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74700000014

第14章 童年·少年——《昨日重现》之六

1.我没有查阅过气象资料,也不知道我出生那一年的十月十日早晨,在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是否真的下过一场小雨,但多少年来,我的父亲是一直这样讲的。他说雨不大,当他去村东头叫接生婆的时候,他记得自己没有打开过雨伞。那是一把红色的油纸雨伞,跟一幅油画上身穿青青长衫的青年乡村书生毛泽东去安源时腋下夹的那把一模一样。他还说当他和接生婆匆匆赶回去的时候,我的头已经顺利地伸出了我母亲的身体。而我的母亲则补充说,这大概跟在我之前已经生产过我的姐姐有关。

在后来许多年的岁月里,我的父母曾经无数次满怀深情地回忆刚落地时我黑着嗓子大喊大叫的情景,而后又不无亲昵地调侃说,那嗓音像屁熏了一样沙哑呢!这一点,我作为当事人尽管曾经亲身经历过,可是由于年代久远或者我当时根本就没有记忆,所以一直搞不清楚父母的描述是否属实。但后来,我还是常常不无自嘲又不无失落地想,刘邦当年出生时他妈梦见有蛇入怀,岳飞当年出生时有大鹏落于他家屋顶,而自己出生时除了那场小雨,竟然再没有什么异象,看来自己真的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啊。要不然,自己那一声啼哭说不定也会被后世史学家或者传记作家描写成“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一个静悄悄的黎明”或者“雄鸡一唱天下白”呢。

我不知道,在我父母的心中当时是否真的像许多书籍和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充满激动和惊喜,但从我父亲给我起的名字,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疼爱和期望。张黎钰——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我上高中之前。我的父母从来没有给我解释过起这么一个怪名字的真切含义。那时,常常有淘气的小伙伴叫我“鲤鱼”或者“LU”——“驴”。直到上三年级学会查字典后,我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应该是“黎明时降生的珍宝”。而且“钰”又与“雨”同音,暗示我出生时下着小雨。再后来,从我热衷于家族事务和充满家族自豪感的叔祖父那里得知,我们家族起名字按“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循环。我的父亲是“土”字辈,“生生金”,轮到我该是“金”字辈,所以简简单单的“玉”边便专门加了一个“金”字旁。

我不知道那时候我父亲给我起名字时,是想让我成为我们家还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珍宝,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定位不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倒是后来读书读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心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共鸣。或许,就因为名字相近,我和这个多才多艺多愁善感的亡国之君在性格上倒有一些相通之处呢。

除了知道头发又稀又黄一些,哭叫时嗓音亮一点,而哭闹时只要往嘴里塞一小点红糖就会变得很乖这一些细节外,对于一岁前的自己,我几乎一无所知。更糟糕的是,在三周岁之前,我没有照过一张相片,而唯一知情的父母又在我真正对这些细节感兴趣的时候相继去世,这大概也使这些琐事永远成了这个世界上无数个秘密中的一些。

一岁零六个月的时候,我年轻的父母带着我和姐姐搬回到自家祖宅破旧的东房中,也就是当年我高祖父设私塾的地方。这也就是说,我是出生在我父母寄居着的别人的房屋里,而不是出生在自家的宅子里的,就像许多年后我儿子出生时一样。或许,正是后来在那间破东房住的那些艰苦的日子,沾染了当年我秀才高祖父的一些灵气,才有了我后来能写几句狗屁文章的本事。但当年我母亲没有想到那一层。当我渐渐长大之后,母亲曾经无数次满怀愧疚和泪水给我讲述那些个寒冷的冬天。她说那时没有火炉,取暖只靠做饭时的一些柴禾;她说三岁之前我几乎没有穿过裤子,小屁股总是冻得石头一样铁青铁青;她说那时土炕上只铺着一张很破的旧席子,我的小脚丫因为不停地乱蹬,而蹭掉了葫芦籽那么大的一块嫩肉;她说生下我不到六个月,她就开始去社里劳动,把我用一条布带拴在炕上的石碌碡上,只有劳动的间隙才能偷偷跑回来喂我一次奶,有时实在饿极了,我就抓自己的小屎巴吃。母亲每次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眼里总是蓄满疼惜和自责的泪水,而我却平平淡淡仿佛在听讲别人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在许多年后,也对我起过一些作用,那就是许多年后,当我的妻子生我的儿子的时候,我对她以及和她一样在幸福的城市中长大的所有的年轻母亲们,对自己生育时所经历痛苦和所付出劳动过高评价的不屑一顾。这也是那一段时间,我妻子对我充满敌意充满抱怨的重要原因之一。直到今天,我仍然以我的母亲作为参照,对那些娇生惯养、装腔作势的城市年轻妻子和母亲们,充满不屑和偏见。

