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34600000005

第5章 皇帝与教皇之争雄

第十二节 十世纪及十一世纪之德国与意大利

1.德国初年之历史及Otto第一之事业

Charlemagne帝国东部之历史,与西部之法兰西不同。凡经中古四百年之竞争,至十三世纪时,吾人遂知Louis the German之子孙远不若St.Louis辈之能建设王国以贻之于后世。自十三世纪至Napoleon时代,欧洲政治上所谓德国者,实一群大小不同之独立国而已。离今五十余年之前,方有德意志帝国之组织,而普鲁士实为其领袖。

试览Charlemagne卒后百年之德国地图,则知帝国东部四分五裂,为诸地之公者实与君主无以异。此种公国之渊源,已不可考,然有二事焉,足以说明其由来。第一,Louis the German之子孙,类皆柔弱而无能,故昔日为Charlemagne所压制之民族精神,至是重起,群拥戴各族之领袖。第二,当日蛮族入侵,实逼处此,先之以北蛮,继之以Moravian种人,再继之以匈牙利人。其时既无强有力之中央政府,足以保民,则国民之求助于各地领袖,亦势所难免者矣。

此种公国,德人称之为“血族公国”(Stem Duchies),林立国中,为患王室。所谓统一,充其量至同盟为止。故九一九年,国内贵族选举Saxony公国之Henry第一为王时(九一九年至九三六年),彼绝不欲有削夺诸公权力之举。其时四境多故,彼实有赖于国内诸公之援助。他日Slav族之压服及匈牙利人之驱逐,彼实预为之地,不过其子Otto第一即位后,方告成功云。

Otto第一(九三六年至九七三年)世称大王,实德国史中之非常人也。彼虽无废止国内公国之举,然每能夺其地以予其子弟及戚友,同时并减削其权力。例如其弟Henry虽叛乱二次,卒封之为Bavaria公。又因其婿Conrad之叛,乃封其有学问之弟Cologne大主教Bruno为Lorraine公以代之。旧日之公,或因绝嗣或因叛乱,多丧其公国。诸公国中绝无有贤能之主,世袭罔替者。故诸公国多相继入于国王之手中,而国王亦遂握有任意委任之权利。

当十世纪中叶,德国之东北两部界线,尚未分明。Elbe河外之Slav族,尝有骚扰Saxony边疆之举。Otto第一不但抵御之而已;并建设主教教区,如Brandenburg,Havelberg等,为他日德意志帝国之政治中心,Elbe河与Oder河间之殖民及传道事业,莫不因之而促进。

而且彼并永阻匈牙利人之入侵。彼于九五五年大败匈牙利人于Augsburg附近地方,追逐之以达于德国边疆之上。匈牙利人乃迁居于自有领土中,遂奠民族国家之首基,发达之后,卒成东部欧洲重要动力之一。Bavaria公国一分之地,另建奥地利边防区(Austrian Mark),为他日奥地利帝国发祥之地。

2.神圣罗马帝国之起源

Otto第一之最大功业,应以干涉意大利内政为第一,卒致有称帝之举。欧洲史中之最黑暗者,莫过于八八七年Charles the Fat被废以后意大利及罗马教皇之经验。当日政情,已不甚可考,吾人所知者,唯有Spoleto公、Friuli侯及Burgundy诸王先后入即意大利之王位而已。加以回教徒之入侵,益形纷纠,故德国、法国虽常有内乱,而较之意大利之扰乱,则和平多矣。Charles the Fat废后之三十年间,意大利王之被教皇加冕而称帝者凡三人。再三十年间西部欧洲遂无皇帝,至Otto第一南下,皇帝之称号方复见于史上。

其时凡有志之君主,多视意大利为战场。Otto第一于九五一年第一次越Alps山而南入意大利,娶某王之寡妇为后。彼虽未行加冕之礼,而世人皆以意大利之王目之。不久其子叛,乃返德国。然十年之后教皇又因求其援助,召之南下。Otto第一急应命而来,尽逐教皇之敌人,教皇乃以帝冕加诸其首,Otto第一遂称皇帝,时九六二年也。

Otto第一之加冕与Charlemagne之加冕同为中古史极有关系之事。Otto第一既称帝,德国诸王之责任加重,卒因不能胜任而失败。三百年间,德国诸王一面尽力于德国之统一,同时又不能不顾及意大利及罗马教皇。战争频仍,牺牲重大,其结果则一无所得。意大利既不服皇帝之管束,罗马教皇又复建设其独立,而德国本国,亦因之四分五裂,成小邦林立之局。

Otto第一自身之经验,即足以证明德国皇帝与教皇关系之不幸。Otto第一方北向,教皇即有违反协定之举。新帝遂不得不南返并召集宗教大会以谋教皇之废立。然罗马人不愿迎立Otto第一所拥戴之教皇,Otto第一不得不再返意大利,围罗马城以迫其承认。不数年后,Otto第一又有第三次南征之举,以拥护其所选之教皇。盖其时之教皇又有被罗马人驱逐之事也。

以后诸帝,莫不有屡次南征意大利之举,军费浩大,军事棘手。第一次入意大利加冕,以后则或为废抗命之教皇,或为护忠顺之教皇,干戈屡起。此种远征之结果,每甚纷扰。加以德国国内之诸侯,本有狡焉思逞之志,一旦皇帝远出,益复乘机以扩充其势力。

Otto第一以后之德国君主,在罗马加冕之后,每弃其“东Frank种人之王”旧号而不用,自称“罗马人之永远庄严皇帝”(Emperor Ever August of the Romans)。后人名其帝国曰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名义上国祚绵延至八百余年之久,然其与古代罗马帝国之不同,较之Charlemagne帝国之于罗马帝国尤甚。德国君主既兼领德国与意大利之王位,故除选举教皇权利外,其权力之巨实与皇帝无异。然德国诸帝,每不能在国内建一强有力之国家,徒虚耗其精力于与教皇之竞争。卒致教皇之势力,日盛一日,而所谓帝国者,则仅存其影而已。

3.Conrad第二与Henry第三

Otto第一以后之继起者,兹不能详述之。若辈与Otto第一同,一面应付迭起之内乱,一面抵御外侮之频仍,而Slav种人之为患尤甚。普通以为帝国之极盛时代为Conrad第二(一〇二四年至一〇三九年)及Henry第三(一〇三九年至一〇五六年)在位时代,此二君实为Franconian朝之始。昔日Saxon族之帝祚,实止于一〇二四年。

