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24200000004

第4章 钱氏“免死金牌”沉浮记

我的一位朋友对宋史十分感兴趣,熟读正史尚不能过瘾,常爱跑到彼年彼处,热衷于寻找彼时旧事旧迹,搜野史以佐正史。譬如为了研究理宗皇后谢道清,他曾专门跑到临海来,游遍城内与谢道清有关的洗菜桥、谢鲁王、皇后路等地,还请我务必帮他寻访熟悉临海地方文史的学者。在寻访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关于谢氏家族以及谢道清入宫前的资料,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原来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钱镠“金书铁券”,竟然曾在临海收藏了七百六十四年之久。

大家对“金书铁券”不一定熟悉,但对“免死金牌”一定非常熟悉。没错,古装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一群官兵气势磅礴地冲进某座府宅,把某位王公大臣团团包围,将领雄赳赳走来,大手一挥,下令道:“给我拿下!”然后,被围住的那位就从怀里摸出一块巴掌大的金牌挡在面前,大喊道:“免死金牌在此!谁敢放肆!”

历史上的“免死金牌”,并不是电视剧里金灿灿的金牌模样,更不可能随身揣在怀里,因为它是一块筒瓦状的铁券,长宽三十到五十厘米不等,真要带在身上的话,只能打个布包背在身上,累得够呛。铁券的拱面刻有文字,内容一般包括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身份信息、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以及铁券持有者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正规的名称叫“金书铁券”,是封建帝王颁赐给臣子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信物和凭证,因为铁券上的文字常用金填写,所以叫“金书铁券”,也有用朱砂书写,则称“丹书铁券”。

曾经藏于临海的“金书铁券”,全称“吴越钱氏金书铁券”,又称“钱镠铁券”,是唐昭宗李晔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赐给当时担任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镠(公元852年—932年)的免死牌。这件国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御赐铁券。

熟悉唐宋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钱镠,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相传钱镠出生时,产房内红光四射,父亲钱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打算将他丢入井中淹死,幸被族中的一个婆婆阻止了。钱镠的小名“婆留”便是由此而来,而这口差点葬送钱镠性命的井后来也被称为“婆留井”。

关于钱镠的传奇故事有很多,比如传他幼时赤膊睡在井边,井中有小鬼爬上来捉弄他,不料空中赫然出现一个金甲大神,大喝“钱王在此,谁敢放肆”斥退小鬼。又说钱镠小时候就展示出王者风范,经常将同龄儿童分为两拨,由他指挥模仿战争打斗。我估计这些传闻多半是为美化钱镠形象而杜撰的,但凡一个人成功了,总是需要些天命所归、神于常人的故事来巩固身份和地位。不过从这些比较正面的传闻来看,百姓对钱镠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否则早被妖魔化了。

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舞槊,对图谶、纬书也有一定了解,颇有文韬武略之才。青年时因家贫,为生计贩运私盐,铤而走险,肩贩负米以养亲。胆识过人的钱镠二十一岁时从军,一直跟随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先后经历了征讨黄巢起义军、屡战刘汉宏、占据杭州等战事,战功显赫,官至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虽然当时后唐已属强弩之末,但钱镠并没有接受董昌的授封跟随其叛国,反而还写信劝董昌,与其关起门来当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不如继续做节度使,一样可以尊享身份地位和荣华富贵。一心想要称王称帝的董昌并没有理会钱镠的劝告,钱镠干脆亲自跑到越州找董昌,再次劝说。董昌表面上向朝廷请罪,暗地里却还做着皇帝梦,后被唐昭宗削去了官爵。与此同时,钱镠被封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唐昭宗命他讨伐董昌。次年(公元896年),钱镠派手下顾全武攻破越州,生擒董昌。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投江自杀。唐昭宗知后非常高兴,要知道当时各地藩镇的割据势力已远远大于朝廷的势力,真正听从朝廷指挥的藩镇寥寥无几。钱镠在后唐大势已去之际所表现出的忠贞,令昭宗十分感动,为嘉奖钱镠忠于朝廷、平乱有功,就决定赐给他那块后世称为“钱镠铁券”的“免死金牌”。

