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8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写了一本关于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华国锋与粉碎“四人帮”问题的专着(待出版)。为此收集并参阅了当时的文件、档案、报纸、回忆录,釆访了华国锋等90多个当事人。华国锋说:粉碎“四人帮”后,他重点解决上海问题。他认为:只要制服“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其他都是小玩闹。因为各地的“四人帮”爪牙以上海最强,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都来自上海,他们在上海经营了10年。上海又是中国最大城市,中国工商财政重地,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我将中共中央的决策和中央工作组的工作情况作为一个重点,对“四人帮”上海余党覆灭历史写了8万字。之所以能写这么多,是因为得到严佑民的支持。1976年10月,严佑民参加中央工作组,1976年10月20日到上海,负责公安、清查等工作,后任上海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在上海工作5年。2001年7月1日病逝上海。重,他将的我,要我将历史地录来,传之后世。同时,介绍我顺利地访问到中央工作组、公安部的诸位领导和成员,如倪志福、彭冲、林乎加、赵行志、韩哲一等。但是有两个遗憾,一是,关于上海的历史,多有釆,只写字。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史实因缺乏材料而没有写清楚。

早在1977年春,江小华告诉我,在粉碎“四人帮”之初,中央派国务院的一些同志到上海了解情况,中央掌握上海的动向。后来,在陈锦华发表的回忆文章中得到印证。2005年陈锦华在《国事忆述》一书中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央工作组到达上海之前,中共中央决定由国务院各部委派一些人到上海去,以研究、准备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名义,了解社会动向,了解“四人帮”余党有什么新动作,及时报告北京。谷牧副总理亲自同这些同志谈话。但是派出的第一批同志有多少人、具体姓名、什么时间到达上海他们到上海收集到什么情报等情况却无从查起,只好阙如。

2008年初在山东八路军研究会主办的学术讨论会上,我见到谷牧的长子刘念远大校,机会难得,向他请教。他说:奉党中央命令,1976年10月8日,谷牧派秘书曹大澄等八同志到上海。他侃侃而谈,介绍了谷牧与王一平的关系,曹大澄如何到王一平家取得上海“四人帮”余党策动武装叛乱的情报。他强调:这些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为解决上海武装叛乱、稳定上海乃至全国局势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是有功之臣,应载入史册。

写历史要有第一手的资料。我迫不及待地问:曹大澄在哪?他说:986年曹大澄带了几位青年到深圳、香港仓彳办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定居香港,曾在香港的报刊上发表过回忆文章。什么时间发表在什么报刊上均不清楚。

2010年5月,在山东八路军研究会的会议上,再次见到刘念远。他当场介绍杨培青大姐,说:她与曹大澄住一个楼里。会后,我从杨培青处得到曹大澄的电话。我喜出望夕卜,经联系,急匆匆去釆访,受曹大澄热情接待。他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及他当年写的5万多字的《余党末日》及回忆材料,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余党末日》登在1977年5月13日新华社的《内部参考》,这是《内部参考》破天荒头一次发表纪实文学。同时,编者按评价:这篇文章“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揭批‘四人帮’的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原中宣部副部长、理论界的前辈于光远在2002年8月16日个人网站上发表文章《我关心曹大澄的(余党末日)》。于老写道:

在我个人档案当中,一直保存有“本报通讯员曹大澄”写的《余党末日》。它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一直保存在那里。可是时间一长,就记不起是谁和为了什么原因送来的了。只是觉得其中有些史料,而且同1975-1976年我们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工作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运动”有些关系,所以没有处理掉。由于我对粉碎“四人帮”前后的情况比较熟悉,我敢判断,文章中所写,基本上符合我所知道的事实。至少同我所知道的事实没有不一致的地方,而且写得比较具体,我想应该找到一个地方把它发表出来。否它就没,那,我就觉得可我当即决定和曹大澄合写一篇文章。

曹大澄又介绍一起到上海的战友王守家。王守家至今保存着派遣到上海时的4本工作日记,共13。5万字。曹大澄、王守家已是耄耋之年,回想起当时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颇有几许“地下”活动的手段,惊心动魄。

