我更愿意这样认为:智慧的人,基本都是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谦逊内省的,几者缺一不可或至少具备其中大部分特质。

56、

小东西的浪费,那叫消费。人生最大的浪费,是抉择失误甚至不可逆转的错误!

57、

我们可以相信或者参考某个名人在他(她)自己所在那个领域的经验或者名言,但不要轻易相信名人的每一句“名言”,因为他们仅仅只是某个或几个领域的权威、专家,而不是全部生活的指导者。

58、

我们对待奥运金牌过度追逐和看重的态度,是否值得反思?我感觉有点像个穷惯了的人,富裕一点以后,非要用满身的金戒指项链和名牌来证明和包装。其实真正有品位、内心强大的人,乃至国家,大部分时候是不屑于用所谓名牌白包装、填充自己,更不屑于借此来掩饰内心的底气不足。

59、

我认为公民社会的最大特征,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足够的话语权,但在涉及社会公共事务等问题上,一个教授、部长、富豪和一个清洁工、农民、下岗工人,都是基本一样的,都只有平等的一票。

60、

书读得太多、太泛,甚至太滥,如果自己不加以过滤和内省、思考,很容易被所谓名人和专家的观点而左右甚至绑架,反而让自己变得无所适从、迷茫、失去自我。

61、

没有说读书不好,是说要有“度”。这个群里都是成年人,不再是中学生、大学生,应该早过了广泛涉猎、读了再说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精读很重要。

62、

我20年前读大学,包括读中学的时候,经常泡在图书馆和书店,饥渴似的读书。但现在,一年只读十几本好书,但是读得更加认真了,且读、且思、且放下。

63、

有度而定,有度而慧。

64、

时评人不能做“愤青”,只发牢骚而无建设;时评人不能只尚空谈、哗众取宠,对一切都批判和打倒;时评人更不能做“五毛”,为三斗米折腰。

65、

我的理解,尽量客观、理性、中立,对社会之事,该批判的要批判,该讴歌的要讴歌。更更重要的是:做社会的在场者和建设者,以微弱之声音,尽量推动社会向良性、理性、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同类推荐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把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关系作为一个复杂个案,作为鲁迅与20世纪中国这一大论域一个要件、一个逻辑环节,进而探讨鲁迅与20世纪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从这种关系探究之中解构知识与权力、知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勾连,在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过程中的鲁迅的还原与诠解之间寻找“鲁迅的存在”。
  • 周邦彦集

    周邦彦集

    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京师,七年献《汴都赋》,为宋神宗所赏。后曾为溧水(今属江苏)令。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晚年退休,提举南京(今属河南)鸿庆宫,卒。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著有《清真词》,后又名《片玉词》。
  • 心灵的印记

    心灵的印记

    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故乡、远去的童年,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来。本书再现作者走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学生精品美文:心如大海

    学生精品美文:心如大海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心如大海,你的志向就会变得更加高远;心如大海,你就会变得更加愉悦;心如大海,你的人生会精彩异常。本书收录作者对生活的真情感悟,缤纷多彩,内容广泛。隽永的文字像博学多才的智者,可以时刻的向它寻求答案;它趣味盎然,可以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尽情的发挥它启发智慧,开拓视野,像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可以让孩子获得无尽的知识宝藏。
  • 齐裕焜讲水浒

    齐裕焜讲水浒

    本书是齐裕焜老师毕生研究《水浒传》的心得与成果,分别从《水浒传》的人物群像、流传过程、思想价值、艺术成就、后人评价等方面对《水浒传》这部奇书做了全面而独到的解读,其中主体部分是对水浒人物的点评,作者对文本的理解深刻而细致,可谓见微知著,察人所不察,如对晁、宋关系的分析,对宋江的解读,对卢俊义的评价,对潘金莲、潘巧云等人行为逻辑的看法颇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主神空间的轮回者

    主神空间的轮回者

    想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吗?想真正的……活着吗?《我是传奇》《史前一万年》《恶灵骑士》……在大光球的统治下穿梭在一个个恐怖片世界中,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吗?……………………………………非数据无限流
  • 猪猪小杂碎

    猪猪小杂碎

    传闻有一个作者,写作看心情,半年更一章。
  • 中国宰相全传

    中国宰相全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在中国历史的上千位宰相中,遴选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正面的或反面的)的代表人物,把他们的传记编撰成书,使广大读者读了以后,能够了解一定的历史因果关系,能够了解一点可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教训--这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现在本书已经摆在了读者面前,能否达到我们的目的,能否对读者有所裨益,只能等待广大读者的评判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民修真之异世白帝

    全民修真之异世白帝

    单身青年白沐秋包宿打游戏,因眼睛疲劳干涩,穿越异界,三世一体,自创新纪元。
  • 眼瞳之不可相信

    眼瞳之不可相信

    文木,男,S大的大学新生,过着十分平淡的大学,隐藏着自己奇特的力量——只要与对方对视5秒以上,他就能瞬间获取对方的大量记忆。有一天,校园出现了突发事件,从那天起,他的生活开始有了转变。
  • 重生之君悦

    重生之君悦

    君悦重生了~老天开眼让她重回到5岁。父母还未离异,最疼爱她的哥哥还是健康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再也不当委屈求全的笨蛋。只是那个谁,她真的不是故意的~求不负责......
  • 无限之诸天神学院

    无限之诸天神学院

    陪着女神前往一所神秘的学院,抱着陪女神四年的愿望,没想到却步入了一个个神秘的世界。武侠,魔法,未来科技等神奇的架构,火影,海贼王,斗罗,斗破等特殊的体系,神的创造力也是抄袭的人类吗!?
  • 血浴苍穹,谁与争锋!

    血浴苍穹,谁与争锋!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既然龙珠选择了你,从此以后,你生是我的人,死也是我的鬼!”碧海龙珠从天而降,很不幸,某女躺着也能中枪。紫红龙珠化作一粒朱砂印入她的眉心,怎么抠也抠不下来。“吖地,我才不要做你的皇后呢!”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为了往后更自由的人生,某女拼命反抗,誓死不从。“由不得你!”一代浪漫的穿越传奇故事由此拉开序幕!一次偶然,女扮男装,她误扰了平静的他!至死不渝,他从现代追随她到古代,就因为欠下她一生爱恋。他爱她入骨,却同样被诅咒困扰,不幸成为今生姐弟,让他们相爱却永世不能再相恋。至尊君王,却由一颗小小的龙珠将他们牵扯到一起……为破解灵之诅咒,她不惜杀破苍穹,地动山摇。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又是谁与她一起共惊天下!血浴苍穹,谁与争锋……!
  • 残狼血志

    残狼血志

    曾几何时,有人问我。你提起过的残狼血志是什么?是古书典籍?还是民间小说?又或者是某个神话延续衍生出来的故事?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久,却依然没有答案。因为自己根本不知该如何回答。说各种因素都存在?说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还是我自己臆想出的神话故事?其实,这些都有可能存在。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是一部让人觉得会有无限可能的小说.里面有自己的故事,也有他人的传说,甚至于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辛。残狼孤月,夜语还殇,风轮月转,血志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