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7700000007

第7章 一、官宦世家,祖孙三代黄陂情(4)

为了让孩子生活在家庭和睦的氛围里,她不仅在家里扮演贤妻的角色,与丈夫相濡以沫,有时程珦为一些不顺心的事所烦,善解人意的她常常为之化解,直至他转忧为喜。

同时,她还善于运用言传身教对子女春风化雨,每天忙完家务之余,还时常挤出时间博览群书,不断从书中吸取营养,并学以致用。

二程从小聪明伶俐,颇有灵性。

程颢不足一岁时,他的叔祖母抱他出门玩耍。当时,她只顾同乡亲们一道与孩子逗乐,却不慎将头上的金钗丢失了。

金钗是祖传之宝,岂能丢失,这可如何是好?叔祖母为此急得团团转。

当时还不会说话的程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便扯着叔祖母的衣角,口里不停地“咿呀,咿呀”,并用手指着屋外。

刚开始,叔祖母并没有意会到,以为他还想出去玩,就说:“小乖乖,听话!叔祖母要去找金钗了,没空带你出去玩了。”

程颢见叔祖母未明白自己的意思,仍扯着衣角,十分焦急地指着屋外,嘴里一个劲地“咿呀,咿呀”……

叔祖母觉得一向乖巧的侄孙,今天为何一反常态?顿时,他立即醒悟道:“你是不是晓得金钗在哪里?”

小程颢点头示意。

于是,叔祖母抱起他立即起身,按照他所指的地方寻找,果然找到了金钗。

叔祖母回家后,异常兴奋,不断地向家人夸奖侄孙懂事,一家人惊异不已。

此事不胫而走,家人与邻里更是对程颢偏爱有加。

按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侯氏却不以为然,她时常嘱咐家里所有的人,切忌对孩子娇生惯养,如果让孩子幼年养成一些坏习气,那不是关爱孩子,而是溺爱,会贻害孩子终生!

为此,她特别提醒两位名师:培养小孩有能力处理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压力与挫折,远比处心积虑率造就他们比别人成绩优异、成就比别人高要重要许多。她解释说,抵抗挫折的能力,不但是一种适应及克服困境的能力,也是真正改变每个人未来的关键所在;本来小孩有能力克服无比艰难的困境,但由于养尊处优的环境,使他们勉为其难,最终成为受害者。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告诫孩子说:“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程颐《上谷郡君家传》)也就是说,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能曲能伸”的大丈夫,她最担心的不是孩子不能伸张正义,而是孩子不能承受任何委屈。

邻里街坊的小孩子之间在一起玩耍,难免会磕磕碰碰,一般人家往往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偏袒自家的孩子。而侯氏却不是这样。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首先查清原由,分明是非。若是自己的孩子错了,她首先向孩子讲明道理,严肃批评。同时,要求孩子知错必改。

有一次,程颐不慎将邻居孩子的玩具甩到池塘里去了,侯氏得知后,主动带着程颐到对方家里道歉,并赔偿了一个等值的玩具。

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侯氏抓经常经常抓,从一点一滴做起,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吃饭时,程母常让兄弟俩坐在自己旁边,奴婢准备名贵的佳肴要让小主人吃,她马上制止说:“小时候就处处满足他的欲望,长大以后怎么办?”所以二程从小便对饮食衣服一点都不挑剔。

一次,年幼的程颢走路不慎摔倒,她并没有立即扶孩子起来,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同时,还耐心地对孩子道出跌倒的原因。她说:孩子,做事、做人如同步行一样,如果你是三思而后行,就不至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讲明一个人自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问题儿童”多半出自“问题父母”。所以,在要求子女之前,侯氏总是先挑战自己。

她对仆人、乡亲也亲如手足,总是温和地宽恕奴婢,惟恐伤害到他们。侯氏最讨厌主人体罚奴婢,而且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人,如果孩子对下人有不礼貌的地方,她一定会告诫说:“人虽然会有富贵贫贱的不同,但大家在人格方面都是平等的,一定要以礼相待。”