我第一次照相是在三周岁那年的冬天。那时我的外祖母因为什么妇科肿瘤由我的父母伴着到省城肿瘤医院做手术,我有幸相随,在省城国营“东方红”照相馆照了我人生的第一张像片。整整二十年后,当年陪我外祖母看病的我的父亲自己也住进了那个医院,不过他没有我外祖母那么幸运,钱也没少花,命也没有保住。这是后话。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应该感谢我可怜的父母在那时候经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给我照了一张照片,而且多少年来一直把它视若珍宝精心保存下来,使我长大后时常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认真地审视那时那个真切的自己。照片上的我身穿布满碎圆点图案的小棉袄,方面大耳,似笑非笑,看上去比我现在每天喝三袋酸奶、吃三根火腿肠的独生儿子还要壮实。我记不起来那时自己小小的脑袋里在想些什么,但我知道那时的自己一定觉得生活非常快乐、非常幸福。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我三岁的时候,大约就显示出今天的一些迹象,比如喜欢胡说八道、玩世不恭和擅长与女性交往。我母亲说我那时就不喜欢呆在家里,总缠着她领我去别人家串门,她问该去谁家,我便指着街上跑着的猪或狗说,到猪家去吧,到狗家去吧。再比如我母亲说那时候每到放学的时候,我总喜欢站在街门口伸开小手拦那些放学路过的小女孩,不让人家回家,看人家害羞躲闪的表情。许多年后,当我的儿子还在比我那时小一岁的时候,有一天我领着他上街,他忽然嬉皮笑脸地对我说,爸爸,我喜欢穿裙子的不戴眼镜的光屁股的小女孩。呜呼,信矣,有其父必有其子!尽管像我儿子说的这一类胡话,我在他面前从来没有说过,但他的愿望和对自己愿望的表述却比那时的我准确和明了一百倍。

遗传这种东西真是神奇和可怕!可是,据了解,我曾祖父、祖父、父亲并不是这个德性啊!

2.五岁的时候,外祖母村里一个名字叫瞎天红的光棍,会算一点卦,会看一些阴阳五行,他对我的母亲说,这孩子长着“麦穗”眉、“地包天”嘴,将来必定吃公家饭,过江过海,见信不见人。从那以后,我和我母亲一直相信他的话,而且后来我也确实吃上了公家的饭,我的父母对我常常也是见信不见人,有时,甚至是人也见不上,信也见不上。但那并不是因为我过江过海,而是因为我的懒惰和缺乏孝心。

六七岁的时候,我父亲开始偷偷教我背一些诸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类那时还属于反动腐朽东西的拗口的古文。我父亲一再告诫我出了家门千万不能给别人背这些东西。那时候,我以为全世界除了我和我父亲谁也不知道这些像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接头暗号一样的黑话,但后来我发现我的好多同学都会背,不过他们背的与我的略有不同,而且比我背的有趣了许多。他们说,“人之初,性本善,先生不给我吃鸡蛋,我骟了先生的两颗蛋。”相对于我父亲教我的,我更喜欢背我的小伙伴们的这些,但我没敢告诉我的父亲,因为我父亲教我背诵时那种严肃而又古怪的神情,让我觉得这些话大约很神圣,我估计它们绝不是用来让我们这些只知道胡说海玩的乡下孩子穷开心用的。

