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8900000018

第18章 酝酿(7)

茅盾,王会悟的同乡——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从小便与王会悟认识,同在乌镇长大。乌镇是一个拥有十万人口的城镇,一条河沿镇穿过,一艘艘乌篷船往来河上,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令人记起茅盾笔下的《春蚕》《林家铺子》。

1913年,17岁的茅盾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教他国文的,便是那位沈尹默,教文字学的则是沈尹默之弟沈坚士。茅盾曾回忆说:“沈尹默教国文,没有讲义。他说,他只指示研究学术的门径,如何博览,在我们自己。”

在北京大学预科念了三年,茅盾经亲戚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他的英文不错,所以在该所英文部工作,后来调到国文部。这时候的他,在中国文坛上还默默无闻。

他开始给张东荪主编的《时事新报》投稿。最初,他信仰无政府主义,觉得这个主义“很痛快”,“主张取消一切”。慢慢的,他读了一些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的书,转向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来到上海住进老渔阳里时并不认识茅盾,听张东荪说起茅盾能译英文稿,便约他见面。

“哦,原来你也是北大的!”陈独秀听茅盾说起了北京大学,说起了沈尹默老师,一见如故。只是陈独秀那很重的安徽土话,使茅盾听起来很吃力。

陈独秀拿出一沓英文的《国际通讯》(《国际通讯》是共产国际的刊物,每周三期,用英、法、德、俄四种文字出版)交给茅盾,说道:“你把里面关于苏俄的介绍翻译出来,供《新青年》刊登。”

于是,茅盾常常进出老渔阳里2号。

于是,当陈独秀、维经斯基再召开座谈会,茅盾也参加了。

于是,他参加了一个“小组”。

关于这个“小组”,茅盾在1957年4月所写《回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文中如此叙述:

我记得小组的成员有:陈独秀、张东荪[2]、沈玄庐、李达、邵力子、李汉俊、周佛海,还有一些别人。小组开会在陈独秀家里。会议不是经常开,主持人多是陈独秀。开会时,有一个苏联人,中国名字叫吴廷康,很年轻,好像是顾问,他是共产国际派来做联络工作的……

小组在当时有个名称,我忘记了,但不叫共产党,也不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小组没有党章,我记得在嘉兴南湖开会前一两个月,陈独秀叫我翻译《国际通讯》中很简单的《俄国共产党党章》,作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参考。那时候,我觉得有些字不好译,例如“核心”这个名词,现在对它我们很熟悉了,在当时就不知道用什么字译得易懂明了。我们参加小组,没有学习党章,也没有文字上的手续,只有介绍人。

小组是秘密的。党成立后,有“社会科学研究会”作为公开活动的场所……

茅盾还翻译过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第一章。

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中央在1981年决定恢复茅盾的党籍时,党龄从1921年算起。

至于茅盾的党籍,为什么直到他去世后的第四天才得以追认,那是由于其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

最初,茅盾一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活动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差不多每天都有好几封写着“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台展”的信,寄到上海商务印书馆。

“钟英小姐”是谁?原来,“钟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谐音。那些来自各地的信,是各地中国共产党组织寄给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信,由茅盾那里代转。因为茅盾当时有着公开的职业,比较方便。外地中国共产党组织来人,也常找茅盾接头,再由他介绍到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上的指派,茅盾加入了国民党。当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时,茅盾是宣传部的秘书。当时,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广州东山庙前西街38号,茅盾以及萧楚女也住在那里,因此茅盾跟毛泽东有了许多交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茅盾受到了通缉,不得不转入地下,以写作谋生,写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交《小说月报》发表。他不再署过去常用的“沈雁冰”,而是临时取了个笔名“矛盾”。《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觉得此名太假,令人一看便知是笔名,就在“矛”上加了个草头,成了“茅”。从此,“茅盾”之名不时出现在中国文坛上。

1928年7月,茅盾化名方保宗,剃去了蓄了多年的八字胡,亡命日本。从此,他与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此后,他在1930年4月5日从日本回到上海,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他曾向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提出,希望恢复组织生活,但一直未果。不过,他和鲁迅站在一起,为左翼作家联盟做了许多工作,还写出了长篇力作《子夜》。