一〇三二年Burgundy王国入附于Conrad第二。Burgundy王国之领土广大而重要,久为帝国之一部分,一面有利于德国意大利二国之交通,一面又为德国与法国之中介。帝国东境之外,Slav种人于十世纪后半期组织波兰王国。波兰王虽尝与皇帝战,而始终承认德国皇帝为其天子。Conrad亦仿Otto之政策,尽力将国内诸公国予其子Henry第三,封之为Franconia,Swabia及Bavaria之公。此实君权基础之最巩固者矣。

Conrad第二及Henry第三虽多能而有为,然十一世纪初半期神圣罗马帝国之得能为西部欧洲强国者,大都缘于当日无对峙之国家。盖法国君主尚未竟其建设中央政府之功,而意大利虽不愿俯首听命于皇帝,然亦始终不愿与他国联合以抗皇帝。

4.教会及其领土

Henry第三所应付之最要问题,莫过于教会之大改革。教会之改革,本已着手进行,假使实行之后,则不但皇帝监督教皇之权力为之一扫而空,即皇帝对于主教及住持之权力,亦复剥夺殆尽。而德国皇帝每予主教及住持以封土,冀其援助帝室者。改革教会之举,虽非直接反对皇帝,然欧洲君主中最受此种改革之影响者,实推德国皇帝为首也。

吾人欲明了教会改革之为何,及因改革而发生之皇帝与教皇之争端,不能不先明了Henry第三时代教会之状况。其时教会势力之衰微,威信之堕落,及内部之瓦解,渐形显著,正与Charlemagne帝国之瓦解为诸侯封土同。其所以致此之由,则大都因教士领土之广大。君主、诸侯、地主等,向以捐施领地于主教教区及寺院为功德,故西部欧洲之土地,颇有入于教士之手者。

当地主开始受封或分封其领土时,教会财产自然亦加入封建关系之内。为君主或地主者每分其领土以与教士或俗人。为主教者每为君主或其诸侯之附庸,与其他附庸无异。为住持者亦每纳其寺院于邻近之诸侯,以求其保护,再受其地为封土。

然教会领土与普通封土,有大不同之点一。据教会法律之规定,凡主教及住持均终身不得有妻室,故不能有子孙以传其领土。其结果则拥有领土之教士,一旦去世,不能不另选他人以继之。教会中之习惯,凡主教皆由主教教区中之教士选举之,唯须得人民之批准。“凡由教士选出之主教得人民之承认时,即为教会之正式主教。”至于住持,则据St.Benedict清规之规定,由寺院中修道士选举之。

虽有此种之规定,然至十世纪及十一世纪时,主教及住持均由君主及诸侯选派之。形式上主教及住持之选举,一仍昔日方法之旧;然为诸侯者每表示其意中所有之人,如其不然,则每不愿交其领土以予主教或住持。故选举之权,实握诸诸侯之手。盖为主教者,不但被选而已,而且必经诸侯之“铨叙”(Invested)及领土之获得也。

因为假使为教士而无领土,则将无利益之可言。故封建诸侯实有控制教士之能力。当教士被选之后,诸侯乃行“叙爵”(Investiture)之举。新选之主教与住持,先向诸侯行“臣服之礼”(Homage)誓为彼之“人”,诸侯乃以封土及权利授与之。财产与宗教威权,似无甚区别。为诸侯者每授主教以指环及手杖为宗教权力之标志。夫以鲁莽之武人而有决定主教之选举,已属可怪,再有授予宗教权力及标志之权,更为可怪。而有时诸侯并自为主教,则尤为可怪者也。

教会当然以宗教威权为重,而以财产为轻。既唯有教士方有授与宗教威权之权利,则教士当然可以任意任命教士,而不必得俗人之同意。同时为君主者,则每以为凡为主教或住持者,不定皆能管理封建之国家,如十一世纪时代德国诸地之大主教教区及主教教区,即其著例。

总而言之,当日主教之地位,实甚驳杂。一、就教会官吏之地位而论,则主教在教区之内,负有宗教上之义务。凡牧师之选择与授职,诉讼之审判及仪节之举行等,均主教一人之责也。二、凡属于主教教区之领土,无论其为封土与否,均由主教管理之。三、就封建中附庸之地位而论,则主教对于诸侯,每负有封建之徭役及租税,供给军队之责,亦在其中。四、在德国自十一世纪初年以后,国王每予主教以伯爵之权利。因之为主教者,得征收关税、铸造泉币及实行其他种种政务。故为主教者任职以后,即有种种权利与义务同时并起。

故一旦禁止国王参予“叙爵”之举,不但有害其封建上之权利,而且剥夺其监督官吏之权力;盖为主教及住持者,事实上每与官吏无异也。而且在德国、法国二国中,国王每利用教士以压制诸侯之势力。故国王对于教士之为何如人,亦有不能不过问之势。

5.教会之流弊

此外又有足以危害教会之富源者一事。教会本有禁止教士娶妻之规定,然在十世纪及十一世纪时,则意大利、英国、德国、法国诸地之教士,类皆公然婚娶而无忌。其时正人君子每以此种习惯为教士堕落之明证,以为为教士者应专诚于上帝之侍奉,不应有家室之累也。不特此也,假使教士可以婚娶,则必抱为子孙计之想,教会之财产不且分裂而尽耶?故除非永禁教士不得婚娶,则教会之封土亦将与诸侯之封土同为世袭之区矣。

除教会领土受封建制度之同化,及教士有婚娶之习惯二种危险外,教会方面并有弱点一焉,即买卖教会官吏是也。假使教士之责任綦重,而收入之为数甚微,则行贿夤缘之事,断不致有发生之倾向。然主教与住持之收入每甚丰巨,而其义务则在正人眼中观之,固甚重大,而不法之徒则每漠视而不理。收入既大,名位既高,而威权又巨,故世家望族莫不争先恐后,以获得教会中之地位为荣。为君主及诸侯者既握有叙爵之权,亦乐得择肥而噬之也。

买卖教会官吏之罪过,当时以为最不德者。此种罪过,名曰Simony。所谓Simony源于魔术家名Simon者,据《使徒行传》中所载,谓彼曾予Peter以金钱,请使徒Peter予以授予神力之权。使徒痛责之,嗣后教会中对于以金钱购买神权者每深恶而痛疾之——“尔之银与尔同亡,因尔思以金钱获得上帝之赐也。”

