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86300000015

第15章 悲壮中“英雄”的重生

人以肉身寓居于世,一切生活或经验在遭逢之中成为我们的生命。当经验尚未找到语言时,它处于无名的状态,无名的经验等待着语言的勘察,当经验寻获语言而说出时,它就获得了它的实在。死亡从模糊的生活世界中发出声响,茫然、困惑、恐惧、不安进入我们的生命。生命存活的当儿,死亡之脸并未与我们谋面,正视死亡,是在一种显示为差异的状态中,一种被威胁却又溃于遭遇的状态中。简单的说,那是一种“否定”的经验。否定不是纯粹的拒斥,无疑的,它富有辩证的作用,指向某种新的可能,并且是对遭逢中的经验的超越。如果说所有伟大艺术家的创作都是一种本能的冲动,而这种无意识的冲动是因为感到某种压迫着他的力量,仿佛他是受到这股力量的支配去行事,那么这样的支配力量是他所不认识和无以抗拒的。

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理解尤其有着一种强烈的感受。我们对贝多芬《英雄》的解读,去感受和领悟复活的英雄式的胜利,如果贝多芬是对无以抗拒的命运给予了英雄式的超越,那基督从死亡中的复活,则是对人类终极命运——死亡的克服,并发出了胜利的英雄般的呼声。《英雄》是贝多芬深陷于痛苦的时候的创作,这阕交响曲说明了他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胜利象征。古典乐派的交响曲既不面对死亡,也不描绘死亡,而从《英雄》交响曲开始,柏辽兹、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等人的交响曲中,都大量出现关于死亡的情节,《英雄》的第二乐章“送葬进行曲”的出现,可以视作是始作俑者。

《英雄》完成于1804年,表现出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的戏剧化对比。这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从第一乐章剧烈的战斗开始,便强而有力的把听众引至凯旋的终乐章。这是一阕和声复杂,气势恢宏,不和谐和刺耳的交响曲,像是向不可抗拒的命运宣战,其中第二乐章的“送葬进行曲”,宛如死亡临近的压迫,沉郁激亢的情感几乎让人必须摒息以聆听。

有什么会比音乐家耳朵失聪更难以令人忍受的呢?贝多芬的耳疾令他痛不欲生,几近宣布音乐生活的结束。作为一位音乐家,丧失了听觉就像画家丧失了视觉一样,如何能忍受得了命运的支配,不向命运低头呢?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意味着什么?贝多芬把对耳聋的残酷事实看作是死亡对生命的威胁,在处于极度悲哀和恐惧之中暗自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城遗嘱”。贝多芬曾表示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没有听觉的活着,痛苦地逼他走向绝望的边缘,像一个失去所有依赖的人,无权再追问关于生存的希望。对作为音乐家的他,耳聋的事实是艺术中断的事实,艺术中断了创作的生命,即是无缘于生命,也就是死亡的事实。没有了音乐,贝多芬还有活下去的理由吗?生命的残缺如何才能使他继续对艺术有所信仰呢?

所幸贝多芬对艺术的坚持和强力意志使他走出痛苦的阴霾。艺术中存在着求生的意志,《英雄》交响曲就在这个求生的意志下点燃起生命的火花,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洪流,敲开了浪漫之门。第一、第二交响曲还保留了海顿和莫扎特或者是巴赫的影子,真正使他脱开古典进入浪漫的是《英雄》。因此《英雄》不只是贝多芬个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音乐史的置于死地而后生,其中的关键是“否定”,“否定”正是展现生命的美学。

首先,《英雄》的第一乐章主要是刻画出英雄的形象,以雄伟、果敢的总奏和弦开始,紧迫、气势如洪,体现英雄意志的充沛和锐不可当。第二乐章的音量则特别地保持在极弱和弱之间,低音大提琴以低沉阴暗的音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声部,制造出悲壮的哀伤效果,几近令人窒息,情绪时而悲戚时而高涨。第二乐章是著名的“送葬进行曲”。第三乐章渐渐远离了沈痛的死亡问题,呈现出无比的朝气、强劲有力。最后一个乐章,也就是第四乐章,以希腊神话故事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为主题,把英雄的不屈不挠,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短暂的音符变成了希望之火。这是天才艺术家的“天人之战”,〈英雄〉中真正的英雄不是拿破仑,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贝多芬自已。

