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0100000022

第22章 佛教宗派传承(2)

中期大乘是指4—6世纪,密教兴起前的阶段。重要经典包括宣说“如来藏”和“佛性”思想的《涅槃经》《胜鬘经》,发扬唯识思想的《解深密经》,以及兼说两种思想的《楞伽经》。四五世纪之间的无着、世亲两兄弟,承继以上诸经的思想,并以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为根据,撰《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阐述宇宙万有皆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万法唯识”思想,创立了瑜伽行派,即唯识学派。

本派思想继中观学派成为当时大乘的主流,论师辈出。世亲之后有安慧、增满及陈那、护法两大系。中观学派到了6世纪之后,又陆续出现佛护、月称、清辩、寂护和莲华戒等重要论师。因此,“中观”与“瑜伽”所代表的空、有两大思想领域的系统,又在大乘中、后期或竞争或合流,成为大乘佛教的两大主流。

7世纪后,密教兴起,这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后期,密教经典纷纷出现,主要有《大日经》《金刚顶经》,大乘佛教终于走向密教化。密教吸收中观、瑜伽两派的思想,尤其受到广义瑜伽行派“如来藏”思想的影响,主张众生本来就是佛,称为“本初佛”。修行者透过手结印契、口诵密咒、意观成佛的“三密”修习,就能成就“本初佛”。此“即身成佛”的理论迅速流行,甚至中观、瑜伽两派学者亦多兼习密教。因此,到了八九世纪,密教已经成为印度佛教的主流,西藏亦于此时陆续传入密教。

11.佛教的重新融合

密教发展到后期,与印度教的性力派结合,形成左道密教,便日趋没落。

13世纪初,回教徒入侵印度,佛教虽在印度衰微,因大量密典及时移至西藏,密教也在西藏生根,形成了“藏传佛教”。

早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已将佛教传播至印度以外的国家,而后佛教陆续流布国外。向北传播者,以大乘佛教为主,称为“北传佛教”;向南传播者,以上座部佛教为主,称为“南传佛教”。

目前,北传、南传、藏传系统的佛教,以渐趋融合的形态,在世界各国弘传。

01.孔雀王朝——佛教成为国教

佛教在印度流传一千六百多年,探究其盛衰兴替的原因,从僧团内部来说,与僧团本身在教义教法上的实践与开展方向有关。从僧团的发展来说,则和诸王朝的信仰选择有绝大关系。历史上,印度王统向来复杂,不仅大小国林立繁杂,且征伐、并吞不断,这里仅针对几个重要王朝的佛教发展状况,作一个梗概性的介绍。

孔雀王朝约创立于公元前317年,乃佛陀涅槃后第一个统一全印度的王朝,建都于中印度摩竭陀国的华氏城。三传至阿育王(约即位于公元前270年),文治武功达于鼎盛,成为印度史上最大的帝国,其对佛教护持弘扬之功,亦无出其右者。

阿育王所推行的轮王政策,重要内容如下:于石崖或石柱上铭刻生活道德的训诫法敕;广建寺院,供养僧众;于全国修建八万四千座佛塔;设立“正法大官”,力助弘化;举行第三次经典结集。由于阿育王的笃信及推展,人民信仰日盛,佛教遂成为国教。

阿育王在第三次结集后,即派遣传教师前往印度边境及国外弘化,其范围远至希腊、缅甸、锡兰等国。此划时代的胜举,由于传教师传承的部派不同,以及因应当地风俗民情的需求,进而产生特色殊异的新部派,或促使原有部派的再次分化。阿育王执政三十余年,使佛教走向国际化,其对佛法传布的贡献和以佛法治国的政策,为后世轮王治世留下最佳典范。

02.熏迦王朝——中印法难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殁后,逐渐失去统治势力,案达罗王朝在南印度独立,希腊、波斯等异族亦进窥西北方,印度又呈分裂状态。公元前178年,孔雀王朝大将普沙密多罗在婆罗门国师协助下弑君自立,改号熏迦王朝。

王即位后,进行大规模戮僧毁寺的排佛运动,使得佛教兴盛的中印度顿时寺空僧绝,史称“中印法难”。由于逃亡的僧众多往南印度或西北印度,反而促成以南方案达罗为中心的大众部佛教及北方迦湿弥罗、犍陀罗为中心的有部佛教的发展。其中上座部中的分别说部,因与大众部思想相近,故往南后即与大众部融合,往北则影响有部譬喻师的思想。