实则当时之购买教会官吏者,为数并不甚多。而时人之所以必欲得而甘心者,则巨大之收入与地位之荣誉而已。而且君主或诸侯之受贿也,并不以此为卖官鬻爵之举也,不过与教士同享权利而已。中古时代之往来事务,无一不以金钱为伴侣。教会之领土,管理本甚得法;收入本属丰巨。教士之被选为主教或住持者,其收入每较其所需者为多,故为国王者每望其源源接济其空虚之国库也。

故教会中买卖官吏之迹,其来有由,而在当日则亦势所难免者。然此种恶习,流弊极大,不但上级教士有贿赂公行之讥,即下级教士亦有相率效尤之迹。盖主教既费巨大之金钱以得其地位,当然望下级牧师之有所供给。为牧师者,亦往往因实行宗教上之义务——如行浸礼、婚礼及葬礼等——过事诛求,以补其不足。

当十一世纪初年,教会因广拥领土之故,颇有展入封建制度纷纠状况中之危险。其时教会之官吏有同封建制度中之附庸,而不足以代表教皇领下之国际制度。十世纪中之教皇不但不能伸其势力于Alps山之外,即彼之本身亦受中部意大利贵族之束拘。彼之重要,远不若Rheims或Mayence之大主教。在十世纪中以教会之柔弱与堕落,而欲使之为欧洲之领袖,诚历史上之非常革命矣。

6.皇帝与教皇争雄之开端

其时罗马城中之巨室,握有选择教皇之权,并利用教皇之权以把持城中之政务。当一〇二四年Conrad第二加冕为帝时,竟有选举俗人为教皇之举。继其后者,为一年仅十龄之童子Benedict第九其人,不但年少无知,而且宅心不正。然其族人竟能维持其地位至十年之久,至彼欲娶妻时方止。罗马人闻教皇有婚娶之意,乃大哗,逐而出之。某主教本拥有巨资,至是遂起而代之,不久又有第三者,笃信宗教而有学问,用巨款购得Benedict第九之权利,自称Gregory第六。

皇帝Henry第三,鉴于此种情形之不堪,乃有干涉之举。于一〇四六年入意大利,在罗马城之北Sutri地方召集宗教大会,教皇三人中因之被废者二人。教皇Gregory第六不但辞职,并手撕其袍而碎之,自承购买教皇地位之罪大恶极。Henry第三乃设法另选德国主教某为教皇,就任之后,即为Henry第三及其后行加冕之礼。

Henry第三于此时入意大利,并解决三教皇之争持,其结果之宏大,在中古史上极其重要。Henry第三既使罗马教皇脱离意大利政治之漩涡,遂于不知不觉之中建树劲敌一人以与皇帝对垒,百余年后,其势力并驾诸皇帝之上而为西部欧洲最有权势之人。

二百年间为教皇者,对于欧洲之安宁,多不甚负责任。原来建设一种国际专制君主国以驻在罗马城之教皇为元首,本非易易。多端困难,不易排除。大主教之于教皇,与封建诸侯之于君主同,每不欲教皇权势之增大,教皇而欲握宗教之大权,非先压服大主教不可。民族趋向,有害于教会之统一,亦非制止之不可。国王诸侯,每享有选择教会官吏之权,亦非剥夺之不可。买卖教会官吏之陋习,急宜革除。教士婚娶之倾向,急宜阻止。全体教士之道德堕落,尤宜挽救。

终Henry第三之世,选择教皇之权,虽操诸皇帝,然皇帝颇有意于教会之改良,并选德国之贤能教士以充任教皇之职。就中最重要者,当推教皇Leo第九(一〇四九年至一〇五四年)其人。观于彼之一生,可见教皇不但可为教会之元首,而且可为国王及皇帝之领袖。Leo第九不愿自承为皇帝所派之教皇。彼以为皇帝固可以援助或保护教皇,然断不能创造教皇。故彼之入罗马也,以信徒自待,遵照教会之陈规由罗马人选举之。

Leo第九曾亲身游历法兰西、德意志及匈牙利诸地,志在召集宗教大会以废止买卖教会官吏及教士婚娶之恶习。然为教皇者,类皆年老力衰,出游之举,既困而且险。故Leo第九以后之教皇,每遣教使曰Legate者,分布于西部欧洲诸国之中,正与昔日Charlemagne时代之巡按使同。相传Leo第九之政策,大抵受副助祭Hildebrand之影响。Hildebrand即他日之有名教皇Gregory第七,中古教会之建设,彼实与有功焉。

7.改革教会之动机

教会脱离俗人拘束之第一步,实始于Nicholas第二。彼于一〇五九年下令将选举教皇之权夺诸皇帝及罗马人民之手,以予教皇内阁员(Cardinal)。此令之意,显然在于排除一切世俗之干涉。至今选举教皇之权,尚在内阁员之手中。

主张改革者既使教皇脱离俗人之拘束,遂着手于解放全部教会之举。第一,凡娶有妻室之教士禁其执行宗教上之任务,并禁教徒毋得参与若辈之教务。第二,剥夺君主及诸侯选择教士之权,以为此种权力之存在,实教会堕落之最大原因。此种政策所遇之阻力,当然较改革选举教皇方法所遇者为巨。Milan城人民因教皇有驱逐已婚教士之举曾起而作乱,教皇所遣之教使几罹丧身之祸。至于禁止教士不得收受俗人封土之令,则教士与诸侯多不遵命。此种改革事业之艰巨,至一〇七三年Hildebrand就教皇之职自称Gregory第七时益形显著。

第十三节 Gregory第七与Henry第四之冲突

1.教皇之主张

Gregory第七著作之中,有文名Dictatus者,将教皇之权力,胪列无遗。其主要者如下:教皇享有独一无二之称号;教皇为唯一之主教,可以废立或迁调其他之主教。凡未得教皇之许可者,无论何种宗教大会均不能代表基督教诸国;罗马教会从未错误,亦永无错误。凡与罗马教会不合者,不得为纯正基督教徒;凡不得教皇赞许之书籍,均不可信。

不特此也,Gregory第七并进而主张教皇有为公平起见限制政府之权。彼谓“唯教皇之足,受所有君主之接吻”;教皇可以废止皇帝,而且可以“解除人民对于不公君主之忠顺”。凡上诉于教皇者,无人能定其罪。无人能撤销教皇之命令,而教皇得宣布世俗君主之命令为无效。教皇之行为,无论何人,不得加以判断。

