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72200000026

第26章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8)

弥尔顿的神学观点,可以参考艾巴赫于1879年所著的《神学研究与批判》。马克莱也提出了这一观点,文章发表于山姆奈的译稿《基督教教义》之际,1823年被人们重现发现(突兹尼斯版,185页以后),但是他的文章过于肤浅。较为详尽的论述可以参考梅森所著英文六卷,但是此书过于图解化,此外还可以参见斯泰安基于此书所著的德文版《弥尔顿传记》。

《De Servo artitrio》中最著名的一段文字:“这就是最伟大的信仰。相信上帝是仁慈的,虽然他只拯救了极少的人;相信上帝是公正的,虽然他的意志毁灭了我们的灵魂。”

实际上,不管是路德还是加尔文,他们都在根本上信仰双重上帝(参见理敕尔《虔信派历史》,以及考斯特林《新教神学与教会的百科全书》。《关于上帝》第三版,即《新约》中仁慈而谦和的天父,这一形象主宰了《基督教原理》最开始的几卷,以及在此之后,作为一个武断而又专制的“无形的上帝”。对于路德而言,《新约》中的上帝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的反思不但没有丝毫意义,而且还非常危险,因而回避;对于加尔文来说,超验的上帝占据了重要的优势。在加尔文教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思想并无法保持,但是取代上帝的是《旧约》中的耶和华,而并不是《新约》中的天父。

比较以下作品:史贝所著的《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海勒,1897),以及有关加尔文神学的一般综述——赫伯所著的《归正会教义》。

《宗教改革资料集》,77卷,186页之后。

前面已经对加尔文主义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几乎可以找出相同的形式。例如,胡恩伯克《实用神学》(乌特莱希特,1665) ;“预定论”,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论上帝”这一章节。在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分析繁乱错杂的,企图将预定论和上帝旨意、个人责任、自由意志结合起来的原因。因为这种努力在奥古斯丁就已经存在了。

道顿在《清教徒与英国国教徒》一书中表达了最为核心的一点 (234页):“(与上帝)最密切的统一并不能在机构或者协会、教堂中找到,而只存在于孤独的心灵的隐密中。”这种深刻的个人精神与皇家港的詹森宗中相同,都是预定论者。

《正宗教会》是一个保持着纯粹教义、仪式和纪律的教会。只要是遭到谴责的人,都不会被拯救;一直被谴责的人更不会成为选民。奥利维安:《恶之真义》,222页。

“人们说上帝派自己的孩子来拯救人类,但是这并不是上帝的意愿,他只是想从堕落的人群中救助很小的一部分人——让我告诉你们,上帝只会为选民而死。”(1609年,布雷克在罗吉附近布道,维登伯格特,卷二,第九页,参考努延斯,已引作品,卷二,232页)。汉塞德·克诺里声明,有关基督作用的解释非常混乱。大多数人认为,上帝并不需要基督作为工具。

《世界魔力的丧失》,对于这一过程可以参见我的《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观》中的论文。相比之下,有着密切关联的埃及与巴比伦的伦理,还有自身在先知时代的发展,古老的希伯来伦理是最为奇特的。它完全基于一个根本性的事实,如此处所示——拒绝将圣餐存在的魔法作为通向救赎的道路。这一过程对于韦伯而言,是更为广泛的理性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此他总结了他的历史哲学观。可以参见《经济与社会》,以及格拉普《马克斯·韦伯的理性概念》中的部分。

同样,洗礼在最具相同性的教义中被看作肯定性圣餐的要求,他不一定被救赎。正是如此,清教苏格兰人与英国独立教派才会坚持这个原则:那些堕落的人所生育的子女不应得到洗礼(例如酒鬼的子女)。想要得到洗礼,但是并不能充分适应这一仪式的成年人,于1586年德姆会议(32条,I项)建议:除非他们的行为都是正当的才能受洗;而且他们应该将自己的欲望放置于sonder superstitie。