熟悉希腊神话的人一定知道,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冒死盗取天火送还人间的英雄人物,结果被宙斯捉了起来,并以恶鹰啄食他的肝脏为处罚。也许,贝多芬从普罗米修斯那领悟到音乐创作就宛如盗火,而今的耳聋是盗火的代价,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他可以因为求生而忍受痛苦,越是痛苦,越能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耶稣的死,对所有那些曾与他在一起生活的人,瞬间都陷入茫然和失挫。他曾经给人以希望,门徒也把他视作是救主弥赛亚,可是一夜之间,死亡夺走了一切,希望落空尚可忍受,但问题在于今后要如何面对生存下去的勇气呢?英雄在十字架上的沉默叫人不可思议,他承诺的一切,在他埋葬坟墓时也埋葬了他的一切承诺,像经过一场从梦中醒来时心灵感到的痛楚,原来这一切都是虚幻的。耶稣有关“天国”的对白顿时也觉得可笑极了。十字架的苦难象征着死亡的无法抗拒,连那宣称为基督、为弥赛亚、为救主的,都无以幸免。死亡的力量太大、太大了!

基督徒对生命抱持的希望,是对耶稣的宣道的信赖。他曾如此的宣布:“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这意味着活着就有希望,虽然死亡可以夺去一切,要是死亡都可以克服,那生命的存活才有意义。复活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救赎,也不是天堂的终末偿报,因为耶稣不是向死人宣道,而是向活人宣道,死亡的克服是为了面对生存,以生存来见证生命的真理和价值。可是事实又会是怎样呢?

复活是信仰的求生意志,它体现了自由,给人可以免于绝望的自由。任何对于自由的危害,正是对于复活的信仰的危害。复活是免于死亡的恐惧,即免于一切相似于死亡般威胁的恐惧。艺术的信仰是崇高的,复活的信仰则是在不可能中体现可能。基督给人的信仰是复活的喜讯,基督徒的星期礼拜是宣布并见证基督的复活,且向一切威胁生存的力量予于绝然的否定。通过复活,自由给予了人们;若是未能拒绝一切绝望的因素,恐怕我们尚未真正进入作为自由的复活的信仰。

十字架是死亡的事件,但却是释放出生命的死亡。经由死而通往生,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有生必有死,会死意味着活(生)过。没有尝过死味也就与生无缘,复活的事件是对生存的见证,只有经过彻底的绝望后产生的信仰,才算作是信仰。由于死是对生的彻底绝望,超越死亡才能对生存抱以希望。丹麦哲学家祁克果(Soren A. Kierkegaard,1813-1855)在他的日记本写下如此深刻的一句话:“一个十字架要建立在他一切希望的坟墓之上”,完全地表达了从绝望通往信仰的生存意义。

耶稣甘冒十字架死亡的懦弱和嘲笑,为了是想盗取“生命之火”。面向十字架苦难和死亡逼进的恐惧、不安,在爱、垂怜、悲情、力量中,以崇高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对死亡做一次性、终极性的承担,也对死亡作一次根本性、永恒性的克服。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是“生命之火”的超凡能力的体现,十字架的“送葬进行曲”并没有划上休止符,相反的,却是耶稣英雄般越过死的临界而通向生之甬道。作为一个耳聋的作曲家是难以想像的,但贝多芬却做到了。把十架的死亡阴霾变成复活的凯歌简直是匪夷所思,耶稣却使它成为可能。贝多芬在他的音乐的世界里做了一次完美的演出,耶稣的复活所开启的生命之火,给予人们生存的勇气和动力,再也没有那样苦难之事可以打倒我们的生存意志。

死亡都可以坦然面对,上帝自己也经过死亡之苦,因此没有人可以拒绝生存的意志即使遭遇苦难,也不足以把它夸大到甚至大过于上帝自己所承受的。死亡是对生命的嘲讽,复活是对死亡的嘲讽。复活是对自由的宣布,复活节即是自由的节日。如果人世间最难克服的难题都得以超越了,那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可以带给我们任何的惊吓。

贝多芬在调性方面的革新,由于过于激进,使得与他同时代的人第一次听到他的音乐时,都会自然地要掩耳。从和声、节奏,到乐器等,所有的音乐形式他都一一打破陈规,贝多芬以感性来驾驭理性,以内容来牵制形式。有人形容贝多芬的音乐“使人产生或不安、或害怕、或憎恶、或痛苦等各种感情,为了是唤起灵魂深处永无止境的渴望。这正是浪漫主义的本色”。

贝多芬用眼睛来聆听乐声,关于复活一事,我们则可以用心灵的眼睛去看。在音乐的世界里,声音即是语言,事实上音乐是超越语言的语言,换言之,信仰开启的世界是超越语言的实在世界,这样的世界与认知无关,而与体验有关。如果说“音乐应该使人灵魂感动,但必须以智识去听、去理解”,那么,关于复活的信仰,不也应该是如此吗?