上述之主张,并非傲慢之要求,实系一种政治原理之表示。主张者亦正不仅Gregory第七其人。吾人于批评Gregory第七主张之先,不能不注意者有二事:第一,中古时代所谓“国家”并无如吾人今日所有之政府组织。所谓国家,以封建诸侯为代表,本以扰乱秩序为事者也。Gregory第七有一次曾谓政权系恶人受魔鬼之主使而发明,此言实鉴于当日君主之行动,有感而发者也;第二,吾人须知Gregory第七所要求者,并非由教会管理政府,不过教皇为教徒安宁起见,应有限制恶劣君主及否认不公法律之权。假使失败,则教皇当然有解除人民忠顺恶劣君主之权。

Gregory第七既被选为教皇,即欲实现其所抱之观念。分遣教使前赴欧洲各国,自后教使一职遂成教皇统御西部欧洲之利器。彼劝法国、英国、德国之君主痛改前非,听其忠告。彼向英国王William the Conquror谓教皇与君主均系上帝所建设,为世界上最大之权力,正如日与月为天体中之最大者。唯教皇之权力显然在君权之上,因教皇对于君主负有责任者也。一至末日Gregory第七对于君主有同牧童之于羊群不能不负君主行为之责云。彼劝法国王毋再有售卖教会官吏之举,否则将逐之于教会之外,并解除法国人民忠顺之义务云。Gregory第七之所以为此,似非抱有世俗之野心,盖亦出诸公平正直之意者也。

2.Gregory第七与Henry第四之争执

Gregory第七之改革计划,如果实行,其影响必及于欧洲各国。然就当日之状况而论,则教皇与皇帝之争衡,实所难免。兹述其起源于下。德国王Henry第三于一〇五六年去世,遗其后Agnes与六岁之太子以维持其王室之威信,而其时又正当诸侯抗命之秋。

一〇六五年Henry第四年方十五岁,宣布成年亲政。即位之初,即有Saxon种人之叛乱,一生困难,于是乎始。Saxon种人宣布Henry第四有建造城堡于其地之举,并遣军队入其地以扰其民。Gregory第七颇觉有干涉之义务。以为德国王年少无知,必听信佞臣之言故有压抑Saxon种人之举。

吾人鉴于Henry第四之境遇困难,而彼竟能维持其君主之地位,殊为可异。当Saxon种人之叛也,Henry第四致函教皇曰:“吾辈获罪于天,而且在尔之前,已不足称为尔之子矣。”然一旦叛乱平靖,彼即忘其服从教皇之言。彼每与教皇所不齿之官吏互相往来,并仍以若辈充任德国之主教,绝不顾教皇之禁令。

Gregory第七以前之教皇,曾屡有禁止教士受俗人叙爵之举。Gregory第七于一〇七五年重申前令,正与Henry第四开始冲突之时。所谓叙爵,即由君主或诸侯将封土及权利正式转移于新选教士之谓。Gregory第七禁止俗人叙爵之举,无异革命。盖主教与住持往往即系世俗政府之官吏。其在德国及意大利,则若辈之权力与伯无异。不但君主之政务有赖若辈而进行,即君主之压制附庸,亦有赖若辈之援助。

一〇七五年之末季,Gregory第七遣教使三人往见德国王,并函责Henry第四行动之非是。Gregory第七明知一纸空文,必难生巨大之影响,故令教使于必要时,可施以恫吓之举。教使向Henry第四述其罪恶之多而且巨,不但应屏诸教会之外,而且应永失其人民忠顺之忱。

教使之出言过激,不但触德国王之怒,而且主教中亦颇有因之反与德国王为友者。一〇七六年Henry第四于Worms地方召集宗教大会,德国主教之赴会者数达三分二以上。宣言Gregory第七被选之不当,并有种种不德之行,故议决废之。所有主教宣言不再忠顺教皇Gregory第七,并公言其已废。德国主教之援助国王,骤闻之似属不伦。实则教士之得为教会之官吏,德国王之力而非教皇之力,故有力助国王之举云。

Henry第四曾致函于Gregory第七,力言彼尽心竭力以维护教皇,不意教皇误认其谦恭为恐惧。函末谓:“尔竟敢反抗上帝授予吾辈之主权,尔竟敢剥夺吾辈之主权,抑若吾人得王国于尔之手中。抑若王国与帝国均在尔之手中而不在上帝之手中……我,Henry为奉天承运之王,暨所有主教,敢正告曰:下来,自尔之御座下来,并世世受人之唾骂。”

Gregory第七答书曰:“呜呼,第一门徒Peter,其听余言。上帝授余以权力为尔之代表。余根据此端,并为尔教会之名誉及光荣起见,用上帝名义,撤回皇帝Henry之子德国王Henry统治德国及意大利之权,盖彼有侮辱教会之举也。余并解除所有教徒誓忠于彼之义务;且禁止无论何人,不得以国王待之。”又因Henry第四常与教皇所不齿之教士往还之故,再宣布驱逐Henry第四于教会以外。

Henry第四既被教皇所废,诸事益形棘手。甚至国内教士亦复取旁观之态度。Saxon种人及德国之诸侯,不但不反对教皇之干涉,而且群思乘机窃发以驱逐Henry第四而易新主。然德国之诸侯卒决议予国王以自新之机会。嗣后Henry第四非与教皇言和,不得行使政治上之职务。如一年之内,不照行者,则以被废论。同时并请教皇赴Augusburg与诸侯商议废立Henry第四之事。其时抑若教皇行将实行其监督政府之举焉。

Henry第四惧,乃急思有以尼教皇之行。于一〇七七年隆冬南下越Alps山,中途遇教皇于Canossa城堡中,德国王赤足蔽衣立于教皇居室门外凡三日之久,后经近臣之劝告,Gregory第七方允开门以纳之。中古教会势力之宏大,即此可见一斑。

3.Henry第四之末年

Henry第四既被赦,德国诸侯殊不满意;盖若辈昔日要求国王与教皇言和之目的,本在于增加国王之困难而已。若辈于是另选新王以代之。嗣后三四年间,国内新旧王党人互相残杀。教皇Gregory第七始终严守中立,至一〇八〇年再逐Henry第四于教会之外。宣言剥夺其王权及荣誉,并禁止基督教徒不得服从德国王。