清教一个很基本的因素是对所有诉诸感官的文化给予否定的态度,例如道顿所示,已引入作品。

“个人主义”一词涵盖了所有可以想象的事情。此处之所以省略,是想要在下面的探讨中更为清晰明了。就“个人主义”的另外一个意义而言,路德主义一直被人们视为个人主义,因为它从未试图以禁欲主义去规范生活。而就另外一个相反的意义而言,例如迪特里奇·沙菲儿将这个词用以研究“论乌尔门索协定”(1905)。据他所称,中世纪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时代,因为,与历史学家相关的某些事情,当时所具备的非理性因素今天已经不存在了。他是正确的,但是他所抨击的那些人也许也是正确的,因为在他们讲求个性与个人主义之时,他们所指的概念就已经不同了。雅各布·布克哈特那些聪明绝顶的想法,在今天已经过时了。而目前,从历史角度分析这些概念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当然,相反的情形也非常真实,冲动令某些历史学家给概念下定义的时候,只是为了能将这些概念作为标签,从而适用于所有他们感兴趣的历史。

虽然对比轻缓一些,但是与后期天主教教义也有相同之处。就连巴斯噶的悲观主义也是以预定论作为基础;从另一方面看,起源于詹森教派,从而产生以抛弃所有的个人主义,这与正式的天主教态度绝不相同。可以参见霍尼希海姆对于法国詹森派的研究(第三章中曾经提及)。

同样适用于詹森宗。

贝雷所著《虔诚的行为》(德文版,莱比锡,1724年,187页);以及斯彭内尔《神学思虑》(第三版,哈勒,1712)有着相同的态度。很少会有朋友为了上帝的荣耀提出忠告,即便有也是出于世俗的原因(尽管不一定都是个人主义)。托马斯·亚当斯的哲学《清教神学家文集》第11页说到:“他(无所不知的人)对任何一个人的动机都了如指掌。他将自身局限于自己的事物之中,从不与不必要的事情相染。他知道世界的虚伪,因此学会了只相信自己。即便是相信别人,也只能在确定自己不会被伤害的时候。”贝雷《虔诚的行为》第176页,进一步提出每天早上出门进入人群之时,都要想象自己进入了一片充满危险和迫害的荒野丛林,同时还要向上帝祈祷那个远见而又正义的外衣。这是禁欲教派所独有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如此;而在虔信宗那里,则直接被引进一种入世的隐秘生活。

忏悔并不只会出现那一种效果。就好比穆特曼在《宗教的心理》卷一、二册第65页,它的解释就显得非常简单,无法充分说明忏悔是一个极其繁琐的心理问题。

这一事实对于加尔文式的社会组织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组织全部取决于个人主义的理智;个人始终没有从感情的角度进入其中。不论是上帝的荣耀,还是自己的救赎都只停留在意识之门上。目前为止,这些都可以作为具有请教历史的民族社会组织的特点说明。

至于班扬,可以与弗娄德在《英国的文人》一书中作以参阅,也可以与马考雷那些肤浅的勾勒作以比较(《杂集》,卷二,第227页)。班扬非常关注加尔文主义的各子教派系,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地道的加尔文主义浸礼派。

这一教义所具有的反权倾向,使其不断地遭受排斥,就好象曾经被尼德兰联邦的将军禁止一样。这一教义将任何一种对伦理行为的职责视为无用,同时也将教会或者国家方面的精神拯救视为无用。结果形成了秘密教派(1614年开始)。

依照加尔文主义有关“溶入基督躯体”的思想(加尔文所著的《基督教原理》,卷三,二章,10节),有关加入神性规范的集体思想,提出必须拯救,基督教的社会特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我们的角度而言,这并不是问题的重要所在。这种教义能够在单纯的机构性教会中得以发展。众所周知,这种情况的的确确出现过。但是,这种心理力量并不是这一教义所具备的。最开始教徒可以形成这样一些团体,以至于让他们无法拥有加尔文主义所特有的力量。这种团体倾向更多地发挥于上帝所任命的教会组织以外的世俗世界。在此,基督徒必须亲自为了上帝的荣耀而行事,以此来证明自己之所以被恩宠,是因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至于肉体崇拜所受到的绝对意义上的谴责,以及所有对他人个体关系的依赖,所遭受的谴责必定在不易察觉的时候,将这种能量转移到客观(非个人的)行为之上的。