03.案达罗王朝——大乘佛教兴起

案达罗王朝创立于公元前220年左右,位于德干高原地区,属于大众部教化范围。公元前28年兼并了中印度摩竭陀国的迦恩王朝后,大众部的思想便传到中印度,使中印度佛教稍得复兴。而后,随着王朝的西进,大众部的思想也影响了西方有部佛教,并促成西方经量部的形成。

此时佛教能顺利复兴,实得力于王朝的安定。朝廷一方面信仰婆罗门教与崇拜民俗诸神;另一方面也对佛教采取保护的政策。佛教为走向群众,便取法民间流行的夜叉造像,造成佛菩萨雕塑的风行,也因而间接促进了大乘菩萨思想的勃兴。

般若、法华、华严、净土系的经典纷纷出现,龙树依之立论阐释,确立了大乘佛教的地位。继有龙树弟子提婆的发扬及国王的护持,大乘思想更加隆盛,大众部逐渐同化于大乘之中。

04.贵霜王朝——佛教大放异彩

阿育王殁后,希腊入侵西北印度建立王国。希腊人向来精于哲思,对于具有深奥哲学内涵的佛教信仰颇能接受,尤其弥兰陀王与那先比丘进行一场佛教教义的辩论之后,终于成为佛教的拥护者,这对西北印度佛教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后来大月氏王丘就却吞并了希腊王国,创立贵霜王朝,于是与南方案达罗王朝对峙,达五个世纪之久,在印度史上称为南北朝时代。

贵霜王朝三传至迦腻色迦王时,建立了纵贯中亚至中印的大帝国,是王朝的极盛时期。迦腻色迦王以胁尊者及马鸣为师,大崇佛法,曾在首都富楼沙建造高四十余丈,壮丽宏伟冠于全印的大塔,塔旁建四大伽蓝,供养数万比丘。又为统一各部派异说,礼请胁尊者以说一切有部为正统,在迦湿弥罗召集五百贤圣举行第四次结集,使得佛教虽历经中印法难,仍能在西北印度大放异彩。迦腻色迦王对佛教的贡献,直追阿育王,在佛教史上有“阿育王第二”的美称。

西北印度的迦湿弥罗一带,地处偏僻高山,从阿育王遣使来化后,一直为保守的有部化区,不受外界思潮影响,且在有部中居执牛耳之位。而犍陀罗虽亦盛行有部思想,然因地处东西间交通要冲,受中国、希腊、罗马文化影响所及,学风开放,思想进步,故此地受到由南印渐次传来的大众部影响,也逐步融入大乘佛教思潮。如《般若经》等早期大乘经典,早已流行此地,胁尊者、世友、马鸣等一切有部系学者,也具有大乘的倾向。因此,迦腻色迦王时期,大乘的势力已影响西北印度,进而促成西域大乘佛教的昌盛。

05.笈多王朝——佛教接近民众

笈多王朝创立于320年,建都于摩竭陀的华氏城。5世纪时,白匈奴入侵西北印度,并大肆毁佛。502年南下攻占中印度,后虽由笈多王的支裔幻日王将之驱逐,但中印度也只能由一小国延续后期的笈多王朝(535—730年),小邦因而林立,其中以戒日王统(伐弹那王朝)较强盛,曾以玄奘大师(629—646年留印)为其“国宝”,并且千里护送玄奘回中国,积极护教。

笈多王朝支持印度教(由婆罗门教融入民间泛神信仰而形成),并且明定以梵语为国语,这是婆罗门文化的复兴期。由于王朝对于其他宗教仍采宽容政策,佛教乃能顺利发展。佛教为与婆罗门教的教义抗衡,在佛典上舍弃使用俗语方式,改而朝向梵语化,且积极接近民众,加速了大乘佛教前进的步伐。

上座部佛教以西北印度的说一切有部、正量部、经量部力量较强。大乘佛教则以龙树时期的经典为基础,发展出无着、世亲的“外无内有,事皆唯识”的唯识(瑜伽)一派,及护法、清辩成立的“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的中观思想。而后,中观、唯识二系透过论证、批判的论理学(因明)方式,发挥“空、有”之辨,以幻日王在摩竭陀所兴建的那烂陀寺为根据地,发展其教学,成为当时佛教的主流,因明的论证之学也因之盛行。我国玄奘便是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学唯识而创立发扬了中国的唯识宗。然而就在玄奘离印至义净入印的三十年间,佛教也急速密教化。