有一次,侯氏听说附近的一个小商人外出经商,不料其妻在家突然病故,留有一个不足三岁的小儿,无人照料。于是,她毅然前往,把那个小孩带回家中收养。

尽管当时族人不以为然,侯氏却和风细雨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了大家,全家人都来关爱这位遗孤。所以,二程自幼养成了从不恶言伤人骂人的习惯,成年后更是“视民如伤”。

侯氏还是向二程传播无神论的先行者。

那是她随丈夫把全家迁移到庐陵郡(现江西省吉安市)期间,当地巫婆对他们说,官邸常常闹鬼,需要驱驱邪。侯氏知道是巫婆骗钱,不予理睬。

可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家人却因此谈虎色变。有一天,家人慌慌张张地报告说:“夫人,外面闷热不已,屋内怎么有阵阵凉风,是不是真像人们所说,鬼怪在摇鹅毛扇啦?”

侯氏听后,从容地回答道:“你们别听到风就是雨,那是由于外面闷热,室内阴凉,冷热空气流动所致!”

家人听了夫人的一番话,虽然觉得有理,但仍将信将疑。

几天后,一位仆人再次对侯氏报告说:“夫人,你听,我的耳朵里怎么总是嗡嗡作响,是不是鬼怪敲鼓的声音!”

“是吗?我怎么没听到!”夫人一边回答,一边让人看看仆人的耳内,原来是耳垢作祟。

为了让仆人放宽心,夫人对一位仆从作一番交待,并随手拿出一根棍棒对仆人说:“好,我先让人给你掏掏耳垢,再给你一个驱鬼棒!保证你从此以后再听不到鬼怪的声音了!”

果然,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鬼怪之说了。

二程兄弟在大人们的对话中,在亲身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无神论教育。

在破除迷信方面,程珦则是孩子的引路人。

那是程珦任少数民族聚居的龚州(今广西平南)知州时,宜州(今广西宜山)少数民族首领区希范已被处死,但乡里人却传说他的灵魂从天而降,有人绘声绘色地声称,区希范托梦说:“应当替我在南海建立祠堂。”大家信以为真,便迎了区希范的神主牌子去南海。一时间,在龚州传得神乎其神。

程珦知道,浔州(今广西桂平市)知州也是一位无神论者,肯定会给那些迎神主牌位的人上一课。

为了做到现身说法,在迎神主牌位返回经过龚州时,程珦特地组织民众相迎,并让人与迎神主牌者在大庭广众下大声对话,迎神主牌者说:“我们一行不久前经过浔州,浔州知州便把我们迎神主牌的祭具扔到江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灵魂托梦作怪了。”

程珦夫妇还带着二程亲临现场,接受教育。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二程受益终生。

在宋代嘉祐二年,程颢出任京兆府鄠县(今陕西省户县)主簿时,当时鄠县南山寺中有一石佛,传说石佛的头部能放射光芒,三乡四邻的信男信女常常不舍昼夜地前去观看,一些不法之徒往往乘混水摸鱼,乱搞男女关系。而历任县官惟恐惊扰神灵,不敢采取断然措施取缔,造成极坏的影响。

程颢走马上任后,亲自到南山寺了解到第一手情况,接着,他要求寺庙主持召集全体僧人训话。会上,程颢郑重地对僧众说:如果再出现佛光,你们当中谁发现了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我。我到达现场后,请你们把佛头取下来,我倒要仔细地考究一番,这佛光的奥妙到底在什么地方?