有关教义,以及实践上的心理后果并非一回事,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会时常提起。

“社会的”,在使用的时候,显然不会包含现代用法的各种意义,只是有教会、政治,或者社会组织中的各种活动。

“并不是所有为了上帝的荣耀所做的善事都是有罪的。”(《汉塞德·克诺里的忏悔》,第十六章)。

这种没有丝毫人情味的兄弟般的情谊,来源于生活对上帝意志的服从,说明了在宗教组织的领域里,对于生活自身最好的说明莫过于中国内陆传教与世界传教的联盟(参阅沃奈克《新教传教士史》第99页,IV)。利用巨大的投资,从而组建了庞大的传教队伍,加入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就会有上一千人。通过布道,所有的异教徒得到了福音书,这不但是基督给予的任务,也是基督二次降临的基础。异教徒能否皈依基督教获得救赎,以及能否理解传教土的布道,都是无足轻重的;听从上帝的安排,只有上帝才有能力控制这些事情。

对于这些方面来说,皇家港的伦理道德虽然有着预定论的性质,但是因为神秘的及来世的倾向,采用了一个并不相同的立足点,就某个程度而言是天主教的(参阅赫尼斯艾姆已引作品)。

正如班扬所著的《天路历程》,两者的气氛惊人地相似。

在亨德沙根心中,预定论不过神学家们的信条而已,绝非是大众所愿意接受的信条,这一看法被后人反复延用。但是,除非将民众的这种概念与从未接受过教育的底层民众结合起来,这一看法才能得以成立,可惜仍然只是有限的确实性。库勒发现,19世纪40年代正是这些民众(荷兰的小资产阶层)受到了预定论的影响。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敢于否认双重教义的人都是异教徒,他们必须受到处罚进入地狱。就连他自己也被人询问过再生(就预定论而言)的日子。克伦威尔被此教义严重影响着,可参阅蔡勒在《神学体系》第十七页中所讲,甚至还包括克伦威尔的部下对这一教义也非常清楚;还有多德利特与威斯特敏斯特会议所规定的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抛弃预定论这一教义,还有后来出现的路德教徒,相比之下远不如加尔文教徒的意义深远。这并不是因为路德教徒不热心自己的灵魂而得以被救,原因在于路德教所采取的形式,因此作为拯救灵魂的性质突现而出。因此个人感觉自己成为它想要庇护的对象,从而依附于它。最先提出问题的是路德教派,并且很有技巧地通过虔信派提出来的。唯一的一个确定性是,这一问题的本身对于非圣礼宗教,不管是佛教、耆那教还是其他教派,都是最基础的,这一点绝对不能忽视。这是纯宗教性质心理动力的来源。

这样一来,在给布色的信说的非常明确。《宗教改革资料集》,883页以后。能够与雪伯相比,已引作品,第30页。

《威斯特敏斯特信纲》(18卷,第2页)也说明了选民得到恩宠时不可置疑的。虽然我们的所有行为都不具任何意义,我们永远只会是没有用处的奴仆,而且一生都要与恶抗争到底;但是,即便是选民也必须长期与艰苦作斗争,从而获得通过良心完成被指定的任务,而得到肯定。一个真正的信徒永远不会被剥夺。

在圣事中,正统的加尔文教教义所涉及的信仰,以及集体对上帝的意识,只是随口提到“精神所带来的其他果实”。参阅海贝已引文章中的段落,第425页。加尔文强调:行善并非是上帝恩宠的标志,虽然他与路德教徒一样,也认为行善是信仰带来的硕果(《基督教的原理》,三卷,第2,37,38页)。通过实践,在实际上意义上所达到的信仰就是禁欲主义的特点,与加尔文教义中的修正几乎一样。对于路德而言,真正的教会必须由教义的纯洁,以及圣事的纯洁作为标志,但是之后的主张与另外两个主张有着相同的基础。这一进化过程可以参阅海贝的著作,已引作品,第194—195页。16世纪末,对于尼德兰教会成员的要求,就出现了这一进化过程(即对教会训诫的赞同与屈服是首要的条件)。

比如,奥列维安《De sabstantia faederis gratuiti inter Deum et leetor》(1585年,第257页,以及海德格尔《神学的资料》,XXIV卷, 第87页;还有海贝的其他篇章《归正教会的教义》(1861年,第425页)。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生命的原欲总是与其实现的结果有距离。于是,这便有了我们生命中“我能够”与“我应该”的矛盾体验,这种体验常常把自我置于“两难境地”。……为此,每个生命个体对自身智性与德性关系的觉知就成为了生命存在的首要问题。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是哲学的三大王国,古希腊哲学衍生出欧美哲学和伊斯兰思想,中国哲学自成一体地持续发展,印度哲学体现在佛学思想和印度教思想。《世界哲学史》鸟瞰整个人类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梳理世界哲学脉络,辨析各大思想源流。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老子原来这样说