“金书铁券”制作于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八月,据《两浙金石志》记载,铁券形如筒瓦,长一尺八寸三分,阔一尺一寸,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铁券上用楷书金字镌刻着唐昭宗的诏书:“咨尔镇海、镇东等军节度,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等使,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使持节润、越等州诸军事,兼润越等州刺使,上柱国,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百户钱镠,朕闻:铭邓陟之勋,言垂汉典,载孔悝之德,事美鲁经,则知褒德策勋,古今一致。顷者,董昌僭伪,为昏镜水,狂谋恶贯,渫染齐人。而尔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慰社稷,惠以福生灵。其机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瓯越于涂炭之上,师无私焉;保余杭于金汤之间,政有经矣。志奖王室,绩冠侯藩,溢于旗常,流在丹素。虽钟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顾功,抑有异数。是用锡其金版,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永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

钱镠接受“金书铁券”后深为感动,他请文学家、钱塘县令罗隐起草了一份《谢赐铁券表》以谢皇恩。《谢赐铁券表》全文在《十国春秋》有载,曾在1936年举办的浙江文献展览会陈列过,上有明初三大家之一刘基的长跋。钱氏一族获赐“金书铁券”后,一直小心珍藏这件稀世之宝。

钱镠是钱塘临安(今杭州临安县)人,其生前生活轨迹也在杭州一带,那么这块“金书铁券”是怎么流传到了临海呢?这要从钱镠的孙子钱弘俶说起。

钱镠在获赐“金书铁券”后的十年间,受后梁封为吴越王,“金书铁券”也一直珍藏在吴越国宫中。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江南,钱镠的孙子、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遵从祖训“善事中国,弗废臣礼”,使百姓免受战事之苦,无条件将所辖十三洲、八十六县、五十五万零七户、十一万五千卒,“纳土归宋”,实现和平统一。因自献封疆,钱弘俶得到了宋室的优待,他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迁居长住汴梁,钱氏“金书铁券”也随之进入汴梁,保存在其府第。在此期间,铁券还先后进呈给宋太宗、仁宗、神宗御览。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三月,钱弘俶曾孙、钱暄之子钱景臻娶了宋仁宗第十女、英宗之妹(后封秦鲁国大长公主)做了驸马,钱氏“金书铁券”因此改藏于驸马府。

钱景臻,字道邃,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官至少师、安武军节度使,会稽郡王,封康国公。不过他的字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大师同,又有《送僧归护国寺》诗一首:天台多胜概,落日乱山青。不似三峰好,楼台入翠屏。倒颇有些佛缘。生活在北宋末期的皇亲国戚,能做到“生平不详”,可见其一生应该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和劫难,也算是一种福气了。而他的妻子——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一生就要丰富得多了,钱氏“金书铁券”也正是因为这位宋仁宗最长寿的女儿而来到临海。

北宋末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当时金兵把在京的所有公主无论老少都掳走了。偏偏漏掉了这个秦鲁国大长公主,大约是金兵看名单的时候,看到她是宋仁宗的女儿,隔了好几个皇帝,估计早就死了,便未细查——事实上仁宗的子女确实大多早夭。

秦鲁国大长公主逃过一劫,带着嫡子钱忱和庶子钱愐、钱恺,跟随宋室逃到了南方。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大长公主和儿子们到达临海并定居于此。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夏,宋高宗赐给大长公主一座府第,名“一行宅”,并御题“忠孝之家”四字。念及公主含辛茹苦、为子奔波,又特赐给她一块“美德坊”的牌匾。“一行宅”的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台州初级中学一带,靠近东湖。老临海人都知道,东湖又称“钱园”,是大长公主的公公钱暄任台州郡守时所造。大长公主定居临海,跟钱暄曾任职台州有很大的关系,包括钱弘俶“归宋”后也曾在台州做过刺史,钱氏家族当时在台州应该有不少亲友。这位大长公主在山水宜人的临海度过了余生,活到八十六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之一了。她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不甚清楚,但她是位很为儿孙奔走的好母亲,曾多次向皇帝为钱忱求爵求禄,直到八十多岁,还颤颤巍巍去向宋高宗为儿子讨封赏。宋高宗因大长公主为先朝尊长,从来对她毕恭毕敬,“上以公主行尊年高,甚敬之,每入内,见必先揖”。但大长公主屡屡求封,高宗实在无奈,不得不驳了这位曾姑奶的脸面。据《宋史·列传第七·公主》记载:“上戒之曰:‘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不过在大长公主过世后,宋高宗仍十分感念这位曾姑奶,“上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谥曰贤穆”。