八虚岁那年,我和当时村里大部分孩子一样,背着母亲用旧蓝布为我缝制的书包,上学了。

那时对于上学,我好像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兴趣。我既没有像古代那些成就大事业的穷孩子们小时候那样,悄悄跑到学校去偷听课,也没有从河边端回沙子在沙盘上练字,而是一有空就跑到村西边看大人们修水库,或者跟着村里从山上雇来的光棍放羊汉去放羊。尽管那时候劳动是无上光荣的事情,但放羊在我们那里依然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职业。村里人都讥笑说张先生当年自称是读书的人家,没想到也会出一个放羊的儿子。我父亲的悲哀和绝望可想而知。但尽管这样,每晚收工了以后,我父亲依然会一边长吁短叹,一边像干坏事那样偷偷逼我认字和背那些没有一些用处的古文和古诗。而且,他似乎每晚都乐此不疲,直到把我和他自己都累得半死在炕上。有一次,我实在被逼急了,甚至产生了偷偷把这件事告发给村里下乡干部的念头,但最后到底忍住了,放了我父亲一马。要知道,那时候可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的那场没有产业阶级的“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而且我们家成分不好,如果我真把他告发了,一定够他老人家再好好喝一壶的。然而,我父亲不知恩图报,反倒更变本加厉,又过了一段时间,甚至开始逼我学习更加枯燥无味的算术。我已经忍无可忍了,但到最后还是得硬咬着牙忍着。骆驼饿倒也比马大,谁让人家是老子,咱是儿子呢!

当然,此时我旧事重提,并不是炫耀在那个特殊时期我曾经间接地保护过一个不肯改悔的臭老九,而是想通过这些事情,让你一方面了解一下即使是那样千锤百炼、脱皮掉肉的年代,封建余孽的孝子贤孙们克己复礼亡我劳动人民之心依然不死,另一个方面,也告诉你我大概天生就不是我父亲期望的那种能够成大气候的料。

那个冬天,我开始上学了。上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伤害,并不是像今天我儿子们面对的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课外兴趣班,而是我祖父的富农成分。

那时,我祖父虽然只被陪斗过一次,但是,我在学校却依然时常受到小朋友们的歧视。尤其是每一次填写学生登记表中家庭成分后的那几天,更是我被贫下中农的儿子们嘲笑,最屈辱的几天。当然,我的屈辱还不仅仅来源于我父亲的臭老九和我爷爷的老富农这两顶帽子本身,更来源于他们从小就灌输给我的胆战心惊、忍辱负重的家教。以至于从小到大,我的同伙们可以逃课,可以抽烟,可以偷队里的瓜果蔬菜,可以无拘无束地打架骂人。而我却什么也不敢,我只能远远地站在旁边观看或者受别人的嘲笑和奚落。可以说,我的整个童年乃至大半个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屈辱压抑的心境里度过的。但童年毕竟是童年,一个人再阴郁再灰暗的童年的天空里,也总该有一缕春风或者一丝阳光吧!

3.那么,我童年和青少年里的春风和阳光是什么呢?现在,让我闭上眼睛,努力地想一想。我最终能想起来,而且还让我心里有一些些温暖和感动的,大概只有我可怜的父母曾经给过我的那个屈辱但温馨和睦的家,再一个就是关于我在那个时候一次丢人的感情经历。现在想来,那时那句很流行的话“知识越多越反动”好像确实有些道理。要不是早早受了才子佳人那些古代封建毒草的毒害,像我这样一个和我的童年伙伴们一样成天在社会主义广阔田野上疯玩的朴素健康的农村小孩子,怎么会早早就产生那种丑恶下流的思想呢。