花了数年的时间,终于找到谷牧派出的第一批8位同志中的两位,找到历史当事人,得到第一手资料,大大丰富了我所写的关于解决上海问题的那段历史。我的喜悦如同久旱逢甘雨。当即决定根据这些资料及回忆,由我执笔和曹大澄、王守家合着一本口述历史,所涉内容是从1976年10月8日到1977年1月底王守家离开上海时为止。着手写第一章,即他们8人到上海的活动,从10月8日到20日,苏振华、倪志福、彭冲所率中央工作组到上海之前。在送曹大澄修改时,他提出不署名。第一章主要内容2011年8月在河南党史研究室办的《党史博览》发表。

但是写完第一章后,写作难以为继。一是,曹大澄于1976年11月初离开上海回到北京。我费尽周折又找到当年同去上海的陈裴章。他因病失忆。二是,王守家的上海出差工作笔记多是会议记录。他在工交组工作,到众多工厂、企业调研,记的是大量数字及专业用语。如何解读枯燥的会议发言、数字成为重要的课题。三是,第一章是叙事体,共3万多字,照此写法,目前资料难以支撑后面几章。四是,仅凭王守家的上海出差工作笔记,难以反映出上海“四人帮”余党覆灭的全过程。

踌躇月旬,几经考虑,下决心写一本历史专着而不是资料汇编。从前述书稿中我拿出相关的7万字,将书中内容由1977年1月延长到1979年底清查工作基本结束。有了基本框架,再将王守家上海出差工作笔记及以前收集到的其他资料补充进去。苏振华的秘书丑运洲读完后,评价:当年的情节历历在目。

增加附录《大事记》,将王守家的上海出差工作笔记所记载的活动尽量列出。接受曹大澄的建议,增加了尾声,对书中人物历史全貌做一介绍。

王守家的上海出差工作笔记本很小,字迹小,难以辨认。我边录入,边写作,进展缓慢。在朋友的帮助下,请人输入电脑。第一、二稿错误百出。王守家冒着酷暑和严寒,以耄耋之年,一共校对了三次。在此基础上,我又校对一遍。随着校样越来越清晰,写作的速度也加快了。

本以为自己对这段历史基本脉络已经掌握,设想用一年半载即可完成,没有想到第一稿竟写了21个月的时间。其原因我对经济不熟悉,如何理解枯燥的数字颇费心思。其次,本书所涉及的是重大史实,时间长,头绪繁杂,变化快,人物众多。有的人经历曲折、起伏;有的关系错综复杂、情况变幻莫测;有的名不见经传,难以查证。历史是群众创造的,没有众多人物难以表现历史转折中的波澜壮阔。再者,我患直肠癌手术后初愈,每天只能工作两个小时。即使这样工作周期从最初的两三个月,逐渐缩短,甚至到十几天,就不得不休息数日。看材料,熟悉情况,谋篇布局,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写作的最佳状态是一气呵成。因体力不支,不能痛快淋漓地写出而纠结,不断加重病情,不得不停笔。直到写作快结束,身体才渐渐好起来。在这种情况写出的是的。

2012年4月第一稿完成后,停了11个月。这段时间既是等待、休整,也是让自己从材料中跳出来,思索的过程。如同欣赏油画一样,不能只是近看,要站得远一些,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得更清楚,找出毛病,发现问题。从材料中跳出来,冷上一段时间,再将脑中的材料重新认识、组织,如同牛的反刍一样,才会有好的消化吸收。

我认真地研究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审读意见,2013年3月开始第二稿的修改。这次一共改了4遍。第一遍,在再次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割爱去掉枝蔓,删去与本书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对材料进行提炼、精简,重新组织。删去第一章文学色彩浓的描写,以保证全书行文的一致,基本是白描手法。同时,增加了对“四人帮”揭发批判的内容。第二遍,因各节是按专题写的,修改大事记时,按时间顺序,将全书过一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遍,前面的写作,也是对材料、全局的再认识。再将材料从头到尾过一遍。此时,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原来看到的而没有引起重视的,此时发现了其价值;原来看到的而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的,现在找到了恰当的地方。将材料烂熟于心之日也就是书将成之时。第四遍,从头到尾再顺一遍。即使这样,仍然会有挂一漏万。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写作是从微观到宏观、再由宏观到微观的反复过程。微观材料要准确、细密。才能保证基础扎实,不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即使如此,常常苦于概况既要言简意赅,又要准确,这就是功力。写作是不断思索的过程,只有理解了这段历史的内在联系,才能写出逻辑清晰、准确生动的历史。看起来改动不大,下笔千斤重,字斟句酌。