然此次Henry第四之被逐,与第一次被逐之结果适相反。此次Henry第四被教皇驱逐以后,亲党反因之增加。德国教士再群起以援助国王而废教皇。其时Henry第四之劲敌已阵亡,乃另选教皇携之入意大利,其目的在于拥立新选教皇而自称皇帝。Gregory第七用力抵拒之者凡二年,然罗马城终陷落于Henry第四之手。Gregory第七乃退走,不久卒。卒之日,曾言曰:“吾爱公平而恨不正,故吾被逐而死。”后世之读史者莫不以其言为确当云。

Henry第四之困难,并不因Gregory第七之去世而解除。自后二十年间,Henry第四尽力于维持一己在德国及意大利二地之权利。彼之劲敌之在德国者为Saxon种人及跋扈之诸侯。其在意大利,则教皇正尽力于国家之建设有同世俗之君主。同时教皇并怂恿Lombardy诸城起而反抗皇帝。

德国之内乱尚未尽平,Henry第四于一〇九〇年又因意大利有蠢动之象,率兵南下。不久为意大利人所败,Lombardy诸城遂乘机组织同盟以抗之。一〇九三年,Milan,Cremona,Lodi及Piacenza诸城组织攻守同盟以自卫。Henry第四往来于意大利者前后凡七年,无功而归。不意回国之后,其子因被诸侯拥戴之故,竟违抗其父。内乱益甚,Henry第四不得已而退位。一一〇六年卒。

Henry第四卒,其子Henry第五即位(一一〇六至一一二五年),在位之事业,仍以叙爵问题为最大。教皇Paschal第二虽愿承认德国王所选之主教,唯提议Gregory第七反对世俗叙爵之命令仍须实行,自后教士不得再向封建诸侯行臣服之礼。一方面Henry第五宣言如教士而不誓忠于君主,则不以领地、市镇、城堡、关税及种种主教特权予之。

双方争持既久,卒于一一二二年有Worms之宗教条约,在德国方面之叙爵之争,遂为之解决。皇帝嗣后允教会得自由选择主教及住持,并允不再授主教与住持以指环及手杖。唯选举之事,须在君主之前举行,而君主得另行授予封土及世俗特权之礼,以王节触其首而已。主教所享之宗教权力,显然由教会中人授予之;君主虽然不予新选教士以世俗之特权,而直接选派之权利则因此剥夺已尽矣。至于皇帝对于教皇,则自Henry第四以来,教皇之就任者多不经皇帝之承认,亦无人视皇帝之承认为必要云。

第十四节 Hohenstaufen族诸帝与罗马教皇

1.皇帝Frederick第一

Frederick第一,世称Barbarossa,即“红须”之意,于一一五二年即位为德国王,为德国皇帝中之最有兴趣者;吾人试读其在位之记载,借可知十二世纪中之欧洲状况。自彼即位后,所谓中古之黑暗时代渐告终止。自六世纪至十二世纪之欧洲史,吾人所有之资料,大都根据于修道士所著之纪年史。著作者类皆无知无识毫不经心之辈,而且往往生于后代,见闻不确。至十二世纪末年,史料渐形丰富而复杂。城市生活亦渐有可考之记载,吾人不须再依赖修道士之著作。当时历史家之最具哲学眼光者当推Freising之Otto。著有Frederick Barbarossa传及世界史,为吾人研究当时历史之最重要资料。

Frederick第一之志向,在于恢复旧日罗马帝国之光荣及其势力。彼自命为Caesar,Justinian,Charlemagne及Otto the Great之后继者。彼以为帝位之神圣不亚于教皇。当彼被选为皇帝时,曾向教皇宣言帝国“系上帝所授予”,而且并不要求教皇之承认。然彼一生因欲维持其皇帝权利之故,故困难极多。一方面国内诸侯时有跋扈之虞,一方面罗马教皇常有争权之举。如以Lombardy诸城负固不服,无法统御,卒致为诸城所败而一蹶不振。

2.Lombardy诸城之政情

Frederick第一以前与Frederick第一以后时代之不同,其最著者,当推城市生活之发达。前此之历史,吾人所闻者皇帝也,教皇也,主教也,及封建诸侯也;自此以后,则城市兴起,足为君主之敌矣。

Charlemagne去世以后,Lombardy诸城之政权渐入于主教之手,有同诸伯。城中景况,渐形隆盛,势力亦渐伸张于附郭一带之地。工商诸业,既渐发达,富民贫民均渐抱参与政治之心。Cremona曾驱逐其主教,毁其城堡,不再纳其租税。他日Henry第四亦激起Lucca城反抗其主教,并允自后主教、公、伯等不再干涉其自由。其他诸城亦相继脱去主教之羁绊,城中政权由公民所举之官吏主持之。

城中之工匠界中人绝无参政之机会,故常有叛乱之举。加以城中贵族,时有党争,纷扰特甚。同时各城之间,互争雄长,战事尤频。然意大利诸城虽日处于纷扰状况之中,卒成为工业、学问及艺术之中心,在历史上除古代希腊诸城外,殆难比似。而且诸城类能维持其独立至数百年之久。Lombardy诸城既有援助教皇之举,Frederick第一在意大利之困难,因之增加不少。盖教皇与意大利诸城均愿德国王为德国徒拥虚名之君主也。

3.Frederick第一与Lombardy诸城

Lombardy诸城中以Milan之势力为最盛,每欲伸其势力于四邻,故极为四邻所不喜。Lodi城中难民二人向新选皇帝申诉Milan之暴虐。Frederick第一之代表既至其地,竟受侮辱;皇帝之玺,亦被践踏。Milan对于皇帝之态度,与其他诸城同,若皇帝不来干涉其内政,则未始不承认其为天子。Frederick第一既欲得皇帝之冕,又欲察Milan之用意为何,故于一一五四年有率师南下之举。计Frederick第一远征意大利者凡六次,此实为其第一遭。

Frederick第一驻兵于Roncaglia之平原,接见Lombardy诸城之代表。代表中多陈述其疾苦,对于Milan之傲慢,尤多微词。Genoa城馈Frederick第一以鸵鸟、狮及鹦鹉诸物,足见当日海上商业之一斑。Frederick第一听Pavia之诉苦,即移师围攻Tortona并毁其城。乃向罗马城而进,Milan遂乘机攻近邻之城市二三处,以惩其援助皇帝之罪;同时并援助Tortona城之公民重建其城。