首先,让我讲一讲现在早已被命运的铁拳砸塌了的我的父母曾经给过我的那个家吧。

那是由三间旧正房,一个小院,一棵不怎么结枣子的小枣树和我们一家五口人组成的一个在那时我们村里人眼里看来很不起眼的家庭。但记事以来,我的父母好像从来就没有因为这个破家争吵过,甚至连脸也没有红过。而对于我和姐姐以及十年后出生的弟弟,更是几乎没有动过一个指头。我记得后来好像已经粉碎了“四人帮”,许多和我父亲一样的小分子们都喜气洋洋地加了工资,尽管那时只挣34元钱,但我感觉我父亲依然像上了天堂一样快乐。每到星期六晚上放了学的时候,他便会飞快地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赶回来,一方面与我的母亲欢度周末,另一方面在昏黄的灯下,明目张胆地给我和姐姐讲解那些曾经让他吃了无数苦头的破文章。而此时,我的母亲,则会坐在地下的小板凳上拉风箱做饭。灶膛里红红的火苗映在她那时还年轻的脸上,像涂了一层油彩的红晕,充满了神奇又充满了幸福。我还记得每到过大年的那些日子,我的放了寒假的父亲便会铺开纸墨以及那些花花绿绿的广告色,满心欢喜地为平时不大看得起他的村里人们写对联,画窗花,我的心灵手巧的母亲则帮邻里们蒸各种花样的面食。而我自己,则会得到一到两元不等的压岁钱,欢天喜地地跑到村里的供销社买回几板浏阳鞭炮,一个一个地拆开来在院里放。有时,也会插到小枣树下的雪堆里,点着后一声沉闷的响声,炸起小小的雪团。

记得那时,我们村里男人们常常调侃我曾经短暂地拜过师的那个光棍放羊汉,说是一次有人问他世界上数什么事情最好,他想了半天说数和女人干最好,问他除了这还数啥最好,他又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说,歇一歇再干。我想,那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数什么事情最好,我大概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数过年放鞭炮最好,但如果再问我除了放鞭炮还数什么最好,我就不会傻兮兮地回答歇一歇再放,而会回答村里唱大戏。

是的,那些年,村里农民家家户户刚刚承包了土地,再加上风调雨顺,人们开始能吃饱了肚子,而且好看的古装戏又恢复了上演,于是村里每年夏天都要热热闹闹地唱大戏。唱大戏最大的好处,就是那些天家里不仅多年没走动的七乡八寨的亲戚朋友都会住下来看戏,而且每天学校还要放半天假,而且戏场里还会有许多卖玩具、零食的小商小贩,而且戏场外高粱地里还会有一对一对搞对象的男男女女搂抱亲嘴。当然,唱什么戏,戏唱得好坏那都是老年人的事,对小孩或者青年们是无关紧要的。十三岁以前的我看戏时也和其他小孩们一样,喜欢在戏场里乱跑,或者爬在戏场外高粱地的田埂下偷看里面的男女们如何亲嘴搂摸,然后开心地大笑或者邪恶地扔一块土坷垃。但十四岁那年夏天的我,却像一个大人一样心事重重地坐在戏场里看戏。而且,全村没有一个人猜得出我幼小的心灵里是在盼望《红楼梦》的上演。

你一定要问,我们北方剧种的古装戏里有那么多像《打金枝》、《算粮登殿》、《秦香莲》一类红红火火的帝王将相名剧,为什么我却偏偏会喜欢像《红楼梦》这样用听不懂的南蛮鸟语唱的缠绵悱恻的南方戏呢?呵呵,问题就出在这里。

我终于可以顺理成章地讲一讲自己那段大约有些丢人的感情经历了。或者,也可以算是我刚刚觉醒的对异性的好感或是胚芽状态的爱情吧。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那年多大?大约有十三四岁吧。十三四岁的我虽然比那时所有乡下晚熟的孩子们早熟一点点,但依然比不上贾宝玉或者现在城里的孩子们,而且也还不太懂并且也没条件初试云雨情。不过,那时有一点我却同大观园里那个早熟的宝哥哥相似,那就是我们同样爱上了潇湘馆里那个临风落泪对月伤怀的林妹妹。当然这个林妹妹不是曹雪芹笔下那个抽象的林妹妹,而是越剧《红楼梦》中王文娟扮演的那个林妹妹。

