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8200000054

第54章 体用一源论(11)

“区分”,是指的“秩然”。“裁断”,是指的“截然”。“分之各有其不易之则”,当然是“有序”。“如斯而宜”,当然是“不可乱”。所以他说:条理之秩然,礼至著也。条理之截然,义至著也。(《原善(上)》)礼和义,虽然有“秩然”和“截然”的分别,但是同属于“条理”。由“生生”而有“条理”,“条理”即包含于“生生”之中,故举“仁”即可以该“礼”,即可以该“义”。他说:

礼也,义也,胥仁之显乎!(《原善(上)》)

“条理”虽然包含于“生生”之中,然而“条理”却有显现“生生”,完成“生生”的作用。东原因此提出一个“智”字来,他说:

若夫条理得于心,其心渊然而条理,是为智。智也者,其仁之藏乎!(《原善(上)》)

东原把“仁”和“智”这两个字,看得非常重要。他拿“仁”说明“生生”,拿“智”字说明“条理”。他所说的“体仁”,是就“仁”说,他所说的“达礼”“精义”,是就“智”说。他所说的“行道”,是一种“生生”的作用;他所说的“知道”,是一种“条理”的作用。所以他说:

“生生,诚也;条理,明也。”诚的显现则为仁,明的显现则为智,原是一贯的看法。达到了“仁”和“智”的境地,就可以达到必然的境地了。东原说:

得乎生生者谓之仁,得乎条理者谓之智。至仁必易,大智必简。

仁智而道义出于斯矣。(《原善(上)》)

天下事情,条分缕析,以仁且智当之,岂或爽失几微哉?(《疏证(上)》)

这就是东原所谓“天下之懿德”,也就是东原所说的“人物之常”。

“懿德”与“常”,就成为“必然”。东原说:

以秉持为经常日则,以各如其区分日理,以实之于言行日懿德。(《疏证(上)》)

言乎必然之谓常。(《原善(上)》)

必然者,天地之常。(《原善(上)》)

呈其自然之符,可以知始;极于神明之德,可以知终。(《原善(上)》)

人之神明出于心,纯懿中正,其明德与天地合矣。(《原善(中)》)

纯懿中正,道之则也。(《原善(下)》)

又说:

物者,指其实体实事之名;则者,称其纯粹中正之名。实体实事罔非自然,而归于必然,天地人物事为之理得矣。(《疏证(上)》)宇宙当中充满着实体实事的物,有了物,就有一种纯懿中正的不可易的法则。实体实事的物,是自然的,纯懿中正的则,是必然的。由必然的纯懿中正的则,才能把握住“天地人物事为之理”。东原说:

是故就事物言,非事物之外别有理义也。有物必有则,以其则正其物,如是而已矣。(《疏证(上)》)

就人心说,东原提出“神明”两个字来。他曾告诉我们:“呈其自然之符,可以知始;极于神明之德,可以知终。”他拿神明和自然来作对比的说明,可见神明两字,东原极为重视。他说:

理义非他,所照所察者之不谬也。何以不谬?心之神明也。人之异于禽兽者,虽同有精爽,而人能进于神明也。(《疏证(上)》)就人心言,非别有理以予之而具于心也。心之神明,于事物成足以知其不易之则,譬有光皆能照,而中理者,乃其光盛,其照不谬也。(《疏证(上)》)

天下惟一本,无所外。有血气则有心知,有心知则学以进于神明。一本然也。(《疏证(上)》)

人则能扩充其知,至于神明,仁义礼智无不全也。仁义礼智非他,心之明之所止也,知之极其量也。(《疏证(中)》)又说:

故人莫大乎智足以择善也。择善则心之精爽进于神明于是乎在。(《原善(中)》)

“精爽”就自然说,“神明”就必然说。“以类滋生”,“饮食男女”,都是属于自然的,是人类禽兽之所同。但知道“以类滋生”的不易之则,知道对“饮食男女”之欲所以制之,那是属于必然的,是人与禽兽之所异。前者属于“精爽”,后者属于“神明”。一个人的心,如果能从“精爽”而进于“神明”,那就可以达到“择善”的地步,所谓“择善”,就是能从自然中求出必然。一个人如果能够“择善”,就不难“进于圣智”。

东原所谓“所照所察者之不谬也”“知其不易之则”“心之明之所止”“知之极其量”,都是指“择善”而言。但是我们要怎样才知道“择善”呢?