06.波罗王朝——密教的兴衰

波罗王朝兴起于7世纪的孟加拉,共传十八代,代代崇佛。第四代王达摩波罗曾将国土扩展到曲女城,国势最盛,对佛教贡献也最大。他首先在那烂陀附近建欧丹多富梨寺,继而又建超戒寺,其规模宏伟,胜过那烂陀寺,此三寺成为当时的佛学中心。

印度佛教自笈多王朝之后,已趋没落,幸赖波罗王朝的保护才得以在东印度存续下来。此五百年,可说是一部密教的兴衰史。1203年,佛教最后的据点超戒寺等被回教徒破坏后,多数僧尼走避至西藏、尼泊尔等地,于是佛教从印度本土消失而转入西藏,西藏接收了超戒寺大量典籍后,便传承了密教教学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于是形成以密教为主流的藏传佛教一系。

07.新时代——佛教在印度的复兴

佛教自13世纪在印度衰微后,到19世纪出现复兴的曙光。1891年,锡兰达摩波罗上座率先创立“摩诃菩提协会”;次年,印度格里巴沙兰上座创立“孟加拉佛教会”,在两位上座的努力下,重修佛教圣迹,兴建寺院,也提升学者对佛典研究的重视,进而有“佛教圣典协会”的成立。1956年,安培克博士以政府官员的身份,带领五十万人同时皈依佛教,使得印度佛教重现生机。另外,由于佛教遗迹陆续发掘,政府也开始重视,世界各国佛教徒前往朝圣者渐多。

1964年,第七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鹿野苑召开,更加速佛教复兴的脚步。今日印度的佛教,在学术研究上极为普遍,各国僧侣因崇仰佛陀遗迹而至印度朝圣、建寺者渐多。

1998年2月,佛光山联合南传、北传、藏传佛教,共同在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为印度佛教的复兴开创新纪元,也为世界佛教史写下不朽的一页。

01.宗派各有旨趣

佛教东传,历经东汉、三国到魏晋南北朝的传布发展,逐渐深入中国社会,并与当时的社会阶层、地方风俗相互结合。随着历代祖师对教理的研究和阐述,以及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佛教在中国开创了崭新的面貌。

由于有翻译的经典为依据,激起佛学思想的研究风潮,终于促成各种学派的相继成立。各学派的基本立场与思想旨趣各有偏重,至唐朝逐步发展成为各宗派。这些宗派齐头并进,在教理的诠释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展现了无穷的活力。

所谓“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正是唐朝佛教各宗派发展情况的最佳写照。中国佛教各宗派法脉相传,历久不衰,这与各宗派的基本思想旨趣有明确分别的特色不无关系。若能对各宗派的形成渊源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就比较容易摄取中国佛教的精华。

02.涅槃学派

东晋末年,鸠摩罗什译出《法华经》《阿弥陀经》等大乘经典后,到南北朝时代,著名译师佛驮跋陀罗、真谛三藏等人翻译了大量的重要经典,中国佛教因而进入新经论的研究时期,由于所依经论的不同,建立了许多学派。首先,以竺道生所倡的“阐提成佛说”最具有代表性。道生在鸠摩罗什门下学习,继承他的般若思想,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诸义,并分析六卷《泥洹经》经文的义理,主张“一阐提能成佛”。

在当时,这个新见解无法被一般人接受,因为这个思想是当时已经译出的经典所没有提到的。直到《大般涅槃经》在北方译出,流传到南方,众人见经中明举“阐提成佛”之说,道生所主张的佛性义才被认同。

道生对《泥洹经》的研究,发扬涅槃思想,可说是涅槃学研究的先驱。北凉昙无谶翻译《涅槃经》四十卷,称为北本《涅槃经》;慧严、慧观、谢灵运等人改为三十六卷,称为南本《涅槃经》;从《涅槃经》中所揭示的“佛性常住”、“众生皆有佛性”,更能证实道生所提倡佛性思想的孤明独发。除了“一阐提能成佛”的见解之外,道生主张“顿悟说”,慧观则持“渐悟说”,由此形成南方涅槃师的两大系。以《涅槃经》为中心,有关涅槃佛性问题的争论,在南北朝有十二家异说,就是所谓的“涅槃学派”。