早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我父亲提起过一本叫《红楼梦》的书,说是那是一本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样有名的书,长大了我就可以读了。那时我以为那本书叫《红楼门》,是一部像《三国演义》一样写守城门打仗的书。直到十三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村里放映露天电影《红楼梦》,我才知道那本书写得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另一种感情。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种感情发展的最后结果,便是当年令我那个光棍放羊汉师傅、许多年后有一段时间令我自己迷恋不已的“干”。那时我只知道这是一种有别于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同学伙伴之爱的另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一句唱词像一符咒语,不分昼夜地回响在情窦将开孤立无助的可怜的我的耳畔,让我在二十多年前的无数个黄昏和黎明仰望苍穹,盼望着仙女一样的林妹妹的降生。当然,仙女一样的林妹妹始终没有降临,但夏天麦收以后村里却唱了一场大戏。

4.那时村里唱戏大队是不设灶的,所有的演员,我们当地老百姓们叫戏丫的便摊派到各家各户吃派饭。家里条件好又干净一点的,便派年轻漂亮的女戏丫们,条件不好或是脏一些的便派男戏丫或者琴师、鼓师们。我家虽不富裕,但在村里是有名的卫生户,于是队里便给派了三个年轻女娃。那时,戏丫们一般是在早上六点多练过嗓子后到各家各户吃饭的。那个时间段,我一般还在西厢房里睡懒觉,所以,那天早晨对那三个仙女一样的戏丫到我家吃饭一无所知。中午的时候,上了半天课放学回家的我一眼看见我家枣树下坐着三个仙女一样的戏丫,当时便有些着慌,犹豫不决地站在半院子里,不知是该继续前进还是撒腿逃跑。我的心中有生以来第一次产生了那种既类似于喜悦,又类似于忧伤的一种悲喜交加的感情。我觉得我的心第一次觉醒了那种对于现实生活中美丽异性的那种准确无误的思恋和爱慕,尤其是对其中一个穿着大红衬衫披着长长的秀发、瓜子小脸刘海齐眉的、正好奇地望着我的女戏丫。后来无论过了多少年,每次回到故乡一望见那棵已经长成了大树的小枣树,一闭上眼睛,我总是觉得自己还是多年前那个无比纯真、无比忧伤的小男孩,那棵树下还坐着三个仙女一般的戏丫,其中一个刘海齐眉、瓜子小脸,正好奇地望着自己。人这一生真他妈的奇怪啊!

那个下午下了一场雷阵雨。又因为白天的戏班本来也不太出力,于是戏场里除了一些铁杆戏迷,人并不是很多。但在这并不是很多的人群中,却静静地坐着一个小男孩,那就是我这个从小喝桃花河水长大,或许天生就带有一些桃花运的十四岁就开始初次发赖的不良少年。我的腰挺得直直的,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我一动不动紧张地注视着戏台,我是多么盼望那个姑娘的出现啊。但是,那天的戏从头到尾都是一些走过场的武打戏,没有一段文文静静坐下来唱或者对话的情节戏。我是多么难过而又失望!而在以前,我却是多么喜欢看那些头上插着雉鸡翎,背上背着小旗的红脸黑脸大汉们翻斤斗过招式啊!当散场的锣鼓敲起来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最后望一眼紫红色的大幕一点一点地合上,失落地想,我心爱的姑娘怎么会不出现呢?

西边的太阳像熟透的柿子一样架在远处的丛林梢上,戏场边嬉戏着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而戏场外的高粱地里则吹过来一阵一阵带着青草芬芳的凉爽的晚风。这是一天中最温柔最惬意的时刻,也是往日的我最快乐的时刻。但是,那天的我却心事重重。我第三次走出家门走到巷口上张望,全村人谁也不知道我在等待什么。远山的太阳最后弹跳了一下,完全隐进了远处的树林中,而在街巷远远的尽头,迎着殷红的晚霞,终于出现了那三个仙女一样圣纯的身影。我再一次悲喜交集地往回跑,整整一下午翻腾着的一百个念头烟消云散,我的脑海里再一次像中午一样一片空白。

