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04100000027

第27章 美的学习 (2)

中国古代美学中许多概念的提出,都是基于不同于西方的一分为二哲学观的“一分为三,三生无限”的中国古代哲学观。西方的一分为二的哲学观强调矛盾两极的对立、斗争和转化。这种一分为二的哲学观,认为对立、斗争是主要的、绝对的,事物的发展就是矛盾的两极对立、斗争的结果。因此,矛盾的两极的和谐是暂时的、相对的。而“一分为三,三生无限”的哲学观则认为,世间万物由阴、阳、中和三种形态组合,它强调的是守住中庸,扬弃两极,它认为矛盾的两极都是片面的、暂时的,只有“中庸”、“中和”才是真实的、理性的、永恒的、长久的,这一点与西方一分为二的哲学观是相反的。例如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历史上有“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但“天人合一”是主要的、基本的,是天人合一扬弃天人相分,天人相斗。中国的一分为三的哲学观,从不像西方一分为二的哲学观那样,认为是对立两极推动万事万物的发展,相反它认为是“中和”这种第三种形态产生、孕育万物,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

在这种“一分为三,三生无限”的哲学观指导下,中国美学一直紧守和沿用“中和”美学原则,无论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伦规范准则的确立,以及艺术自身的虚与实、形式与内容,都始终按照这种“过犹不及”的中和原则予以塑造。

由于受“中和”的哲学观的影响,中国美学的概念更多的是功能性的,而不是特质性的,这点又与西方不同,西方一直在思索寻找各门艺术自身的特质,例如绘画、雕塑、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均有较明晰的分野和界限,而中国却从未寻找这种特质,各门艺术都是相关联存在的,例如诗歌韵律美的讲究,使中国诗歌与音乐一直相连;同时诗歌与绘画相连,中国古代的文人画,都是提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并且诗歌直接与书法相联系,字画是连为一体的,中国国画线条艺术也与书法艺术直接相关。同样,诗也与舞蹈、戏剧、雕塑、建筑等都相联系,反之,这些艺术部类,也与自身以外的其他艺术部类紧密相连,它们是融为一体的。它们是功能性存在,而不是特质性的存在。

其次,中国古代美学受历史主义传统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义意识和传统,同样中国古代美学也不例外。这种状况用中国人自身的话语来形容,也就是“厚古薄今”。这种历史主义的思维逻辑,带给中华文化以下特点:一是经验的理性。中国人文文化几乎都是经验性的积累,它们是案例式的,百科全书式的,它们没有发展成西方的所谓“规则、规律”式的科学的抽象演绎,没有发展成西方的条分缕析的理性分析,但它们却发展成“经验的理性”、“实践的理性”、 “历史的理性”。二是这种历史主义意识开启了一个崇拜古人圣贤,解释、注解古人圣贤经典的“经学”学术文化传统,“经学”是古代中国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

中国古代学术及审美等文化的原创性都是打着古人圣贤的旗帜进行的,中国的政治改革也大多是“托古改制”式的。同样中国的审美文化,也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这种历史主义传统也导致了两个趋向的发展,一方面是忠实于真实历史的历史主义;另一方面,却又是伪造历史的伪历史主义,正所谓“六经注我”。三是这种历史主义意识支配下,“保存”、“继承”重于“发展”和“创新”。因为“发展”就意味着后者要否定前者,今人要否定古人,这与历史主义背道而驰,而“保存”、“继承”则不同,它能使古人、圣人长期地高高在上。因此,中国审美文化的辉煌成就,如魏晋的书法和美学理论,唐宋的诗文,明清的小说、戏剧等,在这种历史主义意识的包裹下,变得更加不可超越。

深厚的历史主义积淀,是中华审美文化的特质,同时它也日益造成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障碍,因为要了解中国的审美文化,就必先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几乎每一部审美文化作品都是它悠久历史的再现和演绎,都融入了太多的历史内容。