东原叫我们去“学”,叫我们由“学”以“扩充其知”。他说:

失理者,限于质之昧,所谓愚也。惟学可以增益其不足而进于智。益之不已,至乎其极,如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则圣人矣。(《疏证(上)》)

试以人之形体与人之德性比而论之。形体始乎幼小,终乎长大;德性始乎蒙昧,终乎圣智。其形体之长大也,资于饮食之养,乃长日加益,非复其初;德性资于学问,进而圣智,非复其初,明矣。(《疏证(上)》)

学则就其昧焉者,牖之明而已矣。(《疏证(中)》)怎样叫做学?学是由无知到有知,由蒙昧到圣智,由长于自然而明于必然。所以东原说:

圣人之学,使人明于必然。(《绪言(上)》)

但自然和必然非孤立的,而是联系的。所以说:

自然之与必然,非二事也。就其自然,明之尽而无几微之失焉,是其必然也。如是而后无憾,如是而后安,是乃自然之极则。若任其自然而流于失,转丧其自然而非自然也。故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疏证(上)》)

善者,称其纯粹中正之名;性者,指其实体实事之名。一事之善,则一事合于天。成性虽殊,而其善也则一。善,其必然也;性,其自然也。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此之谓自然之极致。(《疏证(下)》)

夫人之异于物者,人能明于必然;百物之生,各遂其自然也。(《疏证(上)》)

又说:

孟子之言乎自然,异于告子之言乎自然,盖自然而归于必然。必然者,不易之则也,非制其自然使之强而相从也。天下自然而无失者,其惟圣人乎!(《绪言(上)》)

“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此之谓自然之极致”,这段文句是东原全部思想的神髓。他认为人与万物所以不同,就在于人能够知道必然,而物只各遂其自然。因为这样,所以万物只能在自然条件限制下求生存,而没有超出自然限制的力量。人是明于必然的,所以人有超出自然限制的力量。

人能够在自然条件的限制之外,造出许多工具,以求达到必然的目的。因此人类不仅能够利用自然,并且能够驾御自然,征服自然。这便是“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意思,这就叫做“自然之极致”。必然和自然,并非二事。必然由自然而来,自然向必然而去。必然既不是“制其自然使之强而相从”的作用,更与那种“任其自然而流于失,转丧其自然”的情况不同;乃是“就其自然,明之尽而无几微之失”之意。东原对于生生和条理的看法,与此正同。所谓生生即指自然而言;所谓条理,即指必然而言。他的那种“惟条理是以生生,条理苟失,则生生之道绝”的主张,与这里“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思想,正相吻合。东原认为:孔、孟的思想,与各家思想的分野,就在孔、孟能够看到“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这一点。他说:孔、孟之异于老聃、庄周、告子、释氏者,自志学以至从心所欲不逾矩,皆见乎天地人物事为有不易之则之为必然,而博文约礼以渐致其功。彼谓致虚极,守静笃,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至于道,法自然无以复加矣。孟子而后惟荀子见于礼义为必然,见于不可徒任自然,而不知礼义即自然之极则。宋儒亦见于理为必然.而以理为太极‘,为生阳生阴之本,为不离阴阳,仍不杂于阴阳。指其在人物为性,为不离气质,仍不杂乎气质。盖以必然非自然之极则而已。(《绪言(下)》)

可见东原对必然和自然的说明,是费了一番苦心,然而这点也正是他的识解过人之处。

第三、性

东原以道和顺的关系,说明自然;以善和常的关系,说明必然;现在又以性和德的关系,说明本然。他说:

实之昭为明德,是谓信。(《原善(上)》)

言乎信之谓德。(《原善(上)》)

又说:

名其不渝谓之信。(《原善(上)》)

德,言乎不可渝也。(《原善(上)》)

他拿“信”之一字来解释“德”,又拿“不渝”来确定德的含义。所谓“不渝”即是指“本然”而言。他说:

言乎本然之谓德。(《原善(上)》)

又说:

通乎天地之德者,可与语性。(《原善(上)》)

德和性,都是就本然而言。不过,德,是指天地之本然;性,是指人物之本然。人物之性,却又是本于天地之德。现在我们只要就性加以研究,那么,对于德也就可以了然了。东原说:

性,言乎本天地之化,分而为品物者也。限于所分日命,成其气类曰性。各如其性以有形质,而秀发于心,征于貌色声,日才。资以养者存乎事,节于内者存乎能。事能殊致存乎才,才以类别存乎性。

有血气,斯有心知,天下之事能于是乎出。君子是以知人道之全于性也。(《原善(上)》)

这一段话,是东原性论的中心。他告诉我们:“性”“命”“才”的分别,“事”和“能”的作用,以及“血气”和“心知”的关系。我们必定要能够把这许多关系,认识清楚,然后才能把握住东原的性论。东原说:

气化生人生物,据其限于所分而言谓之命,据其为人物之本始而言谓之性,据其体质而言谓之才。(《疏证(下)》)命,是就“限于所分”而言;性,是就“人物之本始”而言;才,是就“体质”而言。人物之生,是各依其类,而分于天地之气化。分于天地之气化,是“分”;各依其类,是“限于所分”。这种有所限制,人力无从增减于其间的,叫做“命”。其未感于外物时的那种本然的状态,叫做“性”。人物各如其性而成其形质,以显现出性的本然的,叫做“才”。我们现在拿金锡为譬。当我们熔冶金锡的时候,就它们的本然之质来说,是性。既已熔冶,则冶金必成金器,冶锡必成锡器,这是命。既已成器,则有形体可见,可以辨别出孰为金器,孰为锡器,这是才。我们再拿桃树和杏树作譬。当桃核和杏核,尚未生根发芽的时候,无法辨别它们生长的力量及其形色臭味的不同,这是性。后来种人泥土之后,株成叶茂,华繁果熟,桃自桃,杏自杏,各不相同,这是才。可是桃和杏的不同,并非是到了长成桃树和杏树以后,才能看出,它们的不同,早潜藏于桃核和杏核之中。在桃核里面,只能长成桃树,绝不能长出一棵杏树;在杏核里面,也只能长成杏树,绝不能长出一棵桃树。这便是命。所以东原说:“限于所分日命,成其气类日性。各如其性以有形质,而秀发于心,征于貌色声,日才。”不过这命、性、才三者,都是由气化而生,称之为“天性”。东原说:

成是性,斯为是才。别而言之,日命,日性,日才;合而言之,是谓天性。(《疏证(下)》)

这是说明性、命、才的分别。我们再看东原对“事”和“能”的说明。他说:

生养之道,存乎欲者也。感通之道,存乎情者也。二者自然之符,天下之事举矣。尽美恶之极致,存乎巧者也。宰御之权,由斯而出。尽是非之极致,存乎智者也。贤圣之德,由斯而备。二者亦自然之符,精之以底于必然,天下之能举矣。(《原善(上)》)五行阴阳者,天地之事能也。是以人之事能,与天地之德协。事与天地之德协,而其见于动也,亦易与天地之德违。则遂己之欲,伤于仁而为之;从己之欲,伤于礼义而为之。能与天地之德协,而其有所倚而动也,亦易远于天地之德。则以为仁,害礼义而有不觉;以为礼义,害仁而有不觉。皆道之出乎身,失其中正也。(《原善(上)》)人与物同有欲。欲也者,性之事也。人与物同有觉。觉也者,性之能也。欲不失之私则仁,觉不失之蔽则智。仁且智,非有加于事能也,性之德也。(《原善(上)》)

又说:

耳目百体之所欲,血气资之以养,所谓性之欲也,原于天地之化者也。是故在天为天道,在人成根于性而见于日用事为,为人道。仁义之心,原于天地之德者也。是故在人为性之德。斯二者,一也。由天道而语于无憾,是谓天德。由性之欲而语于无失,是谓性之德。性之欲,其自然之符也。性之德,其归于必然也。归于必然,适全其自然。此之谓自然之极致。(《原善(上)》)