晚饭是稀饭、花卷,还有几样凉拌的小菜。我早早就端了一碗稀饭躲在黑暗的西厢房中,而我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小小的弟弟则幸福地跟那三个仙女一样的戏丫围坐在院里明亮的灯下。是谁在响亮地笑,是谁在用好听的城里话逗我淘气的弟弟,还有谁在街巷的尽头长长地哼着流行的歌曲,这些一概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那个穿着红色的衬衫的女孩正远远地面对着我文静地喝稀饭。那是一个纯白的撒着蓝幽幽的碎花的新碗,那是我家过大年时才舍得用几天的新碗,一共有六个,只有一个撒着蓝幽幽的碎花。那是一双涂着红漆的精美的筷子,一把共有八双,也是新筷子,也是只有过大年时我家才舍得用,而今天专门拿出来用来招待这些从城里来仙女一般的人们。而似乎只有像她们一样的人们,才配用这样精美的碗筷!远处传来热情的道别声。是谁家在送别吃过晚饭准备化妆唱戏的演员,而院外我家的晚饭也已接近尾声,三个仙女已经站起来帮着收拾碗筷。唉,这是一次多么像梦境一样的晚餐,这是一次多么短暂多么伤感的晚餐,这是最后的一次晚餐啊!我静静地站在黑暗中,无可奈何地望着院里明亮的灯光下正进行着的一切。我多么希望这一切都停下来,整个世界都凝固在这一刻,但我知道这完全没有可能。我又多么想冲出去。我甚至后悔当初鬼差神使躲进这个黑暗的小房。如果在院外,此刻,我是可以悄悄把她们送到街巷口的啊!在痛苦和矛盾中终于迎来了分别的时刻。我把脸紧紧地贴在玻璃窗上,一动不动地望着那三个仙女般的背景一点一点地消失在街门口照壁前那架碧绿的扁豆架下,我觉得玻璃上一片模糊,外面似乎下雨了。

戏场那边戏台上的锣鼓已经敲了第二遍,再敲一遍就要正式开戏了。站在院子里,还可以望见远处戏场的上空一片灯火通明,此刻,该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但是,那天的我却悄无声息地躺在西厢房炕上,大睁着眼睛望着一无所有的天花板,我觉得自己似乎在跟谁赌气,是冥冥中那个不公平的造物主吗?我听见母亲对父亲说:黎煜这娃,也不知道疯到哪儿去了。我听见父亲说,吃饭时好像还在,总是又跑到戏场玩去了。我听见父母的声音正朝着街门的方向移动,我想,如果他们锁了街门,我就只有跳墙才能出去了。但我躺着一动也没动。一会儿,我听见街门用力闭上的声音,然后是锁头和门扣碰击的金属的声音,但我依然无动于衷。

不知过了多久,悠扬的音乐和清亮的女音唱声随着夜风一阵一阵地送来,而皎洁的月光也悄悄地爬在窗棂上,似乎在安慰今夜这个失意的小小少年。我几次爬起来又躺下,觉得胸膛里似乎有两个心脏在激烈地争吵,而我自己则不知道听从哪一个。又一次有节奏的锣鼓声响起,这一定是一场戏中的又一幕刚刚开始或者结束。我再也忍耐不住,急急地爬起来奔到院里,像猴子一样急速地爬上靠墙的那棵香椿树上。我从墙上跳下来,飞一样奔向戏场。有人开始陆续地从戏场往外走,那一夜的戏似乎快接近尾声了。我飞快地逆向穿过他们,我开始后悔自己一时的任性。我知道,除了明天下午和后天晚上,这样的机会恐怕不会再有多少了。我奋力钻进戏场,努力伸直脖子望戏台上,还好,戏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还有一个老旦正坐在那儿咿咿呀呀地唱,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男女在戏台上穿梭往来。那个一袭嫩绿的长衫、水袖飘飘的女孩子是她吗?我不知道。但在那一夜剩下的时候,我的目光却一直就停留在她的身上,仿佛整个世界什么也不存在了,只有一个灯火通明的戏台,而灯火通明的戏台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像林妹妹一样瓜子小脸、刘海齐眉的少女,如梦如幻,如舞仙境。