1940年,茅盾受新疆军阀盛世才迫害,带着一家从乌鲁木齐逃往西安,在西安遇朱德将军,遂与朱德一起来到延安,毛泽东热情地握住了这位老朋友的手。茅盾郑重地提出,希望恢复党组织生活。毛泽东当然了解茅盾的情况,不过,根据工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中央认为,茅盾作为一位著名作家,留在党外对革命事业更加有利。

这样,茅盾一直以一位非中国共产党人士的面目在中国文坛上活动着。

也正因为这样,茅盾在去世之后,才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他去世后第四天,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全文如下:

我国伟大的革命作家沈雁冰(茅盾)同志,青年时代就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就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1928年以后,他同党虽失去了组织上的关系,仍然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的文化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一生,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临终以前恳切地向党提出,要求在他逝世后追认他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根据沈雁冰同志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3]

1981年4月10日,在举行茅盾遗体告别仪式时,他的遗体上醒目地覆盖着一面鲜红色的旗帜,上面印着黄色的镰刀铁锤图案……

[1]茅盾:《我的学生时代》,《东方》1981年第1期。

[2]此处叙述有误,张东荪未加入“小组”。

[3]钟桂松:《茅盾传》,第35章《最后的奉献》,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陈独秀出任“小组”的书记

茅盾当年在上海所参加的“小组”,用他的话来说:“小组在当时有个名称,我忘记了,但不叫共产党,也不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个“小组”是在1920年8月成立的。如果说,1920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迈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步,那么这个“小组”的成立则是迈出了第二步。

这个“小组”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的。不过,由于有人退出,有人加入,“小组”的成员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员不尽相同。

这个“小组”的成员,据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们的反复考证,有以下17人: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杨明斋、陈望道、茅盾、俞秀松、沈玄庐、邵力子、施存统、周佛海、沈泽民(茅盾之弟)、李启汉、林伯渠、袁振英、李中(原名李声澥)、李季。这17人中,年龄最大的是陈独秀,41岁,最小的沈泽民,20岁。

这个“小组”究竟叫什么名字?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施存统

施存统在1956年回忆说:“一开始就叫‘共产党’。”[1]

李达在1954年回忆说:“1920年夏季,CCP(不是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发起。”[2]

邵力子在1961年这么说:“研究会成立半年多,逐渐转变成共产主义小组的性质。”[3]

林伯渠在1956年则说:“我在上海一共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座谈会四五次。”[4]

袁振英在1964年回忆:“共产党小组或共产主义小组都是一样的,是内部的名称。”[5]

周佛海在1942年称之为“筹备性质的组织”。[6]

陈望道在1956年则说,还是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7]

现今可查到的这个“小组”的七位成员,竟有七种说法。

查阅当年的报刊,则又有第八种说法,即这个“小组”名叫“社会党”。

1920年10月16日《申报》上,曾披露这么一条消息:

社会党陈独秀来沪勾结俄党和刘鹤林在租界组织机器工会,并刊发杂志,鼓吹社会主义,已饬军警严禁。

《申报》称陈独秀为“社会党”,倒是有根有据的,因为陈独秀在这个“小组”成立不久,便在《新青年》杂志上公开宣称“吾党”即“社会党”。

那是19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卷第1号《新青年》,刊出陈独秀的《对于时局的我见》一文。

此文是由于“昨天有两个相信社会主义的青年,问我对于时局的意见”,于是“我以社会主义者的见地,略述如左”。

陈独秀的“略述”,令人诧异地提及了“吾党”:

吾党对于法律底(的)态度,既不像法律家那样迷信他(它),也不像无政府党根本排斥他(它),我们希望法律随着阶级党派的新陈代谢,渐次进步,终久(究)有社会党的立法、劳动者的国家出现的一日。

此处清楚表明,“吾党”即“社会党”。

下文,又一处如此行文:

在社会党的立法和劳动者的国家未成立以前,资产阶级内民主派的立法和政治,在社会进化上决不是毫无意义;所以吾党遇着资产阶级内民主派和君主派战争的时候,应该帮助前者攻击后者……

作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的文章本来就引人注意。他口口声声说起了“吾党”,警方马上意识到他组织了“社会党”。正因为如此,《申报》的消息用警方的口吻,称之“社会党陈独秀”。

也有人称这个“小组”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不过,这是后人取的名称,并非当时的名称,没有被采用。

现在对于这个“小组”的正式的、统一的称呼,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对于这个“小组”,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们如此论述:

实质上,共产主义小组就是党的组织。

共产主义小组是以列宁建立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

共产主义小组的性质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它的工作方向,即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参加共产主义小组的人,绝大部分是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他们承认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且努力和工人群众相结合,在实际斗争中逐渐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8]

在这个“小组”推选负责人时,众望所归,公推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看来,“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必须找有学问的人才能号召”,而陈独秀正符合这个条件。这样,不论是苏俄的代表,还是“小组”的成员们,都一致以为小组负责人非陈独秀莫属。

“小组”的负责人叫什么好呢?叫“小组长”?叫“主任”?