“事”,是就“自然”的方面而言。所谓欲,所谓情,都属于“事”。

同类推荐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 论语的提醒

    论语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论语的原文,给出了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论语的智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提醒。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热门推荐
  • 八零娇包好鲜甜

    八零娇包好鲜甜

    【双洁,超宠!】姜甜甜穿进年代文里,虽然成了炮灰女配,但有了疼她入骨的爷爷奶奶,将她视若珍宝的父母双亲,还有处处替她着想的三个兄长!最最重要的是,她看中的那个小哥哥竟然还活着!看着小哥哥消瘦的身子,姜甜甜发誓一定要让他在临死前感受下生活的美好~后来,她被掐着腰堵在了墙角:“你总缠着我,到底想做什么?”“就、就想对你好。”“你跟我来。”姜甜甜:“???”看着眼前的民政局,她忽然就慌了!“民政局我给你搬来了,要不要真正对我好,你看着办!!”“!!!”不要啊!她只是欣赏小哥哥的美颜盛世,不想年纪轻轻就守寡啊!
  • 大骨面传奇

    大骨面传奇

    他叫大骨面,只要给他吃一碗大骨面,他可以打败一切敌人!
  • 我能画出一个世界

    我能画出一个世界

    有一天,莫言在古玩街发现了一支笔,有着让他心动的感觉,于是,他花了几万元买了下来,回到家后发现,这个笔在纸上画出来什么,都会成为现实,于是乎,一个传奇,诞生了。
  • 顾氏长媳:AI老公官宣吧

    顾氏长媳:AI老公官宣吧

    大龄女青年陈年年,母胎solo二十多年,没想到第一次谈恋爱就翻车。苍天鸭,你粗来!谁能告诉她,好好的快递里怎么会有个男人?“001号试验品唐辰逸已启动,正在载入数据……信息扫描完毕。”陈年年风中凌乱……窝草!这什么情况?多年后,男人指着隔壁家的小婴儿,一本正经道:“想要。”陈年年捂面,“快递小哥,你回来!求退货!”男人挡在门口,认真道:想退货?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陈年年:你做个人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天之烈

    武天之烈

    如果从来如此,未曾改变,也无人打破,那么,我就来做这第一人好了。——顾七
  • 电影科技霸主

    电影科技霸主

    亿万富翁王皓死前捐出了所有财产,被“大慈善家系统”带到一个科技发达的平行世界!只要完成系统要求的的捐款额度,就可以获得科幻电影中的超级科技?突变体药剂——《忍者神龟》!纳米虫弹头——《特种部队》!绝境病毒——《钢铁侠3》!天空母舰——《复仇者联盟》!……“报告舰长,前方银河系发现发现一颗智慧生命星球,是否需要占领,请指示!”“一个低等文明而已,没什么价值,派遣两艘小型歼星舰将其灭了就是!”王皓:“才两艘歼星舰?不够我分子分离武器打一炮的啊!无人机小分队听令……”PS:分子分离武器、无人机舰队——《安德的游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道摩天

    圣道摩天

    姜子牙拜相封神之后,众神遭受万年之厄。致正道不能弘扬,阴阳倒置其形,妖孽反正其位。为解救三界诸神,申公豹披肝沥胆斩妖除魔,终撬动天道摩轮,肃寰宇于清净。原来这家伙除了有一手泡妞绝活,法术天赋也令人惊叹!
  • 将心向明月

    将心向明月

    温音一直都无法确切形容鹤归的声音,他甚少参加歌会,偶然参与也是直接开唱不废话半句,温音无法揣测准确他讲话时的音色,只能一遍遍听着他翻唱的歌曲,低沉有清冷有戏谑也有,唯一不变的,是深情处仿佛他真真透过屏幕凝视你的眼眸。
  • 铸剑乡

    铸剑乡

    武林盟主华乾坤被杀,凶手不但没有隐瞒行凶事实,还将自己的姓名大白于天下,其名赵三顺在短短几天内便为天下人所知。江湖人士称其为赵老魔,但是却从来没人见过这位新的武林霸主。没有了盟主的武林,一时间又掀起一番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