程颢强硬的讲话一正压三邪,使那些始作俑者望而生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佛光显灵了。

不仅如此,在二程的学术著作中,也极力宣扬无神论,坚决地否认宗教思想中所谓鬼神的存在。他们认为人的生死是气之聚散,“物生则气聚,死则散而归尽”,否定了灵魂不灭之说。同时,从主观与客观上,分析了产生鬼神论的原因:心病与眼病使人产生眼花缭乱的幻觉与假象。《程氏遗书》(卷二下)说:

“尝问好谈鬼神者,皆所未曾闻见,皆是见说,烛理不明,便传以为信也。假使实所闻见,亦未足信,或是心病,或是目病。如孔子言人之所信者目,目亦有不足信者耶。此言极善。”

有一天,在事先未告诉孩子的情况下,侯氏悄然来到书房,但见孩子们都摇头晃脑地琅琅成诵: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侯氏为了检查几个孩子的功课,就随意地问程颢说:“颢儿,你能给大家说说这句话的含意吗?你到底是学习古人‘为己’,还是学习今人之‘为人’呢?”

这篇“子曰”是当天先生上的新课,当时先生只要求孩子们背诵,并没有解释。小程颢根据自己的领会,便以望文生义的思维振振有词地对原句进行了一番解释:“回母亲的话,孩儿以为,孔夫子的意思是说,古代学者读书是为了自己,现今的学者读书是为了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样,端正读书的目的。”

“孩子们,你们觉得他回答正确吗?”

“正确!”孩子们平时都很佩服程颢的聪明过人,因为他回答问题往往是一答一个准。所以,这次侯氏话音未落,大家都不假思索且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面对孩子们曲解本意,侯氏既没有发火,也没有指责孩子,而是耐心地进行循循善诱。

她说,孔夫子在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求学悟道的目的,就是要像古人那样,旨在修养自己的学问和道德,强调读书、求学是为了自己做人、做事之用。即是“为己”;批评了现在的学者读书、求学,仅仅是为了装饰自己,做表面文章给别人看,即是“为人”。孔子认为,只有“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因此“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其意思是说: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所以君子能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却只知道严格要求别人。

小程颢得知自己的理解全“拧”了后,顿时,脸上立即臊得通红。

侯氏意味深长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这次曲解并没有什么可怕,关键是要以此为鉴。《颜氏家训·勉学》曰:‘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所以,我告诫你们,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要多读多思,力求把握古书的真义。同时,还应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种读书境界,莫学‘今之学者’的炫才耀己;为人、为学都应坦诚,要勇于自我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在这里,我殷切地希望你们,发奋读书,达到‘为知、为己’的双重境界。

“所谓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当朝太宗皇帝告诫我们:‘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渑水燕谈录》卷六)皇帝如此,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我认为,在一定情况下,‘书淫’、‘书疾’、‘书呆子’,作为一个读书过程,作为一种用功精神与状态,是不应当受到嘲笑的。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哪怕是讲扶乩的书,也不要皱眉头,装出一副很憎恶的样子,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者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而为己,则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者的第二重境界。”

最后,侯氏强调说:“我今天给你们所说的读书双重境界,每一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二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极终目标。这也就是说,‘为知’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己’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常宝贵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读书人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

对于此次母亲诠释孔子提出的“为己之学”,二程兄弟学成后,把它进一步深化、发展起来了。

程颐对“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加以了详细说明:“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之于人也”,又说:“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真终至于丧己。”(见朱熹《论语集注》)照程颐所说,所谓“为己之学”是把一切的为学归于自己的工夫,如果人们圆满地修养自己,就能够成就包括他人、家庭、社会、国家等的“成物”。反之,“为人之学”则是指与自己的成长无关的工夫,其目的专在社会的成功或对他人的认定。

北宋流行的文章、训诂之学及以科举应试为主的为学,其目的在于夸示自己、当官、出仕等社会的名利地位和荣誉。

二程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弟子带着困惑,就“为己之学”、“为人之学”求教于二程。

程颢首先回答说,终归于“丧己”的“为人之学”绝不是真正的为学,不过是利用虚文的学问而要获得利益的庸俗的功利主义而已。而“为己之学”可以说是以对真理的探求与其内化为目的的纯粹的学问观。由此看来,真正的“为人”只有通过专心致志地埋头于“为己之学”才能成就。