当Frederick第一与教皇Hadrian第四第一次晤面时,Frederick第一对于手握教皇马镫一事,颇示犹豫之意,教皇大不悦。Frederick第一嗣知此系习惯上应为之事,遂不复坚持。时罗马城中适有革命之举,故教皇颇有赖于Frederick第一之援助。罗马城中之领袖名Arnold者,叛而另组政府。Frederick第一之援助教皇,虽不甚力,然乱事不久即平。Frederick第一既加冕称帝之后,即回德国。教皇因困难未尽除而皇帝即舍之不顾,颇为失望。日后又有种种误会,教皇与皇帝之感情益恶。

至一一五八年Frederick第一再回意大利,开大会于Roncaglia。自Bologna地方召集研究《罗马法》者数人及诸城之代表,决定皇帝之权利为何。会议结果宣言皇帝之威权如下:皇帝为公伯之天子;有任命官吏,征收关税及非常军费,铸造钱币之权;并享有渔税、盐税及银矿税。凡个人或城市能证明其已得皇帝之承认而享有此种权利者,则允其继续享受;否则由皇帝享有之。诸城之权利,类皆继自主教者,故每无从证明皇帝之承认;故此种议决,无异消灭诸城之自由。皇帝之收入当时固大有增加;然此种政策之过度及征税官吏之苛刻,其结果必将激起诸城之反抗。盖驱逐帝国官吏之事,固诸城之生死关头矣。

Frederick第一曾下令Crema城,命自毁其墙,Crema不奉命,皇帝遂攻而陷之。令城中人只得孑身走,走既尽,乃纵兵士大肆劫掠而毁之。不久Milan城亦有驱逐皇帝官吏于城外之举。皇帝率兵攻陷之,于一一六二年下令毁其城。许其人民移居于旧城附近之地。不久Milan人民有重建城市之举,足征皇帝之毁坏并不过甚云。

4.Frederick第一之失败

Lombardy诸城之唯一希望在于联盟,而联盟之举,又复为皇帝明令所禁止者。Milan城被毁之后,诸城即有阴谋联络之迹。Cremona,Brescia,Mantua及Bergamo四城,联合以抗皇帝。Milan城既得教皇及同盟之援助,重建新城。其时Frederick第一正围攻罗马城以拥戴其所选之教皇,深恐诸城之攻其后,乃于一一六七年北返德国。不久Lombardy同盟并包有Verona,Piacenza,Parma及其他诸城。同盟诸城并合力另建新城一处,以备屯驻军队为反抗皇帝之用。以教皇Alexander第三之名名其城曰Alessandria,盖Alexander第三为反对德国王最力之一人也。

Frederick第一居德国数年,稍理内政,再南下入意大利。于一一七六年在Legnano地方为Lombardy同盟军所败,盖Frederick第一之援军不至,而Milan城又为同盟之领袖颇能尽力于军事故也。皇帝之军队一败之后不能再振。

嗣经罗马教皇Alexander第三之调停,两方开大会于Venice,订停战之约,至一一八三年乃变为永久之Constance和约。Lombardy诸城恢复其权利,诸城虽承认皇帝为天子,然皇帝不得再有干涉诸城内政之举。并规定Frederick第一须承认教皇。

自此以后,在意大利方面之反对皇帝党,渐有Guelf之称。Guelf一字,自德国Welf族而来。德国昔日有名Welf者,于一〇七〇年被德国王Henry第四封为Bavaria公。其子娶北部德国之女公,领土益广。其孙Henry the Proud尤傲慢,并入赘Saxony公而为其承继者。因此Welf族遂为Hohenstaufen族皇帝诸侯中之最强而且跋扈者。

Frederick第一既败绩归国,因Guelf族领袖Henry the Lion(Henry the Proud之子)不发援军,遂与之战。逐Henry而出之,并分裂Saxony公国。盖彼鉴于诸侯广拥领土之危险,故以分裂旧日之公国为其政策也。

5.Henry第六

Frederick第一于离国从军于十字军之先,封其子Henry第六为意大利王。而且为伸其势力于意大利南部起见,令其子Henry娶Naples及Sicily王国之女嗣为后。德国及意大利因之仍复合而为一,为德国王之患。Naples及Sicily王国本承认教皇为天子者,德国王与教皇冲突之机,因之复启。其结果则Hohenstaufen族卒自取灭亡之祸。

Henry第六(一一九〇年至一一九七年)在位之日甚短,而困难甚多。Guelf党之领袖Henry the Lion当Frederick时代曾誓离德国不再为患,至是有返国组织叛乱之举。内乱方靖,Henry第六又不得不南下以救Sicily王国。盖是时有Norman种人名Tancred者,正有树帜以叛德国王之举也。教皇本视Sicily为其封土,至是亦解除该地人民忠顺德国王之义务。同时英国之Richard the Lion-hearted率兵赴圣地,中途亦与Tancred同盟。

Henry第六之远征意大利,大为失败。其后为Tancred之军队所俘,其军队则沿途多染病而死。而Henry the Lion之子,本为质于Henry第六者,至是亦复遁走。Henry第六于一一九二年方返德国,而国内又叛。幸而英国王Richard自圣地返国,偷经德国境,为德国王所获。德国王视英国王为Guelf党之同盟,要其输巨额以自赎。Henry第六之军饷因之有着,为平定德国及意大利叛乱之用。不久Tancred死,南部意大利之王国,复入德国王之手。然德国王始终不能使德国之诸侯承认德国与意大利之联合,及帝位由Hohenstaufen族世袭二事也。

Henry第六正拟建设世界大帝国,其志未竟成而卒,年仅三十二岁,遗其国于其冲龄之子,即他日著名之Frederick第二也。当Henry第六临终之日,正历史上最著名之教皇即位之秋。当时教皇之政权,几驾Charlemagne或Napoleon而上之。教皇Innocent第三在位时之教会,当于另一章中详述之。兹先述Frederick第二时代教皇与皇帝之争执。

6.教皇Innocent第三之得势

Henry第六卒后,德国即“变为四面受风鞭策之海”。国内如此之纷扰,如此之破裂,抑若无再恢复和平及秩序之望。Henry第六之弟Philip最初以摄政王自居,然不久被选为罗马人之王后,遂以皇帝自待。不料Cologne之大主教召集大会另选Henry the Lion之子Brunswick之Otto为德国王。

昔日Guelf族与Hohenstaufen族之争端,因之重启。二王均求助于教皇Innocent第三,教皇亦公然以仲裁人自命。Otto对于教皇极愿让步;同时教皇亦考虑Hohenstaufen族势力之复盛,乃于一二〇一年承认Otto为德国王。Otto致函教皇曰:“吾之王位如无尔手之援助者,早已化为尘土矣。”

