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8900000019

第19章 初创(1)

“S.Y.”和它的书记俞秀松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意味着向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迈进了一大步。

维经斯基来华的主要使命是“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及青年团”,现在,建党已在上海开始了,紧接着的任务便是建团。

帮助各国建团,原本是青年共产国际的任务。在1919年3月成立共产国际之后,在这年11月,欧洲14国共产主义青年组织的代表汇聚柏林,成立了青年共产国际。在苏俄共青团17岁的代表拉扎里·沙茨金前往林柏之前,列宁与他作了一次长谈。沙茨金不负列宁的重托,艰难地穿越正处于战争之中的几个国家的边境,这才秘密到达柏林。开完代表会议,他又成功地返回了苏俄。

俞秀松

设在柏林的青年共产国际那时还顾不上东方,没有派出代表前往中国帮助建团。这样,建团使命也就由维经斯基兼顾。

在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上海诞生,第一个青年团组织也是在上海诞生的。

那是一个炎热的星期日——1920年8月22日——八位年轻人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聚会。

陈独秀、维经斯基、杨明斋也来到了那里。

陈独秀的身份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书记,维经斯基作为俄共(布)远东局的代表,杨明斋作为翻译。

那八位年轻人是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1]、袁振英、金家风、叶天底。

在这八个人之中,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袁振英六人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会议决定成立青年团——名称定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亦即“S.Y.”(“社会主义”和“青年团”的英文的开头字母分别为“S”、“Y”)。

青年团的名称,在中国有过几度变迁:

1922年5月正式成立时,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11月,为了适应抗战形势,便于动员广大青年参加抗战,共青团改组,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

1946年,试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4月,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7年5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初,没有年龄限制,连41岁的陈独秀也是团员——凡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全部都是团员。直至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也是如此,即党员同时是团员。

到了1922年底,才明确团员有年龄限制,即23岁以下。这样,一批超过这一年龄的党员退出了“S.Y.”,个别的超龄而仍需留在团内工作的,称“特别团员”。

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八个发起人之中,年纪最轻的是21岁的俞秀松。陈独秀指派这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年轻成员,担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负责人。负责人的称谓,根据维经斯基的意见,也叫“书记”。

这样,俞秀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

俞秀松这个后来跟斯大林有着友谊的人物,能干而思想敏锐。他原名寿松,字柏青,曾用过化名王寿成。他后来在苏联工作时,叫“纳利马诺夫”。

他的浙江口音很重——他出生在杭州南面不远的诸暨县,那里是西施的故乡。

对于俞秀松来说,人生中最重要一步是在1916年跨出的。那年,17岁的他考入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在那里成为“四大金刚”的门生。这“四大金刚”便是前面已经提及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四位具有新思想的国文教员——陈望道、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

俞秀松(后中)、罗亦农(前左)在外国语学社学习时的合影

这位来自小县城的农村青年,受到新文化的洗礼。他很快就博得一个雅号,曰“三W主义”——英语中的谁、为什么、怎么样都以“W”为开头字母,他遇事总爱问“谁、为什么、怎么样”,犹如“十万个为什么”。

五四运动风暴骤起,消息从北京传入杭州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成了浙江的“北大”。满腔愤懑,总想一吐为快,于是俞秀松和一班同学筹备办了一个刊物。参加者有27人,有第一师范的俞秀松、宣中华、周伯棣、施存统、傅彬然,第一中学的查猛济、阮毅成,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的汪馥泉、孙敬文、蔡经铭、倪维熊、杨志祥和沈端先。沈端先比俞秀松小一岁,他也就是后来以笔名夏衍著名的作家。学生们没有钱,怎么办刊物?每人捐了一块“袁大头”(当年的银元上刻着袁世凯头像,人称“袁大头”),又向校长经亨颐、向“四大金刚”、向沈玄庐募捐,拿到了一点钱。

刊物在1919年8月下旬开始筹办,定于10月10日出版创刊号,取名《双十》——因为辛亥革命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从此10月10日成为“中华民国”国庆日,称为“双十节”。

据夏衍回忆:

第一、二次集会的时候,我记得宣中华没有参加,但是《双十》出版之后,俞秀松和宣中华就明显地成了这个小刊物的领导人。俞秀松,诸暨人,比我大1岁,但比我们这些人老练得多,最少可以说,他和宣中华两个,已经不单是反帝的爱国主义者,而是明显的受过十月革命洗礼的斗士了。[2]

《双十》出了两期,编者们便不满足于“中华民国”了。他们转向激进,俞秀松提议把刊名改为《浙江新潮》。俞秀松亲自写了《发刊词》,表明了这群20岁的热血青年们的热望:

第一种旨趣,就是谋人类——指全体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化;

第二种旨趣,就是改造社会;

第三种旨趣,就是促进劳动者的自觉和联合;

第四种旨趣,是对于现在的学生界、劳动界加以调查、批评和指导。

这班“小青年”的活动能量倒颇大,从报纸中缝所载“本刊代派处”便可见一斑:广及上海、黑龙江、湖南、湖北甚至日本,其中既有“上海亚东图书馆”,也有“长沙马王街修业学校毛泽东君”,均为这张小小报纸的“代派”,亦即发行。

《浙江新潮》第2期上,爆炸了一颗“巨型炸弹”,使杭州城地动山摇。

《浙江新潮》第2期登了施存统写的《非孝》。

施存统又名施复亮,与俞秀松同龄,是浙江“一师”贩卖部的负责人。他事母甚孝,但对父亲的残暴甚为反感,于是有感而发,写了《非孝》。

孝,向来是“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的四大支柱之一。这篇《非孝》一出,舆论当即一片哗然。

浙江省省长齐耀珊、教育厅长夏敬观这批“大人物”都披挂上阵,指责这小小的刊物《浙江新潮》倡导“非孝、非孔、公妻、共产”。由于刊物上注明“本社通讯处由浙江杭县贡院前第一师范转”,“大人物”们本来就视“一师”为眼中钉,借此发难,要撤办校长经亨颐,驱逐“四大金刚”。

在学潮中,宣中华这位俞秀松的同乡,被选为杭州学生联合会理事长,领导学生们罢课,反抗浙江反动当局。

《浙江新潮》才出了两期,便被警察封存。

当时在北京的陈独秀,敏锐地注意到20岁的俞秀松所主编的小报《浙江新潮》,在1920年元旦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2号上,发表了一则随感,深为赞赏,全文如下:

随感录74

《浙江新潮》——《少年》

《浙江新潮》是《双十》改组的,《少年》是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少年学会”出版的。《少年》的内容,多半是讨论少年学生社会底问题,很实在、有精神。《浙江新潮》的议论更彻底,《非孝》和攻击杭州四个报——《之江日报》《全浙公报》《浙江民报》《杭州学生联合会周报》[3]——那两篇文章,天真烂漫,十分可爱,断断不是乡愿派的绅士说得出来的。

我读了这两个周刊,有三个感想:(一)我祷告我这班可敬的小兄弟,就是报社封了,也要从别的方面发挥《少年》《浙江新潮》的精神,永续和“穷困及黑暗”奋斗,万万不可中途挫折。(二)中学生尚有这样奋发的精神,那班大学生,那班在欧美、日本大学毕业学生,对这种少年能不羞愧吗?(三)各省都有几个女学校,何以这班姐妹们却是死气沉沉!难道女子当真不及男子,永远应该站在被征服的地位吗?

独秀

陈独秀确实有眼力,看出了《浙江新潮》“这班可敬的小兄弟”的勇气和锐气。果真,《浙江新潮》的主编俞秀松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勇将;另一主编宣中华后来受到列宁接见,成为中国共产党骨干,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第五日死于龙华;《非孝》作者施存统亦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角色;至于“那两篇文章”的另一作者夏衍,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电影界地下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浙江新潮》在浙江被禁,俞秀松想在上海印第3期,到了上海未能办成。正巧,看到报载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在北京发起“工读互助团”的启事,俞秀松便在1919年底来到北京。

《浙江新潮》

俞秀松在北京大学见到了陈独秀,并经陈独秀介绍,来到北京东城骑河楼斗鸡坑7号参加了北京工读互助团第一组,同时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

俞秀松在工读互助团待了三个月,难以维持生活。他在1920年3月写给骆致襄的信中宣称:“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这是我本来的志愿),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他在1920年3月27日离京返沪,找到了老师沈玄庐,介绍到《星期评论》社工作。这时,他的老师陈望道也从浙江来到上海,也就职于《星期评论》社。

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这四位来自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浙江新潮”人物,进出于老渔阳里2号,团结于陈独秀周围,都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陈独秀颇为赏识俞秀松的才干。正因为这样,在筹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之际,他指派了这位具有“奋发的精神”的俞秀松担任了书记。

[1]据施存统自己说,“我于1920年6月20日去东京”,因此不可能出席这次会议。但他作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八个创始人之一,则当之无愧。

