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
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味的岁月,而最刻骨铭心、最难以忘怀的常常是自己的少年时代。
画家王天一的少年时代,是在风景秀丽的家乡——成县度过的。成县素称“陇上江南”,不仅有永恒的自然美,而且有着厚重的人文美。裴公湖中的亭台楼阁闪烁着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茫。西狭颂摩崖碑和五瑞图石刻是我国汉代金石艺术的奇葩。飞龙峡口的杜甫草堂回响着诗圣那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
那时候,小天一尽情地吸收着大自然给予的滋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萌生了对人生美好理想的追求,他憧憬七色的彩笔,画家的桂冠。如果将来能画出一幅幅超群的瀚墨丹青,就无愧于像哺育自己的家乡一样,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身。这是因为,在他眼里成县是个神奇的地方,翠竹苍松,山青水秀,夏天没有酷暑,冬天没有严寒,四季气侯温润。冬天河里有野鸭、白鹤;秋天晴空有大雁、成群的鸦、鹊;夏天夜里的蛙鸣,叫起来很有节奏,喧闹异常;每当春天姗姗来临时,到处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正是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了他画画的灵性,使他从小就获得施展和发挥自己禀赋和才能的机会。
1926年,王天一出生在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家中七兄妹,他是最小的,父母处处都疼爱着他。兄妹们文化都不高,不成大器。王天一聪颖过人,读书常常是过目成诵,对答如流。于是,父母便把将来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小时候,除了读书外,小天一常出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爱听树丛中画眉鸟儿的鸣唱,爱看那湖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爱欣赏那在湖水中嬉戏的鲤鱼。每逢节假日,他总要领着小伙伴们在绿色的田野里奔跑,在碧波荡漾的河畔倘佯,在高山上追逐野鸡、野兔,在草坡上捕蝶捉叫蝈蝈。时间一长,天一幼小的心灵里便滋生了把花鸟虫鱼画在纸上的欲望。他的舅父是小学美术教师,叫李成,一介书生,画文人水墨画,县上颇有名气。小天一自幼耳濡目染,八岁时开始跟从舅父学画,得其口授心传,常常模仿着舅父画的马呀、鹅呀、鸡呀,画个不停。一天,母亲带小天一去找舅父,拿着他模仿神庙里壁画画的一个老头给舅父看,舅父连连称赞说:“画的好,画的好,学画将来一定有出息!”说着将自己珍存多年的线装《芥子园画谱》送给他。从此,小天一除了读书,就是废寝忘食地画画。画谱上有的,自然界见的,什么都画,抓蟹画蟹,钓鱼画鱼,赏花画花。离他家不远有座会馆,这里是他常去的地方,会馆前庭院里有两尊铸着蟠龙的铁贡杆,贡杆上悬挂着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鎏金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石阶上蹲着的铁狮子,驮着粗粗的大旗杆,他每次去都要爬上去,骑在狮子后腰里玩个够。久而久之,他和小伙伴们把石狮子骑得起明发亮。每逢会馆盛会,他常常逗留在会馆前殿里看壁画,西侧是三战吕布,东侧是关公出五关,看的如痴如醉。在前殿的供桌上,放着个大玻璃鱼盆,还养着三条金鱼。从盆口看金鱼不大,透过玻璃和水,金鱼显得很大,变化万千。小天一把他看到的壁画和金鱼画在自家的墙上、门板上和画本上,渐渐成了县上闻名的小画家。
在成县,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王天一少年时代学画的故事。