粉碎“四人帮”已过去近40年。在这近40年中,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的动乱。第二,由突出政治,政治第一,政治运动为主,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全党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第三,由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第四,执政党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转变为各阶级的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变化之快令世人瞩目。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很大,连语境也不一样了。现在40岁以下的人都不知道“文革”的复杂情况,难以想象曾发生过的种种事件,更不要说理解。有的不知道“四人帮”为何人,更不知道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为何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不知道“四人帮”的罪行是罄竹难书,恶贯满盈,本书所涉及的仅他们所犯罪行、错误的冰山一角。有人甚至对“四人帮”的错误、罪行提出质疑;不明白为什么“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为什么要对“四人帮”釆取隔离审查的方法;不清楚群众为什么夕口此恨他们,十年来同他们做不懈的斗争,一拨又一拨,前仆后继;也不知道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会举国欢庆,不用动员,群众自发上街庆祝。因而,需要重新审视历史,重新研究历史,重新回顾历史,以回答人们的疑惑。

书要让现在的人和后来者看懂。为此,需要相当篇幅介绍时代背景,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对特定历史的名词和人物加以注释。对当时的领导者苏振华、倪志福、彭冲、林乎加、严佑民、王一平、赵行志、韩哲一作了简要介绍,因篇幅所限,仅涉及与上海工作有关的内容。列举上海“四人帮”余党策动武装叛乱的罪行。这样才能看清与上海“四人帮”余党斗争之复杂、艰巨、残酷,斗争之惊心动魄,并不是像有的研究者所说“四人帮”上海余党是稀里糊涂就投降了。上海是“四人帮”发迹之地,他们在此经营了十年,将党羽安插在各个部门,企图把上海变成他们的根据地。当“四人帮”被抓捕的消息传到上海,这些“四人帮”的党羽绝不会束手就擒,一定会作乱。但是他们没有成功。一个原因,上海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上海的工人,上海的人民,觉悟是高的,上海的绝大多数干部和工人群众是好的。

更重要,华国锋领导的党中央釆取了正确的政策和方针。在1976年10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提出“既要解决问题,又利于大局稳定”,“要破得彻底,立得正确1。叶剑英概括为十个字(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

党中央指挥得当,只通知马天水、周纯麟到北京,同时派八位同志于9日清晨到达上海。中共中央及时掌握上海最新动态,将徐景贤、王秀珍叫到北京,做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工作。不费一枪一弹,没有发生流血,就解决了“四人帮”上海余党策划的叛乱问题,不失时机派出中央工作组稳定局势。

真是运筹帷幄,决战于千里之外,“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与党中央的领导分不开,也与在上海的第一线领导及中央工作组全体同志掌握政策的水平、领导能力有关。“四人帮”及其上海余党在上海经营了10年,他们和林彪集团在全市立案审查305225人,由于迫害造成非正常死亡10407人。事实证明96%是错案。苏振华、倪志福、彭冲率领中央工作组到上海后在短短的三年内清查、批判“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消除派性,落实干部、知识分子政策,调整建立领导班子,发展经济,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28年处于秘密、地下、武装斗争中,许多重要的当事人牺牲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领导人一直忙于政务,没有机会写回忆录,即使写了回忆录,由于多年工作习惯,擅长做政治报告、工作报告、理论文章,所以很少有生动的历史细节叙述。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历史已离现实政治越来越远,党史回归中国历史学传统的时机已到。这本书根据回忆、釆访、查证资料、实地考察,在场景、对话等细节上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希望得到同行的理解和指教。

书中的人物不少是我尊敬的领导、先辈,也有人人痛恨的历史罪人,因是历史着作,按照学术规范一律直呼其名,既没有尊称,也没有贬称。

历史着作的生命力在于言之有据。为了便于读者检阅,凡是已公开的档案,均注明公开书籍的出处。吸收别人的釆访、研究成果,都一一注明出,以他动的重。

照片由严晓藕、严晓梅、苏承业、苏承军、林新婴、林大建、许海宁、曹大澄、王守家、赵霄洛、王时驹、朱通华提供。鲁纪行、王竹、马震平扫描、整理。

丑运洲审阅第一稿,曹大澄、严晓江、苏承业、苏承军、许海宁、许海星、林新婴、林大建、赵霄洛、王时驹审阅第一稿部分内容。王守家审阅全书。得到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朱通华、韩钢、严晓彬、孙立众、周晓瑛、冯乔、陈菱的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一切关心、帮助、支持过我的人,感谢为我服务过的人们。有的知道姓名,有的不知道。