维经斯基沿用俄共(布)的习惯,说应当叫“书记”。

“书记”一词,在中国倒是古已有之。如《新唐书·高适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不过,古时的“书记”,是指主管文书的人;后来,中国的“书记”是指抄写员。

当杨明斋把维经斯基的意见译成中文,“小组”的组员们都感到新鲜。

就这样,陈独秀担任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首任“书记”。

从此以后,“书记”一词在中国共产党广泛应用,党的各级组织负责人称之为“总书记”、“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以至到后来设立了“书记处”,设立了“书记处书记”。

有了“小组”,有了这个“小组”的书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正式组织,在上海诞生了。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就在上海小组诞生的那些日子里,列宁在苏俄首都莫斯科主持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关切着世界的东方,关切着中国的革命。正因为这样,列宁在大会上所作的发言,便是《民族和殖民地问题》。

派出维经斯基前往中国,虽然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同意,但毕竟不是共产国际直接委派的。

列宁跟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俄国共产党华员局”的刘绍周和安恩学晤面,准备再次直接派出共产国际的代表前往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1]施存统:《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共产主义小组》(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2]李达:《关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几个问题》,《“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第31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邵力子:《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第62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林伯渠:《党成立时期的一些情况》,《“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第31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袁振英:《袁振英的回忆》,《“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第472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周佛海:《往矣集》,上海平报社1942年版。

[7]陈望道:《回忆党成立时期的一些情况》,《“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第20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8]《共产主义小组概述》,《共产主义小组》(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同类推荐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延续上一部书的叙述风格,以“大国之略”为线索,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中国的崛起、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等当前世界性热点话题。
  • 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

    本书紧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最新要求,讲述古今中外道德品行高尚的人物的故事并对他们对社会、国家的影响进行点评。全书共有十章,分别从政治、法律、经济、内心、情感、幸福感、人格、职业、社会公德、环境等方面来举例阐述与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融合。每章节的导语选用紧扣本章主旨的小故事开启道德思想之旅,又以“编者小语”来赋予凝练概括探讨思考之语,前后衔接,一气呵成,让人在品读故事的同时引发思想上的碰撞。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在美国政治文献中,除了《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之外,就属《联邦党人文集》最为重要了。它是美国建国时期最重要的一部政论著作。它是最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美国宪法的权威著作,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最好地表达了美国立宪建国的根本意旨。它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从1787年10月27日开始到次年5月28日在纽约《独立日报》、《纽约邮报》、《每日广告报》等报纸上共同以“?普布利乌斯(Publius)”的笔名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文集。
  • 两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两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领导我们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正式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丰硕成果。本书深入探讨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热门推荐
  • 太史公曰王爷请绕道

    太史公曰王爷请绕道

    【N句话简介】神仙王爷设套把女扮男装的我整成他姐夫,为了抓住我小辫儿给他背书。反正他病病歪歪随时会死,我就再忍忍吧……岂可修,他居然还活着,他居然能忍住不下手……他再不下手,我要下手了!——小傻瓜,倒着背。【不正经文案】穿越后,阿绫成为人见人爱的太史公司马迁沙雕系统丢给了她女扮男装迎娶公主的任务考古系女学霸决心在古代,成为一名好官儿臻臻:我,有颜有钱,金大腿粗,了解一下阿绫:我,有颜有脑,过目不忘,不用靠你臻臻:姐夫,女扮男装乃欺君,你几个脑袋阿绫:妹夫,这事儿多亏了你,要死一起死重生后,百里臻将前世救了自己的太史公,推给日理万基的皇姐当驸马,为了给她下套惦记小姑娘十二年的某人认为这是曲线救国不知道原主上辈子就被看穿真身的阿绫:艹才富五车的女汉子太史VS高岭之花神脑补的病娇王爷【小剧场】“阿绫,躺下。”“今天从哪儿开始?”“你手边这本《大汉律法》第七章第十二节。”“谋害亲夫者处极刑……等等背这个干嘛?”“因为你脑子里又想着怎么杀死我了:)”“……你大脑洞没治了吧……比如?”“比如,你爱死我了。”“百里臻你滚!”我闭上双眼,尽知上下五千年的璀璨你牵起我手,与我一同纵赏海清河晏
  • 易烊千玺:霸道总裁唯宠甜妻