德国内乱继起,势难收拾,Otto亦渐失国人之望。不意其劲敌Philip于一二〇八年被人所刺而死。教皇乃下令德国之主教及诸侯之不援助Otto者,则逐之于教会之外。次年Otto赴罗马城行加冕礼,然因其俨然以意大利之皇帝自居,极为教皇所不喜,盖彼竟有入侵Sicily王国之举也。其时Sicily王为Henry第六之子Frederick其人。

Innocent第三至是忽不承认Otto为皇帝,宣言彼实受Otto之欺。教皇决意以Frederick为皇帝,唯预防其为危险之敌人。当Frederick于一二一二年被选为王时,凡教皇所要求者,无不满口应允。

教皇一面指导帝国之政务,一面并表示其权力于其他各国,而在英国尤著。先是一二〇五年Canterbury之修道士不与英国王John商议,擅举其主持为大主教。新选之主教急赴罗马城求教皇之承认。同时英国王强迫修道士另选其财政大臣充之。教皇Innocent第三竟均不承认,并召Canterbury修道士之代表令其另选Stephen Langton为大主教。英国王John怒甚,尽逐Canterbury之修道士于国外,Innocent第三乃下令英国教士一律闭其教堂之门,停止教堂职务,驱逐英国王于教会之外。并谓英国王如不俯首听命者,将夺其王位以予法国之Philip Augustus。法国王Philip乃急招募军队为征服英国之备,英国王惧,于一二一三年屈服于教皇。甚至将英国交予教皇,再受之为教皇之封土,英国王至是遂为教皇之诸侯。同时英国王并允每年入贡于教皇。

Innocent第三至是可谓已达其目的。皇帝Frederick本为教皇所拥戴者,而以其Sicily王之地位而论,则为教皇之诸侯,英国王亦然。教皇不但主张而且维持其干涉诸国内政之权利。一二一五年在罗马城Lateran宫中开第四次国际大会。主教、主持及君主诸侯与城市代表之赴会者以百计。议决之案类皆关于改革教会排除异端者。并承认Frederick第二之被选为皇帝,再驱逐Otto于教会之外。

7.皇帝Frederick第二与教皇

一二一六年教皇Innocent第三卒,遗其困难于其后起者,所谓困难即皇帝Frederick第二(一二一二年至一二五〇年)其人也。皇帝本生长于Sicily,颇受亚拉伯文化之影响。彼尝反对当时人所抱之观念。故其敌尝诬皇帝为非基督教徒,谓彼尝言摩西、耶稣及摩诃默均系欺骗他人之人。Frederick第二两目近视,秃首,身材短小;然其组织Sicily王国,具征其能力之巨。编订法典为统治南部意大利王国之用。Sicily王国组织之完善,君权之伸张,实为欧洲史上第一近世国家也。

Frederick第二与教皇之争执,兹不能详赘。教皇不久即知Frederick第二专心建设一强有力之国家于意大利南部,同时并伸其势力于Lombardy诸城,足为教皇腹心之患。为教皇者以为实逼处此,断不能堪。故皇帝之一举一动,每召教皇之猜疑及反对,且尽其力以破坏皇帝及其族系。

Frederick第二于Innocent第三未卒以前,曾有远征圣地之允许,故与教皇争胜之机会,因之大受影响。彼因政务殷繁,故教皇虽屡次督促,而十字军之远征屡次延期而不举。教皇不能再忍,乃逐之于教会之外。Frederick第二不得已乃起程东征,武功甚盛,再克复圣城Jerusalem而自为其王。

然Frederick第二之行动仍屡触教皇之怒。教皇开宗教大会以痛责之。最后教皇并废Frederick第二而另立德国王。一二五〇年Frederick第二卒,其子维持Sicily王国者数年;不久教皇以Sicily王国予法国王St.Louis之弟Charles of Anjou。Charles率兵南下入Sicily王国,Hohenstaufen族之势力,至是乃扫地无余。

Frederick第二既卒,中古欧洲之帝国亦于是告终。虽一二七三年Hapsburg族之Rudolf被选为德国王,德国王亦自称为皇帝;然皇帝之南下赴罗马城行加冕之礼者,数人而已。且嗣后为皇帝者亦不再抱征服意大利领土之意。德国内部,四分五裂,所谓君主,徒拥虚名。皇帝无都城,亦无组织完善之政府。

至十三世纪之中叶,吾人渐知德国与意大利均不能如英国、法国之能成为强有力之统一国家。其在德国,则公国也,伯国也,大主教教区也,主教教区也,住持领土也,自由城也,无不形同独立之邦焉。

至于北部意大利诸城,本已独立,互相往还,有同独立之国家。至十四、十五两世纪时,意大利之城市为近世文化发祥之地。Venice与Florence壤地虽偏小,竟为欧洲当日之重要国家。半岛之中部,虽系教皇之领土,然教皇每不能令其领土中之城市俯首听命。至于意大利南部,则Naples王国为法国人所有,而Sicily一岛,则入于西班牙人之手。

同类推荐
  • 明童东归传

    明童东归传

    初定明朝,战乱又起,一个厄运婴儿被道人救下收为道童,随师云游西域,走古里,过南洋,回大明。他一心寻母,一路上识邪恶,安良民,抑恶扬善,舍己为人。最后甚至见了皇上,而自己找妈妈的心愿却没能实现。
  • 小子好逑

    小子好逑

    架空世界,得到从地球穿越过来的知识,在这个宗师遍地走的世界能干什么?想赚钱?公主殿下帮你坑她爹的国库;想打仗?公主殿下带你上战场遛遛;想当皇帝?公主殿下就是储君啊!公主说:“你敢开后宫我就剁了你!”秦华引颈泪目:“你动手吧。”公主凶猛,君子好逑。一个“穿越者”的自我修养,应当如钢铁般直面人生,以及……她们的柴刀。(不系统、不虐主,文风轻松,带点玄幻、科幻色彩的架空历史文。)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两宋逗王

    两宋逗王

    一千多年前的靖康之耻,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国破家亡的深刻痛苦。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宋、辽、金、西夏上演了如何的风云大势;岳飞、宗泽、蔡京这些千古留名的人物又有怎样的家国情仇。且看今人穿越千年前,能否扭转这历史洪流!不要被以上蒙蔽,本文轻松向,喜欢请关注~
  • 三国大贤良师