现代人在语言物化中放弃了对现存秩序的清醒批判,对美好事物充满神秘的信仰憧憬也放弃了,这就意味着人丧失了永恒无意识的接触、丧失了与摆脱肉身困境的希望。基督信仰通过肉身复活的末世承诺,把死看作是生的一部分给予接受,恰恰在这里,基督的十字架与普罗米修斯的盗火是两种不同的际遇,普罗米修斯的肉体成了处罚、受虐、痛苦的无望,基督却在肉身的复活上给人带来生存的勇气和希望。

贝多芬正是通过这样一次通向死亡的锤炼,从困苦低沉、绝望中否定自身,完成那最本有的复活的。在复活的那一刻,贝多芬“英雄”的号角再一次奏响。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罗丹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罗丹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教你学美术书法

    教你学美术书法

    美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音乐、美术、舞蹈都可以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达到潜移默化我们心灵的作用,让我们得到美的滋润和享受,从而提高我们的修养和情趣。
  • 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古玩收藏知识大全

    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古玩收藏知识大全

    古玩旧称“古董”,零杂之义也。董其昌《骨董十三说》谓:“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故以食品杂烹之,日‘骨董羹’;杂埋饭中蒸之,日‘骨董饭’。”又谓“‘骨’者,所存过去之精华,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晓也。‘骨董’云者,即明晓古人所遗之精华也。”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艺术史话(下)

    艺术史话(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71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热门推荐
  • 闽南之恋

    闽南之恋

    本故事讲述了一位而立之年没有谈过恋爱的按摩理疗师袁晓峰和开茶叶店女子徐丽莎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俩经一个开美容院的老板介绍认识。袁晓峰来自江西农村,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为人忠厚老实;而徐丽莎三年前父亲也去世,六年前和一个日本男孩谈恋爱生下一个女儿,日本男孩破产后离开了漳州,她和女儿相依为命。袁晓峰很同情徐丽莎的遭遇,在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后,袁晓峰接受了徐丽莎。但是,他们的爱情经不起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投资诱惑,最终劳燕分飞。
  • 百夜零书上世花

    百夜零书上世花

    穿越百年,只为完成上世的心愿:只愿我们来世再见其实爱,很简单。只是因为爱,所以从未后悔陪你看万水千山
  • 南柯一梦只为你

    南柯一梦只为你

    男女主在一场群架中对对方的妹妹一见钟情,开始了追妻之路,而女主的哥哥是个妹控,当然不同意自己妹妹将来的妹夫是男主,开始无限制虐男主,从校服到婚纱的故事,校园恋爱小甜文[跆拳道黑带散打四年的清纯少女vs三中打人不眨眼的狠角色]男强女强,放心食用
  • 我的极品女总裁

    我的极品女总裁

    美女总裁腰疼,要我给她按摩,好吧,我轻点......
  • 坠落怜花

    坠落怜花

    现世化尘新生已不再飞过的天空消散在记忆内回首一生总是挣扎在思恋的你不见在牢笼外枷锁连接宿命在笼中难见你身影痛苦却不能言明或你应该高飞在相爱而我飞过的路又重来是否还能寻找门何在轮回虽有终结但会再来笼中飞鸟高飞或在希望外
  • 数据生命

    数据生命

    生命存在被改变,宅男的道路被扭曲,看我如何人坑我我埋了他,神坑我我怂了,一只奇葩的逗比故事。
  • 末日凡心

    末日凡心

    活着的人终将饱受欺凌和折磨,那死去的也绝不可能超生,他们将永远以这样永生的方式长存。挣扎吧羔羊,要么化身捕食的狼,要么就成为永恒不死的一员。。。。。哈哈呵.....
  • 优良杂种(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优良杂种(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个男青年因为参与调查自杀的男同学被有关部门警告,种种迹象表明这并非自杀。在多方的压力之下,青年只好远走他乡,来到一个小镇的旅馆中,结识了在逃犯李先生。在手枪面前,成为他的同伙,参与一起“杀人”案件。在整个过程中,男青年与旅馆的女服务员产生感情,决定私奔。青年和小春离开旅馆来到青岛,在租房的过程中认识了青年作家秦杂。几天后,小春意死亡,直到有一天,一个人把一颗头颅放在他们的面前……这不是青春类小说,虽然主人公都是青年人,所发生的事情多少带点青春味。这也不是犯罪的小说,即使里面发生了命案,也有枪和警察出现。这也不是悬疑小说,即使总有悬而未决的事情吸引着你一探究竟。
  • 圣主倾城

    圣主倾城

    两个人,两个不同的灵魂。她们有着相同的相貌,她们原有着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故事。某一天,命运把她们联系在一起。她成了那个她……
  • 我用余生换你安好

    我用余生换你安好

    她——此生只爱过他一人他——此生只爱过她一人他本想用最完美的办法护她一世,可…他失算了,终究是他负了他。后悔已晚,他只能用后半生弥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