最后,感谢读者。真诚希望他们能对我的书提出宝贵意见。因为最终,一本是在读的的。

李海文2015年2月于北京

同类推荐
  • 降宋

    降宋

    十六年前,无依无靠的六皇子选择了登上异国船;十六年后,没有人记得的吴王殿下回金陵了;他是南唐最见不得光彩的一位皇子,也是几人心中的一家之主。秦淮河畔,梧桐街,十七巷;这家有钱,有权,有势,有一个瘸子。一个喜梳双马尾的小姑娘,两个壮汉。金陵的平静生活一直是李从嘉所期盼的;可总有一些事忘不掉,也不敢忘。于是他选择了那条向往着至高无上权利的一条路。样貌平平,胸有笔墨,爱好美女,不善饮酒,哲理大师……自诩聪明一世,可万般回头来看,那个昏庸的老皇帝才是最聪明的。“做降帝,你会睡不着的!”“不打紧,会有很多人能睡个安心觉的!”
  • 异界的超级网吧

    异界的超级网吧

    李峰穿越到了古代平行世界——大永朝,成了声色犬马的赘婿,忽然发现身怀超级网吧系统,他便开始了一段低调装逼的传奇人生。
  • 骆戟

    骆戟

    “你要我一个承诺,我却还你一个天下!你是我大哥,纵是你不仁,我也不会不义!”
  • 大明的锦绣悲歌

    大明的锦绣悲歌

    少年惨遭家庭巨变家破人亡,更改姓名历经千险,成为新皇帝的布衣师傅只为报仇雪恨,行奸之徒狡诈无比,进入皇宫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王朝的九千岁,当爱情与家仇同时呈现,当国家之兴亡尽在眼前,他又该何去何从?
  • 疯秀才

    疯秀才

    良家少女为何频频失踪?深闺小姐深夜不归,究竟是何人指使?小尼姑怀孕的背后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秘密?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观看《疯秀才》,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千骨同人

    花千骨同人

    小简介:她是世界最初的神袛,与盘古同生,然而她却一直在沉睡,直到苏醒后第一眼看到他,她便把他当成生命最重之人,他给她起名长瑶,只因他们在瑶山相遇。时过境迁,他犯下滔天大罪被罚毁去凤来原身。而她千辛万苦找到他,用自己的神魂换回他们的三魂七魄使之重生。却不想盘古曾在她身上下的封印救了她一命,让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生命中唯一能使她心跳的人。他白衣描似画,横霜染风华,淡然带着冰冷的目光,流泄如水如月华,他是仙界的支柱,他是唯一一个可与魔界至尊所抗衡的人。长留上仙,风霜一剑便是给他的赞美,其师传位于他之时曾说“有子画在,可保长留千年基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若冰霜

    冷若冰霜

    “即使轮回,也不会让我错认你的灵魂。”◆上古白家最不受宠的废柴三小姐,生来就是白家的耻辱,还天下被冠上绝世丑女的名声,自小被囚禁,受尽孤独岁月苦不堪言。亲人的冷漠无视,下人的鄙弃害怕,最后,竟论为了天下人的笑柄,直到她被族人忘记。直到她的生命出现转折……原来,她的命运早已注定!
  • 刮痧案例记忆簿

    刮痧案例记忆簿

    写关于为他人调理身体的情况,只为记录,防止遗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巡洋舰科技知识

    巡洋舰科技知识

    武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本书主要包括军事枪械、弹药火炮、装甲战车、舰艇航母、航空航天、导弹武器、前沿武器等现代武器的各种类型和品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和系统性。
  • 何是秋风悲画扇

    何是秋风悲画扇

    重生为苏州何家大小姐何思,本以为能过个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上来家道中落,父亲将其嫁到临城,惨遭公子羽退婚。祈求苍天,送来一把神扇。缘来一切都是注定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美人如兮

    穿越之美人如兮

    李子兮苦叫不迭:她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啊?要她来受这个罪!要是老天爷想让她死,为什么不在空难的时候把她直接弄死得了,还非要让她重生到这个命运比祥林嫂还悲催的李梓兮身,担上比窦娥还冤的罪名!!老天这是想玩死她吧!呜呜呜呜~~李梓兮,想到这点,不知道怎么了,心里升起了一股狠劲来。你叫我死,我偏偏就不死,不但不能死,我还要活的好好的,这才对得起这一百年难得一遇的重生事件啊!!!在这里李梓兮开启了她的二项记能【吃】【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