03.成实学派

南北朝时代,与《涅槃经》同时流行的经论为《成实论》。此论为印度诃梨跋摩所撰,内容以苦集灭道为主旨,分析一切法的存在皆为无实体的假象,最后终归于空。传入中国后,由鸠摩罗什译出,研究《成实论》的论师也以罗什的弟子为主流,形成“成实学派”。

《成实论》的研究先由北方开始,随后南方才跟进。罗什门下的成实学派有僧导、僧嵩两大系统,僧嵩在彭城弘扬《成实论》,形成北方系统;僧导则在南地大张讲席,首开南方研习《成实论》的风气。到齐代、梁代之时,南方系统以僧柔与慧次最具盛名,尤其是僧柔弟子中的僧旻、法云、智藏三人,被称为梁代三大家,对《成实论》有深入的研究。成实学派在梁代一度被称为“南地成论大乘”,直到隋代吉藏创立三论宗,将《成实论》判为小乘教义,成实派才渐趋衰微。

同类推荐
  •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二)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二)

    命运,不是由别人操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不要相信命运能左右一切,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全面的人生。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藏传佛教宁玛新伏藏传承者,敦珠法王新宝藏持有者,国际西藏学会发起人,《西藏仁波切》著者。——杨瑞智巴活佛。由西藏活佛亲自作序,第一本真正的佛商养成手册。东方人管理企业,要运用适合东方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人感悟佛法,要应用适宜现代人的佛门法则。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无往不利;一个有智慧的团队,将战无不胜。这是一个属于佛商们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热门推荐
  • 兽人战机甲

    兽人战机甲

    一万年前的兽人强者,来到机甲横行、人族独霸的世界。一副拳头,一柄长刀,堪与漫天机甲一战否?“纵教万刃加身,也当慨然回击!”古老的兽人格言,能否让失落了骄傲的族人,重新寻回祖先的荣光?《大陆战纪》三部曲第一部:《兽人战机甲》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约56万字。《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西方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勾勒与审视,显示马克思主义文化从通释文明、教化启蒙、意识形态批判,再到生活方式和生产关系及消费社会解剖等诸多层面的辩证关系。作者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凸显的理论重点,也关注同一重点在其他时期中的发展。全书分为七个板块展开叙述,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第二国际和列宁的文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思想、文化研究的轨迹、后工业时代的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的著作非常稀见,本书可谓是填补学术空白的著作。
  • 肆意江湖一场醉

    肆意江湖一场醉

    乌雷震震,石破天惊,一夕之间,楚家被满门抄斩。乌血泣,子规啼,苍天有眼,楚家血脉终未断绝。魅令出,江湖言曰,得魅令者统江湖,为宿堂共主。立血誓,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楚叶本以为这一生就要活在这复仇的黑暗与噩梦中,而他的出现却让她的人生有了光明。或许,爱恨情仇,肆意江湖,终不过一场,但人间春色不及你,舍弃万千又何如!因为你,我不要一生繁华;所以,定要换你一世长歌。
  • 奇怪美好世界的幻想

    奇怪美好世界的幻想

    穿越异界,科技与修练的相互碰撞的世界,叶业觉醒强大能力“幻想”,他知道,他的一生注定不会平静。
  • 我超级有钱

    我超级有钱

    刘凡从来都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庸到了极致的穷逼,直到有一天,他的父母拿出了一大串钥匙告诉他:“儿子,我们老了,有些事情也是时候要告诉你了,其实我们家里很有钱,你以后的租,就你去收吧!”
  • 太玄战记

    太玄战记

    一名骁勇的士兵,一次离奇的穿越,一个三界不分的混乱年代,一段热血而孤独的修行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傲世天外天

    傲世天外天

    吾辈穿越入世间,山登绝顶我破天,男儿当遂凌云志,笑傲九重天外天。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本人一定会努力的。
  • 王者荣耀之心系英雄

    王者荣耀之心系英雄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雨桐意外进入了王者荣耀中各路英雄的世界,她会与各路英雄发生什么故事呢?
  • 小嫡妻

    小嫡妻

    定云侯文武双全,隽秀温雅,睿智过人,是京师大安城内万人景仰的国之栋梁。上一世,宁珞害得他身首异处;这一世,宁珞可劲儿地把自己推销到他身旁时,忽然傻了眼了——他心里的白月光不是她……这可怎么办捏?