接着,程颐则从探索人的“性”如何与“理”的结合上补充说,那些精通文章之学的文士和擅长训诂之学的讲师,失去了为学的根本,却溺于枝叶,这都不是真正的为学态度。他们的这种“为人”的为学态度正是植根于自己私欲的“为人之学”。所以,必须坚持以“寡欲”、“节欲”为基本内容的“灭人欲而存天理”的为学原理。同时指出,“理”作为无所不包的普遍法则,包括宇宙万物的所以然与所当然。因此,人对“理”的追求成为至高的人生目的,为人的标准也在于“理”的人格化与否。

最后二程得出结论:“性”的保存在于除去“人欲”,“人欲”的除去就在于“为己之学”。亦即:“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返”、“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二程集》P144)

换句话说,“天理”与“人欲”之间是互相对立的,“人欲”的消灭就意味着“天理”的彰“明”,“天理”的泯灭就表示“人欲”的逞威。

习文练武,鲁台望道志凌云

程颢自从在母亲面前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后,便按照孔子有关“为己”的要求,从读书、悟道出发,将“做人、做事;做好人,做好事;做能人,做大事”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幼年时期的二程兄弟虽然都天资英敏,但两人的个性迥异。哥哥程颢性情温和,沉默寡言,常常手不释卷。可是,弟弟程颐却生性好动、贪玩,对读书之事往往只有五分钟热度。

为此,侯氏特地用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对二程进行“立志于学”的教育,并让程颢率先示范“明道”与“成圣”。

父母为了让二程兄弟相互激励,便让程颢带着程颐一起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苦练基本功。

一天,程颢为了激励自己,同时也激发弟弟的学习兴趣,他对程颐讲,我们启蒙那天,与中国所有读书人做着同一件事——祭拜万世师表孔夫子,这说明孔圣人在读书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我等既习孔孟之道,何不在这鲁台上筑一高台,我们每天读书时,面朝孔夫子故乡鲁国遥拜,以表自己虔诚的心迹。

程颐听了哥哥的叙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既可与兄弟们同台祭孔,又可尽兴地摆弄一番砖石瓦砾。于是,二人便围绕着筑台望鲁进行了认真的筹划。

说干就干,在他们的带领下,堂兄弟们也一起动手,在滠水东岸其母设坛祭天之处添砖加瓦。

同类推荐
  •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纪录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纪录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系列图书”之一,《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图文并茂,结合狙击手的经典事件、装备以及狙击手训练要领等,介绍了近代以来世界上最顶尖的狙击手,还有狙击手手中的致命武器,《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将为您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军事世界。
  • 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李嘉诚的坎坷经历不少,辛酸处亦罄竹难书,一直以来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会形成对内心的冲击,自身一套人生哲学对待。但树大招风,是每日面对之困扰,亦够烦恼,不过明白不能避免,惟有学处之泰然的方法。本书的重点为不是重复李嘉诚一般的成功经验,而是解析其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并以观点和个案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胆识作全面细致地研究,以便充分展现一个大商人的成功之处。
  •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图说世界名人: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介绍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旧中国的上海,十里洋场,风云变幻,灯红酒绿中酝酿着柔情,也潜藏着杀机。这里不仅是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也是黑社会存在的沃土。旧上海不仅有外国势力控制下的租界,更有黑社会严密控制下的方方面面,在上海滩如果不与黑社会打交道,任何人都无法立足,杜月笙就是当时上海黑社会的。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由商传编著。讲述了朱元璋可以说是成功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父母双亡,自己从社会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要饭的小和尚,不懈奋斗。
热门推荐
  • 老人与海(英文原版)

    老人与海(英文原版)