钱氏“金书铁券”因为大长公主一家定居临海,也被携藏于临海宅第,自此长留临海达七百六十四年之久。期间,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参观过铁券。陆游的母亲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嫡亲孙女,与大长公主素有往来,曾携陆游到临海探访大长公主,并参观了“金书铁券”。陆游还为参观铁券题了《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某按。唐昭宗乾宁四年,遣中使焦楚锽赐吴越武肃王铁券,以八月壬子至国。是岁,武肃始兼领镇东节,出师大败淮南兵十八营,定婺。睦。苏。湖州,而铁券适至,盖其国始盛时也。及忠懿王入朝,以其先王所藏玉册铁券,置之祖庙,不敢以自随。淳化元年,杭州悉上之于朝。时忠懿王已薨,太宗皇帝复以册券赐王之子安僖王惟浚。安僖王薨,券归文僖公惟演。文僖公薨,券传仲子霸州防御使晦。霸州侍仁宗皇帝燕间,帝问先世所赐铁券,欲见之。霸州并三朝御书以进,帝为亲识御书之末,复赐焉。文僖之孙开府公景臻,尚秦鲁国大长公主。某年十二三时,尝侍先夫人,得谒见大主,铁券实藏卧内,状如筒瓦。今七十余年,乃得见录本于武肃诸孙槱家。后十字,盖文僖手书。某家旧藏文僖书帖,亦有押字,皆与此同。武胜军节度使印,则文僖尹洛时所领邓州节钺也。开禧三年六月乙巳,山阴陆某谨书。”

此后,钱氏“金书铁券”在临海湮没无闻藏了两百多年,直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嘉封功臣,打算“赐以铁券,以申河山带礪之誓”。在商议铁券样式时,翰林学士危素向朱元璋奏报了钱氏收藏“金书铁券”的事,朱元璋就下旨召见钱氏后人并要御览铁券。时钱氏十五世孙钱尚德接获圣旨后,便带着“金书铁券”由临海出发进京送呈御览。朱元璋观后大为赞赏,命礼部雕刻了木制版式作为模板,后仍将铁券交还给钱尚德,并嘱他带回临海以世代宝藏。清凌扬藻《蠡勺编·铁券》曾专门记载了此事:“台州民钱允一(即钱尚德),有家藏吴越钱王镠唐赐铁券。洪武初,太祖欲封功臣,遣使取其式而损益之。”

除了朱元璋,他的儿子朱棣也曾御览过“金书铁券”。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朱棣派遣行人曹闰来到临海,命钱氏奉铁券进京。钱氏族人于是委派钱尚德之子钱仕复奉券入京,朱棣观后仍命钱仕复带还临海,妥善保存。

至清朝,乾隆帝也曾御览“金书铁券”,这位史上最爱“御题”的皇帝,自然也没有漏掉铁券,他亲题《观铁券歌》,并刻在一只特制的装券宝匣上,赐给临海钱氏:“表忠观永祀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久闻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将。铸铁如瓦勒金字,乾宁岁月犹存唐。皇帝若曰咨尔镠,董昌僭伪为昏狂。披攘凶渠定江表,祲清羸泰保余杭。用锡金版永延祚,克保福贵荣宠长。恕卿九死子三死,承我信誓钦毋忘。徒观剥蚀字漫漶,铁犹如此人何方。龙门致诮带砺誓,赵宋转眼为新王。俊杰识时有弗较,善存桑梓功斯良。其时铁券固不出,南迁后出方羶芗。作歌装匣付珍弆,所嘉谢表撝谦光。”

从前面的这些史料来看,钱氏“金书铁券”历经近千年,几乎都是以珍宝的身份现世,那么它作为“免死金牌”,有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呢?有的。只不过,兑现它的皇帝并不是所赐者唐昭宗李晔,而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的也不是“免死”,而是“免罪”。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因都察院勘察发现钱尚德之子钱用勤在建昌知府任内的税粮短缺而将钱氏抄家入籍,钱用勤之子钱怞为救父,便携带铁券进京面圣,向朱元璋奏报唐昭宗赐券始末及祖上“纳土”等功德,恳请朱元璋念在钱家世代忠烈,赦免其父之罪。朱元璋竟真下令有司发还了钱氏全部田产家财,且铁券仍由钱家保管。就这样,过了五百年,“金书铁券”见效了,这也是它唯一一次发挥作用。不得不夸赞一下朱元璋是一个大气有胸怀的人,不负帝王风范。