再次,两次外来思想的浸染和冲击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朱光潜先生有语曰:“我国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是巫教、道教和儒教,魏晋以后南亚的佛教逐渐输入中国,几有喧宾夺主之感。”中国历史上曾受到包括佛教在内的两次外来思想的浸染和冲击,另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外来思想入主中国,并构成主流意识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佛教和马克思主义都不是在中国本土上产生的,但他们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都构成了巨大的影响,并深深地融于中国文化。

佛教和马克思主义尽管不同,含义殊异,但它们都给中国带来其本土所不具有的文化特质,这就是“信仰和思辨”,由于古代中国追求实践的理性和历史主义,使它们并没有发展到像西方那样,顶礼膜拜外在神祇。严格地说,在佛教引进之前,中国是一个无神论国度。它们从没有把外在神祇主宰自己命运和未来的思想变成个人信仰,变为民族的主体意识及意识形态。但在魏晋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社会处于极度动荡和苦难之中,使得佛教这种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有了合适的土壤,它们渐渐地被国人所接受,东晋末年梁元帝曾将之定为国教。佛教给中国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是它直接拓展了中国的雕刻、绘画等审美文化艺术发展的空间,一批演讲佛教教义的作品应时而出。因此佛教的宗教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枝奇葩。

二是佛教的非理性主义构成了中国审美文化的内在特质。中国文化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哲学、伦理、社会、政治的价值理念文化,一类是审美的文化,在中国的价值理念文化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历史主义的、理性主义的、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学说,始终占据主流地位,但是在审美文化中,却一直是由非理性的文化主宰。这两种文化正好构成了一种互补。在先秦时期,便有南北文化的差异,而屈原为代表的南方文化,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文化的主流。屈骚文化脱胎于楚国的非理性的原始神话文化,它与北方的正宗的理性文化形成对比和互补。汉代曾经有过一个极短的时期,两种文化达成了一致,但是这种一致性很快就被佛教的非理性主义理念所破坏。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魏晋时期的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理论家,创造了独特的、偏于精神的、稍稍偏离正宗理性主义思想轨道的审美文化理论,这便是传神说、神思说、气韵说、意象说以及妙、味、趣等,魏晋之后这种的理论一直在审美文化中延续,它指导着中国审美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尽管越到后期,它们越来越被强大的现实政权及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主流思想价值理念所整合,但不可否定,这种非理性主义始终充溢于中国的审美文化之中。

三是佛教带给中国文化一种哲理的思辨。哲理的思辨,一直是中国文化缺少的。佛教的引入,带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它在中国发展和倡导了一种思辨文化。佛教带给中国文化的是思辨的信仰,信仰的思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给中国文化带来的也是信仰和思辨,但与佛教不同,这里的信仰,不再是外在神祇,而是科学与信仰相结合,是对规律的认识和追求。马克思主义是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过渡的思想桥梁,是中国开始走向现代的选择。从此,中国的哲学观抛弃了古代的“一分为三”的哲学观,开始接受西方的“一分为二”的哲学观,中国文化接受了它们,就意味中华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文明真正的接轨。

最后一个,那就是中国文化具有包容精神。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古老国家。中国的长久存在,并不只是因为它军事的强大,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对于巩固这个版图是功不可没的。为了维系这个大一统的庞大帝国,统治者一直用多样而统一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整合,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具有宽广的胸襟,能够允许其他的价值观、审美文化的存在,用自己的包容精神进行同化,兼收并蓄,求同存异。这种文化没有西方那种党同伐异的执著,没有那种非此即彼的片面选择。因此我们看到古老的中国虽然以儒家思想为主脉,却又糅合佛教和道教等多种思想,这似乎又是“一分为三,三生无限”的哲学观体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比较贴切地形容了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毋宁说,中国文化就是一种包容文化,这种包容性,除了上述中国文化对佛教外来思想和信仰的非排斥的吸纳之外,更体现在中国历史曾经历了蒙古族和满族两次外来少数民族侵入和较长时期的统治。中华文化它没有让外来文化的异质,取代吞没自己文化的内核,但也从没有拒斥任何异族的文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造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禀质。这种包容精神时时处处都渗透在中国审美文化理论及审美文化创作上。例如:在中国明清小说里就体现了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及艺术多样化。