    易烊千玺:霸道总裁唯宠甜妻

    我叫筱沐,我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我以为我会这样平凡的生活下去,但是直到遇到了他,我的生活由此转变……“易烊千玺!”少女鼓着腮帮,看着前面笑得得意的少年……但当另一段回忆涌入脑海,她又该何去何从……
  • 为了活着去修仙

    为了活着去修仙

    双魂少年,生死攸关之际,双魂融合,归于地球,本想平淡生活,但是终究抵不过世俗人的欲望,妄想出淤泥而不染,呵!我也不过是污浊之中的一条可怜虫罢了,但是真的想挣脱枷锁,去看看……
  • 陆小凤传奇之轮回之阵

    陆小凤传奇之轮回之阵

    览历代武侠作品,尤喜陆小凤传奇。然古龙已逝,人间再无陆小凤,今试写同人,聊以慰藉。
  • 缈州芸妃传

    缈州芸妃传

    世间长情归风月,九重宫阙独留仁。芸香四海万物皆华,朝天阑;褚门九州生灵昌永,唯世泽。一袭蓝袖划动多界奇缘,英气剑眉俯瞰天地苍生;一抹青衣执手两世姻缘,似水柔眸深探山河辉煌。翎凰后裔芸若欢,因为他的一声阑儿,执念无丈红尘,千语千岁;九方异族褚昱宸,因为她的一声阿泽,追逐天荒地老,万兴万叹。天烬帝国风云,神秘国度玄机,三域胜地历史,莫测变化破极限。探索多界大陆,徜徉似海深情,醉酌兄弟情义,回肠荡气握乾坤。世事皆变,世事皆因,既然生在漩涡中不可回避,那就拿上武器去迎接狂风骤雨的挑战!【本文1v1,双洁】
  • 情撂缘

    情撂缘

    女是如何求爱的故事!等发表在详细内容!
  • 千言录

    千言录

    地球上种族繁多,各种生灵生活在地球上。从我出生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这一生不会平凡,我们玉家人都有一种神奇的能力,那便是能随意穿越时空看见过去,但不能改变过去,我们还有一个别名,捉妖师。学成时爷爷给我一本千言录让我写满,于是我便踏上了捉妖之路,原来每个生灵身后都是为了生活逼不得已而已...
  • 无限动漫养成系统

    无限动漫养成系统

    系统大佬告诉叶飞,这是最后一次了,然后一次又一次。皮一下很开心,一直皮一直开心?这是一个皮皮怪穿越到动漫世界的故事,可是这些动漫系统却是另类画风.....
  • 我的爱豆不可能那么萌

    我的爱豆不可能那么萌

    茅子平签过CD,签过T恤,签过海报,签过书本,就是没有签过一张冥币。眼前的这个女孩笑容干净,颜值可爱,递过来冥币还有让他必不可少的签名理由:“睡在这里的人是你的粉丝,你能不能签个名,我想烧给她。”2020年2月29日,他坐在保姆车里,一阵剧烈的撞击之后,一个扛着他专属应援牌的女孩汪雯倒在血泊里,当场死去。而一分钟之后,他穿越到了2021年2月28日的平行世界里。那个汪雯的照片的确成了现在墓地里埋的这个。只是她的死因,却变成了在他的演唱会上,幸福到心脏病去世。那么,面前这个让他签名冥币的另一个女孩汪仲雯又是谁?她和死去女孩的名字为什么只差一个字?是和他一样平行世界的穿越者?还是有着重生记忆的已逝之人?她能找到让他重返车祸现场的钥匙吗?
  • 药香佳人

    药香佳人

    民国时期,三个家族,三段情,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她本事周家破败后的大小姐,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顾家大少爷的近身女仆,为了替父亲寻找死因,为了求学,医校的生活她能否扛得住?一边是优雅冷峻的薛大帅之子,另一边是孩子气十足的顾家大少,还有痴心追求她的沈家公子,桃花运来临,她会选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