清后期,钱氏“金书铁券”转藏于临海白石山下里外钱(今大田岭外村)钱文川家。当时钱氏子孙虽然已经没落,但还是专门造了三间“铁券楼”,由族人轮流守护。临海著名学者宋世荦曾经去观赏铁券,并撰《钱王铁券歌》一首:“九百年来一片铁,土花剥蚀银钩缺。几时飞入九渊中,饿蜃馋螭不敢窃。婆留小儿真英雄,约束蛟鳄弯长弓。纥千山头冻煞雀,临安陌上春融融。杀宏诛昌霸业盛,两浙河山平似镜。臣鏐再拜捷书驰,争得銮舆遂反正。十四州土敛霜寒,锦衣玉带万人看。罗刹江头潮已落,婴兰堂里梦初阑。券高一尺广二尺,锐三角形森铁画。恕卿九死子孙三,三百卅言辉典册。火龙绕柱困不飞,老臣西望泪沾衣。开门且作节度使,湖山如画迎骖騑。三世四王依浙水,蹋践羖羊愤欲死。夹马香孩光烛天,使有文孙识真主。版图收拾去朝天,地下有知定欣然。寻肯梦中还索土,西湖重见草芊芊。富贵神仙总销歇,带砺铭词券中列。无人更话乾宁年,有客又吊熙宁碣。君不见,唐家玉册久销沉,寿世谁如此吉金。神物终防破匣去,海山夜夜老龙吟。”当时与铁券同藏临海的钱氏珍宝还有钱镠、钱弘俶手卷,是二王唯一完整存世的孤本书法。今手卷分为两半,上半部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内容是两代钱王先后颁给崇吴院僧匡嗣牒的批扎;下半部于1998年4月24日在纽约佳土德拍卖会上为某华裔所得,内容是钱弘俶给叔候的一封问候信函。这一部分经历宋、元、明、清数朝的多位名人之手,不断观赏题跋,装裱加长,总计达四十三位名家之多。其中有钱尚德的一段题跋,交代了钱王手卷分离的原因:“元年九月二十八日大兵入台城……镠二王手泽得之于营寨中,首尾皆扯毁。”

钱氏“金书铁券”虽然藏于临海七百多年,但其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历过几失几得的波折。

第一次出变故是在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破临海,当时“金书铁券”由后人钱焘保管,在战乱中他却把铁券弄丢了。钱焘,字君寿,临海人,官至朝散大夫、直秘阁太府寺卿等。关于“金书铁券”是怎么丢失的,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钱焘携带“金书铁券”逃到黄岩,匆忙中,他为保铁券安全,就把它投入黄岩县南泽库(今温岭泽国镇)的水中,过后却忘记了详细地点;二是钱焘带着儿子钱叔澴一起逃避战乱,“金书铁券”藏在钱叔澴身上,后来钱叔澴落水而死,逃难中未能及时打捞。元兵第二次进攻临海时,台州府城被攻陷,钱焘也被俘了,被拘禁了好几年,回来后他自己也记不清铁券丢失的确切地点了;三是说族人钱叔澴为避战祸,偷了“金书铁券”等传家宝南逃,在兵荒马乱中,钱叔澴落水而死,从此铁券不知去向。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有家人窃负以逃,莫知所在。”

从可查的钱氏后代中,我们无法确定钱叔澴是否为钱焘之子,但可以肯定至少是家人或族人,而钱氏“金书铁券”最可能的下落就是沉在某处水底。这一猜想也在后来查到的资料中被证实。时隔五十六年之后,元朝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泽库的一位捕鱼人在深水处撒网打鱼时打到了“金书铁券”。起初他以为铁券是金子打造的,十分高兴,可是用斧子劈开一角后发现只是个铁块。乡间捕鱼人见识浅薄,不知道铁券的来历,以为不值钱,就把它丢在家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遗弃在角落的“金书铁券”,被邻近村里的一个老学究看到了,学究一眼就看出了铁券非寻常之物,马上出钱买了下来。事情传开后,传到了钱氏子孙耳中,钱氏十四世孙、钱焘的儿子钱世珪以十斛谷买回了“金书铁券”。就这样,“金书铁券”又回到了临海钱氏的手中。可惜的是,由于浸水太久,嵌在铁券上的金字剥落了不少。