[2]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

[3]这篇“攻击”文章署名“沈宰白”,即沈端先,亦即夏衍。

新渔阳里6号挂起魏碑体招牌

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那幢石库门房子,人进人出,变得颇为热闹。

戴季陶早就搬走了,只是那里的玻璃窗上,还留着他当年兴高采烈时,龙飞凤舞般题的诗。

杨明斋是这幢房子新的承租人,不过,他只住在楼上小小的亭子间里。那里放着一张写字桌,一张单人铺,便是他的一切。

楼下,客堂间,居然放着一张可供十几个人同时围着进餐的紫红色的大圆桌。

灶间,安上了大锅,居然还有专门烧饭的人。

楼下的厢房里,放了一排排长凳、课桌,挂起了黑板。

楼上的厢房、客堂间,架起了棕棚,架起了铺板,有好多人住在那里。

新渔阳里6号完全成了一个对外公开的机关,它居然还登在1920年9月28日的《民国日报》广告上。那广告全文如下:

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设立的外围组织“外国语学社”旧址

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

本学社拟分设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课一小时,文法读本由华人教授,读音会话由外国人教授,除英文外各班皆从初步教起。每人选习一班者月纳学费两元。日内即行开课,名额无多,有志学习外国语者请速向法租界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本社报名。

此白

这里本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地,怎么忽地变成了“外国语学社”?

大门口,真的挂起了白底黑字、魏碑体的招牌:“外国语学社”!

原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外国语学社”:

社长乃杨明斋。

社秘书为俞秀松。

1921年4月3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生罗亦农(中)、柯庆施(右)、周伯棣(左)在上海合影

俄文的教师最多,即杨明斋、库兹涅佐娃(即维经斯基夫人)以及王小姐。王小姐是张作霖驻莫斯科公使李家鳌的外甥女,叫王元龄,思想也十分进步。

日文教师李达。

法文教师李汉俊。

英文教师袁振英。

至于学生,少时二三十人,多时达五六十人。学生除了来自上海本市的以外,还有从外地来的。外地学生有的就住在那里。

屋里不时传出俄语声,日语声,法语声,英语声,真的像个“外国语学社”的样子。

虽说在报上公开登了招生广告,其实,那只是为了使这个“外国语学社”合法化罢了。

这儿的学生,其实是通过各种途径介绍入学的。介绍者,往往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

罗亦农

从外地来的,一般也都是由进步团体介绍而来的。来到这里学习的青年,大都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因此,“外国语学社”成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场所。在这里以学习俄语的青年最多,为的是分批把他们送往苏俄训练,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未来的干部。

在这批学生之中,有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他住在楼上厢房),有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在1949年4月被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的任弼时,有任弼时的叔伯兄弟、后来任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的任作民,有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上海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的柯庆施(当时他叫柯怪君,也住在楼上厢房),有在1927年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局主任的罗亦农(又名罗觉),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大将、国防部副部长的萧劲光,有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候补常委的作家蒋光慈(曾名蒋光赤),有成为鲁迅密友、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北京大学教授的曹靖华,有在1925年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的李启汉。

……

外国语学社的教室

杨明斋除了在新渔阳里6号主办“外国语学社”之外,还在那里的亭子间办起了“中俄通信社”(后来改称为“华俄通信社”)。这个通信社把来自苏俄的大量报道译成中文,供给中国报刊刊登;又把中国的重要消息用电报发往莫斯科,沟通了中苏之间的信息。当时中国报刊上的《布尔什维克沿革史》《列宁小史》《列宁答英记者底质问》等,便是“中俄通信社”提供的。

刷新《新青年》,与胡适分道扬镳

就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19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8卷第1号《新青年》杂志面目一新。

这一期的封面上画着地球和一东一西伸进画面两只紧握着的手,暗喻中国人民和苏俄人民手携手。

这一期杂志新辟“俄罗斯研究”栏目,由杨明斋等撰写介绍苏俄新貌的文章。

这一期杂志推出了“重头文章”,即陈独秀的《谈政治》,把他和胡适、张东荪的分歧公开化了。在这篇文章里,陈独秀写道:

我们中国不谈政治的人很多,主张不谈政治的只有三派人:一是学界,张东荪先生和胡适之先生可算是代表;一是商界,上海底总商会和最近的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可算是代表;一是无政府党人……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新青年》杂志的台柱。如今,《新青年》的主编在《新青年》上点名批判胡适,意味着《新青年》编辑部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陈独秀鲜明地指出:

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

但我们要认真了(解)政治底价值是什么,决不是争权夺利的勾当可以冒牌的。

陈独秀谈及了《新青年》:

外边对于本志的批评,有许多人说《新青年》不讨论政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陈独秀说及了胡适:

同类推荐
  •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每年开展的市直机关干部读书活动即将开始。过去的岁月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了党建理论、社会管理、经济工作与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大家读书、思考、笔耕结合,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文以载道、书如智友,今年大家要学些什么?这确实给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同志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 说治论策

    说治论策

    本书选编的文章从内容看,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决策服务性的文章。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形势分析、领导班子建设、城乡脱贫致富等等。第二类是理论宣传服务方面的文章。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是释疑解惑,有一定的说服力。第三类文章是作者就本职工作写出的经验之谈。从所选文章来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高度和创见。作者紧紧把握现实生活的脉搏,对许多问题提出了开拓性的见解。
  • 高举旗帜坚定信念

    高举旗帜坚定信念

    中国共产党86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锻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建立了民族解放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朽功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曾经创造无数历史奇迹的中国共产党仍将在新的时期成为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支撑,而青年也必将再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是青年当中的佼佼者,是青年群体中的卓越代表,更应成为这一宏伟事业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都充分证明,党和青年之间的天然联系与始终一致,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书稿是吴建民大使公共外交的记录,记录了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参加各种会议的情况和感受,目的在于帮助中国读者认识世界的变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和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作者以外交活动家的亲身经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做了具体而生动的阐释。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谁不服盘谁

    谁不服盘谁

    自从得到这对核桃,世界变了,见到什么东西都想盘。远处传来唱腔,好了好了你不要盘了,行了行了别再盘了,不要在盘了你听不懂吗,差不多得了你盘什么盘。你别走啊,让我再盘一会。这个少年,从镜子里走出来,从此一贱不可收拾……
  • 灵舞天空

    灵舞天空

    灵界。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水乳交融,衍化出灵气。灵界中的生物将灵气吸收,获得力量,称之为灵力。吕霆,本是一名家族之内的贵族,幼时不幸家族事变,父亲也是拼了命保护住了全家人的性命,不过父亲的却是一蹶不振,没有实力只能在小小的轩林镇中开了一家药铺维持生计。母亲却是在吕霆十岁那年在山中采药失去踪影。在吕霆十三岁那年,吕族再次来寻父亲麻烦,这开始变成了吕霆要成为强者的动力。直到吕霆发现母亲的遗物,一块简单的玉石,玉石里居然住着一个超级强者的灵魂。灵之天地!舞之其术!雄霸天空!灵之大陆!
  • 我在东京过着普通高中生的生活

    我在东京过着普通高中生的生活

    云枫穿越了,穿越到了个和平的世界,但他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本书又名我在怪异世界如何在这修罗场的气氛中活下去)
  • 带着死侍能力做压寨夫婿

    带着死侍能力做压寨夫婿

    李仪一朝穿越,发现自己有了死侍的能力,脑海中还有死侍唠唠叨叨的声音,还没来得及欢乐的游戏世界,发现自己成了压寨夫婿!这……
  • 护花杀手在都市

    护花杀手在都市

    【免费新书】他,终极杀手的教官;他,妙手医圣的师父;他,传奇世界的王者;他,都市护花使者。…!误入修真界,得修真传承。漫长的新生正在开始,短暂的旧尘正在归航。
  • 异世界的店长

    异世界的店长

    你们好,我叫叶某某(叶天之),本来是一个小小的修仙者,因为偷..咳咳不对是拿了天地的一点点本源之力,被天道干了,不过好在开起了系统,本想着去报仇,没想到竟被拉去开黑店............
  • 极寐之邪神夺位

    极寐之邪神夺位

    有人在争夺这具身体!他靠着墙壁坐下,双臂抱膝。凭什么他杀了人,自己却要逃亡?那个想夺走这具身体的家伙,一定要将他干掉!会有办法的!他暗自下定了决心。***他发现,当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一觉睡去,醒来就回了黑屋子里。那道万恶的缝隙,为什么自由要掌控在它的手中!自己应该是很强大的!可是自己忘记了很多东西。要加油啊!变强大才能获得自由!没有谁能阻挡我的成长!他想着。
  • 法国大革命史

    法国大革命史

    革命这两个字眼,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从小是在渲染革命的氛围下长大的,这个词就像阳光,鲜花和生命一样美好,而伴随着不同的文化差异,让我们来看看,法国的革命又是怎样的有趣。
  • 贵族三公主与三王子

    贵族三公主与三王子

    三个贵族公主被父母从英国叫回来中国读书,而又与三个贵族王子为同班同学。三个贵族公主的父母又为何这么做呢?而三个公主与三个王子都是黑帮帮主,他们会知道对方的身份么,又将会擦出怎样的校园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