有一年,有个邻居老婆婆讲,她家的旧房里蝎子很多,到了夏天的傍晚,墙上、炕上、地上蝎子到处乱跑。一次小女儿在门方擦土被蝎子螫了,疼痛难忍。老婆婆就用公鸡的口水给女儿止了疼。第二天女儿在门方上去找那只蝎子,可大蝎子已经死了,在大蝎子的身上生出一窝小蝎子,如若小蝎长大了,那还了得,女儿赶紧去告诉老婆婆,老婆婆说:“一物降一物,公鸡能把蝎子捉。”她便找小天一画了只公鸡贴在家里,说来也灵,果真把蝎子给治住了。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还颇具传奇色彩。少年时代的王天一,每逢春节前,他总要给人家画窗花,除了花花草草,也画小鸟、金鱼。他画的金鱼活灵活现,特别金鱼那对圆鼓鼓的眼珠子,很神气,就像真鱼似的。一次,城里有名的老字号福兴隆商行,图了招徕顾客,特请小天一画了幅金鱼图,装裱后镶在临街的橱窗前,果然来往行人驻足观看的络泽不绝。有一天,突然惹来了一只追逐食物而来的老鹰,商行掌柜紧喊呵护鱼,还是被老鹰一爪,抓破了金鱼图。王天一画金鱼画活了的故事,一传二、二传三,在成县城里一下传开了。
1940年,14岁的王天一已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高小生了。在班上他不但画得好,文章也写得好,在国文老师眼里,他是全班同学中的奇才。每次班上办壁报,从征稿、排版到誊写、插图,全由他一人承担。一期壁报一个花样,深受老师同学的交口称赞。他办的壁报就张贴在临街校门旁,过往行人常来观看。那年夏天的一期壁报上,王天一在插图时,独出心裁地画了一个题为《种瓜得瓜》熟透的西瓜,绿茸茸的瓜皮,衬托着红色的瓜瓤,有个赶集的农民流着汗好奇地看着围看西瓜的人,思谋着也靠上前去买瓜吃,当走到跟前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幅还散发着彩墨馨香的西瓜图。那位农民感慨地夸说:“大手笔,大手笔,这西瓜简直画得像真的一样!看了叫人想吃”。
王天一的画在成县出名了,但他并不就此而满足,而是更勤奋了。他每天都坚持与丹青作伴,为了画荷花他在县城公园裴公湖畔对着池中盛开的荷花,一画就是一天,有时画得汗流浃背,也不在意,有一年夏天,他整整在裴公湖畔画了月把天气的荷花。他画的荷花线条敦厚、墨色华润,迎风招展,栩栩如生,受到了普遍赞扬。
少年王天一,就是这样通过实地观察、写生,并经过实践的长期探索,终于成长为当代着名的花鸟画大画家。四十年代末,他就读于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解放军南下,他投笔从戎,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生活阅历丰富的画家。多年来,他主攻花鸟画,笔耕不辍。他笔下的花鸟世界,是自己生活观的再现。那自然、和谐、秀美的画面,正是他多年向往、追求的境界。
王天一和我是同乡,同属虎,我比他小十多岁他痴情丹青,我酷爱文学,多年来相交甚厚。1996年,他回到家乡修建艺术馆,我专门采访了他,同他进行了长谈。他虽年已古稀,他记忆力仍很强他向我讲了许多他少年时代有趣的事,并即兴口占五律一首:“嘉陵源头生,同谷育少年。山川殊锦秀,情操有真传。仙崖攀青藤,裴湖采老莲。学艺师造化,赤心永向前。”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艺术的热爱。
王天一待人谦和,胸襟开阔,有着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艺术悟性。近年来,他经常热心为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大厅、周总理纪念馆等重要楼堂馆所挥毫泼墨,练就了高超的中国画艺术技巧。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及国外大型艺术展。先后在兰州、南京、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遍及国内外。
艺术馆建成后,谈到今后的计划时,他充满信心地说:“我要在有生之年办好成县天一艺术馆,影响出更多的艺术人才。在创作上要多出精品,造福桑梓,报效国家,真正做到活到老,画到老!”听着他发自肺腑的心声,我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表达对天一老兄钦慕的七律:“艺馆堂周绕翠筠,万象欣于画斋逢。鹰翔天外云移月,花照篱边雨化虹。陇上持砚称笔健,京华享誉羡美名。桑梓应念拳拳意,浩气迎门护晓暾。”
二〇〇一年元月六日于真淳斋
【注】张忠原成县、黄渚白银铅锌厂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