第二次变故发生在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太平军攻入台州,钱氏子孙怕再把“金书铁券”丢失了,就将它沉入水井。等后来捞出来时,铁券上的金字剥落得更加厉害了。而且,当时乡人村妇迷信无知,以为这件祖上的宝贝是“神物”和“灵药”,可以治疗小孩受惊等病,就动手挖取,长此以往,铁券上的金字更是所剩无多。晚清学者王舟瑶的《光绪台州府志·金石略》中记载:“今文字完者仅一百八十馀。”

第三次变故直接导致了钱氏“金书铁券”离开临海一去不还。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珍藏在临海岭外钱村钱氏宗祠里的“金书铁券”不翼而飞。不久,“金书铁券”在嵊县(今绍兴嵊州)出现,时任嵊县县令徐印士(常熟人)出400银圆购得了这件宝物。直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这事被钱镠三十二世孙、清末举人、民国时曾任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领事的钱文选(安徽广德县人)知道了。钱文选通过正在浙江办公的哥哥钱乙斋,召集了嵊县长乐乡大批钱氏族人向徐印士力争,最终以原价从徐印士手中赎回了“金书铁券”。

据记载,嵊县长乐乡的钱氏是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从台州迁徙过去的,也是钱镠后代。赎回钱氏“金书铁券”后,长乐乡钱氏族人喜出望外,特地请来戏班演戏十天,以示庆贺。此后,“金书铁券”一直由该乡的钱氏三房轮流保管。至此,钱氏“金书铁券”结束了它在临海七百多年的留藏史。

1942年,日军占领了长乐乡,钱氏族人为防铁券遗失,以涂油封蜡的办法严密保封,藏于族人钱赓麟家内的深井中。直到抗战胜利长乐乡解放后才取出,改藏于商会会长钱元瑞家。1951年,“金书铁券”从长乐乡的钱家祠堂取出,移送到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1959年,钱氏“金书铁券”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曾七上朝廷,受六帝观瞻,落水三次,被盗一次的无价之宝从此调藏于国家博物馆。

1957年2月,大田岭里村的两名钱氏族人主动将乾隆御赐的装券宝匣交给了临海文管组保存,宝匣现藏于临海博物馆。史海钩沉,沧桑看云,这件与钱氏“金书铁券”有关的、唯一由临海保存至今的文物,见证了铁券在临海的苍茫历史和沉浮,也见证了钱镠后代在临海的传承和发展。

同类推荐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少女病有100种

    少女病有100种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总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是个怪小孩。那些在否定的声音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某种经受不起太多阳光的湿地苔藓一样,她认定自己不值得被爱,她以为自己的整个少女生涯都是被人厌恶的,她一直都不知道其实有人不惜一切地爱惜过她、保护过她。
  • 拆·当代诗坛108群雕

    拆·当代诗坛108群雕

    《拆·当代诗坛108群雕》让读者在读诗的同时,可以揣摩诗人的神、形及内在和外在感觉,用诗歌的形式,来“雕塑”当代中国诗坛的一批中坚的、活跃的、有代表性、有创作潜力的诗人形象。
  • 世说新语(全集)

    世说新语(全集)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门下文人编撰而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体小说。全书共36篇1000多则,反映了魏晋时代尤其是当时名士的风貌。自诞生以来,即以风流放诞、率真超脱的“魏晋风度”,深刻影响了中国文人及文化史,从而成为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本版《世说新语》是由超人气作家小岩井倾心翻译,除译文外,另撰写1700余条注释和500余条简评,帮助我们探索经典古籍的魅力。
  • 雪又白

    雪又白

    本书作者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副主席,诗人生长于新疆伊犁,那里天山飘雪;工作于陕西西安,那里古城厚重。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精品诗,分作十章,有亲情爱情的热烈忠贞,有历史名胜的独到感悟,有节日节气的回顾畅想,有古城生活的细腻感触,有原生作物的诗意升华,有故乡亲人的深刻思念,有佛家性情的顿然开悟,有大道众生的高度关怀,更有着对雪花飞白的终极诉说。雪花轻灵纯澈打开诗人的诗眼,北疆伟岸巍峨铸就诗人的诗魂。雪又白,飞白流韵,贯穿全集,诗意人生,人生诗意,本诗集实为现代诗之佳品,应共诗意人来品鉴。
热门推荐
  • 女权的生活