    《老人与海(鲸歌英文原版)》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它是海明威创作并在他还在世时出版的很后一部主要的虚构作品。作为他很有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虽然对它有不同的文学评价,但它在20世纪小说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该书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美国历目前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 化险为咦

    化险为咦

    明茴国自建国以来国泰民安,全靠一个地下组织。此组织分金木水火土,乃五行使者,在暗中助朝廷安稳武林,却不想被挑拨离间……什么?水汪汪是水行使者的传人?水汪汪是谁?一个相貌无特色的小丫头,却有一手易容的好本事,贪生怕死,厚颜无耻,小人之心。偏偏有个帅气逼人仙气冉冉的师傅,那绝对是炫耀的资本;可是别家的师傅将自己的徒儿捧在手心,处处维护,可是为何自己的师傅却要自己出生入死,上刀山下油锅;瞧瞧水汪汪用什么办法在这混世之中生存吧。果然不是亲生的TOT,有没有人来救救苦命的我啊啊啊啊~
  • 重臣嫡女

    重臣嫡女

    穿越女一直自我标榜:万人迷+女主角=幸运女神。所有和穿越女作对的:赠送一套杯具。所有俊美的少年郎们:爱慕她!爱慕她!爱慕她。投湖自尽的重臣嫡女,某一天突然醒来,发现庶妹未长成,阴谋未算计,一切都还来得及。而今原住民嫡女要让穿越女知道什么叫作了就得死。目标:了尽冤仇,嫁娶作妇过上幸福日子……
  • 神医阁

    神医阁

    汉姓民族从来看似审慎与平庸,其实内心深处却又是无限渴望着一场狂欢的。大唐在百年休养生息后的逐渐奢迷,整个社会崇奇尚巧,渴望华美与艺术,一曲《羽衣霓裳舞》堪称人间仙境。自大,自负,自慰与自欺的狂欢之下,危机重重。终于一次早有预谋的叛变,横腰截断了大唐王朝正常发展的轨道。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四海崩析之际,只愿悬壶济世的施今墨,却不得不改医人为医国,于江湖间借助武林势力靖平天下。他是选择做一个江湖游侠还是庙堂的高官?是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医者还是一个定国安邦的将相?身在草泽,胸怀家国,他会如何选择?追寻“寻根文学”足迹,细腻的描写重现中医文化和历史画卷。
  • 龙族传人在都市

    龙族传人在都市

    他出生在隐秘世外之家,被认为是龙族后裔。他有超出普通人难以比及的特殊能力,赋予龙息,并且还可以依靠本身的血统一步步修炼,将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天地间万物都能被他用龙息控制,无论是富贵人物,还是普通小民,或者是山川河流、古玩名器、奇花异木都在他操控中!
  • 从小说中获得了金手指

    从小说中获得了金手指

    暮凡获得了万界阅读系统,他发现自己似乎可以从小说之中获得金手指
  • 上古英雄志

    上古英雄志

    在我们所不能归去的故土之上流传着种种传说,我们在不断前行中遥想着那波澜壮阔的岁月。无数种族间的传奇人物如同星辰般应运而生,谱写了一段又一段的悲歌史诗。他们有人成为了人们传唱中的神话英雄,也有人遭受了诅咒成为世人厌憎的恶灵。一切的开始,让我们从这里出发!听,远处传来了上古的歌谣……【书友交流群:37201070】
  • 尤里红1在末世

    尤里红1在末世

    在家玩红警玩得无聊的莫云出去逛了会儿,发生了一件事后带着红警2尤里的复仇的苏联基地车进了一个末日世界,还被系统稀里糊涂的变成了萝莉和少女两个形态……
  • 末日丧尸纪元

    末日丧尸纪元

    大纲已定,请求关注。疫情无情,人有义。推荐,收藏都行,实在不行吐槽两句。欢迎来到末日。
  • 歌者无敌

    歌者无敌

    我这辈子,就只想当一个歌手,唱到我不能唱,唱到我走不动。——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