    三国大贤良师

    大学生张子良穿越到三国成了人公将军张梁,不一样的命运造就不一样的传奇。乱世来临,学无上大道,收无双猛将,集天下寒士。成王成霸不成皇,残血风云谁为殇。汉末三国有大贤,群雄尊道是良师。
热门推荐
  • 误惹“睡美人”:邪魔霸曦

    误惹“睡美人”:邪魔霸曦

    她是风国第一世家宫家的下堂幺女,是众人嘲弄的痴儿,更是传说中的“睡美人”!昏睡五年,一朝苏醒,掀起万年纠葛!风云起,晨曦现,天下乱,一统时!她一身男装,从横天下,她是人人称羡的“晨曦公子”!她一曲悲歌,凌空漫舞,她是倾倒众生的“熏衣仙子”!她血衣妖娆,冷眼天下,她是众人诛之的“花妖血梨”!初见之时,你双眼红赤,眼里没有万物,我却在里面看到了自己!只为你眼中的自己,我甘愿为你奉献自己!再见之时,你眼中清明一片,我却看着你,追随着她的身影。这才知道,再也忘不了你!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逝,世世寻君不见君,夜夜独倚忆相思。百转千回,清风清,明月明,暗夜孤影,何时成双,谁慰我心伤!
  • 走出婚姻走进家

    走出婚姻走进家

    三个离婚不离家的故事,三段婚姻与家的纠葛。用黑白文字诉说斑斓生活,也许每个人的爱情与婚姻都有许多坎坷,但只要归宿在彼此心里,那波折也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爱情和婚姻,跟幸福一样,是要靠感知的。你感知到的,就是你的爱情、你的婚姻。而家更是需要感知的,只要这份感知在,即便没有婚姻,一样有家。
  • 道不悔

    道不悔

    修仙一路,去不复返。早知如此,当初,当初......
  • 末世歌姬系统

    末世歌姬系统

    丧尸?好吧,就当有好了,这是一个女子在末世的故事!“有没有很火爆,最好是火属性的歌曲啊!满天乱炸,又朗朗上口,振奋人心的!”某男主问道。“很火爆,火属性,朗朗上口?”女主问“是的”“啊!这个怎么样,小苹果!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有很多火哦!”“==神曲能不要吗?”
  • 地球是神灵监狱

    地球是神灵监狱

    地球坐标被故意暴露,引起异界神灵关注,一个接一个潜入。然而,这是陷阱,异界神灵来到地球之后全变成普通人,无法返回。拥有盛世美颜的冰霜圣女降临地球,在火锅店当收银员自力更生。 号称练体第一的恶魔主宰降临地球,为生存去工地搬砖。 魅魔降临地球,成为男科医院特聘专家。真仙降临地球,凭才艺出道成为天王巨星。 祖龙降临地球动物园,被当场捕获关在笼子里成为动物园吸金之王,比大熊猫更受欢迎。陆行舟,地球人,穷的脑壳痛,某天与正在打工的圣女相遇,发现自己能穿越到异界还能穿越回来。两个字——雄起!(双向穿越文)
  • 梨花重开放再爱我一次

    梨花重开放再爱我一次

    遇见他,爱上他时梨花正开放,南宫玥说不清为何对梨花有种莫名的缘,但是她知道,蒙络不爱她,一直都是。后来,梨花还是开了,他说,他找到他的爱情了,南宫玥一脸茫然的看着眼前的男人,他说,“那年梨花开时,我错过了,可是现在梨花又开了,可不可以再爱我一次?”她却笑了,仪容妩媚,“怎么,朋友妻很好欺?”爱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她却苦了七年之久,她终于是想放弃了,可他却死逮住不放?既然你真心回头,那我便给你一次机会,只是,你禁得住考验吗?
  • 北燕帝歌

    北燕帝歌

    主人公:林洛,励志成为天下第一的少年。身世曲折,北燕皇子。性格:重情义,果断,擅长谋而后动。性格缺陷:对朋友心慈手软。外貌:两道略显英气的眉毛,单薄瘦弱的身子,略显病态苍白削瘦的脸,炯炯有神的双眼。故事:北燕皇子林洛,一步步登顶巅峰。特点:争霸与阴谋,爱情与守护。构思:以王朝争霸为背景,曲折的身世为线索。
  • 秦政殿

    秦政殿

    他是七国的星空中最亮的帝王星,秦王嬴政。他冷俊邪魅,睥睨天下。她乃凡人之女,却是茫茫人海中命定的唯一,缱绻帝王侧。纵然他拥有了坚不可摧的帝国,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王权,拥有了最爱的女人,但……在战国时期中,她从侍女到侍卫,从夫人到王后,凭的是一颗向着大王守护着大王的心。即使成了王后,她永远比任何人都快一步只想为他挡住迎面而来的风雨。“政,我何德何能成为你的王后,你的一生注定轰轰烈烈,注定与我不能细水长流,我甘愿为你而死,可我看不到你统一六国了,我好舍不得你。”“寡人不许你死,这是命令!”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令千古一帝为之欢笑,为之流泪,你我一起感受两千多年前,旷世大秦的帝王恋。
  • 灵镇九霄

    灵镇九霄

    仙人一叶渡海,圣人一步登天。不可思议的奇体异体圣体藏于世间,光怪陆离的神秘灵兽隐于荒野,无数让人疯狂的秘境如天空之云,永远找不完……被诅咒的四个氏族,他们身上的诅咒是福还是祸?当年龙祖化身的五条龙他们的心是否如龙祖一般伟大?金木水火土风雷光族,他们是否会永生强大如日中天?奇异古怪的山水河川凡人怎么涉足,堕落的贪婪林能否让石头堕落,无底海是真的没有海底吗,无顶山圣人能否登临,活一天,老十年的衰老崖,那里是不是藏着时间的秘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还有---那无所不能的灵物!!!
  • 超仙传

    超仙传

    浩瀚宇宙,万灵主宰,欲念成痴妄成灾。三界神人,超仙凡体,一念俱灰万灵尽。帝听风本是一个弃子,遭“发资”“仙资”“根资”三拒终入仙门。身怀多重秘宝自护逆天,又有仙界神龙“续命”与冰炎相助。行大道玄幻奇境,空之禁秘境险生。一缕分神独闯修真界,借凡人之躯塑万灵之体。帝听风凭借逆天功法,扶摇直指逆天而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修真至诚终归超仙至尊。一修执天下,一凡道超仙。新书道中劫已经上线,请各位道友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