    女权的生活

    周易在愤愤的骂着说:"现在的队友怎么这么坑,自己用李白都带不动"周易看着7:28的数字把手机一摔,嗯虽人是500多买的但质量是真的好自己都用了5年多了摔了不知道多少次但这次手机发生了爆炸嗯周易死了嗝屁了,嗯,但另一个世界又多了一个灵魂!
  • 花开半园

    花开半园

    本书收录初中语文教师的散文数十篇,分为“春风水面皆有情”“读书不觉流光浅”“人生自是悲与欢”三辑,分别是作者的旅游所思所感、读书教学心得、人生感悟。李冬梅的文墨中,自然风景有着纤尘不染的美。人文景观中沉淀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这是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 快穿偷心:男神,可撩否

    快穿偷心:男神,可撩否

    有人说,她是暖若春风的贵族少女。有人说,她是淡漠无情的利益个体。有人说,她是冷血暴力的病娇女君。系统小七悄咪咪:我家老大她,其实就是个变态!……一场劫难,她失去了姓,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爱人,甚至连自我,也在万千轮回的寻找中逐渐消磨殆尽。一次偶然的机遇,她进入了某个坑很大的集团,从流浪者成为了在编人员,顺手敲诈了‘顶头上司’,跳出轮回。这之后唯一的念头,是从诸天万界中找回自家爱人,然后看着他慢慢发芽长大。养料不够?那就去抢!有人阻止?那就捏死它再抢!……文后小剧场:冲破重重阻碍卡准了男主人出门的时间——顶着送命的危险为看客们进行以下采访:小七(鬼鬼祟祟靠近沙发上养胎的某人):老大老大,你最喜欢男主人身上哪点呢?她:他…长得好看。小七:…好吧,那经历了那么多位面和优质男求爱,老大你是怎么做到初心不变的?她:因为他…比他们好看。小七(气哭):那…除了好看呢?她眯眼勾唇:强壮,有力,一个顶七!话音刚落,她身子一轻落入某人怀中,耳边传来他温醇似美酒般的嗓音,似乎是含着清浅笑意:“今晚给你煮汤圆好不好?”某个瑟瑟发抖的水晶团子:……(须知:是甜还是虐可以自己判断(反正我男主盛世美颜我不多说)。作者风格专一,还有,主角三观不是那么正,尤其表现在某些暗黑小故事,考究党,玻璃心请右上角,最后,走过路过点个收藏哈,么哒~)
  • 异界界主

    异界界主

    “终于军训完了。他大爷的这日子真不是人能生活的。”龙九霄边念着边看着手机,脚步飞快的前冲。一道紫金色的雷电正朝龙九霄落下,鬼异的雷电让龙九霄穿越了异界时空大陆。从此他一步步踏上百族争雄的时代之争,诸雄并起,天才无数。大时代,大造化,大机缘的群雄之争。
  • 末世彼岸

    末世彼岸

    人最大的恐惧来自未知。对于未知的恐惧。人们会本能的排斥。在未来的世界,一些人突然开始拥有了未知的能力。由于能力的产生,这些人和普通人之间就如同隔开了一条河流,他们就是这条河流对岸的人。所以这些人被称作彼岸者,在普通人对面的人。枫,因为彼岸者的存在才成为彼岸者的人,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在普通人和彼岸者的夹缝之中,开始走出自己的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
  • 征战修仙之旅

    征战修仙之旅

    他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家,他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坏学生,一次昆仑山旅游的机会,两个孑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出现交集,却开启了李昆征战修仙的仙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元纪

    剑元纪

    仙途缥缈,我以剑证道。一剑在手,三千大道独步乾坤。故事,从穆剑锋开始……
  • 倾城倾国也嫁人

    倾城倾国也嫁人

    相貌平平,却意外看到了一幅画,画内之人美的出奇,只看了一会便放置一旁,后偶然一个机会,竟然在现实画内之人,故事从此展开。
  • 英雄联盟系统

    英雄联盟系统

    排位失败的郭荣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异界,看主角如何利用英雄们称霸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