    老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内容简练,分别从人生、做人、智慧、修心、养生、处世、竞争、忍让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老子的智慧学说,以清晰明了的解说方式向人们讲解了人生的心态、感悟及真谛。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跨界重生为坐骑

    斗罗大陆之跨界重生为坐骑

    背景在唐三封神之前,地球人穿越到斗罗大陆的一只魂兽坐骑身上的故事......
  • 史上最强女帝

    史上最强女帝

    我为女帝,当威压天下。——一万打赏加更一章,盟主十更。读者群:566020142,欢迎大家进来,我在群里等着你。
  •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

    销售是心理的博弈!成功销售的8个关键点,高效实用的38种销售技巧。一眼看穿消费者行为,一句话说中消费者心理,让你瞬间抓住客户的心,轻轻松松拿下订单。《消费者行为心理学》,销售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场心理的考验。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消费者行为背后隐藏的潜在心理。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达、日常习惯等方面,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介绍相应的销售技巧,帮助销售员轻松与消费者沟通,巧妙了解消费者意图。
  • 天君

    天君

    那边憨皇帝垂拱而治,大将军撒豆成兵,良官吏惩办河伯;这边娇纯狐仙念报恩,顽劣猴王求长生,慕世龙子访叶公;还有新罗花郎着女装,东瀛山伏念九诀,天竺西域客人自远方来……一个人、神、怪万物交织的世界。一个道、佛、儒三教争雄的时代。数不尽的才子佳人、神仙高僧、妖魔鬼怪、巨盗大侠,上演千古佳话。一个从小被寄养在江南道观、有家归不得的世家子,生逢其时,终成一代天君的故事。※※QQ书友群:242851870,腾讯微博:liwaaaaaa,微信公众帐号:作者机器人瓦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河浩荡

    山河浩荡

    即使全世界都属于我从大海直到长河之源我也不屑一顾只求能将帝国女皇揽入怀中
  • 蝶魂幻舞系列(一)

    蝶魂幻舞系列(一)

    杀手问流氓:“杀人有罪吗?”天使插嘴道:“废话,杀人当然有罪。”死神站起来寒声应道:“不,好多的时候不杀人才有罪!”
  • 铩羽者

    铩羽者

    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的屠杀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幸存的人类不甘心埋没在火星上,开始准备反攻计划,夺回地球。一名少年被暗箱操作进入顶尖的军事学院,组建了自己的侦查小队。无形的浪潮随时间的推演而到来,反攻地球进入准备期,身位地球侦查员的他与他小队的3名队员该如何选择。一场又一场战斗刺激着平凡的少年,少年又该何去何从
  • 老婆,你怎么能丢下我

    老婆,你怎么能丢下我

    我爱你时,你装不懂;你想挽留时,可我已经不是我了。清纯转身,我是我亦不是我。我忘记了,忘记你的模样,却始终记得那些点点滴滴。“再爱我一次”。。。。“对不起,我的爱只有一次,不过你没珍惜。”等待有一天,你转身时看见我给你的爱......
  • 好妈妈会说话:养育好孩子的智慧

    好妈妈会说话:养育好孩子的智慧

    一个好妈妈,影响三代人。孩子是天使,让妈妈开心。孩子是魔鬼,让妈妈焦虑。如何让魔鬼变成天使,做妈妈的,好好说话。我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分享我和妻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心得体会,特别是和孩子交流的技巧,或许可以给焦虑中的妈妈一些启发。梭罗1845年一个人在瓦尔登湖。他说,屋子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独处时,通过沉思和冥想来发现自我。交友时,通过谈话来建立连接。我把梭罗的话做了一个延伸,即亲密关系的椅子隐喻,把家里的对话分解在不同的场景之中。一把椅子,单身或独处,自我觉察。二把椅子,成家,夫妻关系。三把椅子,有了孩子,亲子关系。四把椅子,二孩战争,三世同堂,家校沟通。养育好孩子,已经是很多父母的共识。言传身教,是捷径。好好说话,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