5.“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许多年后上大学读中文系,每次读到《诗经》中的《绸缪》和屈原的《湘夫人》,我总是忧伤地想起少年时那个明月普照的夏夜,那个不知今夕何夕仙境般的戏场和轻轻降临北渚、目渺渺愁予的“帝子”。我总觉得那不是一个热闹嘈杂的夏夜的乡村戏场,而是秋风嫋嫋、落叶纷飞的洞庭湖畔。

同类推荐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下)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下)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南方邮件 夜航

    南方邮件 夜航

    《南方邮件》,降落在一望无际的荒凉沙漠,不怀好意的异族,与同志分享面包、水及最孤独的“最后时刻,这些体验,让作者体验到人的一生,最重要是是人的情意及彼此之间的交流。在朱比角那间简陋的木屋里,圣埃克絮佩里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南方邮件》。《夜航》这部小说用简单的情节故事阐述了含蓄深刻的道理,不仅赞扬和讴歌了人类航空事业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在探讨飞行的价值。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德曾为此书作序,他说:“人的幸福不在于享有自由,而在于承担责任”,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这本书的主旨。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祸从笔出

    祸从笔出

    许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只不过有人保存得严密而没有被泄露,而有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日记记载着书写者最不想为人知道的秘密,有阳光也有丑陋。丑陋得有时会让世人鄙夷,更有甚者会让日记的主人失去正常人的生活。王为民就是这样的“倒霉”人。日记本不慎丢失让他失去了许多:亲人的情感、下属的尊敬、百姓的爱戴以及未来的前程和自由……他该怎么办?束手就擒还是鱼死网破?最终,他选择了令人吃惊的方式。
  • 唯一的星光

    唯一的星光

    作为一个资深迷妹,简唯每天都在微信群和同好们分享男神美照,花式舔屏无下限。大家约定:“苟富贵,一起睡!”当简唯进入男神剧组,本以为能做起大炮女神,造福广大追星狗,然而,在成为男神身边的工作人员后,却开启了深度潜水模式。
热门推荐
  • 龙途之异界传说

    龙途之异界传说

    描述一个在现实生活的一个女孩,在一场研究中死掉了,因为她想活下去的念头,她在另一个不知道的世界以另一种生命,开展了旅途。
  • 风雨结

    风雨结

    纵有千千结,纵有千千解。当我还处在稚嫩之时,仿佛已经有一道线把你牵到了我身边第一次相遇,我和你在枫树下擦肩而过只依稀记得你轻轻的说了一句‘枫的离开是叶的追逐还是树不挽留……’那时候,我们都还太年轻现在,我想追求你了和我在一起好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被迫营业的封神人

    被迫营业的封神人

    法则交织,金榜封神。无尽的位面,是仙神的机缘,也是他们的劫难。面临接二连三的因果,陈青捏着书卷咬笔沉思,接下来是该弄个什么神位让自己借力化解呢…………
  • TFboys之随写录

    TFboys之随写录

    就是TFboys的小说啦,再加入娱乐圈的一丢丢。
  • 品字识人走江湖

    品字识人走江湖

    人生注定是要前行的,不管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前行是生命的责任。既然是前行,就该摆出一种姿势,持有一种态度,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面对各种境遇,无论怎样都要坚持向前走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君心有点暖

    君心有点暖

    二十一世纪没落武术世家的继承人,走在路上被人莫名刺了一针,还塞了一个奇怪的盒子,被人追杀,跑进了一出杏林,穿越到了一个架空平行世界季风大陆。无奈穿越途中出现了错误,自己竟然变成了小孩,无意间救了一个快要死的王爷,故事从此便展开……
  • 不是王又何妨

    不是王又何妨

    这是一个奇特的世界~这里是有着和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样环境的世界~这里是有着拥有古代城池和现代设施两者相融的世界~这是不分国家,不问地界,每个地方都以城池为主~这里有着和地球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地方~而我们的主角就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且看他如何在这个世界成为一代强者~
  • 剑斗独尊

    剑斗独尊

    一个身上存在着世间珍宝的人,在被冤枉之后没有了双眼。但是他去激活了磁宝物。从此走上了巅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