美育价值

美育不但不妨害德育而且是德育的基础,如上所述。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 ”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

——《大美人生》

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早在古代儒家就已知道。儒家教育特重诗,以为它可以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以为“礼以制其宜,乐以导其和”。《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礼、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就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其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

在半个多世纪之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很有远见地提倡美育,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全面实施“全民美育观”。按照蔡元培先生的观点,“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那么正确的审美是什么呢?论及“审美”,就必须将其与“善”、“真”联系起来,这也就应和了以上朱光潜先生的说法。从古至今,在中国论述艺术的教化功能,以“善”为标准的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晋代陆机所云“宣物莫大于言,存行莫善于画”、唐代张彦远叙画之源流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都是宣扬艺术与人生的善的关系。鲁迅先生曾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发展,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这可以说是将艺术与道德说得更明了。既如此,艺术作品、艺术家还有艺术的评论都有责任“善”待艺术, “善”待读者和观众。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马斯洛成功人格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马斯洛成功人格学

    本书内容包括:迈向成功的心态、存在就是真理、人的动机、进退的平衡、需求与恐惧、存在与危机、自我实现的特质、人性的价值等。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热门推荐
  • 中立帝国

    中立帝国

    胡北穿越到天元大陆,发现异界是如此危险,大杨帝国八百诸侯,纷争不断;百家争鸣,群魔乱舞。胡北有一个破产的领地,相依为命的福伯,狗都养不起。胡北弱弱的宣布:我中立。为了美好的小资生活,胡北不得不动用金手指,可是总是有人不断伸出的邪恶魔爪。
  • 快穿猪脚之我是大反派

    快穿猪脚之我是大反派

    龙月:玄冥我想回去找,超帅啊~玄冥:我不帅?龙月:冥大大最帅了~玄冥:哼哼,我可是虚空之主,是你老板勒龙月:发工资!玄冥一下子躲进了虚空“发工资是不可能发工资的,我都木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神龙战元史之万界征途

    神龙战元史之万界征途

    还没想好,暂时就这么说吧,这是一部你不得不看的小说。本人非职业写手,全凭一时兴趣。所以做不到一天两更,甚至忙起来就会断更,望诸位切莫追书!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朝邑县志

    朝邑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灯掌者

    明灯掌者

    人体为阴为魄,灵而为阳为魂,人有一魂便有一魄,这便是武魂!来!举灯!午夜盲人提灯,正待复苏时。血不纯,不受见,人唾弃,正愤慨,便让世人皆知:天不生老子,万古如长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尺伏流

    三尺伏流

    三尺伏流夫三尺者,彰于书简之法律也,伏流者,匿于地下之暗涌也。国之泰安,众之礼节,农商之井然,皆赖三尺。伏流若晟,三尺无光,众从暗道礼法失常,国将衰微民亦无良,故,正三尺伐伏流,民有信国有体,无相彀有相诚,亲相亲路相助,商贾牟利不以诈,农精粮,工精工,世之正气可成也。
  • 武士系列一之武士的传说

    武士系列一之武士的传说

    巫魔来袭,谷中孤立无援。梦幻谷,火族部落守卫的净土。生死存亡间,火部少族长火纪不顾先祖遗训,解开了历代先祖封印的武士力量……武士,代表着一个曾经辉煌的时代,当武士精神觉醒,这个时代将再次迎来辉煌。
  • 若你安好,便落逢春

    若你安好,便落逢春

    爱上他,便注定了自己,一生的不平凡,即便是飞蛾扑火,她还是一样,扑到了火身上,即使粉身碎骨,还是勇于探索,即使被他父亲用支票打脸,她还是,坚持,不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